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祭山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在二十九军中,还有我值的学习的地方,特别在经过一场恶战之后,我所能得到的战斗经验,那是相当宝贵的,尝过失败之后,才能知道胜利的可贵,血于火的考验才能让我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虽然,”吴德转头朝二老,“虽然我可能会就此死去,但是为国尽忠,死在抵卸外侮的战场,我死的其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衷尸还!如果我没有死去,那我就会成为一只浴火而生的凤凰,冲天而起的怒龙,我将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让小小的倭贼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战胜,中华民族是不可侵犯的!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在这里,我有首歌想唱给大家听,歌名为——精忠报国。”吴德站了起来,神情激动。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好一个要让四方来贺!!!!!”老爷子激动的拍案而起,“不愧是我吴氏子孙,不愧于炎黄子孙!”说完这句话,爷爷转身走进内堂,把我们晾在外面好一会儿,只听见内堂一阵翻箱倒柜,吴德跟其它人大眼瞪小眼半天。
  好一会儿,爷爷拿出了个用布包了又包的东东,长条型,吴德一阵恶寒,不会是祖宗灵位吧!?
  “吴德,跪下!”老爷子不怒而威,一本正经,吴德老老实实跑过去跪下,看来真的是祖宗灵位啊?不跪祖宗那是不行的!
  老爷子执那布包,双手抱拳朝天,“吴氏烈祖烈宗在上,今九十九代孙,弃笔从戎,祖宗家传之物终有所托,愿老祖宗保佑,再现吴氏家族武威!”。说完后,将布条解了一层又一层,终于解了开来,露出了家传宝物的真面目。
  “九十九代孙,吴德接刀!”老爷将手中刀递给了双手接握的吴德,猜错了,没有想到被布包的严严实实的东东还是把刀,“我们祖上其实是武将出身,老祖宗随明帝南征北战荣马一生,立下不朽功勋,才有了我们这个家族,这把刀陪几代祖宗一生,立下功勋无数,最终成为了我们家的传家之宝。传说中这把刀是取天外陨石精核,反复锻打七年七个月零七天而成,刀重七斤七两七钱,老祖宗为其取名——破军之刀!简称破刀!”几个学生听到最后一句险些跌到在地,晕菜,这是啥名啊?!
  吴德一脸的期待,拷,这不是传说中的外星来刀吗?!不愧是宝刀,够重!吴德左手执靴,右手执柄,“唰”的一下将刀拔了出来,举在半空,寒光冷冷,好一把不同凡响的宝刀——西瓜刀?!吴德左瞅右看,上瞄下扫,怎么看怎么都像现在大街上一抓一把的西瓜刀,并且还貌似某个黑帮电影陈小春同志执的那把!
  “爷爷,这不是西瓜刀吗!?你是不是拿错了啊!?”,一脸苦寒的吴德说道。
  老爷子一个锅巴就拍在吴德头上,“西瓜刀,亏你说的出来,这把刀削金如泥,吹毛断发,不信你看。”老爷子将吴德手上的西瓜翻转,刀刃朝上,随手拿起旁边一张白纸,从刀上飘下,纸落,两片!
  “哇塞,卖嘎的,这么历害?!好刀啊,好刀!”吴德眼睛都直了,没有想到这西瓜刀如此牛B,用指一弹,“嗡。。。。。。。。”,悦耳的刀鸣声仿佛在小瞧这不识货的二楞子,其它的学生也是一脸的震惊。
  “我们那老祖宗是谁啊?!这么历害,不会是吴三桂吧?!”,吴德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把刀,简直就是为我量身订做的杀人利器啊,谁不知道,我就是传说中的西瓜刀王子啊!
  “卟。。。。。。。。”,也有点子得意的老爷子正端起茶水想喝,闻此言,一口水全喷还傻跪在面前玩刀的吴德身上,“你个小破孩子,我们祖上会如此不堪吗?!真是气死我了,我们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开国功臣——吴天德!”
  吴天德,这个名字好熟喂,这不是《笑傲江湖》里的一个跑龙套的吗?大明时也好象没有姓吴的“大”功臣吧?吴德狂汗。。。。。
  学生们也捂着个嘴在那偷笑,这一家子太搞笑啦,祖宗是没有天德,现在这个孙子又是没有德,哈,哈。。。。。。。。。
  “我们祖上基本上都是武将出身,只是到了后面十代,才弃武从文,成为了儒士,今天你既然要投军为国尽忠,那这把刀你就带上,再现老祖宗的武威!”吴老爷子一脸的郑重,吴德想说很多话都没能说出来,只是重重的点了一下头“嗯!”
  “孙儿啊!”一直坐在那里光听而没有说话的奶奶扶起了还跪在地上的吴德,“孙儿啊!”奶奶眼睛红了,“我的乖孙儿啊,既然你持意如此,那奶奶也没有办法,奶奶也没有什么送的,就送你一只钢笔,希望你不要把文化知识给丢了,以后赶走了小日本,你再回来读书!”,奶奶拿出了一支钢笔,送到了吴德手上,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奶奶。。。。。。。。。。”吴德眼睛也有点红,抱着奶奶半天没有说话。其它人的眼睛都红了,有几个小女生还偷偷的在一边抹着眼泪。
  “好了,好了,今天应该是个高兴的日子,我从来就没有如此高兴过,孙儿,好男人志在四方,爷爷我今天就为你取个字,表字奇龙,希望能成为让世人为之震惊的冲天之龙!”老爷子想开了之后,对吴德的未来报有很大的期望。
  奇龙?!吴奇龙?!
  ————————————————————————
  “啊,吃的好饱啊!没有想到那个吴德还有如此本事,菜烧的真好吃啊!”,小燕抚摸着肚子边走边对身边的同学说道。
  “呵呵。。。。是啊,人不但长的帅,又有才华,歌又唱的好,好象功夫还不错,家庭出身又好,真的是你们女生的梦中情人啊!”高天这个孩子又在打趣小燕,两个人又拉拉扯扯打打闹闹到了一块,一伙人中,只有两个人没有参与到这次的男女追逐战。
  “吴德?!吴奇龙,好有趣的一个人啊!”小声嘀咕的是走在最前面低头不知想什么的凯婵,“我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呢?!”。
  “吴德?!吴奇龙,真是一个有趣的人物!”这是走在最后面深思的刘强,“这情报要不要上传?!”。
  

第一节 满江红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苑,距北平永定门16公里,第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就设在北平南苑二十九军军部,抗日英雄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任军训团团长,张寿龄任军训团教育长,团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为军官队,上校大队长李克昌(原西北军老韩部);第二大队为军士队,中校大队长张自创(原西北军干部学校毕业);第三大队为学生队,上校大队长冯洪国(冯玉祥将军的长子,曾留学苏联)。第一、二两大队各辖三个分队;第三大队辖四个分队。第一、二大队的学员系由各部选送来的进修的初级军官和军士;第三大队是从平、津地区招考来的600名具有中等文化学历的爱国知识青年,全团学员共计1600名,而吴德就被分在三大队三分队。
  吴德制止了爷爷奶奶去找门路拉关系,他是经过严格的考试,正儿八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二十九军军训团的。这倒不是吴德有多高尚,不需要这一套,也不是吴德扮清高,树牍坊,身为现代人,怎么会不知道中华五千年这关系网的重要?!特别是在吴德来之前的社会,你有能力,还得有关系才能出头。他完完全全是觉的没有这个必要,至于为什么,大家自个儿想去。
  在当时有篇考题作文,题目叫《兵贵精不贵多论》,虽说吴德不是特种部队出身,但也歹也是老野应急作战部队的一员,没吃过猪也见过猪跑,吴德同志大笔一挥,洋洋扬扬写了有数万字,这些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懂什么军事,再加上吴德后世那跨越一个世纪的建军思想的先进性,让吴德一下子鹤立鸡群,就这一篇文章,其它考科,军训团校卷人员瞅都没瞅,军训团教育长张寿龄大手一挥,就让他以全优录取。(如果真要较真,我看吴德最起码得挂掉好几科,不说别的,就他那见不得人的右起繁体字能让他过关那可真是邪了)
  在吴德看来军训团的日子极其艰苦,条件相当的差。入伍后,二十九军军训团只发给吴德蓝色军服、白内衣各两套、一些日用生活必需品和一枚印有二十九军军训团的布质襟章,其它物品都江堰市得自备,亏的哥们准备的够齐全,吴德心里想到。在这里连鞋子都要自备,只发了两根绑腿带,被吴德随手当成了军靴的擦鞋布,并为此而蹲了几天禁闭,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时的宿舍是个大通铺,结构简陋,北方的汉子那打起呼噜来那可真是不同凡响,此起彼伏,让自以为习惯了排房生活的吴德大吃一惊,夜不能寐。伙食又差,粮食和肉菜供应不足,吃的是糙米饭,一周只能吃两三片猪肉,以萝卜叶当菜吃,虽说现代军营吃的伙食糟糕,味道极差,但好歹也有大鱼大肉,大米饭管饱,虽然吴德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还是很不适应,现代人回到过去那个苦啊。
  不过总的来说,吴德还是跟大家一样整天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比太阳早起半个钟头,这就是二十九军的规距,军训团也不例外,吴德他们一般早上五点半起床,几分钟搞好内务清洁,便到操场集中早操。在军训团除了要学政治课、文化课外,还有军事训练。那时的政治教育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及遗训为主,并倡导儒家伦理、新生活礼义廉耻等。
  白天,除了三餐和午睡,其它时间全在操课学习训练,除了木马、单杠、浪桥、跳台、天桥等常规体能训练项目之外,还有操典、战斗法则、内务规则、应用文、地理、自然、地形学、射击学、筑城学、测量学、战略战术学习等等,武术更是其中的必修课,二十九军那就是靠大刀打出了名,只要进了二十九军,那就得人手配一把大刀,军训团专门有个传说中出生于武林世家的教官来教刀术。
  在被吴德连削了N把大刀让大家都认识到这祖传的宝刀之后,冯洪国大队长也就没有要求吴德用统一制式的大片刀。为此,吴德专门跟武林教官学了几式短刀刀法再综合自己的几式流氓刀法后,在整个队伍里那西瓜刀耍的是虎虎生威有模有样,仗着刀锋,跟几个前来当教员的老兵还能有来有往的过上几招。
  晚上是自习,每周两晚进行“夜间教育”,学习如何夜间作战。九、十点钟才结束,由于是全封闭式训练,没有任何业余活动,训练学习安排得又很紧,学兵们根本一点懒也偷不得,在训练时谁也没有丝毫懈怠,因此非常辛苦。当然已经在老野部队服役过五年的吴德不在其内,虽说他现在整个人看起就是那个小白脸儿(小麦色在那个时代就是小白脸儿),但他可是实打实在老野混出来的,军营生活过习惯了的人。
  身体素质、战术技能、地形学、射击学、班排战术等综合性相关科目,那在以前就有相当水准,就更不要说什么夜间作战,GCD部队就是夜战的老祖宗。高楼平地起,吴德基础打的好,当然学什么都快。
  军训团大部分教材都是取至中央陆军学院,世界名校,也就是后世称之为中国的西点——黄埔军校,吴德除了对其中的什么《精神教育》,还有那个什么所谓的“中兴三名臣”的曾剃头与胡林翼写的《曾胡兵法》(据说还是老蒋钦点的教材)不怎么感冒之外,其它的各科那在三大队那可都是头名,在整个军训团那都是前三甲的。
  整个军训团里也就吴德一个人最轻松,有事没事就寻个理由跑去找张教育长打打屁汇报汇报思想,然后再满眼星星的瞅瞅佟麟阁将军。其它有闲那就去找武林教官过过招,毕竟这个时代流行肉搏战不是?!这个刀术算是吴德最用功,也进步最快的一个,由于被某种吴德说不上来的力量改造了身体,再加上吴德对西瓜刀那种异乎寻常的刀感,经过不断的锻炼后,连武林教官都没有把握接住吴德头三刀,这也达到了吴德最基本的要求,在战场上那不就是要追求一二刀解决问题吗。
  虽然伙食不好,有时候还吃不饱,但是每次在吃饭前二十九军全体军人都要高唱《吃饭歌》:
  “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吾辈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
  还有《起床歌》,必须鼓起中气去唱。
  “黑夜过去天破晓,朝日上升人起早,国耻莫忘了,将来练得学术高,复兴民族显英豪。”
  在睡觉前还要高唱《睡觉歌》:
  “今日工作又完了,平安快乐去睡觉。国耻莫忘了,灭日复仇显英豪!”
  其它还得唱岳飞的《满江红》歌、《站岗歌》、《八德军歌》、《悔改歌》、《射击军纪歌》、《利用地物歌》、《行军歌》、《站哨歌》和《国耻歌》等。
  让吴德感到最可笑的是《悔改歌》,歌词是:“悔改工夫切要,曾子三省教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乃是完人。”
  而让吴德没有想到的是,他年关在家唱的那首《精忠报国》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中华女儿都以会唱此歌为荣,并被好几个音乐权威人士所赞叹不已,惊呼北平又出了个音乐天才——吴奇龙!
  二十九军的官兵自然也不例外,学唱传抄歌词不已,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歌的“原创”歌手会猫在他们的身边,虽然有人知道吴德大字奇龙,也还曾用怀疑眼睛看过他,但被吴德平常那些曲不成曲调不成调貌似还无比下流唱的鬼哭狼嚎的破公鸭叫立马给打消了这个念头,音乐天才可能会是他这种德行吗?!
   。。

第二节 卢沟晓月
《渡桑干》
  ——唐朝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北平北靠燕山山脉,西依太行山脉,桑干河水于太行燕山之间冲出官厅峡谷,于门头沟附近流向平原,更名为永定河,古称卢沟或无定河。然后向东弯曲,在北平之南形成缓缓弧线。查看世界城市,几乎所有大城市不是傍河即是临海。北平的形成自然离不开这条有名的河流。永定河冲积扇形的背脊即是经过3000余年发展起来的北平。
  北平城的水源丰沛,凿井汲水,喷泊为流,停潴为湖。山水景色,天赐帝王之象。永定河南即华北平原,因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是以白洋淀、东淀为中心的湖泊沼泽地带。这广柔平原布满湖泊河网,所以交通不便,致使北京南控中原必行大行山东麓缓坡,东据齐鲁江淮须经天津或走水路,自古以来太行缓坡都是进出京城交通要道。而卢沟桥即是要道的咽喉。
  可以说有了北京城就有了卢沟桥,有了卢沟桥才有了北京城。元朝以前,北京曾被称蓟、中都、大都等名,金代以前,卢沟桥是渡口,有浮桥。金大定年间(1189年)始建石桥。
  桥长米,桥面宽米。桥面分作桥面伏石、仰天石、桥面石三层。石栏杆279间,栏板279块,望柱280根。栏杆每间是望柱,柱头刻仰俯莲座,座下刻荷叶墩,柱顶刻狮子。石狮形象生动活泼。共485个,坐卧起伏,极富变化,有揉胸昂首,仰望云天,有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侧身转头,两两相对,有抚育狮儿,轻轻呼唤。这些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大狮子身上又爬着小狮子……
  卢沟桥两端入桥口两侧有石制华表四根。两端雁翅桥面及桥头上,有碑四通,有康熙帝修卢沟桥碑,乾隆帝葺卢沟桥碑。“卢沟晓月”碑及乾隆题察永定河诗碑的碑亭。
  宛平城,过去称拱北城,也称拱极城。拱北,拱卫北京的意思;拱极,“极”是人臣之极,即皇帝,拱极也就是保卫皇上保卫社稷了。
  从卢沟桥和拱北城建筑位置分析,卢沟桥为交通咽喉,拱北城为屯兵之地。拱北城在桥的内侧,即靠北京一侧东侧。从军事角度看,敌人来自对岸,来自桥的西侧,拱北城西出,控制住石桥,使西侧攻来之敌不能通过。
  现在的情况,今非昔比。日本的华北驻屯军已经捷足先登占领了丰台,丰台距卢沟桥只有7公里,而位置在宛平城东,卢沟桥与北平城之间。“拱北”、“拱极”现在都失去了意义。它唯一的目的是守卫住北平与中原腹地的交通咽喉,使其通畅,勿令日本人扼死北平。
  守住卢沟桥,不等于交通线不被日本人切断,但是不守住卢沟桥,咽喉必被日本人切断。而且敌人在其背后,随时可能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切断宛平城与北平联系,使宛平成为孤立据点,由此可见守卫宛平实为艰险任务。
  吴德拎着中正式步枪;站在宛平城头;看着月光下的卢沟桥;那漂亮的卢沟桥。思绪纷纷,脑中不时浮现以前得来的关于卢沟桥的情况,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吴德在身临其中,仔细想想之后才发现,二十九军是败的那么的无奈,那么的苦涩。
  对敌人内情一无所知,长期胶着相处,摩擦——冲突——解决,已使麻痹意识渐渐滋生,而且二十九军上下普遍有一种轻敌思想,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我们有利,日军劳师远侵,补给困难,语言不通,困难重重,用不了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把日本军队打垮。”连宋哲元军长在鼓励士兵时,都经常这样讲:“真打起来,我们这个军毫不含糊,日军有飞机、坦克,我们有大刀,手榴弹。在喜峰口和他们较量过,两军杀到一块,飞机、坦克不如大刀顶用……”
  二十九军不但输在装备上、军事上、政治上,更是输在轻敌上!你说除了苦涩之外,你还能有什么别的想法?!吴德到是上交了一份,关于治军、战术、训练以及对日军的分析等等方面的数万字报告,可惜石沉大海,谁会把一个小小的新进学兵放在眼里,在这个论资格排辈份的老军阀部队里,估摸着那份报告就躺在哪个角落里生灰。
  宛平城现在由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第三营接防,第三营是加强营,计有步兵4个连,轻重迫击炮各1个连,重机枪1个连,约1400人。营长金振中中校是个倔强、经验丰富的军官,宛平城前后受敌,金营长不得不将兵力分散布置。十连、迫炮一个连布置在卢沟桥西岸大王庙附近,守西岸咽喉之地,十一连在宛平城北、十二连在宛平城南构工筑阵防守,重机枪连、迫炮一个连、九连同营部坐镇宛平城,而此时日军在卢沟桥附近驻扎有河边正三旅团一木清直一个加强大队二千余人。
  不但兵力上落于下风,而且二十九军面对的是强敌日本,日军的重武器必然在步兵行动之前打击,而二十九军方面还击能力不足,只能被动挨打,必然会被打乱阵脚,打击士气。这种整军布阵的防守阵地战的弱点其实在长城抗战中已经体现得比较明显,而且在以后的抗战中也都大吃其亏。
  基本上每一次中日两军大的交战中,日中伤亡人数的比例大多在1∶5——1∶10之间,即:死伤一个日方战斗人员,中方要付出5个至10个战斗人员的沉重代价。
  从抗战时期中日两军的质量看,大约1个日军的战斗力能抵5——10个中国士兵。除武器的因素外,军事素质相差悬殊。日军士兵都经过严格的军事战术技术训练,战斗意识强,各级指挥官均出自军校,自陆军小学到陆军大学的军官比例很大。
  中国的士兵均出身农民,绝大部分抱着当兵吃粮的雇佣意识,战斗的意志不强。二十九军的军官绝大部分行伍出身,在军阀混战中提拔起来,虽然战斗经验比较丰富,但过去遇到的对手均为不分仲伯的国人,在长城抗战之前尚未遇到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意识很强的对手。
  军官的指挥水平带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教育士兵的指导思想非常陈旧,二十九军的士兵课本就是四书五经,孔子的哲学是治世哲学,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颇为迂腐。
  宛平城,只能说是处于风口刀尖,火炉架子上。
  吴德不知道是自己到来的蝴蝶效应,还是自己的对“卢沟桥事变”的了解不够,在吴德的印象中宛平城的驻军长官不应该是团长吉星文吗?怎么会是金振中营长呢?吴德很有些自怨,早知道会来到这里,自己干吗不多了解了解“卢沟桥事变”,现在自己只知道是二十九军在这里跟小日本死掐,最后还败了,知道佟麟阁将军、赵登禹将军壮烈牺牲在这场战事,但却不知道二十九军打了多久,伤亡多少人,二十九军后来又怎么样。唉,抗日英雄的事迹特别是国军抗日英雄了解的太少太少。
  下弦之月,衔在西山边上,黛色笼罩,滔滔大河冲出峡谷,如银蛇蜿蜒,至桥下奔腾东去。这就是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
  过往商旅,文人墨客,升迁或谪贬的官宦或寄情山河,或感慨人生短促,或叹息旅途艰辛,或留墨或留诗,已经形成卢沟文化现象,光以卢沟桥为背景的诗流传下来就有几百首。
  见证我中华沧桑七百年的卢沟桥啊,你可知道,英雄的中华儿女即将把满腔报国热血挥洒落在你的桥头,以血肉之躯卫我中华,驻我中华长城,血祭卢沟桥!
  请保佑我们。
  

第三节 绑腿的好处
绑腿的好处:
  1、打了绑腿后开始有不习惯的腿肚子涨,几天后感到很舒服,特别是在登山时感到小腿不酸累,有防止血脉下积而引起的涨疼;
  2、山地行军,山虫蚂蝗随时顺着裤管爬进去咬吸,打了绑腿后至少让它多爬好几里地(虫虫的路途),且有效防止荆棘树枝刺扎与牵挂;
  3、如果负伤骨折三角巾急救包不管用时解下绑腿布起到固定骨头的作用;
  4、在遇到山岩陡坡需要攀爬降落时将几根绑腿布连接绞成绳索作牵引用;
  5、如果有战士负伤无担架后送时,砍两长两短的树枝将几副绑腿布制作成简易担架;
  6、有幸抓到对方的倒霉蛋将绑腿捆个结结实实,保管他解脱不了;
  7、有遇到需要捆扎的东西那绑腿布是有效的替代物
  以上是本人再经过观察、询问、尝试检验后得出的最终结论,望各位长官批评指正,致此,敬礼,军训团三大队三分队学兵吴德,1937年6月10日。
  吴德停下笔,叹了一口气,总算可以交差了。其实吴德对于绑腿这玩意一直很不感冒,在吴看来“绑腿”对运动本身并没有什么帮助,相反的会阻碍血液的流通,对运动起负面作用。如果说“绑腿”对运动本身有什么帮助的话,那么现代也没有看到的哪个奥运(竞走和长跑)健儿们绑上“绑腿”吗?!现代军队也没有见有哪家裹绑腿的,军靴不比这好的多吗,不就是因为物资不足,中国部队穿不起军靴等高档护具吗。有必要这样吗?不吃不喝关了老子三天,还要我下连来体验绑腿生活并写份体会上去,真是小题大做,吴德心里很是郁闷,虽说自己也很想到前线部队来,但被赶小鸡似的赶过来,吴德心里可有不少意见。
  那是在半个月前,宋哲元军长前来看望军训团官兵,本来是件好事,1600人齐刷刷一个方阵,40*40,整整齐齐,干净的篮色军装,背后的大刀红绸带随风飘舞,宋哲元军长很是满意,一大队二大队就不说了,连这个全由学生组成的三大队都有了一定的气候,宋军长带着几个将领绕着方阵走了几个来回,正打算着表扬表扬这群学生,一阵风吹来,只见方队前排有名战士的绑腿散落,在胸前随风飘舞,宋军长有点恼了,正打算过去教训教训他,又是一阵风来,那战士脚上的绑腿很干脆的飞到宋军长脸上,黑乎乎的一条,也不知道多久没有洗过,宋军长火了,走过去狠狠的踹了那战士几脚,再是一通狠批,本来也没有什么,没有想到那站的笔挺的小战士嘴里还小声嘀咕道:“这也不能怨我啊,鬼才知道绑腿这么难打,绑腿有什么用,搞的跟老太婆的裹腿布样!”,宋军长大怒,把这么重要的装备当成是老太婆的裹腿布?!立马下令关这名战士三天禁闭,饿他三天,然后下连队锻炼,一个月内没有弄明白绑腿的作用再接着关!旁边的佟副军长跟张教育长还没来的劝说,事情就这么订了,那名战士当场就捧着他的裹脚布进禁闭室去了。
  不用想那名倒霉的战士就是吴德,他当时也懊恼不已,干吗当面顶撞领导呢?硬生生的给饿了三天,一点脾气都没有,老老实实的来到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第三营报道,金营长就把他分配到了9连。不过他到现在还是没有裹上绑腿,不是他死不悔改,也真不能怪他,裹个绑腿也不是那么见不得人吗,只是因为吴德不知怎么的就是受不了束缚,裹紧了两腿红紫,裹松了就会脱落,绳子都能绷断,松跨下来的绑腿摔了吴德N次。不管怎么弄都影响运动,就算是老兵帮他打的都没有用。
  几位上级都没什么好办法,再看到不打绑腿的吴德健步如飞,战术动作比打绑腿的老兵还牛B,最后也就不了了知了,当初在军训团也是这种情况,军训团长跟教育长都免了他这差,这也使的吴德次次都是紧急集合的第一名。现在这三营里,金营长这个人重视文化人,吴德又是全营里学历最高的一个,在加上各方面的素质都不弱于老兵,让金营长起了爱才之心,也就免去了吴德同志的“单独操练”,所以总的来说,吴德现在过的还不错。
  二十九军怎么说前身也是个军阀部队,家长制严重,所以喜爱吴德的教育长张寿龄在宋军长拍板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大不了一个月之后再把他捞回来就行了。张教育长让吴德去仓库挑了支步枪,多领些子弹就下连锻炼。要知道军训团的学兵们还没有自己的枪,只能在打靶的时候过过瘾,这次中央已经可是新下拨了一批枪械给二十九军,在军械仓库里,吴德东挑西拣,像中了这把中正式,再狐假虎威唬弄军械官,领了三百发步枪弹,二百发手枪弹。
  真是发财了,揣着沉甸甸的子弹,吴德笑了,在抗战时期能带这么多子弹的中国军人那可真是没有几个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