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货币战争-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度惊骇的是,市场全部吸收了黄金的卖盘。该役,美联储总共损失9300吨黄
金。酷爱权力却输得一塌糊涂的约翰逊总统,不久即宣布不再竞选总统连任。'7。15'
1968 年3 月,“黄金互助基金”已陷入崩溃的边缘。
3 月9 日,总统特别助理罗斯托(Rostow)在给约翰逊的备忘录中这样写道:
大家(总统经济顾问)的结论是:一致反对让黄金涨价来应对当前的危机。多数人倾向保持
‘黄金互助基金’运转,但是他们认为和欧洲方面协调有困难,很难恢复市场的平静。所以他
们认为我们最终不得不关闭‘黄金互助基金’。大家的想法比较混乱,不知如和劝说非‘黄金
互助基金’的国家与我们合作,他们觉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能派上用场。他们认为
我们必须在30 天之内对何去何从有一个清楚的想法并采取行动。
评语:您可以看出,这些想法和我们的没有太大的不同。本周末的巴塞尔会议(国际清算银
行)之后,我们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到欧洲人的想法。
。onefx/bbs
3 月12 日,在另一份备忘录中,罗斯托写道:
总统先生:
我对比尔。马丁(Bill Martin; 美联储主席,刚参加晚巴塞尔会议) 的理解是以下几点:
1。 对于黄金价格的变化,英国和荷兰人可能赞同这种选择(保持‘黄金互助基金’)。德
国人犹豫不决。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人强烈反对。
2。 他达成了协议,大家追加5 亿美元的黄金并以承诺另外5 亿美元来保证基金的继
续运转。(以目前伦敦市场黄金损失速度来看,这些黄金只能支持几天时间)
3。 欧洲人意识到我们很快就会面临非常不愉快的选择。他们准备不得已时关闭伦敦
黄金市场,让黄金随行就市。
4。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国务院、美联储、和总统经济顾问们忙了一整天来考虑
一旦我们宣布关闭‘黄金互助基金’后,各国以后如何协调。
5。 我们还不知道约福勒(财政部长)和比尔的个人观点。我们会在今晚或明早与他
们交换意见。
我个人的感觉是,我们离真相到来的时刻越来越近了。
3 月14 日,在黄金问题上,罗斯托进一步报告:
您的高级顾问达成以下一致:
1。现在的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希望事情能有好转。
2。 我们这个周末需要在华盛顿召开一个“黄金互助基金”参与国的会议。
。onefx/bbs
3。 我们将讨论:黄金在过渡期间的规则,保持金融市场持续的措施,加紧推行特别提
款权(SDR’s)
4。 在过渡期间,我们将对官方央行美元持有者按原价兑换。
5。 如果不能达成任何协议,我们将中止官方美元兑换黄金,至少暂时如此。然后召开
紧急会议。
6。 这将可能使世界金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混乱,但这是唯一能迫使其他国家接受
一个长远方案的办法。我们一致认为让黄金价格上涨是最糟糕的后果。
您现在必须下决心是否立即关闭伦敦黄金市场。'7。16'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挽救不了“黄金互助基金”破产的命运。1968 年3 月17 日,“黄金互助
基金”计划终于关门大吉了。伦敦黄金市场应美国要求关闭了整整两个星期。
在美联储黄金大战惨败的同时,越南战争的情况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1968 年1 月30 日
越南游击队对南越30 个省的省会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甚至占领了西贡境内的一些重要目
标,顺化古都也被攻陷。基辛格认为,这次进攻虽然北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但是从军事
角度来看却是北越的最大败笔,游击队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飘忽不定的打法,而集中主力与美
军打起了阵地战,在美军优势火力之下,游击队伤亡惨重。如果美军对业已失去了游击队掩
护的北越主力部队进行大规模进攻,越南战场的前景可能会有根本改观'7。17'。让基辛格扼
腕长叹的是,约翰逊放弃了这样一次机会。此时的约翰逊在金融战场上的惨败,已经使他丧
失了坚持越南战争的底气。
伦敦黄金市场的惨败,让美国的决策精英们陷入了全面恐慌,坚持金本位的保守人士与要求
废除金本位的主流派产生了激烈争论。但双方都认为在如此混乱的金融局面下,越南战争该
收场了。
于是,美国的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发生根本转变。1968 年2 月27 日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
“预言”美国将会失败。华尔街日报质问“事态是否已经弄乱了我们原先可驾驭的目标?如果
还没有准备好的话,美国人民应该准备接受越南事件的黯淡前景。”《时代周刊》3 月15 日
说,“1968 年已使得美国人觉悟到,在越南获胜,或甚至只有取得有利的局面,已经不是(美
国)这一世界强权力所能及的了。”这时,熟睡已久的参议员们也苏醒过来,富布赖特议员
开始质疑:“政府有权不经过国会同意就扩大战争吗?”曼斯菲尔德则宣布:“我们在一个错
误的地方,从事一场错误的战争。”
1968 年3 月31 日,约翰逊宣布对北纬20 度线以北地区中止轰炸行动,他还表明不再增派大
。onefx/bbs
量军队前往越南,并宣称“我们在越南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消灭敌人”。他又宣布放弃竞选连任
总统。
越南战争结束的本质原因乃是伦敦黄金战场的惨败导致统治精英阶层的金融“底气”损耗殆
尽。
5。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货币学家们在反复发作的美元危机中始终坚称是黄金短缺造成了货币危机,从金本位的历史
来看,这显然是倒果为因,黄金短缺并不是问题的原因,无节制的美元过量增发才是危机的
根源。和白银价格长期被压制一样,黄金价格被长期扭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在于造成黄金
产量不足的窘境。当危机来到时,奇怪的是人们通常采取的竟是掩耳盗铃的伎俩,而不是诚
实地面对问题的本质。在“黄金互助基金”打光所有“子弹”之后,国际银行家们又想起凯恩斯
在40 年代最早提出的“纸黄金”的思想,对之加以重新包装,最后提出“特别提款权”这个“伟
大发明”。
正如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雅克。鲁夫所指出:“同时,货币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玩意儿来掩盖美
国货币的破产状态的事实。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被分配到一种特殊的国际储备货币。但是为
了不引发通货膨胀,特别提款权必须被严格限量。这样,甚至在特别提款权的扶持下,美国
仍然无法偿还它的美元债务的一小部分。” '7。18'
但是华尔街则是另一派喜气洋洋的面孔,它欢呼这是个现代金融史上的创举:
美国获得了纸黄金的胜利
财政部次长保罗。沃尔克满面笑容地告诉新闻媒体,‘我们终于实施了它(特别提款权计划)。”
华尔街日报欢呼这是美国经济学派的一个重大胜利,因为它是对老旧的黄金必须是货币价值
的唯一指挥棒和经济万能药的直接打击。'7。19'
但是,华尔街日报忘了说既使是特别提款权也是以黄金含量来定义的,所以黄金仍然是货币
的指挥棒,而且特别提款权不能被“贬值”。
对于特别提款权,霍普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总有一天,它(特别提款权)会被历史学家与约翰。劳(John Law)的密西西比阴谋所造成的
‘南海泡沫’一样并列在人类伟大‘发明’之列。把它定义为等同黄金而却不能兑换成黄金简直
可以申请荒谬专利了。任何纸币或信用单位只有在固定比例下毫无限制地可兑换黄金才能被
视作‘等同于’黄金。'7。20'
德国经济学家帕尔义对‘纸黄金’的概念也提出了尖锐地批判:
这种新的SDR 储备货币只能在世界范围内刺激更加鲁莽的金融扩张和通货膨胀。采用SDR 是
通货膨胀分子的胜利。它搬开了挡在完全受控制的‘世界货币’道路上的最后一块石头,它永
远不会在世界上‘短缺’。'7。21'
。onefx/bbs
1969 年3 月18 日,美国国会取消了美联储发行的美元必须拥有25%的黄金支撑的强制要求,
这一行为切断了黄金和美元发行的最后法律强制关系。
世界离最后的真相不远了。
当然,国际银行家的计划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实现,凯恩斯40年代以特别提款权为未来的
“世界货币”的构想确实有些过于“前卫”了。不过,国际银行家们当年的乐观也并非全然没
有道理,二战结束刚结束,联合国这个“世界政府”的“原型”已经如期实现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一对“世界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也同时就位了,如果特别提款权再如期
成为世界货币,大业成矣。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英国凯恩斯版本的未来世界“美好的蓝
图”,与怀特的美国版本有不小的出入,美国人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又是财大气粗,既然有
现成的美元霸权,又怎会热心凯恩斯的计划,双方有些离心离德了。另外就是没有估计到第
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来势凶猛,亚洲的崛起又动摇了世界力量的基本对比,特别提款
权始终没有修成正果。
6。 废除黄金货币的总攻
尼克松不理解或不想去理解黄金何以如决堤的江河奔涌外逃,无论美国政府如何阻挡都无济
于事。问题的本质在于美国收支账目出现了爆炸性的赤字,美国实际上已无力保持对黄金的
固定汇率。不是黄金数量太少,而是美国的银行系统创造出了太多的美元。
美联储的约翰。埃克斯特讲述了这场黄金决战的最后一段故事:
“1971 年8 月10 日,一群银行家、经济学家和货币专家在新泽西海边举行了一次非正式讨论,
探讨货币危机问题。大约下午3 点,保罗。沃尔克的车来了。他当时是财政部次长,负责货币
问题。
我们在一起讨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你知道,我一向支持保守的货币政策,所以我所提出
的大幅提高利率的意见被大多数人否决了。其他人认为美联储不会放慢信贷扩张,担心会导
致衰退甚至更糟。我又建议提高黄金价格,保罗。沃尔克认为有道理,但是他觉得国会很难通
过。像美国这样的世界领导人不愿意向他们的人民承认货币被贬值的实际情况,不论问题有
多严重。这实在是太让他们尴尬了,到这时为止,我们所遇到的(货币)危机,人民大多还
毫无知觉。这不像是1933 年国家处在紧急状态下,罗斯福可以为所欲为。
这时,保罗。沃尔克转过来问我,如果我来决策应该怎样做。我告诉他因为他不愿升息,又不
愿黄金涨价,那就只有关闭黄金兑换窗口,继续以35 美元一盎司出售国库的黄金已经毫无意
义了。5 天以后,尼克松就关闭了黄金窗口。” '7。22'
1971 年8 月15;最后的真相终于来到了。美国已经无力履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承诺了,
这是美国继1933年罗斯福对美国国内人民赖账以来,再次对国际社会赖账。尼克松在当
天晚上发表的演说中,猛烈抨击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分子制造了金融市场的混乱,为了
保卫美元必须“暂时”放弃美元兑换黄金。问题是,谁是尼克松所指的“投机分子”呢?要知道,
。onefx/bbs
当年索罗斯们还小,外汇市场由于布雷顿体系的制约,汇率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不是
每一个投资人都可以找美国兑换黄金的,只有各国的中央银行才有这个资格。而当年挑头“闹
事”的自然是法国政府了。
当黄金和美元的最后一丝联系在1971 年8 月15 日被尼克松总统斩断之后,让国际银行家紧
张激动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全世界第一次一起进入法币时代,这对人类
社会和文明究竟是福是祸,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在挣脱了黄金这一紧箍咒之后,果然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信贷扩张
时代,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到2006 年为止,美国的政府、公司和私人
欠债总额已经高达44 万亿美元,如果按照5%的最低利息估算,每年仅偿还利息就高达2 万
2000 亿美元。
问题是这样的债务已经到了无法偿还的程度,而债务又必须被偿还,如果不是欠钱的人还,
就是借钱的人还,更糟的是,最后会由辛勤劳动的世界各国纳税人来偿还。
7。 “经济刺客”与石油美元回流(The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
1973 年10 月6 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对以色列发动进攻。果然不出
国际银行家所料,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政策,10 月16 日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和4 个
阿拉伯国家祭出“石油武器”,同时宣布油价上涨70%。此举对70 年代以后的世界格局造成了
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科威特的阿拉伯国家部长会议上,伊拉克代表强烈要求锁定美国为主要打击目标,他建议
其他国家一起没收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商业财产并实施国有化,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从美
国的银行系统中撤出所有资金,他认为这将造成美国陷入29 年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虽然这
些过激的提议没有被采纳,但在10 月17 日他们达成了削减5%的石油产量,并持续每月减少
5%的产量,直至他们的政治目标得以实现。
10 月19 日,尼克松总统要求国会立即向以色列提供22 亿美元的紧急援助。10 月20 日,沙
特和其它阿拉伯国家宣布完全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国际石油价格应声暴涨,从1970 年的
1。39 美元一桶原油冲到1974 年的8。32 美元。虽然石油禁运只持续了5 个月到1974 年3 月
结束,但是,这次事件极大地震动了西方社会。
国际银行家则千方百计地谋划让流进沙特等国的石油美元必须流回美国。
经过仔细分析,美国决定采取“分而制之”的策略,从内部分化和瓦解中东石油出产国。而主
要突击方向被选定为沙特。沙特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盛产石油,地处中东腹地,伊朗、
叙利亚、伊拉克、以色列等强邻环伺,军事防御力量极端单薄,沙特王室有一种深刻的不安
全感。洞察了这一弱点之后,美国向沙特提出了很有吸引力的拉拢条件,全面的政治支持,
必要时的军事保护,并提供技术支援、军事训练,以确保沙特王室永续存在。条件是,石油
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沙特必须用赚来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库券,确保美国的石油供应,
石油价格波动必须经过美国认可,如果伊朗、伊拉克、印尼或委内瑞拉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
沙特有义务弥补由此产生的石油供应量缺口,沙特还需要从中“劝阻”其它国家对美国的石油
。onefx/bbs
禁运。
“经济刺客”帕金先生被派往沙特去做这个计划的具体操盘手。作为一家世界著名工程公司
“首席经济学家”的帕金先生的任务就是“尽最大的想象力来使大量投资在沙特经济中显得非
常有前景,前提是,必须由美国的工程和建筑公司中标。”
'7。23'
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帕金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沙特首都利雅得大街上的羊群与现代
化的气息差距太大,大规模城市建设能够赚回很多石油美元。另一方面,帕金深知欧佩克成
员国的经济学家大声疾呼要求对石油进行深加工,拥有自己的石油精炼工业,以获得比出售
原油更高的利润。帕金想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从处理羊群入手,石油美
元收入可以用来支付美国最昂贵的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备,美化利雅得的市政建设也需要大
批高精尖的美国产品。在工业方面,石油美元将被用于运输原油,加工原油的基础设施方面,
巨大的石油加工工业区将在沙漠中拔地而起,它们的四周则是大型工业园,大型发电厂,变
电输电系统,高速公路,石油管道,通讯系统,机场,海港改造,和与之配套的巨大的服务
业体系。
在帕金的计划中分成了两大类项目,一类是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合同,一类是长期服务与管
理合同,MAIN、Bechtel、Brown & Root、Halliburton、Stone & Webster 等美国各类公司
将在未来几十年都会赚得盆满钵满。
帕金还想到了更远的前景,保护阿拉伯半岛所产生的巨大产业链。美国军事基地建设,国防
工业合同和其它相关的一切活动的合同,还包括更加庞大的管理与服务合同。而这一切又会
产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设合同,诸如军用机场、导弹基地、人员培训中心等所有与之相关的项
目。
帕金的目标是,不仅要让石油美元绝大部分流回美国,还要使这笔巨款所产生的利息收益全
部花在美国公司身上。
沙特人会对这样“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骄傲,其它欧佩克国家将艳羡沙特
如此迅速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国家”,然后这一套计划将被用于其它国家。
帕金的出色计划和游说能力令幕后大老板非常满意,在这样一个大计划之下,基辛格博士于
1974 年来到沙特,最终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针。
脱离了金本位庇护之下的风雨飘摇中的美元终于找到了石油这个避难所。
8。 里根:离心脏仅一毫米的子弹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后希望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金本位已经被全面废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极少数国家,黄金与纸币已
经全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最让国际银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还是黄金的价格在整个70 年代的
持续上涨,防止金本位复辟乃是国际银行家最高优先级的工作。
。onefx/bbs
1975 年1 月1 日,为了向世人展现黄金不过是一种普通金属,增加人们对纯纸币美元的信心,
美国政府决定解除对美国人民实行了长达40 年的黄金持有禁令。其它国家对黄金则采取课以
重税的办法来减少人民对黄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征收高达50%的黄金增值税(Value Added
Tax)。美国人在黄金消失了40 年后, 已经对黄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购买的繁琐与不便,
黄金解禁并没有产生预想的紧张局面,国际银行家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后来的美联储
主席保罗。沃尔克看到前中央银行家约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币时,不禁好奇地问道:“约
翰,你的金币是从哪里买的?”
欧内斯特。威尔克在《为什么要黄金》一书中点出了国际银行家打压黄金的实质:
“从1975 年开始,美国在IMF 的主要成员国的配合下开始了‘打压’世界黄金市场的征途。打
压黄金价格的目的在于使主要国家的人民信服纸币比黄金更好。成功(控制黄金价格)的操
作,将确保超量发行纸币的过程能够无限进行下去。”
经济学家们也异口同声地认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购买需求之后,黄金会被证明是一种几乎没
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有些人甚至认为25 美元一盎司才是黄金的“内在价值”。
1975 年8 月,为了进一步消除黄金的影响力,美国和西方工业国决定各国的黄金储备量不再
增加,而IMF 的黄金需要抛售5000 万盎司来压低金价。但是黄金价格依旧坚挺,并在1979
年9 月冲到了430 美元一盎司,此时的金价比起1971 年布雷顿体系解体时的价格已经上涨了
十几倍。
美国财政部于1975 年1 月开始第一次拍卖黄金,后来从30 万盎司的拍卖量增加到75 万盎司,
仍然难以抵挡黄金的买盘。只有当财政部1978 年11 月宣布空前的150 万盎司的拍卖量时,
市场价格才少许回落。到1979 年10 月16 日,美国财政部终于撑不住了,宣布定期拍卖改为
“意外”拍卖。
400 美元的黄金价格被普遍认为合理地反映了美元从1933 年以来严重超量发行的事实,应该
是稳定而可持续的价位。
但是1979 年11 月爆发的“伊朗人质危机”改变了黄金的长期价格走向。美联储在危机爆发后
迅速宣布冻结伊朗在美国的黄金储备,这一举动让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从心底冒出一丝寒意,
如果伊朗的黄金可以被冻结,大家存在美国的黄金也都不安全。于是各国纷纷购买黄金并直
接运回本国储存。伊朗更是惊恐万状地在国际市场上狂买黄金,伊拉克也不甘寂寞,加入了
超级买家的行列,金价在几个星期之内就跳上了850 美元一盎司的云端。
目睹了这一切沧桑巨变的里根总统,开始确信只有恢复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国经济。1981 年1
月,里根上任伊始就要求国会成立“黄金委员会”(Gold mission) 研究恢复金本位的可
行性。此举直接触犯了国际银行家的禁区,1981 年3 月30 日,入主白宫仅69 天的里根就被
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枪打中,子弹距心脏仅1 毫米。据说此人这样做是为了吸引著名影
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当然,和绝大多数刺杀美国总统的凶手一样,此人被认为神经有问题。
。onefx/bbs
1981 年3 月30 日,里根遇刺
这一枪不仅打明白了里根总统,也打碎了恢复金本位的最后希望。1982 年3 月,17 人组成的
“黄金委员会”以15 比2 的差距,否决了恢复金本位的思路,里根总统赶紧“从善如流”。
从此,再也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敢动金本位的念头了。
(第七章完)
第八章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我们就像狼群站在高高的山脊之上,俯视着一群麋鹿。泰国的经济看起来与其说是一头亚
洲的小老虎,不如说更像一只受伤的猎物。我们选择病弱的(进行猎杀),是为了保持鹿群整
体上更健康。” '8。1'
美国时代周刊1997
本章导读
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乃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
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这就是数
百年来,为什么国际银行家要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谋取垄断一国的货币发
行权的原因。他们最高的境界就是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权。
为了确保控制世界货币发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
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
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一个由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之下的“世
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国际银行家是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相反,
他们控制国家和政府。他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利用美元和美国的力量,但是,当他们的准
备工作就绪后,就可能随时攻击美元,从而制造世界范围内1929年级别的经济危机,以
严重的危机促使和胁迫各国政府放弃更多的主权,施行区域货币和区域政府。
打击中国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下手,决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而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任何侥幸的想法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他
。onefx/bbs
们可能采取的的战略战术和打击日本的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国的超级资产泡沫,
中国的经济在他们的“帮助下”,将会有几年的极度繁荣时期,类似于1985年到1990
年的日本。然后他们将痛下杀手,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金融核打击,打垮世界对中国经济
的信心,将国际和国内资金吓得四散奔逃。最后再以跳楼价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并对中国
经济进行“彻底解体”,完成统一世界过程中的最艰难的一步。
当然,要想经济上“肢解”中国,“民主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共产党这个孙悟空,
中国人民的唐僧肉吃起来就顺当多了。
1。 1973 年中东战争: 美元反击战
其实,1973 年10 月6 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并不是偶然的。同年5 月的彼尔德伯格俱乐
部年会上,84 位国际银行家、跨国公司巨头和被选中的政客会商如何应付令人头痛的失去黄
金支撑的美元颓势。戴维。洛克菲勒带来了心腹谋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
家讨论的结果是必须重振美元信心,夺回业已失控的金融战场的主导权。
国际银行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8。2'
这一大胆的计划将达成几个目的:一方面,由于世界石油交易普遍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价格
暴涨4 倍,将导致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激增,抵消美元失去黄金支撑后各国对美元抛售所
产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前几年“经济刺客”们的出色工作,拉美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
已经中了过度贷款的狠招,一旦石油价格猛涨,美国顺势大幅提高利率,这些经济落后而资
源丰富的国家将成为一群肥美待宰的羔羊。
■■■■■这个计划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嫁祸于人”。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再公开
支持以色列来激怒阿拉伯人,最后导致阿拉伯国家一怒之下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石油价格
必将一飞冲天,而全世界的怒气全部都发到了阿拉伯国家身上。国际银行家们一面坐山观虎
斗,一面清点着石油美元回流的钞票,不仅一举挽回美元颓势,重夺金融战场主动权,还顺
手牵羊痛剪拉美印尼等国的羊毛。此计堪称妙到毫颠。
纵观历史上国际银行家的历次出手,可以发现他们始终遵循着“最优算法”,每一次重大战略
行动都会同时达成3项以上的主要目标,用“一石三鸟”来形容也决不过分。国际银行家从来
就是打“组合拳”的高手。
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两位国际银行家的哼哈二将全力协同,整个事件发展完全不出所料。布
。onefx/bbs
热津斯基出谋划策,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政府的情报“沙皇”直接参与执行。威廉。恩格(William
Engdahl)在《世纪战争》一书中尖锐地指出:
“基辛格持续地压制流向美国的(中东地区)情报,包括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阿拉伯官员对
战争准备的确认。华盛顿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基辛格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
伯格5 月会议的路线。阿拉伯的石油生产国成为全世界泄愤的替罪羊,而盎格鲁…美国的利益
却悄悄地躲在幕后。” '8。3'
在基辛格的诱惑和威逼下,沙特是第一个与美国达成合作的欧佩克国家,用石油美元购买美
国债券,从而实现“石油美元回流”。然后基辛格过关斩将,到1975 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
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世界货币于是进入了“石油本位”的时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