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悠着点,别太累-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可能不是温馨的回忆,而是一杯失恋的苦酒。  孙某,某大型公司业务经理,英俊潇洒,年轻有为。刘某,某高校  教师,知书达礼,楚楚动人。经人介绍,都已属大龄青年的他们很快  相识相恋,进入热恋阶段,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但美中不足的是,孙某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一开始,刘某还能谅解:  毕竟男人要以事业为重。但时间一长,刘某就对一去十天半月、只是每天打个电话的情况不满了。特别是每天一到下班,自己的小姐妹  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和各自男友去约会的时候,心里更是有说不  出来的感觉。好不容易出差回来的孙某,却体会不到她的这份心情,  两个人开始了断断续续的争吵。最终都感觉到,既然对方不能理解自己,就分手好了,但事实上,两人都有点舍不得,都很痛苦。  他们两人的问题出在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孙某应该想到:处于热恋阶段的女友需要自己的精心呵护,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应尽量地去陪陪对方。刘某也应该想到:男友拼命工作也不容易,舟船劳顿的他更需要自己的关心体贴,让他体会到来自恋人的温暖。但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去做。  要关心体贴对方。这一点不光是对恋人,对夫妻来说也同样重要。只有通过你的关心体贴,对方才能感觉到来自你的浓浓爱意,才会感觉到他(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才会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这  一点对于事业心很强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虽然你的工作是为了家庭,  但如果你忽视了对方的心理需求,也难免会导致家庭危机的出现。    

别为小事累死自己(5)
互相猜疑导致双方感情破裂  现代社会,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增大,婚前谈过恋爱甚至谈过几  次恋爱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大多数人都能坦然处之。可是,也有少  数人不能如此,从而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小王、小张夫妻俩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一直过着两人世界的他们  有着其他夫妻所没有的那份从容潇洒。但小张却始终有一块心病:  丈夫长得高高大大、英俊潇洒,且为人豪爽,婚前有很多朋友(包括异性),听说也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恋爱时倒也向自己“坦白”过,自己也没放在心上:这正说明自己的老公优秀么。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也不知为什么,他的几个“红颜知己”直到现在仍是一有什么事就找他,而且不分时间,就像小王仍然没结婚一样。小王呢,也是一贯地随叫随到。听过丈夫解释的小张虽不说什么,心里总是疙疙瘩瘩。  时间长了,小张受不了了。又一次“半夜铃响”后,她怎么也不让丈夫  出去,他们发生了婚后的第一次争吵。事后,小王节制了一段时间,可好景不长,于是两人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还都觉得自己委屈。小王觉得帮个忙有什么了不起,自己又没做对不起你的事;而小张却认为,现在你已不是单身了,再说,深更半夜跑出去,谁知道你们干什么。最后,吵得失去耐心的他们离婚了事。  事情的原因很简单,小王在热心助人(尤其是前女友)的同时,应该考虑妻子的感受,应向妻子解释清楚,并适当地予以节制。而小张  呢,也不能一味埋怨自己的丈夫,自己不也曾因为其“随叫随到”而得  意万分么?再说自己也应该相信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问题的  关键就在于他们并没有为此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因此造成了对方的  猜疑。  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既然你选择了对方,你也就接受了对方  的全部,不能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胡乱猜疑,伤害彼此的感情。但  出现问题时,也应本着互相信任的态度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自己的  疑虑,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过度关爱孩子带来麻烦  喜爱孩子是每个母亲的天性,但是如果因过度关注孩子而有意  无意地忽视丈夫的存在,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小刘婚后一年,生下一个白胖小子,长得虎头虎脑,逗人喜爱。小刘将孩子视为珍宝,百般疼爱,其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与此同时,对丈夫的关心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细心周到。可他的丈夫小吴却偏偏像个没长大的大儿童(年龄比小刘小,婚后小刘对其照顾得很好),对妻子这样关心孩子并不能理解,总认为妻子不像以  前那样对自己好了。可小刘并不放在心上:自己对孩子好点又有什么。可渐渐地小吴变得不爱回家了,家务事也都推给了新雇的保姆。一年以后,小吴提出了离婚。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小刘怎么也不能  接受这个结果:难道关心、爱护孩子也有错?  关心、爱护孩子当然没有错,错的是忽视了丈夫的存在。本来小  吴就是看中了小刘的善解人意才和她结婚的,这也和他的“恋母情  结”有关。在自觉受到“冷落”的时候,他恰巧遇到另一个同样对他  十分关心的“大姐”,他提出离婚也就很好理解了。  摆正孩子的位置。孩子虽是家中的小太阳,可也不能因为太阳  的存在就忽视了自己身边的那颗星星,因为他也同样需要来自你的  关怀。毕竟,夫妻感情不能仅仅靠孩子来维系,更重要的是夫妻双方  之间的关心体贴。  ⊙不要让学习成为你的负担  知识的获得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  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人们要有不断进取、不断学习的精神。但并不是  每个人都能坚持学习,都能学有所得。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习的犹豫心态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掌握更多的知识,坚定的学习态度必不可  少。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心态的存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学习时全力以赴,有些人甚至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小蔡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一贯品学兼优,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大学苗子。可到了高三下学期,他的成绩突然一落千丈,最  终高考落榜,令人们深感意外。经询问得知,由于各种原因,其去年大学毕业的姐姐没能找到工作,其父母认为是自己无权无势造成的,  并由此对继续供小蔡读大学失去了信心。面对此情此景,小蔡也一片茫然,再加上寒假初中同学聚会,看到许多没考上高中的同学凭各  种关系也能在不错的单位上班,并“混”得不错时,他心理失去了平  衡,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小蔡的悲剧在于其由于视野狭窄不能正确认识现实。姐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纯粹“关系”的原因(这一点姐姐也认同),再说,很多人大学毕业都不能很快找到工作,这只是暂时的。可悲的是,他竟因此失去了继续上进的动力,最终名落孙山,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痛苦。  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都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别为小事累死自己(6)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带来的苦果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成绩而导致丧失自信心,使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学习者学无所得。  小明是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一直学习中等,如果继续努力,有升学希望(他们学校的升学率一贯很高)。但出人意料的是,初三时他忽然变得不爱学习了,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原来,这同他自己的认识有关。上进心很强的他每次考试过后,都会对自己的成绩做出评价,但每次都令他失望:他总是与成绩最好的同学相比,结果总  是发现与他们的差距依旧很大(他并没有同时看到,他的成绩是在稳  步前进,无论是分数还是名次),结果是越比越没有信心,最后“看不  到希望”(他自己所讲)的他干脆放弃了继续努力。  小明的事令人惋惜。他错就错在选择错了“参照系”,从而得出  错误的结论。由于他的眼中只有成绩最好的同学,只把自己同他们  相比,当然是越比越没有信心。如果小明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自  己的学习成绩,看到自己已经尽了力,并已取得了进步,然后继续努  力的话,事情完全会是另一种结果。  要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善于评价自己  的学习,要从多种角度对自己进行评价:既进行纵的比较—— —同自己  以前比,也进行横的比较—— —同其他同学比;既同好的同学比,也同  差的同学比。只有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才会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  价,才能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学习。  学习的厌倦心态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非常容易令人疲倦的事。很多人在学习 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厌倦心理。在学习中,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种心态的影响,就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影响良好学习效果的 取得。  小苗原是个学习用功的学生,成绩一直不错,可在高考前的强化复习过程中,他却没能坚持到底,最后连高考也没能参加。他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感到极度的劳累,虽然很想休息,但一想到严峻的高考形势和父母殷切的目光,就放弃了休息的念头。时间长了,他心里极度倦怠,对书有了一种恐惧感,后来发展到一看到书就头疼的地步,并整夜整夜的失眠。最后,他再也无法继续自己的学习,在高考前夕住进了医院。  小苗的悲剧在于他没有认识到倦怠心理的消极作用。本来,身心疲惫的他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进行充分的休息,在此基础上  再开始学习。可他却是继续给自己“施压”,进一步恶化自己的“厌  倦心理”,最终导致身体不能承受,遗憾地放弃高考。  正视自己的厌倦心态,并及时予以调整。对学习的艰苦性要有  清醒的认识,在感到学习劳累时,要学会适时地调节自己,要明白“磨  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适时地放松自己疲倦的身心,只有这样,才能  更有效地继续学习。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在生活最重要
曾经有人告诉我一件事,让我很感动。他说他不知道到底什么原因,一直很难记住自己女儿的面孔。后来经过思考,才发现自己是在中学时读到过一篇文章,文中谈到爱因斯坦讲过类似这样的一句  话:“如果一个信息很容易查到,就不要浪费时间去背它、记它。”当时,他受这句话的影响很深,甚至严重到连女儿的面孔都会忘掉。  事实上,如果要了解一件事,一定要“熟背”,而且还要“整合”,  让它在我们的脑海里变成强有力的电网,并让它整体融入我们的生  命,而不只是片面的知觉,否则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拿来运用。我们需要自由、自为、自在。  ⊙与自己相处  人常说:商场如战场。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胜利者固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失败者也未必都是草包。  但是,在所有的失败中,最不经意、最不能原谅的是败给了自己。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讲的是一个刚刚成熟的青年,跟随一群有经验的猎人到森林里打猎。在这次狩猎中,青年如果能打死一头狮子,那么他将从父亲的手里接过部落首领的职位。在前进的路途中,青年发现了一条小径,小径中草木茂盛、百鸟和鸣,一只蜂鸟在阳光中  跳着美丽的舞蹈。青年忘情地走啊,看啊,不知不觉中离开了狩猎的队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那些猎人们在森林里捕获了大象、野兔、老虎,战果辉煌;青年则随着阳光小径来到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地方,他遇到一个褐发姑娘,并与她在鲜花和露水上面成了亲。数年以后,狩猎的部队回来了,带着丰硕的成果,青年带着他的褐发妻子和初生婴儿也回到自己的部落。酋长的职位被另一个捕获狮子的人所得,这个青年永远失去了领导这个部落的机会。人们不禁为他感到失望: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和他父亲一样杰出的人物,一生辉煌,深孚众望。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甘愿作一个普通的人。但是这个青年似乎对这些并不在意,他精心地抚养婴儿、爱护妻子,时常弄来一些小花朵插在墙上和妻子的褐发上,当有人向他提及他本应是酋长时,他也只是温和地一笑。  这个青年的专注与平静令人感动,他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也就能平和地对待自己的失去。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得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关键在于你是否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渴望建立功名,你就得忍受情  感的寂寞;如果你需要别人的承认来证明你自己,你就得花加倍的功  夫去摆脱现实空间的束缚;如果你喜欢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你就得  放弃随波逐流的安全感……这些尖锐对立的两极,怎样和平共处,怎  样取舍,都取决于你的心,取决于你怎样安顿自己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怎样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相处,事实上也就是  与自己相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父亲”的告诫
美国大富豪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一封信值得现代人深思。  儿子:  或许你会笑我,有什么事需要借这种间接的方式表达呢?但恐  怕你无法想像得出,当你昨晚跟我说要向公司借1000美元度过这两  个月时,我有多么惊讶:我们拥有成千上万资产的大公司的经理,竟  说什么现在“一文不名”、“手头很紧”!  我想说的是,你要尽量避免为打发时间而到百货公司或购物中  心闲逛,并且少看广告减少不必要的购买欲望。如此一来,你会很惊  讶地发觉自己的心思已不在物质上打转,而专注于美好持久的事物  上,对工作更加投入。  如果你要拥有财富,第一件事要先学会如何依照自己的意愿去  生活,也就是如何控制你的开销。赚500元花400元,会给你带来满  足;赚500元花600元可就惨了。我是说,当你的开销大于收入,就表示你有麻烦。  我曾认识一个人,收入很低,但还住公寓。他借了10万块钱创业,结果他拿着这钱带老婆孩子去迪斯尼乐园玩了6个礼拜,回来时  连给孩子买新鞋子的钱都出不起了,他的家人从此再没好日子过,而他为了弥补破洞,几乎葬送在无尽的工作上。  他因为没有学会控制开销,付出了很大代价。我想你应该也已  经注意到了,当前有许多年轻人禁不起欲望的诱惑,胡乱花钱,入不敷出的结果,使自己不得不举债度日,被钱搞得焦头烂额。  现在你希望向我借钱,我需要一定程度的保证:1000美元按每年20%利息计算,每周10美元从工资中扣下还我,我已经明确写下,希  望你签字认可。  有一点你得记住:“财富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程度,而非你赚钱  的多寡。”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命运早已被写在星相书上,谁也改变不了,其  实错了!你的命运是你自己写成的,你每天的生活累积成你的命运,惟一应对你的生活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才能有力量去  改变它。  你的父亲:洛克菲勒  现代人常说:不懂得花钱的人就不晓得赚钱,不懂得享受的人就不懂得生活!这句话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关键是如何处理好  花钱、赚钱与享受的关系,从这封信中,我们或许能得到 一点启示。许多人整天为钱疲于奔命的状况当然有很多原因,但如何对待自己的  欲望,把有限的精力分配恰当,确实是我们现代人应当补上的一课。    

当过总统的花匠
一位外国游客到法国旅游。  一天,他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花红草绿,小径洁净。别人告诉他,这都是在这里侍弄花草的那位老花匠的功劳。游客听罢,便想去看看这位老花匠是如何工作的。  游客观察到,老花匠不但修枝剪草的技艺娴熟,而且干得特别认  真投入,于是,便决定高薪聘请他到国外去工作。  可是,当这位游客发出邀请后,这位老花匠却说,我在我自己的国家生活得很好,我很热爱我这份工作,我不想离开这里。外国游客有些失望,但又不死心,因为他打心眼儿里欣赏佩服这位老花匠。于是,他向这里的人打听这位老花匠的经历和背景,人家告诉他,这位  上了年纪的花匠曾经是法国的总统。  做总统,当名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代表意味着一个人的成功,从总统的宝座上走下来,从名人的光环中退出来,乐做一介平民,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则是对成功的超越。曾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扭转乾坤、重振雄风的福特汽车公司原董事长皮特先生,在他63岁的时候,高高兴兴地要求退下来,这比他应该退休的年龄提早了18个月。得知皮特先生要退休的消息后,斯坦福大学等好几所著名大学邀请他担任要职,但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想要尽量花时间在家人身上。  一个人越是放不下过去的包袱,心灵的负担就越重,也越过不好  今天的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  好汉,自己没有必要总是去充当英雄的角色,或者去留恋好汉的影  子。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自  己总不能老拿过去的东西来衡量现在的行动。假如整天生活在回忆  和炫耀之中,自己将永远与愚蠢和痛苦相伴。    

忍与争
忍与争,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方法,它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自身修养,而且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在忍与争的关系上,我国古代文化历来比较强调“忍”的作用和意义。孔子在《论语》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说苑·丛谈篇》  说:“能忍耻者安,能忍者存。”杜牧在《遣兴诗》中也说:“忍过事堪  喜。”民间还有“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的俗语。忍,一直被  当作一种美德为人所推崇。许多事实也证明了忍的重要性。  《史记》中《廉颇蔺相如传》就讲了一个胸怀大局、相忍为国的动人故事。蔺相如在廉颇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之下,以忍为上,不与之争斗,从而维护了将相之间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也表现了他为人处世的气度。  相反,如果争而不忍,不仅可能乱“大谋”,而且可能“误了卿卿性命”。就拿晋朝那位大富豪石崇来说吧,他在任荆州刺史时,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之后便忍不住与贵戚王恺斗富,想争个高低。更为可悲的是,他还不忍孙秀的小辱,以致遭到孙秀的报复,惹来杀身之祸。  的确,在许多情况下,遇事是忍还是争,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风度。心高目远、志大气宏者,大多不会在意义不大的小事上去争,他们往往会忍而让之,不予计较。  清代中期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祖屋是毗邻。起屋造房时,两家父老  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各不相让。张老先生修书京城,要张英出面干预。张英不以为然,在回信中写了一首诗对家人进行劝导,诗曰:“千  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把院墙主动后退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院墙后退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  巷道。两家人后来前嫌尽弃,相安无事。  相反,一个人如果心眼狭小,胸无大志,就会锱铢必较,凡事都不  能忍让,非得争个你死我活。元朝学者吴亮说:“能忍者,必能立天下  之事。圮桥匍匐取履,而子房韫帝师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韩信负  侯王之器。噫,可不与忍欤!”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有志向、有抱负的  人是不会因“小不忍”而乱“大谋”的。当然,也有一些有野心、搞阴  谋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企图而“潜伏爪牙忍受”。如拜杨贵妃为干  娘的安禄山,自阉进宫的魏忠贤等人便是。他们怀着个人野心的  “忍”,与我们提倡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忍”有着质的不同。  然而,讲“忍”的同时,更要讲“忍”的原则,并非事事都是“忍”的  好。在日常生活中,无关大局的生活琐事、小事,我们可能用“忍”去宽容对待;但在工作上、事业中,尤其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就  不能一“忍”了之,而应当仁不让,据理力争。比如,晏子使楚时曾多  次遭到楚国人的侮辱与奚落,如果他忍气吞声,不去巧妙地与对方进  行“智斗”,齐国就不可能改变弱者的形象,晏子无疑就会成为没有铮  铮骨气的“窝囊废”。  因此,忍要忍得有意义,争要争得有价值。如果说争而不忍是小  人,那么,忍而不争就是弱者。在人类社会,争,可以说是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基本方式,如“竞争”、“斗争”、“争论”等都是为了“争”得一  定的位置,一定的利益。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争”的意识,不讲原  则,不分是非,万事皆忍,逆来顺受,就会导致软弱可欺、任人宰割的  “奴隶主义”,是没有任何作为和出息的。  “忍”的目的是为了“争”,“争”的方式可以是“忍”。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为了灭吴兴越。在吴越争胜的  斗争中,他“争”的方式就是“忍”。只有忍,才能争,只有争,才能胜。  任何忍都必须有限度,如果无限度地忍下去,就会无限度地受欺  侮,直至淘汰,甚至灭亡。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就曾对这  种忍性极好,忍得近乎麻木的人,发出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感叹。  任何争都必须讲方法,有分寸。疯狂地去“争”、不讲策略地去 “争”,不仅争不到想得到的,甚至可能失去已经争到的。有理、有节、  有力地去争才是最明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抓住每一个便  宜就去占,适当地放宽自己的心态,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该占的便宜  绝不能眼红。有了这样的心态,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很好交往,你也会  很轻松。  该忍时就不要争,该争时就不要忍。在争中忍,在忍中争,二者融会贯通了,才能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非凡的气度、风度和力度,才  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得与失
古希腊时期,曾有一位学生问哲人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为什  么我从未见过你蹙额愁眉,你的心情总是那么好吗?”苏格拉底回答  说:“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苏格拉底的好心情与他的得失观是密切相关的。  人生总是这样: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总有所得。一个人总  是患得患失,心情能够好起来吗?能不感到身心疲惫吗?这也喜欢, 那也想要。只想得、不想失的心态最终会让你自己永不满足自己已  有的,总是盯着别人的,这样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断地追求想得到的东西,但得到  之后,终会撒手而去,化作尘土。正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  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  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  多时眼闭了。……”  这并不是看破红尘,客观事实也确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里,任  何人都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谁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凡得到  的,终究要失去。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得失中,如何才能让短暂的人  生变得更富有意义和内涵。  159  人是有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动物,在有生之年总是想得到而  怕失去更多更好的东西。然而,人生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容器,而是一个有得有失的代谢过程。  一方面,有所得必有所失。一个人的岁数在增大,生命的定数就  会减少;走向了成熟稳健,就会失去无忧无虑的童真;有了一个夫妻  恩爱的家,就会失去单身时的无拘无束;埋头笔耕而有所著述,就会  失去一般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一旦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明星,言行举  止就会失去相对的自由。这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们怕的不是得,而是失。明确了得与失的  这一辩证关系之后,才会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33岁时就成了美国第一个百万富翁,43  岁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独资企业—— 标准石油公司,每周收入达  100万美元。然而,他却是个只求“得”,不愿“失”的资本家。一次,他托运百万美元的货物,在途经伊利湖时,为避意外之灾,他投了保  险,但货物托运顺利,并未发生意外,于是,他为所交的150美元保险  费而懊悔不已,伤心得失魂落魄,病倒在床上。他的这种患得患失、锱铢计较的思想观念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使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了  严重伤害。到53岁时,他“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已经“死了”。医生  为了挽救他的性命,为他做了心理咨询,告诉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  失去一定的金钱,要么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医生的帮助和治疗下,他  对此终于有了深刻的醒悟。他开始为他人着想,热心捐助慈善和公  益事业,先后捐出几笔巨款援助芝加哥大学、塔斯基黑人大学,并成  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 —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  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和无知。洛克菲勒把钱捐给社会之后,感到了  人生最大的满足,再也不为应该失去的金钱而烦恼了。他轻松快活地多活了45岁。  生活像一团火,能使人感到温暖,也能使人感到烦躁。经受了得  与失的考验,人生就会变得和谐快乐。  对于得失,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  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此其一;其二,就是得失皆宜。  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  这种态度,比那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态度要开朗,比那种得  不喜,失不忧的淡然态度要积极,要有热情。因为患得患失是不理智  的,得失不计是不现实的。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  与失,找到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得失观才是比较客观而又乐观的。对于得失,认识要分明。在生活中,有的得不是想得就能得的,  有的失不是想失就可失去的;有的得是不能得的,有的失是不应失  的。谁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应该拥有的。当嗜取者取得不  义之财的同时,就失去了不应失去的廉正。因此,当得者得之,当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