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十九军征战传奇:浴血先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爬山头的战士望见远处的敌人跟过来的时候,突然接到命令:“快快上山,再快快下山。”
聪明点儿的战士这时恍然大悟。这一定又是军长的一计。
“快啊,爬上山头有戏看!”
“快点爬啊!”
部队你追我赶,一会儿工夫,两个营登上山巅。战士们回头往山下一看,只见黑乎乎的一片,敌人正往上追来。指挥员按照徐海东事先的安排,将一个排留在山头守着,其余的人立刻奔下前面的山坡,迅速钻进一条山谷,从敌人的侧翼转下山去。
敌五十四师代理师长刘书春,久闻“徐老虎”大名,曾颇有几分不服气,一直想方设法要找徐海东一决雌雄。此刻,眼见追击成功、胜利在望,刘书春得意万分。骄狂中,他并没意识到正一步步走向徐海东设下的陷阱。
猛然间,山梁上枪炮齐鸣,杀声震天。埋伏在山下的红军和从山上转回来的红军两个营,分别从左右两侧夹击敌人,机枪、手榴弹一时响彻群山。得意忘形的刘书春,这才发现已陷入三面挨打的境地,想要调整兵力,却来不及了。
红军战士如出山的猛虎,冲入敌群。山坡上的敌人,顿时炸了锅,东奔西跑,你推我挤地乱作一团。徐海东提着马鞭,领着一色驳壳枪的交通队,飞跑过来。
“同志们,不要放走一个敌人!”
徐海东高声大吼,令红军官兵士气倍增,高喊着向溃散的敌军压过去。这交通队,又叫“手枪队”,平时主要跑交通。队员都是步兵连里挑选出来的,个个精明强干,能打仗,能跑路,一个顶俩。战场上,哪里情况紧急,徐海东就领着“交通队”冲锋陷阵地出现在哪里。他们出现在哪里,哪里便会很快出现胜利。
二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1个多小时,红军大获全胜,消灭了敌五十四师1个旅、2个团的人马。山沟里集合了1000多个俘虏兵。
红二十八军战士都了解军长徐海东的脾气:他指挥打仗,一要全胜,不让敌人逃跑;二要抓住敌人的高级指挥官;三要自己的队伍伤亡少。若是抓不住敌人的高级指挥官,自己的人又伤亡多了,他就要骂娘,说这是“半胜”。葛藤山反击战打得漂亮,自己的人伤亡不大,俘虏抓了许多,只可惜没有捉着敌人的大官,美中不足,不好说是“全胜”,更何况官兵们都知道徐海东和刘书春都想活捉对方那档子事儿。如今没抓到大官,红军官兵上下着急。
幸运的是,清查俘虏的时候,红军战士听一个俘虏兵说,他们的大官刘书春也没逃脱得了。这一下,官兵又在兴奋中忙活起来。
刘书春如果一心想躲,短时间找出他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大伙一个劲儿在俘虏群里、尸首堆里寻找五十四师姓刘的代理师长。
“刘书春,你跑不了了,快出来!”
“当官的,赶快站出来!”
“红军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
红军战士们叫喊着,在俘虏群中一个个询问,挨个儿辨认。一些被俘虏的军官,耷拉着脑袋,从人堆里走出来,供出了自己的身份。一个满脸胡碴儿、身材肥胖的敌兵,被其他俘虏推拥出来。只见他身着一件士兵服装,垂头丧气,两眼无神,他先承认说是营长,后来又说是团副。在大伙儿的追问下,他看实在混不过去了,才支支吾吾地供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此人就是五十四师代师长刘书春。
红军官兵一下如释重负,在去往军部的路上,刘书春怯怯地问去什么地方,一位战士打趣地说:“你不是要捉徐老虎吗,他请你呢!”
三十九军传奇 1(3)
“啊!徐……徐军长真在这里?”
“不用怕,他这只老虎不吃人!”
徐海东听说活捉了刘书春,欣喜得眯起了眼睛,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不用说,这一仗,他获得了“全胜”。
傍晚,徐海东见到了手下败将刘书春。
刘书春早已闻得“徐老虎”的大名。今日擒虎不得反入瓮,沮丧中紧张万分。他想象中神出鬼没的徐海东,应该是个粗鲁的草莽英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偷眼相望:头戴八角帽,身着灰粗布军装,腰扎武装带,个子不高,却很壮实,一派将军风度。他这位当过13年的团长和4年旅长、而且又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正牌军官,本想与徐海东见个高低,没想交手仅一个时辰,竟做了阶下囚。这会他不能不对徐海东表示敬佩。。tenluo
刘书春壮壮胆子,开口问道:“请问军长,您是黄埔几期?”
徐海东摇摇头,没有说话。
刘书春见徐海东摇头,颇感纳闷。在他看来,如此出色的指挥艺术,该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才对。既然徐海东不是黄埔毕业生,那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是肯定无疑了,于是又问,“徐军长,那……你是保定毕业的了?”
在刘书春看来,徐海东是个能指挥打仗的将才,只有这两个名牌军官学校培养出来的军人,才能如此神通广大。此外,刘书春本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他想和徐海东拉个同学校友的关系,给自己垫上几层下台的阶梯。
刘书春连问几句,徐海东却抚弄着手中的鞭子,仍不言语。
刘书春以为猜中了,忙追问道:“徐军长,请问你是保定几期?”
徐海东端起一个大粗碗,咕咚咕咚灌下几口凉水,然后用袖口将嘴唇一抹,这才说道:“告诉你吧,刘师长,我既没听过‘保定’的课,也没跨过‘黄埔’的门,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生!”
刘书春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望着徐海东,嗫嚅道:“请恕鄙人学识浅薄,不知道这‘青山大学’设在什么地方?”
徐海东仰天大笑,手中的马鞭甩出一指:“喏,就在那里!”
刘书春顺着徐海东手指方向朝外一看,云里雾中,满目青山,花草遍野,绿木成林。
刘师长这才恍然大悟,“啪”的一个立正,然后迅速抬起一个军人的手臂,向徐海东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是一个军人对军人敬服的语言。
三
当时徐海东指挥的红二十八军,是红二十五军行军转移途中殿后部队1000余人与坚持皖西北斗争的红八十二师临时合编使用的番号。从军长徐海东到下面的士兵,大多是红二十五军的原班人马。红二十五军成立前,吴焕先、徐海东及大部分官兵都曾随徐向前转战鄂豫皖,屡立战功,其中苏家埠一仗,歼灭国民党主力3万余人,取得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大胜利。
红二十五军是日后扬威天下的解放军三十九军最早的前身,也是三十九军的“老骨头”。
红二十五军组建于1931年10月,是鄂豫皖苏区的一支主力部队,也是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之师。在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红二十五军在战场上刚一诞生,便在血火硝烟中熏染自己的筋骨。商(城)潢(川)战役、苏家埠和潢(川)老(山)战役,当时名噪全国,红二十五军都有幸参战,并且建立了赫赫战功,铁血雄狮从此有了魂魄。
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初期,红二十五军兵分两路,一部随徐向前、张国焘指挥的四方面军浴血转战,一部奉命坚守皖西北地区,毅然负起了主力红军的沉重使命。建军仅一年的红二十五军,已是红四方面军一支举足轻重的主力部队。
三十九军传奇 1(4)
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红军的反“围剿”最终没能成功。鄂豫皖苏区的小长征,在严酷的形势下开始了。
1932年10月,红二十五军王树声指挥的七十三师奉命随红四方面军总部一同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七十四师被编散,七十五师留下后,与红九军二十七师及部分地方武装重建红二十五军。
如果说1931年10月组建的红二十五军是日后解放军王牌三十九军老部队的话,那么重建后的二十五军应该说给予了日后三十九军更多的灵魂。军队是讲传统的、是有灵魂的,一支具有老部队传统组建的新军,其实力绝不能以新军来看。
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在接踵而至的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以区区万余人抗击了国民党军李玉堂三师、万耀煌十三师、汤恩伯八十九师、上官云湘四十七师、郝梦龄五十四师等共15个师又3个旅、20万重兵的“围剿”,确保了鄂豫皖大别山红旗不倒。v米v花v书v库v ;http://www。7mihua。com
红二十五军——三十九军的“老骨头”部队,坚持鄂豫皖苏区斗争,对中国革命是立有大功的。正是这支部队的存在,才有了日后的红十五军团,才有了陕北根据地,才有了各路红军的陕北会师。
从这个意义上讲,红二十五军也是一支燃起燎原之势的革命火种。
四
红二十五军诞生在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当时,兵力处于极度劣势的鄂豫皖红军不但要对付强大的国民党军的“围剿”,而且还要承受来自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冲击。
1932年12月29日,鄂豫皖苏区党委在红安县檀树岗召开了最高军事干部会议。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徐海东被任命为七十四师师长。但整编后,部队不是全力对敌,却提出要“消灭内部敌人”“加紧肃反”,军内甚至有人妄言到处都是“改组派”“取消派”“第三党”“AB团”……
一天,师政委戴季英从省委开会回来。吃饭时,戴秀英面色阴沉,以教训的口吻对徐海东说:“如今,我们可不能只想着打仗,要看到我们的内部严重不纯啊!”
徐海东气不顺地顶了一句:“当兵的就是要想着打仗!”不对路数,一生仗义执言的徐海东和这个政委常发生争吵。
不久,师政委戴季英亲自下手,把二二○团政委、参谋长等49名党团干部抓了起来。那年月,红军原本就弱小,培养干部更不易,徐海东知道后急眼了,质问政委:“他们犯了什么错误?逮捕人为什么不让我知道,审讯也不让我参加!”
张国焘在鄂豫皖的“肃反”搞得人人自危,徐海东虽有怀疑,但他在党内职务有限,无力抵制,现在见这样乱捕乱杀,被迫向政委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是省委常委,又是政治委员,肃反是我的事情,你少管,不要过问。”
不久后,徐海东知道49人被杀了,痛苦地流下热泪。徐海东回想在东路游击时,前面有敌人堵,这一团人去攻;后面有敌人追,也是靠这一团人去打。如今说排以上干部都是反革命,这怎么说得通呢?他越想越难过,一夜没睡。更令他揪心的是这么接下去,红军将大伤元气,今后的斗争将更复杂、更困难。徐海东痛苦、沮丧、迷茫……
由于这时省委执行的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在红二十五军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胜利之后,敌人暂时停止了疯狂的进攻。此时,外敌的进攻或许不是坏事,一旦停下来,党内的斗争便汹涌而来。为配合上面“夺取中心城市”的精神,省委领导头脑一热,也提出了大城镇的任务要求。军长开会回来传达省委的决定,在讨论围攻七里坪的部署时,徐海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据理力争,提出了还不是夺取中心城镇的时候,红军力量弱小,不能打阵地战。但是,徐海东的意见与上面精神相左,虽经努力还是没有被采纳。
三十九军传奇 1(5)
七里坪之战,是红二十五军军史上最为惨痛的重大败仗。围七里坪时,久攻不克,红军困难日增。为缴获敌人面粉充饥,红二十五军官兵死伤惨重,平均每夺得一袋面粉,红军须付出六七人的沉重代价。面对危局,军长吴焕先和副军长徐海东反复苦谏,建议及早撤围,可得到的仍是拒绝。
围七里坪43天,红二十五军光饿死、病死的就有3000多人。七里坪城下,红军官兵尸山血海,仗已没法再打下去了。这时,省委才不得不同意撤围。
仗打完了,但事情并没结束。战斗总结会上,省委领导一句认错的话都不讲,却埋怨这个部队不行,责怪那支部队不力。甚至又有人跳出来扬言要抓什么“反革命”“AB团”。
徐海东急脾气上来,话说得也难听:“红二十五军这样好的阶级队伍,搞垮了,领导上要负完全的责任。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领导,只顾自己吃饱就不管部队……”
“徐海东!哪个是小资产阶级?啊?”
徐海东一语未毕,省委领导跳了起来,高声斥责。最后,竟当着众多干部的面,将徐海东赶出了会场,声称徐海东没有参加会议的资格。
徐海东回到落脚的老乡屋里,躺倒在铺板上。他两眼直愣愣地望着昏暗的屋顶,想起两年前,张国焘在红军里搞肃反,许多冒犯过领导的好同志被抓的抓、杀的杀。连徐向前总指挥的爱人程训宣——一位正直的党员也给抓去枪杀了。他想:今天会上顶撞了省委书记,说他是“小资产阶级”“吃饱了不管战士”,这还了得?
自“肃反”以来,徐海东一直愤愤不平,一有机会,就站出来替人“喊冤叫屈”。前不久省委代表到皖西北道委来检查工作,竟认定皖西北游击司令吴宝才和红八十二师政委江求顺是“反革命”。他和郭述申坚决反对,并跑去找省委代表质问:“吴宝才和江求顺都是雇农出身,是农民暴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参加革命后屡建奇功,是经过战火考验的优秀指挥员,这样的同志怎么会是反革命?”但省委代表不但不接受批评意见,反而指责郭述申和他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并在鄂豫皖省委第四次常委扩大会上,撤销了郭述申省委常委和地委书记的职务。
看来,现在该轮到我的头上了。徐海东在床上翻了个身,继而又联想到今天的会议,愈觉得问题严重起来。
在痛苦、郁闷中几经辗转,徐海东最终在在无奈中找到了解脱的办法:大不了就是死,砍脑袋不就是碗大个疤?自己每天迎着子弹走路、提着脑袋过桥,死算个什么东西!他心一横:认错没门,要命有一条!
一旦横下心来,他心里反而平静多了,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
徐海东面临危难,躺在铺上正不安时,忽然特务连连长跑进门来,急促地报告:“敌人攻上来了。”
“什么,什么?”徐海东跃身从铺上跳起来。
“敌人攻上来了!”特务连连长又补充道,“快到庄头了!”
这位特务连长,刚由排长提升不久,年纪不过二十来岁,打仗很勇敢,却有点毛手毛脚,遇事沉不住气,人们送他个“毛头小连长”的外号。
徐海东两眼一瞪,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听着,省委正在开会,你虚报了军情,要掉脑袋的!”
“我是亲眼望见的,敌人黑压压一片,正……”毛头小连长话还没说完,已传来“嗒嗒”的一阵机枪声。
徐海东一听枪响,松手放了特务连连长,一边扎皮带,一边命令:“去,快去报告省委,停止开会,赶快转移!”
t米t花t书t库t ;www。7mihua。com
三十九军传奇 1(6)
枪声越响越密,很快,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成一片。
徐海东迎着枪声,跑步来到村口。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敌人成群结队地向村庄涌来。一位团长气喘吁吁地跑到徐海东跟前,报告说:“敌人突然袭击,前哨阵地已被突破了!”
“马上组织反击!”徐海东大声命令。
“来不及了。”团长搓着手,焦急地说,“我已命令队伍撤退……”
“混蛋!”徐海东骂道,“你们团就是拼光了,也要顶住,要保卫省委!”
这时,另一个团的团长也跑来了,两位团长一左一右,瞧着徐海东。徐海东静心观察一会儿,知道从正面硬顶是顶不住的,便命令:一个团从左,一个团从右,向敌人的背后包抄。__
“快去,一定要保卫省委转移!”徐海东瞪大眼,对两位团长吼道。
枪声响得更激烈了。敌人两个团的兵力,摆开阵势,杀声不断地涌过来。徐海东领着交通队和特务连跑步向前。想到从会场上被撵出来的情景,他心头不禁一阵难受:也好,趁此机会,拼它一下,死了算啦!为革命打这最后一仗,战死,证明我徐海东对革命并无二心。今天与其等死,不如战死。军人最好的下场,就是死在战场上!既然我无权选择生,难道选择死还不行吗?对!身为男子汉,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想罢,徐海东对两个团长命令道:“快,马上组织进攻,反击!”
“什么?反击?”两个团长愣住了,怀疑自己听错了话,也怀疑副军长说错话。
“对!”徐海东大手一挥,“你们两个团从两翼包抄过去!”
两位团长还是不明白,敌人的攻击力量如此强大,部队不赶快撤退,副军长怎么还要组织进攻、反击?而且,更为奇怪的是,过去的副军长只要枪声一响,两眼便瞪得像火球,要是有人动作稍慢了一点,他马上就是一顿臭骂,甚至有时还会挥动手中的马鞭子。可此刻,副军长却显得从容不迫,平静如水,仿佛不是奔向战场,而是将要步入宴席。于是便斗胆问了一句:“那……正面的敌人怎么办?”
“由我来对付!你们快去!”徐海东说着,疾步奔了出去。
黑压压的敌军潮水般涌了过来。迎着漫天风雪,徐海东带着特务连守在正面,一动不动。
敌群渐渐近了。这时,徐海东突然站了起来,刷刷地脱开了衣服。先是棉衣、衬衣、背心,又脱掉了裤子和鞋袜,最后,徐海东全身只剩下一条裤衩!
红军指战员都惊呆了:副军长今天是怎么啦?不要命啦?!
“你们别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徐海东已从警卫员手中一把夺过大刀,然后向交通队的人员大手一挥,便一跃而起,率先冲了出去。
正面和两侧的红军战士,见副军长已赤膊上阵,呼啦一声,也都发疯般号叫着冲向敌群。
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悲壮画面出现了:狂风大雪中,一位穿着裤衩、裸着上身的红军高级将领高举着大刀,发疯似的叫喊着,拼命地冲杀着,浑身上下那十几处铜钱似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和雪地的映衬下,放射出慑人心魄的光芒;上千名同样发了疯似的红军战士跟在他的身后,拼命地奔跑着冲向敌群!
这突然的举动、意想不到的阵势,一下子竟把对方给搞蒙了。国民党军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是什么新战术,便被徐海东的队伍冲了个稀里哗啦。
就这么简单,国民党军正面的一个旅被打得七零八散。最后,徐海东不仅打退了敌军两个师的进攻,而且还活捉了500名俘虏。这不能不说是红军作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连他自己也感到奇怪的是,一心想死的徐海东偏偏又没死成。
三十九军传奇 2(1)
长征路上,徐海东一顿棍棒救出一个团。孝感红小鬼刘震天生一将才,一席话便从战士跃升连指导员。庾家河生死之战,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等营以上干部几乎人人负伤。转战鄂豫陕,杨虎城成了红二十五军的手下败将。
一
如同中央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红二十五军也为险峻的形势所迫,进行了一次大的战略转移,从大别山转向陕北,这便是在我军史上也颇有些名气的“小长征”。
从大别山至陕北,小长征转战虽不过数千里,但所面对的围追堵截同样严峻。10个月的艰苦转战,红二十五军甚至经历了几次关乎全军命运的生死劫难。
1934年11月的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途中的一次生死之战。当时,几经转战方跳出敌桐柏山区包围圈的红二十五军,准备向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挺进。但一路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侦知了红二十五军的行踪。他们判断红二十五军有“经象河关及独树镇、保安寨之间西窜企图”,迅即调整部署:
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进至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砚山铺一带,迎头堵击;
驻叶县之第四十军骑兵团,南下保安寨配合;
第一一六旅则由新野北上南召,以阻止红二十五军进入伏牛山区;
敌“鄂豫皖三省追剿队”5个支队和第四十军骑兵第五师,均随后紧紧尾追,形势相当紧迫。
11月25日,红二十五军在雨雪交加的寒冷天气里,疲惫不堪地到达象河关西北的王店、土风园、小张庄一带,但国民党追兵却不给他们喘息的时间。26日拂晓,敌人便尾追而来。这时红二十五军距许(昌)南(阳)公路只有50余里,过了公路即是伏牛山东麓。为了防止敌人追堵合围,保持部队有回旋余地,争取时间迅速穿过公路,二十五军领导决定以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和军直属队为前梯队先行出发;以二二三团为后梯队,占领王店、赵庄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全军行进。这天,寒流降临了,气温骤然降得很低很低,北风刺骨,雨雪交加。经过长途跋涉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衣服单薄,又被雨雪湿透,饥寒交迫,步步艰难。这一天对他们来说显然是漫长难熬的。但真正的艰险还在后面。
下午1时左右,军前梯队进至方城县独树镇附近,准备由七里岗冲过公路时,突然陷入三面交织而来的弹雨中。
原来,抢先到达独树镇的敌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料定红二十五军必经此地,所以冒着雨雪设下了埋伏。当时,漫天的雨雪使四下灰蒙蒙的,能见度极差。红二十五军前梯队直到敌人枪响才发现中了埋伏。匆忙间急欲还击,但身着单衣的红军官兵手脚早已冻僵了,竟无力拉开枪栓。
零星的还击显然难以奏效,部队只得仓促后撤。但此刻部队身处旷野荒郊,无所依托,天时、地利、人和几乎都为敌人据有,形势异常险恶。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军政委员吴焕先跑步冲到前沿,从身旁警卫员背上抽出一把大刀,发一声吼,带队冲向敌人。跟随吴政委的交通队的两个班,人人一手持枪,一手挥刀冲击敌阵,与敌展开了白刃格斗。
很快,副军长徐海东率后续部队赶到,也投入了紧张激烈的战斗。这是一场比气势、拼斗志的恶战。红二十五军的军长、政委都投入了浴血拼杀的阵中。一度,吴焕先身边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了,但他仍咬着牙,挥舞着手中的大刀砍杀着。这一刻,只有一支具有拼死血战到底之气势的部队才能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打这样的仗。
三十九军传奇 2(2)
几十年后,从那场恶战中活过来的老将军们在他们所写的*和各种回忆文章中,都把独树镇一仗说成是关系到红二十五军存亡绝续的恶仗、关键仗。
红二十五军战史中,对独树镇一仗也有详细的记载:
……我军先头部队因为风雨交加,视度不良,发现敌人较迟,又加手指冻僵,一时拉不开枪栓,以致被迫后撤。敌人乘机猛烈冲击,并从两翼包围上来。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吴焕先政委高呼:“同志们,决不能退!这是我们生死存亡的关头。”随即举起大刀,喊着:“共产党员跟我来!”率领部队冲上去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战斗正激烈的时候,徐海东副军长率后梯队二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全军英勇奋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守住了七里岗、砚山铺以南的赵庄、焦庄、袁五岗、上曹屯等村庄。天黑后,我军绕道叶县保安镇以东以北,经沈庄附近通过许南公路……
文字虽记录了这一仗的前后,但作为战史,却很难记录下那一仗的艰险、危急。此役,只剩下数千人的红二十五军无疑又经历了一次大减员的阵痛,但作为一支远离中央红军的英雄之师,保住了部队的建制完整,就是保住了火种,就是胜利。
独树镇一仗,只是缓解危急,敌人仍像苍蝇一般紧紧地跟在后面。
茫茫夜雨中,红军行军的速度渐渐慢了。一夜的冬雨,一夜的行军,部队精疲力竭。有的战士摔倒了竟再难爬起来,在泥水中滚爬。为使战士们喘口气,前面传下命令,部队在一个小村庄里休息一会儿再上路。
谁知这一休息坏事了。不一会儿,前面传来命令:继续前进。可部队早已进入酣睡,叫都叫不醒。也难怪,几天几夜没睡觉了,战士们疲困已达极点。但殿后的徐海东急了,后面敌人正一步步追来,睡着不是等死吗?!他一个个地叫,叫不醒就拉,再不醒就用手中的拐棍敲打。
听到老军长叫,一群战士从屋里跑出来,有人边跑边叫:“屋里有人,还有人!”
“多少人?”
“不少!团长、政委都在屋里。”
“娘的,真混!”徐海东一听,火冒三丈,他最容不得不管队伍自己却睡大觉的混账干部。他奔进屋里,拿手电一照,抡起木棍没头没脑地打了起来。团长、政委被打醒,迷迷糊糊地不知怎么回事。听到骂声,才知道是老军长,捂着屁股跑出屋外。徐海东一顿棍棒一通骂,把一个个的官兵又赶上了路。
真险!部队刚出村,就隐隐听见背后敌人追兵的吵叫声和枪声。黑夜里,有人感叹:“幸亏老军长一顿棍棒呀,要不就当了俘虏了!哎,我屁股都被打麻了。”
徐海东一顿棍棒救了一个团,奇哉!险哉!
二
独树镇大战时,从湖北孝感当兵的刘震是一名连指导员。当吴焕先政委令部队拼死顶住敌人后,刘震便率全连搓手跺脚地活动了一两分钟,随后发起了反击。
人们常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刘震确实有一颗精明的脑袋,作战中他的精明也时常迸出火花,显现出来。他从士兵到指挥员,也可以说与他的精明有关。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西去,湖北省委决定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特务大队改编为红二十五军手枪团。手枪团是由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直接指挥的一支尖刀部队。
1934年5月,手枪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奇袭了罗田县敌人一个师部的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