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世大博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ouTube创始人赫尔利和陈士骏一夜之间成为超级富豪。
并购完成后,YouTube保留自己的商标、公司总部和现有员工,以及网站上的视频服务。但是,市场当时的反应并不乐观,一直认为Google把这么多资金投向一个毫无赢利迹象的视频公司太过冒险。但Google坚持认为,YouTube只要能继续吸引网民,赢利指日可待。
时至今日,YouTube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它既要承担视频带宽的庞大费用,又没有获得预期中的大量广告收入,赢利机会只是纸上谈兵,遥遥无期。
高科技风险投资和产业界人士,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见证对Web 的期待和失望的巨大落差。YouTube改变了观看视频的方式,催生了新类型的视频制作者,但是如同大多数高科技企业一样,巨大的投资与巨大的回报不成正比,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亏损日益扩大,一筹莫展。
视频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即时观赏娱乐和便利,但无法与市场购买力对接,或者说无法找到赚钱的模式,企业不得不直面不断亏损和倒闭的风险。
这是高科技产业的普遍现象和难题。
优质项目是珍稀动物
风险投资所倚仗的投资资金——金钱,实际上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
哪儿没有钱?
其实,哪里都能弄到钱,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大陆…… 即使没有钱,还可以启动“印钞机”生钱。
直至今天,美国一直就这样在干。
如果投资人不想投资,那么他们辛辛苦苦融资来的钱如何生钱,回报在哪里?
创业人总以为自己向投资人展示的项目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是下一代的高科技明星,不投不行,如果投资人不感兴趣,那是投资人看走了眼。
其实不然,投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有自己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和审核程序来鉴定投资项目,不会跟着投资人的鼻子转,他们坚定认为再好的项目也要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参与管理才能成功。
事实上,创业人并不等于管理人。
是否是合格的优质项目,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来鉴定,只有经得起严格评估和精确认证具有巨大赢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融资过程。
对于这样的创业人来说,可以说“不差钱”。
风险投资人可以理解为,是这样一个心照不宣的“高智商群体”。
这个精英群体有着自己独到的对投资项目的判断和见解。可以说,项目是否具有投资潜力往往在第一次面试时就已经明了,接下来的则是一系列极为严格的项目认证的规范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始团队的素质和能力的甄别。
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一个环节的卡壳,便可轻而易举地扼杀一个项目的融资机会。
专业投资人不相信创始人任何天花乱坠的自我吹嘘,也不屑商业计划书中眼花缭乱的市场潜力和企业发展的高倍年增长率;他们自始至终地站在怀疑的立场,用犀利无比的批判眼光,鉴定和审视圈里圈外创业人的蛛丝马迹和品格秉性,一点儿也不马虎,直到完成所有的规范程序和规定动作。
他们铁面无私,决不妥协,将人情世故远远地拒之门外;他们让助手在第一轮筛选中过滤掉不符合第一标准的任何几率,就这样,80%的商业计划书还没有送到关键合伙人的办公桌上就已在随机扫描中泥牛入海无声息。
风险投资合伙人是管理风险投资基金的决策者,是集体或团队智慧的楷模,一个人说了什么不算数,一定是集体决议,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他们邀请顶级的技术专家、行业领袖和相关领域的同行一起来评估项目,慷慨和强烈地推荐中意的风险投资的同行们一起投资,再进一步分散风险,即使因此失去部分利益也在所不惜。
他们与最终获得投资的创业人,至少“面对面博弈”40~50次以上。
创业人,若在其中的任何一次面试不能把握机会,都极可能前功尽弃,鸡飞蛋打。
他们最在意创业人的天性和特质是不是属于打天下的一类,是否充满活力和激情,踏实肯干,全力以赴,机智聪明,敢上高山,敢下火海。
当这一切过程都完成了,对不起,还要全面调查创业人的个人隐私,财务状况,有无犯罪记录或“偷鸡摸狗”之事;当然,最后还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创始人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在最后一刻被突然扫地出门,阴沟里翻船。
。。
新能源泡沫在襁褓中孕育(1)
以中国为例,在“新能源是新一轮高科技财富”的极大诱惑和刺激下,各路投资人马纷纷挤进这场带有“革命”意味的财富游戏。
记忆犹新的是,在这之前,全球只有十几家风机制造商,仅仅几年时间,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诞生了几百家风机制造企业。
非理性地追加投资
太阳能(Solar Energy),作为清洁能源,是近年来期待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热门话题。在短短的几年内,以太阳能为新技术的公司层出不穷,仅全球已经上市的公司就不下几百家,股价飙升,泡沫急剧扩大。
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太阳能泡沫”骤然破灭,几乎所有太阳能和与之相关的公司无一幸免,在危机最深重的3月,平均跌幅在80%以上。
其实,在能源的使用上,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的绿色能源,普遍推广太阳能技术对于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非常重要。但是,太阳能的应用不可能占主导位置,这是因为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低,采用普通的方法在太阳能中所获得的能量比较小,达不到人类在生活中对能量的全方位需求。
太阳能技术和生产工艺过程并非高不可攀的尖端高科技,毫无进入技术障碍。
迄今为止,太阳能生产企业的迅速扩展与消费者使用太阳能源的局限性之间的差距日趋扩大,各路诸侯正为日益减少的利润杀得昏天黑地。
在“羊群效应”的牵引下,竞争者蜂拥而至,非理性的追加投资标志着严重的风险隐患,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加速了新能源行业危机释放的进程。
财富神话刺激了商人的神经,每桶147美元的高油价使新能源的追捧合情合理。
于中国而言,在几次投资大潮中都与世界节奏慢半拍,这一次对新能源的投资,中国一点也没有落后,相反,稳居世界第一,一跃成为领航全球新能源的旗舰。
更有之,市场上竟有新能源即第四代高科技革命的热炒。
无论如何,中国在风电、核电、煤炭、化工等方面的确显示了这样的趋势。
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 221万千瓦,跻身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行列,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
中国科技部原副部长马颂德给出的权威数据,证明了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投入,令人惊讶。仅2008年以来,中国对风能的投入增加了88%,对核能的投入增加了72%,在国家叫停煤制油项目以前,中国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多项,总投资已经高达4 000多亿元人民币。
新能源是人类对资源匮乏和日益递减后的理性期待,它只不过是在传统和现存能源概念上的一种扩充和提升,并不是一场引领世界突破现代能源危机的划时代革命。
新能源的思考,早在第二代工业革命的尾声中就已经展开,它的发展进程几乎经历了历史上各个泡沫阶段,如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
无论是旧能源还是新能源,都是一门特定的中间体产业领域,只适应于人类极小的一部分专业产商开发出来为大家所用,不是人人可以进入的市场,不可能随手携来,无所不在,更不可能满足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各种享受。
以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代科技革命本质上与新能源完全不同,几乎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开发后得以使用和提升的广阔平台,因此可以形成席卷世界的一代高科技革命的浪潮。
新能源泡沫在襁褓中孕育(2)
太阳能的神话
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3月,曾经广受追捧的中国太阳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平均跌幅达到90%以上。
尽管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太阳能股大幅反弹,但后市并不看好。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在高峰时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将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不断推高到极限,最贵时曾达到500美元/千克左右;在金融危机引爆的实体经济危机中,多晶硅价格彻底崩盘,从400~500美元/千克跌到目前的80美元/千克,硅料问题几乎严重地打击了众多的光伏企业。
现代危机对这个行业的打击尤其沉重,让这个产能严重过剩的泡沫行业,在短短的半年内经历了生离死别;不久,海外能源市场在危机的肆虐下整体沦陷,海外光伏工程推迟,取消订单,产能过剩从隐忧变为现实。
2008年年底,德国杜尔、英国BP和日本原弘产株式会社几乎同时宣布从中国风电领域撤资,当时,中国产商当时来不及反应,一头雾水,十分被动。
非理性的投资透支了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应有的能量,随着更多的新能源神话的诱惑接踵而至,产能过剩导致的泡沫只会越吹越大。
虽然金融危机让这个行业面临了一次挑战,对某些企业甚至是灭顶之灾,但是全世界对新能源的热情依然不减,热衷于寻求新能源出路的并非仅有中国的企业家。
《华尔街日报》统计,2008年华尔街引发的次贷危机以来,可再生能源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产品规模和数量均翻了一番以上。
高科技纵使一轮又一轮的泡沫吹得快,破得快,而人类的贪婪促使人类不大容易接受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教训,反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争先恐后,无比急切地期盼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神话。
据金融危机来袭前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球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平均市盈率超过100倍,是全球股市平均市盈率的四到五倍。体现全球可再生能源股票价格变动情况的世界新能源总回报指数,在过去5年内累计增长了。
据悉,网络搜索引擎巨人谷歌,也风风火火地准备大举进军新能源领域。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谷歌目前已与专注太阳能的eSolar公司和专注风能的Makana合作,前后分别投资了亿美元和500万美元;此外,2008年5月,谷歌还向太阳能发电公司Bright Source投资了1 000万美元。
常识是,如果连鞋匠都告诉你该买股票了,那么股市崩盘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如果连与能源完全不挂钩的谷歌,都与新能源有染,新能源极有可能是新一轮泡沫的开始。道理很简单,新能源市场的饼再大,也容纳不了“天下”每人一口。
欧巴马新政不甘落后,继中国之后,也端上了一轮新能源泡沫的晚餐。
不过,新能源的远景不容怀疑,从长远看,地球能源的枯竭必然到来,欧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是否会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影响,人类拭目以待。
如果不合理地解决供需结构失衡后的“产能过剩”危机,高科技加速的每一轮新泡沫破裂的频率将越来越快,由此演变的危机越来越无法为人类所掌控。
即使新能源明天东山再起,那么,后天,大后天,更远的将来,怎么办?
人类的历史使命必须是全力拯救和誓死保卫地球和人类自己,因此不能将发展的眼光只停留在今后5年和10年,而是50年、100年、1000年、甚至更长的永恒时空!
高科技,已使人类贪婪的欲望一如急驰的火车,不到终点不可能半途停下,但这个终点,不是什么手持鲜花彩旗的欢呼人群,很可能是一条终结人类的“不归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会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危机探底以来,股市与失业率分道扬镳,各自屡创新高。
截止2009年11月8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重新登上10 000点,而全美失业率首次达到。全球经济隐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令人担忧。
危机是传导的,逐步衍生和演变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容忽视。
社会危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社会危机与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工作、生活和退休息息相关,应对和处理不善极易颠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直接诱导和激发恶性暴力事件,同时伴随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成本,以及难以逆转的政治后果。
社会危机,实质上是生存危机的严峻挑战,是触发抗争、冲突和战乱的根源,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相对于退休公民来说,社会危机又称“银发族危机”,随着人类物资生活和健康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似乎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主要服务于“老人和准老人”群体的爱心社会。
不妨想象,打拼一生,岁月飞快地将一个青年带入中年,一晃40岁、50岁,眨眼进60岁了,或者事业有成提前退休,或者因工残和某种其它原因离职,那么余生,还有20年、30年、40年甚至更长的时光,如何生存?
你可能想不到每月领取养老金、补助金以及健康保险补助的银发老人们在美国政府门前排起的“蜿蜒长龙”和等待养老金支票时的焦虑心情,你可能感受不到美国州政府最庞大的社会安全保障署因此必须设置和配置的庞大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这些机构和人员不会逐日萎缩,反而与时俱增。
这一服务于老人和准老人的社会法定责任所衍生的道德规范、法定责任、税收负担、机构臃肿、社会压力和政治角力等诸多挑战,也许才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值得关注的社会危机。
言下之意,如果这些应对和处理方法和程序出现丝毫的纰漏,就会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石,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还可能时时传来死亡的威胁和凄厉的枪声。
从西方频频传来的凄厉枪声
随着危机的日益加深,银行、基金、企业的倒闭潮不会停止,社会安全保障直面公民退休后基本生存问题的严峻挑战。这一危机对整个西方强国特别是美国社会的巨大冲击,是“G7”圈外的国家无法切身体验到的,可谓“血淋淋,惨不忍睹”。
由于美国经济发展陷入低迷的困境,许多人曾向往过的美国梦已经变成了“噩梦”,失业苦恼和生活压力甚至令一些人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当人类的生存危机面临严峻挑战,铤而走险、暴力抗争和恶性犯罪层出不穷。
在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的几个月,美国全境因失业原因共发生了多起枪击案,造成57人丧命,“国内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国家,频繁而凄厉的枪声震惊了社会,击碎了很多人退休养老延年益寿的梦想。(图片:CNN & AP)
2008年11月14日下午,金融危机正盛之时,美国硅谷一名失业后义愤填膺的华裔工程师,在枪杀公司3名高层人员并匿藏16小时后,于11月15日晨向警方自首;
2009年3月22日,加州橙县,一名26岁的失业工程师在路边遭临检时枪杀两名警员,接着又在另一处地点枪杀其他两名警员;
3月29日,加州,雅虎公司一名失业在家的42岁的工程师在家庭聚会中射杀两名亲生子女和其他三名亲戚后自杀;
4月3日,纽约州,一名失业的越南裔男子冲进移民服务中心,枪杀13人后自杀身亡;
4月18日,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县米德尔顿镇一位失业者在枪杀全家5口后自杀生亡。
事实上,人类在困境和危机中发生的恶性案件远超和平时期。
现代危机具有鲜明的感染性和传导性,危机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往往一个危机诱发和催化另一个危机,而最后的危机必然是为生存而战的最血腥的危机。
倘若危机旷日持久,互相催化,势必接踵而至,如雪崩一泻千里,这就是隐藏在现代危机结构深处的“蝴蝶密码”的传播威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计算机网络通信跨越时空
严格地说,承接第二代工业革命的第三代科技革命,是跨越工业革命范畴之上的一场瞬间即逝的高科技浪潮。
之所以称之为浪潮,是因为这一场翘首期盼的科技革命,在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从席卷全球、不可一世,至夕阳西下、偃旗息鼓。
高处不胜寒
从来没有人挑战第三代高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丰硕成果和伟大意义。
相对于人类社会需求的制约和缓慢,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冲刺实在太快。
高科技产业的高效率集成超越了人类需求能力的极限,如果不加以减速,人类自然资源的匮乏将无法支撑起产业的无限集成和无序扩张所需要的源泉,而这个源泉在地球的范围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次性的、不可再生的、极为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实,第三代科技浪潮的快进快出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两代工业革命和一代高科技伟大历史功德圆满的一个轮回,在昂首阔步登上巅峰之后,哀鸣钟已经敲响。
在认真评估高科技赋予人类社会巨大利益和效益的同时,人类应该更加冷静地审视由它而发的灾难性副产品对地球和人类自身利益的后续影响和现代危机。
第三代科技浪潮夕阳西下
第三代科技浪潮,仅仅显示了十年的辉煌,便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陷入穷途末路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满足人类的任何需求或为消费者提供层出不穷物美价廉的产品,需要开发和充分利用人类自身和地球环境两种最基本的“稀缺资源”才能实现。
在智慧资源方面,高科技是开发人类头脑风暴和创新能力的绝对高手。例如,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更新换代的知识产权、极为诱人的高额利润,再加上庞大的来自官方和民间的风险投资,使这一人类本身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人类智慧的无穷开发必须和人的购买力以及市场需求严格吻合。
地球自然资源的“极限”无法超越,任何一个产品生产过程的完成,都离不开原材料、能源等自然稀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绝大多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即没。
利用高科技挖掘地球上可利用资源,是资源匮乏和趋向枯竭的主要推手。
人类创造高科技,旨在利用高科技无止境地开发和利用人的自身能力和地球资源,使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生产并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问题是,包括人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内,所有资源都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隐性和显性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
高科技不断变速的开发能力和利用能量,只能越来越有效地催化人类和地球资源的耗尽,终有一天,终结人类和地球的“丧钟”将雷鸣般敲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点石成金,祸起萧墙(1)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内部发生祸乱。
高科技点石成金的历史,源于发明高科技的人类本身,谁知祸起萧墙,竟在无意中触发了人类社会愈演愈烈的现代危机。
以科学观审视现代危机
科学共产主义的鼻祖*,在影响至今的《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存在的生产过剩危机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成正比。
将*的理论通俗为白话,生产力越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的过剩危机也越严重。随着危机日益深重,因此只能将一部分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大刀阔斧地破坏掉,使过剩的产能系统地释出,使市场重新回到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维系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关系得以继续运行。
高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自然科学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商品物质生产力之间的间隔时空日趋缩短,要破坏这一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相当于让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放弃利益,这在现代社会可能吗?
19世纪以前的蒸汽机,从发明到生产花费了整整100年,电动机差不多花了57年,无线电35年,汽车27年,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电视机花了12年,晶体管5年,激光器从实验室开发到工业界应用仅用了1年时间,而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从开发到利用以日月计算,几乎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更新换代。
高科技领域内的突破致力于高效率地推动经济跳跃式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良种培育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和新工艺源于大学的科学实验室。
1831年法拉第等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力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经过近代史6年的研究开发,直到1967年,才制成了直流发电机。
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诺伊斯与化学家摩尔在硅谷创立了英特尔公司,创业初期全靠筹借的250万美元打拼,1971年发明了微处理器,1976年又发明了晶体管构成的计算机,到1980年,市场销售额就已高达85 000万美元。
如今,英特尔早已成为全球闻名的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跨国半导体公司。
高科技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赋予企业和个人巨大的生产效益和物质利益,在这一点上,从来没有人质疑。
当科技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一种生产力形成制约甚至毁灭另一种生产力的时候,是否应该理性地重新认知科技革命的未来,而不只是停留在曾经辉煌的过去。
高科技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永动机,不可以不受智慧、思想、资源、行动和创新能力的制约,更不可以一劳永逸地点石成金。
《阿凡达》的启示 ── 走出高科技永恒的误区
最近在全球热映的好莱坞巨片《阿凡达》,(梵文:?????,拉丁文:*atar),借助高科技的摄像镜头和艺术技巧,讲述了一名双腿瘫痪的老兵杰克?苏利以化身的形式毅然帮助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纳维人对付人类入侵者的精彩故事。
《阿凡达》宣扬宇宙和平,电影中展示的保卫星球和纳维人纯洁的崇高境界,与本书呼唤的拯救地球即拯救人类自己的基本思想一脉相承。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点石成金,祸起萧墙(2)
潘多拉,这个星球上寄生的纳维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浑然一体,拥有超越地球人更多智慧的道德、妥协和宽容,能够与凶猛无比的动物和谐相处。他们拖着灵巧的长尾和远高于人类的躯干,在星罗棋布的飘浮群山、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中繁衍生存,与世无争。
灾难的发生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演变为无尽的贪婪,并向太空索取。
人类面临地球资源枯竭,探索太空成为不二选择,美军依仗强大的高科技拓荒遥远的潘多拉,掠夺这颗星球上特有的珍稀矿物,伺图挽救人类摇摇欲坠的能源产业。
嗜杀成性的迈尔斯?夸奇上校,亲自率领全副武装的美军大举入侵潘多拉,纳维人的和平方式在万物萧瑟中瞬间被摧毁,哀魂遍野,复仇的目光终于酿成燃烧的火焰。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拯救纳维人的竟然是人类派出的化身阿凡达杰克,他引领纳维人以暴制暴,用原始的冷兵器对峙美军最现代的武器和铁甲。
最后,纳维人赶走了来自人类的侵略者,绝处逢生。
电影让地球上的观众陷入沉思,对人类不珍惜甚至损伤大自然所做的一切感到深深的忧虑,也许不远的将来,人类同样逃脱不了来自更高智慧星球人的入侵和挑战。
人类生活在一个拥有高科技尖端武器的时代,同时人类由贪婪诱发的智慧创新反复无常地下意识地使地球遭难,但这是不可取的。,
卡梅隆直言不讳,智慧的人类应该寻找新的与大自然和其他星球和谐发展和共存共荣的方法,现代文明科技并非不好,不过,应该坚决控制这个对高科技依赖的势头。
高科技触发人类对物质财富的需求走火入魔,直至演变为无穷尽的贪婪,它是终结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加速器”,它使人类沉醉于一劳永逸的幻想之中,连头顶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双刃剑随时飘然而下也浑然不知,无所顾忌。
人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轨迹,与其说是不畏艰险奋勇进取的进化过程,倒不如说是贪婪驱动适者生存的血腥历史。
从远古时期发明工具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到自制武器与野兽和人类其他种族殊死搏斗,无不记录着人性弱肉强食、变本加厉的贪婪本性。
随着贪婪的膨胀,对物质的需求随之而来,人类的智慧随之跟进,更有效率的工具被制造出来,更能扩张的手段应运而生,继而驱动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更大的贪婪随之诱发更大的需求,如此恶性循环。
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微妙和紧张,竞争成为每一个企业求生求发展的惟一制胜武器,发展高科技逐渐演变成为战胜或毁灭他国和他人的终极目标,为着各自的利益和生存,不断升级更残酷的掠夺和战争。
谁敢说,各国储备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是为了对付别人,而是为了对付自己?
高科技的发展,与现代危机的发生频率和严重度成正比,更与人类的贪婪增长、地球自然资源的污染和毁坏、企业破产倒闭和高失业率、冲突和战争以及人类的道德沦陷等的关系不可分割。
残酷的现实是,高科技越发达的国家,企图瓜分地球资源并掠夺他国利益的手段越高明、越强大,手伸得越长,贪婪的野心也更大。
地球,本来是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共同世界,并非人类单独所有,但强大的人类可以任意侵占它们的领地,在残酷捕捉或虐杀之后加以圈养或宰杀食用。
人类为生存发展,切入无辜动物的领地,而动物则以顽强的生命力,以沉默的驯服、嚎叫和反扑,抵御人类不断升级的更残酷的捕捉和虐杀。
看看动物,再瞧瞧人类自己!
远古人类与现代人类的贪婪,是退化了,还是高度进化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