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下五千年4-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55 李白蔑视权贵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是个少
见的美人,而且生得聪明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
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杨贵妃有个远堂兄弟杨钊(音zhāo,后来改名杨
国忠),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听到他堂妹封了贵妃,就带点礼物到长安
找杨贵妃。杨贵妃在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杨国忠就当上了一名禁卫军参
军。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更是经常留在宫
里寻欢作乐,连每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出来了。杨贵妃想要什么,他就总想
方设法给她办到。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荔枝是南方出产的果品,长安在
西北,哪来的荔枝?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喜,专门下命令叫岭南官员派
人骑着快马拼着命赶送,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把荔枝运到长安。荔枝到
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没变哩。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
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
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
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他出生在碎叶,上代是陇
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
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
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
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
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
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
高兴地说:“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
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接见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
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进了翰林院之
后,他改不了这个习惯,空下来,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
去找李白。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
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
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
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
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
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
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
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
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您帮我把靴子脱下来!”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
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作福,现在
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但是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
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他忍住气,装
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
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
没有多少时间,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
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十分赞赏李白,但是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
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
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
还不知道吗?”杨贵妃奇怪地问怎么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
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
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
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
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
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
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
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
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
即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成
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正当李白热情地讴歌祖国山河的时候,由于唐王朝的腐败,中原地区
遭受了一场浩劫。
156 安禄山叛乱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
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
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
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
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
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
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
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才
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
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
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
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
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
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
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
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
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唐玄宗不听张
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
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
(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
宫廷讨好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
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
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
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
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
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唐
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
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
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
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
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
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
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
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
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
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
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
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
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
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
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
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
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
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
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
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
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
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
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
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
河,占领了洛阳。
157 颜杲卿骂贼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
颜杲(音gǎo)卿。
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
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
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够,不能跟安禄山硬拼,就跟手下的官员
袁履谦向叛军假投降。安禄山仍旧让他守常山,但是心里不放心,一面把颜
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军营里做人质,一面派了一个叛将守在井陉关(在今
河北井陉)。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杲卿决心起兵,他的堂弟平原(今
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要他攻占
井陉关,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颜杲卿打听到守井陉关的叛将是个糊涂的酒鬼,就假传安禄山的命令,
派人带了美酒好菜去慰劳他,等叛将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把叛将杀死,占
领了井陉关。
颜杲卿攻下了井陉关,士气振奋。第二天又接连活捉了两名叛将。颜
杲卿派人分头到河北各郡去告诉官吏说:现在朝廷派出三十万大军讨伐安禄
山,已经出了井陉关,早晚就到河北各郡了。受安禄山胁迫叛变的,趁早投
降,可以受到重赏;如果顽抗,罪加一等。
河北各郡官员一听到安禄山站不住脚,都纷纷响应颜杲卿。河北二十
四个郡,有十七个郡又站到唐军一边来。
安禄山正准备向潼关方向进兵,一听到河北各郡都响应颜杲卿,后方
不稳,只好改变主意,回到洛阳。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派大将史思明、
蔡希德各带一万人马分两路攻打常山。
颜杲卿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围的防御工事
都没修好,兵力又少,怎样敌得过两路叛军!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派
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将王承业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
城里粮食断了,箭也完了。常山终于陷落在叛军手里。
史思明纵容叛兵杀害了一万多常山军民,又把颜杲卿、袁履谦抓起来,
押送到洛阳去见安禄山。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跟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
范阳小官,我把你提拔为太守,为什么反叛我?”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着说:
“你是一个牧羊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对不起你?我为
国除奸,恨不得斩你的头,叫什么反叛?”安禄山恼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
颜杲卿、袁履谦拖到一座桥边的柱子上缚起来,使用残酷的刑罚折磨他们。
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
用刀割了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
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
在旁边一个叛将的脸上。
颜杲卿、袁履谦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
颜杲卿从起兵到失败,虽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们的抵抗,拖住了叛
军的兵力,为唐王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
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颜杲卿被杀后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太原
弓箭手三千人出兵井陉关,打退叛军,收复常山。接着,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也带领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尽安禄山叛军掳掠的痛苦,听到郭子仪、李光弼大
军打过来,自发集合起来,修筑营垒,抵抗叛军;等郭、李大军一到,就参
加了大军队伍。郭、李两支大军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接连打击安禄山叛军,
河北十几个郡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河北大捷,截断了叛军的后路,叛军军心动摇。安禄山大起恐慌,埋
怨谋士高尚、严庄说:“几年来你们劝我起兵造反,说这是万全的计策。现
在西边打潼关,几个月也打不进去;北边的路也被截断。我们困守在这里,
叫什么万全!”他打算放弃洛阳,逃回范阳去。
正在安禄山进退两难的时候,唐王朝统治者自己却替叛军打开了潼关
大门。
158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
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
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
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
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
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
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
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
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
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
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
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
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
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
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
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
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
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
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
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
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
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
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
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
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
“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
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
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
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唐玄宗
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样走走停停,第
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
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
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
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
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
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
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
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
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
了。”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
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知道
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
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
陛下也安全了。”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
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
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
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159 张巡草人借箭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
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
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河南杞
县)。令狐潮本来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潮就已经投降。
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来个壮士,占领了雍
丘。令狐潮带了四万叛军来进攻。张巡和雍丘将士坚守六十多天,将士们穿
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三百多次进攻,杀伤大批叛军,
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令狐潮又集合人马来攻城。这时候,长安失守的消息已传到
雍丘,令狐潮十分高兴,送了一封信给张巡,劝张巡投降。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原来都
是很有声望的人,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
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张巡一
听,肺都气炸了。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到
了第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
背叛国家、动摇军心的罪,当场把他们斩了。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
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乱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
日子一长,城里的箭用完了。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魆魆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
服的兵士,沿着绳索爬下墙来。这件事被令狐潮的兵士发现了,赶快报告主
将。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就命令兵士向城头放箭,一直放到天色发
白,叛军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
那边雍丘城头,张巡的兵士们高高兴兴地拉起草人。那千把个草人上,
密密麻麻插满了箭。兵士们粗粗一点,竟有几十万支。这样一来,城里的箭
就不用愁啦!
又过了几天,还是像那天夜里一样,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令狐潮
的兵士见了又好气,又好笑,认为张巡又来骗他们的箭了。大家谁也不去理
它。
哪儿知道这一次城上吊下来的并不是草人,而是张巡派出的五百名勇
士。这五百名勇士乘叛军不防备,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令狐潮要
想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几万叛军失去指挥,四下里乱奔,一直逃到十几
里外,才喘了口气停下来。
令狐潮一连中计,气得咬牙切齿,回去后又增加了兵力攻城。张巡派
他的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指挥守城。叛军看到城头出现了一个将领,就放起
箭来。雷万春没防备,一下子脸上中了六箭。他为了安定军心,忍住了疼痛,
动也不动地站立着。叛军将士认为张巡诡计多端,这一次一定又放了个什么
木头人来骗他们。
后来,令狐潮从间谍那里得知,那个中箭后屹立不动的“木人”就是
将军雷万春,不禁大吃一惊。令狐潮在城下喊话,请张巡见面。张巡上了城
头,令狐潮对他说:“我看到雷将军的勇敢,知道你们的军纪确实严明。但
是可惜你们不识天命啊!”张巡冷笑一声回答说:“你们连做人的道理都不
懂,还谈什么天命!”说着,就命令将士出城猛冲过去。令狐潮吓得拨转马
头没命地逃跑,他手下的十四个叛将,都被张巡将士活捉了。
打那以后,令狐潮屯兵在雍丘北面,不断骚扰张巡的粮道。叛军经常
有几万人,张巡的兵不过一千多,但是张巡瞅准机会就出击,总是打胜仗。
过了一年,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音suī)太守许远派人向张巡送来
告急文书,说叛军大将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大军要来进攻睢阳。
张巡接到告急文书,赶紧带兵到睢阳去。
160 南霁云借兵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
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
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
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过了两个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又把睢阳城紧紧围住,千方百
计进攻。张巡虽然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叛军去了又来,形势越来越紧急。
一天夜里,张巡叫兵士敲起战鼓,号令整队。城外的叛军听到城里的
鼓声,连忙摆开阵势,准备交锋。等到天亮,还没见唐军出城。尹子奇派人
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城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就命令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