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下五千年4-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领接到檄文,害怕起义军,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为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
长安,唐僖宗吓得朝着大臣哭哭啼啼。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潼关。潼关周围
满山遍野,飘扬着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边。守潼关的官军还想顽
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见了,一齐欢呼,声音在山谷间回响,震
天动地。官军将士听了心惊胆战,哪敢抵抗,纷纷烧掉营寨,四下逃命。
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惊慌失措,唐僖宗和宦官头子田令孜(音zī)
带着妃子,逃到成都去了,来不及逃走的唐朝官员全部出城投降。
当天下午,黄巢坐着金色轿子,在将士的簇拥下,进入长安城。长安
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当场向大家宣布说:“黄王起兵,
本来是为了百姓,不会像姓李的(指唐朝皇帝)那样虐待你们,你们可以安
居乐业了。”兵士们看到人群里的贫苦百姓,就把自己得到的财物散发给他
们。
过了几天,黄巢在长安大明宫即位称皇帝,国号叫大齐。
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黄巢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占领过的地方,都没留兵防守。几
十万起义军进入长安以后,四周还是官军势力。没有多久,唐王朝调集各路
兵马,包围长安。长安城里的粮食供应发生了严重困难。
黄巢派出大将朱温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是在起义军最困难的时
候,朱温竟投降了唐朝,做了可耻的叛徒。唐王朝又召来了沙陀(古代西北
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十五
万迎战,遭到大败,只好撤出长安。
黄巢带领起义军撤退到河南,又遭到朱温、李克用的围攻。公元88
4年,黄巢在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失败之后,受到官军紧紧追赶,最后,
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牺牲。
176 唐王朝的末日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
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
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
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出身贫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他家兄弟三个,数
他最凶恶奸诈。黄巢起义后,他参加了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
到了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
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全忠”,派他镇压起义军。
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
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假意殷勤招
待,大摆酒宴,趁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想把
李克用害死。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才突围逃走。打那时候起,李克
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
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音yè)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
一次次都失败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
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也壮了,就发兵杀了宦官
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
节度使李茂贞,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
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
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最后城里的粮
食断了,又碰到大雪天,兵士和百姓饿死、冻死的多得没法数。李茂贞被围
在孤城里,毫无出路,只好投降。
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
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
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
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
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
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
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有
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
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
(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
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
(今河南开封)。
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
177 “海龙王”钱镠
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五个短暂的王
朝——梁、唐、晋、汉、周(为了跟以前相同名称的王朝区别,历史上把它
们称做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起来叫做五代。五代时期,在
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前后一共建立
了九个国(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在
北方建立的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五代时期又叫做“五代十国”时期。朱
温即位不久,镇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镠(音liú)首先派人
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
钱镠原来出身贫穷,年青时候做过盐贩,后来到浙西镇将董昌手下当
部将。黄巢起义军攻打浙东的时候,钱镠用小股兵力保住了临安(今浙江杭
州)。唐王朝认为他有功,封他为都指挥使,后来,又提拔为节度使。
钱镠当上节度使以后,摆起阔绰来。在临安盖起豪华的住宅,出门的
时候,坐车骑马,都有兵士护送。他的父亲对他这样做法,很不满意。每次
听到钱镠要出门,就有意避开。
钱镠得知父亲回避他,心里不安。有一次,他不用车马,不带随从,
步行到他父亲的家里,问老人为什么要回避他。
老人说:“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靠打鱼种庄稼过活的,没有出过有财有势
的人。现在你挣到这个地位,周围都是敌对势力,还要跟人家争城夺池。我
怕我们钱家今后要遭难了。”钱镠z听了,表示一定要记住父亲的嘱咐。打
那以后,他小心翼翼,只求保住这块割据地区。当时,吴越是个小国,北方
的吴国比吴越强大,吴越国常常受他们的威胁。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
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
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他又
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
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他不但自己保持警惕,对他的将士要求也挺严。每天夜里在他住所周
围,有兵士值更巡逻。有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起盹来。忽然,
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兵士身边,把兵士惊醒过来。兵士们后来知
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从墙里打过来的,在值更的时候,就不敢打盹了。
又有一天夜里,钱镠穿了便服,打北门进城。城门已经关闭了。钱镠
在城外高喊开门,管门的小吏不理他。钱镠说:“我是大王派出去办事的,
现在急着要回城。”小吏说:“夜深了,别说是大王派的人,就是大王亲自来,
也不能开。”钱镠在城外绕了半个圈子,打南门进了城。第二天,他把管北
门的小吏找来,称赞他办事认真,并且给他一笔赏金。
钱镠就是靠他的谨慎小心,一直保持他在吴越的统治地位。吴越国虽
然小,但是因为长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渐渐繁荣起来。
钱镠巩固了他的统治,就过起奢侈的生活来。他把临安城扩大了三十
里,大造亭台楼阁,把自己的王府造得像龙宫一样。这样做,自然加重了百
姓的负担。
钱镠还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往里灌;
又叫人凿平江里的大礁石,方便船只来往。因为他在兴修水利方面做了一点
事,所以民间给他起个外号,叫“海龙王”。
178 伶人做官
朱温建立梁朝的时候,在北方还有两个较大的割据势力。一个是幽州
的刘仁恭,一个是河东的晋王李克用。这时候,北方的契丹族开始强大起来,
它的首领耶律阿保机(耶律是姓)统一了契丹的各部,建立政权。公元90
7年,阿保机带领三十万人马,攻入云州(治所在今山西大同),李克用想
利用契丹兵力,对付朱温,就跟阿保机联络,双方在云州东城见了面,结为
兄弟,还约定日子一起攻梁。但是阿保机一回到契丹,看到朱温势大,就反
悔了,另外派人跟朱温结成同盟。
李克用听到这消息,气得差点昏过去。到第二年春天,他连气带累,
背上长了毒疮,病倒了。他自己知道再也起不来,就把儿子李存勖(音xù)
叫到床边,叮嘱说:“朱温是咱家的冤家,这不说你也知道;刘仁恭是我保
举上去的,后来他反复无常,投靠朱温;契丹曾经跟我结为兄弟,结果撕毁
盟约,翻脸不认人。这几口气没出,我死了也闭不上眼睛。”说着,他吩咐
侍从去拿三支箭来,亲手交给李存勖说:“这三支箭留给你,你要记住三个
仇人,给咱家报仇。”李存勖跪在床边含着眼泪,接过箭,表示一定牢记父
亲的嘱咐。李克用听了,才阖上眼睛死了。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接替他父亲做了晋王。他用心训练兵士,整顿军
纪,把散漫的沙陀族兵士训练成一支精锐善战的队伍。
李存勖决心消灭仇人,把他父亲留给他的三支箭十分郑重地供奉在他
的家庙里。每次出征的时候,他先派个官员到家庙里把箭取了出来,放在一
个精致的丝套套里,带着上阵去;打了胜仗,再送回家庙。
李存勖出兵跟梁兵进行了几次大战,把朱温率领的五十万大军打得晕
头转向,狼狈逃窜。朱温又羞又气,发病死了。
接着,李存勖又攻破幽州,把刘仁恭和他的儿子刘守光都活捉过来,
押回太原。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即位称帝,过了五年,派兵南下。李存勖
亲自出兵,大破契丹兵,把阿保机赶回北边去了。
朱温死后,他的儿子梁末帝又跟李存勖打了十来年仗,到了公元92
3年,李存勖灭了梁朝,统一北方,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这
就是后唐庄宗。
唐庄宗报了他父亲的仇,志满意得,认为敌人已经消灭,中原已经安
定,就图起享受来了。他小时候,最喜欢看戏演戏。那时候,晋王府里有一
个戏班子,专给王府演戏。唐庄宗小时就跟戏班子里的伶人(旧社会称以唱
戏为职业的人为伶人)混得挺熟。后来,他在河北战场上拼死拼活地打仗,
把演戏的事搁起来了。到做了皇帝,他又沾上了演戏的癖好,成天跟伶人在
一起,穿着戏装,登台表演,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
他给自己起了艺名,叫“李天下”。
有一次,他上台演戏,自己叫了两声“李天下”。有个伶人上去给他两
个耳刮子,把唐庄宗打得莫名其妙。别的伶人见了也大吃一惊,冲上去揪住
那个伶人责问。那个打耳光的伶人笑嘻嘻地说:“理(理和李同音)天下只
有皇帝一个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个是谁呢?”唐庄宗听他一说,才知道
是跟他开玩笑,挨了打也不生气。
伶人们受到唐庄宗的宠幸,在宫里自由进出。他们跟皇帝可以打打闹
闹,对一般官员,就更神气活现了。官员们受了他们的欺负,心里气恼,谁
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有些官员为了要他们在庄宗面前说句好话,还得向他
们送礼讨好。有个伶人名叫景进,专门替庄宗刺探外面的情况。谁不讨他的
好,他就在庄宗面前说坏话,谁就该倒霉。所以,官员们见了景进,没有不
害怕的。
唐庄宗要封两个伶人当刺史。有人劝阻他说:“现在新朝刚建立,跟陛
下一起身经百战的将士,还没得到封赏,反倒让伶人当刺史,只怕大家不服。”
唐庄宗根本不理这些话,照样让伶人当了官,一些将士见了,果然气得要命。
不出几年,后府朝廷内部先乱了起来,大将郭崇韬被害。另一个大将李嗣源
(李克用的养子)也被猜忌,差点丧了命。
李嗣源受到将士的拥戴,决定反对唐庄宗。他带兵打进汴京,准备自
立为皇帝。
唐庄宗在洛阳听到这个消息,想回汴京。半路上听到李嗣源已经进了
汴京。各地将领纷纷支持李嗣源。他知道自己已经完全孤立,垂头丧气地跟
左右将士说:“这下我完了!”唐庄宗回到洛阳,还想抵抗李嗣源。他的亲军
指挥使郭从谦,原来也是个伶人,曾经认大将郭崇韬做叔父。郭崇韬被杀后,
郭从谦早就怀恨在心,趁这个机会,就发动亲军叛变,攻进皇宫。唐庄宗想
抵抗也来不及,被一支流箭射中,丧了命。
李嗣源接替唐庄宗做了后唐皇帝,这就是唐明宗。
179 “儿皇帝”石敬瑭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
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
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
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
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
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
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
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动遭到他的部将的反对。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
救,称臣还说得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份;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
宝还不要紧,不该割让土地。”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儿肯听刘
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真
是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
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
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
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
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
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
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接连打了
几次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
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唐末帝已经在宫里烧起
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
汴。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
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
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
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
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京,
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
重贵即位,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
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在晋朝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遭到惨重失败。但是
到了最后,由于汉奸的出卖,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
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
号为辽)。京城百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楼,派
人用汉语宣布说:“大家别怕,我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
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
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草谷”,闹得
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
搜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
几千,多的几万。
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
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
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
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
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他们进攻中
原的基地。
180 周世宗斥冯道
辽兵撤出开封的时候,后晋大将刘知远在太原称帝,率领大军南下。
一路上军纪严明,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各地辽将听到风声,慌忙逃走。刘
知远很快收复了洛阳、汴京。这年六月,刘知远定都汴京,改国号为汉。这
就是后汉高祖。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去。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以后,
后汉内部发生动乱。汉隐帝嫌手下将领权力太大,秘密派人到邺都杀害大将
郭威。激起郭威发动兵变。公元950年,郭威推翻了后汉,被将士拥戴为
皇帝。
第二年,郭威在汴京即位,国号周,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出身贫苦,
懂得民间疾苦;也读过一点书,注意重用人才,改革政治。在他的治理下,
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
后周建国的时候,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不服后周统治,占据太原,成为
一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汉(十国之一)。刘崇为了跟后周对抗,投靠
辽朝,拜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多次在辽兵帮助下进犯周朝,
都被周太祖打败。
公元954年,周太祖死去。他没有儿子,柴皇后有个侄儿柴荣,从
小聪明能干,练得一身武艺。周太祖把他收作自己的儿子。到周太祖一死,
柴荣继承皇位,这就是周世宗。
周世宗新即位,北汉国主刘崇认为周朝局势不稳,进占中原的时机到
来,就集中三万人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向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
治)进攻。
消息传到汴京,周世宗立刻召集大臣商量。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
大臣们说:“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
去吧!”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
中原。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
坚决,也就不作声了。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冯道。
冯道从后唐明宗那时候起,就当了宰相。以后,换了四个朝代,他在
每个朝代的主子面前,都能随机应变,讨得新主子的欢心;辽兵占领汴京的
时候,他主动朝见辽主。一些新王朝的皇帝,也乐得利用他。所以,他一直
保持着宰相、太师、太傅等重要职位。
这一回,冯道看周世宗年轻,就以老资格的身份来劝阻周世宗亲自带
兵出征。
周世宗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自己带兵。
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能够比得上唐
太宗吗?”周世宗看出冯道瞧不起他,激动地说:“我们有强大的兵力,要
消灭刘崇,还不是像大山压鸡蛋一样容易。”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像一座
山吗?”周世宗听了十分气愤,一甩袖子,就起身离开朝堂。后来,别的大
臣也出来支持他,周世宗就把亲征的事决定下来。
为了这件事,周世宗对冯道十分不满。不久,派去管修造周太祖坟墓
的事。冯道碰了钉子后,闷闷不乐地死去。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在今山西省),跟北汉兵碰上了。双方摆开
了阵势。北汉刘崇看到周军人少,骄傲起来,说:“早知道这样,我何必借
契丹兵呢。这一次,我不但要打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的厉害呢。”
刘崇指挥北汉军猛攻周军,周军右军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
兵也纷纷投降。眼看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他的
两名将领赵匡胤(音yì n)和张永德各带领两千亲兵冲进敌阵。周军兵士
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抵上一百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
北汉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
后面的辽军看到北汉军失败,不敢跟周军交锋,悄悄地把兵撤走。北
汉刘崇节节败退,前有追军,后无救兵,最后,只剩下一百多骑兵,狼狈不
堪地逃回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到汴京后着手整顿军队,
减轻百姓负担,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十国之
一),攻下了长江以北十四个州。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
收复北方大片失地。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即位六年后死去,由年才七岁的儿子柴世训接
替皇位,就是周恭帝。
181 黄袍加身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后周的政局
不稳。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音yì n)快要夺取皇位啦。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
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
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
得很,所以,人们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
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
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就带了大军从汴京
出发。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
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
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
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
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
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
面赶快派人告诉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
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
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
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
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
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
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赵匡胤就发布命令:
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
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