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深爱她的妈妈会对她这么狠。
这以后,妈妈对她所有的爱她都忘了,唯独记住了那一耳光、那一顿臭骂,从心底产生了怨恨:你越怕我跑我越要跑,就要气死你!接下来的日子,她隔三差五就要在外跑一次,常常是晚上12点前后才回家,有时还跑到半夜,从不和家里打招呼,把妈妈气得心口痛。
初中三年,她没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成绩自然上不去,妈妈想让她上重点高中的奢望似乎难以实现了。让她没想到的是,中考过后,虽然她的成绩离重点高中差一大截,可妈妈还是咬着牙,拿出多年积蓄的两万多块钱,托人找关系让她进了市重点高中,只希望她长大了,能懂事,把学习搞上去,将来考上所好大学,有一个好前程。
可上高中后不久,让妈妈最担心的事却发生了,陶小璐谈起了恋爱。女儿本来学习就不好,如果再早恋,前途肯定要给毁了。于是妈妈千方百计劝阻女儿,有次甚至哭着给女儿跪下,求女儿不要早恋,但鬼迷心窍的女儿哪会听妈妈的,没多久,干脆向妈妈公开了她和男友的关系。那些天妈妈就像没魂了般,吃不下、睡不着,后来又找到学校,央求老师制止女儿早恋。女儿看着妈妈那枯槁的身影,没有怜只有恨,她恨妈妈“不近情理”,干涉她干涉得太多,常常对妈妈不理不睬。
高二的时候,她把男友带回了家,也是示威,也是想让妈妈接受这一既成的事实。妈妈知道管不住女儿了,这次冷静地面对现实,接待了这个男孩,可凭着妈妈丰富的人生经验,知道女儿和这男孩走不到一块,女儿如果谈下去,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送走了这男孩,母亲和小璐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长谈,母亲说:“小璐,这男孩不是你可依托终身的人,听说他学习不好,心还挺花,早点离开他,省得时间长了会吃亏。璐璐,妈妈是过来人,你就听妈妈这一次,妈妈绝不会害你!”
可正被恋爱冲昏头脑的小璐哪听得进妈妈的忠告,和那男孩反而越贴越紧,不久他们就做出了出格的事,小璐怀孕了。就在小璐打掉孩子,身子正虚弱的时候,那男孩又恋上了别的女生,把小璐一脚给踹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帮孩子走出痛苦迷惘的青春期(3)
三年高中,小璐就像做了一场噩梦,没考上大学,谈了两次恋爱,又先后被男友抛弃。
高中毕业,妈妈好不容易找亲托友,总算在一家小工厂给她找了份工作,工资却很低。慢慢长大了的陶小璐这才知道了日子的艰辛,好在她的第三任男友是个老实厚道的工人,两人结婚后收入虽不高,还算相亲相爱,不久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走出青春期的陶小璐终于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那片殷殷深情,看着妈妈那布满沧桑的面容,和丈夫商量,一定要好好孝敬孝敬妈妈。可在她结婚后的第三年,操劳过度的妈妈却过早离开了人世。
妈妈的去世,使陶小璐万分悲痛,但她还没感到愧疚。随着自己女儿慢慢长大,随着女儿一天比一天调皮,她开始感受到了当母亲的不易。一天当她被13岁的女儿气哭了的时候,她才突然想到自己的少女时代,自己当时是多么不懂事,自己对妈妈有多么残酷。有几次伤感的时候,她就一人来到妈妈的坟头伤心的痛哭,并从心底发出忏悔:“妈妈,女儿当时是多么不懂事啊。您能听见吗妈妈?希望你能原谅我……”
回想自己当年的往事,已通过自修获取了大学文凭并对家教进行过认真研究的陶小璐知道,女儿现在已进入令人痛苦的青春期,怎样教育好孩子,是摆在她和丈夫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她绝不能让女儿也像自己当年那样不懂事,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有规律也有技巧,她要努力掌握其中的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真正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懂礼貌、会做人、有理想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我们相信陶小璐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因为她已经找到了开启青春期教育的一把钥匙。
我们也为陶小璐的故事所感动。要知道有多少走出青春期长大成人的孩子,会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无知、任性和蛮横而忏悔。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能理解孩子吗:青春期——那个美丽的痛!
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1)
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来关注。
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根源在成人、在社会。当学校在进行安全上网和网络道德教育的时候,一些“黑网吧”不顾国家有关规定和禁令,仍大量接纳未成年人入内,且不加约束地为孩子们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提供便利通道;当家长一再教育孩子不要早恋,千方百计把孩子往早恋泥淖外引的时候,一些为蝇头小利的旅馆老板,却极不负责甚至不要证件,随时为偷情的学生开“情侣”房间;当人们普遍惊呼青少年的道德情操不断滑坡时,一些专门赚学生“黑心钱”的暴力和黄色书刊、影视作品却如洪水般四处泛滥……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想大声呼吁:给孩子一片心灵的净土,还孩子一片湛蓝的晴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像一张洁净的白纸,可以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来。但是有多少张这样的白纸,却因成人世界的疏忽和外部环境的污染而变成一张张“污纸、废纸”,导致了家庭的悲剧、孩子的不幸和社会环境的恶化。
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是口号而应是义务和责任。在这方面,首先是我们的家长做得怎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做人、处事等方面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家长对孩子的科学和理性教育,对孩子的关爱也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倘若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好,孩子是最容易“近墨者黑”的。我们就曾亲眼见到过一个小偷父亲在商场偷了一个顾客的钱包,而他身边仅仅六七岁的小男孩也偷拿了商场的香皂和毛巾准备外出,结果父子俩双双被抓。面对这一场景,我们感到震颤,这个小偷父亲对儿子的“启蒙”教育是多么可怕!这个第一任“老师”当得又是多么的糟糕!
其次,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从小学到高中,大多数孩子要接受12年的学校教育,如果再加上幼儿园和大学本科教育,孩子在校时间就接近20年,几乎涵盖了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因此,学校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配备还是老师素质、校园管理等,哪一个方面不到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形成巨大影响。
再次就是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不仅应当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应当在探索和完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如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建立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机构,建立从事社区青少年劳动实践、行为矫正、健康上网等方面的专业社团,开设青少年义务劳动、能力培养及文化活动场所,成立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等等。在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还应切实加强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公共场所和行为的管理,如“黑网吧”、舞厅、不健康书报和影视市场等,只要对未成年人形成严重危害和不利影响的,都应制定相关法规,加强执法,严格管理,决不让毒害孩子的行为和现象在社会上泛滥。
我们再次呼吁:给孩子一片净土,还孩子一片蓝天!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呼唤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对孩子、对我们国家未来所承担的神圣的职责。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无外乎三种类型,即资源型、依附型和创新型。除了创新型,我们是否还可走资源型或依附型之路?先来看资源型,我国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资源的占有量(人均耕地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资源优势,走中东石油大国那种资源型发展之路显然不行。再来看依附型,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大国,对外依附只能束缚自身的发展。当前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没有知识产权,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计算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不得不付出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当我们面对着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A380空客,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要依赖进口、合资轿车厂连一个零部件都无法改造这样的窘况时,我们能说我们将选择走依附型之路吗?
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到了一个面临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到2020年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就必须在今后15年里,经济持续保持7%以上的高增长率。要保持这一增长速度,不变革、不建立创新型国家、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既定目标将是很难实现的。
建立创新型国家尽管环节很多,但基础和核心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人才,何谈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从长远看,不仅仅是企业、科研单位的事,更是教育界、家庭和全社会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它不仅仅需要高学分、高学历,更需要人才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并且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坚韧的毅力,而这种综合素质是无法通过短期培训、临时辅导一蹴而就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从课程设置抓起、从教育管理方式抓起、从教育理念抓起。尤其要注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有偏差,付出就无法得到正确的回报,甚至付出得越多危害会越深。下面,是我们收集到的中美两个家庭对孩子不同教育方式的比较,值得深思和借鉴。
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2)
中方家庭为做教师的赵大明一家,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赵大明对儿子赵晨、女儿赵媛的教育目标很明确,即考上一流大学,进而考研、出国。赵晨、赵媛从小就整天被父母强逼着,趴在书案上无休止地读书、识字、做题,严格按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式培育着。儿子赵晨喜爱运动和读科幻读物,女儿赵媛喜爱交际和跳舞,却统统被父母和老师视为不务正业,对他们的爱好严加干涉。两个孩子虽讨厌死了这种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但在家长和老师的悉心照料和严格管理下,不得不接受这种死读书的现实。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儿子赵晨虽如愿以偿考取了上海交大,成了名校里的天之骄子,但其性格里的锐角却早被磨平,一副文弱书生样,没一点朝气。女儿赵媛却不“争气”,读高二的她尽管也苦苦努力,却成绩平平,很难说将来能按父母的意愿考上重点大学。不幸的是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变得暮气沉沉、一脸倦容,看上去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符。
美方家庭是当工程师的马克一家,有两儿一女三个孩子。身为工程师的马克也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但他更注重孩子的爱好和潜能,更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创造力。老大杰琳性格稳重,对数学特别感兴趣,马克便有意为女儿提供各种涉猎数学领域的机会,让她在数理奇妙的王国里寻找自己的快乐和发掘自己的创造力。经过多年培养,杰琳已以优异成绩成为哈佛大学数学系的一名高才生。老二奎顿,活泼爱动,好奇心强,家里的玩具、电器经常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对奎顿的行为马克从没训斥过,反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拆卸”机会。目前,奎顿刚进大学不久,就已有了几项发明,成为一个有鲜明独创性的学生。老三乔治喜欢体育活动,善于人际交往,尚在读中学,已是校园足球队出色的前锋,还是一个很有领袖风格的学生干部。马克夫妇对三个孩子的学习虽十分关注,但从不强迫,总是因势利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和鼓励下,都先后找到了最佳的发展方位,却没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对照中美两个家庭的教子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中方家庭用的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让孩子在高考独木桥上拼命去挤,无论挤得上挤不上,孩子在生活上和创造力上往往都很容易因单一、呆板的教育模式而变成低能儿。而美方家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方式,却使孩子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掘,无论孩子将来是做高科技的研究型人才,还是做领袖、做技术工人,他们的创造能力都不会因僵化的教育方式而被磨平。
面对差异,我们不能不认真审视导致两个家庭不同教育模式的原因。
中方赵大明家的教育模式绝不是个案,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和深层次的。
首先是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对广大家长根深蒂固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能跳龙门、就能出人头地,这就导致了家长拼命逼孩子死读书。
其次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和引导。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以分数取人,只有高学分才能上好学校,而上了好高校就有了优先就业、到好单位就业的先决条件。因此,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任何想摆脱考分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企图,引导孩子往读死书这条可悲的路上走。更为不幸的是,多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也是以学分和升学率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管理和考核,导致老师不得不两眼紧盯考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据报道,2006年5月,海南一小学为学生能考出高分数,老师竟带着学生集体到神庙求神保佑。老师为分数的迫切心情真是“苍天可鉴”!
其三是社会就业中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的推波助澜。近十几年来,唯学历论在一些用人单位愈演愈烈,唯名校、唯热门专业、唯高学历,把不少有实际能力的人拒之于就业大门之外。前一段曾流传某工厂招收门卫,其前提条件是大学本科毕业;某街道办事处招收一收发员,必须是名牌大学图书管理专业毕业,还要有学士学位。不知这是笑话还是事实,但这种现象肯定存在。正是这种用人上机械呆板的唯学历论,才从最根本上导致了千千万万赵大明这样逼孩子读死书家庭的出现。这是家庭的悲剧呢?还是教育或社会的悲剧?
马克家的教育模式在美国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美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重学历但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美国的大学包括国际著名学府,在招收新生时,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到社区义务劳动的习惯,孩子通过义务劳动,一是很早就开始接受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不至于像我们一些孩子麦子韭菜分不清,机械臂当作变形金刚,让人啼笑皆非;二是有打义工的记录,学校录取时可做参考。没有这类记录,在进入大学时就会被认为缺少实际能力,除了参加社区劳动,像马克那样,他们还非常注重孩子不同个性和潜能的发掘。可以说他们的教育是比较宽松的,但又是充满活力和充分体现创造性的,在这种环境中,创造型人才的各种潜能是很容易被挖掘出来而不是被葬送掉。
教育孩子是一项社会工程(3)
不仅是学校教育,美国的企业也非常注重为创造型人才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挖掘潜能的机会。在美国著名的Google公司,大多数办公室都没有锁,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而且可以很多人自由组合,分享一个办公室,员工们会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平等的公司,工作环境很宽松,适合于自己创造力的发挥。此外,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著名的Google公司并不重视学历,却只注重员工是不是想学习、是不是有潜力、是不是有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这就足以决定了Google的发展是充分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的,Google没理由不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环境目前为创新型人才的诞生和成长又提供了多少便利条件和适宜的土壤呢?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乐观。
中国人并不笨,只要有土壤,中国人的创造力常常是惊人的。如近年在我国异军突起的国有企业奇瑞公司,曾有过8个月内设计出两款新轿车的奇迹。而参与设计的主要人员,正好来自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集团。他们在东风集团决心全面合资、准备拆散技术中心的情况下出走,来到了“小弟弟”奇瑞公司,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创新的天地。据统计,在近8年时间内,奇瑞已经自主开发多款轿车投放市场,出口轿车全国第一,已在10多个国家建厂,依靠的就是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这就是观念和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在缩小与创新型国家科技与经济实力差距之前,我们认为首先是要缩小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差距,这是十分关键的,没有创新意识,何来创新行为,何来创新动力?而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好在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一些新课标教科书已实质性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各科教材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力求构筑开放的内容体系,提供尽量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参与的、合作的、体验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培养素质型人才打好基础。如果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无疑会为我国的教育革命迎来一个春天。
可我们仍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突出表现在素质教育多年来一直雷声大雨点小,阻力重重,如果不下决心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大力提倡启发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其次,家长的教子观念一定要转变,不要眼睛只盯着学分,硬把孩子往应试教育那条老路上拉。其三,社会就业环境的改善很重要,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上要切实改唯学历论为重基础知识、重能力、重实践、重创新。这样,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就不会眼睛再只盯着孩子的考分、只盯着名校,不切实际地逼孩子去死读书,而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和潜能发挥了。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千秋大业也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我们没有时间再等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后记
本书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纪实性教育专著。全书结合当前中央对青少年问题的高度重视、广大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教育的充分关注,用个案与现象结合、陈述与探源互动的手法,力求全方位反映青少年成长中的苦恼和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全书纪实性强、信息量大、公众关注度高。
写作此书的最初动因完全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孩子的责任。
在我国,目前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什么?无疑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但令许多家长和老师苦恼的是:孩子越来越难管,越大越不听话,成长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孩子到底怎么啦?孩子是花朵、是朝阳,孩子的成长问题怎么突然就成了成人社会一个解不开的揪心疙瘩?也成了孩子一个难以摆脱的梦魇?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萌动了对当代青少年成长进行一次全方位调查的想法。
我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诸多家长、老师、学校领导、孩子和社会上有识之士的赞同,他们或向我们讲述教子的故事,或向我们讲述成长的烦恼,或用各种方式对我们的采访和写作给以大力的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深深感动,没有他们的多方支持和配合,就不可能有本书的问世。
本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全面反映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问题,系统揭示令人触目惊心、不容忽视的现象;下部则针对问题寻根探源,从多个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的写作只是一种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能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本书成书之前,曾有少量章节被《报告文学》等刊物以报告文学形式摘要推出,在全国产生积极反响,许多读者朋友来信来电,表示希望能尽快看到本书的全部内容。在读者朋友的重托下,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重视下,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它能得到您的关注,并一同来探讨孩子成长这一当务之急和千秋大计。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还先后得到我国著名作家野莽、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范春萍老师、张娟娟编辑、《报告文学》杂志社徐晓珂主任、著名平民教子专家库金会等领导和同志的大力支持,此外袁海、张晨、陈惠民、牛建生、刘萍、李宏、孙玉秀、李国均、纪书明、姚定敏、林福田、王楫才、赵芝原、李杼平、王正华、孙志等领导、老师和朋友也对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书中还少量引用和摘录了国内一些报刊媒体公开的信息资料,也特向这些媒体和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 者
2006年6月22日
??
??
??
??
2
1
154
155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