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武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匹夫带刀
简介
唐末江湖……
有赳赳武夫投身军旅,有美艳娇娘暗中行刺,
有佛陀三清藏头露尾,有武林宗师改朝换代,
名门大派,蓄刀兵,扬威名,力挺节度使,划地而治。
草莽勇夫,杀官吏,屠商旅,勾结各门阀,占山为王。
虽然也有剑仙一剑西来,也有游侠行走天下,也有懵懂少年行侠仗义,也有武林仙子娇艳如花,也有大儒正气,金刚怒目,道侣翩然,但是庙堂之上的风雨波澜和江湖上的诡谲尔诈混合在一起,这个江湖,终究不再是那个江湖。
有梨园大武生,穿越千年而来,一拳,将唐末江湖,砸了个稀碎!
“江湖事,江湖了,庙堂事,庙堂清,江湖与庙堂之间,唯有我,杨凤楼!”
第1章 报仇
求大家支持赞赏!
乾符元年年末,江湖宗师王仙芝,起兵反唐,天下为之震动。
乾符二年三月,右龙武军中朗将杨烈,孤身前往曹州、濮州之间,打探王仙芝群贼的动向,偶遇前往联络的黄巢等人,先败于王仙芝,后被黄氏叔侄八人围攻,最终重伤而逃,却被闻讯而来的江湖游侠围杀。
可叹杨烈,身为二品小宗师,亡命于江湖宵小之手,最后身首异处,只留下孤儿寡母独自求活于都城长安……
乾符二年四月,长安城。
城南翊善坊中一户普通宅院,灵棚高搭,愁云惨淡。
有孝妇孝子,周身戴孝,跪于灵堂之前。
孝妇呜咽凝噎,几度昏厥。
而孝子,却仅是麻木而跪,仿佛已经丢了魂一般。
突然,孝子周身一震,继而四处观望,眼神再不复刚才的麻木,而是灵动异常,不过,仅仅片刻之后,又变得迷茫。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传说中的穿越!?
杨凤楼,彻底懵了。
他本是当代京剧大武生,师从老先生学艺十年,工武生,兼习老生,初次登台,连贴《挑滑车》《八大锤》《林冲夜奔》三出武生戏,顿时技惊京华,又因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乱不挡,能戏极多,六场通透,被誉为当代最出色大武生之一。
却没有想到,仅仅是睡了一觉之后,再睁眼,就穿越到了唐朝末年,还穿越到这个叫做杨台的人身上。
杨凤楼脑海之中一阵混乱,杨台的记忆与他的灵魂开始融合。
杨台,今年刚刚十五,按照《唐律》还没有到成人的年龄,不过在民间,也勉强算作成丁了。
母亲贺氏,就跪在自己的身前。
父亲杨烈,供职于大唐北衙禁军右龙武军,官拜正四品下的中郎将,在整个大唐官员体系中,算个不上不下的小官,可惜已经躺到棺材之中了。
从杨台的记忆中,杨凤楼还知道了,这个家伙和父亲杨烈的关系极佳,这也是为啥杨烈罹难,杨台在短短时间内就魂飞魄散的原因。
不过,这个家伙虽然魂魄零散,却也将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杨凤楼的心中,那就是“报仇”二字。
杨凤楼在融合完成记忆之后,深深呼出一口气,心中默念:
“放心去吧……此仇,必报!”
至此,杨凤楼和杨台的灵魂合二为一,再也不分彼此。
就在这时,灵堂外的司客一声大喊。
“右龙武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宋大人,讳,皓……到!”
“孝子……跪迎!”
杨凤楼闻言,俯身下拜。
只听得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
“贤侄,杨家弟妹,不用多礼,待某祭奠之后,再叙其他。”
杨凤楼起身,抬眼。
一群人走进了灵堂,为首一位大汉皮肤黝黑,豹头环眼,虽然穿着便装,却也难掩万丈豪情,行动坐卧之间,自有威势。
大汉看到杨凤楼的目光,微微一点头,并不多言,快步上前,捻上三炷香,点燃之后暗自祷祝,恭恭敬敬行礼完毕,才插在香炉之中。
随行众人自然也有上香祭奠的,杨凤楼一一回礼,在这个过程中,脑海中自然出现了关于宋皓的记忆。
宋皓,右龙武军大将军,官居正二品,乃是右龙武军中的实际指挥者,在军中威望卓著,和杨台的父亲杨烈交情甚好,时不时就会来杨家喝上一杯水酒,与杨家算得上通家之好。
宋皓此来,不仅仅是官场上长官参加下属丧礼,自然还会有别的事情。
果然,宋皓与贺氏大概商量了一下随后丧礼,又给随行众人安排了很多繁琐的事情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杨凤楼。
“杨台小子……”
“宋伯伯,您可以叫我,凤楼……”
“哦,有字了?”
杨凤楼微微一窘,他自然知道,古人男丁取字都要等到二十加冠之后,还要请博学长辈赐字为好,一个十五周岁的男孩子给自己取字,实在是不合礼法,不过他终究还是不太习惯“杨台”这个名字,这让他很容易想起后世晾衣服或者做饭的所在。
好在宋皓一直都身在军中,对很多事情并不是太过在意,微微一沉吟之后,便点头,道:
“也好,你父亲不在了,现在杨家只剩下你一个男丁,你母亲还指望着你顶门立户呢,早点取字,也能让你谨记这一点……”
“你以‘台’为名,取字‘凤楼’,倒也贴合,凤台上凤游嘛……好,就用‘凤楼’吧……嘿……还真没看出来,你小子肚子里面还有点墨水……”
“谨遵宋伯伯教诲。”杨凤楼躬身为礼,选择性遗忘了关于“墨水”的内容。
宋皓点点头,说出了对杨凤楼以后的安排:
“嗯……凤楼……这样,你父亲不在了,按照礼法你要守制二十七个月的时间,我刚才和你母亲商量过了,过几天葬礼完成之后,你们就要闭门谢客,这段时间,你小子可要好好练武,等到你守制完成之后,我自然会去给你求个朝廷的恩典出来,总能让你衣食无忧才好……”
杨凤楼听了,自然不干。
“宋伯伯,家父惨死,连个尸首也不全,此仇不报,我妄为人子!王仙芝,黄巢,还有那个不知名字的江湖中人,我杨凤楼,势必与他们不共戴天!”
话说得慷慨。
却招来宋皓一巴掌。
“屁话!你爹是在执行右龙武军军令时候罹难的,这不仅仅是你的私仇,也是我右龙武军的公愤,甚至北衙禁军中人,也断然不会放过王仙芝等人。”
杨凤楼揉着脑袋,不说话了,不过眼神中的桀骜,还是将他心中的想法表露无遗。
宋皓看了,长长一叹,抬手摸了摸杨凤楼的头顶,这才说道:“小子,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杀父之仇,自然不共戴天,不过报仇之前,你也要确定你能够报仇才行……”
“其他暂且不说,那王仙芝乃是江湖宗师,早就成就了一品金刚境,就是你爹,在他的手上,自然也是有败无胜……而你,我听你爹说,你现在内功还没有修炼入门,在江湖上,连个九品武夫都打不过,又何谈报仇二字?”
杨凤楼一阵无语。
宋皓此言不虚。
虽然杨台自幼修习家传武艺,可惜根骨尚可,悟性却不佳,外功罗汉拳和乱披风杖法倒是练了个纯熟,而最考校悟性的内功苦禅,却一直不得门而入,按照杨台老爹的说法,在江湖上,勉强算个不入流的武夫。
这样的水平,要想找江湖宗师报仇,不啻于痴人说梦。
不过杨凤楼已然答应了杨台报仇,自然不能食言而肥。
一阵沉默之后,他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有仇不报,妄为男儿!”
也许是他言语中的坚定触动了宋皓,也许是宋皓想让他知难而退,只听得他对杨凤楼说道:
“好!算是有志气!不过,要想报仇,便要通过我的考验,要不然的话,我断然不许!”
杨凤楼直视宋皓的双眼,缓缓点头。
第2章 苦禅,不苦
求大家支持赞赏!
日落西山,长安城八百声闭门鼓已经敲响,宋皓走了,再也不会有人来杨家吊唁。
杨凤楼与贺氏打了一声招呼,独自一人来到后院。
先是打了一趟罗汉拳,又舞了一遍乱披风杖法。
邀天之幸,杨台虽然已经魂飞魄散,不过多年练就的底子还在,一套拳,极为洗练,一趟棍,风雨不透,算是将这两门外功练至小成的境界。
这让杨凤楼大大松了一口气,如果要他从头开始练武的话,报仇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宋皓临走之前虽然没有明说“考验”的具体内容是啥,不过杨凤楼可以确定,必然与武功高低有关系。
通过杨台的记忆,杨凤楼知道,在江湖武夫,共分九品,一品为尊,可称宗师,借用佛、道、儒三教名讳,一品又分为三重境界,金刚、指玄、天象,三重境界各有玄妙,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代表着武夫证道方向的不同。
江湖功法分为内功和外功,内功直接决定武夫品级,而外功决定在同品级武夫之中的战斗力,杨凤楼刚才所练的罗汉拳和乱披风杖法,便是属于外功。
宋皓之所以阻拦杨凤楼去报仇,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内功品级太低,说得更直白一些,便是杨凤楼的内功修为太差。
也就是说想要报仇,就要通过宋皓的考验,其根本,还是要提升内力修为。
杨凤楼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拿起了家传的内功秘籍。
苦禅。
这本秘籍,从名字上就知道,乃是一本佛门功法,据说传自河南登封少林寺。
之所以以“苦”为名,不仅是取自“众生皆苦”的佛门本意,还是因为修炼这本功法,实在是太苦了。
不同于江湖上那些普通的内功功法,完全以水磨功夫增加内力,这本苦禅内功,最是考校悟性,据说,一旦得悟,内功修为便能突飞猛进,而如果悟性不佳不能悟通的话,任你修习百年,也不得门而入。
一本绝世秘籍就摆在面前,却因为虚无缥缈的“悟性”限制,不能得窥门径,这才是真正的心头苦!
杨台生前,便是倒在这种心头苦上。
说来也奇怪,杨家先祖修炼苦禅,个个都有小成,杨烈更是青云直上二品之境,只差一步就能够成就宗师,到了杨台这里,从五岁就开始修炼,足足修炼了十年,甚至能够把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倒背如流,却就是修炼不出一丝一毫的内力来。
现在换了杨凤楼,有当如何?
他静静地看着册子封面之上那一个硕大的“苦”字,不由得一阵踌躇。
不能修炼苦禅,便没有内力修为,没有内功,便不能在江湖之中立足,更不用提什么找一品宗师报仇之事了。
一切发展,就在眼前这本苦禅了!
杨凤楼一咬牙,翻开了苦禅。
一段经文出现在眼前,几乎不用刻意咏读,经文的全部内容,如同流水一般,从记忆中涌出来,冲刷着他的灵魂。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杨凤楼顿时陷入物我两忘之境界。
一丝内力,骤然出现在他的丹田,陡然变大,按照苦禅中所记载的法门,奔行于他的四肢百骸之中。
成了!
江湖武夫天赋,不过根骨和悟性两项,根骨对应的,乃是武夫的身体,而悟性对应的,自然就是武夫的灵魂了。
杨凤楼本就悟性上佳,要不然的话,也不会以二十余岁的年龄成就大名鼎鼎的大武生,现在更是融合了杨台的灵魂,悟性更是出众。
杨凤楼出奇的悟性,杨台勤奋练习的积淀,综合到一起,让杨凤楼初悟苦禅,便进入了所谓“顿悟”的状态——在物我两忘的状态中,内力突飞猛进!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只觉得身体暖洋洋的舒服异常,让他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突然感觉脸上一湿,杨凤楼苏醒了过来。
一张梨花带雨的脸出现在眼前,眼神之中的关切,让他心头一暖。
贺氏。
“苍天在上,你终于醒了……”
贺氏刚刚说了一句,便再一次泪如雨下,一边哭还一边说道:“足足**了,怎么叫你也不醒,可吓坏为娘了……坊门未开,咱们坊中又没有医家圣手,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你醒了就好了,以后再也不准这么吓唬为娘了啊……”
杨凤楼顿时被弄得手足无措,顾不得检查自身修炼的情况,赶紧起身,一阵赌咒发愿地好哄,才让贺氏收起了眼泪。
他注意到,贺氏手边的毛巾还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而她的脸上,沾染着许多炭灰,却根本舍不得用毛巾清理一下自己的面颊,一直在为杨凤楼擦洗!
这是大唐平民最为朴素的自救方式。
也是一位母亲,在无助的夜晚,能够为儿子所做的一切!
看着贺氏微微发红的眼睛和略显凌乱的头发,杨凤楼愧疚而又感动,还有一点点小无奈。
不过他心中更多的是温暖。
真不知道贺氏骤然丧夫之后,又发现儿子不省人事,这**的时间是怎么过来的!?
杨凤楼甚至可以猜到,贺氏在发现杨凤楼顿悟之后,误以为他人事不省,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和绝望,不断地添柴,烧水,擦拭……整整**的时间!
而在儿子苏醒之后,她没有提一句自己一整夜的幸苦,而是更多地关怀儿子的情况,到了现在,贺氏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用温热的毛巾,清理一下自己悲苦而又疲倦的面庞!
这样的母亲,这样的亲情,这样的关怀,实在让他无以为报,杨凤楼恨不得拼尽自己的一切,让贺氏快乐起来,不过,因为杨烈的身死,一切,终究回不到从前了。
如果说杨凤楼要找王仙芝黄巢报仇,是因为杨台的关系,那么,在被贺氏整整守候了**之后,杨凤楼仅仅为了贺氏,也要手刃了王仙芝和黄巢!
首先,就是要通过宋皓的考验了。
现在杨凤楼,对于宋皓见到他身负内功的表情,很是期待。
第3章 添茶
七天后,是杨烈出殡的日子。
哀荣很是不错。
不仅右龙武军不当值的袍泽,在宋皓的率领下全员出动,北衙禁军中很多和杨烈关系不错的将校,也纷纷前来送他最后一程。
不但如此,当今陛下还派遣了内侍前来,除去赏赐众多的金银财帛之外,还因杨烈的军功,追封杨烈为从四品上的宣威将军,封杨门贺氏为郡君,特许杨凤楼以十五之龄补右龙武军翊卫,据说这还是杨烈没有杀了王仙芝的结果,如果他能够手刃群贼之首,便可以按照“跳荡”记功三转,封赏至少要上扬几个层次。
美中不足的是,杨烈的头颅,被围杀他的江湖人取走献给了王仙芝,只能以木雕头颅入葬。
葬礼上,杨凤楼明确表示要为父报仇,一定要用王仙芝和黄巢的头颅来祭奠杨烈。
对于这个说法,来参加葬礼的众人,纷纷称赞他“有志气”、“果然虎父无犬子”、“子承父志”,不过,和杨烈关系真好的那群人,不是暗自叹息,就是狠狠瞪着杨凤楼,其中,自然以右龙武军的大将军宋皓为最。
不过,宋皓也没有在丧礼上发作,直到纷杂的仪式全部结束,他才和杨凤楼母子一起回到了杨家,满脸铁青地盯着杨凤楼不说话。
杨凤楼让他盯得有些发毛,亲自取出杨烈珍藏的茶饼,灼茶,碎茶,碾茶,罗茶,煮茶,然后倒进兔毫盏中,恭恭敬敬地送到宋皓面前。
“宋伯伯,请喝茶。”
“哼!”
宋皓仿佛在用冷哼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过还是端起了茶盏,喝完之后,将它放在面前的矮几之上,这才说道
“你这个小子啊,怎么就这么不听话?报仇这件事情,我不是跟你说过了么,在没有通过我的考验之前,不可轻言,今天在丧礼之上,怎么还当着内侍和众多袍泽的面语出狂言?”
杨凤楼闻言,微微一笑,很是满足于宋皓隐藏在斥责之下的关切。
“那就请宋伯伯考验一二。”
“嚯……你还拿起架子来了……”
宋皓被气笑了,就杨凤楼自信满满的那个劲,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武林天才呢。
“好,那我就考校你一二……给我添茶……”宋皓一指面前的兔毫盏,然后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压在了兔毫盏的边缘上。
这便是考验了。
宋皓最是看不上杨凤楼毫无内力,自然也要在内力一项上让他知难而退,别看他现在只不过轻轻手压茶盏,已然运起了内力,其力之巨,不啻于千斤,一个不识内功的普通人,绝对不能移动分毫。
宋皓手压茶盏,盯着杨凤楼,眼神中满满都是挑衅和毫不掩饰的蔑视,仿佛在说,看你这个不入流的小子,如何为我添茶。
经过“顿悟”的杨凤楼,自然胸有成竹。
微笑,上前,施礼,双手捧住茶盏。
苦禅内功在丹田内勃发,奔行于四肢百骸,不过眨眼的时间,已然运行到了双手之上。
“起!”杨凤楼一声轻喝。
茶盏,在宋皓惊骇的目光中,缓缓而起!
“啪……”
兔毫纤细,银丝柔长的茶盏,在双方巨力之下米分碎。
杨凤楼暗自一声叹息,骤得内力,控制的细微之处,还不能做到举重若轻,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了。
“这……这……你小子开窍了?什么时候修炼出了内力?”宋皓在目瞪口呆之余就像见了鬼一般。
“回禀宋伯伯,小侄乃是七天前修炼苦禅,偶有所得……家母当时还以为我身体不适,整整守候了我**时间呢……”
杨凤楼心中暗爽,不过还是规规矩矩地回答。
贺氏坐在旁边,看着杨凤楼微微点头,眼神中全是**溺和骄傲。
母子俩这幅母慈子孝的表现,已然胜过了千言万语。
“哈哈哈……好!真好!七天修炼出内力,杨门后继有人!好!哈哈哈……”宋皓放声大笑。
“小子,你今天算是给了宋伯伯一个惊喜,来,告诉你,内力修炼到几品了?”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杨凤楼脸上一红,内力这种完全超出了他原有认知的体系,实在让他难以把握。
“哦?没关系……来,搭个手……”宋皓说着伸出了手掌。
杨凤楼闻言,上前,同样伸出手掌,发动内力,全力向前推动。
宋皓纹丝不动,默默感受了一会,随后脸上惊讶之色却越来越浓,最后手掌轻轻一震,将杨凤楼震开。
“七品……”
宋皓震惊了!
如果说宋皓刚才的表情像是见了鬼一样,那么现在,他就像看到一个鬼“咔吧”一下,又死在了自己的眼前,绝对是难以掩饰的不可置信。
内功品级共分九品,一品为尊,七品的内力,虽然处于江湖内功水平的中下游,但也绝对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江湖上多少武夫勤学苦练多年,也不见得能够拥有七品内力,就连宋皓自己,达到七品的时候,也是足足修炼了五年时间。
而杨凤楼以不入流之身,直接跃升为七品武夫,这个消息如果放出去,不知道会逼得多少江湖少侠自尽。
可笑宋皓刚才还一直看不起杨凤楼,于他七天入七品的修炼速度比起来,宋皓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宋皓并不知道,杨凤楼内力跃升到七品的时间,并不是七天,而是仅仅**!
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现在必然自尽,去陪伴杨烈,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这苦禅内功,果然不凡!
宋皓想了想,郑重地对杨凤楼说道:
“我听你父亲杨烈生前说过,这苦禅功夫,来历颇为不凡,在江湖上绝对是上上品,一旦修炼至大成,前途不可限量,不过就是修炼过于艰难,这才声名不显,你既然已经入门,一定要好好修炼下去……”
“另外,我虽然不知道苦禅品级境界的具体划分,却也听你父亲说过,在七品,四品两个等级,却有一种虚无缥缈的关口,需要种种机缘才能破关而上……你多年修炼,**功成,除了积累因素之外,估计心神激荡就是你一跃跨入七品的原因之一,关于这些所谓的机缘,我是教导不了你什么,只愿你勤加修炼,即便暂时还停留在七品的境界上,也万万不能懈怠,要知道修炼内功,终究还是要厚积薄发才是正途……”
“谨遵教诲。”杨凤楼发自真心地郑重行礼,不过,一抬头,就变得嬉皮笑脸。
“宋伯伯,您看这考验一事……”
杨凤楼拖了个长音,一脸希翼地望着宋皓。
宋皓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算你勉强通过了。”
“哈哈……小侄多谢宋伯伯……”
“别高兴得太早,我还有一个条件……”
“宋伯伯请讲……”
“你要进入右龙武军,和袍泽们一起行动。”
“这又是为何?”
杨凤楼有点迷糊。
“为何?哼!”
宋大将军又恢复了那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长辈做派,没好气地冷哼一声:
“你以为你一个七品武夫就能横行江湖了?别忘了,王仙芝乃是江湖宗师,那黄巢也是二品武夫,你要是直接找上他们,那是报仇么?那是给杨门绝后……”
这话说得太恶毒了,杨凤楼听了,恨不得给这个家伙一拳,不过考虑到打不过的因素,还是忍耐了下来,只听得宋皓继续说道:
“我和你说过,你父亲之死,不仅是你杨家的私仇,还是我右龙武军的公愤,让你进入右龙武军,一方面可以教导你一些江湖经验,另一方面,也能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谋得机会报仇。”
杨凤楼想想也对,毕竟一人势单力薄,自己打不过王仙芝黄巢没关系,群起而攻之,一切,还是以报仇为首要。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那个……宋伯伯,我听说,守制时候要想进入军中,恐怕得用当今圣上下旨夺情吧……”
宋皓听了,很认真地看了他一眼。
“想什么呢?一个从七品下的翊卫,金水河的王八都比你大,还想让圣上特旨夺情?我都懒得管你!明天收拾收拾,后天去报道!”
第4章 杨家不得了
乾符二年四月十三,晴空万里,宜,祭祀、平治道涂,余事勿取,忌,诸事不宜。
今天便是约定的时间,杨凤楼起了个大早,打了一趟拳,练了一趟棍,等坊门一开,就辞别母亲,走出家门。
右龙武军的驻地在皇城北面的长乐门附近,距离杨凤楼居住的翊善坊倒是不远,尤其宋皓在临走的时候还给他留下了一块出入皇城的腰牌,更是能让他堂而皇之地走进皇城东北角的延喜们,不过半个时辰就到了。
通名进入,见到右龙武军长史,也是杨烈生前的同僚,自然办起事情来很是痛快,让杨凤楼不得不感叹,有人好办事在哪个朝代都是一样。
短短时间,长史递给他一块腰牌,正面写着“右龙武军,中侯,杨。”,背面写着“台,凤楼,京兆人氏,身高六尺,面目微黑。”
这便是杨凤楼在右龙武军的“工作证”了。
长史郑重地叮嘱了他几句,让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腰牌,一旦丢失立刻上报,直到看着杨凤楼将其郑重地塞入怀中这才作罢。
杨凤楼郑重道谢,他知道长史亲自出面来为他办理这些手续,不但是因为宋皓的命令,同时也是杨烈的遗泽,否则的话,这种小事随便发派给录事参军就行,说不得还要拖延上几天。
随后,长史又亲自给他介绍了一下右龙武军,其内容,倒让杨凤楼大感意外。
按照长史的说法,左右龙武军追根溯源,乃是太宗时期的百骑,随后逐渐演变成千骑,万骑,并于玄宗早期在平定韦后作乱的时候立有大功,这才因功成军,虽然和左右羽林军、左右神策军一样隶属于皇室直辖的北衙禁军,但是和那些禁军在工作内容上却不尽相同。
最主要的一点,便是除了宿卫大内和奉命作战之外,左右龙武军还要负有监视天下的重责,具体的划分,便是左龙武军要监察朝堂,而右龙武军要监察江湖。
怪不得杨烈一个正四品下的中郎将,不在皇城好好保卫皇帝,却以二品小宗师的身份前往曹州,原来是根本的职责所限。
长史也有些感概,仔细看了略显懵懂的杨凤楼一眼,说道:“你杨家不得了啊!从太宗时期就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在皇室左右,据说最早的那一位杨氏先祖,在太宗龙潜于秦王府的时候就在,最危险的时候曾经和少林寺的十三棍僧一起救过太宗性命,据说你杨家祖传的那些内外功法,也都是因为那次同生共死的经历,才被少林高僧传授的……”
“这二百多年,九代杨家儿郎,子承父职,一直供职于右龙武军,对皇室真是不离不弃,玄宗朝安史之乱,玄宗西狩蜀中,你的先祖一直紧紧跟随,代宗朝奉天之难,身边只剩下二十余名护卫,其中就有你的先祖……如今,你父亲又因皇命而身故,杨家护卫皇室的重任又落到了你这个杨家第九代的身上,凤楼,千万要谨慎行事,莫要行差就错,让你杨氏先祖蒙羞啊……”
杨凤楼懵懵懂懂地离开了右龙武军,只记得长史让他三天后再正式入职,脑海里全被右龙武军和杨家先祖给塞满了。
这杨家,真称得上忠烈满门!
杨凤楼学戏十年,学的,演的,就是忠孝节义这四个字!
忠孝节义,恰恰就是杨家一门的真实写照!
如今,穿越到这杨家第九代的身上,怎能不让他壮怀激烈!?
这样的杨家,足以自傲!
这样的杨家,也足以让他甘洒热血!
于公,平定群贼,保定唐室江山。
于私,诛杀贼酋,延续杨家辉煌。
杨凤楼,虽万刃加身,也心甘如怡!
再者,右龙武军的种种,也让他信心大增,内功七品,没关系,还有右龙武军三千余人站在自己的身后。
原本宋皓半强迫他进入右龙武军,杨凤楼还有些抗拒,现在了解情况之后,才算明白了宋皓的深谋远虑。
依托于对江湖深度了解的右龙武军,报仇之事,大有可为!
杨凤楼一边想着,一边前行,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出了皇城,等到他回过神来,已经进入了一处坊中,仔细辨认,却不是自己家的翊善坊,而是光宅坊。
杨凤楼一愣,却没有想到进入到这里,不过想想也是平常,光宅坊恰好在延喜门和翊善坊中间,穿过光宅坊也就回家了。
正待他抬脚准备回家的时候,耳边突然响起了锣鼓之声。
“大大大大,衣大大大,台(大)……”
“呦?这是……一锣凤点头?”
京剧的锣鼓经!
杨凤楼几乎每天都听,简直耳闻能详,断然不会听错。
这是……有人要开唱?
杨凤楼想都没想,循着声音就走了过去。
那是光宅坊中的一块空地,地方不大,却围了很多人,杨凤楼站在人群之外,看到两人站在人群之中,左首一个头戴幞头,身穿绿袍,满脸油彩,右首一人却是一位妙龄少女,脸上涂抹了米分底,在鼻梁上还用油彩画了一个豆腐块。
这是参军戏?
杨凤楼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确定了,后世学艺的时候,曾经跟随老先生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戏曲理论,这参军戏,便是唐代兴起的百戏之一,在学术界也有说法,说传统戏剧和相声,就是参军戏演变而来的。
参军戏名称来自一名犯官。因他原是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