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救中国企业的十大定律:崩溃-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确对待失败,才能东山再起
王巍:很多企业家一旦出事之后,怨天尤人,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很敬佩一个叫和田一夫的日本人,他是曾轰动中国的日本电视剧《阿信》原型家族的传人,和田一夫鼎盛时管理着日本最大的流通业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他在香港和中国大陆都是风云人物,把最新的流通理念带到了上海,建立了浦东的八佰伴百货商场。由于国际扩张过度,导致经营失败,八佰伴集团破产。这时和田一夫已经68岁了。但是他并不怨天尤人,努力东山再起。尽管年龄和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从头做起了,但他在72岁时又建立了研究所,总结失败的教训,在日本巡回讲演并做商业顾问。他希望通过演讲和顾问挣钱,偿还原来的欠款。他有本书叫《不死鸟》,就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在这一点上,我也尊重另一个中国的企业——巨人集团。史玉柱当年从电脑起家,进入房地产后碰上宏观调控加上经营不当而失败了,在珠海留下一座烂尾楼。1996年,我和北京万通集团的冯仑在上海与他讨论重组时,他自我检讨失败,谈到昔时合作者纷纷反目时动情地流下了眼泪,让我们也很伤感。但他非常坚定地认为,他一定会卷土重来。果然不久他又东山再起,进入营养品领域把脑黄金做起来了。他获得利润后,立即宣布偿还历史债务。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很多人将这个行动看做炒作,我倒非常欣赏这种建立高标准信用规则的炒作,我看大多数企业家都难以做到这一点。企业家面对经营失败的态度,就是对待整个人生和整个社会的态度,只有在失败时才能真正表现出企业家本人的内在品格与能力。同样,对待他人失败的态度也会真实地表达企业家自己的立场。
为什么是朋友与忠臣背叛
范棣:说到史玉柱,我也很佩服。在中国,彻底失败之后能够东山再起的人不多。当年令史玉柱感到沮丧的,不是巨人事业的倒塌,而是跟随他创业以及他的一些最亲密的人离他远去,甚至背叛。当一个企业正在崩溃之时,令企业家伤心不解的是,往往是以前一起跟他打天下的所谓的忠臣在背后坏事。这好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王巍:我谈点个人的感受。1992年我在美国拿到学位并得到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聘书,很有些得意。由于出国前的工作经历以及与老同学的关系网络,按当时的时髦说法是“毅然决然”地回国,成为当时金融界最早回来的美国博士,立即参与国家级大型证券公司的创建,并作为高层管理者管理了上百亿的资产和近2000名员工,而且在各项投资银行业务上都有相当大的决定权。当时年轻气盛,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也无所顾忌,陆陆续续在大学同学和过去的朋友中接纳了十几个人下海,协助安排在我的机构里面。当时大家都感觉很好,从沉闷的体制内出来,参与这样前沿的工作,而且都担任重要职务。我在同学和校友们中似乎威信也很高,居然连大学校庆都把我请上讲台了。而当年读书时,在许多同学眼里,我是连课本都不买,走旁门左道的人。
几年之后,我离开国有证券公司下海的时候,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一切都从头开始。我发现相当多的老同学、老朋友立刻变得陌生起来,大家似乎一下无话可谈了,渐行渐远。而且,尽管我自我感觉良好,但在背后我的名声很快就坏了。在很多同学聚会的场合,我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劣迹斑斑,是一个自私傲慢的人,更要命的是说“我不会做人”。几年的工夫,人们对我的看法就截然不同了。
过了多少年以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当你人生得意时,你会丧失很多对细节的敏感,说话很随便、很张狂,会在很多方面得罪大家,而你却毫无意识。例如,有一次,许多在国家机关工作的老同学希望能一起聚聚。我就在北京的一个豪华酒店安排了宴请,之后按当时流行的规矩一起卡拉OK到深夜。因第二天早上要飞到外地,我就匆匆结账走了。多年以后,从同学那得知,因为我根本没有想到大家不能报销出租车费用,居然没有安排送送大家。可以想象,这些当了处长的师兄师姐们在寒夜里看着“暴发户”的我乘车扬长而去的背影是何种心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走茶就该凉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当中,肯定有很多事情你做不到位,大家替你来承担责任,因为你是同学,更因为你是领导,这很正常。但是如果“不会做人”,忽视大家的作用,高估个人能力,那么一旦你离开这个圈子以后,大家首先把所有的不是都变成你为人不好,对你进行人格评价。当时我自己确实很伤感无助,现在我就能以平常心来看了,更多地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老百姓说得好,人走茶就凉。人走茶不凉是不正常的,浪费资源不用说了,更可怕的是,你居心何在啊?不想与时俱进么?对现实不满么?我看下台的企业家要洒脱些,不要让你个人的命运主导整个企业、整个团队的命运。
范棣:在你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的时候,真正能与你一起的恐怕也只有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出了事他们会来救你,来帮你,你们之间是没有任何交易的,没有钱的问题,不是一个交易的平台,而是一个血缘的平台。
企业不是一个友情的平台
但是,企业是一个交易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说,朋友也是一个交易的圈子,而你的同事、你的下属更是一个交易的圈子。我跟着你,是因为你能给我高工资,或者给我一定的位子,一句话,你能给我带来一定的利益。当你遭难了,不能再给我那些东西的时候,对不起,我当然就走了。过去几十年里,我看到周围发生的类似的故事太多了。
我自身的经历也一样。在过去五年里,我负责的企业每年平均雇用超过500个人,工资相对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要略微高一些。过去五年里,总会有几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候你会发现,通常是那些平时你对他不错的人的表现令你失望。不是躲避责任,就是说风凉话,要不就逃跑。起初,我也想不通这个问题。比如,你对一个人非常好,培养他十几年,你给了他很多很多的好处,从各方面讲都没有任何亏欠他的地方,但是他在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会毅然离你而去。为什么呢?开始想不通,后来慢慢理解了。所有这些人都是因为利益交易的目的才到企业来的。如果有一天他发现你这个企业对他的未来已经不构成价值的时候,他不看好你的未来的时候,他就不想跟你进行交易了。因为,你可能要贬值了。他不要等到你贬值的时候再走。
王巍:我们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候,看到资本主义的商业计算剥去了温情脉脉的感情面纱,觉得很残酷。现在可以接受了。我们过去更多系于人的友谊、信任、情感和世故往来,表面上亲热,但局限在少数朋友圈中,而且往往没有职业交道。今天,现代人的一生与其他人的交际面已经从两千多年前的几百人到一千多年前的几千人,到今天的几十万人之多。你如何能仅仅以好恶之类的道德原则来确定彼此的交往呢?应当在符合彼此利益的商业基础上来建立基本关系,如果能提升到个人友谊层面则是缘分了。
范棣:我认为你也是一个有人性、有个性的企业家,难道你鼓励所有的企业家都冷酷无情吗?这是第一。第二,在这种文化以及体制背景下,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家不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更好一些呢?
商业利益管理比人性化管理易行
王巍:我们过去太多依靠人性来维持企业关系,我觉得现在应当调整,甚至矫枉过正一些也没有问题。赤裸裸的商业计算要比暧昧的人情关系更好一些。讲太多的人情,太过虚伪,大家都做不到,反而会给自己的感情造成太多伤害。归根到底,人们看的不是你的情感表达,而是你的现实效果。
企业家的心态要非常地坚定,特别是在改革时,而改革和创新就是企业家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创新就会破坏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秩序,那么最公平的结果就是一半受益、一半受害。你做一件事情,假设100个人受到影响的话,那就是50人受益,50人受害。而受益人认为,由于社会进步,自己就该受益,也许只有5个人承认是因你而受益了。而50个受害者则一定认为,本来很好,都是因你而受害了。因此只要你干一件事,首先是50个骂,5个说好的,45个无所谓。
如果你接着再改革,骂你的50个变成敌人,而50个受益人里头,25个又受害了。这样有75个骂你了,只有2个说你好。当你再做第三件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骂你,而且在公众场合上,受益的人也跟着一块骂你。如果你狠着心接着干,连老婆、孩子都骂你。大家到处说你人不好,写检举信,突然间你发现自己已经成孤家寡人了。
当所有的人都骂你,你怎么可能那么坚强呢?最后一想,算了,我不干了。可是你掉头回转,所有骂你的人都从此就骂对了,否则你为什么放弃呢。原来受益的人也要骂,这小子是个笨蛋,出尔反尔,又退回了我该得的利益。这样,你就真的被打入地狱了,万劫不复。
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现在可以理解了。所以你一旦进入轨道,只能走下去,死不回头。过了两三年,事做成了,大家终于看到了成效,形势就转变了。所有骂你的人都会说,我早就看出你小子有出息,始终坚定地、默默地支持你。这就是现实啊,这就是世故。企业家的心态就得这么坚强,不怕摧残。问题是,企业家即便坚强,即便能干,在市场上还是十有###不成功。社会上再不宽容,我们还能有多少人会做企业家呢?
崩溃的直接原因
范棣:在中国,如果你是企业家,在你事业顺利的时候,你没有敌人,或者很少敌人。大家都说你好,把各种好听的话送给你,很多人要认识你,好像你是英雄、财神。但是,有一天,突然传出了风声,说你有问题了,你企业出了问题,突然朋友就没了。然后,不知什么地方冒出来一堆人,指责批评你。接下去,你周围满是敌人,像一群秃鹫一样,围着你,希望你倒下去。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一年前风光十足、到处演讲,一转眼就门庭冷落,满世界的人都在揭露他的缺点和不是。倒下去的企业家有谁不是这个下场?
这是冷酷的现实。问题不在于外部世界怎样,而在于内部世界怎样。好多案例表明,对一个企业家信心打击最大的就是内部忠臣的反叛以及朋友的出卖,这往往是造成企业家最终崩溃的直接原因。
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朋友
王巍:我做的企业出现危机、寻求朋友帮忙时,连朋友都半真半假地说,希望你这会儿能栽进监狱里。你小子这么牛,什么好处都占了,上大学,坐机关,留洋,当老总,著书立说,上电视,你要进了监狱还真能显出我们帮你,你不进去无法证明友谊。
根据我接触的几百家企业老总的切身体验,平时可以车水马龙地招呼朋友,到危机时千万别幻想。一旦企业崩溃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千万别天真地把命运托付给任何人。你必须自己保持清醒,只有你在努力帮你自己的条件下,别人才能帮你。你不能帮你自己,自己先放弃了自救,别人更没有必要去帮你。
许多出了事的老板都发现一个规律:企业崩溃时,很多老朋友都关机、失踪了。等你把这个事解决之后,他们就会立即出现。不用说普通企业家,就是刘晓庆这样一个明星人物,有了税务问题,要进监狱时,不也是求告无门么?
范棣: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个过期的富豪,为什么他后来跑到了国外呢?又不懂几句英文。主要是因为他长年的主要助手都背叛了,连他的儿子也不说他好话。他的老婆是一个大字不识一碗的农家老妇,安慰不了他几句话,他想不开,信心彻底崩溃。于是,一走了之。他走之后,他的企业瞬间灰飞烟灭,一溃到底。
我完全同意你所说的。一个企业崩溃之时的定律之一就是崩溃的时候没有朋友。我再说一个故事。我有一个从小就与我在一起的朋友,他经营了一家电脑公司,十几年了,今年因为应收款没有及时回笼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就歇业了。于是,合伙人反目成仇,朋友也不见了。连他的老婆也和他闹别扭。他结婚快20年了,在他企业出现巨大危机的时候,他老婆却对他说,你要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朋友这个时候都不理你了,是不是你人品有问题?他听了,十分郁闷,就问老婆,那你觉得是我人品有问题企业才出问题的吗?他老婆的回答十分出乎他的意料。她说,你的人品有问题。他听了后,简直傻眼了。因为生意的失败,竟然会牵扯到一个人的品德。
中国人不能容忍失败。所以,一个企业家在遇到巨大危机的时候,千万要懂得没有朋友的道理。
王巍:企业家千万不能幻想,觉得曾经立了多少功,做了多少贡献,在好的时候是有朋友的。要知道在崩溃的时候所有人都是没有朋友的,到这个时候你找任何人都不要从朋友角度考虑问题,首先是判断,这是一种商业计算,他为什么要帮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谁说咸鱼不能翻身
范棣:有眼光的人在一只股票跌到很惨的地步,变成仙股的时候,愿意花小的代价搏一搏,结果大胜。在史玉柱崩溃的时候,有谁仍然相信他?相信有不少人现在一定很后悔。但是,总有这样的人,在一个企业家崩溃的时候,坚定不移地跟随他,直到这个企业家咸鱼翻身。美国的地产大王唐纳德·川普也经历过企业崩溃,企业崩溃时负债上亿美金,三年后靠个人的信用与才能咸鱼翻身。那段时间有几个他的助手坚定地跟着他,后来都成了川普集团的顶梁柱。
王巍:这就是信仰,信仰是不能计算的,许多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信仰,什么都得计算。
今天,中国国力强大了,人们突然对国学又感兴趣了,又出了一大批国学新家,好像远比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胡适等人更理解国学似的。不久前,我也跑到湖南岳麓书院听了一周国学课,更理解为什么中国文化不能产生企业家精神了。皇帝骨子里始终是阳儒阴法,把不屑一顾的孔孟学说作为牌坊束之高阁。教育天下读书人:进则为幕僚,独尊儒术,为皇帝安天下;退则居江湖,奉老庄之道,与世无争。至于平民百姓,干脆就去礼佛,求来世因果。多少有点企业家气息的墨家始终是不登大雅之堂,被视为离心离德的邪说。在这种几千年来的道德主流下,以前的商贾,今天的企业家,始终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对象,如何能有所谓朋友的氛围呢?
凤凰落地也是一种境界
范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
有一个老人对他的孩子说,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吗?你拿着我的纸条去见几个人,这几个人都是我过去多年的好朋友,见过后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了。老人的纸条上写着:我欠了别人两万两银子,已经破产了,请收留我的儿子。他的儿子拿着这个纸条去见父亲的第一个朋友,他马上跳了起来,把年轻人轰出了院子;父亲的第二个朋友说,我不能收留你,但可以给你回家的路费和一年的生活费;父亲的第三个朋友马上收留了这个年轻人,并表示要培养他使父亲的家业得以光复。年轻人回家后,父亲问他明白什么是朋友了吗?儿子说,第一个不是朋友,第二个算半个朋友,第三个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就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帮助你的那个人。但是,一个企业家真正的朋友很少,因为他爬到了高山上,失去了过去随行的朋友,这就是当一个企业家的代价。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在你现在还很风光的时候,不要以为你身边的都是真正的朋友;当你开始或者已经崩溃而发现没有朋友的时候,也不应有诧异的感觉,人生就是这样。如果你在倒霉时,发现还有人在你身边扶持你,那就是贵人相助,是你的造化了。
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具有创业精神同时也具有牺牲精神的企业家,凤凰落地也是一种境界,能上能下才是真正的英雄。
定律五崩溃之时绝无朋友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唯一可能不同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条定律在中国显得更有普遍意义。
●崩溃之时,朋友离开,甚至忠臣反目都是正常的,因为你在市场上已经贬值。不正常的是企业家的一种情感上的幻觉,觉得人走茶不应该凉。人走茶凉才是常态。
6崩溃从心态开始
范棣:企业出了事之后,很多企业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胡飞乱撞找出路。
王巍:我认为,对这些失败的企业家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标志着我们的商业文化成熟到什么程度。
对话六范棣VS王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被困的苍蝇和蜜蜂
范棣:谈谈苍蝇和蜜蜂在被困住时候的反应。当你把苍蝇放到一个瓶子里的时候,苍蝇就会东一头、西一头地乱飞,偶然碰到出口就飞跑了。所以,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无头苍蝇。蜜蜂则不同。被关到瓶子里通常它不会乱飞,它通常会试图辨认方向,慢慢寻找出口,比较理智。昆虫专家说蜜蜂有分析和思考能力,它有能力找到一条路径。但苍蝇不是,苍蝇遇到找不着路的情况就会乱碰乱撞,直到偶然撞到出口。
在这方面,人们的看法不同。有人说苍蝇的策略对,有人说蜜蜂的策略对。为什么有人说苍蝇好呢?因为苍蝇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它是摸着石头过河,先干起来再说。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虽然乱飞,但有可能马上就找到一个出路。为什么有人说蜜蜂好呢?因为蜜蜂比较冷静与理智,不慌不忙,有一个清晰的行动方案。这样,找到出口的成功概率比较高。
这个现象对处于崩溃中的企业家来说,也有启示的意义。他处理危机的策略应该学苍蝇还是学蜜蜂呢?你如何理解这个故事?
中国很多企业家不得不成为苍蝇(1)
王巍:这两种战略在企业家群体里都是有效的。中国企业家的整个起步就是一个寻找机会的过程,可以说都是机会主义者。早期创业的时候不需要发展战略,是求生存,要做成事情,而生存和做成事情的环境又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如果说机会主义者就是一个苍蝇,千百个苍蝇撞来撞去,总有三五十个苍蝇会出去,小概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这三五十个苍蝇就成了今天的著名企业家。在这样一个缺乏规则的市场上,大家都不得不采用苍蝇战略,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也是试错的过程,或者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
所有创业者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起步平台,都愿意做金融、能源、钢铁、通信等产业,但政府不给执照,不给资源,也不给机会,他们只好在贸易、医药、地产等领域做,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典型发家途径。如果中国企业多数是采用苍蝇战略,那首先是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做苍蝇。他们也想做蜜蜂,走最佳的途径,精心设计,可问题是走不成。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德隆集团,它就有很好的产业整合理论——蜜蜂战略。第一步,他们要在中国寻找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并在这个产业当中寻找最有竞争力的企业。第二步,以这个优秀企业为主体沿产业价值链收购,形成产业集群,建立市场份额。第三步,吸收国际战略投资,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利用中国市场的规模有效地进入全球经济。寻找龙头企业、整合产业、海外上市,这是德隆三步曲,战略非常清楚。但在成熟市场通用的模式,在中国现阶段却行不通。德隆集团经过千辛万苦搜寻的最好行业和最好企业,基本上是国家垄断或国有企业控股的,因此没有机会。只好在衰败产业中寻找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但只要还有油水可赚,国企就不退出。国企轻伤不下火线,牺牲也要坚守阵地。这时候民营企业尽管胸怀大志,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找了一个衰败的行业,又是一个亏损严重的企业,还要替国企买单。因此,德隆集团买三个上市公司,进场之前先要为国有企业填补几个亿的窟窿。如果第一步走错了,产生了这么大的成本,以后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更多的民营企业根本没有那么伟大的产业整合理想,它只要赚快钱,赚大钱,赚巧钱。它要抵抗债务链条,及早收回投资,避免政策多变导致的风险。所以从理智看,苍蝇战略是挺好的,嗡嗡地到处转,成功的机会也大些。我觉得讲蜜蜂战略是理想状态,高山仰止。我更同情苍蝇战略,就像谈到崩溃一样,企业崩溃时只能采取苍蝇战略,这是没办法,但是也比无所作为要强。
范棣: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在一般竞争的环境下,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采取苍蝇战略也许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在企业遭遇困境,特别是处于崩溃的威胁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家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头西一头的话,有可能恶化企业的危机。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过去有一个朋友,云南省的优秀企业家,经营当地最大的做床垫的企业,也很有名,交了很多税,后来做房地产。做床垫期间,他应当是安分守己的。有钱以后,想更大发展,于是开始做房地产。做房地产,不可能不与当地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土地完全由政府部门掌控。盖的房子出了问题,老百姓要告他,他如果和政府部门关系好,调解一下就没事了。后来,他的儿子被抓进去了。他慌了,开始到处打电话,托人救儿子。有的时候,别人介绍一个关系很远的朋友,他也丧心病狂,打电话去求能不能帮个忙。电话打多了,所有人都知道他出事了。
王巍:首先他把危机扩散了。许多企业起步时是依赖关系的,尽管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市场能力。但是,危机来临时,本能地他还是要用关系来摆平。但此一时,彼一时,大家彼此利益关系的计算基础和模式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寻找过去的关系往往不过是给自己的炸弹又增加了一条导火索。
中国很多企业家不得不成为苍蝇(2)
范棣:结果大家都不敢接近他了。第二,这个时候他试图用钱摆平。但是,当大家都知道你出事了以后,再拿钱摆平的话,问题可能就更大了。结果,自己暴露,被抓了进去。其实在那个时候,事情只是牵扯到他的儿子身上,到此为止,但他为了救儿子,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弄巧成拙。这是一个在危机中崩溃的企业家采取的连续错误的方法,使得危机变成了彻底崩溃。他从十几岁时一个农民做起,四十几年,并不容易,家业毁于一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别把失败当成一种娱乐节目
王巍:在美国,比如说安然公司出事了,基本上是安然破产,顶多牵扯到一些关联公司。而且,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存在一个迅速分散危机的中介机制,律师、审计师,法院、政府监管机构甚至社区,都按既定的牌理出牌。社会舆论也习以为常,不会有意煽风点火,进行非商业的泛道德攻击。但在中国则不同,一个企业崩盘往往引起当地政治、经济的全系统雪崩,崩溃本身变成了一个连锁反应,各个相关利益群体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企业出事,也许仅仅是短期的头寸困难,或者是企业家个人丑闻,或者是传媒的捕风捉影等。只要企业突然出现脆弱点,有可能亏3个亿,银行就可能釜底抽薪单方面撕毁信贷合同,客户群体会趁火打劫停止正常往来,公共服务部门断水断电,公检法不请自来,最后一定会把20个亿的连带损失砸在它身上。这种崩溃就不单是一个企业的崩溃,更是信用制度和商业文化的崩溃。
民众有一种好奇心理,将企业失败看做娱乐节目,不愿意从失败当中研究什么教训,只是先怨天后尤人,满足于一点非常肤浅的解释。于是,中国商人或者民族缺乏历史记忆,同样的企业失败往往是低级错误的不断重复。
范棣:企业家要避免在崩溃中成为一只苍蝇的话,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关键。这里,我还是说一个故事,一件真事。
在上世纪30年代,印尼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小姑娘,14岁就从农村到城里给人家做保姆。离开村里的时候,身上带了5个卢比。干了20年,从保姆、清洁工、纺织工、工厂经理到业务主管等等。35岁的时候开始创业,干了30年,成为印尼的一个富豪,有百亿卢比的身价。在她65岁的时候,与几个很强的国际企业竞争一个很大的能源开发项目,她倾其财富投注于项目中,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她不应该那样,风险太大,没必要。结果她最后胜了。之后,有人问当时她是怎么想的。她说,当初从农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5个卢比,如果失败了,全军崩溃,她只不过失去了当初的5个卢比和一些利息而已。她要做的事情无非是找回那5个卢比。
难道失败是一个道德与人品问题吗
这是一个5元钱的心态。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对于成败,也许不必太过于看重。你刚才讲得很对,中国的企业家把成和败看做是生活的唯一标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成和败都是一个常态,你不是成,就是败。中国人胜了就是鸡犬升天,败了就一败涂地,全部完蛋。大部分中国人把败看成一种可耻,把失败当成一个道德问题。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看待成败,就很难有一个正常的心态来对待危机。
一个企业家在崩溃的时候,应当超脱名誉、地位、财富得失来考虑问题,最大限度地冷静面对问题,承认失败,接受可能的最坏的结果。有了这个心理底线,把处理危机当做一个正常的任务,防止崩溃的底线就有了。对崩溃的心理防线有了,就会重新在心里建立起信心。
王巍:大部分中国人由于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信仰,所有的计较都是以在现实中的成就为最高成就,往往是单向思维,只能成不能败,而且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好。内心里也不接受周期性,弄得大家心理紧张。
我有一个朋友,他当年在海南做房地产做得很大,曾经是海南航空的个人最大股东。但是后来海南房地产泡沫中他的损失非常大,立即从亿万富翁变成负债累累。很多人纷纷卷款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