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第四卷:大漠雄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问此话,他很茫然,答道:“臣日日在衙中忙乱,近日又遇上征讨吐谷浑之事,有心想去找李药师讨教,总是抽不出空儿。”
  李世民不喜侯君集的回答,说道:“你日日忙碌,难道比朕还忙?学问一途无穷无尽,兵法军机亦如此,且稍有判误即是流血伤亡之惨事。
  药师兄为当今天下兵法军机集大成者,你须有谦虚之风才是。
  行军打仗最为凶险,不可有稍许懈怠。
  为将为帅者,面似沉静,须将全盘大处及细微皆考虑成熟,方能雷霆一击,取得完胜。
  这一点,李药师做得最为完善。
  唉,药师兄一走,每遇战事,朕就有些捉襟见肘之感。”
  侯君集见李世民夸赞李靖,心里不以为然,他主动请战:“陛下,臣观朝廷的下步动作,似要继续向吐谷浑用兵。
  臣虽不才,愿乞提兵杀向吐谷浑,力擒慕容伏允。”
  李世民对侯君集的豪言壮语无动于衷,淡淡说道:“征讨吐谷浑之事,朕自有主意。
  你主掌兵部,须为此战尽心尽力,将调兵调粮之事盘算好。”
  他又仰头思索片刻,说道,“朕叫你来,是想让你代朕到药师兄府中走一趟。
  朕已准备好若干赤金、潞绸,你随带赏给他。”
  侯君集大惑不解,想不通皇上为何无缘无故去赏李靖,又不敢多问,遂躬身领旨。
  李世民又嘱咐道:“你到了药师兄府上,不可转身就走。
  趁此机会多向药师兄讨教一番,比如如何征讨吐谷浑,你不妨多问一问。
  你年龄还轻,今后出征的机会还多着哩,也不忙在此一时。”
  侯君集躬身退出,立即带同赏物奔向李靖府中。
  路上,侯君集一直猜想李世民此举的用意,终归什么也想不出来,也就什么都不想了。
  到了第二日的朝会上,侯君集方才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群臣奏事完毕,李世民立起身来,在御台之上行了几步,然后目视群臣道:“眼下天下富足,人们安居乐业,惟有那吐谷浑主慕容伏允不知好歹,将朕的宽宏视为软弱可欺。
  段志玄领兵去问罪,他应该默察大势,主动来京让朕赦免其罪才是。
  然他自恃熟悉陇西地理,又想背后有西突厥可依,竟然与朕捉起迷藏。
  前些天,他见段志玄领兵退回,又出来到凉州大掠一阵。
  他这样做,认为朕对他无计可施,分明对朕示威。
  哼,朕意已决,要加派重兵彻底扫荡吐谷浑,将伏允擒拿至京。
  魏卿,朕欲兴兵,你以为如何?”
  魏征出班奏道:“吐谷浑反复无常,不思归化,且其居于我国通往西域之咽喉地带,若不剿灭,后患无穷。
  边疆稳固为国之大事,且关系国内百姓安居,陛下欲兴兵征讨,臣无异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出班,众口一声,皆赞同对吐谷浑用兵。
  李世民归坐龙椅,说道:“好呀,难得众卿一致赞同。
  事不宜迟,今日的朝会上要把出征的人员定下来,大家都议一议吧。”
  侯君集出班奏道:“陛下,段志玄此次领兵去击,惜未将吐谷浑合围,使其从容逸去。
  臣以为此次要出重兵,先派人领兵西去闸其逃路,再从南、从北、从东逐渐合围,再分割歼之。
   。。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3)
陛下,臣忝为兵部尚书,愿领兵去征吐谷浑。”
  侯君集话音刚落,刑部尚书李道宗以及尉迟敬德、史大柰、薛万彻、薛万均、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人纷纷出班,极力请战。
  李世民不置可否,问侯君集道:“君集,你这样的话,为什么昨日不对朕讲?缘何一夜之间就有了如此谋略?”
  侯君集道:“陛下,臣不敢贪天之功。
  这番话,却是特进卫公所教。”
  李世民目视李靖,说道:“药师兄现在虽不问军事,犹洞若观火,早已筹划好了此次战事。
  药师兄,你还有什么大计教朕吗?”
  李靖出班躬身道:“吐谷浑一战事关重大,且待臣考虑成熟之后,再详细禀于陛下。
  陛下,臣见众将请战殷殷,若陛下不嫌臣年老,臣愿意主持西征之役。”
  李世民大喜,一跃而起几步走到台下,执着李靖之手说道:“药师兄,朕正为西征人选犯愁,你若能去主持,朕有何忧?只是药师兄身体欠佳,再领兵入不毛之地受苦,能行吗?”
  昨日侯君集携赏物入李靖宅中,又向李靖请教西征之事,李靖是何等聪明的人儿,早已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
  试想,现在不年不节,又无特别的事,李世民赏下如此贵重之物,分明是借物说话,意思就是让李靖再出山主持此次军事。
  到了今日朝堂上,李世民对众将请战不置可否,一双眼睛多次在人群中搜寻李靖的身影,多次与李靖的目光相对视。
  其目光中的殷切之意,被李靖瞧得一清二楚。
  李靖慨然答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臣沐浴皇恩,如今国家危难之时,岂能因小恙而废?只要陛下信任,臣万死莫辞。”
  李世民感动地说道:“药师兄如此,让朕心里万分感激。
  若不是此战事关重大,朕实在不敢让你再出山。”
  他转对群臣道,“药师兄以国事为重,堪称我朝良臣之楷模。
  药师兄此举,实为朝廷尽心尽忠,古之忠良之臣毕竟久远,药师兄正站在大家面前。
  褚卿,吏部考绩之时,要大加弘扬药师兄此行此举。”
  李靖躬身道:“陛下如此推崇微臣,让臣感激涕零。
  臣心意已决,惟听陛下明示臣之职责及出征日期。”
  李世民走回台上,说道:“朕就依药师兄此计,发重兵围歼吐谷浑之兵。
  药师兄,朕授你为西海道行军大都督,总领此次战事,节度诸军,另授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山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都督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共领兵员二十万。
  另让突厥、党项、契?部派兵,协同大军征讨。
  药师兄,以后的事,就劳你多费心了。”
  李世民的这番话,其实已经布好了唐军征讨吐谷浑的临战态势。
  李靖为此役之主帅,居中指挥,总领各路兵马。
  各路兵马各有所职,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中管,须领兵西去,堵截吐谷浑西窜道路;李道宗屯兵鄯州、凉州一带,逐步向南施压;侯君集领兵沿积石山西去,与李道宗遥相呼应,向北挤压;李道彦和高甑生则重兵防守岷州、利州一带,防止吐谷浑向东袭扰及向南流窜,这是一个完善的口袋阵。
  李靖听了李世民的安排,确实与自己预想的一致。
  然李世民能在顷刻之间,将所有人员及所处位置都排定,显是深思熟虑而成。
  由此来看,李世民早就有了主意,绝非仓促之间听了侯君集转述自己的寥寥数语而定。
  他所以一直不说,主要因为自己未表态愿意挂帅。
  想到这里,李靖不由得暗赞李世民。
  李世民问李靖道:“药师兄,朕这样排兵布阵合你意否?若不妥,朕从你的主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4)
至于京中武将,由你挑选随你出征,不需再奏闻朕。”
  李靖答道:“陛下方略尽善尽美,臣依此行之,克日出征。
  臣惟有一事请陛下示意,此次深入不毛,须纵深追击,其过程不免艰苦卓绝,且不能速战速胜。
  如此,粮草转运及补充马匹至为关键,须有得力人物维持才好。”
  “朕已想到此节。
  无忌,这转运粮草和补充马匹之事由你主持,须源源不断输往前线。
  征战能否取胜,最后还是要看谁的粮草充足,段志玄上次所以退守凉州,无非还是粮草接续不上的缘故。”
  魏征出班奏道:“陛下,臣想此次西征调派兵马及粮草,需耗费时日,待准备停当及兵马到达各自位置,时辰也该进入冬月了。
  届时陇西那里又是风寒雪急,我军不熟地理又遇此恶劣天气,会不会正中伏允的下怀?臣以为不如待来年天气转暖,再行进兵。”
  李世民爽朗一笑,说道:“不妨,药师兄曾率军深入漠北,一样天寒地冻,相比之下,陇西之寒冷还比不上塞北。
  药师兄,你以为呢?何时出征,由你决定。”
  李靖道:“我国这些年来连年丰收,粮草及兵器充盈仓库。
  相比之下,那伏允接连对外用兵,消耗很大,无太多储备。
  方今天寒之际,其牛马无放牧之草,数量顿减,正是其疲困之时。
  陛下说得对,我军士气高昂,有各种环境之下征战经验,天寒地冻难挡我军之脚步,臣意即时出征。”
  大举征讨吐谷浑的方略就此定了下来。
  李靖此后忙碌征战之事,不愿意在京中多呆,三日后即带领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彻、薛万均、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等人奔赴鄯州,将此作为其中军所在地。
  其临行之时,又致书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让他们到鄯州会合,召开阵前军机会议。
  尉迟敬德一腔热情请战,终于未能成行。
  他自从武德九年领兵在泾州阻击突厥兵一战之后,此后未有领兵上阵的机会。
  昔日秦王手下叱咤风云的一位勇猛虎将,随着李世民当了皇帝,似乎也雪藏了起来,其内心里不免有许多遗憾。
  李靖带人西行,这日经过豳州,又想起了昔日的浅水原之战,更想起了曾在那里牧马的张万岁。
  这名老马贼去年无疾而终,李世民闻其身死不免滴下两行清泪,赠封张万岁甚厚。
  张万岁自从追随李世民之后,对唐朝马政贡献可谓大矣。
  他从饲养数千匹马儿开始,不断引进良种,又养马得法,终于使唐军拥有了数十万匹战马。
  四夷畏惧唐朝兵马雄壮,不敢轻视,其中就浸透了张万岁的心血。
  说起来,李世民爱马成癖,手下有一位不凡的善养马之人,君臣可谓相得益彰,使大唐之马不输于四夷之马,成为征战之时的利器。
  张万岁死后,陇西牧马场由韦盘提接手管理,此人原在幽州养马,也是天下闻名,他忠实地继承了张万岁的衣钵,使唐朝马政继续兴旺下去。
  李靖想起张万岁,内心有些暗暗忧伤。
  那年的浅水原之战,李靖和张万岁正值壮年,他们一人为兵法大家,一人为养马之杰,在各自爱好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正是心高志扬的时候。
  不料十余年下来,张万岁墓木早拱,而李靖也年高多病,此次虽勉力为帅,再像往日那样率兵奇袭敌阵,已经力不从心。
  可见人生苦短。
  李靖正在路上感叹张万岁的当儿,这日京中来了一名身着异服之人,前往鸿胪寺求见唐俭。
  这人说着很怪异的话,其身旁通译之人又语焉不详,弄得唐俭一时不明所以。
  最后,唐俭费了好大的劲儿,方才明白此人是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派来的使者。
  那名通译实在糟糕,虽为难得满头大汗,终究词不达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5)
唐俭脑中这时候灵光一现,忽然想起何吉罗来,即派人去唤。
  这名使者见到何吉罗到来,脸上绽出笑容,急忙迎上前去,呜里哇啦与何吉罗对起话来,看来二人相当熟识。
  唐俭念着何吉罗是尉迟敬德的至交,且二人较熟识,也就没有多余的客套,他笑问道:“吉罗,你认识这名吐蕃使者吗?看样子,你们原来定是熟识得很呀。”
  何吉罗道:“小人曾向唐大人禀告了吐蕃的情况,小人与其小论禄东赞甚是交好,这名使者正是其身边之人,甚是熟识。”
  “刚才他见你喜出望外,都说了些什么?”
  “使者刚才说,禄东赞让他入京后先找小人。
  然京城之中如此多人,他寻了二日,实在无头绪,无奈间就先来拜见大人。”
  “那好,就有劳你转述他的话。
  刚才那名通译实在糟糕,所译之话让人如坠云雾中。”
  何吉罗一笑,侧头与吐蕃使者交谈了片刻,然后对唐俭说道:“唐大人,该使者转达吐蕃赞普的言语,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者,吐蕃居处偏僻,渴望与大唐交好,此来即是申明此意;二者,吐蕃赞普听说大唐对吐谷浑用兵,为示今后交好诚意,愿意出兵协助大唐。
  ”    唐俭觉得事体重大,遂引吐蕃使者拜见李世民,何吉罗自然跟随充当通译之职。
  李世民对吐蕃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晰,只是觉得吐蕃近年来迅速崛起,与其赞普弃宗弄赞的能力大有干系,遂多问使者,让其多叙说弃宗弄赞的事。
  那使者见大唐皇帝如此关心自己的赞普,就眉飞色舞颂扬赞普如何英武,如何有谋略,甚至将弃宗弄赞的体貌特征都叙说了一遍。
  最后,向李世民请求道:“赞普心慕中华,渴望与中华永结同好,特请小人致意大唐皇帝,请惠赐大唐公主与赞普结为婚姻。
  今后,赞普将以子婿之礼对待大唐。”
  李世民不置可否,内心对吐蕃至今尚未有文字不以为然,就未答复该使者的请婚之言。
  何吉罗察言观色,用吐蕃话对使者解释道:“皇帝陛下以为中国与吐蕃以前从未往来,如今吐蕃派使来京,大唐亦会派使答礼。
  至于求婚之事,待今后徐图之。”
  这番话说得该使者连连点头,其内心也觉得赞普一上来就求婚,性情不免太着急了一些。
  吐蕃主动派使来致修好之意,李世民心中大慰,觉得这弃宗弄赞还是有相当见识的,遂对使者说:“朕向来视华夷为一家,你为使来致修好之意,朕心甚慰。
  你归国后,可向赞普转述朕之话,自今以后,两国勿相侵扰,要相处融洽。
  至于征讨吐谷浑之事,我军集合重兵,已将吐谷浑围得如铁桶似的,胜券在握,就不要吐蕃再发兵相助了。”
  最后,李世民让唐俭从鸿胪寺派人,随该名使者入吐蕃慰抚答礼。
  数日后,鸿胪寺录事冯德暇作为大唐使者,动身奔往吐蕃,是为大唐出使吐蕃的第一位使者。
  李靖入了鄯州,李大亮早前一日就从凉州到了这里,与段志玄一起迎候李靖等人入城。
  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想是因为路途遥远,尚未到达。
  李靖见状,脸色顿时一暗,嘱人到驿站催传此二人。
  段志玄此战未能取得完胜,李世民亦未下旨让他回京。
  他这些日子呆在鄯州,心里不免失落。
  回思战役的经过,检讨自己战前未详细谋划,仅逞一时之勇仓促进击,未堵伏允退路,终使他从容逸去,心中愧疚万分,见到李靖等人来到,段志玄问道:“你们此来,可带来皇上给我的旨意?”
  李靖临行之时,李世民让他对段志玄便宜行事,李靖已经为他想了一个好差使,遂接口道:“段将军追击伏允八百里,将其众逐入大漠之中,京中早传为佳话。
  皇上此次调集重兵,是一举解决伏允的时候了。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6)
李靖此来,皇上嘱咐我道,说段将军上次劳累太过,此次不宜再到军前冲锋陷阵,让你佐长孙无忌主持粮草接续之事。”
  李世民未有片言相责,给了段志玄很大安慰,然他羞色上脸,不安道:“李大都督此言,使志玄更加羞愧。
  此役未与伏允交手,他又领兵大掠凉州,使皇上寝寐不安,终又发重兵劳顿大家来此,皆是志玄之罪啊。
  皇上以宽仁之心,不肯责备志玄半句。
  然我的心中,这些日子没有一刻安静,实乃负了圣恩,有失天下之望。
  至于什么佳话之类,让志玄听了更加难受。
  李大都督,我知道你在宽慰我,可那伏允从容逸去,看似逃跑,实乃奸诈,妄想引诱我军深入,说到底,还是那伏允胜了一筹。”
  李大亮在旁接口道:“志玄兄,你这些日子在鄯州,日日追悔己过,难道就没完没了?皇上英明无比,你若有错处,他一样会责怪你。
  如今皇上准你立功,你应该打点精神,开始筹划粮草之事才是,何必要如此喋喋不休?”
  李大亮把守凉州,近来与段志玄来往颇多。
  他早就看明白了前次失利,主要因李世民过于轻视伏允的缘故。
  他既然不责段志玄,又派李靖带领重兵来征,摆明了不想归咎于臣下。
  李靖不喜多言,点头说道:“就是这话。
  段将军,你毕竟深入过吐谷浑腹地,待战前会议上,你可就吐谷浑风俗地理,谈谈对此战的想法。”
  李道彦第二日方赶到鄯州,那高甑生脚步缓慢,姗姗来迟,又过了二日方才来到。
  高甑生原来是秦王府旧属,在玄武门之变中随同侯君集一起在宫内埋伏,立有功劳。
  李世民即位后,觉得高甑生既有武功,文才尚可,遂授他为外官,数年之后,他终于升迁为刺史。
  高甑生见了李靖,满不在乎,大咧咧地说道:“李都督,此次###似应在京中为好。
  你偏偏将地点定在鄯州,害得我疲累不堪,虽快马加鞭,依旧未赶上趟儿。”
  李靖一言未发,冷面相对。
  到了军前会议上,李靖沉着脸说道:“此次对吐谷浑一战,事关重大,皇上为此调动许多兵马,以求一战而胜。
  本人忝为行军主帅,为不负皇上圣恩,定当尽心为之。
  我从军多年,诸位应该知道我的脾气,即是以严令治军。
  皇上这次共发五路兵马,又使突厥、党项、契?三部协助,若无严令,势必一盘散沙,我在这里还要重申严令。
  李总管、高总管,你们为二路兵马主帅,须使你们明白对手的状况,这就是我召集你们来这里的缘故。
  我算着日程,你们不该延误时日到此。
  念你们是初犯,本帅此次不惩戒你们,今后若再发生这样的事,休怪李靖铁面无私!”    李道彦是淮安王李神通的长子,高甑生是秦王府旧属,他们又为一州刺史、都督,皆是傲慢不羁的性儿。
  李靖上来就直言斥责,二人觉得很不舒服。
  李道彦性格懦弱,不好意思直言相抗。
  那高甑生却是直筒脾气,他又知道李靖未在玄武门之变前支持李世民,隐隐觉得李世民并不十分信任李靖,遂接腔道:“李都督,下官确实耽误了二日,然这并非战事之时,不可苛责太过,至于说李都督以严令治军,下官也耳闻不少,今后定将严格依令而行。
  ”    李靖听出了高甑生的弦外之音,那是讥刺自己袭破###厥之时,手下兵士掳掠财宝的事。
  刹那间,李靖的心头掠过一丝酸楚:“我这些年为唐王朝立下多少大功,可总有人在鸡蛋里挑骨头,硬想攀上我的毛病。
  我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未有任何异心,他们为何总对我放心不下呢?”
  不过李靖为人沉静有度,这样的念头在脑海中仅是一掠而过,他此时的思绪,全部集中在眼前的战事上,未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7)
他不理会高甑生的讥诮之言,环视在座诸人说道:“五路兵马合围吐谷浑,最紧要处在于须依本帅号令,在规定时辰内到达指定位置。
  若有一路兵马延误了日程,就会给伏允可乘之机,万一他又脱逃出去,我军即是全盘皆输。
  本帅出征之前,皇上亲手赐我金箭。
  嘱我在前线中对违抗军令者行杀罚之权,不用奏报。
  本帅这样说,非是吓唬诸位,只是因为此战重要,没有严令约束,必败无疑。
  诸位都明白这个道理吗?”
  帐中众人齐声答应,李道彦、高甑生在此情势下,也出声附和。
  侯君集对李靖的态度很是矛盾,一方面,李靖为大唐取得天下立有赫赫战功,实为当世兵法军机大家,他不得不服;另一方面,李靖年老多病,而李世民每遇重要战事仅垂青李靖和李世羙二人,却对自己熟视无睹,这让心性高傲的侯君集又有些不服。
  他此次意欲抖擞精神,干出一番功业来,让天下知闻自己的手段。
  他对李靖重申军令,满心赞成,说道:“慕容伏允奸诈多智,善依托地势与我军周旋,如泥鳅一般。
  我军若一盘散沙,人数再多,终归无用。
  只有紧紧抓住其尾巴,大军合围给予其雷霆一击,方见成效。
  李都督今日上来就强调军令,君集认为实为关键。”
  高甑生的资历要比侯君集浅许多,他到了侯君集面前,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
  侯君集既这样说,他不敢再吭一声。
  接下去,李靖谈了对此战的打算,并指定各路兵马进击的路线和时间。
  东面的李道彦和高甑生率领所部兵马,于某月某日出岷州、利州,集结于河州及茂州一线,防止伏允带人向东及东南逃窜;李大亮率所部兵马于某月某日出凉州,向西至阳关及且末河一带布防,堵塞伏允逃往西域的通道。
  待以上二路兵马到达指定位置,由侯君集带领所部兵马沿积石山,自东向西开始急行军,于某月某日到达指定位置,从而形成自南向吐谷浑包抄的一支奇兵;北面,李靖的中军帐下辖李道宗所部兵马,向南在凉州、甘州、沙州一带排开阵势,形成对吐谷浑北面向南的挤压。
  这样,三路兵马稳守阵地,由侯君集和李道宗率领南、北二路兵马向中间挤压,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逐步缩小合围圈。
  李靖将此战的方案说定,最后说道:“此战禀承皇上的行军方略,本帅仅是排定日期而已。
  我还想再重申一点,即是各路兵马要严守进军时间到达指定位置,是为此战的成败关键。”
  薛万彻这时说道:“此战既然是皇上钦定方略,任何人不遵守即是违旨,抗旨不遵就是杀头的罪过。
  李都督,这一点其实不用多说。”
  李靖点点头道:“就是这样,诸位下去分头准备吧。
  李总管、高总管,你们毕竟不熟悉陇西风俗及地势,这正是我将你们千里迢迢召到这里的缘故。
  你们二人不妨在这里多呆数日,我让段将军陪同你们,实地熟悉这里的风俗及地势,对下步战事很有好处。”
  李靖让李道彦及高甑生熟悉陇西的风俗及地势,并非心血来潮。
  他还在京中时,就觉得唐军不明风俗及地势,实为一大短处。
  他到了鄯州和段志玄呆在一起,多问询这方面的事。
  段志玄回首往事,觉得还是吃了不熟地势的亏,深悔未及早找寻向导之人。
  李靖追问道:“要说熟悉地势的,除了吐谷浑人以外,还有党项人了?”
  “不错,党项人原来与吐谷浑人为一体,只是这些年以来,党项人不堪伏允的压榨,而反叛向唐。
  李大都督此来,还要好好利用党项人之长。”
  段志玄又思索了一会儿,向李靖建议道:“我与党项部及契?部交往过程中,觉得二部之人差异很大。
  

发重兵李靖挂帅 取名帖萧翼入越(8)
相比之下,契?人豪爽直率,胸怀坦荡;而党项人囿于狭窄胸怀,对自己的地盘很看重,不容外人侵入,且好利重金。
  李大都督若想用党项人为向导,须谨慎为之。”
  李靖点头认可,然后细细盘算。
  后一日,李靖召来党项部首领拓跋赤辞,以好言抚慰,许以重金,让其挑选精干之人为唐军向导,并誓言不取党项一寸地盘。
  拓跋赤辞见能获如此多的金帛,喜出望外,连连答应。
  其回去后即挑选族人,将其源源不断输入唐军营中,以为各队的向导。
  李靖在鄯州这里排兵布阵,忙个不停,因各路兵马未开始行动,外人看来并无动静。
  慕容伏允还以为大唐对他无计可施,经常派兵到大唐边境上骚扰一番,然后得意洋洋而归。
  慕容伏允不知道,针对他的一场大战即将开始,李世民更是起用了闻名天下的李靖为帅,他的美妙日子已经不多了。
  这是战前短暂的平静,平静之中正积聚着无限的杀机。
  却说冯德暇随同吐蕃使者,一路上晓行夜宿,更经历了艰苦的高山气候,在路上行有月余方才到达逻些。
  弃宗弄赞和禄东赞见大唐使者来到,不免喜出望外,他们以吐蕃的最高礼仪来接待冯德暇。
  弃宗弄赞见大唐皇帝并未答应自己的请婚之意,心中有些失落。
  禄东赞在一旁劝道:“大唐与我国毕竟第一次通使,赞普通婚之意固然殷切,可也需要一来二去的工夫。
  此事需要慢工夫,想使者此去匆匆,未展开此话题。
  且留待时日,慢慢为之。”
  弃宗弄赞怫然不悦,斥道:“慢慢来?莫非让我等到胡子白了不成?”
  “赞普尽管放心。
  大唐公主既然下嫁突厥人,能嫁伏允之子,缘何不能来我国?若事不谐,我可以亲自出马,到长安城里说通大唐天子,为赞普访来一个好公主。”
  弃宗弄赞点头道:“好吧,就慢慢为之。
  我相信你的手段,若大唐皇帝同意和亲,你须往长安为使。”
  禄东赞躬身答应。
  弃宗弄赞又转向吐谷浑的话题,叹道:“这个老伏允有些不知好歹了,如今大唐强盛,四方皆心慕贡之,独他不以为然,还接连去撩大唐的虎须,简直是自讨没趣。
  我看呀,大唐定会遣重兵去征吐谷浑,老伏允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弃宗弄赞年轻英武,有相当的胆魄及见识,吐蕃在他的手中逐渐强大起来,皆是他的治驭之功。
  他现在替慕容伏允忧心,说明能够准确地洞察时势。
  禄东赞接口道:“不错,我也正替老伏允担心哩。”
  弃宗弄赞担忧地说道:“大唐若攻下吐谷浑,会不会再来图谋我国呢?”
  “不会。
  一者,我国地处高山,中原地域广大,向来没有图我之意;二者,大唐这些年致力国内安定,若无他国主动去侵扰,其无意动刀兵。
  老伏允就是现成的例子,他若老老实实与大唐睦邻友好,何至于与大唐刀兵相见?由此观之,赞普不用忧心。”
  “嗯,但愿如你所言。
  和亲的事还要抓紧,若大唐皇帝允将公主嫁我,我即以子婿之礼待大唐。
  这样,即可高枕无忧了。”
  越州今称为绍兴,位于会稽山下,自秦汉以来一直称为会稽郡。
  这里北靠浙江(今称钱塘江),境内河道纵横,绿水晶莹,石桥参差,轻舟穿梭,青山如黛,一幅明丽的水乡景色,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越州城北三里处,有一处香火甚旺的寺院,名为戒珠寺。
  该寺自北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