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解放-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笠平唬τ伤樟率槊婷睿徊蝗唬敖粗泄矫姹赜幸煲椤薄5站本志芫率槊婷睿⑺抵泄矫妫伤樟饩觥8咂榫黄鹜怖眨10月29日与其他管理人员联署了以下文件:

  “在满业所辖之各公司,亦曾为关东军之需要而工作,为其公司业务执行者之我辈,将我等对于全部财产之权利,移交与苏联。此等公司之财产包括其事业所、事务所、住宅及其他各种建筑物。此等公司之名簿,及应交与苏联之事业所一览表,一并附上。我等希望……对于所有之专门家、技术者、事务员、工人等,向在此等事业中工作者,不问其民族如何,均予以职务,保证其生命财产与生活。”

  这样,高崎等一伙为了活命,非法签署了移交文件,将由他统管的72种工业,以及150种辅助工业作为军事企业移交给红军。苏军还让高崎倒填日期,填为9月17日。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理事长平岛敏夫等也签署了同样的文件,作了同样的移交。

  在逼迫高崎等人进行移交期间,苏方派出人数不等的武装“代表”对各工厂一一实行接管。辽阳橡皮公司20人,本溪钢铁公司53人,抚顺铁厂50人,轮机油厂30人,刘和矿井13人,石煤化工厂30人,卢国泰矿井30人,结莫无矿井15人,火药厂40人,机器制造厂40人,汽油厂30 人,车厢厂35人,造船厂35人,制铁厂20人,电力厂35人,凸天矿井奉天橡皮公司10人,航空厂7人,造纸成衣厂2人,机器制造和车胎修理厂16人,机器制造通风机矿井14人,化学消除厂17人,电线厂7人,无线电厂14人,航空厂17人,灯泡厂14人,电池厂螺旋制造厂14人,烟草制造厂16人,兵工厂16人,轴厂3人,聂切曼托果果厂16人,洗衣厂6人,汽车装制厂6人,电汽发动机制造厂5人,造木厂电力发动机厂7人,电厂4人,瓦制厂17人,化学玻璃厂4人,改造铁厂4人,制钉厂3人,总计783人。

  很明显,这些工厂大部分是民用工厂,而不是军用工厂。但苏联认为,凡是为关东军服务过的都是军用工厂。因为谁也不能说关东军不抽烟卷儿,不洗衣服,不点电灯,不住房子,不用瓦,而且日本工厂负责人还出据了证明,证明以上所有工厂都是为关东军服务的。

  接着是拆运。实际上,仗一打完,拆运就开始了。以让高崎倒填的日期断定,苏军拆运机器设备至迟是1945年9月下旬。所有被苏联认定为战利品的工厂,都被苏军当局派兵把守,严禁外人进入。日本战俘(特别是技术人员)是拆卸机器的主要承担者,事后被押赴西伯利亚战俘营作苦役。他们把工厂里的机器和重型设备拆卸下来,装进箱里,并拖拽到铁路的起点。然后分海(大连)陆(向北经黑河,向西经满洲里,向东经绥芬河)两路运往苏联。苏方人员接管各工厂后,则由苏方技术人员指挥下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对工矿机器设备拆毁的程度,取决于工矿本身的重要程度和苏联对其机器设备需要的程度。例如,东北最大之鞍山钢厂是东北的骨干企业,摧毁该厂,便可瘫痪整个东北工业体系。因此苏联对其拆运也最为认真,由苏军中校柯刹罗夫指挥苏俄技工80名,暨工人及日俘共8000名,经40余日才拆运完毕。该厂被洗劫之彻底,非经重建,永无恢复之可能。又如,奉天飞机制造厂,月产高等教练机70架(装配),发动机100台。后来为躲避美机轰炸,实行分散经营,设公主岭和哈尔滨二厂。公主岭月产高等教练机30架,发动机100台。哈尔滨月产高等战斗机10架,发动机100台。以上该三厂全部机件均被苏军拆运而去。所有的汽车制造厂的机部件也被拆运一空。拆运这些工厂的机器设备,既破坏东北的工业基础,又满足苏联的需求。东北水电和火电发电机,苏联也有需求,但苏联准备与中国合作,就拆了大部分,留下小部分。整个拆运一直到1946年3月苏联最后撤军时为止(实际上已无可再拆了)。

  被拆卸后工矿企业一片惨景。当时中外通讯社作了大量报道,现择录几则如下:

  美联社:中国接管东北工业的希望已粉碎无余。记者目睹无数工厂仓库及机厂,战前曾充满活力,今则工厂阒其无人,仓库已被洗劫一空,机厂设备亦荡然无存。只有孤独步哨巡行其间,红军以机关枪驻守荒废各厂,红军司令虽令英美记者团随时随地视察,但仍一再被阻。

  中央社、合众社:沈阳全城共有工厂4570家,内有第一、第二等工厂948家,战时全部开工,今仅有20家继续开工,内15家由中国人任经理,5家苏联人任经理,惟此继续开工的20家也均由苏方控制,苏方派兵守卫,其他工厂大部经过焚烧,仅余屋壳,重机器被掠,任何有价值物件,又遭小贼偷窃而去。20家工厂之机器,已于数月前被运走。

  美国星条报:东北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经日人苦心经营之庞大工业,在屠杀及恐怖中被洗劫净尽,工厂工人亦被逼协助搬运,唯大部工作,系由日本战俘为之。自哈尔滨起,凡重大军械飞机厂,据传已被剥精光,大部赃物俱由大连出口,运至海参崴,转载至苏。哈尔滨和大连之间铁路交通,现由苏方严密守卫运用,载运其“六日大战”作为战利品的千万吨重工业机械。

  合众社:东北不复为富庶工业区,“九一八”后日本辛苦经营之结果,已尽付东流,盖东北无数工厂,已被按部就班搬运一空,各种机器,不论大小,自火车头至旋凿,皆被苏军当作战利品车载而去。

  苏联也是被法西斯摧残的国家,照理说它应对同样被法西斯摧残的国家中国充满同情,可它为什么如此野蛮地摧残东北的工业呢?驻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向国民政府驻苏军军事代表团团长董彦平透露,苏联对东北之经济 “要求目的不在经济而在国防”。也就是说保证苏联的在国防安全是它对东北一切经济要求的核心。长期以来斯大林对东北强大的工业体系怀有恐惧心理,用董彦平的话说,就是苏联对东北抱有“过分的安全感”。抗战期间,日本对苏联进行了两次军事挑衅,一次是哈桑湖事件,一次是诺门坎事件,日军都是以东北作基地,发起挑衅的。斯大林对此不能不铭记在心。他认为,在靠近苏联力量最薄弱的远东地区保留中国东北这样一个庞大的军事与工业生产基地,对苏联安全构成了的巨大威胁;而苏军占领东北正是解除这一威胁的最好机会。所以日本一投降,驻东北苏军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东北工矿、企业下手了。为了自身的安全,哪里还顾得上中国的民族的利益!

  苏联拆运机器设备的总价值到底有多少,有各种统计数字,如(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会库藏史料中的有关资料、中国记者的统计资料、鲍莱调查团的统计资料和东北工业会及日侨善后联络处(下称“东北工侨”)的调查资料都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数字。这些资料中统计数字的出入主要因调查详略和货币换算不同所致。例如,鲍莱调查团的资料,当时认为是权威性的,但事后发现,鲍莱的调查并不全面,首先,许多地方就没有去调查,而且换算也有失误之处,据鲍莱的估算,苏联拆运所造成的损失为895,000,000美元。相比之下,“东北工侨”善后联络处的调查就更准确一些。该会处于1946年冬组团,对东北工业所受损失的情况作了更为详尽的调查。调查团各组有21名前东北各事业高级主管,了解实际情况,判断事实与估算方法也比较可靠:损失程度以恢复原状估计,损失额折合为美金,以珍珠港前10年美金与日圆的比率和1934…1945的10年中机器和材料的物价指数折算,100日元等于23。53美元,机器价值均摘自各厂帐簿。按“东北工侨”的统计,损失为1,236,211,000美元。但占东北企业三分之一的日本陆军企业并未包括统计之内,如加上这部分损失,总计不下于2,000,000,000美元(币值以战前为准)。现将鲍莱和“东北工侨”的统计数字,分类列举如下:

  工业种类 鲍莱调查报告 “ 东北工侨”统计

  损失金额 工作能力损失% 损失金额 工作能力损失%

  电力 201,000,000 71% 219,540,000 60%

  煤矿 50,000,000 90% 44,720,000 80%

  钢铁 131,260,000 50…100% 204,052,000 60…100%

  铁路 221,390,000 50…100% 193,756,000 

  机械 163,000,000 80% 158,870,000 68%

  液体燃料

  及润滑油 11,380,000 75% 40,719,000 90%

  化学工业 14,000,000 50% 74,786,000 33。5%

  59,056,000 50%

  水泥 23,000,000 50% 26,234,000 54%

  非金属

  及矿山 10,000,000 75% 60,815,000 50…100%

  纤维 38,000,000 75% 135,113,000 50%

  木浆及纸 7,000,000 30% 13,962,000 80%

  无线电及

  电信电话 25,000,000 20…100% 4,588,000 30%

  (以上不包括银行方面的损失)

  总计 895,030,000 1,236,211,000 1

  “东北工侨”的调查,凡与鲍莱报告出入较大之处,均说明理由。例如,关于非金属工业方面的损失,鲍莱的数字为10,000,000美元,“东北工侨”为60,815,000美元。“东北工侨”解释说,鲍莱团仅述及大矿二所及小矿若干之损失,“而本团则亲至大矿十四处以上详细调查,求得其损失如上,此外尚有大矿十家,无法前往,其损失如何,亦无从探知。”而电报电话方面的损失,鲍莱的数字则大于“东北工侨”的数字,“东北工侨”也如实作了说明:鲍莱得出损失25,000,000美元的数字,是因为鲍莱团假定全部损失为全部投资额的60%,“本团(“东北工侨”)查得满洲电讯之投资几集中于新京、沈阳、大连三处,而遭受损失者亦以上述三处为重,达18,500,000日元之多,如以4。25除之,则得是4,588,000美元。” 这种追求实际,不追求数量的调查资料当然具有说服力。

  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对苏经济合作代表张家敖一到东北,就按照政府指示,向苏方声明,东北日资产业应作为日本赔偿的一部分,归中国所有,并对苏联大肆拆运东北机器设备,提出质问。苏方一口咬定,凡为关东军服务过的日资企业都是苏军战利品,毫不让步。1945年底、1946年初蒋经国访问莫斯科,直接向斯大林要求,取消“战利品”的说法,因为中国人感到耻辱。斯大林以取消战利品的说法将使苏联军人感到耻辱为由,把蒋经国给顶了回来。此后,苏联领导人和苏联学者一提到这次大拆运,总是理直气壮,还编造了种种理由,毫无歉意。其实,苏联这样做,即违反公理,也违反法理。

  首先,所谓东北敌产(日本产业),不同于日本本土的敌产。据张嘉敖调查,东北敌产中相当一部分是东北人民的财产。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钞票130亿元,其他发行的公债、邮政储金、人民存款尚有20、30亿元。这样,中国中央政府对东北人民将负有一百五六十亿元的债务。而东北全部工矿如数保存其现有财产,不过百亿。根据这一基本事实,张嘉敖提出,“满洲所有敌产应以抵偿所负人民债务,如有剩余,应以之赔偿中国八年抗战之损失。故一切敌产,应归中国没收。”苏联谈判代表斯拉德科夫斯基则根据被苏军扣押的前日本在东北的企业负责人所提供的资料,说被苏军指定的日资企业,日资占70%以上,而华资占30%以下。即使按苏方的统计数字,30%的中方资产也不能被作为敌产白白没收而去。于是,苏方提出,将被它拆运剩下的机器设备的一半,作为苏联对华友好的“礼物”,无偿赠与中国,与中国共同经营。实际上,还是全部没收。

  其次,苏联谈判代表多次强调,苏联出兵东北蒙受了重大损失,暗示它有权占有和没收东北机器设备以弥补军费。这也是毫无道理的。对于苏军军费问题,有些情况必须阐明。苏联出兵东北,如果它完全是帮助中国 ,军费当然应由中国完全负担,因为苏联帮助中国收复了东北。但苏联出兵东北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过程中,斯大林说,旅顺口为苏联海军基地,大连辟为自由港,长春铁路中苏共有共营,外蒙古独立,这些问题不解决,他就无法向苏联人民交代,苏联为什么出兵东北。中苏条约与各项协定签订了,苏联出兵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当斯大林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约谈判过程中,提出让中国负担军费时,被宋子文一口拒绝。斯大林也没有坚持。苏联对日作战仅有一周,从中国取得的利益足可补偿苏联对日作战的损失,所以苏联出兵东北不应让中国支付军费。这是关键事实之一。事实之二,中国长春铁路(原中东铁路)的满洲里至绥芬河段与哈尔滨至长春段,苏联已经出售给了伪满洲国(日本),它对这段铁路已不再拥有所有权了。所以,这段铁路应该完全归中国所有。苏联将自己卖出的东西,与中国“共有共营”,就等于向中国行抢。事实之三,仅就军费而言,中国也不是毫无支出。苏军占领东北后,即将所有银行现金和金银等贵金属全部提走。特别是1945年9月24日起,苏军当局在东北发行军用票,变相地让中国负担了苏军驻扎东北期间的军费。该票以元为单位,与东北货币共同流通,比价为一比一。实际上苏军进入东北之后,苏军在东北的全部开支,用的是从银行提走的现金和军用票。苏联发行军用票是苏军占领东北后给东北人民追加的负担。军用票的发行,至当年12月10日才与中国达成协议,签订《中苏财政协定》。该协定将苏联发行军用票的日期向前提到1945年8月9日,并规定苏军撤退2个月后,由中国中央政府用东北流通券将军用票换回。中国政府的这项开支,由中国向日本索赔。这就是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自己的战败国日本“垫支”了费用。苏军苏军当局共发行多少军用票,待苏方有关档案公布后才能知晓,但到1945年12月1日,已发行了28亿元(相当于当时东北货币),其总数不下于60亿元。中国连日本战争赔款都没要,当然更不可能向日本索要苏军的这笔开支,苏联军用券补偿问题也就不了了之。这些情况,苏方完全明白,中国没有负担苏联军费的义务。因此,对军费问题,苏方从没有明提,但从中苏经济合作谈判开始,又总是不断地暗示。这种暗示,又往往与“无私”、“解放”等冠冕堂皇的用语同时俱来。

  斯大林理直气壮地说,苏联将东北日资企业视为战利品并进行毁灭性的拆运,是根据战争法。但战争法是怎样规定的呢?根据1907年海牙陆战章程规定:战胜国对占领国财产的处理,首先要分清是公产还是私人财产,凡属私人财产一律不可侵犯。第二,对占领国的公产,必须分清动产和不动产,对动产现金、车船等经过移动不改变其原有价值的财产,战胜国完全有权据为己有,也就是说可以作为战利品加以没收。但对不动产,房屋、土地、工厂、矿山连同机器设备,一律不得搬运毁坏,必须严加看管,等候战后议和时处理。因为这些不动产,一经搬动,其固有的价值将损失殆尽。俄国是海牙章程的签字国,它对东北财产的处理,除了没收现金等动产符合战争法外,对工厂、矿山等机器设备的拆运,都是典型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被誉为战争法权威学者夏尔。卢梭特别指出,“苏联政府于1946年把在中国东北各省的、曾经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所有日本企业视为战利品。这种解释遭到了美国和中国的反对,因为这种解释超出了国际公法和国际实践普遍承认的战利品的概念。”苏军不仅将东北现金、证券、金银搜刮一空,而且不分军需、民用,将东北轻重工矿企业的机器设备几乎全部拆运而去,造成亘古浩劫,这是二战后一起最严重违反国际法事件。

  从国际政治角度看,苏联拆运东北机器设备对同盟国也是一种背信弃义行为。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巨头即已商定,对日本所有境外资产,应优先赔偿受日本侵害最重、在战胜日本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国家。但日本一投降,苏联就背着自己的盟友(包括中国),几乎将全部日本在东北的资产据为己有。非但如此,苏方还闪烁其词地宣称:苏军拆运东北机器设备,是根据三巨头或许在雅尔塔,或许在柏林达成的协议。这就更加激起盟国的一致抗议和国际舆论的严厉谴责。1946年2月26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断然指出:“据其所知,美英苏三强间,并无准许苏联搬运满洲方面日本机器之协定。”3月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本政府不接受战利品包括工业企业或如中国东北境内日本工业及设备(即工业企业之附属品)之任何解释”,并将其2月9日致中苏两国(其实针对苏联)的照会公开发表,把美国的立场和主张(认为对日本国外资产,例如满洲的日本资产的最后处理,乃一切担负击败日本主要责任的盟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建议成立盟国对日索取赔偿委员会处理日本赔偿问题)公诸于世,进一步引起盟国和国际舆论的普遍关注。3月6日,英国外交部表示,苏联搬运东北机器设备没有任何协议根据,东北日本资产应由盟国共同解决,在解决之前,应由资产所在国(中国)保存。并于3月9日照会苏联政府,英国“对于第三者(即苏联)擅自运走此类财产(东北机器设备)不能同意”。美国62名社会各界名流还发表“对中国东北宣言书”,严厉批评雅尔塔协定和苏联,对中国表示同情和支持。该宣言书说: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公布,使中国对美国的名誉信念发生动摇。苏联仅以6日几乎不流血的战争,“竟藐视数年以还经历痛苦失败,卒赖共同牺牲,获致太平洋战争胜利之中美两国,中国于此危机中之反应,自属明白,然美国之反应又如和耶?”“吾人必须为中国力持正义。。。。。。支持中国人民之呼声,彻底修正雅尔塔协定之要求。”外国报刊纷纷谴责苏联违法行为,对中国所受浩劫表示同情,对中国正义要求表示支持。

  但是,苏联完全不顾美英抗议和国际舆论的谴责,于3月12日复照美英,强硬坚持 “任何日军所属物件,苏军悉可视为战利品”。美英曾想在行将到来的巴黎和会上向莫洛托夫提出解决办法,但后来害怕影响和会议程,这一设想遂胎死腹中。

  苏联对东北机器设备的拆运,影响了它第三个方案,即垄断性经济合作协议的达成,因为机器都差不多拆光了,还有什么可合作的呢!

  解放后,大部分苏联援华项目和专家,都被安排在东北,这也许是斯大林对拆运机器设备的一种补偿吧!

  琉球群岛(转帖)

  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岛与九州岛之间。琉球群岛上过去有琉球国等国家,是中国的藩属国。因水路之便,是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后来19世纪末年,开始被鹿儿岛的萨摩藩侵略,并进而被逐步吞并。明治维新之后,琉球王国被并入日本版图,琉球群岛也被鹿儿岛县与冲绳县一分为二:北部数个岛屿被并入鹿儿岛县,而余下的则自行成立新的冲绳县。 

  地理 

  琉球群岛从北到南依次为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三组岛屿。奄美诸岛包括奄美大岛、喜界岛、加计吕麻岛、与路岛、请岛、徳之岛、冲永良部岛和与论岛。冲绳诸岛包括冲绳本岛,久米岛,伊平屋岛,伊是名岛和粟国岛;以及庆良间诸岛和大东诸岛。先岛诸岛包括八重山诸岛和宫古诸岛。 

  历史 

  神话和半神话时代 

  早在成书于公元7世纪前期的中国史籍《隋书》中,便有专门的“流求传”,但是关于其中记载的“流求国”与后世的琉球国究竟有何关联,目前尚无确切定论。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 

  《中山世鉴》、《中山世谱》、《球阳》这三部琉球历史典籍都记录了琉球开国的神话。《中山世鉴》称,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于是天帝将其子女二人赐予阿摩美久,此二人结合生三男二女,长男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延续一万七千年。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一神话传说形成于16世纪至17世纪,是琉球王国统治者尚氏家族面对按司势力的争权企图,为加强其王权地位而创造的神话。 

  根据《中山世鉴》的记载,天孙王朝之后为舜天王朝,延续了三代、七十年。《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开国之君舜天王是日本清和天皇之孙源为朝的儿子源尊敦。《中山世谱》和中国清朝学者的有关记录也延续了这一说法。但现代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琉球王室称源为朝将军为始祖的做法,是为了夸耀自己的血统,抬高按司出身的尚氏王族的地位。《中山世鉴》称舜天王朝的三位国王为舜天、舜马顺熙和义本王。义本王“自称不德”,让位给英祖王,即琉球中山国的始祖。 

  三山时代 

  12世纪,琉球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位于琉球大岛(冲绳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 

  1372年,明朝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第二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山北、中山、山南三王开始向明政府朝贡。琉球列岛三个国家成为明王朝的藩属。期间由于使者船只往来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朱元璋下令将中国福建的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移居琉球。为琉球政府打造大型船只。 

  琉球王国时代 

  1416年,琉球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建立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成为王城,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1350年(元朝至正十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察度王世子武宁王被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巴志征服山北。1429年巴志又征服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1430年(明朝宣德五年)明宣宗赐琉球王姓为尚氏。第七代国王尚德王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 

  1400年—1550年期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世纪—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 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 

  1469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 

  1470年宫中的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金圆被群臣推举为君,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金圆(已改名为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1478年…1525年)为琉球的黄金时期,先后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至1522年(明朝嘉靖元年)尚真王平定与那国岛“鬼虎之乱”后,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日本置县至今 

  1879年,清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美国调停者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清国的领土。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清国的领土(谈判中没有涉及钓鱼台群岛归属)。 清政府和琉球国王不同意。 

  1882年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与清政府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作为战败国割让台湾、澎湖,在琉球问题上已无谈判余地。 

  1898年,日本强迫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1916年,全冲绳教师大会要求冲绳教师用污辱的手段惩罚在学校说琉球语的学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进攻琉球本岛,日本士兵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干脆被打死以减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压力,又或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战争使琉球人口减少四分之一。 

  1945年—1972年,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实行异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美国占领琉球的态度是认为该群岛属于美国非法侵占的日本领土。 

  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台群岛交给美国托管。 

  1951年,美日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群岛连同钓鱼台群岛的“施政权”转给日本。 

  1972年5月15日至今,日本重新恢复对琉球群岛的统治。 

  文化 

  在一些人看来,琉球国宝是类似中国琵琶的三弦琴,而日本国宝是日本刀。琉球国技空手道又称“唐手”源于中国武术,而日本国技是相扑。琉球人喜欢在屋顶放置石狮子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饮食方面,琉球人喜欢喝一种名叫“泡盛”的白酒,吃油多的菜肴,吃猪蹄,很多人认为这些习俗都与日本有别。 

  交通 

  1945年美国进占琉球群岛时,将道路交通从左侧通行改成右侧通行,但没有在占领日本四大岛时将其道路交通如此更改。1972年美国把琉球交还日本后,冲绳县再度诞生,当地道路交通靠右行驶与日本他处靠左行驶相反。因为日本无意将靠左行驶改成靠右行驶(1970年代日本道路交通系统已经非常复杂,如此更改已经极度困难),但想要全国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