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人缺什么-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觉是:人类已经发明了一种有效的疗法,只要有钱,你就能健康如初,你就能是一个欢跳的儿子,一个漂亮的女儿,一个能干的丈夫或是一个温存的妻子,一个可靠的父亲或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但现在你没钱,你就只好撕碎了亲人的心,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分一秒地撕,用你日趋衰弱的呼吸撕,用你忍不住的呻吟和盼望活下去的目光撕,最后,再用别人已经康复的事实给他们永久的折磨。谁经得住这样的折磨?是母亲还是父亲?是儿子还是女儿?是亲情还是那宏博的爱愿?”
世界上最神圣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如果连生命的尊严都不能保证了,其他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这是一种深沉的无奈。钱不仅给人生活的尊严,还有生命的尊严。如果钱对人来说已经重要到如此地步,那么追求财富不仅是必要,而且成了必须。人不爱财,行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穷人喜欢买彩票
城市里的公益事业,应该是富人多出钱还是穷人多出钱?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富人应该多作贡献!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你去彩票投注点看看,是富人投得多还是穷人投得多?
穷人确实太想改变命运了,只要指给他一点点希望,他就会奋勇向前。何况彩票给他的希望不只是一点点,而是几百万呀,真不知一旦得奖,会不会疯掉!
鸡生蛋,蛋生鸡,穷人一辈子都纠缠于这样的寓言。他总在想,花两元买一注彩票,如果中了大奖,如果得了500万,如果又拿去投资,又赚了500万,又投,又赚,几年下来,岂不是李嘉诚第二?
于是他拼命买彩票,把一脑袋的美梦寄托在彩票身上,一周10元,也不算多,如果中了,那可就是几百万呀!天上总会掉馅饼的,而且总会打在某个人头上。这个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我?!
穷人都是这样想的,而且很自信。买!就这样买下去,一年下来,算算账,发现每周10元,你居然已经为你的美梦支付了480元。
怪只怪运气不好,你也不觉得生气,何况人家还告诉你,广场上、公园里新添了不少体育设施,就是用的彩票基金。这里面也有你的贡献呀!你一高兴就不去计较玩这些设施的是富人还是穷人,他到底有没有买过彩票了。
有人说,彩票业在国外近几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产业。且不论此说法是否准确,“彩票”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赌博,而且是穷人的赌博。李嘉诚们是绝不想靠彩票致富的,只有碗里空空的穷人,才会对天上的馅饼垂涎三尺。
穷人本来就穷,可怜的收入还要白白流走一截。政府发行彩票相当于征税:买彩票的人纳税,收来的税一部分用于发奖,一部分办公益事业。假如政府发行彩票的收入都投入公益事业了,就假设是修了一座体育馆吧,然而,到体育馆看球赛、看演出都是要花钱的,穷人绝不会因为当初买过体育彩票就义无反顾地加入现场喝彩的人群中,结果有钱和有闲去欣赏的还是富人,穷人只是守着电视看看转播而已。
税收本来是劫富济贫的事,富人的税率高,穷人的税率低,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而实际的情况是,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占收入的相对比例上,穷人花在彩票上的钱都远远大于富人。
梦想越强烈,醒来也越痛苦。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几个是靠彩票改变命运的?
不断地买,始终地穷。大多数人就是如此,自己都失业了,还在掏钱买福利彩票,救济别的穷人。当然,并不是说救济别人不好,只不过很多时候那并不是你的本意。
说什么知识就是力量,素质决定命运,想让俺每年花480元买书?没门!虽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书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哪有一下中个500万痛快!殊不知,不读书,不思考,你就看不透这世间的真相,你以为有人费尽心机引导你买彩票,都是为了你好?
多动动脑子吧!彩票只是个例子,你把这事想清楚了,许多事情自然就懂了。
穷人生不起病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老百姓虽然收入增加了,但收入增加的幅度远远赶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看不起病”已经成了穷人最大的心病。
我们在报上经常看到一些人生了病而无钱医治的血泪报道,开始还解囊相助,捐助一点。后来看得多了,意识到你根本帮不完,只好硬起心肠,翻到报纸的娱乐版,眼不见心就净了。
但是有些事是你看了之后无法心净的。
某报讯,贵州农妇杨某随丈夫到福建三明市打工,在厂房的住处分娩时遭遇难产,这位孕妇竟然自己拿起菜刀剖腹取子!双胞胎一死一伤,而产妇由于抢救及时,拣回了一条命。
拿菜刀剖开自己的肚子,这是何等的惨烈!如果她身在千里迢迢的荒野,近处没有医院可去,我们还可以理解,但她就在现代化的都市,打一个120救护车就会呼啸而来。
唯一的原因只是没钱!
我们经常在报上看到黑诊所医死人的报道,报道中的黑诊所无一例外地简陋、脏乱,比起正规医院来,确实有天壤之别。这样差的条件,那些上门求医的人难道看不出来?
谁都是有眼睛的,谁都珍惜自己的命,谁都不愿死在黑诊所里,他们之所以要去那样的地方,最大的理由就是便宜!
钱,还是钱,剥夺了穷人获得良好救治的权利。当我们的媒体义正辞严地声讨着黑诊所的时候,穷人却感到无奈。
其实,看病的费用高,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一些医院采用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诊疗手段,使用了新研制开发的药物等,而是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抬高了医疗的成本。
当一个公益性的事业走上市场化道路,我们确实没有理由报怨它唯利是图,因为市场的规律就是如此。
穷人没有决定政策的权力,更没有左右市场的能力。“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穷人只有祈求上天保佑,千万不要生病。
穷人惹不起事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所以法律面前也只可能有相对的平等。法律只能寻求各种利益的平衡点,就像交通法规中的人车之争,完全保护机动车驾驶者或完全保护行人,都是不行的,最后只能达到一个大致的平衡——大多数人没话可说了,也就基本上公平了。
就算立法本身已经做到了相对公平,这个公平的法律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的。为了保证法律的公平,就必须有相应的程序,而很多繁琐的程序看起来是为了公平,实际上是把弱者拒之门外。
譬如维权。
维权是需要成本的。穷人打不起官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如果说古代穷人打不起官司,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执法者的*,那么现在穷人打不起官司,不仅是没有钱“打通关节”,就是正常程序所产生的费用,他们也是支付不起的。
报上登过一件事,某地农民怀疑村里的一个化学厂毒死了他们百亩蔬菜,有意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然而,当他们到检测机关一咨询,一棵小菜的鉴定费用高达两万元,几种蔬菜就要十多万,一辈子没挣过这么多钱的农民们顿时傻了眼。
傻眼之余,只好作罢。法律对弱者来说是件奢侈品。
有一个知识分子,他家楼后正在修一个新楼,日夜施工,噪声扰民,于是他想拿起法律武器。这次取证倒是不成问题,但他翻开有关规定一看,“建设单位对确定为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范围内的居民,根据噪声受污染的程度,按批准的超噪声标准值夜间施工工期,以每户每月30元至60元的标准给予补偿”。他一算,即使按最高标准讨回来的“公道”,可能也抵不上在讨公道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这显然是件不划算的事,只好作罢。
近年来,报上常有农民工跳楼讨薪的报道。看得多了,城里人有点厌烦,怪农民工没有法律意识,把一种过激行为变成了常态,把跳楼变成了“跳楼秀”。
可是,除了跳楼,农民工们还有别的办法吗?曾有一个郭姓农民工,代表68名同伴向北京某单位讨薪。找过10个部门,花了60天时间,直接支付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材料复印费等2300余元。如果加上他的误工费每天50元的话,他的直接成本达到5300余元。而他本人被拖欠的工资款不过1000元。不划算!实在不划算!何况,这一番折腾之后,钱能不能讨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巨额维权成本摆在那里,要么知难而退,要么采取过激手段,你说他还能怎样?
很多时候,法律对弱者来说只是个摆设。
倘若只是个摆设,倒也罢了。但它偏偏又是很威严的,强有力的,在有些人手里会发挥巨大作用。
法律是件有力的武器,正因为如此,掌握的人才要格外公正,格外仁慈。也正因为如此,穷人一定要遵纪守法,万事想得开,千万不要惹事。
。。
穷人必须奋斗
人一旦到了某种规格,就有了某种待遇,待遇和规格是成正比的。即使遇到变故,规格变了,待遇还会惯性延续。
人要取得成就是不易的,一旦出人头地了,就证明他已不是一般的人,他有高于一般人之处,一般人就会从内心里对他有一分敬畏。
有过人之处的人确实是值得尊敬的,所以,即使是战犯,同样被俘了,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受到的待遇也是大不相同的。起码,将军不会挨打,不会饿饭,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这就是非常幸福的了,而这种幸福的获得,是因为他自身的分量决定。一个有分量的人,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会得到最起码的尊重。
侮辱一个将军,会让所有有自尊的人愤怒,哪怕他是敌人的将军。侮辱别人的尊严,其实也在丧失自己的尊严。人们之所以愿意维护上等人的尊严,因为他们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成功,成功本身就意味着受人尊重,就意味着有尊严。
正因为如此,古人有“刑不上大夫”之说。上等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维持他的面子,维持他的基本尊严。
与此对应的一句话是“礼不下庶人”,这就有点侮辱劳动人民了。
“上等人”和“下等人”自古以来就有天壤之别。
富人哪怕进监狱,也可以住豪华牢房,有彩电、冰箱、卫生间,有的还可以打高尔夫球,定期享受性生活。穷人就是不犯事,也未见得能享有这样的待遇。这倒并不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富人级别在那里了,一般说来不会进下等的监狱,不会和刑事犯关在一起。
就算到了最后,判了死刑,有的注射死,有的枪毙,细细想来,状况也是很不同的。哪些人能够享受比较舒服的注射死刑呢?恐怕还是富人居多。
所以人要努力啊,要奋斗,只有到了上层,你的生命、你的尊严才能有保障。至少,为了在极端情况下不挨打,不饿饭,你要尽量往上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穷人要正视现实
网上有一则笑话,某明星请朋友吃饭,中途上厕所,回来时裤子湿了一大块。朋友问:“怎么回事?”明星说:“自从成名以后经常这样,总有人撒着撒着尿,突然转过来大叫:‘这不是那谁吗?’”
你看,明星之被关注,都到了什么程度!
富人也是如此。
“穷得只剩钱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富人之口,可以视为自嘲,如果出自穷人之口,那就是*加嫉妒。更多的时候,富人出场,就是满场的掌声,甚至是那一泡尿的待遇。尿虽然臭,但包含的是满腔热情呀!
不管怎么说,富人是值得羡慕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财富故事广为流传,不会有那样多的富人语录,被人熟记在心,更不会有那么多富人面孔,在媒体上晃来晃去,以至于富人的一言一行,都成了时尚的风向标。富人是何等的火爆!富人已经成了时代英雄,你不关注,只能说明你自己和时代有距离,而且距离不小。
羡慕富人,并不意味着你满身铜臭。
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富的富人是谁?不是老美比尔?盖茨,是咱中国的成吉思汗!他的铁骑踏遍欧亚大陆,所到之处,莫非王土。那是个什么概念?清朝也是种铁杆庄稼出身的,再富富不过皇上,皇上的江山是打下来的。任何战争的实质,说到底都是利益的争夺,任何时代的英雄,其实都是为财富流血。
战争年代,人们羡慕英雄,身上有多少伤疤,就有多少光荣,那是因为在一个武力的时期,必须以如此的对抗一决胜负。英雄总是受人倾慕的,他历经枪林弹雨而无惧色,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力量,一种赢得别人敬爱的资本。
俱往矣,现在的时代,人们已经很少用武力的方式分配财富,保卫财富,或者说武力的方式已经不是主要的方式。现在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在文明的规则下竞争,富人就是胜出者,其荣耀一点不比古代的勇士差。
历年来,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的*韵事,流香于诗书,传唱于梨园,仔细看看,结局一定是才子中举,衣锦还乡,美人入怀,皆大欢喜。不如此,就一定是个悲剧,令人唏嘘,引人慨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读书人刻苦攻读,头悬梁,锥刺股,为的是什么?还是财富!
但又不完全是为了财富本身。可以说,财富除了维持你生活的那部分,除了你消费所必需的,其他都只是一种符号。
财富就是尊严,财富就是能力,财富就是成功的象征,他辉煌了,灿烂了,自我价值充分实现了,他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你岂能不羡慕!
人都有梦想,财富是人的梦想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还是实现其他梦想的前提。哪怕你生性淡泊,视金钱如粪土,但你只要还生活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什么是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市场经济呀——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学会算账,这一算,穷人和富人的分量就出来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富人是强者,富人是赢家,关注富人,是这个时代英雄主义的表现。这是一种合理的存在,没办法。
穷人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关注,更没有停止过思考,但是他们却往往不敢承认自己得出的结论。
穷人不敢正视现实。伤口太血淋淋了,伤者往往会背过脸去。女人被毁了容,家人也常常会善意地藏起镜子,不让她看到真相。所以我们在书店里看到写给穷人的书,除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心灵鸡汤”,就是一些华而不实的“致富宝典”,读了无害而已。
写书的人忌讳说穷,是怕戳了穷人的痛处,伤了穷人的面子,搞得大家都不好过。再说了,出书总要赚钱,说那些让穷人不高兴的话,唾沫就不能转化为经济,岂不是亏本的事?说出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能力。而且,说出真相不仅需要有说真相的嘴巴,还要有听真相的耳朵。
一个女人长得丑,旁人一定不能说她丑,这是一种礼貌。所以越没人说你穷,其实你就越穷。只有富人才敢大胆暴露他当年揭不开锅的事,现在他海鲜吃腻了,来告诉你他喜欢野菜了。
穷人的穷是说不出口的,要正视自己的真实状况确实需要勇气。你为什么是穷人?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穷?你的出路在哪里?人生怎样才算幸福?
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好处。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米、面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很快就被消耗掉了。
穷人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
我们相信世界上好心人很多,也相信政府对穷人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所以很少有人会穷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但对穷人的资助往往只是一种慈善事业,而不是投资,实际上就只能吊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命运。这个月给他100元,可以勉强生存,下个月还得给100元,还是勉强生存,再下个月物价涨了,你再给100元,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可不可以换个方式呢?第一个月给他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拖鞋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以赚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7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一年以后他就可以脱贫了。
当然拖鞋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但从理论上讲,如果照此操作,穷人的脱贫还是有希望的。
但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最后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穷人穷惯了,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你给他100万,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轰轰烈烈地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反而消耗钱财。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就算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够穷人多少天的伙食了。再多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很多穷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是穷人,就因为穷人的钱不是资本,穷人不是投资家,穷人只是消费者。
一件时装会很快贬值,穿不了多久就只有扔掉。而购置可以盈利的资产,却能让钱源源不断流进你的腰包。
一套房子,你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还可以转手买卖,不同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它的性质。同样一个东西,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就看钱是流向你的口袋,还是从你的口袋里流出去。如果你拥有的一套房子是让钱流到你的口袋,那就是资产;如果是为了这个房子,把钱从口袋里掏出去,它就变成了你的负债。
富人总是尽量地把一切东西变成资产。穷人却总是把有限的东西变成负债,两者的距离当然会越拉越大了。
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更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穷人的钱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穷人要提高素质
不排除有少年得志的人,但一般来说,除非有特殊的背景或才能,财富的积累总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绝大部分超级富翁,在年龄上都是属于中老年,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人生的后半段,才修成正果。
任何质的飞跃都有赖于量的积累,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
运动场上,一群人不用交手比试,只要在场上跑几步,做几个动作,谁是专业的,谁是业余的,就一目了然。专业运动员的素养,在举手投足间,在形体和气质上,都有着深深的印记。
生意场犹如竞技场,胜败全凭实力,哪怕偶尔有抢跑的,抓扯衣服的,袭人下身的,收买裁判的,即使因此占了点便宜,终究也成不了大气候。富人致富,终究还是凭本事,也就是能力,也就是素养。
所谓素养,就是无数的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180度、360度、720度,无数次的重来,重来,再重来,最后终于可以在空中做出一个完整的高难动作了。运动员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无数次这样的重复中打磨出来的,这就叫素养。
素养就是精雕细刻,就是千锤百炼!正因为获得素养的过程如此不易,所以高品位的素养才让常人望尘莫及,有素养的人和没素养的人,才有着如此显著的区别。
没有当过运动员的人,对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的差别,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就像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对财富的积累缺乏认识一样。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他们都有灵感闪现的时候,但最终成大师的并不多。就因为缺少量的积累,偶尔的闪光也就倏然而逝了。
如果我们把做生意看成一种职业,生意人的职业素养,也就像运动员的技能一样,也是在天长日久的训练中打磨出来的,也必须经过很多事,走过很多路,才有了经验的积累,才有了令人信赖的能力。
少年得志的人,我们可能只看到他眼前的辉煌,却没有看到他日后的危机。过早得志,很可能忽略了素养的打磨,就是他有心锤炼,已经启动的快车,也不容他停下来慢慢调整。
其实,素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要相信,哪怕微软破产了,比尔?盖茨也绝不会失业。相反,一个乞丐,哪怕他中了百万大奖,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富人,很难富一辈子。
所以,任何事情,只要你好好地去做了,做的过程,就是素养提高的过程,只要你好好地做,不管赚多赚少,你都是赢家,你都在向财富靠近。
穷人要战胜自己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赫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当然一直穷着。
靠人推是走不远的。外人的帮助对穷人来说只是一种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行动,但假如不能够战胜惰性,不能够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一场空。
穷人要有思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个什么荒唐逻辑!诸葛亮是无价之宝,臭皮匠遍街都是,两者岂在一个量级!且不说千千万万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就是世世代代的臭皮匠也是无法和诸葛亮相比的。
思想和智慧,不能用数量来衡量。即使在古代,一个秀才如果落难,实在走投无路了,让他担水种地打猪草,尽管腰酸背痛,还是能很快适应。但如果一个粗人突然得到意外提拔,让他到翰林院舞文弄墨,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人的智慧高于一切,知识经济从来就有存在的土壤。
只不过当人们的日常用品,更多地是由手来生产时,手的价值被广泛认同(必须承认的是,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对于一个饥民来说,半个臭皮匠就远远超过一个诸葛亮了,因为他有手艺,可以挣钱糊口),思想和智慧只被当作无形的精神财富,而没有具体的量化形式。
只有当工业文明发展到成熟阶段,机器代替了手,商品的丰富使制造环节以外产生了很多获取利润的空间,头脑的经济价值才被更多人认识。
这正是信息时代产生的前提。信息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当信息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在人类社会时,思想和智慧也就找到了物化的途径。
以前我们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是可以物化的有形的财富,很多时候是可以喊价出售的。一个思想可能催生出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穷人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穷人要敢于行动
很多人想变成富人,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不敢真的那么做。
穷人也有紧迫感,也很想尽快改变自己的贫穷面貌。他有积极性,但又总是有恐惧感,因为他从来没有独立把握过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商业运作的经验,就像一个从来没用过电脑的人,生怕一用力就把键盘敲坏了,或者一上网就会遭遇病毒。
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开机!而对于想要创业的穷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干起来再说!
干任何事都是需要条件的,而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耗费许多精力,拖延漫长时间,有时还没等到条件成熟,周边环境已经变化,旧条件没达到,新问题又冒出来,结果还是下不了手,最终不了了之。
总是有太多顾虑,面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他不去想一万,总去想万一,越想越可怕,结果无数的可能性就在这种犹豫和等待中化为乌有。
穷人一生都在等待,等所谓的机会,等条件成熟,头发等白了,心也等老了,最后即使条件成熟了,你也懒得干了。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不干永远没有机会。
干起来再说,边干边寻找机会,边干边创造条件,边干边修正,边干边完善,你是穷人你怕什么!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也许最初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干到最后就有了好的结果。
苦大仇深的人最具有革命性,他失去的是身上的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今天大城市里的重要岗位,许多都被外来移民所占据。
那些来自艰苦山区、贫穷农村以及闭塞小县城的穷人们,你千万不要小看。他们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或者通过考学,或者通过打工,只是凭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从最底层开始,艰难地往上爬,渐渐占据重要位置,以至于到后来,比土生土长的居民更像城市人了。
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它让穷人产生改变命运的冲动,产生干一番事业的激情,同时,一无所有就无所牵挂,能量就发挥得更彻底。
农民要进城打工,丢掉的无非就是一把锄头,而对城里许多养尊处优的人来说,要离开原来的环境,去开创新的事业,需要放弃的东西就太多。结果大多数人割舍不了,创业也就成了幻想。
所以无论穷人富人,当你原有的优势受到威胁时,你其实正面临着一次机会,当环境把你逼到一无所有的境地,实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