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霍英东全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多年前,当时的南沙还是一片荒滩时,霍英东就在南沙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四处“推销”他的宏伟构想——将面积为澳门三倍的54平方公里的南沙建成现代化海滨新城。
  2001年10月,广州市推出大南沙开发的战略,将大南沙概念拓展到173平方公里的范围,并将斥资上百亿进行大南沙的基础设施建设。
  10年时间里,霍英东在占地54平方公里的南沙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已购买了22平方公里土地,已办理手续的有13平方公里,集中在东南部滨海地区。
  由霍英东基金会投资,位于南沙新城南部,背山面海,占地250公顷的南沙资讯科技园区首期主体工程现已建成,是新城内主要的建筑之一,目前正进入内部装修阶段,资讯科技园区分三期总投资30亿港元。资讯科技园是广州市政府、霍英东基金会、香港科技大学和南沙管委会合作的项目,便于粤港两地联手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值及开发软件。
  南沙新客运港是霍英东基金会投资的二级国际客运港。客运港的设计体现了21世纪城市的新形象,建筑总面积1万平方米,建成后,从香港到南沙的船程只需70分钟;客运港出口连接通往广州的轻轨铁路,到广州只需半个小时。
  霍英东基金会投资的蒲洲大酒店是广东第一座围海造地建造的酒店,也是广东第一家外商独资的五星级酒店。酒店占地124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95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0329平方米,绿化率达63%,主楼15层。
  霍英东基金会投资的粤港(南沙)物流中心是现代化的进出口贸易平台,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79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0579平方米,主体为单层自动化立体式仓库,配备可调节式货架、自动化堆存系统,以快捷的方式存储、管理仓内货物。
  自2002年起,霍英东基金会决定3年内将再投12亿元在南沙,用于兴建珠江三角洲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南沙大厦及霍英东集团大厦,占地48832平方米。兴建的工程还有南沙英东中学及仁德医院。
  概括起来,霍英东开发南沙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9…2000年,霍英东做了三件事:一件是搞交通,修桥、筑路、建轮渡,包括洛溪大桥、沙湾大桥、港前大道、进港大道,都是他亲手策划与政府合资建的,使广州进来南沙不用过渡。一件事是绿化、美化了南沙的环境。过去,南沙多海滩、淤泥,烂石塘多,为了改变环境,霍英东先后修建了蒲洲国际花园、天后宫、高尔夫球场、蒲洲海堤。还有一件事就是建设建筑物,霍英东成立了16个公司来进行运作,项目包括友荣船厂、新技船厂、东发货运码头、南沙客运港、高尔夫球场、蒲洲高新技术开发园、南沙会展中心、南沙科学馆、姑苏园,总共投资24亿元左右。
   。 想看书来

第五十三章   开发南沙  再闯事业高峰(4)
第二阶段是从2000…2005年,准备做第二期工程,共7个项目,1、南沙资讯科技园,广州资讯科技园一个园区,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市政府和南沙管委会合股,霍英东拨出2亿元启动;2、蒲洲大酒店,投资亿的5星级宾馆,已建成41层,将来用于商贸。3、南沙物流中心,主要是扩建东发码头;4、新客运港码头,重建客运港,投资7000万;5、建4幢大厦:珠三角世贸大厦、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霍英东集团大厦、南沙大厦。总投资约6亿;6、建英东中学,投资6000…8000万,这个项目是与政府合作的,到时交与政府运作;7、蒲洲南沙生活小区,总共有250幢,与政府合作,类似香港的半山别墅区。
  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起,现代化海滨新城,一个不要有任何污染的环境清静、产品体现高科技的地方,正在跟广州、香港科大研究如何规划好,现在都只是规划,所以具体有哪些项目,还没有明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十四章    精诚所至  美梦当可成真(1)
   以霍英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支持,以他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以他不断挑战自我、跨越自我的个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霍英东的“南沙之梦”当可实现。
    惊人壮举引起海内外关注
  霍英东开发南沙的惊人壮举,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这几年,中国的高层官员,包括乔石、###、###、李铁映、钱其琛、李岚清等人,还有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和专家考察团,都曾经前来南沙,听取霍英东畅谈南沙的开发前景。世界首富、美国微软集团主席盖茨在1995年底,也慕名前来南沙参观。
  主要是由于霍英东的策划和参与,南沙的开发建设前景对投资者极有吸引力,也正是由于霍英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已经有不少财团把巨资投进南沙这片热土。
  1993年,在中国为控制不断膨胀的投资规模而砍掉不少经济开发区的形势下,国务院仍然为南沙大开“绿灯”,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使南沙的开发建设前景更加明朗,投资者的信心也更足。
  在参观南沙开发区时,有关人员向我介绍,美国一家塑料公司,已在南沙独资兴建工程塑料企业,投资亿美元;日本兵库县要在南沙建一个占地30万平方米的工业区。另外,新加坡、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韩国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也来了。到目前为止,南沙已引进外资项目约100个,投资总额超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已投产的项目有40多个,在建项目有50多个。
  对于项目的引进,霍英东有一个要求:引进的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筛选,注重吸收高新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同时做到有污染项目绝不引进,保证南沙建成现代化海滨城市时,仍是头上白云蓝天,脚下青山绿水。
  霍英东既是南沙开发建设的主要策划者,也是最主要的投资者。
  1992年11月,霍英东和南沙开发区组成联营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南沙以东合共21平方公里土地。霍英东投资的南沙东部将建成国际化的港口新城区。除先期建成开通的虎门轮渡码头和南沙客运港外,在1999年之前,东部要完成八大项目,其中包括:联合客运码头、广州至南沙轻轨铁路、高尔夫球场、2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国际商贸一条街、南沙游乐场等。
  霍英东已经把他在香港的有荣船厂搬到南沙东部,建造高速船艇,目前船厂已经投产。
  那天,霍英东带我们参观了有荣船厂,船厂那时正在建造、安装一艘双体水翼船。霍英东兴致很高,他带着我们,快步跑上悬吊在半空的水翼船上,介绍说,他们船厂雇请的都是外籍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建造的双体快速豪华客轮航速48节,即每小时可航90多公里,还有消浪的设备。
  末了,霍英东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建造的是全世界最快的、最大的水翼船!”说完,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我们还参观了南沙高尔夫球场。这个高尔夫球场建在一片丘陵山岗上。站在蜿蜓的山间公路上举目四望,绿草成茵,小树点缀其间,风景秀丽;球场外围,有一些设计别致的别墅群。这个27洞的国际标准式高尔夫球场已经接近完工,1996年初便投入使用。霍英东介绍说,南沙高尔夫球场会所会仿照中山温泉会所的模式,同时考虑以球场为基础组成南沙绿化园林公司,负责南沙地区的绿化园林的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
    将会在地产上再现雄风
   到1996年8月为止,在南沙东部,霍英东已投进资金约15亿港元。要完成八大项目,总投资可能超过100亿。
  要霍英东自己承担100多亿的资金用于南沙的开发,似乎不太可能;那霍英东将会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笔庞大的资金问题呢?
  就此问题,在1996年年中,我和霍英东作过一番长谈……
  冷:“我最近在广州听到有人说,你开发南沙可能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
  霍:“人家怎么说,我们不理的。”
  冷:“你已经投进10多亿,若果再由自己继续投下去,会不会有困难?”
  霍:“我们没有困难,因为我们不是靠南沙发财……”
  冷:“但问题是你在南沙的计划很庞大,牵涉的资金是一个大数目,即使你不是为了赚钱,但也不可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就放弃。下一步,你打算怎样做?”
  霍:“我们肯定有足够财力。我经常跟别人讲,我跟你签了一张纸(合同),我一定给足钱你,一日都不拖。我几时欠过人的钱?”
  冷:“这不是欠钱的问题。你在南沙的发展已铺得很大,还要再投进多少钱?”
  霍:“我当然有自己的信心。如果南沙是成功的,对中国的影响将会很大……”
  冷:“南沙能搞成功,对珠江三角洲、对广东乃至整个省港澳的经济发展作用都很大,但问题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南沙发展计划的实施?”
  霍:“钱的问题,我一点都不担心。做任何生意,我从来没有借银行的钱、高利息,我自己有自己的资金。做每一件事,如果自己都没能力那真是不得了。我签一张纸(合同)以后,一定要落实。商人最重要的是信誉,比如打电话买股票,几个亿都是电话搞掂(办妥),不用签合同的。在香港买卖黄金也一样,两人在台下抓抓手,定什么价钱都只有两个人知道,这也是因为有信誉……”
  

第五十四章    精诚所至  美梦当可成真(2)
冷:“还要投入多少钱,才能达到你的目标?”
  霍:“九七前,投进的钱可能很多。我们对九七有信心,我们全家没有人有外国护照,只是想做个榜样。现在,南沙应该只是初具规模。南沙的效应是很大的,当初搞虎门轮渡,个个都反对,但现在却又要多搞一条大桥。”
  冷:“南沙的效应会很大,但发展计划能否如期完成?资金问题能否解决?”
  霍:“不是资金问题。你想,港府发展香港,投几千亿下去吗?没有,一分钱也没有,但香港最后还不是这么成功 ,其实也是靠自己发展。”
  冷:“不一步还是完全靠你自己的力量?”
  霍:“不是,第一步完成基础设施,完成南沙至香港、广州的交通网络。”
  冷:“我看过南沙的发展规划报告,照规划来做,至少要100亿港元以上。这100多亿,即使你自己有,也未必靠自己投入。那么,是否考虑用其它方法组织这庞大的资金,比如,进行招商?”
  霍:“我估计搞南沙,不会有太大的错误。自己每做一件事,不是想赚多少,而是计算可能会输多少。搞南沙开发,不是一件小事,不像搞中山温泉宾馆、白天鹅宾馆那样简单,也不像纯粹搞地产那样简单……”
  冷:“我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呢?海南洋浦,当时发展商也说要投进去几百亿,但时到今日,洋浦开发区其实还是一块荒地……当然,洋浦的情况不可能与南沙的情况相比。但是,南沙你已投进了10多亿,难道要没完没了地投进去?”
  霍:“不投不行的……”
  冷:“你还会再投多少?投到哪一个阶段?”
  霍:“这个,我们心中有数。”
  冷:“能否透露一下?”
  霍:“南沙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才开始发展的,南沙码头也才搞了三年,南沙效应大家都已看到……”
  不知是否因为涉及商业秘密,还是有其它原因,霍英东始终不想透露他下一步投资多少,怎样组织、筹措开发建设南沙所需资金等问题。
  但据霍英东的一位助手、南沙开发区的顾问说:“霍生再投进去30亿,绝对没有问题。”
  那南沙要到什么时候才见效益呢?这位顾问介绍说:“霍生早几年购入22平方公里的土地时,从一般概略估计,除了丘陵、山地、石塘、滩涂之外,应有7平方公里的土地可用来发展商品房,这个面积相当于半个澳门的土地面积了。我们除了准备发展客运业、旅游业、货运业,还准备开展商品楼宇的买卖。从目前建设的规模来说,如果经营得当,估计5年后每年的收入是非常巨大的。”
  他还特别强调说:“过几年在南沙搞地产,这盘生意不知多大。赚钱方面,主要是房地产,到时会是另一番景象,起码赚上百亿。”
  听他谈到南沙将来的收益情况,霍英东插话说:“我们是以霍英东发展基金名义开发南沙的,这个基金是非牟利机构,所有的收益将全部反馈社会,这个基金不是我们家族的。”
  这几年,内地地产风起云涌,香港不少地产商也到内地发展房地产,但他们几乎都是单一地发展地产项目,急于见到回报。而霍英东在南沙的地产项目,只是他整个庞大的南沙开发计划的一小部分。他的设想是,不急于发展地产,首先是把南沙的投资环境,包括客运、货运、高尔夫球场、商贸中心等搞起来,使南沙真正成为省港澳三地的交通枢纽后,才把地产项目推出去,到那时,楼价将会成几何级数增长。这样的投资考虑,既是一个大商家固有的投资策略,也可看出霍英东从不急功近利的性格。
  霍英东曾经在五六十年代叱咤香港地产市场,屡创奇招,业绩辉煌;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的霍英东,会在地产市场再出新招,再现当年雄风。
  有些人不明白:南沙原本是人烟渺茫的,霍英东怎么会看中它,发现它的潜力,并预见到它的发展前景?
  霍英东说,1978年,他与当时的中国旅游总局局长卢绪章一起坐船沿珠江考察周围的地理情况时,就已经看到南沙,并开始留意它。其实,霍英东对南沙慧眼独到,是与他的出身和一生的经历有直接关系的。他出生于海上,早年搞驳运时常在海上、江里出没,非常熟悉省港澳的海路和水道,对水上交通的认识比别人都深;后来,他从事淘沙、填海、造港等生意,也是与海、与江河打交道,所以自然就会比别人先走一步,懂得利用海上地理优势,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
  如今,在霍英东的办公室里就挂着几幅南海海平面图和珠江水利图。经常对着这些地图,霍英东对南中国海和珠江水系的情况可说是了如指掌。对省港澳经济,可以说他是胸有成竹,心怀全局,比一般人更能通盘考虑问题,着眼于宏观发展。
    南沙之梦当可成真
   一天,交谈中,霍英东对我说:“南沙,那个地方真是无人去的,怎样搞成一个新城市呢?香港搞了100多年才成这样。我希望是梦想成真!……”他说这话时,情深款款,有点像喃喃自语,眼中却充满着憧憬。
  从他的话语和神情中,我感觉得到他对南沙的挚爱和热切期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十四章    精诚所至  美梦当可成真(3)
近年,霍英东时常自言目前最大的“嗜好”是把南沙建设好,开发南沙成了他人生最后的一个大目标。
  霍英东投入南沙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一份热情。现在,除了有特别事情外,每周,霍英东就像是一只候鸟一样,定期乘坐他们公司的客船,到南沙一两天,既为南沙的开发出谋献策,也考察、检查工程进度,解决实际问题。每次上南沙,他一般都把三个儿子带上,父子齐出动,一起创造南沙开发这个跨世纪的庞大工程。
  有一次,我开玩笑对霍氏集团一名职员说:“讲起来,南沙真像是霍生在大陆包的二奶(小老婆),令他日夜挂念着,每周不回去看一下,他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自在。”
  那位职员笑着回应说:“是呵,心里总是挂着,不去看肯定不自在。”
  那天,参观完南沙开发区之后,已是下午3点左右。我和霍英东又一起坐车到广州。当天晚上,他又要从广州飞往北京,再去北戴河,与中央领导商谈南沙开发大计。在路上,他对我说:“现在搞南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这一世人,最喜欢的是体育。我参加国际足联执委,中国人在足球方面有这么高的职务,暂时还是我一个人。每次开会,或者看足球时,比如在美国看世界杯,克林顿总统就坐在自己隔离几行,也觉得很威风,但现在也已经是意兴阑珊,觉得看一场球要花几个钟头……在香港,与球员打球、颁奖,这类活动也花去不少时间。现在我已经尽量减少这类活动。我总是想,既然有时间,为何不去南沙看看呢?所以,当政协副主席,每次开会,我参加开幕式之后就请假……”
  霍英东的一生与海有缘。
  他的一生是从大海开始的,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在故乡的一个海岛上拓展自己晚年的事业。每次,坐在来回香港和南沙的客轮上,看着海,霍英东总是浮想联翩,心里难以平静。他想起孩童时候的海上生活,想起东沙岛的冒险经历,想起朝鲜战争时期的海上贸易……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想着到了2005年的时候,南沙岛是否如他所构思的那样,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具有21世纪国际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新型海滨城市。
  以霍英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支持,以他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以他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跨越自我的个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霍英东的南沙之梦一定能变成现实!
  到了2005年,霍英东将是82岁高龄。
  他总在期待着那一天早些到来。
  在采访霍英东一年多的时候里,我最大的感触是:霍英东实在太忙了,70多岁的人,比我们这些30岁的人还要忙,工作的时间还要长!
  有一次,就这个问题,我与霍英东交谈,才真切地理解到,今时今日的霍英东还要为南沙、为家族生意奔波,除了因为他热爱南沙、喜欢挑战,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件大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放心让自己的儿子独当一面,对于是否放手让儿子挑大梁,他仍然顾虑重重。
  “你实在太忙了,有无想过减少工作负担?”我问。
  霍英东回应说:“本来想减少的,但现在……”
  “这是否与你们的家族经营方法有关系,大小事都要大家长做主,由他亲力亲为?”
  “你要知道,人才不容易求的!”霍英东无奈地说。
  “你每周都要去看南沙两次,难道不觉得累吗?”
  霍英东想了一下,说:“如果有人能代替我,当然……但在内地办事,你明白,有一定的复杂性,人事关系很难处。”
  停了一下,霍英东继续说:“本来嘛,现在什么都不做,都可以吃几代的。好似今日,跑了几个地方,也觉得累……以前更辛苦,要经常开会,参加体育活动,这种活动现在都逐渐减少。什么港事顾问、预委、筹委、政协、人大,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负担。讲真的,如果叫我重新做人,一定做一个简单、普通的人。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你知我吃的那些麦片,很难吃的。……真是身不由己的!”
  “我觉得你没有完全放手给你的儿子去做,这是不是出于什么考虑?”
  “现在不是不接班,但要讲一定阶段。……做生意,没有任何模式,但一定要稳扎稳打。香港的历史,表面看来好似造就很多成功人士,但香港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不容易对付。我只希望子女们慢慢趋于平淡,而不是接班问题。”
  “但你家族生意这么庞大,要有人继承下来,要发扬光大。南沙虽然是以基金会的名义开发,但其实也是家族的生意。”
  霍英东还是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我始终只希望子女们读书叻(好)些,受好的教育,做一个专业人士,做一个平凡的人。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做生意不容易的,要有很多方法才行,比如十几年前搞信德中心时,李嘉诚他们……”
  “这又关李嘉诚他们什么事?”
  霍英东吞吞吐吐地说:“信德中心的地皮是我们(信德集团)买的,后来找李嘉诚、郭得胜、郑裕彤他们一起发展,大家合伙5亿港元。但信德中心起好之后,正是地产低潮时期,市道不好……李嘉诚他们就建议把信德中心卖掉,之后大家计数……这件事,我很难解释清楚。但我那时对他们讲,我不反对他们卖信德中心,但我那部分一定要保留。结果,他们卖掉他们那部分,我那份就不卖……”
  

第五十四章    精诚所至  美梦当可成真(4)
“这件事跟你的子女接班问题有什么关系?”
  “这件事,我很难讲清楚,不好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说的是,香港社会很复杂,做生意风险很大。历史上,总是说‘富不过三代’,‘永安’正逐渐衰退。你的子女,他们怎样接班是另一回事,但关键是要对国家、社会、香港问心无愧……”
  对家族内部的事,霍英东向来总是不愿多谈,甚至是讳莫如深;所以一谈到子女们的接班问题,霍英东含糊其辞、欲言又止,这已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事实上,自霍英东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现自己身患癌症之后,他就已经有意识地培养震霆、震寰、震宇三兄弟执掌家族生意。这三兄弟的分工是,震霆主理对外公关事务,时常随父亲霍英东奔走于内地和世界各地;震寰负责公司的行政、财务管理,实际上是行使霍氏集团行政总裁、董事总经理这类角色和职权;而震宇则重点负责南沙开发区的事务。
  另外,霍氏三兄弟还在社会事务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中,震霆是香港多个体育团体的负责人,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震寰曾任香港培华基金会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董事、中华全国青联副主席、香港青联主席等公职,现在还任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常委等职位。
  很明显,霍英东除了培养震字派的三兄弟逐渐掌管霍氏集团的生意外,还有意让他们多一些参与社会事务。霍英东这样的安排,不知道是否希望这三个儿子都像他一样,不要让世人认为他们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结语
 不需我再多讲,读者已经从以上几十万字的文字中,了解到霍英东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人。说他是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一代超人,相信读者也深有同感。
  霍英东无疑是香港开埠以来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其成功过程,可能比任何一个商人的发迹经历都要艰难,更富传奇色彩,这当然是由于他低微的出身、凄惨的童年、艰辛的创业……但更主要的,是在他发迹之后,他所要面对的政治歧视,以及由此生发的种种困扰……而这种困扰竟如斯悠深和沉重,于是悲剧般成了霍英东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挣脱不了的樊笼。
  在香港,有哪一个超级富豪,当他发迹之后,会像霍英东那样如履薄冰地生存?在商界,霍英东以稳健著称,于是有霍英东做生意如“钢索吊灯笼”的说法;而在人生道路上,在处理与港英当局的问题上,他的处境也仿如走在吊于半空的钢丝上,险象环生。
  霍英东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人,战战兢兢地处世。在香港,他总是沉默寡言,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宽容别人,有时别人有负于他,他也是默然处之。
  但是,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也变成霍英东的优点:拿得起,放得下,输得起,愿吃亏;处事低调,不爱张扬,不爱抛头露面,不爱自我宣传,绝没有那种自高自大的陋习和自我表演的“骚味”(表演味)。
  其结果是,这么多年在商界、体坛和政治事务方面,他的地位都很超然,既超脱圈内的各种纷争,也广为各派势力所接受和尊重;有不少像何贤、利铭泽、胡汉辉、李嘉诚这样的好朋友;几乎没有树敌——而且,最主要的是缓和了与港英当局的关系,保护了自己,保存了实力。
  “能伸能屈”其实就是贯穿霍英东一生的主要特点,也是他最成功、最为人津津乐道之处。广东方言称:“能伸不能屈是一块木,能屈不能伸是一只虫,而能伸能屈者则是一条龙。”
  可以说,霍英东就是这样的一条龙。
  因为港英当局的歧视,霍英东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不得不逐渐淡出香港地产行业,但之后他在香港体坛和国际体坛的出色表现,却又使得他比同辈的大商家们多了一份成就和荣誉,也比他们更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无可置疑,霍英东肯定是20世纪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1992年,世界最著名的体育学府——美国春田大学授予霍英东人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国际奥委会授予霍英东荣誉奖章,也可视为霍英东在体育活动方面成就卓越的佐证。
  霍英东从来没有蹉跎岁月,但港府的歧视,却使他眼巴巴地望着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机会擦肩而过,而他本人,也不能继续与别人分享香港经济繁荣的硕果。虽然霍英东从来没有对此流露过半句怨言,但不少人还是为此深感遗憾,因为若有霍英东的参与,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工商界(尤其是地产界)可能会更加异彩纷呈,更加活跃繁荣。
  但是,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这两件世纪大事,却又不期然地给霍英东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霍英东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他也可能是改革开放后10多年间,在内地投资最成功的香港资本家。
  1995年1月,港府辖下的香港大学,把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授予霍英东,应该不是偶然的。港大把博士头衔授给一个人,本是一件平常小事,而霍英东也未必在乎这个头衔,但对于长期以来从未得到任何与港英政府有关之名誉的霍英东,此事却有另外一层象征意义,那就是:香港社会已经调整对霍英东的态度,霍英东将更为香港社会所广泛接受。
  霍英东自己在两次欧华学会研究会上演讲时,也在言辞之间,表露了这种心境和意识。第一次,他讲:“中国已不是150年前的大清帝国的时代了,英国也不是维多利亚盛世皇朝。”第二次,他说:“相信大家都会明白,今天的中国确实不再是第一位港督钵甸乍时代的中国。”
  2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