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大王牌军-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量,全团1900人,战斗力量最强,是红4军中有名的“钢铁团”,毛泽东说:“28团一个团可以与国民党军一个师抗衡。”可是,王尔琢牺牲后,28团群龙无首了。在决定28团团长人选时,毛泽东、朱德考虑再三,认为1营营长林彪在诸多战斗中作战勇敢,指挥得力,并有军事才能,于是红4军军委决定:任命林彪接替王尔琢的职务,出任28团团长。
于是,林彪当上了一支英雄团的团长。
以后,随着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红4军屡战屡胜,不断壮大,各团扩充为纵队,林彪的28团改编为红4军第1纵队,林彪为纵队司令员,陈毅为党代表。1930年6月,红4军又在福建汀州进行改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赣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编为红1军团,朱德任军团长,毛泽东任政委,1军团下辖第4、第6、12军三个军,林彪的1纵队仍属红4军,林彪任军长,政委先是彭清泉,后为罗荣桓。
林彪担任军长时,年仅23岁,但是,他已经是红军中一位统率千军万马的战将了。
9。龙岗捉了张辉瓒(1)
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余万人,在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的指挥下,对毛泽东、朱德指挥的红军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
这时,红1军团已于8月与彭德怀领导的红3军团胜利会师,组成了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并兼前委书记。
面对蒋介石10万大军的“围剿”,毛泽东却是稳操胜券说:“破敌之计,很简单。我军应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先向根据地退却,然后,等待敌人疲惫了,再在运动中加以歼灭。”
有人反对说:“退却?老百姓家里的坛坛罐罐就要被打烂啊。”
毛泽东说:“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
就这样,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的部署下开始了战略退却。此时,鲁涤平的嫡系师长张辉瓒率领18师与非嫡系公秉藩率领28师由永丰、吉水急急向前推进。四天后,不是嫡系的公秉藩一路猛打猛冲,反而抢先到达了东固。
这时,红军早已经主动撤离了。公秉藩尽管扑了个空,但好大喜功的他马上越过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直接向蒋介石通电报捷,说:“28师攻克东固!”
蒋介石当即复电,称赞公秉藩。
公秉藩抢了头功,总指挥张辉瓒就不服气了,赶紧催促兵马快追猛赶,终于在第二日凌晨大雾弥漫中,赶到了东固,他在雾中听见人叫马嘶,误认为先期到达的公秉藩的28师是红军,以为碰上了千载难遇的立功机会,立即下令:“猛攻!”
于是,双方在大雾中激战,结果打了四个小时,各部都有不小的伤亡,最后却发现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打了起来。结果,张、公两人相互责备,大吵了一场。公秉藩负气脱离“张总指挥”的指挥,而张辉瓒也因为公秉藩“品德不好,爱出风头抢功”也不再与他联络了。
两人吵架后,张辉瓒决定改变主要突击方向,与红军“决战”,夺回头功被抢的面子。他把部将朱耀华的54旅留在东固,自己仅率戴岳的52旅、王捷俊的53旅两个旅向龙岗轻率冒进。
戴岳一听张总指挥只带两个旅前进,有些害怕,马上找到张辉瓒:“总指挥,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
他话还没说完,张辉瓒就对他瞪着眼睛喝道:“我是总指挥,你知道什么?准备与红军决战!”
戴岳无言,只好跟在张总指挥的马后急急向龙岗奔进。
龙岗正是接近红军主力的地方,群山环抱,中间是一块狭长的盆地,正是设伏的好场所。毛泽东与朱德原打算打公秉藩,见张辉瓒来犯,毅然决定改换目标,横扫左翼之敌张辉瓒师,他们立即在黄竹岭设立了临时指挥所,调集红军在龙岗设伏。
这时,红4军正在林彪和罗荣桓的领导下向上固进发。
急行军途中,侦察员报告张辉瓒师在龙岗,林彪当即决定改变行进路线,向龙岗前进。他口授了一道命令:“上固无敌,敌在龙岗,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让参谋人员用粉笔抄在一块门板上,插在部队经过的三叉路口上。战士们知道咬住了敌人,欢欣鼓舞,抖擞精神,加快步伐向龙岗疾进。
半路上,林彪又接到了毛朱命他火速开往龙岗的命令,知道自己的判断没错,更加十万火急催促部队向龙岗飞进。
12月30日拂晓,雾满龙岗。龙岗江面有个黄竹岭,敌军前进必须攻占该山。张辉瓒向龙岗黄竹岭发起了进攻。
负责驻守黄竹岭的红3军军长黄公略,命令部队阻击。
时近正午,林彪率领经4军赶到龙岗。这时,敌52旅戴岳部和红3军黄公略部激战正酣。林彪并不管战况,按毛泽东的安排,命令部队埋伏在山村中,截断敌军退路。第二日拂晓,龙岗细雨浓雾,龙岗东面的黄竹岭上,毛泽东和朱德把指挥所就设在这里。
毛泽东说:“总司令,你看,三国时,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敌兵,今天我们乘雾歼敌呀!”
“哈哈,这张辉瓒今天恐怕是死期临头了!”
张辉瓒东进必须攻战该山。朱德话音才落,张辉瓒手下戴岳的52旅就向龙岗黄竹岭发起了进攻,打响了送总指挥“上路”的前哨战。早晨4时,朱德发出了总攻的命令。
刹那间,山上枪炮齐鸣,杀声震天。
戴岳久攻黄竹岭不下,恼怒万分,突然听到四面喊声震天,生怕被红军夹在小别、木坑一带,于是当机立断,命令全旅撤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9。龙岗捉了张辉瓒(2)
黄公略见蒋军溃退,命令部队急追。
埋伏在龙岗四周的林彪的红4军和第7师、农民自卫军,势如猛虎下山,如潮水一般向龙岗涌去。
52旅兵败如山倒,戴岳指挥失灵。他环顾四周,见龙岗四周旌旗飘展,到处都是红军的部队,而自己的部队却暴露在红军火力之下。戴岳大呼上当,不断地叹气,大骂总指挥张辉瓒:
“惨,惨,我早说过,轻敌是自取灭亡的征兆。”
但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很快他全旅覆灭。
52旅全军覆灭的消息传来,正在53旅的张辉瓒才终于一觉醒来,然而正当他准备后退之时,四周枪声响起,他自己已钻进了红军的口袋阵中。
张辉瓒大吃一惊,率领53旅抢夺制高点万功山。驻守在万功山的红12军罗炳辉部死守着万功山不放。
随即,红4军、红3军团从北边大山压了过来。红3军追赶52旅残部,也从正面朝敌军席卷而来。
敌军临时设起的防线,顷刻土崩瓦解。
眼见红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张辉瓒抬头一看身边“大军”已经只剩下几十个人了,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是,大势已去,张辉瓒已经回天无力了,于是保命为上,他慌忙换上一套下级军官制服,钻进万功山东坡的茅草丛中。
敌军全军覆没,敌首张辉瓒却逃跑了。
林彪一听没抓到张辉瓒,冷笑一声,马上命令部队:“搜寻万功山,捉到张辉瓒再吃早饭。”
红4军兵分几路,将万功山团团围住。红4军战士在搜山过程中,发现了张辉瓒的狐皮大衣,于是在那一带仔细搜索,终于在大枫树附近一个山洞里见到了人影。
战士们鸣枪示意,高喊道:“张辉瓒,滚出来,再不出来,开枪啦!”
四下里一片寂静,突然,从前边山里的芦苇从中,钻出一个浑身沾满了小草、胖得像个刺猬的人来,他没有举手,说道:“我是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接着,他又说:“我找你们军长黄公略!”
此时,他已压根儿不知道这次战斗中红军有多少人,以为只有黄公略一部和他作战。一个战士讽刺他说:“我们军长是林彪,你去找他好了。”
张辉瓒心里一惊,林彪他没会过,他怕林彪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给毙了。于是他结巴着说:
“我,我找毛润之先生。”
林彪捉到张辉瓒后,电告毛泽东。毛泽东接到电报后,走出茅屋,遥望苍茫大地,只见雾锁群枫,枫叶似火,“捉了张辉瓒”的呼声此起彼伏……他那清瘦的脸上,顿时笑意融融,他笑着对朱德说:“总司令,没有枪炮声了,解决战斗啦,我们下山!”
在下山的路上,毛泽东非常兴奋,诗兴大发,他笔走龙蛇,写下了传颂千古的《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岗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张辉瓒被捉,公秉藩再也不敢“立功”了,立即缩了回去。鲁涤平向蒋介石报告战况,说:“龙岗一役,18师片甲不还。”
蒋介石见了,回电说:“18师失败,是乃事之当然,不足为怪。”
两人如此奚落自己的部下,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大概是怪张辉瓒这个老部下太不会打仗,丢了他们的老脸吧!
。 想看书来
10。长征急先锋(1)
1932年2月至3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上台,毛泽东大权旁落,失去了对红一方面军的领导权。24岁的代总书记博古一心要打下一座大中城市作为“红都”,电令中央红军进攻赣州。结果,赣州久攻不下,蒋介石的嫡系何应钦率增援部队赶到。赣州之役,红军失利。江口会议后,林彪任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在黄埔军校时的教官聂荣臻任军团政委,陈奇涵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1933年6月上旬,红1军团在江西永丰县滕田又进行整编,将小师小团改为大师大团,原红4军第10师、第11师和红22军第64师合编为红1军团第2师,简称为“红2师”,师长徐彦刚(后陈光),政委胡阿林(后刘亚楼);原10师编为4团,由肖桃明(后耿飙)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下辖的原28、29、30团分别被编为1、2、3营;原11师编为5团,红22军第64师为6团。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一方面军除留下一部分人马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继续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外,主力红军连同后方机关,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上杭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
红军开始大转移时,红1军团为红军的开路先锋,红2师又为红1军团的开路先锋。经过一个月零八天的行军、战斗,红2师到达了湘桂边界。
此时,红1军团连续突破蒋介石三道封锁,准备渡过湘江,挥师西进,与红2、6军团汇合。这一下蒋介石慌了手脚,急忙调集40万大军,分三路进行堵截,他的“追击总司令”何键亲率三个师在广西全州设置最后一道封锁线,准备在湘江东岸“彻底消灭”中央红军。
红军要过湘江必先过潇水,过潇水必先夺道县。这是唯一的选择。
红2师奉命抢占道县渡口。红4、5团长途奔袭,到达了道县城郊。这时已是华灯初上,周围一片寂静。城外,一道高高的城墙矗立在县城四周,城墙下十几米深的护城河淌满了污水。江上有座浮桥,是用铁链子把许多小船拴在一起组成的,已经被拉到了对岸。红4团政委杨成武立即命令一个排泅渡过江,悄悄把浮桥拉了回来。随即,部队发起攻击,两个团迅速占领了道县及渡口。然后,他们在道县以南架起了几座浮桥。红军乘胜前进,迅速渡过了潇水。潇水屏障被突破,红军向湘江挺进。这时“追剿总司令”何键十分恐慌,调集20个师40万兵力聚集在湘江西岸,与红军进行“决战”。
中央军委将渡江的地点选择在界首和凤凰嘴之间,命令红2师夺取渡口。4团立即日夜兼程突破湘桂路,去占领界首;5团则去抢占位于湘江岸边、湘桂交界处的全州。
可是,红5团赶到全州时,古城全州已被何键占领。他们只好占领全州以南的觉山一带,阻敌进攻。4团又一次长途奔袭后,顺利攻占了界首。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团长耿飙就接到师长陈光的命令:立即将界首移交后续红3军团6师,连夜向觉山奔袭,和5团一起阻击南下的刘建绪三个湘军师,保卫中央纵队渡江。
一夜急行。天亮前,4团按时到达觉山。
觉山,在界首北面。4团刚一完成战斗部署,突然听到头上一阵轰鸣声。十几架敌机前来狂轰乱炸,随着炸弹的爆炸声,阵地上尘土飞扬。
这是敌人进攻的先兆!
“立即占领阵地!”耿飙发出命令。
刘建绪指挥湘军冲上来了,黑压压的一片。4团官兵严阵以待。
“叭”,耿飙一声枪响,发出了战斗命令。顿时,轻重武器一起叫了起来。就这样,双方一个要南下,一个阻住不让南下,小小的觉山上炮声隆隆,刘建绪亲自指挥两个师一次次冲锋,一次次又被打了下去,接着又冲,接着又被打下去!山上聚集的兵力越来越多,阵地上刀光闪闪,杀声震天。双方没吃没喝,整整激战了一天。但是,红2师还是死死地守住了阵地。第二天黎明时分,刘建绪又向红2师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他改变了战术,正面以强大火力猛攻,同时又用大部队从侧翼迂回,红5团果然感受到了刘建绪的“威力”,阵地快守不住了!
这时,刘建绪亲自在阵前,亮开公鸭嗓子大喊:“不惜一切代价攻占觉山,封锁湘江!”
10。长征急先锋(2)
他这一喊,手下更是不要命了,战斗进入白热化。红5团打退湘军一次又一次冲锋,和敌人在阵地上展开了拉锯战,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又再得。最后一些小阵地上,战士全部阵亡,阵地落入了敌手,红5团的右翼被敌人占领,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此时敌人又冲了上来,撤下阵地已来不及。为了不当俘虏,易荡平大喊:“警卫员!”
警卫员赶上来,易荡平说:“给我一枪。”
警卫员惊呆了,坚决不向自己敬爱的政委开枪。易荡平一看敌已突入阵地,夺过手枪,自己向自己扣动了扳机。
正当5团阵地出现悲壮惨烈的一幕时,4团也被湘军三面包围,在湘军疯狂进攻下,觉山终于失守,敌军继续向南进攻。政委杨成武率领4团一个营在公路两侧进行阻击。
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杨成武政委的右腿膝下,血流不止,他倒在了公路旁。
敌军一看是个指挥员,一窝蜂涌了上来,大喊着:“抓活的,抓活的!”
为了不让政委落入敌手,5团5连指导员陈仿仁和4团2营副营长黄霖带领10多个战士冲了过来,向敌人猛烈射击。
黄霖一边掩护,一边大喊:“政委快走,小白,把政委架走!”
警卫员白玉林和几名战士架起杨成武往安全地带跑,奔跑中,一名战士中弹牺牲。
战至天黑,伤亡很大。陈光师长命令:“部队边打边撤,在第二道防线上阻滞敌人。”
随后的战斗仍然激烈异常。此时红2师受命占领觉山、阻击敌人已经两天了。按照红1军团渡江的速度,红军主力应全部通过了湘江。可是,中央纵队在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者带领下,仍然带着辎重蜗牛似的爬行,速度极慢,本来轻装可以一天走完的路,走了整整四天。而在这四天里,负责阻击敌人的红2师前卫部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眼看红2师是顶不住了,军团长林彪在指挥所里大发脾气:“这仗没法打了!”
“以防万一,向军委发去电报说明危情。”军团政委聂荣臻建议说。
凌晨3点钟,1军团收到了军委的回电:
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呸!”林彪一看,骂起来了,“这样打把老本都打完了。”
谁知他话音未落,湘江西岸又传来激烈的枪声。
随即,警卫员邱文熙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首长,不好了,敌人上来了!”
林彪抬起头来问:“还有多远?”
“到了半山腰。”
林彪看了聂荣臻政委一眼。聂政委说:“你可不要弄错啊?”
“没……没有看错呀!”
林彪跑出去一看,一群国民党兵正平端着刺刀朝山上冲来。这时林彪几天的火气终于迸发了:
“快把人集合起来,给我打,狠狠地打!”
于是,警卫员也好,军团长也好,什么也顾不上了,所有的人都上阵,长短枪一齐向敌兵开了火。林彪做了军团长之后,很少亲自打枪,这一次他一发狠,战士们也是豁出去了,很快把敌人打下去了。
这是一场少有的恶仗。但是,红2师顽强地抗击了敌人的进攻,为中央纵队和其他部队过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湘江一战,打了整整一个星期,红军损失惨重,已由长征出发时的万人锐减到三万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江面,大批辎重被弃入江中。红军终于粉碎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大队人马渡过了湘江。1934年底,红军到达了贵州东南的黎平、锦屏、剑河、施秉、台洪、镇远地区。
(2)
1935年元旦,正是新年。
凌晨,红2师奉命去强渡天险乌江。乌江是贵州境内的一条最大的河流。它沿西南到东北横贯贵州全境,两岸是巍峨的高山,水深浪急,沿江几乎没有渡口,桥梁也很少,涉水过江完全没有可能。当长征的红军决定渡江时,蒋介石三个师的兵力正在星夜兼程,赶往乌江,企图阻止红军过江。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央军委把强渡乌江的任务又交给了1军团的红2师。
这一天大雪纷飞。红4团奔跑一天,当夜逼近了江边渡口——江界。
乌江上波涛滚滚,约250码宽的江面上,水流湍急,流速每秒至少有十五六米。第二日上午,18名身强力壮、英勇善战而且水性好的战士凫水过江,因为水流太急而失败。 txt小说上传分享
10。长征急先锋(3)
白天强渡不成,耿飙决定夜晚偷渡。
夜幕降临后,偷渡的3连登上了双层竹筏。
耿飙说:“偷渡成功,以手电筒回光为号!”第一筏上的五名战士会意,立即划筏渡江。
十几分钟后,3连连长毛正华带领一名通信员和三名机枪兵乘第二只竹筏悄悄向对岸划去。随后,第三只、第四只都出发了。但是,在这边的耿飙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对岸手电光信号。10分钟、20分钟……他心急如火。突然,一个通信员气喘吁吁跑来报告说:“团长,第一只筏的五位战士沿南岸回来了。”
“回来了?怎么回事?”耿飙焦急地问。
“江心水流太急,我们一到江心,就被冲到了下游,小筏失去控制,光会转,一直冲到南岸。”回来的战士回答说。
接着,第三、第四只竹筏也都陆续回来了,情况都差不多。
可是,他们等了大半夜,就是不见毛连长的第二只竹筏的人回来,战士们说:“没希望了,他们一定是被大浪急流卷走了。”
结果,当夜偷渡又没有成功。
第三天天还没亮,军委电催:“4团必须迅速渡过江去。”
随即,军委派来了一个工兵营,营长对耿飙说:“不管你们今天过不过得去,我们都要架桥!”
此话的意思是4团无论如何今天必须占领对岸。
接着,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也来了,他焦急地对陈光和耿飙说:“敌人三个师的兵力快要追上来了,先头部队距此仅有一天的路程,情况万分危急!
然后,他又着急地说:“红军面临背水一战的危险。天亮前过不了江,等天亮后更难过去了。”
无疑,红军又到了一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心急如火的陈光果断地下达了战斗命令:“再次强渡,不惜一切代价,打通过江通道!”
吃罢早饭,2连17名勇士第三次强渡,他们来不及作太多的准备,带上弹药,跃上三个竹筏,就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奋力向对岸划去。
江浪翻涌,竹筏时而被大浪抛到浪尖,时而又被卷入浪谷,但是,勇士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任凭风大浪急,一定突过江去!当竹筏快接近对岸时,对岸守军立即开火,火力十分猛烈。在另一岸的耿飙亲自带人进行还击。但是,他们还是压不住守敌的火力,守军嗷嗷叫着冲了出来,眼看急流中的勇士就要全完蛋了。
突然,敌人的背后响起了激烈的枪声!耿飙一惊,一抬头,只见在对岸悬崖下钻出几个人来,朝冲出来的守军猛烈射击。守军突然背后遭袭,不知所措,缓过神后,急忙调转枪口向岸底射击。此时,第一竹筏乘机靠到了岸边,一跃上去了!第二只竹筏也上去了!
这是十分精彩的一幕,也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一幕!杨成武政委激动地大喊起来,“是毛正华他们!是3连的人!他们早就上岸了!”
原来,昨晚毛正华他们的第二只筏子并没有被大浪卷走,当晚他们就成功地渡过江到达了对岸。但是,毛正华迟迟不见后续部队过来,估计其他竹筏肯定是出了问题。由于距敌太近,他们不能打手电与南岸联络,于是就在敌人眼皮底下构筑工事,潜伏下来,等待后续部队。
此刻,当第一只竹筏将要靠岸时,毛连长一声喊:“打!”战士们立即从敌人背后发起了攻击。这一阵狠打把守敌弄得懵懂一团,大喊着:“红军从哪儿钻出来的?!”顿时阵脚大乱。
第一只竹筏一靠岸,几名战士立即冲上了守敌阵地,敌我成犬牙交错。紧接着,1营在2营的掩护下,渡到对岸,占领了制高点。3营正准备过江时,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了。敌众我寡,一番激战,敌人又夺回了高地。
在岸边的陈光师长一看此情,大喊炮兵连长赵章成:“向敌发炮!”
神炮手赵章成连发三发炮弹,发发命中。对岸的战士们乘机发起猛烈冲击,守敌全线溃退,3营强渡过去,三个营一起攻占了对岸要塞。随即,工兵营迅速架起了浮桥,2师大部队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
与此同时,红1师1团在龙溪渡口强渡乌江也胜利地突破。
1月5日,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当蒋介石几十万大军追到乌江时,看着被红军烧掉的浮桥,望江兴叹。原来守军在对岸把一切可以渡江的船只烧掉,现在就连他们自己都过不去了。这时,红2师正在庆祝渡江胜利。突破乌江后,中央军委电令嘉奖,授予毛正华五人和17名勇士为“战斗英雄”,每人奖励一套军装、一个笔记本和一个搪瓷碗。耿飙把嘉奖令发给毛正华时,突然给他一拳,打得毛正华一个踉跄。
10。长征急先锋(4)
众人吃一惊,这时耿飙哈哈大笑:“你这狗崽子!就这么巧到那边搞了人家一个突然袭击!”
“哈哈哈!”毛正华也是高兴不已,“团长,就是这么巧啊!”
此后,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重新回到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3)
1935年5月,蒋介石亲自坐镇昆明,部署大渡河会战,阻止红军西进。
此时,在蒋介石十几万大军的追击之下,红军长途奔波已别无他路,只有往西去,可是前面又有大渡河阻拦着。大渡河是川西的天险,两岸全是高山峻岭,河宽水深。当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兵败后被凌迟处死。现在,蒋介石说:“毛泽东又成了一个跑到大渡河边的石达开了,全歼红军的机会到了!”
可是,蒋介石虽已判明红军将走大渡河,但是因为石达开的“先例”,他却判定毛泽东不会“蠢”到再走石达开去渡大渡河这一“险棋危棋”,因此,他选择防御、堵截红军的重点并不在大渡河。
结果,这一“失足”就给了毛泽东一个抢渡大渡河的机会。
一天,红1军团1师从泸沽过拖马,突然出现在大渡河上的重要战略渡口——安顺场,随即,他们夺到一只小船,开始抢渡过河。然而,一只船一次只能渡40余人,三万多红军渡江需要半个多月。安顺场上万众待渡。必须再找一渡口过江!”
“哪里为好呢?”军委副主席周恩来问道。
毛泽东手一挥,说:“就在泸定桥!”
这时,林彪匆匆进来,报告说:“蒋介石似乎意识到了我们会抢占泸定桥,已经派兵去援泸定桥了。”“两军争抢,局势千钧一发,先到者为胜。”
毛泽东马上发布命令,“林彪率红1军团司令部、红2师和红5军团沿大渡河右岸前进赶赴泸定桥;刘伯承、聂荣臻率已渡河的红1师和干部团沿大渡河左岸急趋泸定桥。”
林彪立即下令红2师4团前去抢占泸定桥。这时,耿飙已调到红1师任参谋长,4团新调来团长叫王开湘。
林彪对王开湘说:“三天内夺下泸定桥!否则军法处置!”
此时,红4团正在安顺场准备渡江。接到命令时,他们距离泸定桥370里。全团立即丢下了所有辎重和行装,只带枪、弹、干粮,沿西岸跑步前进。路程远不说,大河两边都是羊肠小道。他们沿河流曲折蛇行,一边是壁立万丈的悬崖峭壁,一边是岸边乱石嶙峋、急流汹涌的大渡河,在急跑中,不时有人马滚跌下河,战士们来不及回头看一眼滚落下河的战友,仍旧跑步前进。
4团大约跑步行走了60里时,与敌人一个连遭遇,全团冲上去,打垮敌人就走;再往前,遇到一座大山,在隘口处又有一个营敌军把守,全团冲了几次都被密集猛烈的机枪火力挡回。
王开湘命令3营长曾庆林:“率一个连翻过左边峭壁,抄敌后路。”
随即,王开湘亲率山下面两个连佯攻掩护。曾庆林迂回到敌后突然开火,守敌措手不及,4团正面部队立即发起猛攻,三个连的敌军被全歼,部队继续疾进。部队在全速地急进。早晨5时多,军团快马又送来林彪的急令。
王开湘撕开一看,脱口而出:“军团长是不是把时间算错了?”
政委杨成武接过命令一看,命令是由林彪、聂荣臻联名签署:
王杨: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行军和坚决行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项战斗中突破过去道州和5团的鸭溪一天跑160里记录。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军团并没有算错日子,而是头脑清醒的下令。”
政委杨成武说:“我们快走吧!”
这时他们距离泸定桥还有整整240里,时间只有一天,24小时要不吃不喝不停地跑240里。王开湘顾不了许多,汗都来不及擦一下,率领部队急进,急进!川西的天气阴晴不定,不到两三个小时就来一阵暴风雨,战士们是衣服湿了没干,又湿。雨中道路更滑更泥泞,简直是有时不用脚走,而是连滚带爬。他们从早晨跑到了中午,又从中午跑到了黑夜。入夜漆黑一团更难走,怕暴露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