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意大利不面-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是毒辣辣的烈日和狂暴的风沙。一路走来,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因为每人负重2o公斤,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遇到骡马也无法通过的道路,他们只得用绳索和滑轮,先运货物,再运骡马。为了不暴露行踪,在他们的行军路线上,意大利空军派出了大量飞机侦察土人的行踪。把帮助他们绕开土人的据点。同时山地步兵们也不能生火做饭,只能依靠罐头和压缩饼干保持体力。

    五天五夜后,第三山地团一共行进了将近一百公里,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抛弃一件装备,以齐装满员的姿态出现在托戈贝里守军的面前。因为压根没想到,意大利人会奇袭托戈贝里,所以托戈贝里的守军哪怕用部落武装的标准去衡量也是算很差。在用迫击炮轰了几炮后,托戈贝里的守军就逃进了提格雷西部的山区。

    11月19日,以意大利第一装甲旅“公羊座”旅为先锋的北路意军五万人从维克罗出。11月21日,重新占领阿克苏姆,古格萨部退往瓦凯尔,意军追之不及。这意味着意大利人切断了瓦凯尔与阿比西尼亚南部大后方之间道路。

    1935年11月23日,意大利第一山地师第三山地团电告侵阿意军军总司令巴多格里奥将军:占领托戈贝里。这意味着意大利人切断了瓦凯尔与提格雷西部山区之间道路。

    自此,意大利人完了对大阿哥沃森部的包围;在这个包围圈内有大阿哥沃森部十万余人和古格萨侯爵部五万余人。(因为17k不能上传地图;该态势图在:?TopicId=2692447&BoardId=63)

    分割线

    当意大利人包围大阿哥沃森以下十五万人的消息传到罗马,意大利人民沸腾了,近一月来因为阿克苏姆失守而淤积的郁闷一扫而空。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自的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火炬游行。

    对于这样的局面,芒果同志一方面去贺电,祝贺东非意军取得这一阶段性的胜利,另一方面,他告诫东非意军戒急戒躁,争取用手头已经把握住的胜利去创造更大的胜利。

    同时,在伟大的领袖,无所不能的先知、意大利相墨索里尼的强烈要求下,关于意大利步兵武器的换代计划终于拉开了序幕。与以往的武器换代计划不同,这次参加步兵武器研讨会的除了各工业巨头的代表和6军部的高官外,墨索里尼还特意让一些侵阿战争中受伤,正在意大利本土治疗的老兵列席了会议。

    “让武器的使用者参与武器的设计,让武器的设计者真正地为武器的使用者考虑。”墨索里尼在开幕辞上表明了他的用意。

    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上,老兵们对意大利的步兵武器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评:

    曼利夏…卡尔卡诺m1891步枪,射太慢,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训练场上也最多也只能达到15/分的水平,战时由于紧张和其他干扰因素还有更低。该步枪所使用的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同时也用于m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和m1930布瑞达(Breda)轻机枪。该弹优点是口径小、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高,缺点是远距离杀伤力不足。

    伯莱塔m1918式冲锋枪,世界上第二种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个人认为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的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枪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只比德国人的伯格曼mp18晚了2个月。这样的老古董,早该扔进垃圾筒了。而且该枪使用的9mm格利森蒂手枪弹,威力小,制止力不足。意大利士兵现在需要低成本、高射、4公斤左右,初400米/秒的新冲锋枪

    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使用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使得其威力不足,而且液冷的方式不利于在缺水地区的作战,而且重量偏大,不便于机动。士兵们需要的是远射程、大威力的气冷重机枪。

    1930布瑞达轻机枪,对于这种轻机枪,老兵的形容完全可以用罄竹难书来说。该枪依靠一个油壶润滑;每次枪机运动时自动喷洒油脂润滑子弹。这个看似很天才的设计;到后来被证明是很傻很天真;在阿比西尼亚的沙尘中许多m1930由于润滑油吸附了灰尘;导致了枪机卡死或运动不畅。另外,侧面安装的20弹夹,导致火力的连续性极差,简直就不能被称为机枪。最后;该枪的枪管可以快更换;但是天才的意大利设计师将准星安装在枪管前端而不是枪身上,枪管在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磨损;导致了磨损的准星对射击准确度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Br45mm迫击炮,一个设计复杂而射程有限的迫击炮。更可怕的是,该炮射时必须要炮手坐在炮架的坐垫上,以稳定火炮。要知道这个小东西只有不到500米的射程。在枪林弹雨中,从最安全地卧倒姿势爬起来,坐到炮架上射炮弹,这完全是一场对勇气的考验。

    总之在老兵眼里,意大利的轻武器设计都应该送到利比亚去喂骆驼。

    当然,仁慈的意大利相墨索里尼宽恕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救赎自己的机会:意大利新一代的步兵武器设计工作开始紧张有序地展开了。同时,菲亚特、布雷达、安萨尔多这些意大利的工业巨头们为了这些回报不菲的订单也开始了和意大利6军部的“老家伙们”的公关工作。
正文 第36节、计中计(上)
    1935年11月26日;总计十五万的阿比西尼亚军人在托戈贝里…阿克苏姆…阿杜瓦这个三角形的包围里,已经呆了整整三天了,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他们,恶狠狠地风沙拍打着他们。还有就是意大利人时不时打来的冷枪冷炮。所幸的是,意大利人没有在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向他们起进攻,使得他们得以喘息,三天时间里在禁卫军残部的指导下十五万土人修筑较为完善的野战工事。

    当然,这三天时间里意大利人也不是在睡大觉,根据伟大领袖墨索里尼的指示精神,侵阿意军总参谋部更改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在这三天时间内,虽然没有动大的攻势,但是依靠自身的炮兵优势,意大利的炮兵24小时不间断,无规律的炮击却着实是在不断地折磨着包围圈里的土人。而且,大量的意大利狙击手活跃在与土人对峙的一线阵地上,狙杀敢于在阵地上露头的阿比西尼亚军人。一个来自第136步兵师叫巴多罗麦德狙击手更是创造了三天时间内用29子弹击毙16人的奇迹。而意大利第一装甲旅的一个驾驶“菲亚特3000”坦克的车组,在同样的时间内干掉了7个土人的机枪巢。

    这两招虽然直接打死打伤的土人并不多,却给土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土人的阵地上不仅夜间戒备森严,白天也是死寂无人。官兵们整日龟缩在地堡和掩蔽部中不敢露头。

    而比意大利的冷枪冷炮更可怕的是每天他们要消耗掉150吨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显然是不可能在旱季的东非高原上就地筹措的。按照原来的计划大阿哥沃森的十几万人马是依靠在阿克苏姆的古格萨公爵输送给养,因为那里不仅有缴获的大批意大利物资,而且阿克苏姆本身就是该国北部的谷物和畜产品的集散地,比较容易就地筹措粮草。但是现在阿克苏姆的快失守使得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现在,大阿哥沃森部已经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二他们随身携带的给养。而古格萨公爵部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因为在撤离阿克苏姆时,由于后卫部队的奋战,使得他们带走了大部分的给养。现在,他们还有一半的给养。

    包围圈里的大阿哥沃森、6军大臣穆卢吉塔和古格萨公爵一合计,认为意大利准备用饥饿战术削弱他们的实力,一旦时机成熟,就将动大规模的攻势,所以他们必须抓紧时间突围。但是虽然大家都同意的突围,但是在突围的方向和突围的顺序上却生了极大的分歧。

    在大阿哥沃森和6军大臣穆卢吉塔眼里,突围时应该让古格萨部作为前锋,自己作为后卫。于公,他们认为古格萨部在阿克苏姆一战缴获颇丰,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其从阿克苏姆撤退时井然有序,编制未乱,保留了较强的战斗力,是前锋做好的选择;于私,他们希望让古格萨为他们杀出一条血路,自己可以坐享其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了古格萨部的伤亡,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可以起到削弱古格萨的实力,打击他声望的作用。

    当然,刚刚晋升为公爵的古格萨也是个老油条,不会看不出其中的奥秘。他向大阿哥指出,前锋的攻击可能杀意大利人一个措手不及,等意大利人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封堵突破口时,可能前锋已经远去,而后卫被堵在了包围圈里。所以,他认为大阿哥乃万金之躯,不能犯险地,应该把危险的任务交给自己的部队去完成更好。

    可惜,大阿哥和6军大臣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在突围方向上,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古格萨自然选择通往提格雷西部山区老巢的托戈贝里。而6军大臣穆卢吉塔以其专业的眼光指出,以阿军现在的实力,以“血岭”之战残酷的事实,要仰攻意大利人坚固防守的山地阵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议向地形平坦的阿克苏姆方向突围。他认为向那里突围可以获得更多来自阿比西尼亚大后方的策应。而且,一旦在阿克苏姆突围成功,还可以与二阿哥马康南在德赛的驻军汇合,依靠德赛之险继续阻挡意大利人的攻势。

    但是军议的结果是谁也没能说服谁,双方的人马不欢而散。

    又是一个夜晚的到来,意大利炮弹不知道又会光临谁的帐篷。在这样的晚上,在包围圈里的大部分阿比西尼亚人没有一点睡意,反而竖起耳朵聆听夜空中炮弹的声音,以便及时的躲避。当然,也有一些胆子大,不怕死的家伙,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上帝去打理,安心地在帐篷里呼呼睡大觉。

    夜深了,意大利炮兵明显也累了,炮击的力度也不如前半夜的时候那样凶狠了。这时古格萨的部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悄悄地收拾装备,准备突围,方向是托戈贝里。

    在古格萨部离开驻地不久以后,从西南面传来枪炮声,一颗颗照明弹飞上夜空将夜空变成白昼。照明弹下,古格萨部队正在向山地上的意大利部队现猛攻。炮弹落在人群中将人体肢解后抛向空中。火光、硝烟、烟柱覆盖了那些英勇的土人部队。这是一场钢铁与血肉之间的较量。

    当大阿哥听到古格萨独自率领部队向托戈贝里突围的消息,他马上命令自己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并派人去前方打探消息。如果古格萨攻击得手,他马上也率领部队跟进。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5个小时过去了,天亮了。从西南面传来枪炮声传来的枪炮声也渐渐停息,甚至趋于平静。

    “看来,他们的部队是打完了”同样在中军大帐等待消息的6军大臣穆卢吉塔默默地叹了口气。

    “古哥真是个铁血真汉子啊”大阿哥赞叹到

    “纯爷们啊”穆卢吉塔回应道:“这样的人才是值得阿比西尼亚人人赞扬的大英雄。”

    就在这两人为阿比西尼亚永远失去了他们的大英雄古格萨公爵而黯然神伤的时候。大帐前,一名探子跑来高喊着:“托戈贝里大捷,大英雄古格萨突围成功了。”

    “什么?”大阿哥的眼睛刚才还闪烁的泪光一下子冒出了绿光:“你再说一遍,古格萨突围成功了?”

    “是的,殿下,他们越过了托戈贝里,现在正在向西部的山区进军。

    “快,命令全军出,目标托戈贝里”穆卢吉塔看到大阿哥吃惊不说话的样子,一边连忙下达命令。一边向大阿哥解释道:“现在时间就是一切。古格萨公爵说得对,前锋有可能杀意大利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一旦意大利人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封堵突破口时,后卫就有可能被堵在了包围圈里。殿下,我们快撤往托戈贝里。”

    虽然,昨晚古格萨公爵动身后,大阿哥早就下达了准备行军的命令,可是没人把这命令当会事,现在真正要出时,依然是人仰马翻,一片慌乱。

    4个小时后,大阿哥的前锋部队已经可以看见地平线上跃出的山峰了。只要再加把油,进了山区,他们就安全了。

    但是,命运在一刻抛弃了这群可怜的阿比西尼亚,就在那高高的山头上一面绿…白…红的旗帜在随风飘扬。古格萨公爵的乌鸦嘴不幸言中了,意大利人完成了对突破口的封堵。

    明天,休息一天。各位亲爱的读者周一再回
正文 第37节、计中计(中)
    阿比西尼亚帝国的中心——亚的斯亚贝巴的“欢乐宫”;海尔。塞拉西皇帝已经是连续第四天召集帝国的贵族和大臣们集聚一堂,商讨战事了。

    得益于塞拉西皇帝登基后这几年来花大力气搞现代化建设,在瑞典爱立信公司的交换机、电话和其它通讯器材的帮助下,大阿哥所部被围得消息在第一时间内传到了塞拉西皇帝手里。这下,可把这位旷世英主吓得不起。他那内存严重不足的大脑里,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古格萨公爵的那些三流部落武装。都可以打得那些胆小鬼放弃重镇,丢盔弃甲的意大利人,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强?十七万的部落武装和一万的精锐禁卫军就这样被人抄了后路,包围了。

    从1935年11月23日,大阿哥的部队被围得消息传来,“欢乐宫”成为了“忧愁宫”,塞拉西皇帝一次次地召集重臣商议,一次次地被残酷的事实打击。上至塞拉西皇帝本人,下至外国顾问的翻译,所有参加军议的人都知道,放弃这十几万的部队,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部队相当于阿比西尼亚全国总兵力的40%。失去了他们,单单依靠二阿哥马康南手头掌控的四万人马显然是守不住德赛的。而德赛的失守将意味着通向亚的斯亚贝巴的道路上无险可守。以最近意大利人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都的二十万驻军也不一定能守住亚的斯亚贝巴这个阿比西尼亚帝国最后的堡垒。这样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派出的援军可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大阿哥所部能坚守到援军到来的那一天吗?这些疑问又重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陛下啊,救,此去困难重重,前途未卜。不救,来日大兵压境,亡国在即。”大学士塔克尔高声疾呼:“两害取其轻,微臣愿带兵出征,救援大阿哥部。”

    “陛下,现在,我们最近的部队在德赛,而且只有四万,怎么打破意大利人的包围,救出大阿哥的人马啊?”皇帝的表弟,伊姆鲁公爵说道。

    “北线的意大利人一共包括12个意大利师和2个厄立特里亚师,现在两个最精锐的意大利山地师在托戈贝里,堵住了我们进入山区的道路,阿杜瓦至少有一个师,可能是二到三个师,堵住了我们进入厄立特里亚的道路,阿克苏姆的意大利部队,据古格萨报告至少是五个意大利师。那么算下来用于包围大阿哥和古格萨的兵力大概是九到十个师,也就是说在德赛到阿克苏姆之间阻挡我们援兵的部队最多不过是三个意大利师和两个厄立特里亚师。”白俄顾问科诺瓦洛夫上校分析道:“那么以我们现在还有两万禁卫军和二十万的部队武装,打败这些意大利人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伊姆鲁公爵白了一眼这个俄国人,说“别太低估那些意大利人,在阿杜瓦我们的一万禁卫军没能打过他们的一个旅。”

    “但也别低估我们阿比西尼亚勇士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能力。”大学士塔克尔针锋相对地说道。

    看到下面的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吵着,塞拉西皇帝感到头都要炸了。塞拉西皇帝开始怀念穆卢吉塔在他身边的日子。有这么一位忠心为国而有精通军事的6军大臣在,皇帝就可以把问题扔给他,由他来想办法了。

    “不知道,他现在在那个意大利人的包围圈里怎么样了,有没有受伤,是死是活。”塞拉西皇帝心里念叨着。

    分割线

    “阿嚏”,6军大臣穆卢吉塔打了个喷嚏。

    “穆大人,可要保重身体啊”大阿哥关切得问道。他知道自己在带兵打仗上是个半吊子,没有了穆卢吉塔帮忙从中策划也撑不到今天。这几天,风餐露宿,通宵熬夜,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臣来说,身体的确有些吃不消。

    “殿下,微臣没事,有个沙子进了鼻孔。”穆卢吉塔赶快回答,免得大家担心。他知道在这时他不能先倒下。他马上转身面向了身边一个军官,问道:“大部队到哪里了?”

    “还有2小时的路程”那个军官回答道

    “知道了”穆卢吉塔听完军官的回答,转身对着大阿哥说道:“殿下,过会大部队到了,微臣率兵前去攻那意大利占领的山头。你记得让炮兵打光所有的炮弹,也跟着我们一起冲。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能动的人都要冲。冲过去就能活下去,留下来的”这时的他有点梗咽,说不下去了。

    “穆大人,你放心,我们一定能冲过去的,古格萨不就过去了吗,我们人比他多一倍呢。”

    二个小时后,驻守在山头阵地上的意大利第一山地师第三山地团内罗洛营二连连长弗郎科·扎格瑞诺,从望远镜里观察到了山脚下的土人军队从零星几个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最多4000米”作为一名前狙击手的他,习惯性的从望远镜里目测出了敌人的距离。他心想“要是有山炮的话,早把那些土人轰上天了”。可惜的是,为了赶时间,轻装的山地步兵们只能依靠迫击炮提供火力支援了。按照炮手的训练水平,意大利人的81毫米迫击炮可以在一分钟内将15…2斤的炮弹送到3000米的地方。显然对于现在正在集结中的土人军队,他们是没有办法的。

    作为奇兵,意大利的第一和第二山地师先后到达托戈贝里,堵住了十五万土人逃亡提格雷西部山区的企图。然后,他们接到了一条奇怪的命令,要他们撤出阵地到后方休整,同时对空鸣枪。就在他们休整期间,一群同样是对空鸣枪的土人经过了他们的阵地。而且,当他们向土人射击时,那些土人也不还击只是自顾自的赶路。

    现在回到阵地上的他们将接受真正的考验了,大阿哥的部队要冲击了。

    “看来这次来的可是正规军”扎格瑞诺看到这群土人士兵整齐的队列,统一的制服,明晃晃的刺刀,他默默对自己说。他开始祷告,期望这次上帝能够再次垂青他,就像在达罗塔科尔山谷和阿克苏姆时那样。

    这时,土人的悠长的战鼓声再次响起,奇迹出现了,土人撤退了。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走了。

    大阿哥站在一块突出的巨石上,当他确认意大利人没有追击时,他悬着的心放下了。

    “殿下,为什么放弃了?”穆卢吉塔无法理解在最后一刻大阿哥的决定。

    “意大利人的援兵到了,我们冲不过了”大阿哥沮丧地,然后他看看了南方说:“就算我们进山了,又能怎么样?去当土霸王吗?我不是古格萨。我是所罗门王的子孙,我要争取的是守住这个国家,赢得战争的胜利,而不只是我自己的生命。你说就凭马康南的那点人马怎么守得住德赛。丢了德赛,我们就丢着这场战争啊。走,我们去德赛”

    这一刻的沃森一扫多日来的沮丧,微笑又一次出现在他的脸上。
正文 第38节、计中计(下)
    1935年11月28日,意大利的中心:威尼斯宫,芒果正干着和塞拉西皇帝一样的事,召集重臣开会。不过与会者的脸上的神情要自然地多,毕竟他们不必为包围圈里土人的生死担忧。会议一开始,佩特罗巴多格里奥(pietroBadog1io)元帅作为主持人介绍了目前的战局。

    他说:“根据航空侦察、无线电监听和内线谍报,我们可以肯定阿比西尼亚皇帝塞拉西决定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进驻德赛,看来他决心要么是迎接胜利的到来,要么是面临光荣的阵亡,做最后的一搏。而二阿哥马康南也接到命令,率领的部队从德赛前出;沿德赛…德卜勒泽哈伊…阿拉马塔…马伊乔乌一线,攻击前进救援大阿哥部。同时,塞拉西皇帝也没有忘了已经顺利逃出包围圈的古格萨部,他要古格萨公爵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从山区根据地向我军后方的交通线起骚扰性的攻击,牵制我军。”

    “这些情报确定吗?”芒果问道

    情报部长塞萨雷。阿姆马上回答道:“军方的航空侦察,阿比西尼**报与政治局的内线谍报,还有我们情报部的无线电监听,从三个不同的来源获取情报的,现在这三个方向的情报全部吻合。应该可以说是很确定的情报。”自从x小组成立以后,意大利原有的情报部门在“鲶鱼效应”的作用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这点芒果很满意。他朝阿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那么也就是我们在包围圈南侧布置的八个意大利师和两个厄立特里亚师,既要阻挡大阿哥的十几万土人南逃,又要阻挡二阿哥的四万人北上救援,压力不小啊。”芒果感叹道。

    芒果觉得呆在战壕里向对面的敌人举枪射击需要的是一种勇气,而面对端着刺刀步步逼近的敌人,迎面冲上去就需要另一种勇气。芒果知道对于前者大部分的意大利士兵可以做到,而像后者那样估计也只有精锐的山地师和狂热的武装黑衫军能够做到。考虑到土人为了求生存可能激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芒果对意大利人这个包围圈不太看好。

    芒果注视着地图上那个两个南下和北上的箭头,脑海里开始浮现出一幕幕某个时空兔儿爷的经典防御战。

    “假设,我们南线的部队在土人的压力下后撤了5公里,而我们西线和北线的部队则对包围圈内的土人进行追歼,前进了6公里。那么在地图上看,土人是南逃了5公里。但是,实际上我们南北的部队之间的距离是少了1公里。也就是挤压了土人1公里的生存空间。”芒果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他的设想。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拘泥于一地一城的得失,关键在运动战中消耗土人的兵力,压缩他们的空间?”在芒果的启下,一个参谋提出他的看法。

    “对,在具体到包围圈南线兵力的布置上,也就是可以部分兵力先在一线阻击土人的突围部队,而另一部分兵力在后面构筑二线阵地。当土人冲击时,一线阵地上的部队将阻击土人,为二线部队争取时间,一旦二线部队完成防御准备工作,一线部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择机后撤倒二线部队身后构筑三线阵地,由二线阵地上的部队阻击土人。而二线部队在完成阻击任务后后撤到三线阵地后构筑四线阵地,以此类推。两部分的部队交替掩护,消耗土人的兵力。南线部队关键不是堵住土人,而是阻滞土人的通过,延缓他们的度,为北线部队争取歼敌时间。”芒果终于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领袖的设想,众元帅将军一干人等自然不敢怠慢,一合计现这个方法可行;便拟定了一个〃南阻北追“的作战方案。

    当然,这个变阵地阻击战为运动歼灭战的方案是针对大阿哥南下的部队。对于二阿哥北上的援军,看来还是要硬碰硬地打。不过,作为穿越者的芒果,在巨大的阿比西尼亚地图面前,回想从某个时空带来的记忆,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之大胆,使得芒果不敢在众将面前直说。

    他派人叫来了意大利最好的装甲兵指挥官吉奥瓦尼·梅西。此时的他正在阿比西尼亚指挥作战。(史实)经过几十小时的飞行后,梅西来到了罗马,来到了伟大的领袖墨索里尼面前。

    这位众人景仰的领袖并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将自己的“左勾拳计划”全盘托出告之了梅西。可惜的是,在这伟大的计划面前,计划的执行者意大利装甲兵完全可以说是一支可笑的部队。其主力装备是cV…33以及它的升级版cV…35和菲亚特3000坦克,前者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不足4吨。cV…33的尺寸是长3。2米高1。3米,而cV…35的尺寸是长3。2米高1。3米(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奥拓长3。2米高1。44米;奇瑞Q米米米)。而另一种主力坦克菲亚特3000是一战法国老坦克雷诺FT17的意大利版。

    而且一战后,意大利一直以德国为假想敌,而其想定作战地区为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因此意大利早期坦克设计采取了重量轻的类型,而且车身较窄(履带也较窄)以适应山间窄小的道路。因此完全不适合沙漠地区的作战环境。

    梅西的介绍像一桶冰水将芒果浇了一个透心凉。本来,在他设想里,茫茫的沙海中,落日将每一颗沙子都染成金子的颜色,英勇的意大利装甲兵驾驶着他们的战车挟着滚滚的飞尘,在沙漠里奔驰。两旁是受惊吓的土人和骆驼落荒而逃。而意大利战车的前面就是德卜勒泽哈伊。穿越阿拉马塔…马伊乔乌以西的沙漠,意大利装甲军团迂回到了二阿哥的身后。然后是骑兵对坦克的大战在阿比西尼亚提前上演。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芒果的意淫,不争气的意大利装甲兵没有完成这个“左勾拳”计划的能力。

    “不过,我们可以派厄立特里亚师去试一试”梅西的话又一次点燃了芒果的斗志。

    “厄立特里亚师?那些土人行吗?”

    “一来,他们是游牧民族,对沙漠和荒漠的适应力很强,适合沙漠作战。二来,上次阿比西尼亚战争时,被俘的厄立特里亚人都被斩手斩脚,(史实:1896年,入侵阿比西尼亚失败被俘的厄立特里亚人被阿比西尼亚人视为叛徒而斩去右手和左脚。)所以这次他们的战斗意志还是很强的。另外,我们想装甲兵是可以试一试的,不过我估计会有大量的车辆抛锚,所以后勤方面要加强。”梅西回答道

    这个芒果倒是早有考虑的,毕竟德国人进军维也纳的“抛锚大进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1935年12月1日,奥瓦尼·梅西在默克莱被任命为“梅西战斗群“的指挥官,该战斗群下辖2个厄立特里亚骑兵团和意大利第2装甲旅。他们将从默克莱出,开始执行被后世称为“意大利装甲机动作战之初啼”的“左勾拳”迂回计划。

    附上最新的战场态势图,17k上没办法传图,我贴在sBZ上了这个帖子(?BoardId=63&page=1&TopicId=269244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