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芳芳也乐了:“他当然担心了,担心又有什么用,我真要和别人好了,他也是拿我没法子的。他是个老实人现在老实人没有用,不会赚钱,没钱就没好日子过。我犹豫着呢,是不是和他断了,可我又不忍心伤害他。”
  阿花说:“芳芳,你可不能这样,你们是有感情的。”
  芳芳笑笑:“怎么不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感情算什么,贫贱夫妻百事哀呀!我可不想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苦日子。”
  阿花叹了口气,她没芳芳想得多,也没有男朋友,未来对她来说是模糊的一个概念。
  芳芳又岔开了话题:“阿花,我问你,你住在那片老洋楼里怕不怕呀?”
  阿花说:“有点儿怕,就我一个人住在底层,太冷清了,晚上有些时候不敢合眼。”
  芳芳问:“那你晚上会不会听到什么声音?”
  阿花反问道:“什么声音?”
  芳芳诡秘地说:“阿花,我也搞不清是什么声音,反正你提防着点,听我家主人说,你们家那栋老洋楼不干净。听说楼背面有一个室外的铁楼梯。一直通到四层阁楼上?”
  阿花点了点头,四层阁楼她没有进去过,那门终年紧锁着。她知道四层阁楼外面开着一扇门,从室外的楼梯也可以进去。平常,阿花不敢站在铁楼梯下,哪怕是阳光灿烂的白天,铁楼梯阴森森的锈着,透着一股逼人的寒意。阿花从来没见有人走过那楼梯,她当然也不会去走。阿花还有一个疑问,那阁楼里藏着什么不可示人的东西?
  阿花说:“芳芳,你别瞎说,要是那楼不干净,有谁还敢住里面。”
  芳芳说:“这条街的人都知道这楼不干净,就你还蒙在鼓里,我和你说也是好心好意,让你提防着点,以免出什么问题。”
  阿花心里有些忐忑,但她的嘴巴还挺硬:“我才不信什么邪!”
  芳芳就不再说楼的事情了,阿花的心情刹那间沉重起来,她的呼吸有点急促。
  15
  午后的阳光惨烈,把花园里的树叶子晒得着蔫的。老洋楼的窗户关起来了,严严实实,生怕渗进一丝着暑气。楼里的确十分阴凉。就是不开空调,也感觉不到丝毫的闷热。
  张默林习惯了午觉。今天也不例外,他看了一会儿书,就准备躺下,在躺下之前,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张默林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出几颗剥好的蒜头,蒜头在他的手学中饭满而又圆润。
  张默林深陷的眼晴转动了几下,他吞咽了一口唾沫,然后用另外一只手捡起了一小瓣蒜头扔进了嘴里。张默林嚼了几下,蒜头的辛辣让他龇牙咧嘴,泪水也充满了眼眶。他觉得蒜头的味道刺激得反胃,他想吐出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铁楼梯包藏着巨大的秘密(4)
张默林停顿了一会,两眼愣愣地看着窗帘,似乎是在强行让自己适应蒜头的味道。过了几分钟,他就把手掌上的几颗蒜瓣全部扔进了嘴巴里,狂嚼起来,边嚼边往肚子里吞咽,他的脸变形着,老泪纵横。这对张默林来说简直是在遭罪,从这个夏天开始后,他就每天这样遭罪。这种罪是他自己选择的。没人强迫他。张默林比梅萍年纪还小,但他显得苍老。
  这个夏天开始的时候,他和梅萍去参加了一个老友的葬礼。他看到老友躺在殡仪馆的鲜花丛中供亲朋好友瞻仰时,张默林的心沉入了黑暗的深渊。老友死灰的脸上就剩下一层皮,那层皮就是隔着生和死的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老友死于胃癌。
  从葬礼回来后,张默林总是觉得胃部隐隐作痛,他觉得自己也得上了胃癌。张默林十分紧张,尽管他知道谁也逃脱不了那一天,人活着就像从一条街道走完后进入另外一条陌生的街道,可是他还是意识到了死亡的可怕,另外一条街道一定是死寂的没有阳光的地狱。
  张默林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和妻子梅萍进行交流了,他突然渴望和妻子有一次深刻的长谈,但他没有得逞,梅萍压根就不给他任何机会,尽管大多时候都是他们两人在这栋楼里相处。
  张默林有些绝望,没有语言的生活比死还可怕。
  他去过一次医院,独自去的。检查下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他还是怀疑医生是不是弄错了,他胃部的隐痛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正加的历害。
  张默林想到了蒜头,蒜头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呈现在溺水的张默林面前,他要奋力地抓住它。张默林知道吃生大蒜可以防癌,于是开始了每天吃几颗生蒜的自我拯救行动。奇怪的是,自从他吃蒜后,他的胃部的隐痛就消失了,一天不吃,那隐痛就会神秘的出现。
  吃完大蒜后,张默林喝了口水,然后平躺在床上,闭上了双眼。他把双手放在了胸前,那一刻,张默林显得异常的平静。
  16
  梅萍和丈夫张默林不一样,她没有午睡的习惯,她一直以为那是懒汉的臭毛病,尽管张默林不以为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个习惯。梅萍的第一任丈夫顾维山就从不睡午觉,他是个相当勤勉的人,所以做出了很大的事业。
  当张默林像个懒汉一样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时,梅萍正在客厅里悠闲地品茗。她早就习惯了寂寞孤独的生活,多年来,茉莉花茶一直陪伴着她,成了她最贴心的密友。
  茉莉花茶的香息在她眼前的空间弥漫着,梅萍陶醉在这种沁人心脾的香息之中,娇小身体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快乐地张开,贪婪地呼吸。此时,梅萍什么也没想,也不愿意去想,思考有时就是自寻烦恼。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茶几上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梅萍极不情愿地拿起了电话,柔声细语地“喂”了一声。
  梅萍听到了儿子张文波焦虑的声:“妈,小跳回家了么?”
  梅萍还是柔声细语地说:“没有,文波,发生什么事情了!你别着急呀,慢慢地说。”
  张文波就把张小跳失踪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母亲叙述了一遍。
  梅萍听完张文波的叙述,眉毛挑了挑,继续柔声细语地说:“文波,你别急呀,慢慢找,一定能够找到的,你小时候不也失踪过一次么,我那时一点都不担心知道你会回来的,后来,你不也自己找回家了么。”
  张文波无语,他挂了电话。
  梅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把电话放了回去,她端起一杯尚且温热的茉莉花茶,放在鼻孔下闻了闻,然后轻轻地抿了一口。梅萍把茶杯放回了茶托上,就站了起来,轻移碎步来到了张默林房间门口,伸出保养得葱白般的手指,弯曲起来,用食指的关节敲了敲。
  张默林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敲门声就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拖鞋,打开了门。张默林毫无表情地问梅萍:“有什么事么?”
   。。

第三章 铁楼梯包藏着巨大的秘密(5)
梅萍眨了眨眼睛说:“小跳失踪了,你是不是到四周去找找看。”
  说完,梅萍转身走回到沙发上,坐了下来,往茶杯里倒了一杯茶,端起来,品尝起来。
  张默林“啊”了一声。
  他睡意全无了,孙子的失踪,让他的心提了起来。他穿好衣服,就出了房门,准备下楼出门去寻找张小跳。张默林走出客厅来到楼梯口时,他听到梅萍柔和甜美的声音:“以后少吃点大蒜,不要污染房里的空气。”
  张默林曾经是多么迷恋她柔美的声音,他为她柔美的声音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心里骂了一声:“老妖婆!”
  午觉没有睡成,张默林有些沮丧,可午觉和孙子张小跳相比,哪一个份量重,张默林还没有糊涂到那个地步。
  17
  张文波和宛晴走出派出所的大门,阳光白得刺眼,热浪顷刻把他们包裹起来,宛晴戴上了太阳眼镜。蓝色的太阳眼镜衬托出宛晴的妩媚,也让她看上去有了几分神秘。每次和宛晴在一起,张文波都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个曾经是他学生的女人会让他产生极其复杂的情绪和冲动。因为儿子的失踪,他抑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他对宛晴说:“你等我一会,我去把车开过来。”
  宛晴点点头,笑着说:“好的,快去吧!”
  很快地,张文波把车开到了宛晴的身边,宛晴打开车门,上了车,她坐在了张文波身边副驾驶的位置上。张文波打开了车里的空调,开始时吹出的是一股热风。
  宛晴说:“师傅,我们到哪里去呢!”
  张文波想了想说:“你说像小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会跑到哪里去呢?”
  宛晴说:“这可说不准,河边?游戏厅?公园!游乐场?网吧!”
  张文波说:”那我们都去看看吧?”
  宛晴说:“赤板市那么大,这些地方都要找一遍的话,可能一个星期的时间都不够用,这样吧,我们主要集中在张小跳比较熟悉的地方周围寻找,他真要是在这些地方的话,一定不会跑远的。”
  张文波说:“你说得有道理,那么,我们就先去第十六小学的附近开始寻找吧。”
  宛晴说:“听你的!”
  张文波开动了车,朝第十六小学的方向开去。
  宛晴侧了一下头,看了看心事重重满脸严肃地开车的张文波,她的脸上出现了一种莫测的神色。宛晴把脸侧回来,她看着挡风波璃外面的街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声:“你太太平常不管小跳么?”
  张文波说:“她管什么,她除了管她的小斑点狗,她谁也不管!她的斑点狗那天晚上死了后,就没有回家,谁知道她跑哪里去了!”
  宛晴说:“小跳会不会找到了她,她把小跳带走了呢?”
  张文波的口气坚决:“这不可能!”
  宛晴试探性地说:“师傅,师母她和你是不是有问题?”
  张文波没想到宛晴会问这样的问题,他没有回答她。
  宛晴知道这个问题提得不妥,她笑笑说,“师傅,对不起呀,我不该这样问你的。”
  张文波说:“没关系。”
  宛晴接着说:“对了,师傅,你太太那小斑点狗是怎么死的?”
  张文波皱了皱眉头说:“谁知道,那个晚上不知道谁把小斑点狗的喉咙割断了还把它塞在冰箱里。”
  宛晴吐了吐舌头:“这也太残忍了,谁下得了手呀!要换了我,看到那场面会吓疯的。”
  张文波冷笑了一声:“我想李莉是疯了,她把死狗埋在了我家的花园里,然后就出去了,现在也没回家,儿子她也不管了。”
  宛晴说:“她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她一定很伤心的,不能理喻的是那杀狗的人,手段太毒辣了,这个人一定心里有巨大的仇恨,否则下不了这样的狠手的,我连拍死一只蚊子都不敢,怕怕。”
  张文波说:“狗死了也好,看得烦人。”
  宛晴的眼中接过一丝阴影,她笑了笑说:“师傅,那小斑点狗不会是你杀死的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铁楼梯包藏着巨大的秘密(6)
张文波沉默了一会,反问她说:“你说呢?”
  宛晴笑笑:“哈哈,我哪知道!”
  张文波说:“小跳该不会像小斑点狗那样吧!”
  张文波的话音刚落,宛晴心里就升起了一股凉气,那股凉气直达她的颅顶,从头发的缝隙中丝丝缕缕地冒出来。宛晴说:“师傅,你可别瞎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小跳一定能够找到的,你就放心吧,不要七想八想的。”
  在宛晴眼里,张文波是个幽默的人。她喜欢听他讲课,他会把一个简单的问题讲得很生动,会延伸出很多的问题来,眼看他的话题收不回来了,张文波会机智地打住,风趣地三言两语地把话题重新引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而他那时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脸上淡淡的微笑让宛晴着迷。她知道很多女学生喜欢张文波,或者和这些有关。宛晴一直想进入他的内心,看看他儒雅外表下面包藏着一颗什么样的心。
  宛晴有些走神,但她很快恢复了原状。
  18
  这个下午梅萍一直在品茗。
  梅萍不知道就在此时,离顾公馆不远处的那个窗户后面,有双神秘莫测的眼睛眺望着顾公馆。那双眼睛里有火,有冰,还有说不清的迷惘。
  阿花上楼陪老太太坐了一会。阿花想梅萍这样喝茶怎么不会厌烦呢?阿花看着满脸微笑的梅萍,她想问梅萍一个问题,可她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开口。阿花也知道小跳失踪了。她向梅萍提出来,也要出去寻找张小跳。梅萍制止了她,梅萍认为阿花对这个城市根本不熟悉,怎么能去找人呢,不要小跳没找到却把自己给跑丢了。梅萍微笑地和阿花说了一会话,她问了阿花一些阿花家乡的情况,阿花记得梅萍问过好多次了,她每次都用同样的话语回答梅萍,她怎么就记不住呢?这老太太可不是那种思维混乱的老糊涂。准确地说,阿花的家乡也就是梅萍的家乡,浙江东部一个风光秀丽的小镇,那个小镇自古以来都以盛产美女著称。
  阿花是梅萍托老家的人找来的,所以,梅萍对阿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梅萍抿了一口香茶说:“阿花,你奶奶叫什么来着?”
  阿花想,梅萍在她来的时候就问过这个问题,梅萍今天怎么又问起来了呢?尽管如此,阿花还是如实回答:“我奶奶叫吴青莲。”
  梅萍轻轻地“哦”了一声。
  阿花又说:“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我已经记不起她的模样了,听妈妈说,奶奶特别怜爱我,整宿整宿地把我抱在怀里不放手,妈妈还说,奶奶年青时是个美人。”
  梅萍的眉毛挑了挑,说:“你奶奶是怎么死的,你听你妈妈说过么?”
  阿花沉思了一会说:“妈妈好像提起过,说奶奶是得一种怪病死的。至于什么怪病,妈妈没有和我细说,奶奶怪可怜的,一生就没享过几天清福。”
  梅萍微笑地安慰阿花说:“阿花,谁得你一片孝心,你也不必伤感,人总是要死的。你能够对你奶奶这样,你奶奶地下有知的话也有了安慰。”
  阿花说:“可我没有为奶奶做一点事情呀,她不给我孝敬她的机会。”
  梅萍说:“傻孩子,心里有她就可以了,她就是活着,也不会在意你对她尽什么力。”
  阿花点了点头,她的话题突然回到了张小跳身上:“梅奶奶你说能找到小跳么?”
  梅萍说:“放心吧,会找到的,他爸爸和他一般大的时候也失踪过一次,最后自己找回了家,我们问他到哪里去了,他自己也记不得了。孩子和我们大人的想法不一样,他一定有走的理由,他也一定有回家的理由。”
  阿花点了点头,可她说:“梅奶奶,我们村里有个叫木桶的男孩子,也和小跳那样大,他失踪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那也是个夏天,木桶失踪后,全村人去找都没有找到,找了好几天呢,有人说他一个人出去流浪了,大家就不找了。木桶离开家是因为他偷了家里的钱出去打游戏,被他父亲发现。他父亲就骂了他几句,连手指头都没碰他一下他就跑了,木桶的脾气十分急躁的。可是,没过两天,有人就在河里的一个深潭旁边的水草丛中发现了木桶。木桶的尸体被河水泡得煞白,肚子像一个汽球那样鼓着。木桶的父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他们怎么也想不清楚不桶为什么会因为挨几句骂就去寻死。村里的算命先生瞎子阿二掐了木桶的生辰八字,说木桶注定是个短命鬼,他今年不殁明年也会死,和别的什么事情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要死了谁都阻拦不了。瞎子阿二不敢亲口对木桶的父母说这事,可全村人都知道。”
  

第三章 铁楼梯包藏着巨大的秘密(7)
梅萍听完阿花的叙述,微笑地对阿花说:“你认为小跳会和木桶一样么?”
  阿花“啊”了一声,使劲地摇着头,满脸惊怕地说:“梅奶奶,我可没那意思,我可没那意思,梅奶奶你不要多心。”
  梅萍平静地说:“傻孩子,我怎么会那样认为呢,你也是好心,担心小跳的安危嘛。奶奶理解你的心情,你是个善良的姑娘。”
  阿花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她后悔地说:“梅奶奶,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对您说这件事情的。”
  梅萍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在奶奶面前说什么都可以,我不是那种鸡肠小肚的人,你说的话奶奶喜欢听。”
  阿花低下了头,她的双手捏着衣角,像是突然有了什么心事。梅萍阅人无数,阿花的神态没能逃过她的眼睛:“阿花,你肚子里是不是还藏着什么话,想对我说,又怕我不高兴?”
  阿花更加窘迫了,她挪了挪屁股,像是坐在针毡上。
  梅萍又说:“阿花,你要是真把我当奶扔看待,你就把肚子里的话倒出来,你说什么,奶奶都不会见怪你的。”
  阿花抬起了头,红着脸说:“梅奶奶,我——”
  梅萍鼓励她说:“阿花,别吞吞吐吐的把话说出来就舒畅了,否则会憋出毛病来的。”
  阿花终于鼓起了勇气扑闪着秀气的眼睛说:“梅奶奶,我想问你一件事。就是你们家楼背后的那个铁楼梯是干什么用的?”
  梅萍一听阿花的话,脸上的微笑突然消失了,她的眼中布满了阴霾,像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鸟云密布。
  阿花从来没有见过梅萍老太太如此的神情,那个铁楼梯一定包藏着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阿花看梅萍这个样子,心里越加忐忑不安了。她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阿花甚至恨起了自己,为什么要问梅萍老太太这个问题呢。阿花心里哀绵地说,这下子可完了,梅萍老太太会怎么样回答她呢?
  

对话一范棣VS王巍
范棣:我在爬四姑娘山的过程中有了一些特殊的体验,这些体验与对于企业危机和崩溃的认知似乎产生了某种说不清楚的联系。不管怎么说,这是触发我开始研究问题的原始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你把我推到山路上去的,而我们俩又是几乎同时感到研究和探讨中国企业崩溃问题的现实意义的,不谋而合。
  商界与经济学界关于企业危机已经有很多理论,可以经常看到杂志、报纸及各种书籍在讨论企业危机的问题。然而,讨论企业崩溃的不多,也许很少。我认为,企业发生危机和企业面临崩溃是不一样的两件事。
  企业危机是经常性的,企业危机也有各种形态。有的书本总结说,企业有十六种不同形式的危机。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的危机可以归纳为八种常见的形态或种类。比如,供应链关系恶化引起的企业危机,销售市场变化引起的企业危机,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企业危机,企业资金链断裂引起的企业危机,等等。
  

危机是企业的常态
企业危机表示一个企业有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可能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但是,企业崩溃表示一个企业面临瓦解、崩盘或者濒临破产的境地。从广义的企业危机概念来看,企业崩溃是企业危机最严重的一种状态。一个企业产生危机,如果不加以制止和解决,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企业崩溃;而一旦一个企业进入崩溃的境地,不加制止,企业很短时间就会走向死亡。
  这一类的案例太多了,我们拍脑袋就可以想起来许多典型的例子:
  ●当年如日中天的新疆德隆集团坠入并购陷阱与股市黑洞,半年之间就整体崩盘、全面瘫痪。
  ●当年呼风唤雨的香港百富勤金融集团在东南亚投资失败而引爆整体财务危机,一个星期之内就大军溃败、倒闭清盘。
  ●当年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领袖人物的顾雏军更是陷入战线过长的财务整合的迷雾之中。虽然长袖善舞,却始终无法补齐企业资金链中的那块短板,最后被迫缴械投降,成为别人的“俘虏”。
  ●褚时健把红塔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带到全国烟草行业的领跑地位,然而他个人出事崩溃了。这虽然没有导致红塔山全军崩溃,却使得红塔山从此由烟草行业的领军地位一路掉了下来,名落孙山。
  ●当年八佰伴集团创办人和田一夫以其《八佰伴——从零到亿万》的自传风靡全球而成为传奇式人物,然而他过度的自信使企业的规模扩张到他无法驾驭的那条崩溃线上,只好在1997年宣布倒闭。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美国安然集团因假账危机清盘,英国巴林银行因管理漏洞导致公司崩盘,韩国大宇集团因战略失误导致这个现代巨人轰然倒下,美国世通###因为财务丑闻申请破产保护,等等。我看到一个材料,它估计,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5%的企业事实上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王巍:危机是企业的常态。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说,企业的发展有高潮有低潮,经营效益有高有低,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有自己的周期转折点。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受本身固有的发展周期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外部的商业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将导致企业发生一些变化。
  “崩溃”这个词在中国来讲是比较负面的,但是从一般经济学来讲,不一定是负面的。按熊彼特的讲法,它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如果一种经营方式不适应新市场经济周期,它就该崩溃,这个崩溃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我们所讨论的崩溃则是另一类,是指那些违反自己的正常商业周期,突然出现的恶性的崩溃。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崩溃的局面。
  特别是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急剧增长过程当中,所有企业的周期都会大大缩短,发展提速,再加上经济体制转换这样一个非商业周期的外部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出现崩溃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我们现在来正面地研究一下崩溃,这对中国企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只有在崩溃的状态下,企业才能够给我们展示剖面图,会暴露企业在管理、技术、资本包括人性等方面的所有强势和弱势的东西。
  

企业崩溃由于资金链断裂
范棣:在研究了几百个中外企业的危机与崩溃的案例后,我发现中国企业崩溃大部分是由于兼并收购引起的,是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引起的。而西方的企业,特别是欧美的企业,崩溃的原因比较多样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链问题。一般情况下,比较多的是由于技术、市场以及供应链关系产生了某些突变而导致企业突然陷于困境,最后导致企业破产。比如,原料供应商的危机影响到了本企业的制造环节,从而导致产品无法及时投放市场,致使企业陷入崩溃的边缘,等等。但是,在中国情况有些不同,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危机是由于资本瓶颈引起的,大家都没什么资本,只能靠最大限度地腾挪资金来实现扩大与发展企业的目标。
  王巍:对,我觉得成熟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成熟,是因为包括融资、法律、结构等因素的整个环境都成熟,是因为作为个体的企业周期与作为环境的商业周期的协调性。像美国,经济衰落时往往要经历一个企业和个人的破产高潮,经济复苏之后马上又形成创立企业的高潮。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动态和环境动态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环境好,整个企业发展得都很好,环境困难,大家都困难。这两年,美国的华尔街上全赚钱了,人人都发奖金,圣诞节大家都过得很好,几乎很少看到有人不好,而头几年网络泡沫崩溃时大家纷纷找工作。中国好像就不是这样。尽管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正在崛起,企业发展的大环境非常好,但相当多的企业却在这几年纷纷破产倒闭,出现崩溃的局面。
  

过度使命感也许是一个问题
中国这么多年来大部分企业的破产是非常反常的。为什么中国企业崩溃的问题大多出在企业的并购上?我认为,这跟中国企业家强烈的使命感非常有关系。因为只有采取并购与整合的方法,才能使企业有超常规的发展和壮大。
  在中国,目前形成企业价值的主要是40到50岁这些人。这批人他们基本上都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英雄主义情结很重,要做大事,要关心国家大事。这是从小接受的教育,所以有强烈的使命感。
  用北京的一个段子来讲,这些人干事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没事找事干;第二,是拿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干;第三,是拿自己的事不当事干。这就是强烈的使命感。另外,这批人由于在经济转换体制的情况下参与工作,又接受了西方现代的思想,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所以使命感变得更强烈,希望一旦做事就要做大事。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在山东起步,企业在济南,哪怕只是生产扣子、勺子什么的,他也要说立足济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西方,企业家的宗旨就是赚钱嘛,譬如,做房地产的企业,一定三四年收回成本,否则就不干。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家都想成为世界第一,先天下之忧而忧,使命感极强。在现实生活中,揠苗助长,赶超别人,企业家非商业性的扩张欲望极强。这种隐藏在扩张欲望下的强烈的使命感在西方企业家那里很难理解。在中国,即便是很成功的企业家内心仍然有落草为寇暂栖身的委屈感,一旦有机会非商业的东西就会占上风。所以,理解中国企业家首先要理解他们的出身和内心的真正冲动,即便出现商业崩溃的危机,有时他们也会赌一把。
  范棣:成熟的市场经济非常注重对危机企业的保护。并不是我们这些年来想象的那样,好像市场经济就是让有问题的企业倒闭。成熟的市场经济普遍对有危机的企业实行保护,实在不行,才让它倒闭。从危机到真正倒闭有一个制度保护,包括对所有者、股东、管理者都有一个保护的制度,保护资本的利益。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对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就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保护,特别对于民营企业没有保护。出了问题的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生病了,需要治病,但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可能就直接送你进火葬场了。这是多大的社会浪费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保护企业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所以,保护危机企业的任务就光荣地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企业家的身上。由于这个人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和使命感,对民族、对世界有着豪情壮志般的使命感,他就拼命在危机中挣扎。社会并没有提供给他必要的保护。就像你爬到了60层悬在半空干活,下面没有安全网兜着你,吧唧摔下来就粉身碎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没有安全感。
  在美国,企业每年破产的情况很多,破产大部分是由于市场或者技术引起的,技术被淘汰了,我慢慢就破产了,市场不行了,我就破产了。很自然。中国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破产在很多人的头脑里等于犯罪,或者人生玩完了。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
  王巍:西方有一个社会分散企业危机、化解企业崩溃的负面能量的体制或机制。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