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货币战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90 年代,由于打垮了世界主要竞争货币,美元国债仍然抢手,进口日常商品的价格在第
三世界国家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也显得格外便宜,美国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岁月。
2001 年以来,由于反恐战争的庞大开支和80 年代以来大量发行的各种期限的国债纷纷到期,
以及越来越大的利息支出,迫使美国发行更多的国债来替换老国债。从1913年到200
1年,美国在87年里一共积累了6万亿美元的国债,而从2001年到2006 年,短短的5
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竟增加了近3万亿美元的国债,美国联邦国债总量已高达8 万8000 亿美
元,并以每天25。5亿的速度增加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开支中高居第三位,
仅次于医疗健康和国防,每年高达近4000 亿美元,占其财政总收入的17%。
美国国债
从1982 年到1992 年,美国货币增发尚处在“温和增加”状态,年均增加8%。但从1992 年到
2002 年,美国货币增发进入“快车道”,达到了12%。从2002 年开始,由于反恐战争和刺激
濒临衰退的经济的需要,在战后利率接近最低点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增发速度达到了惊人的
15%。其实,从美国国债增发的陡度来看,一切已属必然。美联储在2006 年3 月宣布停止M3
广义货币统计报告并不是偶然的。
。onefx/bbs
(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如此严重地透支过未来,美国不仅透支了自己人民的财富,也
同样严重地透支着其它国家人民的未来财富;任何一个熟悉股票投资的人,都可以清楚的预见
到这种陡度的曲线最终将意味着什么。)
2001年911以来,葛林斯潘为挽救股市和债券市场,不顾后果的把利率从6%迅速降
到1%所造成的美元信贷暴涨,使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人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美元其实
是印着绿色花纹的纸片。全世界的主要美元持有者几乎同时扑向了房地产,石油,黄金,白
银,大宗商品等美联储变不出来的东西。一位法国投资者说:“纽约人能发行美元纸币,但
只有上帝才能发行石油和黄金。”其后果就是,原油价格从22 美元一桶上涨到60 美元,黄
金、白银、白金、镍、铜、锌、铅、大豆、糖、咖啡、可可等价格分别是2002 年价格的120%
到300%。但经济学家仍然信誓旦旦的说通货膨胀只有1…2%,人们不禁想起马克。 吐温的一句
名言:
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美国的总债务已高达44 万亿美元,这些债务包括联邦国债,州与地方政
府债务,国际债务,私人债务的总和。这些债务平摊到每一个美国人身上高达近15 万美元,
一个四口之家要负担近60 万美元的债务。在私人债务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数目庞大的住房
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欠款。如果以5%的保守利息计算,44 万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高达2。2 万亿
美元的利息,几乎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在全部债务中,近70%的债务都
是1990 年以后“创造”出来的。现在的美国已经不可能再发动80 年代初的高利率战争来套牢
第三世界国家了,因为美国本身已经严重负债,任何高利率的政策都无异于经济自杀。
债务“金钱化”,再加上部分储备金这一超级放大器,已经严重透支了美国人民未来的财富。
到2006 年,美国人所上缴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总额,在联邦政府那里仅稍事停留,就立刻全
部转入银行系统以支付债务美元的利息。个人缴纳的所得税没有一分钱用到了政府身上,各
地区的教育开支主要靠当地的地产税收入,全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用的是汽油税,对
外用兵的战争费用恰好等于美国公司缴纳的公司税。换句话说,3 亿美国人被银行家“间接征
税”了几十年,而且还要年复一年被继续盘剥下去。美国人民的储蓄,则通过长期通货膨胀
被银行家的“潜在税收”再刮掉一层皮。
先不论美国的债务人是否还能还得清这利滚利的债务,问题是美国政府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偿
还国债。美国政府只是不断地用永远增加的新债券去替换老债券(Debt Rollover)以及老债
务所累积的利息,循环往复,直至永远。正如美联储费城银行指出,“在另一方面,日益增
加的众多分析家现在认为国债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经济的)福音。他们认为国债完全不
需要减少。”
是啊,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断靠借越来越多的债务来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钱,
天底下只怕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了。这种听起来类似“经济永动机”的“好事”,现在正在美
国大行其道。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可以用不断增加债务来永远享受“美好生活”的想法,与认
为一国可以靠多印钞票就能致富的思路,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些学者们还进一步指责亚洲和其它国家过多的储蓄才是造成世界经济结构失调的根本原
因,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论调已足以证明其学术道德已堕落到何等触目惊心程度。亚洲国
。onefx/bbs
家过多的储蓄?他们哪里还有过多的储蓄呢?这些几十年辛苦积攒的储蓄正在源源不断地通
过购买美国国债,被美国吸进了这个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经济永动机”的“伟大试验”中去
了。
亚洲国家“出口导向”的经济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就像吸毒上瘾一般,一刻不被人吸血,就
会周身不通泰。而美国也乐得拿这种实质上“永不偿还”的国债来给亚洲人民打白条。不过,
亚洲国家最终必然会意识到,为了区区5%的美国国债名义回报,冒的却是美元资产无法挽回
的剧烈贬值的实质风险,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合算的投资。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指出,如果中国停止平均每星期几十亿美元国债的购买量,美国经济
就会有大麻烦,但是中国经济由于向美国出口萎缩也会有大麻烦,事实上,双方已经陷入“金
融恐怖平衡”的状态。
4。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如果每年以利滚利方式增加的至少2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迟早会被“创造”出来进入货币系
统的话,尽管其中一部分可以用更高债务的代价往未来堆积,另外一部分利息美元增发也足
以造成显著的通货膨胀,但奇怪的是,美国的通胀(CPI)似乎并不明显。国际银行家的魔术
是怎样玩儿的呢?
窍门在于必须有吸纳大量货币增发的去处,这就是近十几年来畸形膨胀起来的金融衍生品市
场。
20年前,全世界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Notional Value)总额几乎为零, 到200
6年,这个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370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的GDP 总和的8倍多。其增
长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足以撑破任何正常的人类想象力。
金融衍生产品的本质是什么呢?和美元一样,也是债务!它们是债务的打包,它们是债务的
集合,它们是债务的集装箱,它们是债务的仓库,它们是债务的喜马拉雅山。
这些债务被作为资产充斥着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也是这些债务被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当做
资产放在账户上。这些债务被交易着,延期着,挤压着,拉伸着,滚动着,填充着,掏出着,
这是一个债务的盛宴,也是一个赌博的盛宴。在纷繁的数学公式背后,只有空和多两个选择,
每一张合同都是一次赌博,每一次赌博都必见输赢。
既然是数百万亿美元的豪赌,这个赌场上必有庄家。谁是庄家呢?就是美国的最大的5家银
行,它们不仅是重量级的玩家,而且是做的是“霸盘”生意。
。onefx/bbs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的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市场报告中指出,美国最大的5
家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旗集团等,占全部902家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总和
的97%,收入占94%。在所有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类别中,规模最大的是“利率产品类”
(Interest Rate),占整个盘子的83%,名义价值为98.7万亿美元。' 9。4'
在利率产品类别中,“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占绝对优势。“利率掉期”的主要
形式是,在一定期限内,用“浮动利息现金流”去交换“固定利息现金流”,交易一般不涉及本
金。其主要用途是以“更低的成本”来“模拟”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运作。使用这种工具最多的
就是美国两大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ity)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超级金融
公司用发行短期债券来资助30 年固定利息的房地产贷款,辅之以“利率掉期”来对冲未来
利率变化的风险。
在98。7万亿美元的利率衍生产品中,摩根大通独占鳌头,占有74万亿的分额。在金融领
域中,10:1的资金杠杆比例进行投资已属非常“冒进”了, 100:1则是“疯狂型”投
资,90年代著名的超级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在两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指导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风险对冲数学模型,拥有着世
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在以这一杠杆比例投资时,一不留神就输了个精光,还险些
拖垮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摩根大通做利率衍生产品时的杠杆潜在比例竟然高达626:1,
堪称世界之最'9。5' 。
摩根大通实际上做的是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的“霸盘”生意,它是几乎所有对冲利率走高风险公
司的对家。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需要在投资时防止未来利率突然暴涨,而摩根大通则向所
有人保证利率不会暴涨,它卖的就是这样一种保险。
■■■■■是什么神秘的水晶球能让摩根大通敢冒如此惊天动地的风险,来预测只有格林斯潘和
美联储到时候才知道的利率变化呢?合理的答案只有一个,摩根大通本身就是美联储纽约银
行最大的股东之一,而美联储纽约银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私营公司,摩根大通不仅可以比其
他人更早得知利率变化的消息,更是利率变化政策的真正制定者,而远在华盛顿的美联储
“委员会”仅仅是个执行机构而已,利率政策的变化并非像世人想像的那样在美联储定期会议
上才投票临时决定的。当然,投票过程是逼真的,但是投票人从一开始就是被国际银行家们
安插好的。
所以摩根大通做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就好比摩根大通是一家能够人工控制降雨量的公司,
而它卖的是洪水泛滥的保险,它当然知道洪水什么时候泛滥,它甚至知道洪水要淹没哪个地
区。■■■■■爱因斯坦曾说过,上帝不掷骰子。摩根大通敢玩金融衍生市场的“霸盘”生意,同
样不会掷骰子。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规模爆炸性的成长,政府的监管早已远远落后了。大量衍生产品的合
同是在正规交易市场之外进行的,也叫做“柜台交易”(Over the Counter ),在会计制度上,
也很难将衍生产品的交易与常规商业交易相类比,更不用说税务计算和资产负债核算了。由
于其规模庞大,金融杠杆比例严重偏高, 对家风险难以控制,政府监管疏松,对于金融市
。onefx/bbs
场而言不啻为一枚定时核弹。
■■■■■正是由于这个投机市场的空前繁荣,大量吸呐了美国债务利息支付所“创造”的天文数
字的流动性。只要巨额新增发的美元和海外回流的美元被这个高速旋转的市场所裹携进去,
而不至于大量泄露到其它市场上,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就会奇迹般地被控制住。同理,一旦金
融衍生市场崩盘,我们将见识到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
5。 政府特许机构(GSE): “第二美联储”
“许多金融机构似乎并不理解这些(GSE 所发行的短期)债券的风险性质。投资者们误以为他
们的投资完全可以避免(GSE)的信用风险,原因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候,他们认为有足够的预
警时间可以等这些短期债券在几个月后到期时从容套现。问题在于,当金融危机出现时,GSE
的短期债券会在短短的几个小时最多几天之内完全丧失流动性。尽管任何一个投资者可以选
择退出,但当所有投资者同时逃离时,谁也跑不掉。就像银行挤兑时发生的情况一样,由于
这些短期债券所依托的房地产资产无法快速变现,从整体上来说,争相抛售GSE 的债券的尝
试不会成功。” '9。6'
美联储圣路易斯银行总裁威廉。波尔,2005年
政府特许机构(Government Sponsored Entity) 在这里指美国政府特许授权的最大的两家房
地产贷款的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两家公司负责建立美
国房地产贷款的二级市场,其发行的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实际上美国银行系统所发放的7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中的大部分,
都转卖给了这两家公司。他们把这些长期的房地产按揭打成包,做成MBS 债券,然后在华尔
街出售给美国的金融机构和亚洲的中央银行。在他们所发行的MBS 债券和他们从银行手中收
购的房地产按揭贷款之间存在着一个利差,这就构成了这两家公司的利润来源。据统计,美
国有60%的银行持有这两家公司的债券的资金超过银行资本的50%。'9。7'
作为上市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都是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对他们而言,直接持有房地产按揭
贷款更加有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波动、按揭提前偿还和信用风险都将由他们自己承
担。当美联储从2002年开始漫长的升息过程时,房利美和房地美却开始大量吃进并直接
持有房地产按揭贷款,其总额到2003年底已高达1。5万亿美元。
作为承担如此庞大债务的金融机构本该小心谨慎规避风险,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使资产和
债务的期限(Duration)吻合,否则利率波动的风险将难以控制。其次,应该避免以短期融
资支持长期债务。传统的保守方式就是发行长期可回收债券(Callable Bonds),使得资产和
债务时限达到同步,同时锁定利差,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利率波动、按揭提前偿还两大风险。
但是,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却主要使用长期固定债券和短期债券来进行融资,其短期融资的规
模高达每周必须滚动(Roll Over)300亿美元的短期债券; 从而使他们自己暴露在高度风
险之下。
。onefx/bbs
为了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他们必须采取复杂的对冲策略,如使用债务和“利率掉期”
(Interest Rate S)产生一种短期债务+未来固定利息现金流的组合,来“模拟”长期债
券的效果。用“掉期期权”(Stion)来对冲按揭提前偿还风险。除此之外,他们还使用“不
完备动态对冲”(Imperfect Dynamic Hedging) 策略,对短期可能的利率剧烈波动来个“重
点防守”,对长期不太可能的利率振荡则是“疏于设防”。通过这些措施,一切看起来都是固
若金汤,成本也颇低廉,似乎是个完美的方式。
在追求利润的强烈欲望之下,在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投资组合中,他们还大量吃进自己发行的
MBS 债券。乍听起来似乎不合乎常理,哪有自己发行短期债券购买自己长期债券的道理?
怪事自有怪事的道理。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政府授权的房地产贷款二级市场的垄断经营商,
美国政府对这两家公司提供着间接的担保。所谓间接,就是美国政府对这两家公司提供一定
数量的信用额度(Line of Credit),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动用。另外,美联储可以对房利美
和房地美的债券进行贴现,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将他们的债券进行货币化,近半个世
纪以来,除了美国国债,还没有任何公司的债券有此殊荣。当市场得知房利美和房地美所发
行的债券几乎等于美元现金时,其信誉度就仅次于美国国债了。所以他们所发行的短期债券
的利息仅比国债略高,既然有如此低廉的融资来源,当然购买自己的长期债券仍然有套利的
空间。
可以不算夸张地说,这两家公司的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美国财政部债券的角色,他们实
际上成为了“第二美联储”,为美国银行系统提供大量的流动性,尤其在政府不方便的时候。
这就是为什么在美联储进行了17此连续升息之后,金融市场上仍然呈现出流动性泛滥,原
来被美联储吸回来的流动性又通过GSE 大举吃进银行房地产贷款而流回了金融市场。这种情
形恰似电影《地道战》中鬼子从井里不断抽水然后灌入村里的地道,聪明的游击队通过暗道
又把灌进地道的水送回了井里,搞得鬼子直纳闷,不知道地道到底有多深。
GSE 的以短期债券购买长期MBS 债券的套利行为,再加上国际银行家们从日元市场上以极低
成本融资,再以高倍杠杆购买美国国债的期权的行为,人为地造成了美国长期债券(国债和
30年MBS 债券)异常抢手的“繁荣景象”,从而压低了长期债券的殖利率,经过粉饰之后,
看上去市场对长期通货膨胀的忧虑显得杞人忧天了。于是,外国投资者犹豫一阵之后,还会
回到美国长期债券市场上来,于是,别国的储蓄可以继续资助美国的“经济永动机试验”,于
是,欲望的盛宴上人们继续狂欢着。
只是再美妙的幻觉终究是幻觉。当GSE 们继续为狂欢节供应酒精时,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自
有资本金已经下降到极度危险的3。5%的水平上。在背负着数万亿美元的沉重债务之下,在
剧烈动荡的国际利率市场之中,其资本量是如此之低,已经到了足以让格林斯潘失眠的程度。
想起当年“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在世界上号称“最懂经济”的大师指导下和拥有最完备最复杂
的风险对冲模型,一个俄罗斯债务危机就使这个国际仰慕的完美对冲基金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高度依赖金融衍生工具的GSE 对冲策略,究竟能不能抗得住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呢?
GSE 的软肋在于对短期利率突变防范有严重缺陷。美联储圣路易斯银行总裁威廉。波尔对GSE
的抗利率震荡能力忧心忡忡,他在分析了25年来美国国债每日利率波动幅度的情况之后得
。onefx/bbs
出的结论是:
“在超过1%的国债价格波动中,大约有3/4的情况其绝对值超过了3。5的标准偏差,这
比通常的正态分布模式估算的高出16倍。假设一年有250个交易日,发生这种强度的利
率波动的概率是一年两次,而不是人们估计的8年1遇。正态分布模式完全误判了利率剧烈
波动的风险。超过4。5或更大的标准偏差的超大强度的波动,不是人们预期的百万分之七,
而是在6573个交易日中发生了11次,这种级别的波动将足以震垮一个高度依赖金融杠
杆的公司。还有一点,剧烈的波动倾向于集中爆发。这一特点是重要的,它意味着一家公司
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剧烈震荡好几次。不完备对冲在利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会导致这家公
司彻底的失败。” '9。8'
如果由于金融黑客突然攻击美元,恐怖分子对美国进行核袭击或生化袭击,黄金价格持续暴
涨等突发事件,美国国债市场势必剧烈震撼,GSE 要是一旦出了问题,数万亿美元的债券可
能在几个小时之内丧失流动性,美联储甚至来不及出手相救,而这样的规模崩溃即便是美联
储也只能是有心而无力救助。最终60%的美国银行可能被拖垮,高度脆弱的370 万亿的金
融衍生产品市场将会发生雪崩,世界金融市场将会出现恐怖的疯狂逃亡景象。
GSE 所折射出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巨大风险仅仅是冰山一角。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清崎在《债务的奢欲》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当今世界的“债务经济繁
荣”的:
“在我看来,问题在于这些被(天价)收购的公司并不是被金钱和资本买下的,它们是被债
务买下的。我的常识告诉我,将来一定有人得偿还这些债务。西班牙帝国的最终崩溃是由于
对战争与征服的过度贪婪,我担心当今世界会由于对债务的昂贵奢欲而最终重蹈覆辙。所以
我的建议是什么呢?对于目前而言,尽兴地在(欲望盛宴的)晚会上狂欢吧,但是,别喝得
太多,要站在出口附近。” '9。9'
在一个五光十色热闹非凡的巨大的赌场之中,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赌着被清崎称之为“滑稽
货币”的美元,此时,尚未喝醉的头脑清醒的人已经看到赌场的角落开始冒烟了,他们此时
悄悄地尽可能平静地走向赌场狭窄的出口。这时火苗已经依稀可见,人们都还浑然不觉,只
是有更多的人闻到了烟味,他们四下张望,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赌场老板生怕大家发现已经
出现的火苗,于是大声吆喝并摆出更加惊险刺激的赌局,大多数人又被重新吸引到赌桌旁。
火苗终于渐渐成了火焰,更多人的开始骚动,有人开始奔跑,大多数人则不知所措。赌场老
板开始喊话,说有一些火苗和烟雾是正常的,能够刺激赌场生意,而且火苗(通胀)是完全可
控的,1971年以来就是如此。喊话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于是人们继续赌钱。只不过,
。onefx/bbs
越来越多的人挤向出口方向。此时最怕的就是一声尖叫… …
当灾难发生时,每个人都会寻找自己的出口。对于清崎而言,赌场的出口就是黄金和白银。
他在《赌黄金,别赌滑稽货币》一文中指出:
“我觉得黄金很便宜,当石油价格上升以及俄罗斯、委内瑞拉、阿拉伯国家和非洲越来越不
愿接受我们的美元的时候,黄金就会涨价。目前,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滑稽的货币’来支付其
它国家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世界已经逐渐厌倦美元了。我多年以来的策略是:投资真钱,它
们就是黄金和白银。我同样继续借出滑稽货币来购买房地产。每当金银价格大跌时,我就买
进更多的实物。什么样的聪明投资者会不愿意借滑稽货币来购买低廉的真钱呢?” '9。10'
6。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黄金拥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几个大国政府一直试图震荡黄金价格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
关注一下过去20 年来政府对黄金的政策,就会发现在金价高达800 美元一盎司(1980 年)
的时候,没有政府出售黄金。那时出售应该是很合算的买卖,而且可以稳定金价。但是政府
却在最低价时出售(1999 年)黄金,英国政府正是如此。政府的这种在最低价抛售黄金的做
法正是造成金价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9。11'
1999 年罗伯特。蒙代尔
蒙代尔所说的黄金不稳定因素,正是1980 年以来国际银行家妖魔化黄金的整体战略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但是对黄金价格的操纵却是一个布置严密,手法高超,令人难以察觉的天才计
划,能在20 多年的时间段里成功压制黄金价格,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要算英格兰银行在1999 年5 月7 日悍然宣布卖掉一半的黄金储备(415 吨)
的声明了。这是英国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黄金抛售。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使本已
疲软的国际金价狂跌到280 美元一盎司。
人们不禁狐疑,英格兰银行究竟要干吗?投资吗?不像。要是投资它应该在1980 年以850
美元一盎司卖出,再买进当时高达13%回报率的美国30 年国债,那早就赚大发了。结果英格
兰银行硬要在1999 年以280 美元的接近历史最低价出售黄金,再去投资当时回报不到5%的
美国国债,难怪蒙代尔大呼看不懂。
。onefx/bbs
是英格兰银行不懂做生意吗?当然不是。英格兰银行从1694 年成立算起,雄霸国际金融市场
近300 年,堪称现代金融业的老祖宗,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美联储在它的面前还只是
小学生,要说它不懂低买高卖的道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英格兰银行违背基本的商业规律行事,只因为一件事,那就是恐惧!它恐惧的倒不是金价持
续下跌而导致黄金储备贬值,恰恰相反,它害怕的是黄金持续上涨!因为在英格兰银行的账
目上记录在案的黄金早已不翼而飞,那些被标注成黄金应收帐目下的黄金,可能永远也收不
回来了。
瑞士银行家费迪南。利普斯(Ferdinand Lips)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英国人民得
知他们的中央银行是怎样疯狂和轻率地处置人民积累几百年的真正财富…黄金的话,断头台下
将是人头滚滚。其实,更为准确地说,要是世界人民最终知道了中央银行家们是如何操纵黄
金价格的话,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金融犯罪行为将大白于天下。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早已被“租借”给了“金锭银行家们”(Bullion
Bankers)。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90 年代初,伦敦…华尔街轴心成功地打垮了日本经济,遏制住了欧
洲统一货币进程之后,虽然春风得意,辉煌一时,但是,对黄金这一真正的敌人却时刻不敢
掉以轻心。要知道,欧元与日元对于伦敦…华尔街轴心而言, 只是疥癣之疾,黄金才是心腹
大患。要是黄金一旦翻盘,所有法币体系都会臣服。黄金虽然已经不是世界货币,可黄金始
终是制约国际银行家通过通货膨胀劫掠世界人民财富的最大障碍。它虽然无声无息地被“软
禁”在货币体系之外,但它的历史地位和作为真正财富的象征却无时无刻不在辐射出强大的
吸引力。国际上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不由自主地奔到黄金的周围,接受它坚实的庇护。要
想完全废黜这个“货币之王”,即使是一手遮天的国际银行家也是不敢奢望的,他们也只能试
图“永远软禁”黄金。
要做到“软禁黄金”,就必须使世人“看到”黄金这个“货币之王”是多么无能与软弱,它既不
能保护人民的储蓄,也无法提供稳定的指标,甚至不能吸引投机之徒的兴趣。
所以黄金的价格必须被严格控制。
在吸取了1968 年“黄金互助基金”惨败的教训后,国际银行家痛定思痛,决不会再犯用实物
黄金对抗庞大的市场需求这样愚蠢的错误了。在1980 年采用极端的20%的利率暂时压制住了
黄金价格,恢复了美元信心之后,他们开始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这种新的武器。
。onefx/bbs
兵法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国际银行家颇得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