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碎片:另类全唐诗品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钦服不已。
附:李泌幼年有长歌云: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此诗狂放桀骜,大有太白之风。但当时的丞相张九龄见了,告诫说:“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但当为诗以赏风景,咏古贤,勿自扬己为妙。”李泌听了,流泪相谢,就此不再出此狂言。本书也以《咏方圆动静》更能体现李泌一生的作为,而未选此诗详解。
唐代“马家爵”严武的好诗(1)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①,也知光禄最能诗②。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②,冷猿秋雁不胜悲。
《巴岭答杜二见忆》
此诗是杜甫后半生所依赖的“好友”严武为思念他所写,题目中的“杜二”正是指老杜。严武此人,很多朋友对其名颇为熟悉,但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不详。还有不少文章,因严武是老杜的朋友,爱屋及乌,因此只叙说严武的“英雄”事迹,而对他身上的一些瑕玭却避之不谈。其实,严武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严武是严挺之的儿子,严挺之曾官至尚书左丞。《新唐书》中曾记载,严武字季鹰,小时候就豪气过人。父亲严挺之因他的母亲年老色衰,心生厌烦,而偏心宠爱一个名字叫“英”的小妾。她母亲心中难过,却也不敢怎么样。严武当时才八岁,看到妈妈不停地淌眼抹泪的,就问为什么?他母亲正在气头上,不免痛骂了“英二奶”这个狐狸精一番,哪知道小严武却记在心里。小严武二话不说,悄悄抄起把大铁锤,趁这个英二奶正在睡觉,小严武猛地一锤,将她打得脑浆迸裂,一命呜呼。MYGOD!这严武简直就是唐代马家爵。家里的仆人想为他打掩护,等严挺之上朝回来时禀报说:“小公子玩闹时,不小心失手杀了英姨太。”小严武却昂然说:“哪有当大臣的厚待自己小老婆而亏待自己的正妻的,儿子我就是想杀她,不是闹着玩。”结果,他父亲严挺之却像林肯他爹不怪罪林肯砍了樱桃树一样,并未深责他,反夸他有胆略,说:“真像我严挺之的儿子!”按现在的法律,八岁的小严武杀人,也不够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而在唐代时,家中的姬妾更是像牛马宠物一样的地位,因而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见严武生来就是个凶悍异常的小子。
《太平广记》中还记载,严武少年时诱奸了邻家一个女孩,并将其带上船远走。这个美眉的父亲是军官,发现此事后告到官府,一时官兵捕盗,四处寻查。严武是重点嫌疑对象,当官兵围住严武的船时,严武心黑手辣,眼见就要露馅,就用琵琶弦将该美眉勒死,将尸体丢在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官兵遍搜严武的船,却始终发现不了什么证据,虽然怀疑是严武,但也只好作罢。日后此女子冤魂来索命,严武请道士来降也无济于事,于是四十来岁就暴卒于家。
冤魂索命云云,未必为真。但严武四十来岁就暴卒,却是真的。严武生性暴戾,也是不假。他镇守四川时,梓州刺史章彝因为很小的事惹怒了他,严武竟然用大棍子将其活活打死。严武的母亲屡次劝他,严武也不听。等到严武死了,他母亲才长出一口气说:“我现在才不担心会沦为官婢了。”--唐代律令,犯罪的家属没入宫中或沧为官婢干粗活。严武母亲觉得以严武的暴戾脾气迟早要出事,所以有此担心。
不过严武也是个“能人”。诗人高适虽然能将李白投靠的永王李璘打得一败涂地,但他在四川时,吐蕃屡屡进犯,高适却一筹莫展。有的文章说高适“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也有几分道理。但猛悍的严武对付强悍的吐蕃,倒是铜帚铁扫,硬碰硬。广德二年(764年)秋天,严武带兵击败吐蕃军七万多人,收复了不少失地。吐蕃也吓得一度不敢再犯唐。严武有一首《军城早秋》,写得也颇有气势: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唐诗鉴赏词典》中选有该诗,严武写得相当不错。老杜有诗《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正是因此诗而作,平心而论,老杜这诗比较平淡,不及严武之诗有气势。
严武对于杜甫一向非常欣赏,像此诗中所写,就显得非常情深意切。而且此诗严武确实也写得不错,用典精到,对仗工整,像“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还颇有几分名句的风味。杜甫也称赞过严武“诗清立意新”。杜甫比严武大十四岁左右,但老杜一直混得不行,要靠人家严武施舍点米,介绍个工作。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于是,老杜写诗时,一般都是恭恭敬敬地称严武为“严公”、“严郑公”、“严中丞”等。而严武仅有一篇称老杜为“杜拾遗”,其余的都是毫不客气地称其为“杜二”(唐人称排行并非蔑视,有亲热的意思,但绝不像称“公”和官衔那样有敬重之意)。
唐代“马家爵”严武的好诗(2)
严武脾气暴躁,杜甫在他手下讨生活,也过得战战兢兢的。老杜诗中有“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之句,看来严武的接济也是有一茬没一茬的。老杜曾被严武召到节度使府作幕府中的参谋,老杜的草堂离城很远,也不敢迟到早退,于是只好住在办公场所。老杜独自留在办公机关中,一个人凄凄惶惶,写下了《宿府》这样一首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诗中老杜充满了徬徨不安之意。
据说,有一次老杜喝醉了酒,惹恼了严武,差一点就要了老杜的命。严武八岁就敢杀自己的小妈,杀老杜也没有什么不敢的。对于此事有三种说法:一、《旧唐书·杜甫传》:“(甫)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二、《唐摭言》卷十二:“杜工部在蜀,醉后登严武之床,厉声问武曰:‘公是严挺之子否?’武色变。甫复曰:‘仆乃杜审言儿。’于是少解。”三、《新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从上述史料看,虽然严武的反应不一样,有的说没有动怒(不以为忤),有的是说杜甫又给了严武个台阶,(“仆乃杜审言儿”),还有一种说法是严武的母亲救了老杜一条命。但总而言之,老杜在严武手下讨生活的日子,也过得非常不顺当,老杜和严武之间的“友谊”,也复杂得很,并非想像中那样好。
①步兵:指晋代阮籍。因他听说当时步兵营的厨房里,有很多好酒,厨房还有一个厨师,善于造酒。就请求为步兵校尉。后世称其为阮步兵。
②光禄:指诗人谢庄。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有《谢光禄集》。这里都是用来比喻老杜的为人。
③跂马:跂,古通“企”,踮起:“吾尝跂而望矣。”此处是说,遥望怀念老杜。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乱世书生寄内诗(1)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
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①。试留青黛著②,回日画眉看③。
《寄内诗》
这首诗的作者没有留下名字,《全唐诗》中只称他是“河北士人”--即河北之地的一个书生。当时,他被征到藩镇朱滔的军中,这首诗是朱滔命他作的。
朱滔本来是安禄山旗下的将佐,安禄山叛乱时,他也随从作乱。安贼死后,安史余贼大败,朱滔见形势崩溃,就又降唐。但是,朱滔这等藩镇拥兵一方,根本就不服从唐廷的指挥。在税收、军政等方面都是“高度自治”--全由藩镇头目(节度使)一人说了算。当然,说起唐时的藩镇割据,也不能不说和唐庭当时昏愦无能、朝纲混乱有关。唐朝初期,唐太宗、唐高宗赏罚还算比较得体;武则天时就开始枉杀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大将;而唐玄宗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了高仙芝、封常清两人。威震一方的大将看到这些,不免都有些寒心,后来的唐廷更加昏愦无能,凡事由太监掌权。所以这些大将拥兵自守,保全自身也是没有办法的。
作为一个忽降忽叛的藩镇头子,当然要大举扩充军队。这些军阀们才不管什么国家条例,男子十五岁以上的都抓到自己的队伍里来,甚至弄得整个城都空了。朱滔这次捉来不少平民,一律编入自己的军队。朱滔骑上高头大马,来校场上检阅这些士兵。朱滔瞧见一人,长得白白净净、仪表儒雅,但却身形单薄,抱着一杆长戟在风中哆嗦。朱滔一看他就是个白面书生,就把他叫出来问道:“你是做什么的啊?”此人答道:“读书人。”朱滔又问:“家里有老婆吗?”这书生答道:“有。”朱滔说,既然你说是读书人,必然会作诗,写一首诗给你老婆,让我看看。于是,该书生要过纸墨,伏在地上写了本篇中这首诗。
这首诗头两句说自己是个惯摇笔杆子的书生,现在让我拿枪杆子实在是太难为我了。“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这句其实和前一句差不多,而且就江湖夜雨来看,这句非但有重复之嫌,且弄不好有犯嫌之虞。这两句说“我习惯了鸳鸯被中的温柔乡,现在让我去雁门边塞这样的苦寒之地是多么可怕”,这要是碰上脾气不好的将官,说不定劈头就是两鞭子。接下来四句诗,也说的无非就是一个意思,就是自己夫妻分离,涕泪交零,渴望有一日能回家团聚。总体来说,这首诗虽然也算得上工整,但也只平平无奇,并没有很新奇的巧思。朱滔也只粗通文墨,加上可能那天心情也不错,却点头称好。
朱滔又说,你再替你的妻子写首诗,此人赶忙又写出一绝:“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合是归时底不归?”说实话,这首诗比上面那首强点,起码一句是一句的意思,不像前一首四句说一个意思。此诗以该书生妻子的口吻说道:“像我这样贫困的女子世间少有,蓬头乱发,荆棘为钗,身上穿得还是刚出嫁时的衣服,胡麻(芝麻,相传由夫妇前后相随播撒而种才茂盛)该种了,夫君你也该回来了,怎么还不回来呢?”倒是写得相当不错。朱滔听了,当场将这个书生放回家,还特意给他发了一点钱帛当路费。看来唐代对读书人尤其是诗人还是普遍比较尊重的。
朱滔一生首鼠两端,时降时叛,乃是个声名狼籍的人物。他有个哥哥名叫朱沘,曾作乱并篡位称帝,伪号“大秦”。朱滔也被封为伪“皇太弟”。朱滔曾勾引回纥等杂虏到中原帮助他攻打唐军和其他藩镇,为祸甚多。最后,朱滔因不得人心,被杀得大败,回纥“盟友”也狼狈夺路而逃,朱滔只剩下极少数的残兵败卒,逃回老窝幽州后不久就病死了。
朱滔虽属凶恶寡德之辈,生平亦有一善。因此诗而放了这位书生,使之夫妻团聚,应该说还是做了件好事。比起后来张献忠等人出于变态心理最恨读书作诗之人要好多了。李涉写诗能让强盗放走他,这个无名士子能让“军阀”朱滔放走他。看来唐朝时,写诗确实是件很有用的本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乱世书生寄内诗(2)
①渍枕檀:意思是把檀香之枕都湿了。
②青黛:“青黛”是一种黑色矿物质,用来画眉的。
③画眉: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常以此喻夫妻情深。
将门虎女王韫秀的傲气(1)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同夫游秦》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就是一名女子所作,因为有“同夫”二字。味其诗意,此女子也非娇滴滴地整天就会粘着老公哭闹的那种。说来大唐时的女子这种类型的本就不多,而这位女子更是出语慷慨:“路扫饥寒迹”,虽身处饥寒之中,却执着前行,把一路饥寒留在身后,似乎在说只要走过这条长路就可以扫去饥寒潦落的窘境。“天哀志气人”--上天也会可怜有志的贫士;“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更是表明该女子下定决心,陪着贫困窘迫、一无所有的老公一起走。这位女子确实来历不凡,她乃是将门虎女,叫王韫秀。
王韫秀的父亲是大将王忠嗣。有的朋友可能对王忠嗣并不是太熟悉,但如细看史书,王忠嗣却是盛唐时颇具威名的大将,像哥舒翰等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当时还都是他帐下的偏将、牙将呢。王忠嗣的父亲也是将军,在和吐蕃作战中牺牲。王忠嗣当时才九岁,作为“烈士遗孤”收养在宫中,深得玄宗喜欢。开元十一年后,玄宗委以重任,让他带兵镇守边关。王忠嗣也不负所望,立下奇功无数。天宝元年,王忠嗣与奚人和契丹人的联合部队在桑乾河大战。契丹和奚人这些野蛮民族的战斗力何等凶悍,却被王忠嗣打得大败。契丹可汗几乎被打成光杆司令,不久就被手下杀死,吓得契丹几十年内不敢叛唐。
王忠嗣还曾大破吐蕃军于青海等地,并彻底击溃吐蕃的盟友吐谷浑,所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就是说的这件事情。王忠嗣曾一人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万里边疆,半个大唐,几乎所有的精兵猛将都在他手中。据说四镇总兵力达26万多人,而且这26万人都是百战精兵,是大唐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不过“人无千日好”,后来唐玄宗对他有所疑忌,将他贬斥。王忠嗣忧愤中突然发病暴死。
王韫秀所嫁的老公是元载。元载一开始是个穷书生,寄食在老丈人家里。于是,王韫秀的娘家人包括姐妹们都酸言冷语地来挖苦这对夫妻。时间一长,元载当然呆不住了,就赋诗和王韫秀作别,要离开她家,去长安求功名。元载说:“年来谁不厌龙钟(这里龙钟是潦倒的意思),虽在侯门似不容。”王韫秀见此情景,也决心离开娘家,宁愿和元载一块儿受穷,所以就写了上面那首诗言志。
元载夫妻“携手入西秦”以后,因元载学问超群,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不久就超升为宰相。王韫秀非常得意地又写了首诗讽刺那些当年看不起自己老公的娘家人:
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诗中以苏秦为例(苏秦当年穷困时,其嫂子等人都看不起他),非常痛快地嘲弄了那些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之辈。元载当了宰相后,王韫秀老家的娘家人还厚着脸皮来“道贺”,正好碰得当时天晴,元载相府里的下人将家里的锦袍绣服都拿出来熏香曝晒。王韫秀毫不留情面地对那些亲戚说:“谁能料想到当年要饭花子似的我们夫妻,现在还能有点遮形盖体的粗衣?”说是粗衣,其实华贵得不得了,王韫秀故意这样说罢了。亲戚们知道王韫秀话中有刺,当时唐朝人远没有后世脸皮厚,于是这些亲戚脸红脖子粗,纷纷灰溜溜地走了。王韫秀是个心意决绝的女人,她经常分衣服首饰等钱财给他人,但那些早年蔑视过她的娘家人,她记恨一辈子,一个铜子也不给。
然而,男人有钱就变坏。元载当了宰相后,渐渐贪赃纳贿,生活奢侈。元载在自己的府第中造了一个“芸辉堂”,之所以叫“芸辉堂”,因于阗国出产一种叫芸辉的香草,这种草既香又洁白如玉,入土也不朽烂,元载命人把这种草捣成碎屑,当涂料刷墙壁;又用沉香木作梁栋,金银打造门窗;堂中摆设的是原为杨国忠所有的屏风,上面刻着很多前代美女,镶以玳瑁水晶,缨络也是珍珠穿成,华贵不可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将门虎女王韫秀的傲气(2)
元载还有紫绡帐这样的宝贝,据说是南蛮酋长所贡,用绞绡制作,此帐既轻又薄,但就算在寒风凛洌的冬日,冷风也吹不进帐子里;而在盛夏酷暑时,帐子里却自然清凉,比现在的空调还管用。元载还在芸辉堂前,修造了一座水池,用玛瑙和宝石垒砌池塘的堤岸。另有一把龙须拂尘,颜色如熟透的桑椹一样作紫红色,这拂尘长约三尺,削水晶石作尘柄,雕刻红宝石作环钮。刮风下雨时,或者在水边沾湿后,就光彩摇动,拂尘上的龙髯也仿佛发怒般立起来。元载的宝物还有很多,实在是不可胜数。
元载不但家中装修得非常豪华,还沉溺于女色。他有一个宠姬叫薛瑶英,据说连西施、绿珠、赵飞燕等古时的著名美女都不如她。该美眉和香妃一样,身体自然芳香,被元载纳为妾后,卧的是金丝帐,铺的是不沾尘的褥子。这件“却尘褥”出自勾丽国,据说是用却尘兽毛制作的,殷红色,异常光亮柔软。薛瑶英体瘦身轻,元载特意给她弄来龙绡织成的衣服。这衣服非常轻,也就二三两重,折起来握在掌中不满一把。元载还弄来很多倡优,表演非常下流的色情游戏,父子族人都津津有味地观看,不以为耻。
王韫秀对元载后来的做法也是非常不满意的,她有诗劝过元载不要沉迷于玩乐,而疏远了正事:
楚竹燕歌动画梁,春兰重换舞衣裳。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荣不久长。
在声色充耳悦目、酒气香风弥漫的氛围中,王韫秀却清醒地“知道浮荣不久长”。她虽然暗自担心,也劝过元载,但这时的元载如何能听得进去?说来元载虽然有贪赃受贿之行为,但对于铲除鱼朝恩、诛杀李辅国等太监,调兵遣将防范吐蕃等方面还是有功劳的。后来杜牧有名的《河湟》一诗中就说:“元载相公曾借箸”(借箸意思是筹划)。如果按元载的意见,河湟一带就不会轻易落入吐蕃之手,唐朝的安全系数也要大得多。
然而,有道是“财大祸也大”。处于权势巅峰的元载,实在是太骄横狂妄了。从古至今,一个官场,一个股市,都是凶险万分。“伴君如伴虎”,老虎虽有打盹的时候,但它一睁眼就要吃人的。元载当年执迷不悟,据说皇帝曾多次对他敲边鼓,提醒他注意。但是,元载置之不理。对于元载这些行为,他的贤妻王韫秀是知道的,但她现在也管不住元载了。元载终于惹得皇上讨厌,唐代宗以元载“夜醮图为不规”(夜里请道士作法)为罪名,命左金吾将军吴凑在政事堂这样的办公场所把元载揪出来逮捕。经审讯,给元载定罪,满门抄斩,赐元载自尽。元载向主刑的人请求速死,主刑的人可能也和元载有仇,脱了一只臭袜子塞住他的嘴,然后将其勒死。元载的儿子伯和、仲武、季能等都被杀。元载被抄家后,抄出金银珠宝、庄园田产无数自不用多说,比较奇特的是他家中有胡椒八百石。
在今天,胡椒并非稀罕之物,也就是陈佩斯小品中那种爱沾小便宜的人,往馄饨碗里拚命倒点罢了。但在唐时,胡椒都是进口货,要远道从印度、南洋等地运来,因此价值不菲。玩过《大航海时代》游戏的朋友都知道,贩香料是非常赚钱的。达伽马之类的当年满载黄金、香料,这香料就是胡椒、大小茴香之类的调料,在当时都是贵重之物。元载也实在太贪婪了,八百石胡椒,换成我们熟悉的计量单位,就是六十多吨。元载就是开个全大唐的香料连锁店,这些仓储也足够啦。当然,元载并不是想开杂货店,胡椒既是珍贵之物,又方便保存,收藏起来就是一种硬通货,就是财富。
正所谓“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元载活上八百年,也未必能消费得了这四、五辆斯太尔载重汽车才能拉完的胡椒。然而,一旦获罪受刑,塞口的却只有一只臭袜子。宋代文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中感叹道:“臭袜终须来塞口,枉收八百斛胡椒”。是啊,“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但大多数人都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吧。
。。
将门虎女王韫秀的傲气(3)
按唐律,元载家的妻女并不处斩,要没入宫中作粗活。但王韫秀却不愿意再苟活偷生,她说:“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这句话当真凛然有丈夫气,正像汉代大将军李广当年一样,慷慨言道:“我和匈奴大小七十多战,现在也六十多岁了,犯不着再到公堂上受刀笔小吏的污辱!”说完,李广奋然自刎而死。王韫秀虽是女子,但气度不逊于李广。她坚持不屈,于是被官府笞杖齐下,活活打死。然而,元载的宠姬薛瑶英等,却投入别的男人的怀抱,成了别人家的老婆。从王韫秀留下这仅存的三首诗看,她是个才高志大、敢爱敢恨而又明达世事的烈女子,比她的老公元载强多了。
附:在毛主席手书的古诗词中,有王韫秀这首《同夫游秦》诗,但毛主席为何有兴趣书写此诗,却不得而知。
山河破碎中的乱世佳人(1)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杨柳枝》
这首诗也是一位女子所作。只可惜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柳。文章里一般把她叫做“柳氏”。她原是长安城中一位叫李生的宠姬,一次酒席宴间,柳美眉看到了有“大历十才子”之称的韩翃。两人眉目转情,秋波暗送。好在柳美眉碰到的主人比较大方,不像步飞烟(唐代家妓,因私通书生被主人打死)的主人那样暴戾。李生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意成全他们。他欣赏韩翃的才气,于是索性把柳美眉送给了韩翃,同时还送了三十万钱作喜礼。看来人家唐朝就是尊重诗人,诗写的好居然能让富豪们又送美女又送钱,现在哪里有这等好事?
然而,韩、柳二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生活没有过多久。韩翃是男人,要出门干事业,于是他把柳氏留在了长安。就在这时,安史之乱发生了。安禄山的贼兵攻入了长安,一时山河破碎,兵荒马乱。韩翃投在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帐下,一时间也无法去寻找柳氏。柳氏天姿国色,非常出众,她害怕被安禄山贼兵污辱,就剪去头发,涂黑了脸,寄居在尼姑庙里。
后来安史之贼初平,天下略为安定,韩翃就派人去寻找柳氏。他让人拿着一个绸子做的袋子,里面装了碎金,并写了这样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这人千方百计地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柳氏。柳氏捧金大哭,当时就写了本篇这首诗作答复。
韩翃听到柳氏的下落,十分高兴。但就在这时,回纥蕃将沙吒利听说了这件事,这小子一看柳氏还真是个妩媚无双的绝代佳人,就把柳氏抢到自己府里去了。唐朝平安史之乱时,曾借回纥兵助战,这些回纥蛮兵虽然战斗力不弱,但抢掠起女人财宝来也是饿狼一般凶悍。史家评曰:“肃宗用回纥矣……所谓引外祸平内乱者也。夷狄资悍贪,人外而兽内,惟剽夺是视。”柳氏被抢,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不幸女子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当韩翃去迎接柳氏时,柳氏已经不见了。韩翃惆怅叹息,却也无可奈何。偶尔一天,在龙首冈,见一辆牛车经过,后面两个丫环跟随。车里有一女子轻声说:“得非韩员外乎?某乃柳氏也。”这时,车边的丫环悄悄告诉韩翃,车中正是柳氏,她被番将沙吒利抢去了。柳氏用薄绸系了一个玉盒,玉盒中装着香膏,从车中探出手来交给韩翊,说:“我们从此永别了,愿你留个纪念。”韩翃接过来,强忍着答应,心如刀绞。他目送着牛车远去,站立良久,仿佛自己的一颗心都被牛车辗碎,化做了尘土。
韩翃失魂落魄地回去后,同僚淄青诸将正饮酒欢宴。韩翊哪有心思喝酒啊,坐在那里哭丧着脸。在座的有个虞候叫许俊的,他询问了此事的缘故后,拍案而起。他让韩翃写了一封信,然后跨上战马,拿了弓箭就直奔沙吒利的宅第。许俊并非一勇之夫,他知道沙老粗勇猛过人,手下又有不少亲兵,硬拼难有胜算。于是,他在门前等候机会。老沙是蛮人野性,哪里会整天闷在府里?出门打猎是天天要去的。正好这时老沙又要出门打猎去了,许俊瞅准老沙带着狗、架着鹰走远了,就冒充是老沙的手下,骑着快马慌慌忙忙地冲到沙府门口说:“不好了,将军中风晕倒了,快请夫人去看视!”卫兵信以为真,也不敢拦他。许俊到了府中见到柳氏,将书信给她一看,柳氏登时明白。于是许俊将她带上马,快马加鞭,一下子就跑到韩翃所在的军中大营。这时候酒宴还没有结束呐。许俊这手,当真够“俊”的,比之“温酒斩华雄”也不逊色。柳氏与韩翊“执手涕泣”,场面甚是感人。
韩翃的“老板”--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也夸许俊说:“吾平生所为事,俊乃能尔乎?”意思是说,这像我当年能干出来的事,现在许俊也能干得这样漂亮啊!侯希逸怕沙吒利不会就此罢休,所以又上表朝廷,弹劾沙老粗抢人妻子的行为。但朝廷惧怕老沙这些蕃将,也不敢过于怪罪,下诏书令柳氏还归韩翃,赐钱二百万给沙吒利作补偿。老沙抢人妻子,却还得到赏钱,可见唐室当时已威望大减,对于群胡蛮族,不敢得罪。
山河破碎中的乱世佳人(2)
韩翃和柳氏后来过上了幸福平静的生活,韩翃后来不断升官,一直作到中书舍人(正五品以上,掌诏令、侍从、宣旨、慰劳等事)。
从这个故事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的:一是大唐时的人确实豪放侠义,气概轩昂。像许俊这样敢做敢当、有勇有谋的好汉,后世中却极为少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迈气度,正是盛唐精神的体现。二是在唐时,男人们“处女情结”和“贞节观”并不严重,虽然韩翃诗中也有“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这样的句子,柳氏答诗里也说“纵使君来岂堪折”,但韩翃也没有真的嫌弃柳氏。
唐时并不像后世那样对女人“失身”的问题看得那样重。像宁王花钱买了饼师的妻子后,因王维写的《息夫人》一诗而将她还给其丈夫,她老公也欢欢喜喜地又领回去了。就算是皇帝,李治捡的是他老爹的女子--武则天,李隆基拾的是他儿子的女人--杨玉环,都不是“处女”。所以像《西游记》说的唐僧他妈殷小姐和贼人刘洪过了十几年,后来唐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