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与东史郎交往13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练的地方,二十联队因此又称福知山部队。东史郎当年应征入伍后,就是在福知山集结并接受法西斯训炼的。又是从这里,踏上去侵略中国的道路。
突然间,我想起了东史郎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那面军旗,旗面上写着“天皇陛下万岁”、“武运长久 七生报国 东史郎君”18个大字,还密密麻麻签满了他的乡邻们的名字,足见军国主义思想对日本民间的毒化程度。
东史郎曾告诉我,他的亲生母亲,被军国主义思想毒化程度极深。那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可东史郎母亲在他出征前,却对他说:“这是一次千金难买的出征,你高兴地去吧,万一不幸被###兵逮捕,就用这把刀剖腹自杀吧。我有三个儿子,死一个也没有关系。”说完此话后,母亲拿来一把刻有“菊”字的短刀交给他。
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物。刀则是武士的象征物。
美国未来人类学家本尼.迪盖特曾写过一本《菊花与刀》的书,精辟透彻的分析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他们既有崇尚菊花的爱美一面,又有崇尚武力的残暴一面,其民族性格是扭曲的。
日本战时的法西斯式的战争鼓动,使人丧失了理智,吞噬了母爱与亲情。
东史郎的养母却在与他分别时,痛哭流涕地对他说:“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两位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当年,东史郎正是带着这种复杂的心境,走上侵华战场的。
山本先生熟练地驾驶着车,在乡间田野间的道路上奔驰。大概由于他们多次到过东史郎家的缘故,对道路情况了如指掌。大约在13时30分,山本将车稳稳地停在东史郎家右侧一块平地上,说一声:“到了!”
东史郎的家是一幢典型的日式板型结构的建筑,有5开间平房,屋面上覆盖着蓝色的琉璃瓦。门前的右侧,挂着一个小木牌,上写“东史郎”三个字,标明房子与主人的关系。房前有一排绿色灌木,被修整得整整齐齐。门前有几盆草花,正争奇斗艳地盛开着。
其实,我对这幢房屋及它的主人并不陌生。1999年12月16日和2000年12月10日,曾两次来此探访过东史郎及其家人。从1994年开始,我不仅在南京多次接待过东史郎,而且曾陪同他去过上海、杭州、北京、沈阳等地作过报告,还和他两次在日本东京、冈山、广岛等地同台演讲。掐指算起来,已经与东史郎谋面11次,其中6次在中国,5次在日本。共同的斗争经历,使我和东史郎先生早已成为忘年交。
山内小夜子小姐率先在门前打起了招呼:“こんにちは!(下午好!)”。听到山内的声音,久江夫人从屋里跑出来,嘴里连声喊道:“どうぞ!どうぞ(请)!”寒暄之间,东史郎也走到了门口,来与我们一一握手,老朋友相见,热情与兴奋溢于言表。一条缎黄色的小狗,紧随着东史郎身边不停的摇头摆尾。不用问,这一定是陪伴东史郎夫妇左右的爱犬了。
望着眼前的东史郎与山内小夜子热烈地在问候,共同的志向和斗争经历,这一对非亲非故的日本老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近年来,山内女士一直把支持东史郎诉讼案,当作她实际担纲领导的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的神圣使命。他们还专门在日本编撰出版了一本书,我为此曾发给他们一封贺信:
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
欣闻贵会将于6月24日召开“东史郎先生诉讼案及新书出版纪念会”,举行《加害和赦免南京大屠杀和东史郎诉讼》一书的发行仪式,并就“加害”和“赦免”等问题进行研讨,在此,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战争的硝烟早已逝去,但是,在南京,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并未得到抚慰,相反,由于日本政府不断否认侵略历史,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鸿沟正在进一步扩大。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日本人民中有不少敢于正视历史的善良正义之士,像东史郎先生、贵声援会以及这次会议的各赞助团体就是例证。
第十二章 探望病榻中的东史郎(4)
东史郎先生是一位勇士,他仗义执言,敢于揭露日本的加害历史,与否定历史的右翼势力进行了长期不屈的斗争。东史郎先生并不孤立,在他的身后,以贵声援会为代表的正义之士,十多年来,一直与他风雨同舟。
贵会编辑出版的《加害和赦免南京大屠杀和东史郎诉讼》一书,是东史郎先生日记案诉讼的一段总结。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远未结束,日本的战争罪责必须得到彻底的清算。我们坚信,经过贵声援会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尊重历史的人必将为历史所尊重。
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长 朱成山
2001年6月6日
看到东史郎能不坐轮椅,不用拐杖,不用他人搀扶,自己行动自如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只是他的脸上气色明显已不如昨,只是满头银丝依然飘逸,说话声调仍然响若洪钟。因为自2000年东史郎诉讼案在日本最高法院终审败诉后,这位刚强正直的老人,精神上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紧接着就是重病缠身,与病魔作斗争。他先后住院做过膀胱癌手术、疝气手术、心脏病手术,去年还进行了两条大腿大动脉血管病灶切除手术。这一系列的手术,别说是对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就是对年轻人来说,也是够呛的。幸运的是,他竟然闯过了一道道关口,战胜了一个个病魔,但身体健康状况一直欠佳。
去年12月,我曾邀请东史郎战后第八次访问中国:
邀 请 函
东史郎先生: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5周年,南京将举行“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5周年暨南京国际和平日”系列活动(方案附后),本馆诚挚的邀请您于12月11日—15日访问南京,拨冗参加我们举办的系列活动,并于12月12日下午参加《东史郎谢罪》连环画的首发式。
敬祝
钧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长 朱成山 敬上
2002年11月11日
遗憾的是,东史郎先生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未能成行。原先由我撰写文字,上海4位画家作画,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东史郎谢罪》连环画的首发式也因此搁浅。那是国内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反映有关南京大屠杀史内容的第一本图书。⑦(注释:⑦《南京大屠杀史系列绘画本——东史郎谢罪》,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东史郎先生为此专门回了一封信:⑧(注释: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
朱成山馆长并南京市民:
值此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65周年,中日邦交恢复30周年之际,作为一个侵略战争的加害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参加了那场由天皇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侵害,对此我一直深深地自责,并不断地反省。对由于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所造成的无人性的野蛮暴行表示由衷的谢罪。
本应友好相处的一衣带水的两国关系,由于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而遭到破坏,给贵国人民带来了莫大的苦难。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历史昭然,不容篡改。
我们应以“前事不忘、后师之师”为训,反思“暴虎冯河”⑨(注释:⑨出自《论语》,比喻有勇无谋,冒然行事。)的愚蠢行为,期待中日友好的更大发展并致力于两国繁荣。我们不会忘记,对我们的暴行,贵国“以德报怨”,恩重如山。我期待着“和为贵”的两国关系,希望在共同繁荣的基础上,成为“刎颈之交”。
由于健康的原因,90岁的我此次不能亲临南京一叙久别之思念,实属无奈,也很遗憾。但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访华。
作为两国邦交恢复30周年的记录,谨呈上东史郎的活动实录。另呈上1940年4月29日由昭和天皇授予我的金至鸟勋章、瑞宝章、从军章等,以作为我对加害行为的忏悔。
。。
第十二章 探望病榻中的东史郎(5)
原日本京都第十六师团第二十联队第三中队士兵
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间人东史郎
二OO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事隔三个月后,在今年(2003年)春天,东史郎先生致信于我,要求在5月份坐在轮椅上再次访问南京,后因他家中亲人和保健医生的坚决不同意,才未能实现其心愿。想不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恢复得这样快,不仅告别了轮椅,还告别了拐杖,这真是一个奇迹。
东史郎先生热情地指引着我们在最里间的榻榻米上坐定,宽大的桌子上,早已放着东史郎先生为我们准备的日文版的《东史郎日记》等资料。久江夫人一溜小跑地为我们端来了水果、饮料和各色小吃。这位年已84岁高龄的瘦弱老妇,不仅身体异乎寻常地健康,而且脸上永远挂着慈祥而善良的笑容,属于贤妻良母型的那种女性,这大概也是东先生能高寿并一再从病榻中站立起来的奥秘之一吧?我心里暗暗地在想着,其实答案早已不言自明了。
落座后,东史郎先生关切地问我:“馆长先生,您今年多大岁数?”日本人习惯上是不随意打听客人年龄的,显得不礼貌。只有好朋友相见,才可能打破规矩,不讲客套。
“请您猜猜看?”我故意反问他,想测测老人家的眼力。
东史郎先生说:“45岁。”
当我告诉他今年49岁,并称赞他眼力不错时,东史郎先生满意地笑出声来。
接着,他又问道:“您当馆长多长时间了?”
我告诉他已经满10年了(1993年5月担任馆长),东史郎点点头,说他的诉讼案迄今也满十年了(1993年4月提起一审诉讼)。他说:“我公布了战时日记,说了真话,但触动了日本右翼势力要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神经,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打压我,写信和打电话威胁我,还跑到我家里来放烟火,骚扰我的家庭正常生活。”说着,他手指了指屋外面近在咫尺的公路,告诉我们当年右翼势力就是在公路上燃烧火堆,借助风力向他家里灌烟的。
东史郎先生接着说:“我还记得66年前12月10日晚8时,我们25名士兵在南京中山门外四方城作战,当时天气一片漆黑,只听见###士兵喊道‘日本’、‘日本’,我们就朝着这声音开枪,晚上10时占领了四方城。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我们是奉天皇之命而去的。在南京,我还用刀亲手砍下了一个坐在地上的中国人的头,我是有罪的,中国人民一定很记恨我。话又说回来,像我这样反省、承认犯罪,并且原原本本地忏悔、真心实意道歉的日本人是不多的。我当时的中队长森英生就很坏,他不仅全盘否认历史,还怂恿桥本光治出来打官司,告我侵犯他人名誉权。这场诉讼历经8年,非常不容易,从这里到东京,来来回回记不清多少趟,日本的法院不公道,支持右翼势力否定历史,真是天理难容。”
我与东史郎接触多年,他亲口承认在南京杀了一个中国人,还是第一次。在此之前,他除了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作特邀嘉宾时,曾说过上述话语,后来再也没有说过,可能是担心中国人憎恨他的缘故吧。
东史郎先生肯定地说:“过去的那场战争是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无疑是侵略战争。我们执行了上司的命令,去南京杀人放火,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南京人民至今一定还会仇恨我们。因此,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向中国人民忏悔,真心实意地请求中国人民宽恕。我与日本右翼势力之间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诉讼至今已10年,耗费了我许多财力和精力,虽然一再败诉,但我绝不后悔,因为公理和良心让我必须这样去做。”
沉默了一会儿,东史郎先生长叹一声说:“战争犯罪的阴影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去年是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65周年,也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我准备再去南京,再次向南京人民忏悔和谢罪,护照都办好了,并兑换了人民币,但由于身体原因,确实力不从心。”说着,他拿出护照和票夹给我看,同时顺便把票夹连同1411元人民币捐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第十二章 探望病榻中的东史郎(6)
当南京电视台记者张家东问他还有什么心愿时,东史郎先生脱口而出:“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到南京去反省谢罪一次。”
说着,他拿出纸和笔,工工整整地写道:“侵华日军伤害了许多中国人民。致以后悔并真诚地谢罪。”⑩写完后,恭恭敬敬地交到我的手上。
听说我们此行赴日本,是为了征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东史郎先生除了将桌上的书籍和资料捐赠给我们,还执意让久江夫人和山本干夫先生去他家后院的仓库内,搬来了一大堆书信,全部摊在榻榻米上,东史郎、久江、山内、山本和我们一起动手整理,找出了日本右翼势力给东史郎的恐吓信,以及一些日本友人给他的鼓励信函,听说这些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览有用,东史郎先生十分慷慨地捐赠给了我们。
最后,东史郎夫妇还分别和我们每人拍摄了纪念照片,小屋内不时地响起愉快的笑声。窗户边悬挂着两个小鸟笼,几只小鸟偶尔发出清脆的鸣叫声,附和着人们快乐的情绪。我想,养花养草、养狗养鸟,正是这对年迈夫妇爱心的一种体现。
告别东史郎先生家时,已是夕阳西斜的时刻。东史郎,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树,能否长命百岁呢?
汽车已驶出很远距离,东史郎夫妇仍站在门口,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也从内心里默默地祈祷,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 送别东史郎(1)
1月3日,人们还沉浸在新年节假之中。
是日下午3时,我接到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秘书长山内小夜子从京都打来的电话,告知东史郎先生已于当日上午11时48分驾鹤西去。
虽然此前我曾经得到日本方面关于“东史郎再次病危,这次恐怕不行了”的消息,但是,当噩耗传来时,仍悲痛莫名。立即以本馆的名义向东史郎亲属发去了唁电:
唁 电
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秘书长山内小夜子
并转东史郎先生眷属:
惊悉东史郎先生不幸病逝,不胜悲痛,敬致哀悼,并向东史郎先生家属表示慰问,敬请节哀!
东史郎先生曾于1937年8月和1944年秋,先后两次应征入伍,参加了侵略中国河北省、侵占南京、徐州、汉口等地的战斗,并在1937年参与了南京大屠杀。1987年,东史郎先生在事隔50年后,向世人公布了他的战时日记,并于同年12月13日专程赶到南京,在本馆向受害的中国人民谢罪。公开日记和谢罪6年后的1993年4月14日,东史郎因其战时日记“损坏名誉”被起诉,1996年4月东京地方法院的一审判决,1998年12月东京高等法院的二审判决,以及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都判定东史郎败诉。日本法院的不当判决并没有击垮东史郎先生的斗志,他表示还将在国际法庭持续诉讼下去。
东史郎先生作为一名侵华日军老兵,既是中国人民的加害者,又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的受害者。在事隔半个世纪后,东史郎先生勇于站出来向中国人民诚恳地反省、谢罪,并无情地揭露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正义行动,也因此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宽恕和谅解。他在80岁高龄之后,仍不屈服于日本右翼势力的压力,不怕围攻、谩骂和威胁,八年如一日地站在被告席上,始终与企图否定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特别是在受到不公正判决后仍不屈服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
东史郎先生自1987年站出来反省历史开始,先后7次来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历史调查、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邮政袋燃烧和手榴弹实爆实验、《东史郎日记》及其勋章等文物的捐赠、《东史郎日记》中文版首发式等项活动,还多次应邀来南京报告日本法院不公正判决的情况。本馆一直作为东史郎先生正义行动的有力支持者,曾发起声援东史郎先生的活动,并承担中国人民声援东史郎先生信函的接受、登记和转交;组织有关“水塘”、“邮政袋”和“手榴弹”等问题的验证和地图、邮政袋、当年手榴弹技术参数等一批重要资料的收集与转送;在《东史郎日记》案一审、二审、三审败诉时,及时地给东史郎先生、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和律师团发去声援信。在与日本右翼势力共同斗争的岁月中,本馆与东史郎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和深厚友谊。
尊重历史的人必将为历史所尊重。今年已94岁高龄的东史郎先生,在病床上仍希望能最后一次来南京向南京人民谢罪,他的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令我们非常感动。
战争的硝烟早已逝去,但是,在南京、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并未得到抚慰,相反,由于日本政府不断否认侵略历史,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鸿沟正在进一步扩大。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日本人民中有不少敢于正视历史的善良正义之士,像东史郎先生、贵支援会等,正在为维护历史真相和中日友好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东史郎先生的仙逝,是日本敢于承认历史真相与维护中日友好的正义人士的损失,中国人民也因此失去了一位朋友。但是,我们坚信,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人士一定会继承并发扬东史郎先生自公布战时日记以来,13年里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加深两国人民对历史认知的共识,维护和推动和平友好的事业向前发展。
铭记历史,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送别东史郎(2)
祈望东史郎先生亲属节哀珍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馆长 朱成山
二OO六年一月三日
我还将这一消息,向南京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作了汇报,并筹划在南京举办相应的活动,以追思这位勇于反省历史的特殊日本友人。
讲东史郎特殊,是因为他曾是一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侵华日军士兵,但又在战后以公布战时日记、忏悔和反省历史的诚意,赢得了南京人民的谅解、支持和肯定。十多年来,东史郎与南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晚上,人民日报社与我约稿,要在明天下午3时前交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我连忙开起了“夜车”,加班加点写稿,竟然一气呵成,写成了《追忆东史郎》,并按时交给了报社。报社也不失所言,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我的这篇回忆文章。
次日清晨,受江苏省和南京市领导以及五百多万南京人民的重托,以南京市对外友协副会长孙文学为团长、我与本馆翻译常嫦女士为成员的访日团成立,准备专程赴日本参加东史郎先生的葬礼。
正式筹备赴日的有关事宜在紧张忙碌地进行。
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悬念的计划。因为本馆此前已得到东史郎先生亲属从日本发来的“悲报”,告知东史郎先生葬礼将于1月6日上午10 时采取“密葬”的方式举行,所谓“密葬”,就是除家庭亲友外,不邀请外人参加。此时,离东史郎先生的葬礼的时间也只有两天了,时间紧迫,路途遥远,东史郎家人态度不明,能否成行,感到把握不大。因为按照惯例,仅办理日本签证,最少也得5个工作日,加之东史郎先生的家所在的日本丹后半岛地处偏僻,离京都还有约4个小时的车程。
江苏省和南京市外办的同志十分支持,立即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情况,争取破例支持。另一方面,当我们将意愿表达后,很快得到东史郎先生的亲属和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神户青年活动中心、日本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的邀请或鼎力相助,仅用一天时间,在一无邀请函正本、二无邀请担保书的情况下,办好了护照和赴日签证。简直不可能办成的事竟办成了。老华侨林伯耀对此不敢相信,他说:“我在日本50多年,第一次听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办好赴日本的手续,简直是奇迹和破天荒的事。”
1月4日,下午,南京市各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追思会,对东史郎先生表示深切的悼念和缅怀。
在追思会上,与会的南京各界人士纷纷向东史郎先生的遗像敬献鲜花,并对东史郎先生知错能改、勇于维护历史真相的精神给与高度评价。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在讲话中说,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追思东史郎先生,就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南京人民绝不会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和三十多万死难的同胞,绝不会允许任何人否认、抹杀和歪曲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鉴于东史郎先生生前对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做出的贡献,南京市决定追授东史郎先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章”。
会上,还发表了南京市人民政府给东史郎的唁电:
唁 电
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秘书长山内小夜子
并转东史郎先生眷属:
惊悉东史郎先生不幸病逝,谨致沉痛的哀悼,并向东史郎先生眷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东史郎曾作为一名侵华日军士兵,参加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和南京大屠杀。但是,在事隔半个世纪后,东史郎先生敢于站出来反省历史,维护历史事实,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谢罪,并无情地揭露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赢得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人民的谅解,赢得了世界上主持正义与爱好和平人们的尊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三章 送别东史郎(3)
东史郎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为维护历史真相和中日友好而与日本右翼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祈盼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敬请东史郎先生眷属节哀珍重!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二OO六年一月四日
怎样去日本?也是件分秒必争的事。南京去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的班机,每周只有周二、五两班,而1月5日是周四,只能绕道上海浦东机场前往。我们一行3人1月5日10时从南京出发,17时30分乘坐国航的CA163国际航班起飞,于东京时间20时30分到达大阪。办理出关手续后,到达下榻的神户旅馆时,已是深夜23时40分。
日本旅日华侨林伯耀先生原打算用1辆面包车,连夜将我们送到丹后半岛,以便次日参加东史郎葬礼。但天公不作美,京都连日下起了大雪,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夜晚行车,冰冻路滑,安全难以保证。于是,临时改变计划,乘火车前往,但需要转换两次车。
稍事休息后,我们在林伯耀先生的陪同下,于6日凌晨1时30分从神户出发,驱车赶到京都火车站时已是3时。由于冰天雪地,天气寒冷,偌大的车站内,除我们一行4人外,只有另外一人在候车。我们除在飞机上吃了一点简餐外,10多个小时没有进食,此时饥肠辘辘,冻得浑身发抖。但望着陪同我们前行的林伯耀先生,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华侨,也和我们一样站在瑟瑟寒风里,心里充满了敬意和感谢之情。假如没有他的带领,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3时47分,我们乘上了去丹后半岛的特急火车,途中经丰冈车站转车,终于在清晨7时23分赶到纲野小站,到达了丹后半岛。
我们与东史郎先生并非是亲人,但却日夜兼程10几个小时,踏冰冒雪,忍饥挨饿,跨国奔丧,表达的是南京人民对东史郎先生的一点敬意之情。
冬日的京都,一片银装素裹。冰雪凝封,大地如眠。林木似玉柱,草地像棉被。望着眼前的皑皑白雪和舞动的雪花,总觉得就好像东史郎飘逸着的满头白发。
东史郎先生的葬礼仪式在丹后市纲野町纲野3156号的向井葬祭纲野祭场举行。祭场外围安放着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总领事邱国洪、南京人民政府、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日本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全国联络会、日本支援东史郎案审判实行委员会、日本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日本东铁路工会、香港实业家陈君实夫妇等34个中日两国单位和个人敬献的花圈。祭场门厅的桌子上,摆放着中、英、日文版的《东史郎日记》,以及由我和山内小夜子共同主编的《“东史郎日记”案图集》。这些书籍被放在这样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可见东史郎亲属的用意,大概是想再次告诉人们东史郎先生与《东史郎日记》及其《东史郎日记》诉讼案的关系吧。
穿过门厅,迎面有两个大厅。右侧大厅为灵堂,左侧为接待休息室。我们是第一批到达祭场的,由于时间还早,两座大厅内只有东史郎先生的###东久江一人,穿一身黑色衣裙在守灵。按照日本人的习惯,男人参与追悼会时应着黑色西装,内穿白色衬衣,并系黑色领带;女人则着一身黑衣服(裙)。大概是因为我与久江老人曾三次在东史郎家见过面,这位86岁的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我。我赶忙上前与她打招呼,请她节哀珍重。看到我们风尘仆仆、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葬礼,老人竟激动得流出泪来。当我向久江太太询问东史郎先生有无留下什么临终遗嘱时,想不到久江太太坦率地告诉我们,东史郎先生临终前嘴里仍喃喃自语说:“我写的和说的都是事实,法庭为什么要判我败诉。以败诉来结束人生,我不服。”由此我想到东史郎先生曾表示要上诉到联合国去,甚至要请阎王爷评个公道。东史郎这种坚持公理与正义并不屈服强权的精神,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不过,东史郎先生去世时脸上显得很安详,久江太太这样告诉我们。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三章 送别东史郎(4)
我们当即将从南京带来的10包东史郎夫妇喜爱的南京特产——老山冻干粉送给她,并将南京追授给东史郎先生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章(铜质)”,以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中国媒体有关东史郎先生去世的报道,赠送给久江夫人时,她连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