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年毛泽东-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道还好看看。他们的一个相同的感觉是:没有想到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会有如许有险、有趣,出情、出奇的故事。  前面已经提到,我之所以萌动起这项创作,正是由这险、这趣,那情、那奇所激发出来的。写书也罢,搞影视剧、戏剧也罢,首先要好看、可读,让读者、观众能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去笑、去掉泪、去品味,不然,再深重的寄托,再富有哲理的思考,全是白搭——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拙作最先面世的是长篇电视剧本。现在的《青年毛泽东》是长篇纪实文学,作了不小的修改与充实,不光是视角的直观,还有听觉的、心理的,总之是能以形象的思维——来联想、来感悟、来判断的。与纪实文学勉力同步进行的是电视剧,虽有资金短缺的困扰,但希望的曙色还是依稀可见;但愿双双能结伴献诸社会。  因为“青年毛泽东”的缘故,我结识了上海《电视·电影·文学》与唐明生先生。唐先生在众多的来稿中,意外地发现了拙稿,还碰出了“多有共鸣”的火花。还是这份情缘,让我又结识了上海人民出版社陈敬山、萧春茂二位先生,他俩的提议与勉励,使“青年毛泽东”又更深一步地迈入文学的殿堂。希望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作为一名普通学子的探索与奋斗、迷茫与醒悟、痛苦与欢快、失落与拥有,能跟今天的青年朋友有更多一些的交流和共鸣。  为了忘却的这一记念,我不能不感谢当年浙江大学的南竹泉、李越、陈才金与董俊祥等诸多领导、先生的鼎力相助;尤其不能不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吴正裕、何静修与陈晋先生的悉心指导;我也不能不感谢中央电视台影视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领导小组,特别是广电总局领导、专家的热忱扶持;同时还不能不感谢从电视剧本到纪实文学的渐进过程中一直协力帮助并寄以厚望的那些陌生与相识的朋友们!像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胡守文以及岗宁先生,素昧平生,却给予了真诚的关切。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青年毛泽东》。  

为了忘却的记念(3)
探寻毛泽东的心灵历程,在电视、电影、文学、戏剧艺苑中塑造这一世纪伟人的形象,历史、客观、真实地再现一代先驱者们高尚的思想、信仰、精神、品德、风貌及其人格魅力,是我们跨世纪作家不容推辞的历史责任。  本书在“纪实”大环境、大情节、基本人物与事件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个别人物与细节作了适当的“文学”加工,谅读者朋友能够理解。  愿以此书,告慰当年我采访过而如今已无一幸存的可敬前辈们!告慰为“改造中国”而苦苦求索“主义”,为此奉献了整个一生的毛泽东与“新民”们的在天之灵!  为过去,为今天,更为将来,我乐意以此为发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继续把笔求索、耕耘、进击……  是为志。  2003年10月28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