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哈佛日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清华到哈佛……笑看过去(1)
从1998年9月离开父母去武汉读书算起,2007年是我在外求学的第九个年头了,也是最后一年。九年中我经历了四所学校:本科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当然还有新东方,虽然我没有机会上过这所学校的任何一个班,但是却在这里教了将近4年的书。
  从1985年五岁走进小学算起,27岁的我已经在学校里待了22年。从小学到惊险考入当时我们那个小城历史上唯一一届的重点初中(之前没有,之后取消了重点初中制),到后来更加惊险,几乎是最后几 名考入在我们那里久负盛名的枝江一中,再到后来高中成绩起起落落,连累爸爸妈妈也跟着我一惊一乍的,担惊受怕。
  很多人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这句话的道理。教育让我从一个小县城走到了湖北的省府——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新奇东西,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小小的改变。大一暑假,我带着几百块钱,坐着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和一个朋友去北京看了清华和北大。当时看着北大的未名湖和清华的大牌坊,我心里默默地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到这两所中国顶级的大学读书,该有多好啊!”然后从北京到上海,去看了看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当时住在刚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一个大哥家里。大哥对我非常好,以前两个暑假和寒假都给我免费补课。但当时我坐不住,就像一个猴子一样动来动去。按照我妈的说法:“补课的人比上课的人还认真。”大哥带着我去看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记得当时塔有三个珠子可以让游客参观,越往上的价格越高。我们当时钱不多,所以只能爬到第二个珠子。当时和大哥有一个约定:若干年后再回上海,我们一定要爬到最上面的那颗珠子的餐厅去吃晚餐。若干年后,大哥从密歇根大学毕业,侨居休斯敦,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而我在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学习。我们没有实现那个同回上海的约定,但是我却一个人爬到了纽约帝国大厦的最高层,哪怕那张门票要比东方明珠的贵得多。
  考上清华之后,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来到了北京。刚来北京,似乎觉得自己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没有几天就发现这里应该不是我的终点。我的导师董关鹏老师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他毕业典礼时跪着接受学位的照片,而董老师的外交风范也让我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李希光老师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他独特的见解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所以刚刚到清华的时候,我就开始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希望走出中国,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读书的时候在新东方默默地教了近四年书,认认真真地旁听了北京大学法语系的课程,那个时候很想去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学习,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我没有受过正式的法语训练,最早是在华中师范大学跟着杨芬老师学习,后来在法国文化部的法语联盟学校学习。但是我一直学得很努力,2004年还得到了北京地区法语演讲比赛的三等奖,而我是其中唯一的一个非法语专业的学生。
  2004年底,我申请了巴黎高政,本来是志在必得,没想到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看着和我一起申请的同学拿着法国政府的艾菲尔奖学金去巴黎学习,我经历了自己所谓的“人生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消沉的几个月里,董老师给我联系了路透社实习的机会。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结识了路透中国的首席记者罗朗先生,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政治系。后来,我又得到机会参加了###和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这个全国各省巡回的培训项目中,我有幸跟着时任美国新闻发言人的裴士莲女士和公使衔参赞裴孝贤先生,他们和美国大使馆公共事务处高级助理王培女士对我的英文翻译给了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所以我也跟着参加了很多省份高级官员的培训。旅行成了一份工作,也成了一种学习。这些经历让我走出了申请赴法国留学惨败的阴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刚好这个时候,我在新东方的好朋友张晓楠被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
  

从清华到哈佛……笑看过去(2)
MPA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录取。临走的时候,我们几个新东方的好朋友做饭给她饯行,晓楠给我们讲了她申请的经历,这些经历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
  我也开始了向美国大学的申请。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晓楠能申请上这么多所美国知名的大学,也许我没有她优秀,但是我可以广泛申请,总有一所会录取我吧。”可是当我准备申请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从来没有参加过托福和GRE考试,而这个时候距离申请前的最后一次托福和GRE考试只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是我最辛苦的三个月——路透社的实习、新东方的暑假班,再加上新闻办的全国培训,身体处于非常透支的状态。10月份,我在一周内陆续考完了托福和GRE,开始了申请。由于上次申请失败的经历,这次申请我非常谨慎。我挑选了自己比较向往的8所学校,根据每所学校的情况认真写好了申请材料,赶在2005年圣诞节之前寄出。刚刚寄完材料,就传来爷爷在圣诞节去世的消息。我陪着妈妈度过了她最痛苦的一段时刻,回北京上完了寒假班,然后去三亚度假。三亚让我慢慢从爷爷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来,暂时忘记了过去的很多事情——不过,也把自己刚买的一个很好的相机忘在了那边。
  回到北京的那天晚上,也就是2006年3月1号的晚上,我正在为丢相机的事情伤心不已,却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电话——我已经被这所学校提前录取。这是非常超出我意料的一个结果。因为哥大正是晓楠读书的学校,美国排名第9。我恨不得马上就告诉哥大我会去读书,妈妈劝我再等等。这个时候反而是最难熬的时候:一方面很想去哥大,一方面又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正好新东方在烟台、威海和青岛有一个巡讲,新东方多语种部的主任好友范猛叫上我和他一起去讲讲学习法语的心得。出差旅行让我暂时缓和了等待的焦虑。3月7号的晚上6点钟,去青岛海洋大学讲座前的5分钟,我最后检查了一遍邮箱,意外地收到了斯坦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及政策领袖专业的项目主任给我写的一封信,我知道自己被美国排名第4的斯坦福大学录取了,马上给曾为我写过推荐信的路透社北京首席记者罗朗写了一封短信,告诉他我已被他的母校录取。他的回信是:“你会发现,斯坦福有全世界最美的校园。”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的斗争很激烈。在加州的小城和纽约之间,我更希望到纽约,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但又有些舍不得斯坦福。
  这个时候,其他学校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的通知陆陆续续都到了,除了哈佛。当时也没有在等哈佛。这所学校的网站上写着每年录取的竞争是多么多么惨烈,我想自己不可能会被这所美国排名第一的学校录取。于是每天就在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大学之间斗争来斗争去,实在是一个很难的决定。为了放松心情,我每天6点起床去北京的郊区学车,好暂时忘记这些事情。3月15号的中午学完了最后一节课,约好了路考,看看时间还早,就去新东方总部办了一些事情。正好范猛在办公室,大家约好一起吃饭。快出门的时候,也就是中午12点刚过,范猛关电脑的时候我说来查查邮箱吧。没有抱任何的希望,因为这个时候是美国东部时间深夜12点,没有哪个教授会这个时候给你写信。但是打开信箱,收到了一封哈佛的信。看标题看不出到底是录取还是被拒了。打开信,第一句话是:“恭喜您,经过认真考虑,您已经被我们录取。”后面写的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我不用再选择了,我有机会可以去这所著名的大学学习了。
  现在回想当时的整个申请过程,我似乎还有一些激动。最渺茫的希望慢慢变成了现实,我越发觉得人生的很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是最小的梦想也有可能慢慢变成现实。前提是这个梦想本身是可行的——如果一只大马哈鱼的梦想是爬到喜马拉雅山上去,这只大马哈鱼这辈子估计很难实现这个梦想了。现在回想当时的每一个场景,似乎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当时最受打击的时候,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和消沉下去,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些机会,重新找回了自信;比如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硬拼;比如多向身边朋友请教,很多人生重要的决定或许是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获得灵感的。
  

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1)
人生会经历很多选择,有时候一个正确的选择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而一个不切实际的选择会让我们走很多弯路。当代的很多大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是很难判断大学毕业之后到底哪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究竟是应该出国、考研还是工作?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很难找到合适的朋友或者师长来咨询。首先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职业规划咨询系统。在美国,在所有的大学和学院里,职业规划和咨询是由专门的办公室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负责的。以哈佛大学为例,进学校的第一天,学校就会让学生意识到找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个学院都有Career Office(职业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工作,包括尽最大的努力来联系校友,邀请他们回学院聚餐、讲座和咨询,甚至带回一些工作机会,或者在纽约、旧金山和华盛顿这样的主要城市举行Career Day(职业咨询日),让学生在那个时间段飞到这些城市,学校则会邀请重要工作单位的校友举行咨询会,集中解决学生的疑问。如果学生平时有疑问,可以随时预约这个办公室的咨询老师,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请他们帮助你修改简历和个人陈述信。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中国,读书的重要性被过度地夸大。中国的很多父母不太希望孩子们经历太多的风险,他们希望孩子们走的路越稳越好。于是孩子们即使发现读书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选择,也会迫于父母的压力而选择读书,于是本科毕业之后读硕士、硕士毕业之后读博士、博士毕业之后读博士后,最后终于读成了“烈士”甚至是“圣斗士”。千军万马在通过了高考这一关之后直接冲向了考研这下一关,太多的人壮烈牺牲了自己的宝贵青春。
  选择,改变我们的命运。正确的选择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1998年走进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本科毕业考上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年考上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我亲身经历了考研和出国的全过程。虽然很难说这条路是不是最适合我的或者说这样的选择是否是最好的,但是很幸运的一点是,从南方的一个小镇,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家庭,我一步一步地进入了中国和世界最好的大学去读书,在年轻的时候获得了最宝贵的教育机会,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样的选择也是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或者成功之后才慢慢探索出来的。
  在我上本科的时候,最开始的想法是要在大学毕业之后马上出国。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去关注那些出国留学的信息,最喜欢读的书是关于出国留学成功人士的书。杨澜的《凭海临风》,王辉耀的《我在东西方的奋斗》,还有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出版的《精神的家园》几乎都被我翻破了。我不厌其烦地看着那些描写留学经历的故事,然后做着自己的美梦。但是我慢慢发现这样的选择对于我而言似乎是非常不现实的。首先,出国留学需要良好的经济条件。从准备出国留学开始,就得花很多钱,比如报名参加培训班、考试报名费、申请学校时要交的注册费(哈佛是75美金左右,斯坦福是100美金左右)、制作申请材料的费用、邮寄费(快递一份大概是130元人民币)。2006年我申请了8所学校,后来统计了一下大概用了两万块钱,这么大一笔费用是本科时期的我肯定没有办法支付的。因为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爸爸妈妈每个月给的500块钱的生活费。除了准备出国的费用以外,还得准备一笔数目不小的学费。美国的很多硕士项目,尤其是非常热门的硕士项目的奖学金是非常少的。如果全靠自费,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4万到6万美元之间,再加上机票等费用,我逐渐发现本科出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我还想继续深造,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准备考研,并且一定要考北京地区的研,因为我认定北京能够给我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
  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以后,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准备。最开始的时候是联系学校和老师。由于没有什么钱,我就坐着最便宜的火车去了一趟北京。幸好当时有几个大哥在北京广播学院和清华大学读书,所以我省下了一笔住宿的钱。在北京,我综合考察了北京广播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最后决定考清华大学。我在清华的招生办公室领取了招生简章,然后就回家复习了。当时考研需要考政治、英语还有三门专业课。我从5月份开始慢慢地走进了全面备考的状态,这里是我当时的一个大致的复习时间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2)
5月份:收集各门课的资料,包括历年考题和学校指定教材,报名参加考试培训班,调整生活规律等等。
  6月份: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同时,继续在网上收集考研的有关信息,包括收集学校教授的信息,加深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
  7月份:暑假刚刚开始,上一些考研的辅导班,听老师先把历年的考题串讲一遍,然后制定暑期的复习计划。
  8月份:这一个月是考研过程中第一个最容易放弃的时间段,因为这个时候觉得身心很疲惫,并且长期的复习似乎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效果,所以很容易分心甚至放弃。记得我当时差点都不想考了,听说身边有同学想去法国留学,我也想去,幸好妈妈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我长谈,让我慢慢稳定了情绪。当时和妈妈的约定是:我尽力去考清华大学,考试的过程中不留遗憾,如果考不上的话再去法国留学。那个暑假期间,我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对整个考试的内容和复习的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9月份:新学期开始。这个时候除了准备新学期的课程之外,主要是开始第二轮复习并制定新学期的复习计划。
  10月份:新学期的课程慢慢走上正轨,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复习。每个星期我都会制定一个复习
  进度表,查漏补缺,告诉自己还应该准备些什么,哪些地方还应该加强。
  11月份:第二轮复习基本结束,我开始强化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的重点在于归纳。因为政治和专业课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记,死记硬背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就自己准备了几个笔记本,把所有的复习重点归纳总结起来。
  12月份:第四轮复习开始。这一轮主要是开始背诵,由于背诵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非常枯燥,所以这一段时间是另一个考研的危险期。我有很多朋友之前准备得好好的,可是到了这个月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放弃了。要么轻易地接受了保研,要么和大家一起找工作去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每年媒体上总会报道多少多少万人加入考研大军,其实真正能坚持到这个时候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了。
  1月份:这个阶段是考试的冲刺期。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考前24天倒计时冲刺表。这样我可以保证把自己调整到最饱满的战斗状态。同时
  我会给自己设计很多考题和模拟考试,然后自己考自己,看是不是每一个考点都复习到了,掌握得是否扎实。
  一个漫长的复习过程,是对意志的一场考验。考完之后走出考场,我仰天长啸一声,把所有的书都塞进最深的柜子里,给自己好好放了一个假。我告诉自己:“我真的已经尽力了,考上考不上,我都没有遗憾了。如果考不上,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每次我最没有把握的时候,我就这样对自己说。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有很完整的复习策略,我都能达到自己的梦想——一个月之后,我接到了清华的复试通知单,三个月之后,我接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回想起来,这条路是我当时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清华带给我一个更大的平台和视野,在北京和清华,我积累了申请哈佛大学的工作和实习经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本科毕业马上出国,所以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外语水平不高,或者工作经历不够的话,我的建议是先工作或者先考研,等条件成熟之后再冲击更高的目标。
  与考研一样,留学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还有准确的判断力。2005年年初,当我知道我被法国高等政治学院拒绝了以后,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自己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我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我觉得自己第一次申请的时候有点太自负了,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没有太用心,在申请美国的时候就避免了这样的错误。我的留学申请反复修改甚至是颠覆了十几遍。用简短的1;000个英语单词说服一个根本不认识你的人,这本来就是对公关能力的大考验。我仔细研究了每个学校的录取要求,然后根据他们的要求,用最能打动人的语言将我过去的工作和实习串联在一起;除此之外,我意识到本科成绩不太好是我一个很大的缺陷,于是专门写了一封补充说明信,告诉录取委员会的老师我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我当时还不太懂事,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课外活动上,忽视了学习成绩。为了说服他们,我还把我在大学的一些课外活动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寄了过去。为了进一步说服他们,我还打印了非常精美和详细的简历。其实这些材料都不是学校要求的,但是我相信这些材料只要录取的老师多扫一眼,就能让他们多了解我一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争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3)
其次,我拿出了当年考研的劲头来准备托福和GRE考试。由于我准备这两个考试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并且这三个月是新东方暑假班最辛苦的时候,所以我还是吃了不少苦头。当时因为我经历过考研的系统复习,我知道制定计划是最重要的。于是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三个月的复习计划:
  7月:在网上收集考试信息,购买教材。我当时参考了很多网上前辈的意见,比如寄托网、太傻网等等,参考了很多人的复习计划,制定了最适合自己的计划。
  8月:主攻GRE考试。因为我当时发现托福考试除了听力比较难以外,其他都比GRE简单。所以我发明了独特的“高原理论”——在高原上奔跑训练,在平原上参加比赛,复习难的,考简单的。所以我在复习的时候,每天练习托福听力,然后主攻
  GRE,后来证明这样的策略帮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9月:主攻GRE作文。北美研究生院非常重视托福和GRE的作文成绩。因为在北美读研究生,大量的时间就是在写论文。一般来说,GRE作文以分以上比较合适。由于这些作文题目都是公开的,所以我把题目归纳成了一些特殊的大类,然后集中强化练习。
  10月:由于时间很紧,所以我是10月15号考GRE,10月22号考托福。考前最后一周,我还是像当年考研一样,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倒计时冲刺表,让自己逐渐进入一种考试的战斗状态。
  考完之后,我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准备的时候,可以请教一些美国的朋友,因为中西方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一个中国人眼中的优秀学生也许是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普通生,所以请美国朋友帮忙参谋参谋是非常重要的。
  12月25日圣诞节之前我寄出了申请材料。3月 1日,哥伦比亚大学的通知寄到;3月7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通知寄到;3月15日,哈佛大学的通知寄到……
  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你所能想到的只有快乐和自豪,以往付出的那些辛苦都会烟消云散。这也许就是选择和坚持的快乐——越重要的选择,就意味着越大的未知和风险;而越大的未知和风险,就能带来越大的成功和幸福。
  所以,当你看准了一条路,走得很辛苦很想放弃的时候,不妨这样想一想:有了正确的选择和乐观的坚持,很多遥远的梦也能成为现实。
  除了考研,除了出国,还可以就业和创业。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发展的轨迹——就像当年如果比尔·盖茨被逼着考研,也许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商界天才;如果比尔·克林顿被逼着读博,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政治家。现在成功的路越来越多,看准一条,做出你的判断,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天空。
  

你好,哈佛(1)
对我来说,和哈佛的相遇是一个绝对的意外。
  从小到大有很多的求学梦。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南方小镇的孩子,我渴望走到更大的世界去看一看。由于爸爸和妈妈小时候没有受过太好的教育,所以他们期望我能够读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梦。于是我不停地做着现实或者不现实的梦,跟着这些梦,我慢慢地从武汉走到了北京,从华中师大走到了清华。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也是我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慢慢改变自己的一个过程。因为慢慢靠近这些梦,所以每当我回顾两三年前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个有一些幼稚、甚至带一些傻气的自己。梦想改变了我,所以,我爱上了做梦。
  走进清华的第一天,我告诉我自己,这里或许
  是我求学之梦的最后一站了——因为我从小到大能做的最远的梦在清华已经停止了——我想我可以停下来歇一会儿了。但是我发现自己错了,一个爱做梦的人似乎很难停止自己的脚步。走进清华,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寻找着出国深造的机会,也有很多人刚刚从海外回来,如鱼得水地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比如我年轻的导师,他就获得了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
  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我开始回到了做梦的年代——做上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梦。看过很多书,听过很多讲座,海外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国际化的推进器,不管是在政界、商界、知识界还是在文艺界,总能找到很多海外留学生的身影。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努力,但也意识到出国留学对我而言是一个奢侈的梦——我没有钱,甚至交不起报考托福的学费。毕竟,我来北京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1;000块钱,而爸爸妈妈也不太可能负担得起我昂贵的出国学费。或者即使他们能支付得起,我也不太愿意靠他们的钱出国;我不太善于英语考试,从小到大考了很多试,似乎已经把我“考伤了”,只要是和考试沾边的事情,我都容易发挥失常。
  后来有机会到新东方工作,我的经济条件开始好转,于是我可以开始准备了。可是出国的路却一波三折。考了三次雅思,每次作文都考砸,加上英国的学费实在太贵,我去英国的希望慢慢破灭。后来又想去法国,那时候很叛逆,觉得大家都去英语国家,我偏要去法国。于是靠着以前二外的底子,在北###语系蹭了一年的课,居然还得了北京地区法语演讲比赛三等奖。信心膨胀的时候申请巴黎高政惨败而归,第一轮就被淘汰……
  越挫越战,越战越挫——我已经快放弃出国留学的梦了。可是在就要放弃的时候,新东方的一个好朋友张晓楠成功地申请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等著名学校,打破了新东方老师无法去美国的传闻——之前由于新东方和ETS的官司,内部传言新东方老师出国很难获得签证云云。
  我开始了对美国学校的申请。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想法非常简单,母校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之一,如果去美国读书,我也得尽量去排名前10的学校。或者,至少排名前20吧——毕竟申请法国失败让我的自信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恢复。一切忙忙碌碌地进行,甚至有些仓促——我在半年的时间内考完了托福和GRE考试,准备好了申请材料,申请了美国的六所学校,其中我抱希望最大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同时也想冲击一下斯坦福大学。但是材料做到最后还剩一份,我想到了哈佛——“试一试吧,反正申请哈佛失败了也没有人会笑话我”,我这样安慰自己。于是我把最后一份材料按照哈佛的要求修改了一下,在快截止的时候寄了过去。几乎是同样的顺序,在陆陆续续收到了其他学校的通知书之后,我收到了斯坦福的录取通知。我下定了决心,就是斯坦福了。2006年3月15日的正午,我收到了哈佛的通知。这个时候,我告诉自己什么都不用再犹豫了——我将开始一段意外的梦想之旅。其后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收到正式的书面通知,收到I-20表格,和未曾谋面的师姐联系,买机票,签证,收拾行李,朋友聚会,在机场告别爸爸妈妈,飞行13个多小时跨过蒙古、俄罗斯、北冰洋格陵兰岛、加拿大和纽约,抵达波士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你好,哈佛(2)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这一站是地球另一端——美国的哈佛。 9月4号晚上,当我坐着地铁穿过查尔斯河来到“哈佛广场”这一站,看到迎面而来的那些从前在图片中才看到过的红砖建筑,我似乎忘记了以前的所有辛苦,觉得自己穿过地球就来到了这个梦想中的学校——幸福有时候如此意外,我告诉自己:要珍惜这里的每一天。你好,哈佛!在370年的历史里,这里培育了无数个改变了世界的人,在你370岁生日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不知道你会对我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而我又能为别人和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一切都是未知,未知让我无限向往。
  从走进哈佛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把在这里经历的有趣的人、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这一定会是一段难忘的旅程。幸运的是,我的记录一直坚持了下来,从最开始的写给母亲,到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