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小浪底:一个副市长的工作手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浪底,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平平常常的黄河岸畔的小村庄的名字。
小浪底,一夜间忽然热闹起来,深奥起来,神秘起来。
1991年9月1日,多少代人企盼的开工炮声终于将在长长酣梦里的小浪底震醒了。
从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拉开了序幕。到了1994年9月12日,国家领导人在现场发布了小浪底主体土建工程的开工令。
小浪底的名字开始响亮起来。
小浪底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这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中国水电行业权威、工程院院士张光斗教授比较了三峡和小浪底之后,为小浪底工程捏了一把汗。可以说,国内水电工程,论规模首推三峡,论技术难度,小浪底难觅对手。__
前任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说过这样的话,三峡工程的批准我敢签字,小浪底工程,我不敢签字。
国际咨询专家认为,小浪底工程无论其规模还是其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
并非专家们过于谨慎或耸人听闻,确是因为黄河的历史在时时告诫人们。可记否,有首民谣写道: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
这是清代道光年间黄河决口的真实写照,它的飞扬跋扈带来的惨绝人寰的灾难不能不使后人“谈黄色变”。从先秦至民国大约2500年间,黄河决堤1500次以上,每每决口,影响北至海河抵天津,南及江淮达安徽。
黄河,这匹脱缰的烈马,何时被驯服过呢?
怪不得新中国的第一代领袖毛泽东对黄河治理工作批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而不是像对淮河治理工作的那样批示:“一定要把淮河治好”。
是的,黄河的治理太难了!然而,发生在20世纪末的小浪底的治黄工程,它的难度不啻是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与造物主部署的难关险隘之间的征服与反征服的较量,在灿烂的阳光下,这里还有东方古老文化与西方现代观念的碰撞;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痛苦的磨擦;有硬性目标与合同条文的貌合神离;有人治与法治的离心离德……
无疑,正是这么多厚重的阻力,使小浪底工程难上加难了。
也许,正是这种种原因,使这个工程从本世纪初一直论证到世纪末,直论证得一批献身水利水电事业的热血儿女白了少年头,那梦寐拥抱小浪底水利工程躯体的美好理想依然不能走进现实。
是改革开放的春光普照,春风吹拂,春雨滋润,方化解了千年冰封的羁绊,驱散着混淆耳目的迷尘,理智与文明悄然向久违的母亲河畔走来,唤醒着沉睡了漫漫岁月的小浪底……
看,在南北34公里,东西17公里的小浪底工地,云集了上万名中国水利水电劳务大军,还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八百名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小浪底,中外专家荟萃的地方;小浪底,当代风流人物一展才华的竞技场。
一、黄河赤子(1)
1、挑战
1994年8月14日,小浪底工地走来一撞串年人,他的备。字叫李其友。李其友是个钟情黄河蘸男子~ic他1968年磷出大连工学院门槛,就投入母亲河的怀抱,先后在刘家峡、晓羊峡、李家峡摔打磨练。30年漫长光阴,他从黄河头干到黄河,腰。当他以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怠监理工程师的身分来到工地时,二标工程的导流洞开挖已大部分停工!
二标是3个标中最难的工程。在黄河北岸巨大的山躯上,被劈去一半,绝壁上面已钻出16条密集的洞群,山体内,有108条洞(井),纵横交错。3条导流洞的3个中闸室能装下3座18层大楼。每个中闸室有52米高。大坝截流之后,汹涌的黄河波涛将从这里流过。♀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这里地质情况复杂,早先勘测设计的方案与眼下施工情况差异很大,恶劣的施工环境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德国承包商要求延长工期,增加工钱。在没有获得业主(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答复前,他们停工了。停工后,已开挖的洞穴连续塌方,现场非常糟糕。
作为工地唯一的总监理工程师李其友(其他监理人员称为工程师代表监理工程师,大家尊称他为总监理),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总监理工程师要负责协调承包商与业主的关系,要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支付钱款。
可是,德国承包商提出的条件,很难使业主接受,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小浪底水利工程,指示要在1997年10月大坝截流,倘若导流洞工程(二标)延期,就意味着大坝截流时间推移,也就意味着中国领导人的决心和宣言不能如愿实现。李其友明白无论任何原因,大坝截流时间也不能推迟,导流洞的工期不能拖延。
可是,一向在市场里行走的德国人却难理解中国人的意志。他们以为,地质条件变了,进度受到影响,应当延期,原定的合同日期不能保证。
观念的差别是最难合拢的。
如果没有一个目标,缺少一种精神,对中国人来说,犹如夜海中没有灯塔引路的航行。既已定下的工期时间,是不能更改的。这是一种尊严,尊严则能焕发一种精神。
至于是否给承包商增加工钱,实事求是地讲,如果确实是业主责任,就应该增加。由于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不够细致,勘测的地质情况与实际情况确有差别,由此造成设计方案与施工条件的误差,作为业主,理应赔偿承包商的损失。关键是赔偿数目要合理。艰难的马拉松谈判是从这里开始的。李其友在与承包商的周旋中,把握着整个事态的进程。德方承包商提出,要求赔偿8180万马克。这是个什么数字啊!作为公正的监理工程师,是不会答应这个数字的。经过业主和承包商几个回合的谈判,德国承包商把赔偿费降低了18%。
业主不同意赔偿这么多。赔偿费的反差太大,谈判很困难。更大的分歧是,承包商一味地说,不能预计工期时间。他们反复强调随时有意料不到的地质变化,无法确定完工时间。
怎么办?继续让老外干,难!难在驾驭不住工期;不让老外干,也难,因为有合同在先。有人说,在小浪底只有一部圣经,那就是合同。既然与德国这家公司签定了合同,单方是难以解除合同的。德国承包商不愿许诺工期时间,当然有他们的理由,不同国家的不同机制,观念意识的差异甚大,谁改变谁,都是困难的。那么,在小浪底,有没有人敢许诺呢?答日:“有。”在中国,有句话叫重偿之下,必有勇夫。这里应改为重任之下,必有勇夫。李其友力持:何不让中国人攻克难点,以反承包的身分直接参与工程建设?业主统一了认识。
一、黄河赤子(2)
一个新的思路打开了。
必须引进自己的施工队伍,必须使中国的施工队有合法的身分。后来水利部批准了这项决定。
一个思路,打开僵持的局面。也许,这对双方都是最佳的选择。李其友历经风风雨雨的磨练,不仅了解黄河暴跳如雷、放荡不羁、反复无常的秉性,更了解中国的国情,他还关注市场经济下的诸多新课题。他有做技术工作的能力,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也有做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来小浪底前是电力部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局长。
1995年12月30曰,岁尾的气氛对那些无忧无虑的人说,是个好日子,新年就要到了。可是,李其友却不然,一种莫名的重担压得他喘气都困难。经验告诉他,千万不能使谈判双方的情绪对立起来,要求同存异,首先是寻找共同点。这一天,根据业主的原则意见,他果敢地下了三条变更令:一、双方共同认为工期拖延了,应把拖延的时间抢回来,达成“搁置争议,实施赶工”的共识。●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二、业主可先拿出一部分钱,1350万马克给承包商购赶工设备。
三、承包商必须引进中国成建制的、有经验的工程分包商进洞施工。
变更令有个附加条件,德国承包商必须与中国工程局签订合同之后,业主才付钱。
德国人是识时务的,知晓中国国情,明白别无选择,终于同意了变更令。
德国承包商开始与,中国分包商谈判,谈判还算顺利。但是分歧依然存在,中方工程局要求付给承包工程费1。35亿元人民币,德方承包商只答应付4700万元。
谈判缓慢而痛苦地进行着。从1996年1月20日下午,直谈到21日凌晨5时,分分秒秒的时光,记录着双方的焦急和无奈。但终于在天亮之前,签订了实行分包的备忘录。
事情必须要办,必须快办,必须在元月底签订分包合同。一向刚韧、坚毅的李其友按捺不住性子了。当办公桌上的台历翻到元月31日时,他再也坐不住了,赤膊上阵,谈到2月1日凌晨3点,双方因钱的多少还是达不成协议,李其友当机立断,打出一个以守为攻的方案,严肃认真地说:“关于给多少钱的事,双方不要争论了,我最后谈定这事,现在马上让中国工程局(四个工程局)先进洞子熟悉情况,其余事宜我负责协调。”
总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方案,对互不让步的双方都铺就一条后退的台阶。从心理上讲,谈判双方谁也不想无休无止地拖延时间。
2月1日,中国的四个工程局进了洞子。转机从这时开始了。
2月3日,李其友继续与承包商谈判,对方同意把付中国分包商的钱提高到5000万元。
德国承包商如此小的让步,使李其友发火了。他拿起公文包,离开谈判场地。李其友的离去,使德国承包商平添了一种顾虑,迫使他们准备让步。
2月4日,李其友下了变更令,将工程中一项一项单价单列出来,指令双方照这个价格签订合同。
二标承包商在领略了总监理工程师的风度和个性之后,只有不得已而择其次了,2月5日、6日、7日三天中,他们与中国分包商签订了合同书。2月8日,双方在合同书上签字。
小浪底工地终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可以说,小浪底工程大坝能否按期截流决定于二标的导流工程能否按期完成,二标的导流工程能否按期完工决定于中国工程局能否及早进洞施工。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很快,德国那里来了一个公文,提出三个问题:一、我们已签订的由中国工程局反承包合同是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强加给我们的。
一、黄河赤子(3)
二、我们只付给中国分包商5000万元工程款,再多我们一概拒付。
三、若中国分包商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我方概不负责。
这时候,中国的分包商,即中国的四个工程局组成的进洞的队伍,已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世界上有多少双眼睛都聚集到中国人反承包的表演中,是骡子是马,已牵出来遛了。
当然,作为业主的小浪底建设管理局,压力更大,深知这一作为的风险性。
此刻,德国承包商的心情也不平静,他们陷入一种矛盾的境地。他们期望中国工程局能按期把活干好,可又顾虑因此丢掉面子。反之,他们又怕延长工期扣工程款,甚至被中国人炒了鱿鱼。一向骁勇能干的日耳曼人在中国小浪底遇上令人头痛的难题。&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两个月过去了,实践向世人宣布,中国工程局在洞子里干得很好,照中国人的节奏进程,抢回延误的时间,按期对大坝截流已不成问题。德国人看出了门道,用中国工程局很合算。是的,在尊严和利益的天平上,西方人更注重利益,德国人是理智的,更是现实的。到1996年7月,他们索性将进出口项目也包给了中国人。
这时候,二标的整个洞穴已全部交给中国工程局分包了,小浪底工程的命运真正由中国人自己驾驭了。
这时候,工程每月进度都是原先计划的110%、120%。有人不解,论施工设备、论管理能力,中国工程局并不如外国承包商,又何以有如此成效?也许,这是一种精神的魅力吧!小浪底主体工程的89%部分在愚公故乡、河南济源市境内,那让人叹为观止的愚公壮志、愚公勇气、愚公毅力正在潜移默化地鼓舞、鞭策着一个个炎黄子孙,一个个中华儿女,使之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2、危难之处显身手
二标的3个导流洞连续塌方,以至造成部分工作面停工,一时间小浪底上空聚起片片乌云。德国承包商认为,根据洞子的实际情况,工期必须延长11个月。业主则认为,无论什么困难,也不能延长工期。可是,双方无论怎么谈判,承包商坚决不承诺业主的要求。同时,业主对承包商的8818万马克的索赔也不认可。怎么办?事情不能这样僵持下去,经过马拉松式的耐心谈判和委婉曲折的周旋,双方达成协议,引进成建制的中国工程局对导流洞工程进行反承包。那么,请哪一家工程局进洞子?他们敢不敢挑此重担?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常务副局长陆承吉率先走来了,他走进1号导流洞,洞子里冷清清的,老外雇佣的十多个中国民工在里面干活。他们握着风镐,拿着铁锨,这里捅捅,那里铲铲,东张张,西望望,一个个懒洋洋的,不像干活的样子。有些民工索性围到一起,抽烟闲聊,有人甚至歪起身子睡觉了。有一个又瘦又小的民工倒是很有精神地站在进洞口,两眼不时搜寻着四方。这时,远处走来两个老外,大概是洞子里的现场工程师和工长。这个小个子立即鼓起腮帮,吹出一阵尖利响亮的口哨,一边慢悠悠地向洞内走去,洞里各种姿态的民工听到这口哨声,就像听到了命令,一个个立即摆好干活的姿势了。
看着这场景,陆承吉很悲伤。这个多次搞过国际工程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怎么也想不通。尽管他们是为外国承包商打工,可是,这样与承包商打游击、磨洋工,工程拖期,受损害的并不单单是老外,其中有我们的份啊。他回忆起与老外一起干工程时的情况,外方工人,即使是一个人在干活,没有第二人在场监工,也是认真地劳作,甚至玩命地干。
一、黄河赤子(4)
陆承吉继续向洞子里走,到了塌方段,只见中间靠下游一段,已经开挖好的半月牙形的洞身内,从顶部坍塌的土石已形成了一座山包,山泉渗透洞壁,像一条忽明忽暗的带子,从洞壁缠绕到碎石上,时间长了,把整个塌方体浸泡成了一堆和着碎石的稀泥。一条塌方后设置的黄色警示线,告诉人们这是危险地带。
从1号洞出来,陆承吉又走进2号洞和3号洞,看过这3条洞子之后,他刚进洞时沉闷的心情稍稍好转了些。问题的确严重,但是凭他多年的经验,这里的病症并非绝症,如果措施得当,人手得力,还是可以解决的。
几天后,在一次讨论二标抢工专题会议上,陆承吉把一份代表着第十四局职工心愿的请战书递交给领导。在水利部部长面前,他拍着胸膛,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把导流洞工程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期实现截流。”
陆承吉和他的第十四局的请战得到部长的认可,为了保证这次特殊的攻坚战成功,水利部又从全国各地调来了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局,由这四家各怀绝技的水利水电施工队伍组成联营体,取四家工程局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合成联营体的英文名称OTFF。德国承包商的英文名字是CGIC。
中国联营体OTFF与德国承包商CGIC的协议书签字前夕,双方开始现场交接。工作并不顺利,OTFF的一名现场指挥长带队走到导流洞口时,承包商的雇员拦住去路,很不友好地问:“干什么?干什么?”
“我们是来接收工作面的。”指挥长回答。
“有进洞卡吗?”洞口的雇员指着胸口佩戴的劳动卡。
“没有。”
“不能进洞,我们凭卡进洞。”
“你们的卡马上没用了,我们已经与你们的老板达成协议,这洞子很快就交给我们工程局施工了。”
随着OTFF的一名年轻人的这番话语,指挥长带着进洞的人闯了进去,后面传来老外雇员的无奈的责怪声。
指挥长心里也不是滋味,他知道这些受外商雇佣的同胞此时此地的心情。他们多伯丢掉饭碗啊,面对来抢他们饭碗的OTFF,能乐意吗?可是,我们不来抢这饭碗,工期就要拖延啊,工人兄弟们,对不起了!
可想而知,洞子里交接工作的气氛是不会愉快的,然而OTFF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分歧时时刻刻都在出现,陆承吉知道,OTFF用22个月干完老外原计划33个月的工程量,如果不革新工艺,不在技术上做大胆的改进,仅仅靠加班加点,即使累死了,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为加快工程进度,OTFF要在洞子里施实一种爆破,由于这种爆破法老外没用过,CGIC工程技术人员担心,这样有可能把洞子炸塌,所以他们不给OTFF炸药。最后,在中国监理工程师支持下,陆承吉大胆作出决策,强行钻爆。他要用事实征服CGIC,因为他有这种经验。外方人员同意试试看。
临爆破前,CGIC的工程师还是放心不下,问:“如果爆破出了问题谁负责?”
“当然我们负责。”OTFF的现场工程师和现场指挥异口同声地回答。
随着一声爆破声之后,人们迅速围向现场。啊!爆破面非常理想,洞子里没受一点影响。
接着,用这种爆破方案又完成了2号、3号两个导流洞的工作,OTFF很快闯过了塌方段,其速度与效果令CGIC异常佩服。
这次爆破使陆承吉回忆起一段惊险的往事:十多年以前,陆承吉在第十四工程局的漫湾电站指挥部任副指挥长,指挥两个导流洞的施工。当导流洞基本完工只剩下两块混凝土时,突然来了警报告知要发大水,此刻围堰还不够高。陆承吉当机立断,决定炸掉围堰,使水分流。否则,大水会冲破大坝。当时水位每小时上涨l米,如不采取应急措施,将引起不堪设想的事故。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声爆破声响,水迅速分流出去,立即化险为夷。那一夜,陆承吉彻夜失眠,不知是庆幸还是后怕,倘若当时没有那声巨响,倘若他在决策前夕犹豫不决,他的人生将从那个时候转折,他将背上渎职罪的十字架走入深渊。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一、黄河赤子(5)
生活实践告诉他,看准的事就立即出手。当断不断,必有后患,这句话成了他的信条。
陆承吉与外国人打交道已有好长一段历史了。他明白,在与老外合作中,双方的合同是何等重要,合同签订的好坏就决定了日后利益的好坏。所以他与外国承包商商讨合同问题时,无论是对分包的价格问题,还是具体的条款事宜,他都调动以往多年的经验积累,依凭对水电工程的熟悉了解,使谈判获得最好效果。他把一些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但却隐藏杀机的东西剔除出去,将一些对方过于刻苛要求的条款进行修正,以免产生后患。一份科学的合理的合同本身就含有经济效益,相反,一份谬误的合同将使你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只有深谙合同知识,才能签好合同,驾驭合同。这方面,他有生动的经历。┇米┇花┇书┇库┇ ;__
那是1992年,陆承吉被派往中非共和国的姆巴里水电站任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二次到非洲挣外汇了。工程开始,陆承吉带去的中国工程队为中非的姆巴里水电站垫资500万美元,双方合同条文写得很清楚,由中国承包商为业主垫资,业主半年后还钱。半年到了,业主没有钱还中国承包商。500万美元,还要付利息,对陆承吉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怎么办昵?他知道合同在异国的价值,合同是不含情和理的,更没有中国人的义气,把握不好它,就会叫你倾家荡产。陆承吉果断决定,让500名中国工人停工,实际是罢工,如果对方不还500万美金,就不复工。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说,这种做法过激了,要影响两国关系的,有人说,这种做法应向国家领导请示。
陆承吉说,我们的做法没有违反合同,不用请示谁。至于说影响两国关系,他们首先不履行合同规定,就不怕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我们的工程队是企业,到国外打工为的就是获取利润,他们不还垫资,我们的企业要亏损的,谁负这个责?只有当业主还的钱到我们在银行的帐户上时,我们才复工!
陆承吉把弓拉得很硬。别说,这样做还真灵,中非政府自知理亏,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设法凑足钱还了中国承包商。
事后,人们方明白,陆承吉当时不采用罢工手段,欠款是要不回来的。承包商在业主欠款到期那一天没还款的情况下,仍在工作,以后就必须干到底,因为你的行动已经说明你愿意干下去。这就是合同的概念,倘若把握不好执行合同的节奏,当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生活这门教科书教诲着陆承吉,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冒风险,要获得大的成功,就要冒大的风险,充满风险的时候,也是充满希望的时刻。
导流洞塌方造成的困难延误了工期,我们要抢工期,最大的困难是处理塌方,这个困难的核心是危险和死亡。OTFF进洞后就分秒必争地进入抢工期的角色,那种场面非常壮观,也非常危险,因为洞壁随时随地会再次塌方,只要塌方,工作人员是跑不出的。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导流洞出口处,一名现场指挥长带着突击队员和一部分民工施工抗滑桩工程,地基已挖到近40米深了,情况不妙,地下水往上冒,周围壁面的石块往下掉,有人肩膀被砸伤,有人腿被砸瘸,民工们一个接一个地从下边往上来,且骂骂咧咧地说:“这简直是玩命,给再多的钱也不干了。”
一、黄河赤子(6)
“我们不干了,指挥长,对不起了。”
指挥长注视着爬上来的一个个受伤的民工,心里一酸,眼泪差一点流出来。但他知道,这是工地前沿,要抢时间,赶工期,只能进攻,不能退却。他心一横,大声呼喊道:“不怕死的跟我下,快——快——快——”
这时,一个接一个跳下去的全是OTFF的“正规军”。
抗滑桩工程就是在这群敢死队、突击队的不要命的劲头下完工的。
是的,世上没有不冒风险的胜利,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成功,为了小浪底工程,我们可爱的水电职工有的受伤,有的致残,有的献出了生命。
陆承吉和他的OTFF在与CGIC的合作中,发现老外有个特点,他们没有完全把握的事,是坚决不承诺的,这方面他们表现得特别固执。另一方面,老外又从不毫无道理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尽管事情开始时他与你争执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是,当他发现你的主张有道理、有依据时,他会马上转变先前的主张。
导流洞经过了风风雨雨,终于使塌方严重的洞子贯通了。这时候,CGIC看到了OTFF的魄力和智慧,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颗赤诚的心感动了老外,是中国工程队伍的聪明才智征服了老外。同样是中国人,OTFF“正规军”与CGIC雇佣的劳务差别是何等之大啊!
是一个阳光明朗的日子,CGIC在他们自己营地的办公楼和导流洞进水口上方,挂上了醒目的横幅,上面赫然写着:1997年10月30日,就是这一天!
这一天,是中国人要在黄河小浪底实现大坝截流的时间。为了这一天,多少人做出了多少牺牲,现在还来不及统计。今天,值得庆幸的是,小浪底的外国人终于走过来,不,是奔跑过来,与中国一道,为了这一天,携起手来去争取胜利。
1997年10月28日上午10时,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截流成功。
奋战在小浪底的水利水电战线上的英雄们,来自海外50个国家的专家、工程师和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来自祖国各地支援小浪底的同仁们,你们好。
共和国将永远铭记着你们!
历史将永远铭记着你们!
衬砌完的导流洞洞壁光洁如镜。
3、母亲河畔一枝梅
世界难题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
水利部一位高层领导同志说,李鹏同志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浪底工程。
由此可见移民工作的艰难性、复杂性,对于没有参与或接触过移民工作的人,无论如何是想象不出其中变幻莫测得近乎于天方夜谭的故事的。
西方人视移民是世界难题,称中国三峡与小浪底的大移民是在破解世界难题。此话决非耸人听闻,有专家统计过,中国以往的大移民,基本上是失败的,特别是毗邻小浪底的三门峡。三门峡水库移民正值中国大跃进时期。在那个极左路线畅通的时代,许多移民被安簋在气候干燥、吃水困难、风沙较大的沙漠边缘地带。移民们住不下,难以生存,二批又一批返迁原地。原地无法接纳,又将他们一批一批遣送回去。接着一批一批移民又返迁回来……那种移民的悲哀在小浪底移民。的心灵上布下了阴影,致使移民产生出一种抵触情绪,甚至封了谈移色变的地步,给今天的移民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小浪底,破解这道难题的带头人是位女性,她就是水利部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移民局局长席梅华。
一、黄河赤子(7)
缺点=优点
与席梅华打交道,谈事情,不要拐弯抹角、穿靴戴帽,她喜欢那种小巷里过竹竿——直来直去,对方若有什么诡秘,又将其遮遮掩掩、巧妆打扮,来懵她就范,那就大错特错了。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