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小婢-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罢。”
雪雁想了想,打开锦匣只拿了林家老太太陪嫁的玉佩,道:“我只要这个,明儿送给周大奶奶,余者也用不着。”
于连生见是一块镶金的玉佩,诧异道:“这是何故?你只要这一个?”
雪雁将这玉佩的来历说了,道:“我们收着都无用,给了周大奶奶,倒是个念想儿。”林家的东西之于黛玉,便是思念先人之物。
于连生却是毫无惊色,她早料到荣国府还有许多林家之物,道:“吃斋念佛,也不知念的是什么佛,担心女儿是一片慈母之心,可惜偏也吞了别家女儿救命的嫁妆东西。做人该当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待别人的女儿如此,何必怨别人待她女儿不好。”
雪雁道:“若人人如此想,便不会生出许多龌龊之事了。”
于连生道:“方才妹妹说这里还有几件眼熟之物,索性一并留着,问问林淑人是不是他们家的东西,若是,也给了她便是,咱们又不缺。”
雪雁道:“我也记不清,几代主母的嫁妆单子倒留着,对一对许能对出来,可是若不是其中的,大概就无法可考了,毕竟林家库房里的东西,账册不小心被老爷给烧了,当初也是为了保住给周大奶奶留下的东西,以免被人发现数目不对。”
于连生笑道:“不是林家的你就自己留着顽,什么好东西。”
雪雁答应了,将看着眼熟的几件东西挑出来,皆是十分罕见珍贵之物。
于连生在赵家用了饭,骑马回京,在京城各处转了一圈,打听了些时事情,然后进宫禀告长乾帝,不但将来龙去脉悉数说了,又奉上所得之物,道:“贾家所送之物,皆在这里,唯有几件东西或是林家之物,小人就留给妹子改日转赠周家林淑人。”
锦匣打开放在大案之上,长乾帝伸手抓了一把,然后从指缝间滑落回匣,轻笑道:“依你所言,再看这些东西,只怕荣国府几个当家作主的都有无数积蓄。”
于连生笑道:“老爷英明。”
长乾帝道:“他们既然愿意给你,你就收下罢。”
于连生笑着谢恩,打算将这些东西都攒起来,将来首饰留给妹妹,或者给外甥女添妆,总比买的强,金银就用来买房置地,出宫后就住在妹妹那里,也有人作伴。
长乾帝问起外面时事,于连生将得来的各样消息都说了。
这些都是不会传到宫里的,长乾帝听得津津有味,道:“你说荣国府现今长房添了长孙?难道他们两房就没生出几分嫌隙来?”
于连生想起雪雁所言,笑道:“偏巧这会子贤德妃娘娘有了身子,大房再如何不甘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长乾帝微笑道:“只怕将来才有好场面可看。”
于连生道:“小人听妹子说,两房嫌隙愈重,老太太的精神也不如往年健旺,不知还能护着二房几年,若是老太太一去,长房必定分家,到时定会闹得十分厉害。”
长乾帝道:“王氏那丫头倒是个伶俐人,看得也通透。”
于连生听长乾帝一赞,顿时觉得与有荣焉,他一直认为雪雁是最有见识的,也许不如黛玉那样心有玲珑七窍,但也不遑多让,且总能料敌机先,揣测极准。
长乾帝起身道:“去凤藻宫瞧瞧贤德妃。”
于连生忙传话到外面,摆驾凤藻宫。
元春有了身孕,日渐懒怠,前些日子已见了祖母和母亲,听母亲说已经托了于连生在宫里打点,不禁暗暗叹了一口气,于连生是圣人的心腹,虽也受后宫嫔妃不少赏赐,可是始终不偏不倚,雪雁出自自家门下,却如何能左右于连生的想法?
彼时正在房中拨弄琴弦,忽听圣人驾临,元春慌忙出去迎驾。
长乾帝道:“爱妃身子弱,且免了礼罢。”
元春道谢起身,请长乾帝上坐,心中却是忐忑,她拿捏不准长乾帝的想法,这些年自己的封号与众不同,她也有所察觉,但是长乾帝也未曾冷待自己,自己虽不及皇后深受长乾帝敬重,但比起吴贵妃周贵人也都有所胜之。
十几年宫闱生涯,背负一家之荣辱,元春愈觉伤感,常常想,若能重新来过,她一定不会由着家人将自己送到这样不得见人的去处,虽无腥风血雨,却处处杀人不见刀。
与其她在宫中步步惊心,倒不如父母教导好子孙兄弟,争一口气。
可惜她已经身在宫中,对于家中之事鞭长莫及,而贾母和王夫人等进宫时也不会告诉她家里做了什么事,只有偶尔在其他嫔妃的幸灾乐祸中听到只言片语,满腹忧心无人知晓,即便说了贾母和王夫人等也都不甚在意。
长乾帝问了元春几句,无非是些吃穿用度。
元春得此温言,心中惊喜莫名,忙小心谨慎地一一答了。
长乾帝听完,对于连生道:“贤德妃身子弱,你去告诉皇后一声,就说是朕的意思,多加照应些贤德妃,伺候的宫女太监添几个,医药饮食也精心些。”
元春脸上变色,忙跪倒在地,道:“宫中行事自有规矩,妾身当不起老爷另眼相待。”
元春本就是聪明女子,怎能不知这样一道口谕传出去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危机?到那时,自己势必会成为后宫众矢之的,不但有人说自己过于娇贵给自己使绊子,还有有人觉得自己挑衅宫规,皇后也会觉得自己伤了她的威严和尊贵。
长乾帝不觉有两分赞赏,笑道:“既然你不肯,那便罢了。”
元春连忙谢恩,起身时只觉得小衣湿透。
长乾帝又坐了一回,方起驾回宫,虽然于连生并没有传出长乾帝的口谕给皇后,但是凤藻宫也不是铁桶一般,早有人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皇后知道后,已是第二日,正在皇太后宫中奉承,听了这话,微微一笑,乃向皇太后道:“贤德妃有了身子,老爷悯恤些也是应该的,不过贤德妃倒是个规矩的,人也老实。”
皇太后最满意的就是皇后对于嫔妃不偏不倚的态度,知书达理,从不嫉妒,贤德妃她不觉得如何,但是贤德妃腹中的龙种却十分要紧,点头道:“是个好孩子,她肯推了这道圣意,可见知道规矩,你也多照应些。”
皇后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元春得到皇后额外照应,反而愈加战战兢兢,更加担心,正在忧心之际,忽听钟声响起,不觉大吃一惊,丧钟响,这是太上皇驾崩了?
元春忙命人拿来素服换上,即便身怀有孕,也得过去。
太上皇驾崩的消息随着丧钟之声,满城皆知。
雪雁正在周家,叫紫鹃拿出林家几代主母的嫁妆单子来比对。
黛玉把玩着唯一确定来历的羊脂玉佩,道:“还查什么?你留着便是,何必徒生伤感。”
雪雁笑道:“虽然如此,可总得心里有数才是。姑娘娘家的东西,祖宗的东西,能找回一件是一件,本来也不指望这些过日子,只是留作念想罢了。”
拿着嫁妆单子比了比,最终只能确定一串蜜蜡手串是黛玉曾祖母的陪嫁之物。
黛玉道:“其他的你都收回去,玉佩和蜜蜡手串留给我就是了。”
雪雁笑道:“我拿过来了,还拿回去作甚?横竖十之八、九是咱们家的东西,都给姑娘。”
黛玉摇头道:“是你哥哥给了你的,你都给了我,如何向他交代?”
雪雁将嫁妆单子收拾好,装进匣子里递给紫鹃好生收着,方道:“我都跟哥哥说过了,哥哥也不在意,我们又不缺这些东西。可惜没有咱们家库房里的账册,不然许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也未可知。”
黛玉道:“若有账册,父亲也不能留下许多东西。”
雪雁莞尔一笑,道:“可不是,我竟是得陇望蜀了。”
黛玉命紫鹃将东西收了,对雪雁自是感激不尽,忽道:“雪雁,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
雪雁一怔,笑答道:“谁让你是我的姑娘呢?姑娘待我好,我自然也待姑娘好。”
黛玉正要说什么,便听到丧钟响起,顿时惊得站起身来,道:“太上皇驾崩了,这得立即进宫哭灵。紫鹃,快将素服拿出来,汀兰,叫人去备车轿,淡菊,去请示太太。”
一时周家上下忙碌不堪,收拾好了,匆匆进宫去了。
第七十二章
上皇驾崩本在雪雁等人意料之中;但是上皇驾崩,同时全城戒严,恐怕不能出城了。
黛玉亦明白这个道理;进宫前,一面吩咐润竹去回周夫人一声,一面命清荷拿自己的素衣裳和银头面给雪雁换上,黛玉乃是诰命夫人;自有丧服,雪雁却因是新婚刚过一月有余;打扮得十分鲜艳;又叫清荷打发人收拾客院;留雪雁和赵云住下;过几日再回去。
雪雁在黛玉房中换□上的红袄石榴裙,黛玉已收拾妥当,随周夫人进宫了,
雪雁住在客院,果见赵云过来,夫妻二人一商议,周元入朝,周鸿数日未归,都觉得暂住几日回家,这会子虽也能出城,但是盘查极紧,倒不好。
黛玉随着周夫人一路进宫,果然见到处处森严,皆是禁卫军。
上皇的陵墓棺材等等都是齐备的,按着规矩置办即可,长乾帝头顶大山移去,遂敕谕天下:凡是有爵仕宦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半年不得婚嫁。
雪雁得知这个消息,心想贾母定然十分欢喜,乃因不必理会元春和王夫人的金玉良缘。
贾宝玉已经十七岁了,宝钗亦已十九,再耽搁一年,宝钗便二十岁了,真真成了老姑娘,可怜宝钗空守韶华只从金玉良缘,偏贾母竟不同意两宝联姻,恐怕还是想拖下去,拖到薛家不得不先为宝钗议亲,毕竟宝玉是男子,十八、九岁还未加冠呢。
想到这里,雪雁不觉又想起张惠,张惠夫家定的比黛玉还早,只是偏逢夫君守孝三年,又是国孝,好容易四月份出孝,谁知上皇又驾崩了,还得等一年。
黛玉和周夫人每日五更天进宫,至掌灯方回,每每回来,皆是疲惫已极。
这些日子里,赵云常被周元晚间叫过去商议公务,雪雁则叫清荷润竹等人好生预备热水给黛玉解乏,饮食上十分精心,在宫里哭灵,他们午间用的并不好。
黛玉每逢节间便进宫朝贺,故也见过元春,只没说过话,哭灵之时遇到元春,见她虽说有孕,却不似先前那般丰腴,脸上反见清减之意,不由得十分担心,很快就听皇太后下旨说产育之人不必哭灵送灵,看着元春在宫女扶持下回凤藻宫调养,黛玉微微放下心来。
虽然只在元春省亲时见过,端午时元春喜钗怠己,但是元春终究是黛玉的表姐。
回来说给雪雁听,雪雁不以为意,道:“姑娘忘记当年老太妃薨了,两府里没人料理家务,便叫东府里大奶奶报了产育?可见不独娘娘一人。听说忠顺王府世子妃如今也有了身子,并没有进宫哭灵。”
提起赵嫣然有孕,黛玉一笑,道:“正是,我这几日在宫里也没见她。”
因产育而不哭灵送灵,自非元春一人,奈何独她一人是皇太后命人送回凤藻宫,后宫嫔妃见状,难免心里泛酸,更嫉恨几分,元春苦笑不已,行事愈加小心谨慎。
黛玉道:“娘娘心思太多了些,竟有几分草木皆兵。”
雪雁一怔,随即道:“当初娘娘省亲,那番话儿姑娘是知道的,可见娘娘也不想进宫,只是背负着一家之荣辱,不得不在宫里步步为营,熬了这么多年,二十多岁一跃而封妃,又回了娘家省亲,岂能不惹人注目?在宫里更该处处留心。”
黛玉叹道:“家中男人不争气,偏靠女儿争光添彩,难怪大姐姐那日说话字字血泪。”
雪雁同情地道:“若没有父母做主,娘娘如何进宫?”说到底都是贾政无能,元春进宫之时不过官居六品,几年后也才升到从五品,作为当时的六品官之女,在京城中随处可见,元春虽顶着国公府之名,到底亦无前途,倒不如进宫,何况荣国府认为宝玉口衔通灵宝玉落草乃是天降祥瑞,元春生在大年初一,同国公爷一样,亦是好兆头,焉能不觉得她有大福气。
黛玉亦知其理,叹息不语。
这日赵云晚上回来,与雪雁道:“外面形势险峻,禁卫军已压制了几股骚乱。”
雪雁听了冷笑道:“这会子上皇已经没了,他们还看不清掌权的是谁?竟还想着闹事。”
赵云点头道:“圣人极有手段,早已派人等着了,但凡在国孝之时闹事,不拘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收押。”
雪雁微微颔首,长乾帝料敌机先,不可能毫无作为,叹了一口气,道:“竟是早早完了了事,咱们早些回家。亏得咱们来时吩咐家里少出门,并早几日卸下了成亲时贴挂的红花红绸,眼下不在家,想必也过得去,没有出格。”
赵云笑道:“你放心,很快便不会戒严了,圣人如今是防着有人生事罢了。”
雪雁点点头,安睡不提。
过了三四日,果然便听说解了戒严之旨。
周鸿彼时仍未能回家,日日住在宫中,保护长乾帝,据说宫闱已经加了三倍禁卫军,防范得十分严密,京城虽不戒严,但是城门并各处关卡亦有许多人守着。
雪雁便同黛玉告辞,黛玉几次挽留不得,只得放他们回去。
外面虽已不再戒严了,但是气氛仍旧十分凝重。
赵云本想骑马而行,雪雁瞅他一眼,道:“竟是老老实实坐车罢,这会子当街骑马,有什么好处?”
赵云一笑,遂与她同坐一车,拿书来看。
不料出城的人极多,好容易才轮到他们,驾车的观月早拿了路引与守门小吏,众人细细查看过后,确认无伪,方放一主一仆两辆车出城。
虽然他们住在长安城长安县八景镇,但是离京已有百里,凡是离家百里须得路引佐证。
雪雁撩开帘子一角,望着外面种种与赵云议论,因说起外面冷清了好些,赵云在她身后同看,道:“现今各家纨绔子弟都不敢出门,许多贩夫走卒也不敢出来叫卖,恐热闹太过惊扰了老圣人之灵,各处酒楼的生意也差了许多,倒是有些商铺的生意如旧。”
雪雁笑道:“好在不禁酒肉,若是禁了,酒楼的生意才不好呢!”
赵云听了,顿时莞尔不已。
雪雁扭头再看外面,忽然留意到已落在自家马车身后的一人,彼时已经出了城,与他们同路的人不少,多是坐车骑骡,也有许多布衣百姓步行,因此这个人就越发显眼。原来此人肥肥胖胖,慈眉善目,身上穿着酱色绸缎袍子,好一副富贵模样,但是既没有坐车,也没有骑马,连骡子驴子都没有,怀里却抱着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往外走。
雪雁见了,同赵云说笑道:“百姓尚有骡子驴子,这样富贵模样的人竟是步行。”
赵云闻言,连忙掀了帘子往车后看去,一眼便瞧见了雪雁说那个人,道:“未免奇怪了些,若真是出自富裕之家的人,如何没有小厮仆从跟着?”
雪雁凑过来看去,可巧那人正拿着衣袖擦汗,露出怀中孩童的脸来。
一见到这孩子玉雪可爱的容貌,雪雁一怔,疑惑道:“这孩子我瞧着怎么有几分面善?”
赵云奇道:“你见过?”
马车离那人越来越远,好一会雪雁连忙道:“我记起来了,倒有七八分像宁安郡主的公子,年纪也仿佛,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拐子?”
赵云面容顿时十分严肃,道:“你没看错?”
雪雁想了想,道:“自旧年你我定亲,我就不大出去走动了,便是最后一面,也是去年跟姑娘去宁安郡主府上时见过,阔别一年,有所变化乃是理所应当之事,我不敢十分确定是不是。只是宁安郡主府仆从无数,行动坐卧数十人跟着,那样人家的孩子如何被人拐去?”
上回她和赵云说起拐子一事,都知道各家各户皆是防范周密,尤其是大户人家,绝不会让哥儿姐儿独自出门,别人家尚且如此,何况爱子如珍的宁安郡主。
赵云突然伸手制止她继续说,一面叫观月停车等那人慢慢赶上来细看,一面道:“倘若我没记错的话,宁安郡主和宁安郡马夫妻不睦,各自分府而居,听说宁安郡马极宠二房,趁着上皇驾崩哭灵送灵之际,公府内有人伸手不是没有的事儿。”
雪雁大吃一惊,她知道妻妾之争几乎是你死我活,惨烈非常,道:“难道真是宁安郡主的公子?是了,我怎么忘记了,昨儿还跟周大姑娘说闲话,宁安郡马的二房似乎有了身孕,我还笑说宁安郡主乃是忠顺王府的大郡主,忠顺王府何以不给宁安郡主撑腰,反倒忍气吞声起来,容嬷嬷说宁安郡马乃是皇太后的亲侄子,这桩婚事也是皇太后做主,圣人赐婚,便是不满也是无可奈何,宁安郡主只能独居在郡主府里,对公府里的事情眼不见为净。”
皇太后出身不高,后来长乾帝登基,她被尊为皇太后,其父便从五六品小官一跃而为三等公,哥哥侯鑫封了三品闲职,一家人的地位在京城中水涨船高。
但是,他们家根基门第皆是不显,多是目光短浅之辈,原先娶进门的媳妇也不是什么名门之女,规矩荒疏,他们只想着自家与众不同了,三等公夫人便取中了宁安郡主为独孙媳妇,求到了皇太后跟前,请长乾帝赐婚。
宁安郡主是忠顺王爷的长女,及笄便封了郡主,地位尊贵仅次于公主,三等公夫人知道宫里没有合适的公主,方将主意打到了宁安郡主身上。
皇太后自然偏向自己的娘家,也知道侄子没什么本事,只知斗鸡走狗,倒不如娶了皇家之女享受一辈子荣华富贵,因此老母亲求到自己跟前,立时便应了,然后请来长乾帝赐婚。
长乾帝素知忠顺王府行事乖觉,这些年没给自己添什么烦恼,本想善待之,但是皇太后执意如此,赐婚之前倒还叫来忠顺王爷问他的意思,忠顺王爷素知宁安郡马之脾性根基,自是不愿意,反倒是宁安郡主看到了皇太后脸上神色,劝说父母,答应嫁了过去。
忠顺王爷乃是上皇幼弟,上皇十分猜疑,他便荒唐度日,不理政务,每日戏酒不断,还豢养许多容貌标致的小戏子,蒋玉菡便是其一,长乾帝登基后愈加荒唐。
宁安郡主情知长乾帝不想让他们家与有权之家联姻,所以大弟弟便娶了表妹赵嫣然,自己倒不如嫁个没本事的,也不会惹上头忌讳。成亲不久,宁安郡主知道宁安郡马早有了青梅竹马的表妹,是荣大学士旁支家的女儿,也是侯鑫夫人娘家妹子的女儿,极偏心于她,其时荣大学士权势极大,宁安郡马很快便娶她作二房,宁安郡主索性带着儿子住在郡主府。
忠顺王爷和王妃自觉委屈了长女,又因世子徒墨尚未添子,便对外孙侯保爱若至宝,私底下忠顺王爷也带着徒墨悄悄痛揍过宁安郡马几回,只是上头皇太后护着,也无可奈何,宁安郡马见状,行事越发肆无忌惮,宠得二房荣氏无法无天。
雪雁之所以对他们家的事情一清二楚,乃因赵嫣然同黛玉周滟情分好,常带二人去郡主府陪宁安郡主解闷,彼此也结交起来,宁安郡主素喜黛玉品格气度,常常来往。
赵云横眉怒目地道:“没有见识!宁安郡主的公子若真出了事,阖府都跟着死罢。”
宁安郡主性情刚烈,人也聪明,长乾帝对这个侄女本就心怀愧疚,早早封了侯保一个三品之爵,这些年宁安郡主忍气吞声,无非因为长乾帝也忍着荣家,长乾帝都看在眼里,侯保是宁安郡主的逆鳞,长乾帝不会不知,一定会帮宁安郡主,而非侯家。
雪雁眼瞅着那人越来越近,细看时,却不见那人露出孩子的脸庞,忧心道:“看不到。”
赵云静静看了一回,道:“我跟去看看,探探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若是拐子,我便将孩子带回来,然后送回忠顺王府,是与不是就让他们分辨罢,若是咱们也算是尽了心。”
雪雁听了,忙道:“你不是说过许多拐子并非独自一人?”
赵云道:“无妨,我带观月一起去,先悄悄打探,若是拐子就叫观月找衙门的人帮忙。”
雪雁点了点头,道:“那你千万小心些。咱们且先坐车看他往哪里去。”
赵云如此吩咐了观月一声,观月便驾车慢悠悠地走着,时而超越那人,时而落在那人后面,因官道上人多,倒也没人留心到他们。
雪雁因道:“这人长相打扮倒好,也不知道是不是。”
赵云却笑道:“难道你以为天下的拐子都是衣衫褴褛獐头鼠目不成?这样的人拐了孩子出城,和孩子打扮不同,立时有人盘问,故此但凡拐子多是衣着华丽相貌堂堂的人,衣着华丽是为了拐走富贵人家的孩子不容易引起疑惑,相貌堂堂自然是让人不觉得他们是坏人。”
雪雁叹道:“这心思也太多了些。”
不想那人倒和他们同路,进了长安县城,便往僻静处走去,赵云连忙下车,带着观月悄悄跟去,马车停在附近人多之处,雪雁在车上等候。
观月随着赵云也有一身功夫,两人光明正大地跟在那人身后,反不引疑心,见他走近一处民宅,敲了敲门,立时有人探头出来,见到是熟人,方开门让他进去,又悄悄看了他身后有没有人跟着,见到赵云和观月,顿时一怔。
赵云却仿佛没有看到,带着观月从他们门前走过,出了巷子。
开门那人果然放下心来,关上院门。
赵云走出巷子,对观月道:“我过去探探,你看我的手势,如果是拐子,你就赶紧去请县太爷带人过来,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如果不是,我自然不理他们的事情,也无甚危险。”
观月答应了一声,道:“大爷可得千万小心。”
赵云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青缎袍子,倒与砖瓦同色,不甚显眼,便返回那所民宅,悄悄潜了进去,他在战场拼杀过,自有一身隐藏的本事,很快便潜在有人说话的堂屋附近,彼时皆是纸窗木榻,将他们说话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只听有人道:“老三,不会留下后患罢?”
不知说到了什么,赵云没有听到开头,又听一人道:“大哥放心,我当时带着这孩子立即出了城,我的打扮富贵,谁能想到那孩子不是咱们家的?咱们在这里躲几个月,等到外面没了风声,他们都去别处寻了,咱们再带着这些孩子远走高飞。这些孩子长得都好,养几年,卖到无人之处,便是几千两的进益,到时候咱们就是富家翁了。”
先一人道:“没有留下什么尾巴罢?”
后一人忙笑道:“一点儿都没留下。这孩子是他们家自己人送出来的,原来他们家早有了相好的人贩子,我听那抱孩子出来的婆子叫那人贩子把孩子卖得远远的不许留在京城里,不想,府里立时便察觉到了,人荒马乱之际,我趁乱抱了这孩子回来,谁都没瞧见。”
先一人听了,哈哈大笑道:“这孩子不愧是大户人家养的,长得可真标致,能卖个好价钱。”
赵云听到这里,几乎怒发冲冠。
他生平最恨这些拐子,不知让多少父母儿女经历撕心裂肺之痛,闻得他们似乎不止拐了今日所见的一个孩子,赵云立时屏气静听,却是一阵推杯举盏之声,过了好一时,方听那位大哥道:“这回十几个孩子,咱们可都得看好了,谨慎些。”
今日抱着孩子回来的胖子笑道:“都锁在地窖里,就算有人来盘查,也查不到什么。”
赵云暗道:“难怪我一进来却没听到丝毫孩子哭啼之声,只道自己冤枉了他们,原来都藏在了地窖之中,只不知道地窖在何处,须得打探到了再叫衙役过来方好。”
若是见不到孩子,他们否认,自己反落一个骚扰民宅的诬告之罪。
赵云不骄不躁,静静地等着,听他们吐露各种污言秽语,以及说起拐卖孩子的过程,皆是十分得意,等到日落西山,赵云便见堂屋里出来两个人,一个是今天开门的人,一个却生得十分猥琐,约莫四十来岁年纪,两人挑着灯笼,各自提着一个食盒,开门之人笑道:“这些孩子往常个个锦衣玉食,今儿也得尝尝我吃剩的骨头!”
中年人笑道:“谁说个个都是锦衣玉食了?我前儿带回来的两个孩子可都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只是长得十分齐整,能卖个好价钱。”
赵云心中更恨,跟着他们走到后院,两人挪开几个花盆,便掀起一块石板,登时便听到一阵孩子呜咽哭泣之声,两人下去,然后传来一阵打骂之声,十分凶狠。
赵云看了一眼,记住地窖所在之处,悄无声息地离开,如此吩咐观月几句。
他本来说让观月看他手势,但是天色已晚,根本看不清,只得亲自过来,观月忙道:“大爷放心,我这就去找县太爷,就算他已经睡觉了,也叫起来。奶奶还在那边等着呢,我也去告诉奶奶一声,免得奶奶牵挂。”
赵云点点头,复又回到民宅,恐他们将孩子带走。
观月急忙回去,雪雁正等得焦心不已,听了这话,忙道:“你先骑马去衙门,速度快些。”
赵云出城时虽未骑马,但是马却跟在后面,观月忙翻身上马,一径去了,到了县衙,皆已歇息,观月忙递上帖子,低声吩咐门房道:“我们老爷说,有一件天大的功劳给太爷。”
县太爷一听,便叫观月进去,他就是上回那个处置赵启家的县太爷,道:“是什么大功?”
观月笑道:“我们大爷从京城里回来,偶遇一个拐子拐了很多富贵人家的孩子。”
一句话便使得县太爷眉开眼笑,既是富贵人家的孩子,等自己将其救出来,不但能立下大功,而且还能得到各家感激,说不定到时候不乏达官显贵之家,自己也能往上升了,想到这里,忙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藏在那里?”
观月道:“真真儿的,不敢欺骗太爷,我们大爷正在那里看着呢,以免他们离开。”
县太爷一听赵云都在,连忙点齐衙役,骑马过去。
到了那所民宅,先包围了,然后使人敲门,其中拐子皆是醉了七八分,见状酒意顿醒,矢口否认,县太爷不信,叫人搜索一遍,果然没有丝毫线索,立时看向观月,满脸不悦。
观月道:“我们大爷说,后院有个地窖。”
一言既出,县太爷立时带人往后院来,果然见到赵云已经等在那里。
一干拐子皆是面如土色,不知这人何时进来的。
打开地窖,赵云陪着县太爷下去,果然见到下面铺着稻草,横七竖八躺着十来个男女孩子,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大者不过六七岁,小的只有三四岁,有的遍身绫罗,有的则是布衣打扮,皆是眉清目秀玉雪可爱之人。
县太爷一看,立时便命人将孩子都带上来,唬得这些孩子战战兢兢。
赵云看着已被收押一干拐子,揪住白日所见的胖子,问道:“你今天带来的孩子呢?”
赵云未曾见到那孩子的面目,也分辨不出,故此试探,那胖子却是不知,愁眉苦脸地指着其中一个哭得双眼红肿的孩子道:“可不在那里?”
赵云看过去,只见那孩子约莫三四岁年纪,倒和雪雁说的相仿。
他走过去,细细打量,见这孩子身上穿的乃是上用蟒缎,和其他孩子的绫罗绸缎有所不同,颜色也不是一般人能穿的,确是符合三品之爵的身份,他颈中有一条红痕,想来脖子上的项圈和贵重之物皆被拐子摘下来私昧了。
赵云柔声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见到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