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一只虎-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到。
李过心想,这可是好买卖,自己一直发愁钱少,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了眉目。李过需要钱,急需钱,因为发展实力、练兵都需要钱!
李过对着钱多多嘿嘿的笑了起来,这家伙懂生意,我要了。
钱多多被李过的阴笑弄得头皮发麻,怎么看这个年轻的农民军首领都像老狐狸。不行本金不要了?先逃离险地?钱多多暗自决定。
“在下还是恳请小将军将卖羊的钱交还给在下,这样回去对东家我也好有个交代,以后小将军与我的东家也好相处。”钱多多盯着李过。
李过摇了摇头。
钱多多见机不妙,便又说道“既然小将军金钱匮乏,也好,那我就自作主张,不要卖羊的钱了。不过在下在小将军这里打扰了好些日子,那在下就告辞了。在下这就带着我的人回去,小将军,咱们后会有期吧。”钱多多向李过辞行。
李过又摇了摇头。
“怎么···?”钱多多一时语塞,这个李过要干什么?
“他们不能离开。”李过缓缓的说道“不但是他们,你也要留下!”
“我留下?”钱多多诧异的问“我什么也不会,在下今年四十九岁,身体孱弱,打仗更是不行,留下我没什么用啊。”钱多多急了。
“你有用。”李过笑眯眯的看着钱多多“你会赚钱!”
第二十四章 卖羊
李过早就知道黄秀抢了一些羊,他并没在意,不过是些羊,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李过看到羊之后,自己也吓了一跳,因为羊太多了。李过一打听,我的乖乖,黄秀竟然抓了一万多头羊。
而黄秀此刻也顾不上李过了,没有别的原因,羊是活物,需要吃的。黄秀忙的后脑勺直打脚后跟,她现在一边安排士卒监视着健步在周围放羊,一边四处寻找草料。
等黄秀闲下来的时候,不无后悔的对李过说道“早知道羊这么能吃,当初高迎祥和李自成来的时候就不和他们拼命、保护羊了。爷,这羊真难养,你看都掉膘了。”
“不对!”李过晃着脑袋“你做的很好,咱们队伍的东西,其他任何人是不准碰的!”李自成虽然是李过这个时代名义上的叔叔,但骨子里他们并不有太大的交集。
不过李自成还是最为关心自己的,而且这么多羊一时还真没办法处理。李过想了想,对黄秀说“你当时保护咱们的财产是对的,以后也这么干。但是现在羊太多了,倒不如送给我二叔一些。”
黄秀无奈的点点头,随后问道“那送多少?”
“五百?”李过伸出了手掌。
“爷!”黄秀晃动着李过的胳膊扭来扭去的“太多了,我舍不得。”
李过用手指刮了刮黄秀的鼻尖,笑着说“你这个小妮子,太抠门,就是知道贪财!”
“我这不都是为了爷好!你还说我。”黄秀皱了皱鼻尖。
李过想想也是,自己也舍不得,便告诉黄秀“算了,送我二叔二百只羊吧,太少就不好看了。”
黄秀点头答应,去安排人给李自成送羊了。
河曲一个县城,猛然间一下涌进几万人的大军,粮草即使暂时能供应上,肉食便不多了。
当李过的人赶着羊走进城门,守城的兵士不住的问“这些羊送到哪里去?”
那些送羊的士兵回道“这是我们一只虎李小将爷送给他叔叔闯将李自成的。”
那守城的便问“还有羊吗?怎么不送我们些。”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送羊的士兵吼着脖子“羊是有的是,可是你们想吃羊肉,那得去买。”
那边不言语了,心里琢磨着,要不大伙凑上些钱去买?
李过也正在发愁,这些羊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人买羊来了。
最开始买羊的正是看守城门的士兵,大伙凑了些银子来买羊。这些日子东跑西颠的,口里淡出个鸟来,不吃些肉怎么能行!
“小将爷,有人来买羊。”有人禀告李过。
“哦?”李过觉得新鲜,便走了过去。
“小李将爷!”那些个人见李过走了来,赶快施礼。
一个小头目笑着对李过说道“不瞒小李将爷说,好些日子没吃到肉了,这不,兄弟们听说小李将爷这里卖羊,大家凑些钱买几只羊,放到锅里炖上一炖,好解解馋。不知这羊怎么卖?”
哦,真是来买羊的,李过想了想,开了腔。
“按理说,大家都是兄弟,谈钱就见外了。可是我手下兄弟拼死拼活的弄了几只羊,也要收些成本方好。”李过大言不惭的说道。
“那是,那是。”那小头目不住的点头,生怕李过不卖。
“就二两银子一只吧。”李过随口说出了一个价,李过其实并不清楚价格,只是胡乱要了一个数。
那买羊的小头目登时张大了嘴巴,李过以为价格要高了,便问“怎么,贵了?”
“不贵!不贵!多谢李将爷!”小头目连声说道,跟着的众人也不觉大喜。
“你们十几个人,买一只羊煮煮吃也足够了。”李过看看他们的人数。
“不够,不够!李将爷,我们可以慢慢吃!我们来二十只!”小头目探寻的看着李过。
李过听了一愣,问道“那可是四十两银子啊,你们有那么多钱?”
小头目笑笑,“不瞒李将爷,都是抢的!”
“难道不交公吗?”李过奇道。
“我们是跟着曹将军手下的,曹爷您也知道,自己爱些花天酒地的,大财都是他老人家得去了。我们这些小兵们都是散养,自己不抢上些小钱怎么过日子?曹爷倒也不责罚我们,不过小李将爷,说句实话,我们为了这点银子倒是造了不少的孽。”小头目解释着。
李过明白,此时的农民军只是流匪,为了钱一定会滥杀无辜的。
“其实我们也是无奈,要是都像您小李将爷这样,跟大家同甘共苦的,我们也没得说。”小头目接着说道。
李过点了点头,一挥手,命令手下卖给他们羊。
李过望着买羊的士兵,心想,一切缴获要交公,这是最重要的,李过坚决以后要坚决执行,但要有好的政策来匹配。。对了,这句话是哪首歌里的歌词来着?
李过现在的事头很乱,他对旁边的黄秀说道“卖羊的事情你去办吧,羊要是卖的多了,你就不必费心草料的事情了。就二两一只,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别想在老子面前占便宜。”李过说完,走回了自己的军帐,李过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知道李过卖羊的消息后,买羊的人越来越多了。
几个大头目自持身份,不来买羊,指名道姓的要见李过,摆明了要打李过的秋风。
黄秀一句话给顶了回去“不在!”
那几个大头目气的一愣,心想,你个小小的李过竟然敢不见我们,难道我们买不起羊吗?看着几十只,上百只的羊卖了出去,那几个大头目心道,他娘的,赶快买吧,等会羊都卖没了。
“给老子来一千只,老子不是没有钱!”一个大头目嚷嚷。
“就是,李过那小兔崽子不见老子,是怕老子占他的便宜吧!给老子也来一千只!”另一个大头目嚷嚷。
“交钱,一手钱一手货。”黄秀伸出了手。
那几个大头目气愤愤的派人回去取钱。
于是,羊卖的很快,只一天多的功夫,一万多只羊几乎都卖光。一些知道消息晚的连羊毛都没见到,一路跟着黄秀央求卖他们一些。
还有一千多只羊,不卖!那是李过留下的,留给自己的人改善伙食。
一天多的时间,李过收入了两万多两银子。
黄秀喜滋滋的找到李过“爷,看,这么多钱!”
李过也高兴,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李过看着黄秀财迷的表情,说道“那你就保管起来吧!这钱以后是要有正用的,你要好生保管,你要跟聂心多学一学,记住,使用银两的时候要记账。”李过嘱咐着,将保管钱财的大事交到黄秀手里。
“爷!”黄秀的眼圈红了,让自己保管钱财,这是真的将自己不当外人了。黄秀心情激动,只不过爷对自己怎么不动心呢,自己已经十六了,可以嫁人了,就算当爷的小妾也好啊!难道自己长得丑么?
黄秀看着李过,见李过眉头紧锁,心中释然,原来爷没时间考虑这些,爷在考虑大事呢!
黄秀像做保证一样的对李过说“爷,你放心,没你的吩咐,我一两银子也不会花的!”
李过点点头,继续沉思着,黄秀知趣的走了出去。
第二十三章 登基演练
王嘉胤骑着马喜气洋洋的走进了河曲城,河曲城池坚固,没想到竟然这样轻松的攻破了,几乎没有损失,这是极为难得的,这也多亏了李过的那个后生。
这个李过年纪轻轻的,倒是有勇有谋,要想办法拉拢过来。不是说要奖励李过五百匹马么,一定要奖励,要给他好马!王嘉胤心里想着。
王嘉胤走进河曲县衙的大堂,众多农民军的头领早已在此迎候。
县衙已经被李过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大堂上的公文案已经被抬走,摆上了一把大大的太师椅,两侧摆上两排椅子。
王嘉胤点了点头,径自走到太师椅前坐下,众人方一一落座。王嘉胤向四周扫了扫,发现李过正站在后排的角落里,王嘉胤点了点头,好小子,居功不自傲。
看着众多的义军头目,王嘉胤开了腔“今日攻占河曲,咱们没有损失分毫,大家说说,这是谁的功劳啊?”
众人笑笑,用眼睛四下里找到李过。
“不错,正是李过,正所谓奖惩分明,既然李过立了大功,就按原先说的,奖赏五百匹战马,大家不会有异议吧!”王嘉胤问。
“给,当然给!”“谁赖账谁孙子!”十几个大头目在底下嚷嚷,
这时候再不仗义,就显得太小心眼了。每人三四十匹战马虽然心疼,但还出的起。更何况,李过的战功在那里摆着呢!不得不让人佩服。
王嘉胤点了点头“我再加赏一千两银子,另外,以后议事的时候,给李过加个座。”
赏一千两银子虽然也是大数目,可此时的农民军不缺钱,别说打破城池,就是攻下一个寨子,至少也有一千两银子以上的进项。重要的是加个座位,那可就是代表了身份地位的提升,要知道李过的叔叔李自成,此时也不过坐在最后的座位上。
地位的提高意味着好处多多,比如对缴获物品的分配等等。
面对众人的欣羡之色,李过只是一躬身,双手抱拳向王嘉胤施礼“大头领,马匹和赏银李过收下了,可是李过年纪尚浅,只有一些匹夫之勇,尚无资历当得大任。”
“怎么没有资历,难道攻下这河曲城不损分毫,不是有勇有谋吗?你就不必推辞了。”王嘉胤劝道。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也是纷纷关说,李过是他们的亲戚晚辈,李过地位提高对他们也有好处。
但李过执意不肯,坚决推辞,众人方得罢了。只是众人都觉得,李过有点傻傻的。
李过却不这么想,李过清楚,明末的农民军起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农民军马上将要走向低谷一段。现在还不是出名的时候,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自有出名的好处,但是得分时机。
见李过执意不肯,此事便不再提。
接下来的话题,王自用等人筹划已久,那就是让王嘉胤称王。
对此,李过更不以为然。李过记得著名的谋士刘伯温,曾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出过建议,当时的情形也是农民起义蜂起,四方势力割据纷争。刘伯温的建议是“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这话深的李过的心。此时虽说与元末明初的情形并不相同,但弱小的时候,韬光养晦,积蓄实力,却是不变的道理。
见众位农民军头目拥护王嘉胤称王的心切,李过表示反对。
“我建议大头领称王的事应该缓一缓。”李过说道。
王嘉胤面色不快,难道我不能称王?这小子,虎头虎脑的,什么话都说!
高迎祥瞪了瞪李过“不可胡说!”
“大头领称王乃是天意,我们则是顺应人心,怎么可以缓呢?”王自用说道。
白玉柱则是以批评的口气“李过,不要以为有了点功劳,就乱讲!你难道不希望大头领称王?”
“不不不!我是说现在不是时候。”李过摇着头。
“放恣!”白玉柱呵斥李过“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现在不是时候,什么时候好?”
“补之,你糊涂了?”张献忠捋了捋胡须“大头领称王有什么不好?到时候大家都弄个官当当,你还怕少了你?”
李过正待反驳,李自成怕李过的脾气再说出什么不着边的话,便说道“李过,你先出去巡视巡视。”
李过叹了口气,想了想,摇了摇头,一甩袖子走了出去。李过心想,爱他娘的咋的咋的,我对你们说的是好话,你们不听,那就不能怪我了。
自古造反的,虽然大多数人明知自己当不成皇帝,可是都亟不可待的称王。究其原因,无它,就是反正造反了,掉脑袋的事情,死活不说,先过一过皇帝瘾。
王嘉胤称王也是如此。左右的大小头目也是忙着劝进,也都想过一把官瘾,毕竟过去人的想法很直接,登基称王也算是个朝代。
于是,在几个被俘的、据说是熟悉内廷的官员和太监的胡乱指挥下,乱糟糟的登基筹备开始了。只是河曲毕竟是一个小县城,不管从人力物力上来说,都大大的不足。
现在,河曲的县衙内外被粉刷一新,房前屋后挂满了红灯笼。庭院里原有破旧的砖石弃之不用,都铺上了青砖,那是从一个大财主家的院子里挖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县衙大堂门口的对联,也不知是哪一位文化人写的。那上联是,‘奉天承运’,下联是‘解救万民’,横批是‘王者称王’。这对联的意思就是说,有个姓王的王嘉胤秉承上天的旨意称王了,要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不过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很短,总像是写了一半,没写完一般。
但当时大多数的农民军首领都是泥腿子,只是一个劲的夸赞对联写的好。有人问为什么好,回答曰‘字少,读的爽快。’
不过王嘉胤是不是奉天承运且不说,解救万民于水火却暂且不能。原因是,王嘉胤登基除了兴修土木,更需要内廷人员,河曲城内,一批年方二八的少女被强征入县衙充当宫女,而一些面目清秀的苦命少年则下身不保,变成了太监。弄得河曲城内乌烟瘴气的,城内的民众不住的暗骂。
于是,等以后王嘉胤从河曲败退以后,有文化人在那副对联上添了几个字,那对联就变成了“奉天承运‘不是运’,解救万民‘祸害人’”横批是“王者称王‘八’”,倒成了笑谈。
但农民军内部大多是一群官迷,此刻,这些官迷们正在懂行的太监们的指挥下,习练礼仪庆典,于是一遍又一遍的磕头叩首,忙的不亦乐乎。
这里面没有李过,李过当然不肯来,王嘉胤也不让他来。原因无它,李过又犯了错误,卖羊!
第二十二章 破河曲
听见农民军的到来,河曲县城慌乱起来。
河曲县令全之焕召集河保营千总郑大山、河曲守备江畅,以及新来的救兵李过等人商议守城一事。
其实守城一事已经安排妥当,河曲的北门由战斗力不强的守备江畅把守,西门和东门由千总郑大山的五百人分别把守。李过的一百多人战斗力看上去很强,负责把守南门。
这两天,知县全之焕招李过谈了几次,李过气宇轩昂,回答的很妥帖,全之焕很是满意,到底是精兵。于是西门便派李过防守,而且,全之焕也将带着百十个衙役走差与李过一同协防。
此时,随着黄河的封冻,西口古渡不再是天险,农民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将河曲城团团围住。
凭借坚固高大的城墙,面对并没有重型攻城武器的几万农民军,河曲县令全之焕虽然不能确保河曲城百分之百万无一失,但如果农民军强行攻城,损失一定不小。损失太多的实力,农民军一定不肯干,全之焕心想。所以现在全之焕命令只能坚守,不许出战。
河保营千总郑大山和守备江畅本来就不敢出战,见此命令,更是把守各自的城门,不肯出头。
只有李过对全之焕说道“大人,乱匪刚到,现在杀出去一定能胜。”
全之焕刚开始不允,但耐不住李过的坚持,便只好答应了“此次出战一定要以稳妥为上,情形不好立刻回城,守城大计还要仰仗小将军!”
李过点点头,随即抽出腰刀,对着围过来的士兵大喊一声“弟兄们,准备战斗。”
士兵们都嗷嗷叫的拿出了武器。
全之焕捋了捋胡须,心中赞叹,这样的士气倒是真不多见。
可是却见手持武器的士兵突然向他和手下的衙役们扑了过来,全之焕一愣,还没反应过来,两把长刀已经架到他的脖子上了。师爷赵幼斌正与聂心谈兴正欢,猛然间也是一愣。聂心笑了笑,挥了挥手,对旁边的两名士兵说道“好生保护赵先生!”然后转过头来,对着赵幼斌一拱手“赵兄莫怪,等下老弟亲自向你赔礼,到时你自会明白。”
此时,南城门的城墙上,一只绣着老虎的旗帜升了起来,紧接着城门大开。刘体纯按照李过的吩咐,命令士兵将准备好的白手巾系在了左臂上,以免与进城的民军发生误会。
南门外正是高闯王和李自成的队伍,望着城楼上的虎旗与洞开的城门,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笑了。
“自成,李过这小子倒是有勇有谋。”高迎祥赞道。
李自成点点头“舅舅,李过从小虽是顽劣,但是却很聪明,当得大任。”
“走!进城。”高迎祥向城门走去。李自成率领众将紧紧跟随。
躲在人群中的黄秀惦记李过的安危,打马一鞭,带着十几个亲兵抢过高迎祥的马头,率先跑进城去。
此时,河曲城内,到处有人呼喊,城破了!城破了!
千总郑大山虽然也是怯战,但听见城破了,心中着急,便催促着士卒拼命,准备杀出城外。
郑大山骂骂咧咧的“都他娘的给老子向前冲,谁要孬种,老子杀了他。”
士兵们军饷平时都被克扣,军心早无,见到郑大山态度恶劣,更是无心恋战。一个口快的士兵不知怎么,顺嘴说出了心里话“平时不发饷,这时候想起让老子卖命来了。”
郑大山大怒,一挥手,两个亲兵扑了过去,那口快的士兵心中一狠,一刀将一个亲兵杀死,另一个也被其余士兵打倒在地。
郑大山见事不妥,骑上马要走,不知是谁,一刀将郑大山捅落马下,眼见的不活了。
河曲城内越发的混乱起来。
河曲守备江畅本来就畏敌如虎,听说城破了,立刻换上破旧的衣服,领着几名亲随,跑回家中,想带着家人一起逃跑。可这时街上更加混乱了,不时的有马蹄声和厮杀声,江畅吓得瑟瑟发抖,不知是该出去,还是悄悄躲在家里。
正在犹豫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猛然在门口停下,将门撞开,闯进一些士兵。江畅面色灰白,心中暗道,完了!
“把东西收拾收拾,跟我们走!”一个领头的嚷嚷。
江畅愣了愣,因为这些士兵身穿明军的衣服,只是左臂上缠着一条白手巾。江畅仔细看了看,猛然发觉这个领头的士兵他认识,正是据说是洪承畴所派的那个姓李的把总(李过)手下的小头目,叫李十二的。
“你不是···?”江畅疑惑的说,心中却又有些明白了,难道这些救援河曲的明军是农民军假扮的?
“少废话!跟我们走!”那李十二瞪了瞪眼睛。
江畅赶紧和夫人收拾收拾,带着孩子和几个亲随、丫鬟,跟着李十二走了。这些人怎么没杀自己?难道是因为自己平时也就贪些军饷,没有大恶的缘故?江畅看着这些个士兵,心里直哆嗦。
一会的功夫,江畅发觉自己一行人被带到了师爷赵幼斌的家门口,迎面碰见了知县全之焕的老娘,江畅向全之焕的老娘行了行礼,便一起被带到了赵幼斌的宅子里。随即,院门被关了起来,院里院外都有左臂缠着毛巾的士兵把守着。
不多时,街道上传来了“封刀了!封刀了!”的声音,江畅知道,战斗结束了。
因为最先进入河曲的是高迎祥和李自成的部队,所以,河曲城并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
李过收整好队伍,见过了高迎祥和李自成,黄秀看见李过,立刻率领十几个亲兵走到了李过的身后。
高迎祥看见黄秀的样子,摇了摇头。
李自成正待说话,旁边的刘宗敏开了腔“补之,你练得好兵,六亲不认了!”
“怎么回事?”李过不解。
刘宗敏瞪了瞪李过身后的黄秀“不是要准备向高闯王和李哥开战吗?”
李过回头看了看黄秀,黄秀脸一红,头一低。奶奶的,这小妮子惹祸了,李过心里暗骂。
“舅爷!二叔!小孩子家不懂事,你们莫怪。”李过讪讪的对高迎祥和李自成说道。
高迎祥摆了摆手“不妨事,此次攻破河曲,你大功一件,其余都是小事。”
李过点点头,背地里,叫过黄秀“娘的,说,你又干什么了?还要对自己人开战?”
黄秀懦懦的说道“其实也不怪我,他们想抢羊!”
“羊?哪来的羊?”李过搞不懂。
原来,黄秀抢了梁永栋的羊后,高迎祥和李自成的人马来了。黄秀命令包括孩儿兵在内的所有人员拿起武器,围住羊群,当然,羊太多,是围不住的。
几个高迎祥的士兵看到有羊,冲过来想要抓羊,黄秀抄起刀就冲了过去。幸好谷英拦着,要不非火拼了不可。
高迎祥和李自成见是李过的人马,便喝住了手下。
黄秀的羊保住了。但黄秀倒不是一毛不拔,送了高迎祥和李自成几十只羊打打牙祭。黄秀心想,这是我送的,抢可不行!战利品可是我们爷李过的,我要保护好了,黄秀一点也不肯让李过吃亏。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一共能有多少只羊吗,这么大动干戈的,李过不以为然。“这么说,谷英他们还在城外看羊?我说怎么没见他和孩儿兵们。”
黄秀点了点头。
李过想了想,对身边的聂心说道“将知县全之焕、守备江畅、师爷赵幼斌送到城外的谷英处。秘密的,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第二十一章 抢羊
李过进入河曲城的深夜,黄秀和谷英安排好营盘,布置好暗哨,便各自归帐睡觉了。
黄秀正在睡梦中,猛听见外面有人低呼“嫂子,嫂子。”是谷英。
黄秀好一阵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叫她。
黄秀是女子的身份人人皆知,而又天天住在李过的屋子里,说黄秀和李过两个人没有关系,说破大天也不会有人相信。谷英虽与李过不是亲属,可他与刘体纯一样,自幼与李过长到一起,一直把李过当兄长看待。黄秀是李过的屋里人,谷英称嫂子也不为过。而且,谷英对黄秀恭恭敬敬的,完全服从黄秀的指挥。
“嫂子!”谷英又低声轻喊。
“什么事?”黄秀一边问,一边快速穿上衣服,走出了帐外。
“嫂子,哨探禀报,说是远处有很多牛羊的叫声,似乎有些人赶着牛羊向这边走过来。我已经命令士兵们做好了准备,是战还是走,还请嫂子示下。”谷英恭恭敬敬的说。
“是么?”黄秀对着这个意外的情况有些措手不及,按道理讲,他们应该进行躲避,以免影响进城的李过的安危。可是二百多人的营帐也不是说搬走就搬走的。
“准备战斗。”黄秀命令。
原来,这里是山、陕,蒙的边界,虽说边界防守严密,可是仍有人在此出入。一部分人是为了活命,跑到蒙古境内,也就是所谓的走西口。而还有一些人则大大方方的出入关口,那就是商人。
一直以来,人们将河曲、西口的长城以外叫口外。口外没有别的,有的是的是蒙古族的牛和羊。而山陕一带的人们喜食牛羊肉,更远一些,甚至有的商家将口外的牛羊送到京城。口外的牛羊吃的是丰足的水草,加上游牧部落的放牧,使得口外的牛羊肥而不腻,没有膻味,极其有名。
从口外将牛羊运送过来,没有其它的法子,只能是赶!
一般来说,商家会派一名掌柜带上些护卫,然后再雇一些健步。那些健步负责赶羊。赶羊的习俗直到近代才渐渐消失。而当时有实力赶羊的基本是大的商家,小门小户的赶上两只羊,半道羊被抢了不说,甚至有可能丢了性命。
而那些与口外进行贸易的商家实力都是不错,而且他们与有名的农民军和官府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商家是山西人,也就是晋商。这一切,都是由晋商中最有名的山西八大家把持着。
今天赶过来的一批羊正是山西八大家中,实力最大的范家的货物。因为听说陕西的农民军要进入河曲,范家的东家范永栋决定在农民军进入河曲之前赶过一批牛羊来。范永栋的眼光一直不错,匪乱至河曲,短时间没人肯运送牛羊,他相信羊肉的价格一定能够上涨。所以,范家这次从口外赶过来的羊是最大的一批。
负责管理赶羊的是范家的掌柜钱多多,钱多多本来是范家的大掌柜,因为与东家范永栋在一些原则上的事情上产生严重分歧,所以从大掌柜变成了二三流的小角色。他们产生分歧的原因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