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白蛇传开始-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艺术姓?除非是不知道女子好的天阉,艺术姓实在是看不出来。

只希望这么多天过去了,这位捕头把自己忘了吧!

向太后对宁采臣和蔼一笑,说:“这就是皇儿选出的新科状元宁采臣吗?宁状元快快请起。”

向太后是不知道赵佶与考官们的顶牛,这朝政的事,她不爱打听,也不乐意知道。不过这状元坐第一桌的规定,她还是知道的,所以只看宁采臣坐在第一,她便猜测宁采臣是状元。

坐在上面的赵佶显然不知道太后与皇后会来,就像宁采臣想的那样,这琼林宴又不是皇帝家宴,太后皇后跟公主来做什么?

这时候,随太后一起来的中使把太后们来的原因说了,赵佶立即来了兴趣。

起因自然是程小蝶程捕头,她既然选择了做捕头,便知道她是个极好强的人。虽然她只是赵佶的私生女,但是以大宋的富裕,皇帝养个女儿,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程小蝶不仅没有把自己养在家中,反而出来做捕头,还闯出了名头来。这放在后世也要称一声女强人来。

被一个这样的女强人盯上了,想也知道她不会随便放弃。好胜心下,请来太后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柔儿怎么也来了?”赵佶问道。

“回官家,柔公主本在太后那问安,听说了程捕头之事,是极力反对太后赐婚。”

赵佶一听,不由叹道:“这宁采臣,朕早听闻过他的名头,想不到一下子竟然挑动了朕的两个女儿。”

宁采臣自然也是相貌堂堂的,特别是那超凡脱俗的气质,简直不像是人间之人。但是赵佶注意的不是这个,他关注的是:这人好是面善,到底是在哪儿见过?朕为什么就是想不起来。

那边太后没有闲着,而是对皇后说:“皇后快帮哀家好好看看,这宁状元长的到底与小蝶是否相配。”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是这程小蝶真就是太后的一块心病。

本就是奶奶与孙女的隔代亲,再加上这孩子一直自强不息。她看不上也就罢了,现在明明看上了,她这个奶奶当然要出面了。怎么说,也要帮她把这个夫君拿下。

至于状元什么?不是状元,你以为用得着自己这太后出面吗?

宁采臣一听,便知道坏了,她果然是较上真了,立即跪下道:“回太后话,臣已经成过亲了。”

太后一听,问道:“丫头,这是怎么回事?人家都成过亲了。”

自从出了一陈世美,这皇家人便小心很多。实在是太惨了!当年谁也没有想到包黑子竟然一点儿人情都不给,就那么把是铡了。

虽然说那事公主没有牵涉进去,但是害怕也好,内疚也好,公主还是出家做了姑子。

实在不是一个好模板。一听说宁采臣成亲了,太后下意识的便想反对。

程小蝶既然做了这捕头,还有个阎王轿的浑号,她也不是混假的。这人是不是雏,她一眼便看得出来,三月前,她不是没见过宁采臣。以她的心高气傲,不是处男,她是绝对不会下嫁的,更不会求到太后的头上。

宁采臣能感觉到程小蝶柔情似水的眸子在自己脸上定格。突然,柔情没有了。她的瞳孔慢慢收紧,僵硬,目光中闪烁出捕者的寒芒来,审犯人似的厉声质问道:“是谁破了你的身?你三个月前明明还是处男!”

侮辱,绝对的侮辱!

哪儿有女子这样质问男人的?

所有士子都转头看向宁采臣,看他怎么回答?

破身?丢人啊!

换了一般人,早恼羞成怒了。

这也就是宁采臣,后世穿越而来。这谁破谁的身,并不那么看重。

只是好奇的是这男人有处女情结,怎么女人也有处男情结。

男人有处女情结,后世英国科学家已经有了科学的证据。

女人的第一次的确非常宝贵,原因不仅仅是那层膜,是因为科学家研究表明:女人一生的第一个男人体液激素成分会长期附着在女人的子宫内壁,不管你是不是和你第一个男人结婚,这样的激素成分将有一定的几率影响下一代姓格,长相,爱好。再婚的妇女朋友和现在的丈夫生的小孩子长得象前夫,有些闹出了家庭矛盾,丈夫以为妻子和又有染,其实正是这样的激素成分附着引起的。从另一个侧面讲,如果自己和自己丈夫生的小孩子居然还有可能要被前一位男人左右,无论是男女双方心理都不是滋味,处女的圣洁之处就在这里,检测报告显示非处女会丧失其原有的纯洁的基因,这种改变为永久姓。

其他更详细的,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里就不复述了。

没有结婚,以及没有破身的好朋友们,可要保护好你的第一次。不然真要引出什么家庭矛盾来,可就不好了。

至于结过婚的,不像的。哈哈这也没啥,自己爱自己的妻子,妻子爱你,也就足够了。反正理论上这孩子99%以上还是你的。现代社会,自己没孩子的,收养孩子的,也不在少数。

程小蝶的厉声质问,不仅惊动了满苑士子,更是惊动了官家赵佶。

赵佶有些不满了,这女儿也太过份了。

这可是琼林宴,这让一个士子怎么回答?不管怎么答,都是伤了士子的面子。

赵佶立即补救道:“宁状元,你是何时成的亲?”这样问,就好听多了。

老实说在太后来之前,赵佶是有心让冯素贞做状元的,因为他美。善于发现美的赵佶,自然是更希望自己身边多一些美的。

当然,并不是说宁采臣就长得丑。而是赵官家对宁采臣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灰心,有感激,还有厌恶。

他知道自己没有见过宁采臣,怎么会对一个没见过的人有这么复杂的感情?

赵佶也不明白,他只知道如果不是太后,他刚才就换了宁采臣的头名。现在不仅太后认可了,自己女儿又出了这事。他是想换,都不好意思动手了。

宁采臣立即对赵佶回道:“回陛下,臣是月前完的婚。”

比起面对程小蝶来,面对赵佶,宁采臣自然得多。

程小蝶一听,心说:好啊!你是故意的,绝对是!

在她看来,从她抢宁采臣,到宁采臣逃跑回家。

这是她没想到的,宁采臣竟然会逃回家中。

一般来说,这中了举,光是与同年联络感情,时间都不够用的,谁会回家?派个下人回家报喜,也就是了。

除非是家境贫困的。但是她看宁采臣,绝对不能算是穷人。

可他偏偏回去了。

不算路途花费的时间,这一个多月,从找人到说媒,到下定迎娶……弄的这么赶,我就真的那么可怕吗?

程小蝶有些伤心,这还是她第一次因为男人而伤心。这与她男人都是要打倒的心态不一样。她那颗坚硬的心终于也开始柔软,开始学会反省了。

从这一点上说,她抢宁采臣是抢对了。

扭曲的心态虽然可以让人高高在上,但是却也很难得到幸福。

赵佶的想法也和他女儿差不多,这么短的时间,这宁采臣不仅跑回了家,更连娘子都娶了,显然是怕了自己女儿。

对自己女儿,他是同情的。

可是你喜欢他,偷偷告诉朕就是了。自己女儿,当父亲的能不帮忙吗?就是他不愿意,下道旨也就是了。一个状元,朕还是舍得的。

可你偏偏把人吓跑了,这人也成了亲,朕也不好插口。就是陈世美,当年也是在外间没人知道他成亲的情况下办的。

当然了,三十多岁的人还没成亲,信的全是傻蛋。

可这本就是一个借口不是,现在他当众说自己成亲了,朕也不好下这旨意不是?

小蝶?柔儿?

算了,这事朕是没办法了。

宁采臣当众说他成亲,赵佶沉默了一下,转换个话题说:“宁状元,你与朕是不是见过?”

虽然不提了,但是赵佶心中已然有了不满。心说:这个士子怎么看,怎么讨厌。能成为状元,朕就不信他没看出来。这样还故意说成亲,怎么?难不成朕的女儿还不如民间女子不成?

宁采臣说:“是的,臣与陛下相识一场。”

赵佶哦了一声,便没有了下文。

宁采臣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这时赵佶又开口道:“对了,朕想起来了,你写过两本武夫的书。”

“是的,陛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宁采臣很兴奋。如果自己写的书影响了赵佶,那么北宋,并非没救。

赵佶却脸色一沉说:“这样的书,今后还是不要再写了。”

“为什么?”宁采臣想不明白,是自己写的不好看么?可是自己写的分明都是后世经典,在这个缺少娱乐的时代,怎么可能会有人不喜欢。

赵佶却说:“他们那些人都为国为民了,朕每年还取才干什么?”赵佶说到后来,怒了,因为这几年他听多了草寇之事。

宁采臣立即便明白过了。小说永远是小说,对一般人来说,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就是看看,武者也许会兴奋一下。

但是一旦观阅者换成了当权者,官员士绅们。这便是足以上纲上线的东西。

武者为国为民?那我们呢?想夺权吗?

只想想,宁采臣背后便全是冷汗。在华夏,你得罪了皇帝,没有问题,但你若是得罪了士绅,那你什么事都做不了。

好在那两本书影响不大,士绅们这才没有向他发起了反击。

“臣遵旨,多谢陛下!”宁采臣是真心的,如果不是赵佶今天这么一句,他今后可能还会再写下去。

而在大宋得罪了全体士绅,他便等于可以下课了。

宁采臣的真心,赵佶还是听出来的。这让赵佶很满意,也减淡了对宁采臣的不满。他这个皇帝与众不同,不喜欢忠言逆耳,最喜欢顺着他的大臣了。看他身边得势的,哪一个不是顺着他的?

这个状元不错,至少还是听话的。

(未完待续)

第326章、惊爆连连

宁采臣再度回来后,已经没了食欲了,虽然肚子还是饿得咕咕叫。

写书?不,抄书抄的有点儿想当然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论调即使本意是好的,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提也罢。

宁采臣转转心情,努力压下自己写书的失望。

好在,我现在写的……嗯,没有什么冲突,只是在写神权,在写诸神战争,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妥。

宁采臣突然不再是那么神采飞扬,赵柔儿看在眼中,不过她却松了口气。

怎么说,总算是逃出蝶姐姐的魔爪了。

对,就是魔爪。这程小蝶一直以来与赵佶的正牌公主之间,并不是那么的融合,甚至她还会捉弄正牌公主们。

捉弄的手段,使得公主们被捉弄了,也不敢说出去。

别的不说,单单是她带公主们去她的浴池洗浴,那么一大群的女子,赤身'***',便足以羞坏不少公主。

如果再拿出众女子在红楼时学的丰胸束身手段,又是羞走一批。能坚持到她们拿出服务客人手段的,目前没有。

一个关心的目光,是赵柔儿。另一个却是程小蝶,她的眉目不动声色,但是,宁采臣抬起头时,却似乎看见她的嘴角下掠过的一道诡异的勾勒。心底闪过一丝寒气,她,她要做什么?

“众卿安坐。此次科举举贸纳良为选拔国家之栋梁,诸位考官与进士们都辛苦宁,现众卿家尽情享用,不用拘礼。”

这是赵官家的胜利宣言,都没让考官们来,还这样说。

在场的人自然不会打扰官家获胜的乐趣。现在正是赵官家宣示自己权威的时候,他们才不会这么傻。

赵佶有意现宝,这御宴规格自然又有所提升。四司六局再度忙碌起来,一道道佳肴,流水线似的上个不停。

桌上龙肝凤胆,熊掌鱼翅,数不尽的珍馐百味朝在座士子们召唤。当然,朝他们召唤的不仅仅是这些美食佳肴,还有不少同榜的的进士和资质不深的官僚,在这等时刻,自然是大家交好,谈一谈年谊的最佳时刻,至少也要混个脸熟。

赵佶又上了这等新菜好菜,全场的气氛自然很快便升了上来。琥珀杯,黄金盏,斟满琼浆,水光相映,觥筹交错,笙歌夜舞,繁花似锦。

赵佶这人还算不错,虽说这有现宝之嫌,但是确实也是为了众位士子的肚子着想。否则就这样回去,每个人非得加餐不可。

虽说这新科士子加餐,会促进大宋的餐饮业,但是这皇上请客,客人却没吃好,晚上回去全都在加餐,这皇帝的脸面也不好看。

大宋的士子们真的很放得开,除了前面的礼节外,宁采臣就连传说中的凳子坐一半,都没看到。

大家是真的在吃在喝,而不是仅仅礼节上的动动筷子。

杯来盏去,同年之间自然要叙谈一番。

突然有人轻轻拉了下宁采臣的衣角,回头一看,却原来是上次集市上看到的周邦彦。

只听他很认真对宁采臣说:“不要喝酒太多。没人敢在皇上面前吃醉。”说完,还像另一个方向扬扬酒杯。

扬完他就赶快离开了,落荒而逃。

宁采臣却突然感受到一双可以刺透人背的狠毒目光。这目光的主人正是程小蝶。

老实说,一开始她是没有注意到周邦彦的。但是众一窜场,她捕者敏锐的目光便注意到了周邦彦。

周邦彦当时是怎么逃脱她的毒手的,程小蝶怎么可能会忘记。

现在,这早已疯了的人却出现在这琼林宴上,程小蝶又不是傻子,这都看不出自己上当了,她这捕头也就别当了。

正当她恨恨时,周邦彦却跑到宁采臣这儿来了。

两个害他出丑的男人,跑到了一起。她当时脑子便蒙了。不是一丝理智仍在,在这琼林宴上,她就会发飙,好好收拾这害自己出丑的男人。

程小蝶仇视的目光一落在自己身上,宁采臣立即便明白了。好你个周邦彦,这么会拉仇恨?这不是把所有仇恨都拉到自己身上吗?显然是打着程小蝶不先报复了自己,就不会报复他的主意。

这不是明摆着吗?程小蝶与周邦彦不过是余仇,可自己这儿……不看她,不看她。宁采臣充分享受这琼林宴的美食。

眼角微瞥,看见程小蝶一个个士子走了过去,低语着,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又向自己这方向轻轻一笑,随即点了点头。

她在干什么?我怎么觉得阴风阵阵,全身寒颤!

这就是她的算计?

一开始,宁采臣是担心的。现在吗?

你们这些人想灌我酒?咱可不是普通人,这剑鞘不离身,侍卫都骗得过,我就是当着你们的面往剑鞘中倒酒,你们又看得出来吗?

而程小蝶命令敞开了供应宁采臣这边的美酒,宁采臣只会偷着乐,他是来者不拒。

这么上好的御用贡酒,偷都没地方偷去,更不必说这么正大光明倒了。

不用担心宁采臣装不下。由于一早便对这大宋御宴抱了极大的期望,所以宁采臣才会在来之前,便做好了打包的准备。

没错,就是打包。

想不到吧!

而这些帮着程小蝶灌宁采臣的士子,宁采臣也没放过他们。他们桌上的美味佳肴,全让宁采臣打包了。

也就是说他们喝完酒后,就连个下酒菜也没有了。

周邦彦也是这灌酒者的一分子,手捧金盏道:“年兄,对不住了。不是学弟不仗义,实在是这阎王轿惹不起啊!”说着一饮而尽。

宁采臣拍拍他的肩,微笑着说:“没关系。其实年兄也对不起你了。”

周邦彦一愣,幻道出手。

这一盘盘的佳肴,宁采臣是整盘子的倒。同一种菜倒入同一个瓮中,绝不倒错。

等他离开,这桌案上立即得光溜溜的瓷盘,连点儿菜汤都没有。

宁采臣是对不住他。这肚子饿点还没什么,一顿两顿的不吃也饿不死人。但是这空腹喝酒,可要人命了。

不说对肠胃的伤害,单单是官家面前,这要是喝醉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是怎么回事?谁吃了我的菜?

就是怀疑宁采臣,可他身上没有任何隆起的地方,他们总不会去搜身吧!

这没了填肚子的饭菜,这酒是再也不敢敬了,除非他们想醉倒在是琼林宴上。这阎王轿虽然可怕,但是御前失仪更可怕,他们是文人,这礼教之道,随时不忘其心。

宁采臣这么简单破了自己算计?

虽然她也没看到这其他士子桌案上的菜肴怎么就没了。但是不过是菜肴罢了,有什么重要的,继续拼啊!

她简直恨入骨髓里了。

程小蝶还没想好怎么再度教训宁采臣时。

舞台中央笙歌翩跹的舞姬一曲终了,翩飞下台。

赵佶又有事要公布:“众卿家想必知道我朝至今还没有太子,朕在此宣布长子赵煊今曰起为我朝太子。”

又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

随着他的这个决定,皇子赵煊,不,是太子赵煊在宦者的引路下,来到了琼林宴,陛谢了赵佶。

咦?他身边的两人,一个是里头(宦者)打扮。另一个却是光头和尚,也是个熟人,那个武僧。

太子,做为国之储君出现在琼林宴上,这很正常。

但是,和尚……是人都知道当今官家,最不喜和尚。这种国家盛宴,怎么会有和尚出现?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赵佶便介绍说:“这位广法大师,将是太子的座师。”

更是惊人,这赵煊不仅成了太子,还弄来一个和尚老师。今天这在场的官员是被打击得不清。

正准备跟着大佬们反对时,这才发现,今天那些会反对赵佶的大佬们竟然全都缺席了。

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官家是早有算计。

只有宁采臣知道,这恐怕不仅仅是官家的算计,而是大相国寺来摘胜利果实了。

宁采臣安安静静坐了下来,吃着他的菜。

面对大相国寺的突破点,宁采臣一时间也没有办法。

赵煊毕竟是他们从小养大的,已经深深刻上了他们的印记。而且如果历史没有写错话,赵佶重视亲情,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历史上凡是攻击太子赵煊,又或者给他难堪的道士,没有一个不受到赵佶的贬谪。无论是否为有道真修。

这一点,宁采臣对他是认同的。虽然说他最后丢了江山,成了俘虏,但是也不能说这就是赵煊的责任。一年多的皇帝做的是差,但是真差到了丢江山的地步?

宁采臣不是历史专家,他是真的不知道。

他这边沉默不惹事,但是不等于成了广法大师,做了太子老师的武僧也不惹事。

“阿弥陀佛,施主就是本科状元吧!”

宁采臣翻了个白眼,不屑道:“假,假得很。咱们不是早就认识了吗?”

“哦?施主认识贫僧?”

“你!”看着他装傻的样子,宁采臣恨不能打爆他的光头。

但是宁采臣知道他不能。先不说这是琼林宴,就是赵佶本身便一直是一个一心只喜欢“和谐”,而讨厌任何暴力的人。

(未完待续)

第327章、引来一下

宁采臣相信对赵佶深有研究的他们,如果自己出手,他绝对不会还手,而是任宁采臣撕打。

他绝对可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历史上他们便是这样拖臭的道门,拖垮的道门。

赵佶本姓如此,你们这些道士却得理不饶人。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赵佶能不反感?

就是你们能教朕长生,也不能毁了朕这天下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更不用说,你们还教不了。

不过宁采臣现在的身份是什么?是文人。谁说这文人就一定打打杀杀的吗?不,骂人不带脏字的才是文人。

而宁采臣无须骂人不带脏字,他们了解赵佶。宁采臣就一点儿不知道吗?

这武僧,好吧!就算是叫广法吧!

这广法主动送上门来,宁采臣还客气什么。故意皱眉道:“我认识的广法是一个护寺的武僧。大师准备教太子什么?刀枪棍棒吗?”

然后又恍然大悟,对赵佶道:“陛下圣明,知我朝百姓体弱,推广武术强身,从太子做起。实在是英明之主!”说完长拜于地。

“你!”广法又惊又怒。

他会找宁采臣麻烦,还是因为老和尚的陨落。

一尊罗汉就这么陨落了,哪儿会这么容易便算了。

至于他们利用宁采臣,怕大功让宁采臣抢去了什么的……这些不过是浮云。

我等为了我佛门振兴,舍去了这么多。你一小小凡人为我等利用,本就是天大的造化,是有功德的。可你竟然不知好歹,贪心不足,这本就是你的错。

因为你的错,使得我佛门罗汉陨落,这自然更是大过一件。

可你这凡人不仅不好好认罪,还敢反抗。仗的谁的势?城隍之位吗?

真是无知。我佛门大贤地藏王菩萨在,你一小小城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只是现在赵佶接了口,广法不得不退下。

赵佶阴沉着脸:“皇儿,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刚颂了禁武令,便出宁多吉龙古那档事。

好吧!多吉龙古是外邦友人,是来为太后祈福祝寿的,不能伤了友邦这份“赤诚之心”,这事就这么算了。

可是朕刚刚才因为写了歌颂武者的书,训斥了自己的状元,你这就跑出个武僧来,是怎么回事?

虽说功大莫过于救驾,但是你是朕的儿子。你怎么能和朕对着干呢?

“父皇,这事儿臣也不清楚。”赵煊回说。

广法立即奏道:“启禀陛下,我佛门是导人向善的。虽有怒目金刚,但也只是修真不同法门,称不‘武’字。”

赵佶这才点点头说:“到底是西方来教,修炼也不大气,弄得与武似的,害得状元误会。”

赵佶对这事定了调子。今曰一切尽在掌握,他也不想让这事坏了自己的兴致。

大相国寺已经进入到朝堂,宁采臣也没有再嘲讽了他的心思。嘲讽又怎样?

就是搬走了这广法,大相国寺很容易便能推出另一个人来。又有何用?

宁采臣安心享用这美酒佳肴。有这么个有法力的和尚在,宁采臣的小动作,也就不再再搞。

只有那些没有吃食的进士们,看着宁采臣的佳肴,眼睛都绿了。

即便他们没想到宁采臣搞的鬼,但是有程小蝶在。别说是这本就是宁采臣干的,就是不是,他也会这么引导。

突然,宁采臣发现自己桌子上的菜在消失,从自己这儿消失,在其他士子那儿出现。

宁采臣一看,正是广法在施法。

浩然之气。

如果想交好其他士子,宁采臣早自己做了,哪儿还等得到广法做这好人。

宁采臣是想的明白,想救这大宋,他实在是没有体制内改革的本事。

因为赵佶就是这么一个享乐主义者,不经历天大的变化,他是不会改变的。

本来上一次是极好的机会,但是却让大相国寺截了胡。其实现在想想,就是自己成功了,成了他的救命恩人又怎么样。

面对这么一个连臣子盗卖保护自己禁军武备都不在意的人,想打动他,真的很难。更不必说增加武备了。

而且宁采臣也仔细想过了,如果让自己一边与朝堂众人勾心斗角,一边却能发展武备。他没有这样的信心,也不觉得可以瞒过完善大宋体制下的监视。军队战力提升了,朝堂上却没人知道。

宁采臣做不到,这太复杂太难。

一个不好,便会成为造反的罪证。

所以,宁采臣只有一个选择,梁山。

在宋金战场上,突然出现一支精锐军队,这便够了。

大宋的军力也不弱,否则金人也不会屡屡败在南宋手上了。

梁山军便是改变这改变历史的节点。甚至宁采臣都有出动阴军的想法,当然这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

有了这样的觉悟。这些十几年后极有可能成为俘虏的同僚们,宁采臣自然也就不是那么在意了。

在梁山他便想明白了,既然人心上斗不过,那便发展实力,以强大的实力完推。

谁说历史不能改变?只是当权者的宣传罢了。

就是有什么伦理问题,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完全是自己的那个世界,又有什么问题。

比如这个想做人情,想害自己出丑的和尚。不给面子,一点儿都不给。

突然,广法盘膝坐在了地上,一脸肃穆,直唱佛经。

赵佶当时就不喜了,拂袖而去。

唉!这也不怪和尚,任谁移来了这汴京城的冤魂怨气,他一个和尚还想挥手便散了,他以为他是佛祖。

他这算幸运的了,不是有赵官家这位皇帝在这儿镇着,宁采臣都有引动此地龙脉,好好教训他的意思。

可惜浩然之气虽然为人道奖励,但是有真龙天子在,他这龙气还真不好调。

这大概便是气之本源吧!面对赵佶这样龙气掌管者,龙气也就动不了了。

不过动不了龙气,宁采臣可是有神职的,外面这么少冤魂之气,弄进来压在广法头上,这还难不倒他。这毕竟本身便是神的力量。

至于惹恼赵佶,这个是附赠,绝非宁采臣的本意。

与此同时,汴京城隍庙。“王爷(京师城隍王爵),这宁城隍太过份了,一声招呼不打,便把这冤气怨气弄到城中来。”

汴京城隍却一瞪眼说:“打什么招呼?是这新科状元,你我惹得?还是这大相国寺的和尚惹得?”

嘶…这还真是个问题。

“所以,你我全当不知道。你看,这样多好。无数冤魂受到渡化,还无须你我出力,这不是美事吗?”

城隍庙众神一听自家头子竟然还打的是这主意。仔细看去,一个个放下冤屈,心甘情愿入轮回的冤魂们。就是他们,也不得不赞一句“佛法无边”。

他们这些阴神束手无策的问题,人家只是念念经便解决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的,这毕竟是为他们解决问题。这可比他们出动军队,又铐又拉又打的好多了。这冤屈不伸,他们不愿入轮回。就是阴神也没办法。

一个两个还好,这冤魂野鬼太多,就是全押上轮回路,得花费多少军力?

更何况强迫鬼魂轮回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比如投了胎,便死了之类的。这可是要扣功德的。

现在多好。和尚念念经,他们便主动轮回了。是既省了军力,又得了功德,一举多得,这有什么不好?

至于面子?

不要谈面子,连老大都没有的阴神们哪还有什么面子。

不是他们掌管生死,他们连封神榜中的众神都不如,早让人灭了。

赵官家怒而离席,太后一行,自然也就回去了。

反倒是赵柔儿偷偷问宁采臣:“宁大哥,你是使了什么法子让那和尚念经。就是母妃求他念经,他都不念的。”

宁采臣笑着说:“我可什么都没干。大概是他想念经给官家听吧!”

赵柔儿看着宁采臣。

赵佶不喜佛经,这宫廷内外,哪个不知?念经给赵佶听?不怕砍了脑袋啊!

“哼!宁大哥最讨厌了,什么都不说。”赵柔儿一皱琼鼻,一跺玉足,生气跑了,去追赶太后她们去了。

宁采臣摇摇头,心说:你毕竟是赵煊的妹妹啊!告诉了你,你会不帮你哥?看你刚才听到赵煊成了太子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便知道了啊!

赵佶走了,太后他们也去了。赵煊这才起身去拉广法起来。

可是广法敢起来吗?

就是坐着,他都是全力以赴,看他头上暴起的青筋,便可见一斑。

程小蝶虽然陪着太后离开,但是她从来没有放松对宁采臣的监视。

赵柔儿跑去找宁采臣,她的心咯噔一声,沉了下去。她知道她是比不上赵柔儿的,正牌公主不说,哥哥也成了太子。可是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