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魔术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摆手道:“算了。咱们是配合太子演戏的,虽然太子做的很不地道,但是咱们还得配合好他,把这出戏唱下去吧。”
第四十一章 偶遇故人
第二日清晨,李玄闻到了一种淡雅的香气,这香气香而不浓,清新淡雅,十分好闻,李玄贪婪的呼吸着。睁开双眼,细碎的阳光透过镂空的雕花窗桕照射在李玄的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李玄的身下铺着繁复华美的云罗绸,头顶一袭袭的流苏悬挂于粉黄色的幔帐之上,随风轻摇,悦耳动听。床的斜对面是一座玳瑁彩贝镶嵌的梳妆台,华美无朋,绚丽夺目。李玄躺在床上感慨道:“没想到啊,皇宫随便的一间屋子都这么漂亮奢华。昨晚,肯定是陛下看我喝醉了,便安排了这间屋子让我暂住。这间屋子真的很不错啊。”
突然,一位延禧宫的宫人走进了寝宫,准备清扫,可是当她看到李玄竟然躺在了九公主的床上时,一声犀利的尖叫声从她口中爆发了出来。
李玄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穿着衣服啊,那你尖叫什么呢?李玄想不明白。
不久,就呼呼啦啦进来了一群人,不由分说的就将李玄押了起来。
李玄大呼道:“你们干什么?我是永安王,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没有人回答他,不久就有宫人将此事上报给了皇帝李渊。李渊下令:“将李玄押入天牢。”
太子建成的侍卫统领冯立看到这一幕,笑容满面的向东宫而去,向太子建成禀报了这个好消息。
大唐天牢阴暗潮湿,牢房的木栅栏都是用粗大的圆木制成,新漆剥落后,落出里面一层层的旧漆,无声地向过往的人宣告着它的年龄。栅栏之见的缝隙只有一巴掌宽,只容通过手臂,想挤过去一条腿都十分不易。天牢守卫森严,到处都是头戴漆布冠,身穿黑色皂隶服,腰缠红布织带,脚穿白帮乌面直筒靴的狱卒,三三两两,不停地走动巡视。
进入牢房,李玄见到了牢房中早就关着一个人。
那个人身材魁梧,面目憔悴,身穿一件很肮脏的囚衣,囚衣上满是褶皱。他蜷缩在牢房的墙角了,不发一言。听到有人进入,他抬起头,双目无神的看了看,便又低下了头,看向了地面。
李玄看清了那人的脸,惊呼道:“断刃?”
那人听到有人喊他,便又抬起了头,然后异常惊讶的说道:“李玄?你怎么也被押入天牢了?”
李玄走到了断刃身边,坐下后,一摊手道:“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被押入天牢了?昨晚陛下还赐我一起饮宴呢。结果今天一早,我刚起来,一位宫人突然一声尖叫,我就被人押进来了。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呢?”
断刃也很郁闷的说道:“我也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把我押入天牢。我如实的将亲眼看到的事情禀报给了陛下,结果陛下不久就将我关起来了。关了一段时间,他们告诉我陛下要放了我,结果刚见到陛下,陛下就又让人把我再次押进来了。很莫名其妙。”
李玄略显尴尬的挠了挠头,心中暗道:“断刃被押入天牢,估计是因为自己的关系。植入记忆,那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虽然断刃一直坚信是真的,但是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被皇帝发现,肯定是迟早的事。”
看着憔悴的断刃,李玄拍着胸脯道:“断刃大哥,只要我能出去,我肯定会把你救出去的。”
断刃拒绝道:“谢谢你一片好意。可是这是天牢啊,想出去难啊。”
李玄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断刃突然间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叫断刃的?我们应该没有碰过面吧。”
李玄面带尴尬,但是他随即反问道:“我们没有碰过面,可是你又怎么认识我的?一见面就能叫出我的名字呢。”
断刃低头不语。
皇宫延禧宫,李晴刚回到皇宫,就得知李玄夜宿自己的寝宫,今早已经被父皇押入天牢了。想到李玄躺过自己的床,她不禁羞得面色通红。可是想到李玄因为自己竟然被押入天牢,她又暗自为李玄担心了起来。
李晴向自己宫里值守的宫人仔细的询问了昨晚的情况,方得知竟然是自己宫里的人将李玄接入自己寝宫的。
她冷冷的看着那位将李玄抬入自己寝宫的宫人,说道:“你是受谁指使?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宫人闭口不言。
李晴下令道:“把他关起来,严加看管。”
李晴判断李玄应该是被人陷害,而陷害他的人,应该是太子。太子不仅想陷害李玄,还想败坏自己的名声,给亲近二哥的人一个警告,好狠毒的计策啊。
稍事思考,李晴就下令道:“摆驾乾元殿。”
乾元殿,大唐皇宫的主殿,高大宏伟,气势雄浑,是皇帝李渊举行朝会的地方。
此刻,乾元殿里群臣们议论纷纷,都在讨论李玄夜宿延禧宫的事情。
“永安王太过分了,竟然擅自闯入九公主的寝宫。”
“对啊,实在想不到了,李玄竟然是这种人。”
“延禧宫的宫人是怎么当差的,怎么能够让李玄进入九公主的寝宫呢?”
“李玄神通广大,手段繁多,延禧宫的宫人怎么能够拦得住他呢?”
“幸亏九公主不在寝宫,如果在的话,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祸事呢?”
“陛下驾到!”一声尖利的声音后,皇帝李渊身穿龙袍,头戴平天冠缓缓的走到了龙椅之上,坐了下来。
群臣们停止了议论,纷纷躬身行礼,三呼万岁。
看到李渊到来,太子建成面露喜悦,而秦王李世民则面色阴沉。
李世民狐疑的看着高高在上的李渊,心中暗道:“怎么会这么巧?怎么能这么巧?为什么深夜李玄会突然被父皇招进皇宫饮宴?为什么饮宴后,无人护送他出宫?为什么李玄会喝得烂醉,出现在与自己交好的九公主的延禧宫内?这一切都太巧了,似乎除了太子之外,还有一股势力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而做为整个皇宫的主人,自己的父皇应该是知情的,不可能一个外人能够在皇宫内的延禧宫中睡了一夜,还没有被人发现的。那样的话,守卫皇宫的左、右千牛卫,大唐黑暗中的精锐夜鹰也太无能了。”
第四十二章 九公主
朝会上,皇帝李渊提起了永安王李玄夜宿延禧宫的事情。太子建成,太子太傅王珪、太子冼马魏征等一致要求严惩胆大妄为的李玄,以正大唐国法。秦王李世民、吏部尚书高士廉虽有意替李玄辩解,可是李玄确实夜宿延禧宫九公主的寝宫了,触犯了大唐律法。很多中立的大臣们也一致支持太子,要求严惩李玄。
李渊看到时机成熟,便暗下决定罢免李玄永安王爵位,打入天牢,以作惩处。
尚未开口,突然一位太监急匆匆的跑进了乾元殿道:“陛下,九公主如今素衣赤足正跪在乾元殿外请求面见陛下。”
“素衣赤足?这是请罪呀。九公主为什么这么做啊?”
“莫非李玄夜宿延禧宫,还有什么隐情?”
“大概是如此了,不然九公主何必在朝会时,素衣赤足求见陛下呢?”
群臣们议论纷纷。
一丝阴沉浮现在太子建成的脸上,他想不明白李晴这时候来乾元殿干什么?莫非她想凭她自己一个人为李玄翻案?想想都觉得不可能。一个小毛丫头罢了,会有如此能耐?
皇帝李渊也认为李晴无法为李玄翻案,便说道:“宣。”
太监总管王德用他那尖利的公鸭嗓高喊道:“陛下有令,宣九公主李晴觐见。”
李晴一身白衣,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举止出尘娴雅,乌发如漆,肌肤如玉,如仙女下凡一般,缓缓的走到了大殿之上。
对着李渊行礼后,用异常动听的声音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看着李晴问道:“晴儿,你这是何意啊?”
李晴回答道:“儿臣素衣赤足,这是向父皇请罪的。”
“请罪?你何罪之有?”李渊疑问道。
李晴回答道:“昨日儿臣夜游皇宫,在御花园中,看到了烂醉的永安王躺在冰冷的地上,不省人事。而当时皇宫已经落锁,外人根本出不去。于是,儿臣便擅自做主,命令跟随自己的延禧宫宫人将沉醉的永安王抬入了延禧宫,而儿臣则去了宫外平阳公主的府里借宿。今日早晨,儿臣返回,才得知永安王竟然因为夜宿儿臣的延禧宫,被父皇押入天牢了,儿臣顿时感到心急如焚,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于是便素衣赤足向父皇请罪。”
“原来是九公主将喝醉的永安王安置在自己的延禧宫的,不是永安王擅闯的呀。”
“按照九公主所说,永安王是冤枉的了。”
“当然是冤枉的,他喝醉了嘛,都醉得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怎么擅闯延禧宫呢?”
“我一直觉得永安王是位谦谦公子,为人守礼忠义,怎么会做下擅闯延禧宫,夜宿九公主寝宫这种禽兽行为呢?”
“我也这样认为啊。”
群臣们议论纷纷。太子建成则心中暗喜道:“李晴,为了救李玄,你就撒谎吧。一会儿我必然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揭穿你的谎言,让你彻底的声名狼藉。”
李渊也没想到李晴竟然会如此袒护李玄,甚至不惜编造如此混淆视听的谎言。于是,他严厉的质问李晴道:“晴儿,你可敢保证你所说的是事实吗?”
李晴挺直了身子的回答道:“禀报父皇,儿臣敢保证所言句句属实。”
太子建成听后,顿时喜上眉梢,心中暗道:“李晴,就等你这句话了。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撒谎,看孤不接穿你。具体怎么回事,孤会不知道?”
李晴突然看向了太子建成,用斩钉截铁的声音继续回答道:“父皇,儿臣延禧宫的宫人可以为儿臣作证,当时就是他听从我的命令将永安王抬入我的寝宫的。父皇如若不信,现在就可以找我宫里的宫人询问。”
听过李晴的话后,太子建成原本一脸的喜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的惊愕。他心中暗道:“该死的冯立,怎么能够让李晴宫里那个被我收买的宫人还活着?还留在了延禧宫?这不是主动把把柄交给李晴吗?如果那个宫人被父皇招进乾元殿询问,他肯定会一五一十招了的,那样本太子就完了。绝对不能让那位宫人出现在乾元殿,绝对不能。”
皇帝李渊心中暗道:“晴儿,路是你自己走的,是你要让朕召见你宫里的宫人的,你的谎言要被揭穿了,不要怪朕,朕绝对不允许李玄和世民在一起,破坏我的计划。”于是,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宣。”
太监总管王德又用他那尖利的公鸭嗓子高声的喊道:“宣延禧宫………”
话未喊完,只见太子建成出列,对皇帝李渊奏道:“儿臣愿意担保九妹所言句句属实。望父皇能够顾忌父女亲情,相信九妹吧。”
李渊诧异的看着信誓旦旦的太子建成。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他判定了:“太子这位主角将戏演砸了,那位延禧宫的宫人或许是太子的人,不过现在应该在李晴的手里面。”
李渊面露无奈,叹了口气道:“既然太子如此顾及兄妹情谊,朕就不在询问那名延禧宫宫人了。至于李玄,暂时关押天牢。容朕考虑后,再放他出来。”
说完,李渊看向了太监总管王德。王德高喊道:“退朝。”
面色阴沉的太子、满面喜色的秦王李世民带领着文武百官们向李渊行礼,恭送李渊离开。
文武百官们都面带诧异,他们都想不明白,太子为什么会为和秦王交好的九公主担保?要担保也是秦王殿下啊,怎么能够是太子呢?莫非这中间有什么隐情?”
秦王李世民则惊喜交加,他没想到自己的九妹竟然如此厉害,一个照面,竟然将太子打败了。
太子建成则恶狠狠的盯着李晴,心中暗道:“李晴,咱们走着瞧,今日之仇,改日我必定加倍还之。”
第四十三章 吴王杜伏威
退朝后,李渊气冲冲的回到了太极宫,异常气愤的说道:“不堪重任,不堪重任啊。朕亲自暗中配合,事情还是让他办砸了。建成比不过世民也就罢了,这次竟然栽在了晴儿的手里,让晴儿拿住了他的痛处,他只能乖乖就范。难道朕的太子就如此不堪,就真的如李玄所说,他不合适吗?难道朕真的错了吗?”
太监总管王德看着李渊心情不好,便拿出了一份奏折,走到了李渊的近前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刚收到的奏折,我大唐吴王杜伏威进京了。”
听到大唐吴王杜伏威几个字,李渊心情逐渐好转了起来。天下义军三大首领,瓦岗山魏公李密、河北夏王窦建德、江淮楚王杜伏威三个人如今或俘或降,都归于大唐了,天下一统就在眼前了。
想到杜伏威,李渊就感到这个人有意思。瓦岗山魏公李密是和洛阳王世充相争,遭遇惨败,手下大将或降或叛,自己孤身一人,走投无路才不得不投靠大唐;而河北夏王窦建德也是率领着自己的四十万精锐和大唐决战于虎牢关前,结果兵败如山倒,惨败被俘,也算是一条汉子,拼尽全力搏了一把;而江淮楚王杜伏威拥有江淮三十六郡富庶之地,精兵数十万,却从未与大唐打过一仗,而且从武德二年开始,大唐讨伐占据江都的割据势力——李子通,杜伏威不但出兵出粮,而且亲自领兵擒获李子通献俘于大唐。武德二年,当时大唐建国不到两年,北有刘武周进攻龙兴之地晋阳,东有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步步紧逼,屡屡攻打大唐河南之地,导致整个大唐,函谷关外的城池尽数丢失,整个山西老巢晋阳之地,城池更是丢失殆尽,仅余关中一地,却要面对两方重敌,真可谓四面楚歌,生死未明,可是就在此时,天下三大义军首领之一、拥有雄兵数十万的杜伏威却投靠了实力弱小的李唐,可谓眼光独到,出人意料。而如今,大唐二十万大军仅仅是摆出了渡江的架势,而拥有江淮数十万精兵、手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的杜伏威竟然不战而降了,而且面对大唐征召其入京这个极其苛刻的条件,他也毫无反抗的同意了。李渊感到很好奇,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啊?李渊决定见一见这位大唐新一任的吴王。
杜伏威被王德领入了太极宫。
杜伏威四十七、八岁左右年纪,外表朴实,眼含精光。身穿大唐大红色一品王服,身上却弥漫着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霸气。虽然只有他一个人站在大殿之中,可是他的身后似乎跟着文武百官,金甲护卫似的,所有人都众星拱月般的衬托着他。他似乎犹如天生的霸主,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极其耀眼,引人注目。
李渊看着杜伏威感慨道:“好一位英雄人物。杜伏威,名不虚传。”
而杜伏威也看向了李渊,李渊和自己年纪相仿,外貌却苍老了一些,身穿金黄色龙袍,头发花白,面容宽厚,可是坐在龙椅之上,却不怒自威,十分的自然,让人观之,也十分的舒服,好像他就是这天下,老天最宠爱的王者。那把龙椅,除了他,其他人都没他坐的适合、好看。
杜伏威在大殿站定后,对李渊躬身行礼道:“杜伏威拜见陛下。”
李渊微微一笑道:“久闻吴王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杜伏威恭敬的说道:“陛下谬赞了。些许虚名,都是江湖朋友抬举、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李渊疑问道:“吴王兄,雄踞江淮,拥兵数十万,怎么会决心归顺我大唐呢?这是朕一直以来的疑惑,望吴王兄能够为我解疑。”
杜伏威回答道:“大唐从占据关中开始,已经奠定了天下一统的根基。“鬼才”李孝基智谋无双,秦王殿下长于军事,更得关陇贵族集团全力支持。恕臣直言,如果治世,关陇贵族集团或许不如山东豪族、南方世族,可是如果乱世,山东豪族、南方世族联手则也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对手。关陇贵族集团敢死战,耐苦战,人人以参军为荣,以军功大小排定座次,军事素养最高,军功与家族利益更是联系最为紧密。陛下得关陇军事贵族相助可谓是一步妙棋,也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实力保障。武德二年,虽然大唐形势危急,可是臣却觉得大唐根基稳固,形势愈是危急,关陇贵族集团的潜力反而是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结果不出臣所料,仅仅用了三年,在秦王殿下的指挥下,大唐相继击败定杨可汗刘武周、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一统天下。而臣起自微末,只希望一生荣华富贵、衣锦还乡,却无奈为时事所逼,以至于此。故大唐大军所至,臣唯有自保归顺。望陛下能够念臣老迈,保我余生,得享富贵。”
李渊听到杜伏威所说,笑道:“吴王兄,还请放心,些许要求,朕必会予以满足。”
杜伏威大喜道:“臣多谢陛下。”
不久,杜伏威离开了太极宫。在宫门口,杜伏威感慨道:“陛下乃是宽厚大度之人,吾后半生无忧矣。”
而太极宫内,李渊看着杜伏威离开后,感叹道:“杜伏威有帝王之器量,帝王之才华,却无帝王之志向。可惜了。”
夜鹰统领突然从柱子后面走了出来,向李渊问道:“陛下,那对吴王的监控?”
李渊沉吟后说道:“外松内紧。在不能让他察觉的情况下,监控力度要和魏公李密、郑王王世充一样。他毕竟是一代枭雄,他所说的,听听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全信。朕要时刻掌握他的一举一动。”
“属下明白。”说着,夜鹰统领行礼后就瞬间消失了,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第四十四章 东南道行军大总管
夜鹰统领离开后,太监总管王德向李渊禀报道:“陛下,此次护送吴王杜伏威进京的,乃是我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的副将李飞虎将军。他说他有赵郡王的秘折要亲自呈给陛下。如今李飞虎将军正在太极宫外等候,期待陛下的召见。”
李渊沉吟道:“哦?孝恭的秘折?宣。”
王德又用他那尖利的公鸭嗓喊道:“陛下有旨,宣李飞虎将军觐见。”
李飞虎缓缓的走入了太极宫,对着李渊恭敬的行礼后说道:“臣李飞虎拜见陛下。”
说罢,便将李孝恭的秘折呈给了李渊。
李渊打开一看,竟然是李孝恭保荐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的内容。
李渊看着李飞虎说道:“秘折上的内容,你知道吗?”
李飞虎回答道:“臣猜出来了,离开岳阳时,又从大都督那里得到了确认。臣知道秘折上的内容。”
李渊又问道:“这是你们大都督的意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飞虎回答道:“因为大都督认为永安王实在是陇右李氏皇族、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想看到永安王因为政治毁了自己的前途。”
李渊感叹道:“你家大都督有心了,让永安王离开长安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永安王因为朕的两个儿子之争,前途尽毁,朕也舍不得。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朕内心里是同意的,可是此事,朕不能乾纲独断,还需要听一听其他朝廷重臣的意见。你就在长安先呆着,等候廷议的结果。”
“是。”李飞虎恭敬的回答道。
不久,李飞虎就离开了。
李渊一个人坐在龙椅上,喃喃自语道:“李玄离开长安也好。只要他不和世民在一起,朕还是很欣赏他的。他毕竟是孝基的独子啊,孝基对我大唐贡献太大了,定关中,收关陇贵族集团为吾所用,居功至伟啊。李玄培养培养,也定然是大唐朝堂未来的栋梁,可堪重用啊。”
随后,李渊下令道:“召太子、秦王、左仆射裴寂、右仆射封德彝、御史大夫萧禹进宫议事。”
半个时辰后,太子、秦王、裴寂、封德彝、萧禹相继走进了太极宫。
落座后,李渊拿出了李孝恭的奏折,对众人说道:“都看看吧,看如何回复赵郡王?”
奏折在太子、秦王、裴寂、封德彝、萧禹的手中传过。
太子建成一看,竟然是李孝恭举荐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的奏书,面色阴沉。
秦王李世民看过后,则面带犹豫,仿佛陷入了沉思。
左仆射裴寂看过后,却看向了太子建成,看到太子阴沉的脸色,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右仆射封德彝看过后,看看太子,又看看秦王,最后则看向了皇帝李渊。
御史大夫萧禹则看过后,直接看向了右仆射封德彝。
李渊收回了奏折说道:“都议议吧。”
太子建成起身说道:“东南道行军大总管职位重要,关系到我大唐南方局势的安危。儿臣以为永安王从无从政经验,实在不易担当如此重要的职位。”
李渊不置可否的说道:“哦。”然后,看向了秦王。
秦王李世民依然在沉思,似乎内心里十分纠结,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而一直支持太子的左仆射裴寂则起身奏道:“老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永安王年纪不过十五,实在是不能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如此重要的职位。”
听到裴寂如此说,李世民站起身说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左仆射怎可以年龄判定永安王是否适合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这一职位?我十五岁领军,二十岁做到了统领大唐数十万军队的天策上将,六年来南征北讨,相继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如今也不过二十六岁,陛下当初也没有因为我年龄小,就不任命我为天策上将。而如今整个天下,更是没有人敢说我天策上将做的不好。左仆射,乃是朝廷重臣,怎可有如此糊涂的想法,为国家举才?”
裴寂顿时面红耳赤。
李世民则恭敬的对李渊说道:“儿臣同意赵郡王的建议,也举荐永安王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
李渊诧异的看着李世民说道:“你真的决定同意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不让他留在你的身边,为你出谋划策?”
李世民回答道:“儿臣同意。永安王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尚可为我大唐建功,而留在长安,只会遭受各种卑鄙的陷害和无耻的攻击,不能得展所才。”
看着李世民如此表现,李渊面带欣赏。一个政治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务实,世民做到了。
之后,李渊看向了右仆射封德彝和御史大夫萧禹。
封德彝站起身,奏道:“恕臣愚钝,还请陛下圣裁。”
萧禹亦站起身,奏道:“请陛下圣裁。”
李渊看着封德彝笑骂道:“老滑头。你是右仆射,说说你的想法吧。”
封德彝恭敬的站着,可是脑子却在飞快的运转。
陛下最近一直支持太子,看到李孝恭的奏折应该第一时间予以驳回的,可是如今,他不但没有驳回,还煞有介事的召开内廷会议;如今太子、左仆射裴寂纷纷反对,只有秦王一人支持,局势明显对于太子有利,可是陛下却非要听听我的想法。莫非陛下转变心思了,开始支持秦王了?随即他又否定道:“不可能的,陛下不会没有任何征兆的就转而支持秦王的。那问题就出在李玄身上,或许陛下也十分欣赏李玄,只是不喜欢李玄介入太子、秦王之争,前一任的永安王李孝基应该也是一个原因。陛下心里是同意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的。
得出这个结论后,封德彝看向了太子,之后对着李渊奏道:“老臣以为东南道行军大总管这一职务,目前来说,只有永安王李玄最为合适。”
李渊淡淡的笑道:“哦?为什么?”
其他几人也十分好奇。
封德彝回答道:“因为东南道行军大总管这一职务,如今十分特殊。它是我大唐吴王杜伏威原来的官职,统领着江淮三十六郡,数十万江淮军队。朝廷派遣任何人去做这一职务,都需要仰仗我大唐荆州大都督、赵郡王李孝恭所统领的大唐二十万精锐。如果没有赵郡王支持,任何人去统领数十万刚刚投降的江淮军队,都无异于一个天大的笑话。数十万江淮军队提出任何条件,只要赵郡王不支持,或按兵不动,朝廷委派的那个人就只能同意,他不同意也不行,他没有实力,自己一个人是怎么也不能抵挡数十万和他不一心的军队的?这个位置,赵郡王决定性作用很大,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赵郡王的建议。最好是同意赵郡王所请。”
听完封德彝的话后,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太子建成说道:“李孝恭大胆,他竟然敢要挟朝廷。”
李渊眼含忌惮,缓缓的说道:“他有这个实力。”
最终,皇帝李渊同意了李孝恭的奏请,同意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
封德彝离开太极宫时,李渊对他投过来了一道欣赏的一瞥,欣赏他分析透彻,深体朕心,看到了自己都没有留意的一些问题。
刚走出太极宫,年轻威严的秦王早已等在了殿外,对封德彝躬身一礼道:“多谢右仆射相助。”
封德彝坦然受之,低声说道:“殿下,以后多加小心。”
李世民拱手拜谢后,转身离开。
不久,太子和左仆射裴寂也走出了太极宫,封德彝对太子行礼后,说道:“太子殿下,陛下在召开内廷会议之前,已经打定主意让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了。老臣本想推辞,可是陛下却执意让老臣说出。希望太子莫怪。”
“父皇,竟然在之前就有了主意?”太子建成陷入了思索。
不久,他想明白了,他看向了左仆射裴寂。裴寂暗暗的点了点头,表示封德彝所说是真的。
太子建成安慰封德彝道:“封相,当时也是无奈。既然父皇动了心思,谁还能阻止他乾纲独断呢?”
说罢,三个人一起离开了。
第四十五章 自己的路
廷议后不久,皇帝李渊就在太极宫召见了刚从天牢里放出来的李玄。李渊对李玄说道:“现在,朕任命你为东南道行军大总管,总管整个江淮事宜。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做的很好的,希望你能把整个江淮之地、江淮之军尽快彻底的变为我大唐的领地和军队,必要时朕允许你使用强力手段弹压。朕的大唐朝廷和赵郡王李孝恭统领的二十万大唐精锐,就是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