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原忙从怀里掏出傅山的引荐信递了过去。这封信高原也看过几次,傅山在欣上说,高原是李自成亲军中一个叫高广的教尉,本是山西娘子关人。李闯进山西时被乱军裹胁,从了贼。现在傅山的感化下幡然悔悟,准备接受朝廷招安,以为闯军内应。

看了看信,黄澎一笑,“倒也误会你了,是青主的笔记。不过,你这次进城来究竟有什么机密报告。”

高原忙道:“闯军已经缺粮,军中粮草只敷半月之用。”

“哦!”黄澎湃面色不变,“就这?”他猛地一拍桌子,“你果然是闯军奸细,来人,把他给我砍了。”

第四章 开封,开封

随着黄澎这一声断喝,两个侍卫从那头冲来,都抽出腰刀架在高原颈上。

当刀子架在脖子上时,高原心中不免有些惊慌。不过,他立即冷静下来,若黄澎真对自己有怀疑,也就不会引自己到这种隐秘的场所,而身边也不留护卫。同瘦小的明朝文人比起来,高原的块头相当出众。要对付小鸡一样的黄澎,一只手就够了。单纯从力量上看,高原甚至比自己手下第一高手莫清还要大上许多,武艺这种东西更多是技巧。

因此,可以肯定黄澎是在和自己玩心理战。古人有许多奇怪的嗜好,仿佛不玩玩欲擒故纵的把戏就不能张显他们的智慧一样。

高原也对这种游戏发生了兴趣,他也不辩解,面不改色,昂着头哈哈大笑起来。

不出高原的意料,黄澎立即装出一副发怒的模样,“你笑什么?”

“我笑你不问青红皂白就当是来赚你的,我倒想问大人,你却从何判定我就是闯贼奸细?”

“哦,也是,不说清其中的原由,谅你也不会心服。”黄澎点点头道:“你说那李贼军中只有半月军粮,简直就是信口胡扯。想了李自成新拿下洛阳,有席卷整个河南。虽然今年天旱,又起大蝗。可河南地大人多,要想征收些粮草想来也不是难事。这个道理三岁小儿都明白,怎么还能骗得了我?”

高原听黄澎这么,这才知道黄澎为什么怀疑自己,心下明了,继续大笑,“哈哈,黄大人,我一直尊重你们读书人。却不想这读得越多,心中却是越糊涂,怎么连最简单的道理也不明白。你想那李自成在进河南后不是说过三年不征赋税的吗?”

黄澎挥手让卫兵放开高原,淡淡道:“三年不征赋税,那是说的不征收普通百姓。至于地主豪绅,好象李自成从来不手软。再说,拿下洛阳之后,李自成可发了大财。”

高原一屁股坐在黄澎对面的椅子上,黄澎的卫士见他无礼,正欲动手,黄澎又摇了摇头。

高原回答道:“这个问题我分两部说。首先说洛阳,没错,拿下洛阳之后,李自成是发了大财。可黄大人忘记了一点,洛阳和开封一样是一个纯粹的消费性城市,城中本没什么粮食。而且,就那点粮食,李自成也用来收买洛阳的民心,全放出去赈济饥民了。剩下一堆金银财宝却不能当饭吃。”

“消费性城市,这说法倒也贴切。”黄澎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的确,城里也不会长粮食,农为国本,城市里人再多,于国家却没任何用处。你继续说。”

对于农业和商业究竟谁更重要,高原也没兴趣同他讨论,又道:“我再说所谓的三年不收税,还可以将赋税加在富户和地主头上的事情。河南本就比其他省穷。再说了,地里作物的总产量就那么点,不管怎么征收,总数量还是不变。闯贼这么多人,需要的粮食总量也不变。为了维持军队的日常开销,就得加重地主们的负担。可你别忘了,地主的钱粮从何而来,还不是从农民头上打主意,反正土地是他们的,农民手中没田,交不交租子还不是地主说了算?因此,李闯所谓的三年不征税最后还是一句空话。”

黄澎听到高原这一席话,面色有些变了,身体坐得笔直,态度也严肃了许多,不过他还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照你这么说来,地里的农作物虽然因为天灾减产,也免除了税,但所有赋税都加在地主头上,总量却没有任何变化。如此以来,闯贼该收的军粮数量不变,他们又怎么会缺粮呢?”

高原一拱手,“黄大人大概忘记了一点,李闯进河南以来打击地主富户从来不手软,如此以来,大量富户逃亡。最基本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已经荡然无存,农村这么多人,要收税要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就得依靠地主和富户。李自成人虽多,却不可能全派出去收粮。他那点人马,撒到农村,只怕早就看不到人影。搞破坏可以,想将粮食一粒不少地收上来,效率却是不敢恭维。”

高原所说的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说起来,如果全河南的粮食要想送到开封前线,因为路程远近不同,路上的消耗也不同。现在李自成在河南还没组织出一个高效率的政权。因此,千里之外的粮食要想送到开封来,路上人吃马嚼,能剩百分之十就算不错的了。而在往常,明朝的里、保、县、府政权组织形式可保证运输能够有组织的逐级传递,效率高不说,路上消耗也少。

可李自成的免税制度一出,所有赋税都压在地主头上。农民因为人身被捆绑在地主的土地上,虽然可以免除赋税,但需要交给地主的租子一分也没减少。而地主在被李自成大力打击之后,大多逃亡,李自成的主要纳税人数量一直在减少。而地主阶级的不合作,让现在的农村已经彻底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可以说,李自成政权非常之失败,最可怕的是,他的政权并不能代表任何一个社会阶级。他只代表自己。长此以往,不免陷入孤家寡人的恶性循环之中。

高原也曾经想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要么同地主阶级妥协,大家合作愉快地维持着政府的运转;要么直接土改,建立农会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不过,李自成虽然颇有军事才能,在政治上却是个白痴。这大概也是所谓的历史眼光的局限吧。

高原的这一番话中夹杂中很多现代名词,黄澎听起来虽然不懂,但仔细一琢磨却非常有道理。他虽然是一个死读书的文人,可脑子并不笨,加上又有多年的执政经验,越想越是惊讶。面上居然带着一丝红润。良久才叹息一声,“看来闯贼真是穷途末路了,连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也想不明白。如此说来,闯贼果然缺粮,刚才是我错怪你了。”

高原见忽悠成功,心中得意。看来自己已经获得黄澎的信任,不过,单凭自己这一席话黄澎就得出李自成穷途末路的结论,未免太天真了。就目前而言,整个河南可都是人家老李的天下。空谈误国,果然如此呀!

忙站起来施礼道:“黄大人心思慎密,职责所在,高广一介武夫,粗鄙无文,佩服大人还来不及,那敢有怨言?现在的形势是,开封和闯贼都缺粮,就看谁能熬下去了。好了,现在大人你可信任高广?”

“武夫,哈哈,你是武夫?”黄澎一笑,忙上前扶起高原:“很多士子未必有你这样的眼光。对了,高将军所说的机密大事就是这个?”

高原道:“不是,我得到一个消息,今日,一队朝廷轻骑突然出现在黄河南岸,并且突袭了闯贼的一个小队,斩首四十余级凯旋而去。”

“你的意思是……”黄澎大为激动,一把抓住高原的手,“你的意思是朝廷有援兵过来,天啦,皇上圣明。”黄彭忙放开高原,一整衣冠,朝北面一拜。

“这个好消息必须马上告诉周王和李大人,请你跟我来。”

“麻烦黄大人前面带路。”高原心中叫苦,他本不打算现在去见周王的,自己在闯军中大小也算个大将,长相奇特,认识自己的人不少。等下人多眼杂,被人认出就麻烦了。

高原被黄澎拉着手走出箭楼。

黄澎的手很小,瘦骨嶙峋,被他一抓住,又冷又硬,让高原很不舒服。

“刚才错怪你了,再说了,有傅青主的推荐信,黄澎怎会怀疑?对了,青主现在怎么样了。自从他出城之后,一直没有消息,我们都以为他已经以身殉国了。”

高原忙回答说,傅山上次受重伤落到他手里做了俘虏,在青主先生的游说和感化后,他这个闯贼将军幡然悔悟,决定反正,报效国家。无奈傅山先生伤逝太重,不适宜再呆在军中,于是,他就派人送傅山回山西养伤去了。

黄澎叹息一声,说:“这样也好,青主是独子,才华出众,乃无双国士,若没于军中,却是可惜。”

高原一想起傅山临走的那天,又想起即将到来的惨烈大战,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先是黄二牛,然后是妞妞、安从容,接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会死在这个乱世。同时,同样的死亡在这座血肉之城反复上演。心中不禁沉重起来。

二人都叹息着不说话。

刚一出箭楼却被眼前的情形给弄笑了,却见,那莫清浑身雪白,头脸全是面粉,正哇哇叫着拉着一个明军说理。而一群明军正围在他身边,有的劝,有的笑,闹了个不亦乐乎。

黄澎见此情形,脸色一沉,“你们闹什么?”

众人慌忙分开,一个小校忙上来禀报。原来,那莫清在抽刀警戒时,耳朵一直竖着,监视着箭楼那边的情形,只待情况不对就杀进去解救高原。莫清自信眼前这群士兵还不是自己的对手,只要不是千万人的大战场,对付这散兵游勇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就在这时,一个明军士兵笑嘻嘻地凑上来,问他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在知道是面粉后,这个士兵大为激动,问卖不卖。

莫清带面粉过来本就是为换钱的,他还觉得这一百斤带着实在麻烦呢,就说,当然要卖,见钱就卖。还给出了一个价格。

莫清不知道,现在的开封粮价已经飚升到一个可怕的高度。他只在往日的辆价基础上翻了一翻。这样低廉的价格自然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只片刻,他这一口袋面粉就卖了出去。为抢这点面粉,城墙上乱成一团。拉扯中,莫清浑身染白,看起来狼狈异常。

“这这……”黄澎说不出话来。

高原也觉得丢脸,这时代对商贩是相当鄙视的。自己带这一口袋面粉进城倒卖换取经费本就没办法说出口,现在被莫清这么一弄,真是丢人丢到了家。只尴尬地一笑。

好在黄澎只鄙夷地看了莫清一眼,就领着高原朝城下走去。莫清忙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追了上去。

高原和黄澎坐在马上在街上缓缓而行。据黄澎说,今天是周王的生日,城中诸王族和官员都会在他府上聚会,现在去正好。若是在往日,大人们都会在外组织城防。

被围困的开封城虽然经历过两场大战,但市井的繁华却丝毫未减。现在虽然是半夜,可走不几步,迎面却是一片繁华夜景。街道宽敞干净,路边的酒楼、茶肆依旧营业,雕梁画栋上悬挂着大红灯笼,将一片夜色染得通亮。因为天气热,路上还有不少纳凉的行人。

在灯火阑珊处,在青楼栏杆上,有漂亮的女人用迷朦的目光看着下面的行人。

夜色中,有丝竹之音从路边画楼的绿色纱窗透出,竹影婆娑,舞娘身姿轻妙飞舞。

这是高原第一次来到这个时代的大都市,即便以后世的目光看来,这座城市的繁华度也丝毫不逊色于四百多年后的任何一个省会城市。本以为明朝的都市也不过是现代地级市的标准,几条长街之后就该看到其简陋肮脏的一面。可一口气走了好几里路,这条街居然还没走到尽头。汴梁的繁华不禁让高原暗暗吃惊。

这还是明朝,若换成北宋时的开封,再加上外城,只怕高原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而开封还是当时的全国第三大城市,高原已经不敢想象北京和南京的盛况。

在回头看去,那莫清已经完全做痴呆状。

高原心中感慨,若有这么一座大城在手,小心经营,问鼎天下当不在话下,难怪李自成一心一意要拿下这座千古明城。坐镇开封,河南尽在我手。割裂南北交通,北上可直捣京畿重地,南下可囊括江南鱼米之利益。帝王之资也不过如此。

又走了一段,路上的行人少了起来,但两边的繁华更甚,都是一水的红墙碧瓦深宅大院,各色灯笼、烛光活生生将一个开封变成了不夜城。

见高原吃惊的模样,黄澎介绍说这里是开封诸王府所在地。开封不但有周王这么一个亲王,还有六十六个郡王。如此多的王族集中在此,每人起一座院,大半个开封就都是精美的府院。而出了王爷外,再加上什么将军之类,开封有王族一万多人,加上下人,门生。如此多的王族集中在此,想不繁华都不可能。

在路上走都心慌,高原终于有些沉不住气,正要开口询问,眼前突然出现一道高大城墙。高三丈,气势恢弘。

高原疑惑地问:“黄大人,怎么走到城门口了,出城去做什么?”

黄澎一笑,“高将军是第一次来开封。”

高原:“在下是第一次来开封。”

“那就难怪了。”黄澎指着城楼说,“这不是开封城门,而是周王府。”

高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王城呀。

进了城门,眼前的景物更让高原震撼。却见眼前是一个故宫太和殿一样的高大建筑,殿前汉白玉栏杆前站满了各色人员。灯火辉煌中,大殿中明亮耀眼,欢歌笑语随风传来。

见高原张大嘴说不出话来,黄澎又义务做起了向导,说,这座大殿名曰:承运殿。同样的建筑后面还有七座,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除大殿外,王宫里还有祖庙、社稷山川坛,以及周王和各嫔妃的起居所。

说话中,二人在一个侍卫的引领下来到大殿之下,又在一个白胖太监的带领下去大殿旁边的房间中登记。

然后又被另一个太监领着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房间里。看这个太监的品秩,好象比刚才那个要大一些。

路程虽然不长,其中却换了三个人,这一路走下去,直弄得高原头昏眼花,更别说是莫清了。

周王府的派头之大,规格之高出乎高原的预料。也让高原暗暗羡慕:“大丈夫当如是哉,这才不枉来世上一遭。”在所谓的革命理想破灭之后,高原转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反正人活着总得要有信念和理想,否则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不管这个理想是否正确。只要有,就是好的。

进了这间大一点的屋子,又换了一个太监,好象品秩更高。

被这么多人传来传去,高原都快要崩溃了。在看看浑身肮脏的莫清,已经窘得浑身大汗,身体微微颤,手脚也不知道望什么地方放,只低着头缩在高原身后,浑身僵硬地站着。

高原看了他一眼,示意他放松。

接待他们的太监姓关,又白又胖,看起来倒有些像知县甘霖。说起话来也是轻轻柔柔,“哟,原来是黄大人呀,许久没见着你啦,怪想念的。快快随我进去,王爷都念叨过好多次。说黄大人不来,他就不开席。”

黄澎忙笑道:“多谢关公公记挂,今日是周王寿辰,来得匆忙也没带什么东西,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田黄石递了过去。

“哟,这东西可真不错诶!”关公公忙恭敬地接了过去。

“也就是一玩物而已。”黄澎接过笔,在一张帖子上写了几个字。

“恕某家眼拙,这位将军是?”关公公看了高原一眼。关公公名叫关恪礼,本是周王府秉笔太监,权势极大。同城中各级官员、王族都十分熟悉。可看了高原一眼,却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

黄澎一笑,也不说话,将笔递给高原,“高将军,今天是周王五十大寿,你也来写几句。”

高原一笑,“高广一介武夫,写不来这些。来得匆忙,也没带礼物。失礼,失礼。”心中暗骂,老子都是快要穷疯了的,还给什么礼物。等下找着机会,叫莫清随手弄点。看这周王府富裕成这种程度,随便弄一件东西出去,想来也值不少钱。如此一来,军费就有着落了。

“礼物?将军带来的消息就是最好的礼物,比送周王黄金万两还珍贵。”黄澎大笑。屋子因为在大殿正堂边上,门窗宽敞,此时正开着,微风吹来。黄澎瘦骨嶙峋的身体像是要飘起来。

高原一笑,接过笔,用端正的瘦金体写道:“草民高广恭贺周王千岁寿安。”他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什么规矩,就随笔这么乱写上去,身上也没带什么礼物。以前高夫人送给他的财物也散得差不多了,现在身上只留了几件小玩物。就顺手扯下腰带上的一只黑玉蟾蜍递了过去。莫名其妙地大出血,心中气愤得快要吐血。

“好字。”关公公对那一个指肚大小的玉蟾蜍倒不怎么放在心上,反倒喜欢上了高原的字。不但是关公公,连黄澎也跟着喝彩起来,“果然是傅山看上的人,真一手好字。”

“什么,是傅山派来的?”太监关恪礼立即紧张起来,“傅山呢?”

“这事说起来话长,我要马上见周王。”黄澎忙说。

“这……”关公公有些为难,“黄大人您也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要不这样,我领你们二人如席。等宴会散了,我在引你们去拜会大王。您看这样可好?”

黄澎脸色一变,正要再说。高原忙道:“不急,肚子正饿出鸟来。先吃点东西。等下见了周王也有力气回话。”

见高原说得粗俗,黄澎心中叹息,“本以为这个高广是个雅人,能写一手好字,却不想还真是一个粗鄙军汉。罢了,先等着吧。”

古代但凡寿宴、婚丧嫁娶之类都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断断马虎不得。特别是像亲王过大寿这样的场合,更是有一套制度。任何人都乱来不得。

只得等着吧。

高原倒也也无所谓,先吃饭,随便了解一下周王府状况,看能不能找出宝藏的信息。话说,他先前也在军营胡乱地吃了碗麦饭。军中伙食本来就差劲,高原有标榜官兵一体,日常和手下同吃同住,没任何特权。这段日子嘴里早淡出洪水猛兽来。今天在开封耽搁了这么长时间,肚子早就饿了。

一想到有周王这个大户可以吃,顿觉口中声津,肠胃一阵蠕动。

进了大殿,却见好多人,都穿着庄重的官服装。只高原和莫清一身布衣,腰带刀剑,在一片富丽堂皇中显得格格不入。

高原他们没有品秩,自然没捞不到好位置坐,只能呆在角落里。不过,能有东西吃,坐哪里倒不要紧。但是,高原很快发现,桌子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辈清茶。这下把莫清恼得不住抓头。

二人却不知道,周王的生日宴会程序复杂,从上午已经开始搞了。折腾到晚上,总算搞一段落。还有几个仪式需要举行。等下,周王要出来同大家见面,说过话后才有太监领大家去后面的花园里吃饭。

王族威严,不允许在这神圣的大殿上吃肉喝酒。

黄澎叮嘱二人几句,就去前排就坐。说是等下议事举行完毕就去禀告周王,让关公公安排他们同王爷见面。

二人枯坐一边,清茶一口又一口地喝,旁边的人又不认识他们。加上感觉二人衣着简陋,都不与理睬。高原和莫清只感觉无聊透顶。

第五章 周王

高原这是第一次来到古代大都市,又是第一次进古代王爷的王府,又见到如此规格的寿宴,只感觉眼花缭乱。便提起精神仔细观察。

须臾,便有司礼太监出来唱诺,然后是一阵忙乱。又有一群衣着鲜艳的工作人员出来搞了一通。

到最后,今天晚上的主角周王出来接受众人贺礼。于是,一大群郡王、将军、官员上前说上一些吉祥的话儿。而那个周王只点头微笑。

一见周王来了,高原立即提起精神定睛看过去。却见座上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一身红色亲王龙袍,面容白皙,一口美髯。看起来很是威严,倒有些为上位者的气度。他身体有点微胖,但显得很是年轻。在人一过四十就自老夫的明朝,五十岁的老人大多已经老得不能看了。不过,这个周王朱恭枵大概是平时营养不错,又注重保养,看起来和现代人一样,健康红润。

高原有些不明白,他以为古代的龙袍肯定是明黄色的,却不想这个周王的亲王龙袍却是红色的。看起来比黄色的龙袍却要好看许多。

这红色龙袍的样式也不错,浑身上下只四条龙,两大两小。大的两头位于胸口和背心。两条小的则盘踞于肩侧。整件衣服留了许多空白,很符合中国美学的留白的意境。最为奇特的是,不管周王做任何动作,那四条龙都很醒目。看得久了,只觉得那龙像是要腾空而起。

若高原知道这件龙袍所费的时间和造价,估计要惊诧得眼珠子落地。

周王很会说话,坐在上位置说了一通诸如当今开封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大家当戮力同心,共保一方百姓平安,效忠朝廷之类。而且,近日我军已经重创闯贼,取得极大战果云云。

高原虽然听不太懂周王口中文绉绉的话,大概意思还是能够听懂。反正都是那一套,用脚丫子猜也能猜出来。这让他想起旧电影上的一些桥段:兄弟受校长所托死守本城,不成功便成仁。

桥段虽老,但周王的口才好象极好,边说,还边用目光扫视下面各色人等,不住点头微笑。

人人都是神情激奋,齐声道:“为国效力,唯死而已。”

只高原不以为然,光喊喊口号要想激励这群尸位素餐的官吏根本就没什么用处。他本就抱着看戏的心思,而那莫清却是一口一口地喝着茶。肚子里本就没食,几杯清茶下去,更是痨得厉害。倒忙坏了在旁边服侍的那个侍者,不住换杯子,加上莫清和高原一身汗臭,更是熏得他不住皱眉。

好不容易等到周王说完话,高原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一通话说的时间挺长,算了算,起码有二十分钟。按道理,自己今天带来了机密情报,换成其他人只怕会第一时间接见。可到现在,周王还没有见自己的意思,这效率也未免太低。

好在,也有值得期待的事情。周王的话一讲完,那个关公公就上前唱道,“周王已备下薄酒,请各位大人去观澜院。”

一听到说终于开饭,高原和莫清都欢喜地站起来,随着大家一同朝王宫那边走去。这一路又走了半天,人多车杂,很是热闹。

待到那个观澜院迎面就是一座巨大的人工湖,凉风吹过湖面,湖边灯火若金鳞在水面跳动。荷花还没开,但荷叶的芳香已经沁人心脾。

高原吃惊于周王府规模的宏大,心中叹息,这明朝的王爷还真是富有,光这个人工湖就得消耗多少人工?而开封城外却是饿殍遍野,死伤枕籍,老百姓不造反才怪。

吃饭的地点在湖边花厅,菜肴如流水一样送上来,很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来。高原和莫清口水长流,立即动手,吃相很是难看,引得旁边一个官员不住翻白眼。莫清本一翻白眼,伸出油腻腻的手在他衣袍上摸了一下,好奇问,“这是丝绸衣服吗?”

“鄙夫,粗人。”那官员一脸不爽,一挥袖子。

“果然是丝绸的。”莫清一脸羡慕。

“吃你的。”高原忍不住想笑,制止莫清。他也饿得紧了,大概估计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模样,正是消夜时候。看周王府的富贵气象,等下没准还有些娱乐活动,今天倒要开开眼界。

那官员还不依不饶,怒道:“你两个军汉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混进来了?报上你们的名字官职?”

菜不错,味道好,这让许久没见过油星的高原大为感动。正要动手,听他这么一说,笑道:“还未请教?”

“我乃奉国中尉朱校本。”那官员得意扬扬地说。

“没听说过。”莫清一脸茫然地摇头,又问高原,“将军,他的官有你的大吗?”

高原有些尴尬,咳嗽一声,“莫清,吃你的吧。”

三人这一番闹引得众人侧目。那朱校本不过是朱家王族六世孙,这样的皇家子弟全天下起码有十来万。若不是头上还顶着个奉国中尉的头衔,连进周王府的资格也没有。其实,他平时也没资格见周王,不过今天是周王的好日子,城里的朱家人都在邀请名单之中。这让他很是得意。

现在见高原等人无礼,心中不快,便出言问二人官爵。

高原自然不好回答他自己就是闯军威武将军,心中有些憋气。

见高原示弱,那人更是得意,声音大起来,“我好歹是黄亲国戚,今天也不知怎么的,连阿猫阿狗都进来了。深感羞耻。怎么,说不出话来了?看你二人打扮,也不过是一个军汉,沐猴而冠戴。报上你们的名字官爵。”

“哈哈。”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来的人当中最小也是一个中尉,更别说大量的将军和郡王。有老成持重的忙劝道:“大家不要乱,不可无礼。”

莫清面上一青,猛地站起来,就要发作。

高原忙拉住他,小声道:“不许惹事。”

莫清重重地坐下,高原一笑,夹了一筷子水晶轴子递过去。见到大肉,莫清大为欢喜,立即忘记了刚才的不快。

高原见事情过去,也将心思放在菜上,正要动手,却见关公公快步跑进花厅。他本就笨拙,这一跑只跑得气喘吁吁,胖脸上全是汗水。

刚一进花厅,众人都站起来,拱手施礼:“见过关公公。”

“各位大人免礼,咱家有急事。周王要见一个客人。”说着话径直朝高原跑来。

高原嘴巴里正塞着一快牛肉,一时吞不下去,卡在那里。

那个叫朱校本的中尉见关公公跑来,忙上前,“关公公,周王是不是要见我。”他一脸地激动。

关公公很不客气地一挥衣袖,“起开,别挡路。”说着话便跑到高原面前,道:“高将军,周王要见你,快随我去。”

高原忙扯了扯正在大吃的莫清,“走了。”

“等等。”莫清的龙爪手一抓,抓起盘中的那只白鸡,快步跟了上去。

花厅里的人都是愕然,怎么也猜不透高原的身份。能够得到周王接见的人身份自然富贵非常。可高原一身粗布衣,军汉打扮,却怎么也不像是一个大人物。

“难道是南衙的人?”有人惊叫一声。

花厅里顿时安静起来。朱校本一脸地惨白。

高原二人长相奇特,衣着简朴,怎么看都像是长年呆在特务机关,又回想起早年的那些恐怖传说,立即有些害怕起来。

关公公领着高原来到花厅旁边的厢房,到门口时,高原解下刀递给莫清,“在外面等着。”

“是高广将军来了,快快请进。”里面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高原吸了一口气,走进门去。果然,周王已经在里面等着了。他已经换上便装,满面和蔼,身边站着瘦小的黄澎。

高原也算是见过不少这个时代大人物的人,李自成且不说,从当初的崇拜到现在的失望。还有李岩、罗汝才、牛金星,一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早就有些审美疲劳了。可今天一见周王,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这人说起话来很是豪爽,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见了面就拉着高原的手用欣喜的目光上下看着,微笑道:“好好好,好一个伟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