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效沟通-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经理要常常听别人讲话,而不要坐上了总经理的“宝座”,就认为什么话都应该是由我来讲,如此一来,中间就会产生沟通的问题。所以,总经理应该多把话留给别人讲,自己的话放在后面讲,要善于听话,善于做总结,这样才可以听出来别人的问题,才可以发觉到别人的想法。否则,你的话一讲完,就再也没人去补充了,这叫做失去了沟通。套用一个典故,公司成也总经理,公司败也总经理。
  许多公司一开会,就喜欢搞一条长桌子,上面坐很多领导,像工作汇报一样,“劈里啪啦”都是上面的人在讲,底下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哪里叫做开会?这叫做政令宣达!如此这般,何必开会呢?干脆把宣达的内容摆在网上,大家看一看就算了。就沟通而言,大费周张的“大场面”并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其实领导应该是坐在底下,谁要讲话谁上去讲。这样不但使下属感受到平等,营造了畅所欲言的氛围,还有利于提升组织内有效沟通的能力。
  ◇角度2:电脑
  成功的公司都装电脑,倒闭的公司也装电脑。电脑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其实不然,电脑会加减、统计、分析、绘图,但是电脑不会作决策,所以总经理不要常常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坐在电脑前。
  有一次,我走出办公室,站在一个职员后面。那个职员一直在操作电脑,他以为我在欣赏他的打字速度,越打越快。我故意不讲话,看了大概15分钟后,我就问他:“小周,你从刚才打到现在,在打什么?”“总经理,你不是在看吗?”“我是要你告诉我,你觉得你刚才打的东西有哪些对公司很有帮助。”他就不吭声了。于是我提高声调说:“全体同仁,大家都注意了,我在跟他讲话,其实是在跟全办公室的人讲话,大家记住了,一个人电脑打得再快没有用,重要的是打了些什么东西,一个人天天上网没有用,重要的是抓了多少有用的信息。”
  一个公司如果是亏本,你的图做得再漂亮也是亏本;一个公司的产品有问题,你设计了半天的表格还是有问题。电脑不会代替我们去思考,反而会让我们沉入电脑里面,不知道寻找答案。因此千万别弄错了,以为都在操作电脑,就表示都在上班。其实电脑并不是特别有用,它只是在计算上面替我们加快了速度,在分析图里面替我们设计了一个个统计符号,但是你要在那里面找到答案,不太可能!所以千万不要很得意地告诉别人,你们公司很厉害,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个笔记本电脑。根据经验,操作电脑最快的员工通常职位最低,不太会操作电脑的都是总经理和董事长,因为人家用脑筋在思考和工作嘛!
  很多人到客户那边喜欢拎个笔记本电脑,“啪”地打开给客户看。但事实上,东西能够卖掉,不是因为带着电脑去。电脑带去又怎么样呢?打开给客户看又怎么样呢?很多业务员犯这个毛病,以为有了笔记本电脑就非常方便,“啪”地就打开,还一直念给客户听。客户说:“关起来,你把那个盘片留下,你回去。”谈判就结束了,从今以后这个生意就没得做了。客户不需要你念那些东西,你把盘留下来,让人家自己看就是了。你跟客户说你的东西好,好在哪里?客户为什么要买你的东西?这个电脑说得出来吗?许多公司都犯这个毛病。自从有了电脑以后,一停电好像全公司就放假了一样,这是为什么?大家都以为电脑就是一切。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电脑买得越多的公司,可能倒闭得越快。
  ◇角度3:开会
  

沟通的角度(2)
成功和失败的公司都要开会,在几种沟通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开会,因此我们的企业在每天、每周、每个月都花很多时间在开会。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开会?研究的结果是,开会是一种瘾,不开难过,大家一见面,就说我要开会去了。这就说明,开会是一种权威和满足感的体现,开会当主讲者、当主席,有一种非常兴奋和自我满足的感觉。原来开会是一种兴奋剂,所以每到开会时,“哎,各位我们要开会”,讲这个话的领导透着喜悦的心情,底下的人又都活跃起来了:“呵呵,又要开会了!”
  一大堆人坐在里面,不晓得在开什么,这就是开会的通病,它可以写成一首新的“了字歌”:
  事先没有讲清楚了,
  然后事先也没有准备了,
  进去就随便讲话了,
  然后大家也没有兴趣表决了,
  一举手就都统统起立鼓掌了,
  开完会后也没有人去管了……
  会议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应该先从哪里做起?以下七点建议供参考(如下图):
  会议改善树形图
  建议1:谁参加
  通常,参会的人太多就不知道谁真的该听,谁可以不用听,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就不讲话了。其实开会要分两种人:
  第一种:非要参加的那种人,就非讲话不可;
  第二种:不需要参加的人,听着就可以了。
  在这方面,高效能公司发会议通知的时候,上面一般会特别写上两行,其中一行写明哪些人员是必须参加的,另一行写上哪些人员随意参加即可。这中间有什么区别?必须参加的人不到,领导者要追究其责;随意参加的人高兴就进去听,不高兴就可以不进去,对不进会场听的,会后把会议记录复印一份给他即可。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人只想听会议里面的其中一个部分,比如说今天会议谈到一个物流的议题,那么仓储的人就过来听听,谈完他就走了,因为下面是财务的议题,跟他没有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将公司的会议桌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样子:
  形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开会时要区分两种人:一种人是必须参加的,坐在里面那一圈,不但要到而且一定要发言,不然你来干什么呢?另一种人可随意参加,坐在后边座位上,可以听也可以发言。再强调一点,要先把会议的各个议程表发下去,这样有利于随意参加的人掌控时间,他一看:“嗯,这个议题我有兴趣。”那么他就在那个时间进来,这一议题完了,他就出去了。所以,为什么一开会,就是统统都要参加呢?结果耽误了很多事情。
  不要动不动就将总经理的名字写到会议通知上去。很多公司有这样一个毛病,认为开会没有总经理就不像个会,结果总经理那天没来,因为有一个客人;下次总经理又没有来,因为他要到北京去;再下次总经理又没有来,因为他出国;最后那个月末会他又没有来,因为他生病在家……这样的后果是,会议通知单一发下去,上面写着总经理要参会,大家就会说:“他不会来了,他不会来了。”所以一开会,大家就抱着汽水、瓜子、花生米统统进去了,文山会海,一天到晚在那边开会,除了每个月吃掉六斤瓜子以外,什么事都没有干,这种会开与不开有什么区别呢?
  建议2:谁主持
  很多公司的会议都由总经理主持。对这件事情不要不以为然,作为公司的高级主管,应该多听少讲,不要什么会都是你主持。
  一个公司开会的时候,坐在上面的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主席,可把这种人定位为副总;第二种人是导言人,可把这种人定位为经理;第三种人是观察员,可把这种人定位为总经理。这个会是指大会。如果是小会的话,那么经理是观察员,副理是主席,主任与组长是导言人。如果是工厂,厂长是观察员,副厂长是主席,导言人是车间主任。在这一体系里,最重要的人应该是导言人。
  大家看过外国的电影,都知道在外国的法院里,法官的位子稍微高一点。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导言人在前,主席在后,主席的位子也应坐高一点,意思就是主席是维持秩序的人。真正讲话的是导言人。观察员呢?应坐在主持旁边观察,必要的时候,插一两句关键的话,但是大部分的时间是沉默的,除非会场发生事情,发生问题大家争执不下才讲话。作为总经理,在会场上,重要的是用脑冷静地去思考他们在讲些什么。
  建议3:谁控制
  这个会场是谁在控制,上面谈的三种人各有各的功能,我们来看答案。主席是控制秩序的,导言人是控制时间的,比如说今天下午公司开会,从两点半开到四点,也就是90分钟。那么就可以给每个人20分钟,四个议程,一共80分钟,另外10分钟给主席,或者给观察员作结论,大致上这样子分配,这是什么意思?这就表示你的时间是20分钟,而且议程排得很清楚,中间有一个是物料部门,他也有20分钟,结果与他有关的仓储部门想要来听,只需听20分钟即可。
  建议4:谁先发言
  建议5:谁负责和谁追踪
  除非把负责人找出来,我从来不愿意这样子,把自己弄得这么惨,我来盯全部的事情,我在加班,他们在外面唱KTV,这叫做谁负责和谁追踪。这两件事情在散会之前如果没有答案,就是召集人的事。我们公司规定,谁召###议谁负责,难怪大家都喜欢开会,反正吃瓜子、喝茶,开完会以后,总经理要倒霉了,哪有这种事情?谁召集谁负责,除非你能够把当场负责的人给我点出来,这是第五个建议。
  

沟通的角度(3)
建议6:谁在浪费时间
  为什么开会一开就是两三个钟头?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浪费时间。很多公司将开会议程都写得很好,今天早上开会,9∶30会议室集合,但是从来没有人写几点钟散会,就是写了也是假的,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那就是资料不应该在会场阅读,而应该在开会前发给参会者,一到会场就能直接讨论和表决。开会的目的就是为了马上把结果找出来,而不是拿着一叠资料到会场上来看。
  有一次开会,我看到小郑在那里看资料,尽管他掩饰着,但那动作一看就知道,我就问他:“小郑,我看你好像没有读过资料。”他笑一笑。我说:“小郑,我们现在就要表决了,你没有读资料就没有办法表决,你现在出去,将资料读一下,读完了再进来。”他就红着脸拿着资料出去,坐在门口那里读。接下来我就说:“各位,资料都看过了吧?”底下一片沉默。“好,现在开始就第一个议题进行表决,表决完了以后,我们开始复议第二个议题。”20分钟我们的会就开完了,出去的时候小郑还在那里看,那个资料有140页,他才看到第20页,我走到他面前就讲了最后一句话:“小郑,这是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记住了!”
  会议在讲一个电磁管,参会者却聊到厨房去了,这么乱七八糟地开会,所以就是一天到晚浪费时间。在会议中,大家不断地翻阅资料是浪费时间。不能准时开完会,同样也是一种浪费。
  有一次开会,我把闹钟带进去:“各位,我今天带了闹钟来,十一点半散会。”他们都笑起来,我没有吭声。结果到十一点半,“叮铃铃”闹钟响起来了,会却只开了一半。我说:“哎呀,闹钟响了我们散会。”这时有人说:“还有一半没有开呢。”“我不是告诉你们到十一点半散会。各位主管,会明天重开。散会!”
  第二天我又把闹钟带进去:“各位,今天我们重开,十一点半散会。”每个人眼睛都盯着闹钟,结果11∶28就结束了。
  真理是一个必须成熟以后才能摘下来的果实。
  ——[法]伏尔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德]席勒
  建议7:谁结论
  会开了半天没有答案,那开这个会有什么用?这叫做无能。没有答案的会一个月内就不要再开第二次了。
  在我的管理实践中,我体会到,作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即使有答案,也不要先把它讲出来。其实人与人是一样聪明的,只是运气好,我坐在这个主管的位置,可底下人的脑子并不差。问题是你要逼迫他。所以我在开会的前一天,就把我的答案放在口袋里,但开会的时候我不会拿出来。第一个我要激励他们;第二个我要要求他们;第三个我要利用他们。结果真的没有答案,我就站起来说了:“各位,我们公司的规定是,没有答案不准开门,要开会就要有一个结果。刚才好像各位都没有什么答案。在没有答案以前,我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还好,这一招我很少用。有的时候,我的纸片还没有掏出来,听他们在讲答案了,我就开始流汗了,他们的答案比我的还好。
  不要再漫骂文山会海了,其实,这是一个公司总经理要负的责任。以上七点建议都与总经理有关,总经理如果有决心要改善这个会议,会议不可能得不到改善,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在那里批评,这个事情就一直不断地演变。结果这个会没有开好,沟通变成了不通,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角度4:广告
  行销学上有一句名言:“全世界的广告至少有一半是无效的。”不相信?昨天晚上看过电视吗?对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印象最深刻的广告是哪三个?说得出来吗?可能没有几个能够马上答出来。其实昨天晚上的广告有几十个、几百个,在你的印象中连讲三个都有困难,这就证明广告猛打,不见得有用,没有几个不得了的企业是靠广告成功的。如果广告可以帮助一个公司成功,花个一千万的广告费,不就行了吗?广告并不见得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追根究底,你想要传达的信息,消费者能否感受得到,这中间有一个沟通问题。
  这是某通信公司的广告。一个黑黑的巷子,上面画了一对翅膀,翅膀上面还有一个光环。很少有人说得出来这个广告代表的意思,有人还为此问过该公司:“这个广告代表什么意思?”对方说:“我也不知道。”这个广告要传达的意思,没有几个人说得出来,而这个广告却花了两百万。
  消费者对广告是直觉的,他觉得进去了就是进去了,他觉得没进去就是没进去,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买东西也不是真的靠广告。
  小结
  我们可用人体的三个器官来形象说明这三种不同的方向:往上沟通没有胆,往下沟通没有心,水平沟通没有肺。
  失败和倒闭的公司,都有总经理,都在装电脑,都在开会,都打广告,那么为什么有的公司倒闭,有的公司成功呢?这其实就是一个沟通的问题。
  心得或感悟
  

沟通的个人障碍(1)
本章重点:
  1沟通的个人障碍
  2沟通的组织障碍
  3障碍的克服第3章突破沟通障碍有效沟通◆沟通的个人障碍
  沟通存在十种障碍,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个人障碍;公司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组织障碍。我们先来看沟通的五种个人障碍:
  (1)地位的差异。
  (2)信息的可信度。
  (3)认知的偏误。
  (4)过去的经验。
  (5)情绪的影响。
  自检
  沟通有五种个人障碍,它们分别是地位的差异、信息的可信度、认知的偏误、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自我检查一下,你身上有这五种障碍的任何一种吗?
  ◇地位的差异
  地位的差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1下对上好沟通,还是上对下好沟通
  经理或厂长这样比较高的主管,不要埋怨下属不来找自己,反而劳动自己每天去找他们沟通。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谁敢与上面沟通?当然是上面跟底下沟通,所以银行的行长不可以对职员说:“你看都是我找你们沟通。”因为你是行长,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由上往下沟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由下往上沟通比较慢也比较困难。对下属而言,谁都不愿意主动跑到行长的房间,说:“行长啊,你现在没事啊,我跟你沟通一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作为一个行长,要主动下去跟人家沟通,而不是坐在房间里等人家进来跟你沟通。
  这里给各位一个小小的建议:
  一个高级主管不要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应该坐在外面,这样人家能够接近你,就容易与你沟通,你回到你的房间,就再也没有人愿意敲门。因此,一个高级主管应该有两张桌子,一张桌子摆在总经理的办公室中,漂亮的,而且很大的;另外一张桌子摆在外面,跟员工坐在一起。英特尔的总裁就有这个习惯。
  2专门术语
  每个人都炫耀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讲话的时候,那些专有名词就跑出来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专门术语,所以你要与你的客户沟通,或跟其他不懂这一行的人沟通,不要过度地搬弄专门术语。人家不好意思说听不懂,但是你却因此失去了沟通的机会,最后生意也谈不成。这又何必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医生会跟某一个护士说:“给他打一个IV。”这句话很少有病人听得懂。其实就是吊盐水的意思,原文的意思就是点滴,又叫做注射,是从血管注射,这是医学界的术语,医生跟护士这么说,护士当然听得懂。但是病人就可能听不懂了,心里想是不是给自己安乐死呢?
  “张先生,你这个合约不能够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这句话是法律上的专门术语,就是当事人两个互相知道,但是上面的条文对其他的人没有约束力,你不能因为你们两个这么说就算数。比如我说这个地方很危险,贴了一个英文布告,这个工厂的员工都懂英文,那么英文布告都看得懂,结果有人不知道,“扑通”掉下去,在法律上面叫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只要你这个布告人家看不懂,就等于没有贴,你们看得懂是你们家的事情,对别人不具法律效力,你一样要赔偿。
  如果证券公司跟你说这个股票可以买,最近正好除权,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除权股是什么意思。其实,除权股的意思就是说,股息已经分过了,这样的股票通常比较便宜,逢低把它买进将来有涨价的空间。可是对这种除权股的概念,只有金融界的人士明白。
  在沟通的个人障碍里面,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一个人在卖弄他的专业术语的时候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正常效果,因为这会令人产生隔阂感,人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你最初的目的无法达到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建议在沟通时,遇到专有名词,尽量地将它直白化,采用让人家听得懂的方式进行沟通。
  ◇信息的可信度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讲话没有公信力,就很难想像这个话要相信呢还是不相信。所以,总经理要记住,你的话一讲出去就要有很高的可信度,如果常常讲一些很虚的东西,久而久之底下的人就没有兴趣了。总经理在讲话和传递信息的时候,至少要有80%的可信度。那种没有可信度的东西讲多了没有人相信,最后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认知的偏误
  很多人都带有偏见,这些偏见有时都不知道是谁先弄出来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偏见。人家说同样一个职位,用男职员比用女职员好,这句话是一个偏见。因为社会学家证明的结果,女人和男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工作的耐力及对公司的向心力也是差不多的,只有对那种危险的事情,女人的体力差一点,持重的事情女人的精神负担不了,但是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女人的工作能力。
  用结过婚的还是用没有结过婚的女人?有人说,我们最好用那个没有结过婚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偏见,说结过婚的就会常常关注她的家庭,关注她的孩子,关注她的爱人,其实没有结过婚的女孩子,搞不好更心猿意马,因为还没有出嫁,所以每天口袋里都有四个名单——甲乙丙丁,也不知道嫁给谁好,没事就在那里排队组合:
  

沟通的个人障碍(2)
甲乙丙丁
  不
  乙丁丙甲
  不
  乙甲丙丁
  ……
  ◇过去的经验
  做主管不要常常说这是我的经验,你应该跟他这样讲,我过去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有这种想法,现在说出来给你作个参考。因为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
  有句话叫做成功不可以COPY,如果打折就可以解决问题,百货公司只要打折就可以了,你看看各大城市的百货公司,每年到了年底即快要过圣诞节的时候,哪一家不打折?如果打折真能解决问题,一些百货公司还会倒闭吗?其实那是一个过去的经验。作为一名主管,千万要记住,以前成功的方法不能再用,再用就不见得能成功了。
  ◇情绪的影响
  情绪所涵盖的不只是精神层面,其所影响的也不只是个人感受的问题而已,还影响认知思考、行为表现。有人将情绪、行为、认知比作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者必须配合而非抗衡,才能使个人身心状态处于平衡状态。
  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干扰,因为人都有脾气,尤其是做到总经理时,压力太大,心情常常不好,如此,就迫使稳定状态的情绪等边三角形变成了不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魏征每次讲完话的时候,唐太宗都出去散步。为什么?有人问他:“皇上,魏大臣为什么每次讲完话,你都出去散步?”唐太宗说得很简单:“我怕我杀了他。”其实魏征是谏议大夫,你知道魏征以前是谁的人吗?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的人。唐太宗把自己的哥哥杀死以后,能够继续用魏征,这一点就证明他很包容。但是魏征更了不起,他不因为他以前的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他就对李世民非常巴结,他照样批评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知道他讲的是对的,只好出去散步,进行深呼吸。
  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问题不在情绪本身,而是情绪本身及其表现方法是否适当。”各式各样的困扰之源并不在情绪,关键在于你能明白妥善处理情绪的重要性。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大唐盛世的君主,就是因为他很少受情绪的影响。
  作为领导者,明知自己脾气不是很好时,可作一个这样的简单约束:下一个重要的决策,而且这个决策会让人痛苦,尽量在桌子底下摆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拿出来,隔一个晚上让情绪沉淀沉淀,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一次,一位总经理要开除一个副厂长,那个家伙做了一件几乎不能原谅的事情。报告写好后,总经理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于是将它塞到抽屉里面,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如果还是这样的想法,只要一交代人事部门,那个副厂长一个礼拜之内就要离开。第二天,总经理将昨天的报告拿出来再看,却发现处罚得太严重了!于是悄悄地毁了这份报告。全公司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其实这个副厂长是个不错的人,他的能力非常强,是公司里少有的优秀干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沟通的组织障碍(1)
自检
  组织机构臃肿,结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就会给沟通双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传递信息的失真和歪曲,从而失去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自检一下你的组织是否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沟通的组织障碍,就是公司里面所发生的问题。组织的内部结构以及组织长期形成的传统及气氛,对内部的沟通效果会直接产生影响。公司之间的沟通又有哪些障碍呢?它们包括:
  (1)信息泛滥。
  (2)时间压力。
  (3)组织氛围。
  (4)信息过滤。
  (5)信息反馈。
  ◇信息泛滥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结果1942年,罗斯福总统在他的档案里面突然间发现一件事情,说:“哎呀,中国在去年四月就通知我们,日本人可能偷袭珍珠港。”第一个知道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是中国情报部,根据情报日本人可能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一条信息却淹没在了一大堆的档案里面,等到罗斯福在第二年四月看到的时候,珍珠港已经偷袭完了五个月,这就叫做信息泛滥。
  自从发明电脑和互联网以后,公司内的信息泛滥成灾,很多人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接收电子邮件,只看和回就几乎花掉两个钟头,一天到晚搞这种事情,真是太浪费时间,也太浪费精力了。因此,上班打开电子邮件的时候,不要每个都看,每个都回,先看看客户回的重要邮件即可,其他的中午再看,先把今天上班这件事做好才是最重要的。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每个人都在那里搞信息,好像一个个都是黄金万两的信息,其实都是一些垃圾邮件,里面90%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种垃圾邮件特别容易干扰我们的工作,弄得大家每天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最后被海水呛死了都不知道。
  送报告给领导看时,这个信息要整理。一般而言,如果普通员工所看的信息是30页,给经理、副理看最好就是20页,给总经理、副总经理看最好就是10页,给董事长看最好就是5页。这并不表示信息不愿意完整地给董事长看,而是董事长没有时间什么都看。宝洁有这么一句名言:“尽量用一张纸。”所以公司送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等的文件上面一定要有一个摘要,不管底下有多少页,摘要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讲完。
  ◇时间压力
  当年为了福克兰岛,英国与阿根廷闹得很不愉快。为了这个小岛,英国首相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作出了对阿根廷宣战的决定。但是,英国议会在讨论骑摩托车是否要戴安全帽的议案时,讨论了三年却还是没有结果。
  在时间的压力下,很容易产生仓促的决定。管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芝麻绿豆原理。所谓芝麻绿豆原理,就是对于重要的事情两三天就下决定了,而对于芝麻绿豆的事情却拖了两个月都没有下决定。重大决策有时太过于仓促就下决定了,而芝麻绿豆的事却要搞半天,在沟通中,经常会发现如此有趣的事情。
  ◇组织氛围
  底下的人在提意见,上面的人心情好不好,这其实是一种氛围的问题。造成组织沟通障碍的氛围有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1:不同意见就是负面的
  对不同的意见,我们总是抱着负面的看法,所以很多人对主管和上层不敢讲负面的意见,因为组织的氛围不允许存在这种负面的意见,认为负面就是不好。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不管作什么报告,一定会先讲第一句话——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他的嘛,再慢慢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负面的意见。
  存在不同的意见在所难免,但是不同的意见常常可以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