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一个大问题。高原不认为单靠几个水鬼就能将这死沉的铁疙瘩从下面拖上来。只能借助机械了。

好在一同过来修葺码头的民夫中有不少工匠,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快在城墙上弄出一个大绞盘,几十个人同时推动绞盘,大声喊着号子。可弄了半天,因为大炮被泥淤得太紧,忙了半天,水底下的炮还是纹丝不动。无奈之下,高原只得让水鬼们一次又一次下水,刨开炮上的泥土,又在上面捆上木头,利用浮力再加上绞盘,这才一点一点将那些火炮从水底下拉了上来。

东门这边收获不是很大,一共有两门六磅炮四门四磅炮,都是铜制。

“原来是铜炮呀!”梁云龙大为失望。

“铜炮不好吗?”高原有些奇怪。

“不好。”炮兵统领不住摇头,说:“铜炮太容易发热,射速也低。每射一次炮膛都要长大一些,慢慢地就打不准了。而且,这铜炮寿命实在太低,废物,都是废物。扔了吧。”

“别忙。”高原呵呵一笑,“虽然没什么用,可这东西是铜呀,铜就是钱,我还打算自己造钱呢!”说着就命人将这些炮装在木筏上拖回陈留。陈留的铁匠自从上来被征集起来打造兵器以后一直没有解散。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宝贝,高原才舍不得让他们去做农夫呢。索性统一编进军队养了起来。

那些铁匠原本只是农夫,现在却做了士兵,都很不高兴。在明朝,匠户的地位极端低下,军户比匠户只好一点。不过,一进军队,发觉能吃饱肚子,也就安下心来。

但高原也意识到,比起吃饭问题来说,解决工匠们的身份问题更为重要,连他们都瞧不起自己,只怕干起活来也就不那么带劲了。

铸造钱币的工艺很简单,做几个模子把铜汁、铅汁浇进去就成。现在的陈留黄金库存巨大,但黄金却不能作为钱币流通,要想繁荣地方经济还需要大量铜钱。

将来陈留招集民夫做工、军人的军饷都可以用铜钱支付。

据高原回忆,开封大多是铜炮,若都收集起来,起码有好几万斤,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东门这边因为不是主要战场,火炮极少,忙乎了一整天才弄了六门。

当天晚上,一千多条汉子都睡在城墙上。为了做饭,大家一声喊,将箭楼里的木材拆了个精光。

睡在城墙上,耳边全是“哗哗!”的水声。天亮的时候再看脚下,水居然退下去一尺多。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再用上三两个月,开封的水就退光了。

但即便如此,开封也不可能尽复旧观,在真实的历史上,开封被淹之后一直都没有重新住人。直到康熙四年才开始在旧址上重建。因此,现代的开封城已经不是明朝的那个开封了。

第二站是西门和西城,这里的火炮多得让人吃惊。因为有了第一天的经验,众人的动作也快上了许多,一连忙了两天,总算将所有的火炮起出。共计大小铜炮四十门,红衣铁炮三门。

铜炮自然是送回陈留铸钱。铁炮正合陈留军之用,都是六磅大炮,长三米,呈前细后粗状,口径也不小。大炮上没有一丝焊接痕迹,估计是整体铸模,看样子可以装几斤重的大炮弹。只可以明军走的时候将准星和照门之类的附属设备都破坏殆尽,让梁云龙懊恼异常。

高原安慰了他几句,说大不了让商人从扬州请些工匠回来修补一下。

随着火炮一门接一门地从水里起出,梁云龙的烦恼很快消失,虽然大多是铜炮,铁炮也不过是寥寥三五门,但大多完好无损。

忙了一周,除了上百门铜炮外,居然拼凑出六磅铁炮四门,四磅铁炮十门。

梁云龙笑得进牙不见眼,“若是当初我也有这么多炮,高原你只怕不是我的对手。”

高原一笑,不搭理这个老兵痞。倒是一旁的莫清恨得牙关痒痒,提着拳头就要打人。

“收获不小,可以回去了。”高原问梁云龙,“炮兵训练得如何了?”

梁云龙,“将军以前划拨给我的士兵都训练完毕,不过人还不够。现在的问题是炮多人少,还需要半年才能拉上战场。”

一门火炮至少需要十个炮兵,装填、测距,搬运、清洁炮膛,掩护用牌子手,这十四门火炮至少需要一百二十个炮兵。更别说后勤运输和维护了。

“好,我再给你一百五十人。”高原很爽快地答应了。

“是不是要单独成立一个炮营房?”梁云龙小心地问。

“不用,火炮直接下放到部队,你只负责训练。”高原很干脆地拒绝了这个土匪头子。不过,梁云龙的话也提醒了高原,现在的陈留军已经有五千来人,再照搬以前的那套管理模式确实不太合适。

第五章 番号

事实证明,十四门炮完全够用。

至于在西城弄的两门设备不全的六磅炮则扔在库房里,等以后找时间再修补。

在开封的七天,高原的手下除了打捞大炮外也没闲着,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修好开封码头。浮桥很快地搭好,清一色粗大枕木。

高原离开开封后,在码头留下了一个百人队。等高原前脚走,那一百人后脚发现这座浮桥没什么用处,黄河水一日一日地退下去。码头地势本就高,那条官道又都是条石所造,不几天就从水面上露了出来,只上面盖满了厚厚是层黄泥。于是,所有的人同时挥动锄头,忙了一周,总算将道路挖通。

至于那批枕木也很自然地变成了码头工作人员窝棚的房梁。

回陈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工匠门做炮车,好在这东西技术含量低,不几天就弄好。然后试炮。为了给高原军留下深刻的印象,梁云龙首先推出的是一门六磅大炮。

一声令下,已经训练了很长时间的炮手飞快地将火药填进泡膛,用木马子夯实。又塞进去一枚大铁弹,用长木秆夯紧了。

“目标,前方两百步敌军堡垒。”梁云龙指着前面那个土堆猛地一挥手。炮手飞快地校正位置,接过火把一点。

须臾,“轰隆!”一声,大团白烟腾起。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那颗在空中翻滚的大铁丸移动。

为了在高原面前大大地露一次脸,这一炮梁云龙已经提前计算清楚,却见那颗炮弹在空中虽然弹道不是很稳定,却也准确地击中那个土堆。

土堆炸开,泥块四下飞舞,声势惊人。

“好!”高原大喝一声。

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有的人甚至将头盔摘下来往天上扔。

得意扬扬的梁云龙差点笑出声来。

这一炮放完,立即有一个炮兵冲上来,手里提着一小桶水。紧接着一个士兵断着一根长木秆子上前,用有毛的一头粘水伸进炮管里刷了几下,冷却已经被炸得灼热的炮管。木杆刚一伸进去,“嗤!”一声,白色水蒸气腾起。那士兵麻利地一调头,又将裹着棉布的一头伸进炮口,吸收水分,清理残渣。

“放地低炮口,换跳弹。”

很快,第二枚炮弹又装好了。

炮兵们将炮口推到另外一个方向,指着右边密密麻麻的一片木棍。

“目标,敌人军阵,放!”梁云龙再次下令。

炮弹平平射出,直接落进木棍当中,猛地砸断一根大棍子,然后一跳,打水飘一样从阵地里冲过,一口气扯断了六根木棍这才停了下来。

“好!”高原再一次喝彩,有了这样犀利的远程攻击武器,加上训练有素的步兵,这仗就好打了。

六磅炮试过之后,该试四磅炮了。高原想了想,让梁云龙停了下来,说:“今天就倒这里吧,你再射,我可没火药了。”

众人不觉宛尔。

下来之后,高原立即在军中选拔了一百五十个壮汉交给梁云龙训练,并叮嘱他抓紧时间,尽快形成战斗里。

梁云龙在高原面前本就随便惯了,为人有桀骜不逊,顶撞道:“快,什么叫快,把炮弹打出去很简单,但要快、要准却难。我手下这十来人也算是训练过很长时间的老手,可一旦打起炮来还手忙脚乱。真正上了战场,却不顶事。”

高原想了想,说:“训练这事其实也简单,不外乎固定动作,让士兵反复练习,直到形成下意识的动作。这叫条件反射,懂不?”

“不懂。”梁云龙摇头。

高原:“这么说吧,你喂过狗没有,只要你在每次喂狗的时候吹一声口哨,日子久了,狗只要一听你的口哨就以为有东西吃,就算你不给,他也会流口水。只要你的兵反复练习,只要一下口令,不用过脑子,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

“是这个道理。”梁云龙摸了摸头,嘿嘿一笑,“不过,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弄。”

“附耳过来。”高原一招手。

其实办法很简单,把炮兵们每次射击时的动作分解,每人负责一个动作,并大声吼出来。并计算出每一步动作所需要的步骤和距离,如此一来,时间一长就成习惯动作了。

梁云龙想了想,觉得这法子很管用。下来之后,高原让荀宗文弄了个条例出来让炮兵遵照实施。

如此练上一段时间,效果明显。炮兵的速度很快就快起来,刚开始四分钟一炮,然后是三分钟,最快的时候竟然两分钟一炮。文人小说下载

梁云龙说,再给他一点时间,速度还会更快。

看来,条例这东西还真是好用,高原觉得可以在全军推广,大到战术动作,小到吃饭睡觉都可以给出一定章程。

现在的陈留已经有五千战兵,如果训练完毕,放在战场上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就算是强悍的孙传庭秦军主力战兵也不过五千。他就敢出关挑战李自成。

再怎么说,陈留军也有些现代军队的气息,所练好,战斗力比起秦军绝对高出一个档次。

陈留军人一多,以前的编制就用不上了。建立新军势在必行。

高原打算将陈留新军编成三个营。他自领一营,有一千人,名曰:飞虎营,旗帜上锈着一只长翅膀的老虎;王涛领一营,黄大牛做副将,名曰:无畏营。军旗上绣着一只长翅膀的黑熊;黄镇领一营,副将应保,名曰:长胜营。军旗上是一只大雕。

军旗一出,效果明显。高原自领的飞虎营还好,至少还有个主帅的威严放在哪里。而无畏营和长胜营的人却相互开起了玩笑。无畏营的人指着长胜营的军旗笑道:“你们是乌鸦营。”而长胜营则指着无畏营的军旗道:“你们是黑瞎子营。”

如此一来,彼此都有些恼火。

加上日后两营经常为谁是军中第一争吵,必须都弄出真火来。

高原的飞虎营人虽少,但并不做主要战力使用,即便出战也大多做总预备队。有长矛手六百,火枪手三百。营中还单独弄了一个教导队,专门用来培养低级军官。军中十夫长以上军官都必须定期到教导队训练、学习。

其余两营两千人中,长矛手一千四百,火枪手六百。长矛手的武器都已经下发完毕,火枪手的燧发枪还没有着落,都空着手,只在腰上别了一把长匕首。

军中的基本建制还沿用以前骑兵营那一套,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如此一来就彻底地抛弃了明朝军制那一套繁琐复杂的体系。毕竟士兵大多是农民,简单明了最重要。只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官是谁,服从指挥就行。

为了让士兵和军官们有所区别,高原特地做了一个类似于大学生校徽一样的牌子别在胸口。十夫长是青铜牌,百夫长银牌,千夫长是金牌。牌子上刻着军官的名字和所属部队番号。这也为日后高原在军中推行军衔制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闯军也有同样的体制。比如刘宗敏和田见秀是权将军,大约相当于上将;而李过、高一功是制将军,相当于中将,而高原这个威武将军大概是少将吧。

有意思的是,李岩公子这个文人投奔李自成后居然没做文臣,他现在是李自成的制将军。大概是为了将来接手红娘子的骑兵队伍做准备吧,毕竟一个女人做骑兵头也实在有些不像话。

军队编制确定,接下来就该授旗了,看着旗手手上正迎风飘扬的旗帜,所有的人都激动万分。

高原军抛弃了以往军队着繁杂的旗帜,全军上下只有四面大旗:三营军旗和高原中军大旗。而旗帜都是黑色,让人想起古时那只横扫六国的秦朝军队。

军旗是军队的骄傲,每面旗帜都有一个旗手和十个护旗手。旗帜倒下,旗手斩;旗手死,护旗手皆斩。

新军刚成,因为队伍里只有几百老兵,其余都是从流民里招募的新兵,不要说杀人,连战场都没上过。战斗力极其低下,训练他们是高原最紧迫的任务。

还没等他动手,高夫人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回来了一个大胜仗。

不过,这个胜仗并不是高夫人所为,而是曹操罗汝才。

孙传庭的秦军从陕西出发后一路倒也顺利,也曾拿下大城洛阳。可得到开封被水淹没之后,孙总督知道仅仅靠自己手头这五千秦军和两万多辅兵根本没办法同李自成的得胜之师面对面较量。

于是,孙传庭移师南阳,封住闯军南下道路,同汝宁扬文岳军互为犄角。

这次出关,孙传庭以总兵高杰为中军,并调白广恩、牛成虎等部参战。牛成虎是明军有名的大将,而高杰这个人很有些意思,他以前是李自成的部将,很受李自成信任。后来这小子不知道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春情泛滥,居然勾引了李自成的小妾。事发之后狼狈逃蹿,做了朝廷军官。到后来,又南下南京,做了男明王朝的大将,地位很高。

孙传庭手下将军同李自成作战多年,彼此都非常熟悉。

孙总督在战前做了周密部署,令牛成虎领兵先战,诱敌深入。其他各部则设下埋伏,乘机掩杀。开战后,牛成虎果然佯败撤退。高夫人初次领军,一心想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急令刘宗敏尾随攻击。却不想果然中计入付,被杀得大败。秦军本就精锐,加上又是突袭,十多万闯军一败涂地,官兵大开杀戒,眼看整个战役就要以孙传庭的大胜而告终。

危急关头,后军罗汝才将所有甲仗旗帜辎重统统扔在地上。秦军本就穷狠了,见地上财物众多,立即停下脚步,哄抢起来,队伍陷入混乱之中。

看到明军混乱,罗汝才带兵攻击。

同时,得此喘息之机,高夫人重整中军主力回头反扑,反给秦军来了一个歼灭战。

秦军大败亏输,主力几乎被闯军全歼,孙总督也带着残兵灰溜溜地逃回陕西去了,再不敢出关一步。

而立下大功的罗汝才也接收了大两秦军俘虏,势力尽复。

听到这个消息,高原叹息一声,“战争果然不是女人能玩的,战争虽然是政治的延,能玩好政治的一上了战场未必就能玩得转。”

同时,另一个中大消息传来,李自成的伤好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正有意进攻汝南扬文乐残部。

如果不出意外,年底李自成还将同左良玉在湖北北部来一场大战。然后,李自成很快就会提兵北上陕西,进而称帝,进而兵发北京。

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明朝灭亡的时间还剩一年多一点。

“得抓紧时间训练军队了。”高原喃喃地说,“火枪怎么还不到呢?”

正当高原说这话的时候,第一艘商船回来了。算了算,前后才过了半个月,这个速度不错,让人非常满意。

第六章 码头

艳阳之下,一艘帆船从东面驶来,白色的风帆在鼓成饱满的半圆。船不大,但吃水很深。看得出来,船上的东西很重。

当这艘船从陈留境内的河道转而北上开封的时候,很多人都跑到合边去看。

因为陈留没有码头,这一船货物要到开封,为了迎接这第一船货物和船上的商人,陈留统治者高原在接到消息后特意跑到开封等在卸货,黄河改道也不是全是坏处。现在陈留道开封交通顺畅,乘船一日便到。如此一来,开封和陈留的联系进一步紧密,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为了迎接陈留的第一次,高原甚至组织了一批陈留商人在码头上弄了一出盛大的欢迎仪式。等商船的跳板刚一搭上开封码头,鞭炮“噼啪”的响起,军乐队的腰鼓擂得山响。倒把刚从船舱里探出头来的一个高鼻深目的洋人吓的猛地将手当在摇带上的手枪上面。

“鬼呀!”码头上一阵鸡飞狗跳,所有人都吃惊地张大嘴巴,军乐队手里的鼓锤都掉到地上。

好在这些商人们都是多识广之辈。而开封以前一直都有洋人,其中还包括几千犹太人的后裔,虽然这个老外的模样很吓人,他们都还保持着基本的镇定。

“哈罗!”高原率先走上前去,伸出手。

“你在说什么?”一口蹩脚的汉语让高原吃了一惊。

这个老外年龄大约四十左右,高鼻深目,一头卷曲的黑色头发。

“将军,这位是那大耳那先生。”一个随洪强去扬州的细作从后面走过来,跪在高原面前。又向那大耳介绍高原,“这位是我们高将军。”

“起来吧,做得好。”高原朝他点点头。

那大耳,哦,其实应该是纳达尔,一个很标准的南欧人名字,只不知道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人。

“欢迎你,纳达尔先生。”高原露出温和的笑容,心中突然有些激动。看这艘船并不大,船上如果装的是粮食和布匹之类的生活用品,量绝对不大。从扬州到开封路途遥远,只怕要亏本吧。看来,里面肯定是满满一舱高附加值的商品。难道是火器?

纳达尔格子不高,神态有些傲慢,但说话却十分直接:“很高兴见到你,将军阁下。我听说你这里有大量黄金,而我有一船好东西。”

“是吗。”高原道:“黄金我有不少,不过我要先看你的货,看是否值得让我掏腰包。”

“那是当然,不过,天气太热,将军打算在码头上同我完成交易吗?”纳达尔看了看头顶的烈日,敞开的胸脯上全是汗水。

“那好,我们找间屋子谈吧。”

纳达尔是一个葡萄牙人,早年曾在军中服役。天启末年来到澳门,并长居于此从事中葡贸易,做起了掮客。也就是帮人大量收购丝绸和茶叶回欧洲,然后将欧洲的商品输入中国。当然,中国也不需要购买什么?因为长期生活在澳门,纳达尔的中国话虽然蹩脚,但同人进行基本的交流却不存在任何问题。

洪强这次去扬州后,很快地找上了这个外国人,并说需要购买一大批军械,尤其需要燧发枪。

燧发枪从发明到列装军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最早的燧发枪才出现在十其世纪的法国,距崇祯年已经快半年了。燧发枪最早装备部队是一五四四年的德国。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燧发枪,法国军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进行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出一枪一弹,而以转燧发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屡遭失败的法国国王也雇用了相当数量的同类骑兵,这些骑兵也配备了燧发枪。这样,燧发枪慢慢成为骑兵的主要武器。

现在是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二年,距离燧发枪在欧洲展出大展神还有两年时间。但已经觉察到这种新型武器威力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大量装备。

明朝本是葡萄牙军火的主要客虎,双方在各个领域都有交流。明军的红衣大炮也大多从他们手里购买。

新式火枪刚一推出,加上中国战场的仗越大越大,便有有心的商人从欧洲运来大量新式洋枪,准备大捞一笔。

可惜明朝的皇帝都是有名的老抠,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进北京之后愕然发现崇祯皇帝内库里根本就没钱,而皇帝的妃子们都穿着布衣,简朴得令人瞠目结舌。相反,北京的大臣们一个个富得流油,一番劫掠,居然从北京弄了五千万两白银。

此刻明朝的经济已经彻底被农民起义和对金战争弄垮了,那里还有余钱购买洋枪。况且,这种新式火枪的价格又这么贵,一把就要价值一百两银子的黄金。再说了,火枪这东西又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大明有的是匠户,让他们做就是了。

于是,葡萄牙输入的这批燧发枪就这么囤积在中国,怎么也卖不掉。恰好洪强找上门来,开口就说,陈留有大量黄金,什么东西都要,不妨去那里看看。

纳达尔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居中联络,弄了一船枪械,连夜赶过来。

“有多少支枪。”接过卫兵递过来的凉茶,高原喝了一口,只感觉那味道实在不怎么样,同草药没什么区别。

而对面的纳达尔因为在澳门呆了多年,已经习惯了南粤的生活,喝惯了凉茶,蹩脚的中国话中也带着粤语味,“高将军,船上有两千支燧发枪,一百二十两银子一把,一共三十二万两银子。记住,我只收黄金。”

“没问题,陈留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黄金。不过,两千把实在太少,能不能多弄些来?”

“恐怕不行了,整个东方也只有这两千支枪。若要,就得回欧洲去订购。”

“欧洲,那还是算了。”就算是大海船,一来一去,只怕小半年就这么过去了。高原现在有五千士兵,按照他的设想,长矛手和火枪手的比例是三比一,正合适。再说,火枪手对士兵的要求很高,不但需要熟练的射击技巧,还得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的老兵高原全军也不过几百。

再说了,燧发枪的原理也很简单,将来可以让工匠们琢磨一下,看能不能自己造。虽然质量比不上欧洲货,但技术上的问题想想办法总能找到出路的。

“那么,成交了。”高原:“我们是不是应该开香槟?要不,一人一碗白干。”

“中国酒……太可怕了!”纳达尔浑身都是汗水:“将军,我应该恭喜你,你拥有整个远东第一支燧发枪部队。对了,我们虽然不能再为将军阁下提供这样的新式枪械,但库房里还有不少优质火药。如果将军愿意,我们可以为您长期供货。”

“如此甚好。”

二人亲热地握手。

“碰,碰……”一队士兵轻轻扣动扳机,阵地前一片火光,对面的木板被灼热的弹丸打得粉碎。

“一队射击毕,二队上!”十夫长大声吼叫。前一队士兵飞快后退,后排火枪手端着枪冲到前面,单膝跪地。

“放!”

又是一片震耳欲聋的枪声。

“这枪看不出同鸟枪有什么不同。”黄大牛和高原站在队伍后面。

高原:“本来就是一个样,只不过点火方式不同而已。一个用火绳,一个用打火石。之所以引进燧发枪,图得就是个不怕雨淋。再说了,决定战斗胜利的还得靠肉搏,敢于刺刀见红……恩,敢于同敌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才是好军队。火枪手只起着一个压制敌人远程打击武器的作用。”

“不过,看得出来,士兵们还不是很熟悉这种枪械,装填的速度还是慢呀。”

“都是新兵,可以理解。”高原想了想,“从明天开始我来训练这批火枪兵吧,首要任务是将他们的装填速度拿上去,看他们现在的动作,真拉上战场也放不了几枪就被敌人靠近了。简直是送死。”

说到这里,高原停了一下,“大牛,你也是个千夫长了,我这几天训练火枪手时你在旁边看看,把方法记下来。下来再让荀先生弄个章程,以后遵照实行。”

第七章 火枪手

黄大牛当时还对高原说他看不出燧发枪和普通鸟枪有什么不同,其实这不过是他的第一印象而已,而第一印象大凡不可靠,有的东西单靠肉眼根本看不出究竟。

燧发枪同火绳枪比较重量轻,穿透力也要强上许多。以前的火绳枪射普通士兵当然没什么问题,可一碰到重甲兵,铁沙就不得劲了。

黄大牛本也不信,后来高原亲自示范,给稻草人穿了两件铁甲,一枪过去,很轻易地在上面射出两个透明窟窿。前面的那个眼还好,不过食指大小,后面那个就蝎呼了,足有牛眼睛大小,这才将黄大牛镇压住了。燧发墙枪管内壁非常光滑,也没有螺纹膛线,子弹飞出去弹道诡异,一打进物体,所有动能全部释放出来,在里面钻出一个大孔,杀伤力一流。

军工部门的头何长顺大叫起来,“我的盔甲!”何长顺以前是开封匠户,是个老铁匠,除了有一手好手艺外,木工活也是一流。能写会算,能造火药,懂建筑,甚至还会针线活,活脱脱一个理工科万金油。

开封城破后他带着十几个徒弟来到陈留,又很快被高原给征用了。当时老何还不愿意做匠户,说是要分田做农民。毕竟在农耕社会,农民的地位可比不入流的匠户高许多。

可自从看过何长顺冶炼出的长枪之后,高原如何舍得放弃这个技术人才。立即拍板说,土地照分,但他和徒弟必须在军队服役。土地由政府找人耕种,不管是灾年还是丰年,都按照亩产给予一定补贴。并且,他还享受百夫长以上的待遇。虽然高原军中军官也没什么待遇。但将来若军队征战,打下地盘后,有军功的士兵按照职务高低和功劳大小分战利品和土地,而老何作为后勤人员也能分得战功。如此优厚的待遇让老何感激涕淋,这才留了下来,安心替高原工作。

这两件铁甲是高原以前从彰德抢回来的,现在被射出两个窟窿来,让何长顺心疼得直打哆嗦,忙冲上去将铁甲枪到手里,“不能再射了,你们知道一件铁甲要多少钱吗?”

这不过是开始,待到后来士兵们用枪射木板,更是一枪过去,木板整个地碎掉。黄大牛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喃喃道:“这样下去如何得了,这样下去再穿什么样的盔甲都没有用了。”

高原哈哈大笑,火枪的装填速度本来就慢,若连弓箭的杀伤力都比不上也不会在未来百年内全面替代弓尖。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任何时代都是一样。

至于装填速度,只要勤加训练,也是能够提高的。

而高原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士兵提高装填速度,以达到每分钟两发甚至三发、四发。

高原军现在有两千火枪手,军队火器比例一下子上去了。若让火枪手都集中在一起听高原讲课,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明朝现在不现实。因此,他只将火枪手中十夫长以上军官叫来听科。低级军官是一支军队的脊梁,高原军大多是新兵,若军官不行,这支军队就没有任何战斗力。

两百多十夫长进了教导队,一声“坐!”,也顾不得地上全是黄土,所有人唰一声坐到地上,整齐得像一块豆腐。毕竟都是老兵,最近队列训练的效果出来了。

高原让黄大牛举着一把枪站在桌前,说:“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新买的燧发式火枪,同以前的火绳枪比起来,操作更简单,威力更大。最大的好处是因为没有火绳,不怕雨天,而且士兵和士兵之间可以紧挨在一起,组成密集的射击队形。”说着话,他一一将火枪的各个部件和工作原理同军官们说了。

又道:“大家也知道,火枪的装填速度很慢,虽然三段射击,形成连续不断的火力,但若士兵训练不好,一上战场就手忙脚乱,再好的队型,再好的武器也没任何用处。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还在于人。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现在,黄大牛就是我的士兵,而我就是十夫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