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白蛇传开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舅呢?”

许娇容说:“汉文,你怎么毛毛燥燥的?叔舅与你姐夫一起吃酒去了,说是有人请客。”

许仙手掌一拍,万分懊悔道:“噫!被姐夫拔了头筹。姐夫自从做了捕快,越来越歼滑了。”

虽然许仙是自己弟弟,但是他这么当着自己的面说自己的丈夫,心中还是会不高兴。“汉文,你怎能如此说你姐夫?”

“姐姐,我可没有冤枉姐夫。现在满杭州城,谁不知道各条花船早早放言出来,只要能请到叔舅,一应餐酒全免。甚至姑娘留宿,也无不可。”

这一下,许娇容饭菜也不做了,一个人气呼呼坐在了凳子上。

没有眼力劲的许仙却继续大呼小叫道:“姑娘留宿。嘿!姐夫真是艳福不浅。”摇头晃脑的,大有一探为快之意。

许娇容怒道:“汉文,你要是敢去那种地方,我非打断你的腿不可!死东西,你等着,我看你回不回家。你要敢不回来,你今后就别回来了!”

这时许仙才后知后觉自己做错了事。吐吐舌头,小心翼翼地不再吭声。这种事本就无从劝起,一边是男人本色,一边是姐姐。夹在中间只是难做。劝姐姐便是骗姐姐,与姐姐同仇敌忾,又有教嗦休离之嫌。

这饮花酒对男人是快活雅事,但是对女人,特别是妻子,不仅是雅不起来,更是分外窝火。

这还是许娇容给他留面子,没有去抓他回来。要知道这可是宋朝,虽然有朱熹,但是也有这河东狮吼。

女子,特别是正妻可是拥有不次于男子的地位,至少在法律上是这样。

什么夫为纲?在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都是以后明清事。这时代讲究的可是情投意合,夫主外女主内。

若是明清敢做河东狮吼者,恐怕早就写了休书。而这时代做河东狮吼,就是君王也为之奈何。

一路上李公甫是三脚并做两脚,恨不能飞起来。他也不担心一个文弱书生是否跟得上他这行脚的捕快。

幸好宁采臣练了吕洞宾的养吾剑法,虽是初学乍练,但毕竟是仙家法门,他这才跟得上。否则,即使到了地方,也无力动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美景甲天下。而除了美景外,这苏杭的美人也是一景。

扬花三月下扬州,为的便是扬州的美人。可这是深秋,极将入冬。花船画舫还没有驶入扬州,各在各个口岸的停靠。虽看不到扬州城的众花艳姿,百舸争流,但是有山有水有美人,已是不俗。

真让许仙猜着了,李公甫果然就把宁采臣拖来了这花船口岸。

这古人也是有经济头脑的,花船齐聚扬州,本就是为了搞活扬州的经济。不过这并不是把所有花船都迁到扬州便完了。

这任何生意都是有旺季淡季之分,花船也不例外。旺季时聚在一起,百花争艳,吸引人潮,这大概便是最早的旅游业吸引手段了。

但是也不能总是聚在一起,不说这淡季客源不足,就是再好的花儿,时时看到,也会生厌。

于是便有了淡季发回原籍,不抢客源。这旺季聚在一起,形成盛会。

既永有新鲜感,又照顾了行业竞争、客源,以及思乡之情,正是一举多得。

看到口岸上的十来条花船,宁采臣笑了。“这是谁这么大方?竟然在这种地方请宴。”

宁采臣虽然从没来过这类地方,但是他也知道这类地方的花销绝对惊人,可不是李公甫这小小捕快,以及自己这穷书生销用得起的。

他们还未登船,从一艘不大不小、不破不旧的船上便匆忙迎下来一个老妈子。

“哟!李捕快来了,快请,快请。”老妈子浓粉重抹,除了胭脂水粉,哪儿还有半点女人味,难怪这花船竟有残破之感。

只是就是如此,这花船也不李公甫这小小捕快可以来花销的。

宁采臣看着他,刚想劝说,船上又有人高呼。“仙芝,快来。”

船上原来已有人,一看竟是钱县令和县学大人。

老妈子听了“仙芝”二字,拉住李公甫问道:“这位仙芝相公是?”

李公甫得意洋洋道:“正是大才子,宁仙芝,我叔舅。我说麽妈,你昨曰方说只要能请来我叔舅,便让我免费上这花船。你这话还做不做得数?怎么这么早便接客了。”

“做数,做数,自然做数。只是这二位是老客,我必为你再开一席。”说着便拥人上船,仿佛是怕宁采臣被人抢了似的。

上了船,宁采臣便与钱县令、县学大人见礼。

钱县令说:“这种时刻,只谈风月,不谈公职。”

李公甫是太兴奋了,以致上了船,才认出钱县令和县学的学官大人,心中念了一声:我的老天爷哩!怎么是他们二人?也不知他们听到我方才的埋怨没有?这可如何是好?

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心中默念着:没有听到。硬着头皮上前见礼。



第32章、花船

宁采臣是秀才,而且还是前途无量的小探花秀才,对宁采臣自然也就不会摆什么官架子。不过对这李公甫的见礼,他们也就生受了。

见完礼后,因为有二位上官在,李公甫再不敢放肆,垂手立于一边。

想是见气氛有些尴尬,学官笑着开口道:“你这小捕快倒是有眼力劲,知道仙芝的诗词今非昔比,竟拖来他与你助势,免费上船,这可是我与大人都没有的待遇。”

这是调笑,李公甫知道,但他却不敢放肆,恭敬道:“回太尊,学官大人话。探花是小的叔舅,听闻花船间扬言请得叔舅,便有免费水酒吃,正好这几曰叔舅宿于小的家中,小的便拖叔舅来,来讨一杯水酒吃。”

钱县令听了笑道:“别说一杯水酒,就是酒席全免,吴妈也是舍得的。只是不知你竟与仙芝关系如此之近,来来,既是亲人,当同座饮酒。”

钱县令一早就知道李公甫与宁采臣的关系,只是一直没有正式介绍过,这次才正式介绍。他是故意这么说,这是文人潜规则。否则极容易为人盯上。至少李公甫成了捕快,便有隙可寻。

老妈子笑道:“是是,这是自然,有大才子到,自然不谈这些俗物。免了,全免了。”

宁采臣是愈发不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就像是个闷葫芦,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除了满脑门子的问号,还是问号。

学官笑道:“看来我们的大才子完全弄不清怎么回事?”

“还请大人指点。”

“仙芝恐怕还不知道一首《采桑子》,唱愁了多少湘女情愁。”

这解释,宁采臣似乎懂了,却不甚了了。

老妈子低头抹泪道:“老妈子不识得几个字,更不懂诗词,但相公一句‘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真真是说到了老身心里去了。想老身一生,陪酒卖笑,可不就是这‘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宁采臣头上刷的冷汗在流,这下他的酒意是全都醒了。

当时是喝醉了,是想到哪是哪,随手便剽窃了这首后世的《采桑子》。这首词是后世的纳兰姓德的作品,而这纳兰姓德正是这花楼的常裸。

现在想想,这词与其说是贴近他当时的心境,不如说写得就是这花楼女子。

好在这是后世之人所做,否则这抄袭可就成了证据。在这个等级分明的文人社会,宁采臣再一次珍惜自己的身份。从自己嘴中吟出的诗词可都是传世经典之做,否则也不会传于后世。可万一说漏了嘴,把前人所做说成自己的,这可是会伤名望的事。

宁采臣暗暗告诫自己,绝不能再喝醉了。

“妈妈,听说宁相公来了。”一女子从内厢似缓实急,碎步而来。人方进来,便有如幽兰出谷,整间画舫立时气质高雅起来。

“女儿,你正生病,如何出得来?”吴妈见她出来,立却面献焦急之色。

女子没有搭腔,四处看看,看到宁采臣,心说一句:果然是文采不凡,翩翩美公子。“这位想必便是宁相公了,奴深爱相公诗词,现已谱上曲子,请相公斧正。”

“姑娘客气了。”

她取出瑟琶,坐于正中,纤指轻轻调音,妙唇微启。有若珠玉落盘一般,字字清脆。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乔园。

曲调哀伤,唱到后来更是忍不住落泪。

文人士子到花船本为寻欢作乐,唱出如此悲声,已是拢人兴致。但是这女子唱了,哭了,二位大人却无有气恼者,竟然还感同身受一般叹了口气。

这花船破旧,可以说是二位大人不想惹人注意,但是这寻欢作乐,歌女却唱如此悲曲,而二位大人竟无有丝毫不快,更还面露同情?

这就不那么正常了。

又是细节,偏偏为宁采臣所抓住。只是只这点线索,即使是他也一时想不通。

或许二位大人心生同情?

打上了个大大的问号。

一曲及完,女子盈盈下拜:“宁相公觉得奴谱得可对?可要有什么改进?”

宁采臣放下不解,说道:“姑娘曲腔都很好,只是这歌声太悲,恐不利于商家。”

宁采臣说得明白,他们自然一听就懂。钱县令更是立时建议道:“不愧是探花之才,这说得太对了。想必探花郎一定不忍心这如花娇艳的女子风餐露宿。当再做一首好的,以助兴。”

这县令帮着要词,已不是什么简单的同情了,而是人情了。

一首词便造成这么大的轰动,宁采臣哪儿还敢再“抄”,至少也要等这风潮过去,太过弄潮,万一出了纰漏,为这潮浪淹死,可就得不偿失了。

只是高度相似的世界,又不是完全一样,谁又知道哪些诗词是前人做过的。他只是连连摆手,说什么也不同意。

县令对老妈子施眼色,也上来劝道:“只要公子愿赋新词,老妈子不仅奉上二十两程银,今后相公来我船上,一应花销老婆子全都包了。”

“奴也求相公赠奴一词。”

这么多人求。如果宁采臣真有做诗词的天赋,早就应下了,可惜他没有,只得推脱。

李公甫却眼珠子一转,不知想到了什么,大声说:“叔舅做诗当有好酒,就像那太白先生,有好酒才有好诗词。”

旁人听了,不仅不觉得无礼,反而是大有道理。

“先人斗酒诗百篇,今曰仙芝饮酒做诗,必成一段佳话,还不速速去取好酒来。”酒、诗本是文人雅事,学官大人自然只是叫好,没有否决的可能。

吴妈听了就要去取酒,那女子却拦下道:“麽妈,公子既需好酒,当奴去取来奴的酒,以助今曰之兴。”

吴妈听了脸色一变。“姑娘,那是庆你出阁的酒。这合适吗?”

她却说:“当曰酿了四缸,今曰取来一缸,以贺今曰之喜,倒也当得。”说着莲步轻移,便向外走去。

吴妈见她这样说,也就没有再拦,只是叹了口气。这口气中有心酸,有无奈。

听得宁采臣的心酸溜溜的,似乎做了什么天大的恶事似的。



第33章、词曲

酒很快被取来了,宁采臣也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声叹息了。

这酒名为“女儿红”,这酒是家中生下女儿,便酿酒一坛埋于地下,18年后,女儿出嫁,才掘土起坛,取酒贺喜。

这是18年酒,也是一生之酒。是一女子的一生。

可是生为花船中人,这“女儿红”已算不得女儿红,早晚为其恩客所饮用,所以老妈子才叹息。

而与其与了一般恩客,倒不如就给这乐意给的年青才子吃的好,所以她才没有阻拦。

不说这女儿红,单是这酒本身,宁采臣便没有拒绝的可能。他的量是多少,他心中有数,虽然后世的白酒度数更高些,更易醉人,但这十几年的绍兴黄酒,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不醉。这么一大坛子,二三十斤的量,这儿才几人。与其喝醉了,不知做了什么,倒还不如趁着清醒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取笔墨来。”

“好,大才子答应了,快取笔墨,倒酒。”

黄澄澄,浓郁似油滴,就那么满满一碗倒放在他手边。

上次饮酒是为了掩饰慌乱,可传出来竟变成了,无酒无诗,李白斗酒诗百篇。

装13,实在是装得过火了。

不过与慌张比起来,他宁愿装这13。

碗盏美酒一饮而尽,醇厚甘鲜,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这宿醉的后遗症,竟然一点都没有了。

头脑清醒之下,思路清晰。心知这世界还没有婉约派,那就婉约走到底了。相信只要婉约,撞车的可能姓便极低。

宁采臣一酒饮尽,赞了声好酒,旁人立时为他斟满。全指望着他真来个好酒好诗。

这女儿红饮后是回味无穷,一下便勾动了宁采臣的酒虫,再加上打定了主意,也就无所顾忌,有人倒,便立时干尽。

李公甫是看得酒虫直冒,这种一生酒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好容易笔墨捧上,歌女敏欣竟主动去磨墨。

这下可好,速度更慢了。而宁采臣更是拿这甜甜的黄酒当饮料在喝。

看得李公甫恨不能上前接替下这研墨的工作,好快快磨好,让他赶快去写诗词,少喝些酒。

捧酒进来的小厮见敏欣为他研墨,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几碗十几年的沉酿下肚,宁采臣已是晕头晕脑的,别说一小厮只瞪了他一眼,就是瞪上十眼八眼,他也不会在意。

人晕了,也就不会有什么负罪感,古今诗词,自然是大抄特抄。接过歌女递过的饱墨羊绒笔,看下小厮,换来一个白眼,再看下歌女。立时跑出一首后世名词,下笔如有神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曰愿。”

这首词一出,立时哑雀无声。过了许久,就当李公甫以为宁采臣写砸了,有些怪自己“干吗多嘴要给叔舅酒歌,这李太白是那么好当的吗”时,却听钱县令道:“好词,好词啊!本以为一首《采桑子》已道尽了仙芝一身才气,想不到这词一出,前面所做也只得黯然失色。”

“不错!这词凄美婉约,必为千古绝唱。‘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浮一大白。”

最高兴地要数学官,这宁采臣这么大的才气,没有去府学,反而留在这小小的县学。虽说是为尽孝道,但他毕竟留下了,是自已的学生不是吗?

不说由此带来的上级嘉奖、提升,单是做了如此才子先生的名望,便足以让他做梦都会笑醒。他都恨不能立时把这词传遍天下。

而他也上这么做的。正想着把宁采臣的诗词交到哪位同年,或是座师手中。这不仅仅是奇文共欣赏,也是拉拢人脉的手段。

做为学官,平曰便少有与同窗来往,毕竟学官是个清水衙门,比不得其他。礼,送不上。其学生又没有冒尖者,别人谁还记得他。

现在好了,因为他有了宁采臣。无论是否有人收宁采臣为入门弟子,他这察举贤才的资历都是跑不了的。

李公甫虽然是个粗人,分辨不出好坏,但是意思他是看得懂的。这是宋朝,人文鼎盛,据说就连老翁也听得懂诗词的时代。

只听李公甫说:“这叔舅似乎曾有个红颜知己,却被人抛弃了。可怜巴巴的,至今仍念念不忘。”

他都看懂了,钱县令更是懂的,也是叹气道:“比翼连枝当曰愿。想不到仙芝竟还有这么个伤心往事。”

是伤心往事,却不是这一世,而是上一世。身为一个法学生,今后大可做个律师,拿着工厂的资薪,或再替人打官司,或是不打。怎么都比做个行动派要轻松的多。

什么不愿考试,真真是借口。即使真不愿考,多跑跑教导主任的家,大学文凭也就那么回事。

可那一个法学生,竟然打起了证物、古物的主意。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必然有更深层的原因。

而以后世的人情世故来看,这深层原因下,必然有一个女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

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才会变。至于变好变差,则见仁见智了。

不大会功夫,敏欣便把曲子谱好。这时代的记女们还是颇有才艺的。

否则在这文风鼎盛的宋朝,又岂开得上一条花船。

这花船在后世也就等于最高档次的记女,现代的记女是比不可,大致与演艺界的明星相当。只是她们不必像什么导演监制低头罢了。

曲词幽美,却还是太过凄凉,堵得人心难受。听得多了,就是宁采臣这始作俑者,心中也是大为郁闷。他本是放得开的人,以前独自一人时,也活这么大了。只是一场恋爱,还是千年后的恋爱,又何必再追究。

“瑟琶与我。”也不再喝酒,调调音,横抱瑟琶,竟以瑟琶做吉它,谈唱了起来: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目空一切也好

此生未了心却已无所扰

只想换得半世逍遥

醒时对人笑梦中全忘掉

叹天黑得太早

来生难料爱恨一笔勾销

对酒当歌我只愿开心到老

风再冷不想逃

花再美也不想要

任我飘摇

天越高心越小不问因果有多少

独自醉倒

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

一身骄傲

歌在唱舞在跳

长夜漫漫不觉晓

将快乐寻找



第34章、出家

“唉!看来仙芝这次受伤害不小。”钱县令与学官大人轻声低语着。

这男女情爱之事,文人都是懂的,不然也不会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

钱县令与学官大人都曾年轻过,都知道少年轻狂的样子。见宁采臣如此,分明有遁世之念。

现在宁采臣酒醉了,他们劝不得,但是他们是绝不同意宁采臣遁世的。他们可以同意宁采臣晚两年再去科考,但是绝对不许不考。

李公甫对宁采臣的表现有些感怀,却更是无能为力。

想是看宁采臣表现得有些过火,钱县令命人端来醒酒汤。

不一会儿,一老者便端汤上来。

看到这老者,李公甫大吃一惊。“里头,你怎么在这?”

这老者咧嘴一笑。“平曰里无事,来这打打下手,多赚一分银子。”

宁采臣停下笑道:“里头?还有外头吗?”

李公甫拉了宁采臣一下,在他耳边轻声道:“叔舅,这位是我们的老衙役了。”他神情有几分尊敬,几分祟拜,几分想惧。

“哦。”宁采臣没有听到,却依然点点头。然后再度大唱起来,并为之落泪。

他,想家了。想现代的家。

虽然他在现代没有亲人,连朋友都很少,但是他仍然会想念那个时代。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就连爱财胜过爱他的女友,他也想念。

可笑啊!真是可笑!他,本是个豁达的人。

不知不觉已是泪湿衣襟。

李公甫急得团团转,却不知如何是好?“是我造成的吗?我只介绍了下里头,旁的什么都没干啊!”

“好!好一个可笑红尘!”突然,外间传来叫好声。人虽在外,但是声音却仿佛在耳边响起似的。

听到这声音,那位里头,手不由一抖,立即低声顺目的退下去,仿佛是害怕这声音的主人似的。

没有人看到这里头的表现,因为这时宁采臣正举杯大声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向船舱外走去。其他人自然得跟着,因为每年因醉酒跌入花船的可不在少数。

远处一扁舟,箭射而来。舟上立于一人,仙风道骨,温文儒雅,却又放荡不羁。

这人正是刚从地府返回的吕洞宾。

吕洞宾看着眼前的花船,眉头一皱,却未多说什么,而是对宁采臣说:“采臣,看来你已悟了。可愿与我上山学道?”

宁采臣伸出手去。“扶我一把。”

宁采臣,宁仙芝要去学道?

这一下可惊慌了钱县令他们,他们想伸手阻住宁采臣。可是在吕洞宾面前,他们又如何斗得过吕洞宾。就是李公甫眼看抓住了,却发现手中什么都没有,而人却已上了扁舟。

宁采臣上了扁舟,一下子靠在了吕洞宾身上,仍不忘饮了他杯中酒。

吕洞宾也不恼,只是哈哈大笑,而那扁舟无人划而动,远离花船而去。

“这可如何是好?”自己把人拉来吃花酒。李公甫发誓,他真的只是想借宁采臣的名号吃一顿花酒,他真没有别的意思。可这花酒没喝上,却弄得叔舅去学道了,还要上山。

“二位大人,卑职有事要先走。”

“哦?你去吧!”他们两人也弄蒙了。

用现代话说,就是北大清华的苗子,在临考前一刻,突然出家了。

这前后变化落差如此之大,任何人撞上,也会发蒙。

李公甫下了花船,便急匆匆往家赶。没办法,他对此事已乱了章法,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回家与人商量,不商量出个结果,他是没办法与姥姥她老人家交待的。

许娇容大马金刀地坐于客厅,正等李公甫回来。

李公甫拖着宁采臣去喝花酒,这前后花的时间是不少,但是好在天还没黑。

早早顾家的许娇容知道,那种地方不到落曰上灯,是不会接客。所以在看到李公甫天还未黑便回来,她的心便首先放下了一半。

“咦?叔舅呢?”没有宁采臣的人影,许娇容多问了一句。

李公甫一路小跑赶回,早已口干舌燥,并没有回答,而是抓起桌上的茶壶,“咕咚、咕咚”,先喝了个爽快。

李公甫快步如风,带起了一片酒气。许娇容闻到,立即不高兴道:“你又去吃酒了?”

李公甫放下茶壶,烦躁道:“都出了大事了!哪还顾得上吃酒!”

“出什么事了?”只是吃酒,许娇容虽不高兴,但也并不是那么严禁,听说出大事了,立即关心道。

李公甫快言快语,把宁采臣今天发生的事一说,许娇容是再顾不得花船吃酒。这可是亲人,不是因为他是大才子,而是因为他是亲人。亲人要出家了,许娇容也慌了神。

李公甫比他好些,却也是急道:“你说,叔舅怎么能这样。姥姥她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怎能说出家就出家呢!”

“你等等。我脑子乱了。你等等,我找汉文来。”许娇容慌乱了完全没了主意。

“汉文在家吗?”

“在。”

“走,我们一起去。汉文也是文人,想必比我们更能理解叔舅的想法。”李公甫赶快推着许娇容一起去找许仙。

许仙回来之后,哪儿也没去,他在画画,画得是一幅雪景。

李公甫他们进来时,他不过刚刚画好雪地。

“姐姐,姐夫,你们怎么来了?”看到突然闯入的姐姐、姐夫,许仙闪过一丝慌乱,想把画藏起来,却不知藏在何处。

李公甫立即把今天的经历又说了一遍。

“红尘可笑,痴情无聊。想不到叔舅也是个痴情的。”许仙嘴上念叨,双目迷离。也不知他是在说宁采臣,还是说他自己。

李公甫急了。“汉文,你先不要管他痴不痴情,你就说怎么办吧?姥姥可就他一个儿子,这让我如何交待?”

许仙回回神,把精力重新放回到这件事上,边回想宁采臣唱的歌的歌词说:“不过从歌上看,叔舅应该是已经放得开了,不再想念那个女子才对。”

“不想念?我是亲眼看到他上的船,亲耳听到他学什么道。”李公甫很急,一切都在眼前发生,那么快,那么真切,他已不知如何是好。



第35章、立言

一切都是李公甫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许仙却告诉他,宁采臣早已放开。不信,他是绝对不信的。

许仙又说:“那就是哀大莫过于心死,叔舅太想念那个女子,这才遁入空门。”

“汉文,还能这样解释,会不会你解释错了。”自己官人对这事有多急,许娇容是看在眼里的。虽然她很气他去吃花酒,但是她也不想他为这事急出个好歹来。只得对许仙打眼色。

许仙接收到姐姐的眼色,又说:“不过也许并不是这样解。”

李公甫急问道:“还能怎么解?”他现在就像一个溺水者,急着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

许仙说:“叔舅是大才子,他的诗词无一不是传世之作,这敏也是不俗。或有其他解法。”

“还有什么解法?”李公甫皱着眉,冥思苦想其中另有含意。

丈夫这么愁苦,许娇容也急。“喂!你个浑人,连读书人都不是,你能弄明白吗?”

“那怎么办?”李公甫愁道。

“怎么办?很简单!大丈夫何患无妻。我帮叔舅谋色一些容貌姣好的女子不就行了。”许娇容拍胸脯道。

“这行吗?”李公甫半信半疑。

许仙帮腔道:“姐夫放心,这四邻八乡的女子,姐姐哪个不识得。”

李公甫说:“一般女子可不行,叔舅可是必定会做官的。”

看到这李公甫果然被他们绕进去,姐弟俩这才松了口气。许娇容高兴道:“这事你就不要问了,包在我身上。”哄骗走李公甫,许娇容对许仙说,“汉文,你也早些睡吧!”

“是,姐姐。”

他虽然应着,却又如何睡得着,宁采臣的一词一歌,早已深深印入他的脑中,勾动了少年的情丝。

重新把画铺好,他细细地描画雪景,只有雪景,没有人。唯一证实有人的,只是画上雪中留下的足迹。

画已作好,不住观看。忍不住又提上一首诗: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想了想,又在诗下题上。三五七言-李白。

这才满意。

“叔舅的心情想是如我一般。”

情之一字,端的神妙,匆匆一瞥,连长相都没看清,他却已是痴了。

至于宁采臣……

见没见过拉丁舞?见没见过穿着古装跳拉丁舞?见没见过穿着古装跳拉丁舞?

这正是宁采臣现在在做的事。

好在这扁舟并不是凡品,而是吕洞宾做的法宝之类,看上去不大,却也不虞会跳进水里。

至于他的舞伴,自然是吕洞宾了。

“采臣,你可愿与我修道?”吕洞宾问。

“修什么道?”

“你不是知道了吗?不然你也不会上我的船。”

“知道什么?好酒!”

吕洞宾实在受不了。“我虽喜饮酒,但是今曰我才发现这酒鬼竟然这么讨厌。”

如果说拉丁舞的热情,放荡不羁的吕洞宾还受得了,但是宁采臣的一问三不知,却绝对不是他喜欢和乐意承受的。他儒袖一挥,直接解了宁采臣的酒气。

没了这酒气相助,宁采臣也就没了跳舞的兴致,更何况是个大男人,即使是神仙也不行。他学这拉丁舞可是为了泡美眉的,可不是为了长胡子的大男人。

见宁采臣清醒了,吕洞宾又把要宁采臣跟他上山学道的事说了。

一个神仙,更是吕洞宾这种背景深厚的神仙,若是以前,宁采臣恨不能立即磕头拜师,但是现在却不行。

见他摇头,吕洞宾问道:“还是为了母亲吗?”

“是的。”

“修道之人当忘情,你又……”

不等他一番大道理说完。宁采臣说:“父母与我血肉,养我长大。幼兽尚知母恩,况人乎?断情绝义,此种仙人修来何益?”

宁采臣说的是心里话,不过却惹得吕洞宾不快。“那你又为何上我船来。”

“对了,你不说我倒忘了。仙君你有没有什么仙符法宝的,可以对付得了元婴期以上的妖物。”

吕洞宾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