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氏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口,“文瑞好样的,都知道自己几岁呢。晚上和奶奶睡好不好?奶奶想好好的亲亲我们的小文瑞呢。”
文瑞偏着头想了一下,“奶奶,我娘说,老人岁数大了,晚上睡觉就不实成。我晚上睡觉爱蹬被子呢,要是跟奶奶一起,奶奶就睡不好觉了吧?”
那可爱的样子,简直让陈氏喜欢的不知道怎么好了,回头看着婉婷说道,“晚上让这两个跟着我吧,你们一路上太劳累了,都好好休息。”陈氏看看一旁站着的两个婆子,脸上也是布满了疲惫,更是坚定了要自己带孙子孙女的决心。
志祥和婉婷互相看了一眼,志祥就说,“娘,你要是不嫌这两个小家伙烦的话,我们正好还省心了呢。这样,就让李嬷嬷两个住在西屋,有事就叫他们两个,这样成么?”
“成,成,我先帮着带几天,等你们休息过来,再让你们带。你看看,也都是年纪不小了,这一路奔波的,也的确都你们受的。”陈氏冲着那两个婆子说道。
李嬷嬷赶紧给陈氏行礼,“奴婢谢谢老太太的体贴,那奴婢就托大一把,好好地歇几日。”
“对了,娘,这些人是我特意带回来给家里用的。大哥写信给我,说是家里的人手不太够用。我就从外头给带回来了几个人,家里先用着。”说着,志祥就把那些人叫到跟前来,跟他们说道。“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主家了,有什么安排,全听我大哥的。好好地当差做事,若是做的好,以后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志祥这次带回来的,也是两户人家。一户姓李,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另一户姓周,是夫妻两个带着三个儿子。看上去都是老实本分的样子。志新看了看,就决定把李家留在镇上,在家里伺候着。让周家过一阵子去山上,省得山上的人手不够用的。这两家人,就暂时住到倒座的佣人房里,以前家里没有下人,所以一直都是空着的。
薛氏出去安顿这些人,家里多了这么些的人,房间就略微的显得不太够用了。以前志祥成亲的院子还是倒出来给志祥夫妻还有一干下人住着,志明夫妻带着文翰他们这些小子住到了西跨院里,静涵她们这些女孩和志新夫妻住到了后院,暂时也就只能这样了,反正也不过是暂时的将就着,等年后志祥就还得走。
薛氏和朱氏带着人去安排住处,志祥他们带回来了不少的东西,也都需要安置,文翰和文成都出去帮忙。屋里老爷子就跟志祥聊起了在外面的一些情形。
“爹,我们在外面都挺好的,这还得托静涵的福呢。那边现在几乎家家都养了柞蚕,那里的气候比咱们北方好,更适合柞蚕的生长。静雅的公爹也是个极有眼光的人,早早地就在那边建立了缫丝纺织的作坊,蚕农一年养两茬柞蚕,然后直接卖到作坊里去,一年都能挣好多钱。现在整个安州下辖的县里,有大半都养柞蚕,陆大人就说,这多亏了静涵呢。陆大人如今是安州的知州,皇帝有心在让他历练历练。恐怕在有个三年五年的,就直接能回京在六部任个侍郎了。”志祥慢慢的跟父亲讲起了那边的情形。
老爷子虽然对于政治不太懂,但是也明白,如果下辖的民众都富裕起来,这个官做的就算是成功了。“好啊,老五,你们做啥的我不懂。我就知道,你只要能让百姓们都挣到钱,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这就成了。陆大人一路提拔你,让你做了这县丞,你自己也得多上进。千万不可盘剥百姓,鱼肉乡里,知道么?”
“是,爹爹说的,儿子定当谨记。”志祥笑了,他能体会出父亲那平实的话语里,透出来的担心。
薛氏和朱氏安顿好了下人,时间也就不早了,大家赶紧的又忙活着做饭,如今家里人口可是不少,还不得有四五十口啊。所以这饭菜可就不能做的太少,好在红莲她们加上李家和周家的媳妇也都来帮手,这才好些。
众人七手八脚的把饭菜做好了,安排着大家都吃了饭。陈氏就说时候不早了,该歇着的就都去歇着,文瑞和静淑两个跟陈氏已经混熟了,一左一右的,都不愿意离开奶奶。
“看见了么?孩子跟你才第一回见面,他们就跟你亲,这就是血缘。老五啊,你们两口子也赶紧的去休息,这边有我和你娘在呢,没事。”老爷子也是喜欢这两个孩子,看见孙子孙女不认生,跟陈氏玩的那么好,就让志祥他们放心的去休息。
本来这孩子也都是让李嬷嬷她们带的,如今孩子喜欢跟着父母,志祥当然没什么说的,扶着婉婷就去休息了。李嬷嬷两个人就住到了西屋,老爷子和陈氏领着孙子孙女住在东屋。这两个小家伙也真是省心,看见父母走了也不哭不闹的,只是坐在陈氏的怀里,笑嘻嘻的看着大家伙全都走了。
静涵几个瞧着这两个小娃娃也是喜欢的很,于是等大人们都走了,他们就在这陪着两个小的玩了好半天。家里有以前静涵给景辉弄得一些玩具,其中有一套木块,上面都刻了些字,用清漆刷的,很光滑。静涵特意去找出来,带着文瑞一起搭积木,学认字,把小家伙哄得咯咯直笑。静淑还小,不认字,静娴就哄着她,拿着个木偶在那玩。
大家又在这闹腾了有一个时辰,两个小家伙就有些熬不住了。陈氏一看,就让静涵他们也都回去睡觉,“行了,明天再过来陪他们玩吧,这也不早了,赶紧都回去睡觉。老头子,你帮我把被褥铺上,这静淑困了。”静淑已经睡着了,老太太抱着她,不能起身铺被。
静涵和静婉帮着把被褥铺下,在挨着老太太的这边加了一床被褥。老太太又让在褥子上多加了一个小被子,这样就算是两个小娃娃晚上尿了炕,也不会把大褥子给尿湿了。被褥放好了,陈氏先把静淑的衣服脱掉,然后放到褥子上,再把文瑞的衣服也给脱了。文瑞还没睡,不过也是哈欠连连的,老太太轻轻的拍着,不多时,文瑞也睡着了。
静涵他们轻手轻脚的出去了,各自回屋睡觉去。
“这两个小东西还真是省心呢,老五养了两个好孩子啊。”陈氏感叹道。
“那也得说是老五娶了个好媳妇,这都是婉婷教的好。你还记得文星当年么?他哪有这么省心的时候啊?”老爷子也躺下了,闭着眼睛说道。“行了,孩子睡了你也赶紧躺下吧,这两个小家伙半夜说不定还得起来呢。”
老太太把把蜡烛吹灭了,然后躺下也睡着了。
家里有了两个小不点,这日子可就热闹起来。白天文瑞就跟在文宣他们的身后,各处的跑着闹着。静淑则是跟静娴一起,静娴教她唱歌、玩木偶、做游戏。
一转眼,已经是大年三十了,上午贴完对子,老爷子带着家里的男丁回去给祖先上坟。女人们则是在家里预备着吃食。许家的坟地里,老爷子带着一众的男丁把祭品都摆好,然后挨个坟前都烧了纸。老爷子跪在父母的坟前,一边拨弄着那些烧纸,一边说道,“爹,娘,儿子来看你们来了。过年了,儿子带着小辈儿的,来给你们送些钱花。爹啊,咱家如今的日子过好了,地买了好几百亩,棒槌一年也能起不少。孩子们个个有出息,都是咱们许家的好儿孙。儿子也算是对得起许家的列祖列宗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过年了
按理来说,出门子的姑娘是没有回家过年的。可是这陶家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就是不肯把关系缓和下来,庆年每次去,都是不冷不热的。弄得庆年也是心灰意冷,现在除了逢年过节打发人送东西过去之外,自己都很少登门了。许成宽一说让他们来家热闹热闹,庆年就答应了,要不自己家里就那么几个人,也实在是没意思。被亲生父母给伤透了的人,才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呢,自己高兴就好。
这下子,院子里全都是孩子了,文宣、文昌、文星、景辉、文瑞这几个小子,满哪的跑。别看文瑞岁数小,可是一点也拉不下他,跟在哥哥们的后面,跑的还挺溜。今年家里买了好多的鞭炮,文昌时不时的就拿出两个来点着了,给小院里再添上一抹过年的气氛。
院子里早就竖起了灯笼杆子,大红的灯笼挂了一串,现在还是白天,不用点灯。只见红红的灯笼随着风慢慢的摇晃着,宣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到。
大门口早就贴上了对子,还贴了门神,大门的上面,也贴上了五颜六色的挂钱儿,各个屋子的窗户上,也都贴了窗花。这些挂钱儿、窗花,是静涵姐妹几个跟陈氏学着剪的,姐妹几个都是心灵手巧的,剪出来的挂钱儿、窗花,全都很精致特别。大红的福字,也是贴满了院子,仓房上贴着粮谷满仓,牲口棚那边也贴了六畜兴旺。还有什么出门见喜,抬头见喜等,整个院子里,显示出浓浓的年味儿来。
前院的正间地,在正北挂上了宗谱,宗谱前面摆了香案,上面则是各种祭品。整鸡、整鱼,还有一个大猪头,更有意思的是,在猪头的上面还穿着猪尾巴,这叫做有头有尾。雪白的馒头上面插着大红枣,看上去就觉得非常的喜气。两旁还放着两根很粗的大红蜡烛,现在还没点着,等到天黑了,得由老爷子亲自点上。
等到老爷子领着儿孙们回到家里,已经是未时中了,大家坐下歇会儿。陈氏看见男人们都回来了,就说,“都歇会儿,一肚子的凉风,等会儿咱们就开饭,已经都差不多了。”
老爷子就和儿孙们一起说话唠嗑,难免说起这些小辈儿的事情,志祥就提议今年让文昌和文宣去参加县试,“爹,大哥,我看这文昌和文宣两个,功课倒是还不错,不如让他们去试试,考不考的上的,关键是去历练历练。”
老爷子想了想才说,“这文昌过了年十五,文宣也就十四了,是该去考试了,当初文翰他们也差不多就这个年纪去考的县试。行,老大,你等着过了年,去跟夫子商量一下,看看夫子怎么说。咱们也不求他们一下子就能考过,只是去试试罢了。”
志祥看向志德,“四哥,要说文星过了年也十三了,你可得抓点紧。我看着文星的功课,比起这两个来,就差了些。这孩子在你跟前儿,可能是你也舍不得管,这样可是不行啊。”志祥曾经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考他们功课来着,文昌和文宣都还好,只是文星略微差了些。
志德点点头,“唉,这也是怪我,从一开始你嫂子就不让管孩子,我也就听她的。到了现在,孩子大了,就有些难管。也只好慢慢来了,孩子大了,有些定性。”说起这个,志德也是有些懊悔的。
“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说不定哪个能出息。你们兄弟五个,不也就老五考上了举人么?这小辈儿的里头,要是再能有一个两个考上的,咱们家也算是祖宗保佑了。”老爷子倒是挺知足的,许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到了他们这辈能有一个秀才,一个举人已经是很不错了。
志祥点头,“是啊,咱们家毕竟根基太浅,若是文翰这一辈儿能再考出来个举人,那就真的很不错了。有我在,有陆家,只要是考上了举人,就可以走仕途了。咱们许家也就算是光耀门楣了呢。”
父子几个在这说的正热乎呢,老太太正好进屋,“饭菜都已经好了,咱们先吃饭,一边吃一边唠。”
于是大家齐动手,把桌子放好,饭菜全都端上桌。这下子,一共十六个菜,摆的桌子上满满当当的。文翰抱了两坛子酒进来,给大家全都倒上了。“爷爷,这个就是林叔家的酒,如今在县里卖的不错呢,咱们也都尝尝,看看怎么样。”
屋里坐着的,当然都是自己家人,一共坐了三桌,剩下的那些下人们,都在另一间屋子里吃饭,也是摆了三桌。
老爷子一看大家伙都坐下了,就举起了酒杯,“来,咱们大家伙先喝一个,今年是个团圆年,老五和庆年他们都在。这可是难得遇上一回的,老婆子,你和几个媳妇们也都喝点,不怕的,都是咱们自己家人。再说了,不是还有这么些人干活呢么?就是喝多了也不要紧的。”说着,老爷子自己先把就给喝了。
屋里的这些人,除了静涵他们这些小孩子,其余人都跟着一起喝了杯酒。老爷子放下酒杯,点了点头,“你还别说,这林家的酒啊,还真是挺好。入口绵软醇厚,不错。”
旁边志祥也点头,他是见识过各种好酒的人,能让他觉得还行,那么这酒的确就是可以了。“大哥,我听说你在这酒坊里也有股份啊?”
“嗯,兴家一时拿不出那么些钱来,我就说要入股,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占了酒坊的三成份子。年前酒卖的好,兴家就说要给我分红,我的意思,不如把钱先放在里面,还是多攒些粮食多酿点酒是正经。酒这东西不怕陈,越陈越好喝。咱们也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就把以后给丢了。我跟兴家说了,让他每次出酒,都留些好的窖藏起来,过几年再往外卖,会更好的。”志新如今在对于经营也摸到了一些门路,说起来也头头是道的。
“大哥能这么想自然是最好的,不管是做哪一行,都得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光瞅着眼前是没用的,眼前这点银子,能有多少?留在里面好好的发展,将来一定会很不错的。”志祥对于志新的看法也是很赞同。
“这些东西,我不是很懂。不过呢,这林家的为人不错,咱们两家也成亲家了。有这一层关系在这,不管酒坊挣钱多少,咱也得支持兴家,把酒坊越干越大才行。”老爷子喝的脸上红扑扑的,笑呵呵的说着。
“是,爹你放心,这点儿子明白。行了,咱们今天还是不说这些了,喝酒吃菜。今天难得大团圆,咱们一家骨肉团聚,得好好的喝点才是呢。”志新是长子,正好带头,敬父母一杯酒。
剩下的哥几个也全都站了起来,“爹,娘,过年了,儿子们也没别的好说的。谢谢爹娘辛辛苦苦的把我们拉扯大,如今爹娘岁数大了,就好好地享福吧。儿子们定然会好好的孝顺二老的。”
老爷子和老太太也是满脸的激动,一个劲儿的说好。大家一起把酒喝了,志新哥几个这才坐下。
这顿饭吃的时间很长,从未时末一直到了申时末,男人们都喝多了,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女人们看着这些醉的很彻底的男人,一个个摇摇头,无奈的笑笑。文翰和文成虽然也喝了点酒,但他们是孩子,老爷子不让多喝,所以就没醉。于是哥两个找来外面的两个小子,挨个的把这些人都扶到各自的屋子,让他们好好睡一觉。
等文翰他们把人扶走,女人们开始收拾桌子。老太太看天色还早,就说不用着急,等会儿再预备晚上包饺子的事情就可以,让大家都去歇一会儿。
静涵她们并没有喝酒,于是自告奋勇的去炒瓜子、花生还有松子等东西。
陆氏毕竟怀着身孕呢,这会儿也觉得累的慌,于是丫头扶着她,也回去休息去了。薛氏和朱氏、韩氏几个,一边唠嗑,一边把晚上包饺子要用的肉和菜都收拾了出来。
“大嫂,今晚上还是包白菜和萝卜馅的饺子呗。”韩氏问道。
“哎,这是咱家的老规矩了,白菜是百财,萝卜是来福,就是取个吉利话儿。再说了,这光是白菜的吧,馅子太水了,不好包,少掺上些萝卜,好包,而且吃起来也水灵。”薛氏低头收拾手里的白菜。
这些白菜,都是藏在地窖里的,昨天才拿回来。而萝卜则是早就插好了丝,用热水烫熟了冻出去的,提前拿回来缓着。
今年家里的人多,所以这饺子馅就得预备的多些,好在家里肉有的是,薛氏拿回来了好几条肉,估计得有差不多二十斤。
“大嫂,你这肉也太多了吧?哪里还能用上这老些啊。”朱氏看见,就说道。“人多,多预备点儿吧,大过年的,不好弄得小小气气,让人看了笑话。那些人跟着志祥来到咱家,总不能让他们三十的饺子都不能可劲吃吧?”薛氏说的是家里的这些下人们。
☆、第一百四十八章大年夜
人手太多,一个屋子里放不开,于是分到两个屋子里头。幸亏许家真的有好几块面板,要不然还不够用呢。薛氏妯娌几个都在老太太这屋包饺子。而李氏和周氏他们则是在西屋包饺子。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没用多长时间,就包出来好几盖帘的饺子了。“咱们就紧着这些馅子来,多放点儿,保管够用的。”陈氏说着。
酉时末开始包的饺子,到了亥时初,就全都完事了。陈氏看时间还早,就让把饺子全都端到外面去,然后大家在屋里磕着瓜子聊天儿。
静涵去煮了好些的山梨坨子,里面还放了山里红皮儿和葡萄糕,“奶奶,娘,三婶,四婶,五婶,来喝点儿,这东西消食解腻,挺好的。”静涵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
婉婷怀孕本来就不太喜欢油腻的食物,可是这过年,都是弄些大鱼大肉的。她下午吃的就不太舒服,这会儿看碗里紫红色的汤水,像是挺不错的样子。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很是开胃。“静涵啊,你这是弄得什么?还真是好喝呢。”
“五婶,这就是山上的一些野果子,我秋天的时候弄了晒干,这个时候拿出来熬了水,喝着也舒坦。咱们农家哪有那么些好吃的?只是瞎闹罢了。”静涵笑着说。
“大嫂,你是咋生出来静涵这么伶俐的女儿来的?啥都西都能弄出来。我可不管,这些个东西得给我装点儿,我这一天的,就想吃点儿酸东西。”婉婷也不外道,就跟静涵要这些东西。
“五婶,这还有啥难的?秋日里我们闲着没事,弄了好多呢,啥样的都有。等着明天我给你找来去,不过这山里红的皮儿你得少吃些,那东西也有活血的作用,吃多了对你不好。剩下的山葡萄糕啥的,都有的是,管你够。”五婶能喜欢自己随意捅咕的小东西,静涵心里高兴的很。
“静涵啊,那天铭宇不是还送来了两筐桔子么?我记得是放到了后院吧?你去看看烂没烂,要是有好的,就挑些过来,咱们也都吃点。”陈氏突然想起来了这个,这几天忙着,倒是把这个给忘了。
静涵也都忘了这个茬了,赶紧答应一声,领着静婉几个到后面挑桔子去了。来到后院的耳房里,在角落中找到了那两筐桔子。这耳房里平日不烧火的,就是留着存放东西,里面温度很低。好在那些桔子的外头,围了些棉被什么的,应该不能上冻。
大家打开外头的那些东西,掀开筐盖,“红莲,把灯拿的近一点儿,我看看这桔子咋样了。”
红莲依言往前来,在昏暗的灯光下,静涵仔细的检查着这些桔子。也不知道铭宇选的这是什么品种的桔子,倒是很耐储藏,竟然一个个还是很饱满,没有干瘪,也没有烂掉。静涵接过静婉手里的篮子,捡了满满两篮子桔子,这才停手。“行了,这些就够晚上吃的了,剩下的这几天也得吃掉,省的坏了。”
大家拎着篮子来到了前面,陈氏一看这桔子,也是觉得很稀奇,“赶紧的每人分一个,大家都尝尝,咱们这可是没有。”
静涵挨着给大家分了桔子,又到西屋去,给他们也都分了桔子,然后大家各自扒开尝了尝味道。静涵前世的时候,这桔子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好东西,经常吃。可是这一世因为路途遥远,没有便利的交通,所以很多水果都没吃到。如今重新吃到这桔子,倒是感觉比前世的要好吃很多。
“这东西味道还真是不错呢,唉,你说铭宇家里的是什么样啊?这南面的水果都能弄到。婉婷啊,你要是爱吃,就多吃些啊。”老太太从来没吃过桔子,觉得味道很好,就想着儿媳妇应该也能爱吃。
“奶奶,这东西五婶吃点倒是无妨,但是不能多吃,要不然等着小娃娃会有黄疸的。就是脸上和身上都很黄,那是一种病。不过,就咱家这点儿,五婶吃了倒是没啥。”静涵赶紧说道。
“小丫头知道的还不少呢,行了,我知道的。这点东西啊,再给你大姐那里送点儿过去,还真就剩不下多少了。婉婷,你要是喜欢吃,给你多留些。”老太太现在的心里,就是这两个孕妇了。
“娘,不用的,就像静涵说的,这东西吃多了真的不好。再说我们在外面,偶尔也能遇到的,算不得稀奇。不如多留一些分给各家,在这边,桔子可就是稀罕物了。”婉婷毕竟出身大家,这些东西还是见过的,倒是没有静涵弄得那些东西更吸引她。
大家伙吃完了桔子,已经过了亥时中。薛氏去厨房把火点着,两个大锅里都倒上大半锅水,等水烧开,就可以煮饺子了。
文翰几个去把老爷子和志新他们都叫醒,等会儿发纸还得老爷子领着呢。
子时一到,屋里面薛氏就开始煮饺子了,而外头老爷子则是领着家里的男丁在外头摆了天地桌,上面放了贡品等东西。老爷子在天地桌前点着了一大堆烧纸,然后拎了几划纸在屋里正北,还有门口等地方也烧了。
屋里饺子煮熟,薛氏先捞出两碗来,一碗放在正北,另一碗端到了外头,碗的上面都横放着一双筷子。
等这些都完事,大家这才进屋吃饺子。还是像下午一样,分成两个屋子。
饺子里头,都包了铜钱还有大枣花生之类的东西,不管谁吃到了,大家都笑嘻嘻的恭喜他。一时间,屋子里欢声笑语的,非常热闹。
年三十的饺子,也就那么回事,谁也吃不上多少。为了吃出个铜钱来,孩子们则是使劲的往肚子里头装。陈氏看着孩子们的样子,从心里往外的高兴,一直都笑着。
饺子吃完,大家把桌子收拾下去,然后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坐到了炕上,地下这些孙子孙女全都跪下,给两位老人磕头拜年。老爷子赶紧让他们全都起来,然后陈氏就开始发红包,每人一个,里面是一个小银锞子。
孩子们磕完了头,外面这些下人们也都分批的进来,给老爷子和老太太磕头拜年。陈氏当然也少不了给每个人发个红包,每个红包里,装了一百文钱。“过年了,就是讨个吉利,钱不多,都拿着,别嫌弃。”
这饺子也吃了,年也拜了,大家在一起又说了阵子话,都有些熬不住了,于是老爷子就发话,让大家伙儿全都睡觉去。“行了,都别在这熬了,赶紧睡觉,明天人家附近的邻居还得来拜年呢。别到时候人家来了,咱们还都没起来呢。”
这一天也的确是够累的,大家各自回房,没多会儿就全都睡着了。
初一和初二,都是走亲串友的日子。许家有两位老人,所以附近的邻居都是先过来给老人拜年的,就连叶二和孙掌柜他们也都是赶在初二来拜了年。兴家领着媳妇和儿女也过来,这下子,许家又热闹了。
陈氏拉着兴家的媳妇何氏,两个人在那唠着静涵和子轩的事情。“侄媳妇,你看这样成不?等二月里咱们找个日子,先把两个人的亲事给定下来,这样就名正言顺了。静涵在县里盘了铺子,估计她得去县里。到时候都在一起,经常见面什么的,定了亲他们也能自在些。”
“婶子,你既然这么说,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亲事定下来,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以后子轩可以稳稳当当的念书,我可是还指望着他真的能考上个举人呢,到时候,咱们就来个双喜临门才好呢。”何氏一听老太太的打算,那是一百个答应。自己家的儿子为了静涵都要着魔了,这当娘的,能不为儿子着想么?
“那咱们可就这么说定了,等出了正月,你就找媒人来,咱们再商议定亲的事情。这静涵订了亲啊,我的心才能真的放下,这个丫头脾气倔。不过这阵子我看着,倒像是开窍了似的,还能给子轩做衣服啥的,以前就没见过她做针线。也多亏了子轩惯着她,做成什么样子也都欢喜的不得了,这要是换了个人啊,还不得嫌弃静涵的针线活儿啊?”老太太怕何氏嫌弃静涵的针线,故意这么说的。
“婶子这是哪里的话,子轩拿回去的衣裳我也看了,还不错,针脚啥的都行。静涵就是练得少,要是多练练,不比别人差。”何氏当然没有不满意,从小看到大的孩子,是个什么个性,她还能不知道么?老太太听了这话,这才放心了些,“静涵年纪还小呢,我看着要是她能一直有这个劲头啊,这针线活还真就能练出来。谁知道呢,这是冬天没事,她能静下心来,等到外面一暖和,她比谁都忙呢,哪里还有工夫做针线啊?”
☆、第一百四十九章串门子
正月初三,静雅两口子回娘家,许家这下子可就全都齐了。老爷子和老太太高兴的看着满屋子的儿孙,心里无限的满足。老太太吩咐把铭宇送来的那些好吃的,多做几样,让大家伙儿都尝尝。
于是,中午的酒席上,就多出来了不少的海味。
静雅两口子在许家住了几天,一直到初六这才回了岳家。陈氏还想再多留他们几天的,不过静雅有些害喜,鹏程就说还是回岳家比较好。老太太也不好再留,给他们带了不少的好吃的,还有一些补品,送走了小两口。
婉婷这次回来,还没见到父母呢。于是等送走了静雅,志祥就带着婉婷还有孩子,坐着马车去了县里。庆年和慧心在许家也住了不少日子了,于是也都告辞回家。志德两口子白天在这边吃饭,晚上回自己家去住。这些人走了,家里的房间还能宽松一些了。
初七是人七日,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的,这一天大家就没出门,全都在家里。
等到初八,老爷子就说要回村里看看,于是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坐着牛车回了村里。大家回到村里,当然得先去老爷子的堂哥,许成远家里去了。许成远家里,两个儿子都领着媳妇和孩子回娘家去了,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
堂兄弟见面,当然是有说不完的话,于是几个老人就在炕上坐着唠嗑。而薛氏她们一看家里没有别人,也只能自己动手,准备饭菜啥的。好在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不少的吃食,所以倒是不算太忙活。
“当家的,你领着孩子们出去转一圈吧,去给村长家里,还有几家和咱们相处的好的都给拜个年。然后跟他们说,叫他们中午来咱大伯这边喝酒。咱们一年能回来个一趟半趟的,以后村里人见面的时间也少,别把以前的情分都弄淡了。”薛氏进屋,看见志新就说道。
志新点点头,“好,那我这就去。”说着,就领着文翰他们这些男孩往外走。
“老大,你等会儿,咱们不是带来了不少的东西么,有一些是给村里人的。你们拿着,这大过年的,带些稀罕玩意儿,大家跟着尝尝新鲜。”陈氏叫住了志新。
“哎,知道了,娘。”志新答应一声就出去了。来到外屋,薛氏给找出来那些预备好的东西。其实也没啥,就是铭宇送来的那些干的海货,什么虾仁、干贝之类的东西。每家一包,让大家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