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家舰队-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这人是神?
郑寅把树干指向铁木尔,问道:“你还不还钱?”
铁木尔虽然也吓了一跳,但是仍然仗着人多势众,招呼了一声:“给老子杀了这个南蛮子。看他还要不要钱。”
于是所有士兵都围了过来,这场战斗在所难免了。
这时有一个急于立功的,抡刀扑来,郑寅只好挥动树干,迎了过去。
树干长,马刀短,不等马刀够着郑寅,那人的胸口已被树干顶到,连人带刀顿时飞了出去。郑寅轮动大棒,虎虎生风,把众士兵逼得只好往后退。
铁木尔眼看这家伙实在神力,便道:“放箭,快放箭。”
于是远一些的士兵弯弓搭箭就要射杀郑寅。郑寅心道不好,我可没穿着防弹服,一会儿给扎成刺猬,就不好玩了。
想到这儿,用树干一拄,来了一个撑杆跳,飞身形越过朵颜卫所的大门楼,连棍带人都落在了院中,然后一个箭步,几乎是飞进了朵颜卫都指挥的大帐之中。这一切都是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的,所有蒙古人还没有瞄准,人已经不见了。
铁木尔知道遇着奇人了,自己和自己的手下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这人要是想取自己的项上人头,几乎是举手之劳。
正要回屋说话,只听不远处,又冲过来一哨人马,足有二三十人,个个手中持刀拖棒,为首的一个络腮胡子大环眼,正是王衡,一边跑一边大喊大叫:“还我兄弟,还我兄弟。”
铁木尔这回傻了眼,昨天这是抢得谁的货啊,怎么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啊。
郑寅在屋里听到王衡的声音,不想把事闹大,便大嚷道:“王大哥,我没事,你回去吧,我和铁木尔大哥喝酒来着。”
王衡看看眼前局面,人人手执钢刀,还有把箭搭在弦上准备放的,便吼道:“放你娘个屁,要喝酒不叫上我?俺也要喝酒。”
郑寅悠忽间鬼魅般的又来到了大门口,而且站在了铁木尔身边,他伸右手抱住铁木尔的肩膀也不商量就说:“铁大哥,这是我哥哥,是不是请进来也一块儿喝点儿啊?”
大白天见鬼,铁木尔身上的汗都湿透了,他茫然失措的道:“请,请,请。”打了这么多年仗,还真没有这么丢人过。
刚要进屋,就听身后又一声炸雷响起:“谁来找死?”
只见大街上两匹马飞驰而来,马上两人俱是都指挥打扮,其中一个正挥着马刀大喊。
王衡大肚子一挺,拼足了力气吼道:“是老子来找死。你待怎样?”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那人的胡子也是络腮胡,可能是因为古代没有刮胡刀,所以留胡子的居多。不过人家的胡子硬,好像打过摩丝似的,一根根炸着,听了王衡的话,挥舞手中长刀,也不管别人拦截,劈刀就砍。王衡哪能让他砍到,闪身躲过,一个横扫千军,手中的镔铁狼牙棒,直奔马腿打来。那马也有灵性,扬起前蹄飞跃而过,王衡竟没有打着。心中赌气,反身又是一招横扫千军,猫着腰,也不管来人的手中大刀,直往马腿上招呼。这回那马再也躲不过去了,咔嚓一声,双腿俱断。
然而来人手中的刀,也迅猛无伦的向王衡砍了过来,那人也属于全不顾胯下坐骑,硬往上冲型的。
眼看就要砍中王衡的脖子,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却见虬髯大汉的身子突然往后退了有三尺之地。大刀带着风声,从王衡的眼前抡了过去,画出了一道光影。
“啊——”大家这才长出一口气。
等众人定睛一看,只见郑寅双手正攥着来人的左脚转圈呢。他一时不知怎么放下那人,又不敢松手,只好转圈。铁木尔看了,赶忙冲上去,一把抱住来人,结果给惯性带动,扑通一声来了个屁股蹲儿。
郑寅的这几手,当时便镇住了所有人,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往上冲了。一时都像木头人一样站在那里,鸦雀无声。
“铁大哥,小弟冒昧了。”郑寅一边赔礼,一边伸手去拉地上的铁木尔。
铁木尔脸上一红,道:“是我们失礼在先,还不知贤弟尊姓大名呢?”
“我就是郑克玉。”他拉着铁木尔起来,又拉那个虬髯大汉。那人很不服气,想和郑寅较较力气,便使了一个千斤坠。哪知人家根本毫不在意,轻而易举的就把自己拉了起来,这才彻底服了。
那边王衡兀自生气,对虬髯大汉吼道:“来来,咱们再打五十回合,看看是谁找死。”
郑寅听了,瞪了他一眼道:“王大哥,还不依不饶啦。我们去喝酒,你愿跟谁打就跟谁打。”
“我,我,你说不打就不打,关着你的面子,咱今儿喝酒,明儿再打怎么样?”一句话说完,大家都轰然大笑。
一场风波,从此平息。
铁木尔作为主人,请众人进屋叙话,又一一作了介绍,原来那虬髯大汉为泰宁卫都指挥博尔术,另外一个也是都指挥,乃是福余卫都指挥伍尔特,个个都是英雄豪杰,率性之人。
郑寅也向众人介绍了王衡,王衡很不服气得道:“郑老板,喝酒也好,只是俺朱老弟还在家中,都是给他们打的,这账咋算?还有那九千两银子的羊皮,咋算?”
第八幕 一切天定
要说郑寅是个人,大家这会儿谁都不信,因为没有人能够做到他的那几个动作。要说郑寅是个神,更加没有人相信。因为他就在眼前和你侃侃而谈。
郑寅接过王衡的问题道:“铁木尔大哥,我知道宁王克扣你们的军饷,所以冬天棉衣不够。既然如此,兄弟我做主,把那些羊皮,尽数送给你们了。你看怎样?”
铁木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说是一般百姓,被官兵抢了,也只有无奈的送给官军了事,因为惹不起。而郑克玉却是在占尽先机的情况下,做出了送人的决定。这才是出人意料和难能可贵的。
王衡听了,顿时不愿意了,嘴里嘟哝着:“人伤了那么多,东西也给人了,还做什么买卖?不如尽早散了……”
“别价,郑贤弟,我们眼下确实军饷不够,咱算欠着的,怎么样?还有朱真兄弟,我们几个一定前去探望,打人凶手一定严惩,你看这样行不行?”铁木尔道。
“不行,我说送就是送。至于看人,倒是可以,如果大哥现在没什么事,我看选日不如撞日,今儿咱就去我铺子里喝上几壶如何?”
“挨了打,丢了货,还要请酒?”王衡更急了。
“王衡,知道什么是舍得吗?有舍才有得。不舍怎么能得?我今日帮了铁大哥,来日铁大哥一定会更加帮咱们,如此你来我往,大家都有钱赚,都有酒喝,这才是做生意的来头。铁大哥说是不是?”
“有理有理,听兄弟一席话,比读十年书都管用啊。”铁木尔逢迎道。
这时那个博尔术却站在了王衡一边道:“我听不明白,什么乱七八糟的。挨打了报仇,丢了货抢回来,才是正理。”他还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
“对对,这才像句人话。”王衡搭腔道。
“你是说我刚才说的都不是人话?”博尔术一听矛头又指向了王衡。
郑寅听了哈哈一笑道:“好啦好啦,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郑氏商铺,我说了算,朵颜卫,铁大哥说了算,今儿就这么办,谁也不要吵了,再吵去外面吵,我们还愿意欣赏你们给我们做武术表演呢。走,铁大哥,伍大哥,咱们现在就走。”说完起身扯着铁木尔便走。
铁木尔原是蒙古贵胄,威望极高,这时也起身,招呼几个重要的人物随着郑寅往外走去。
屋外大雪纷飞,洁白的世界里,没有留下刚才打架的任何痕迹。郑寅感叹道:“铁马征尘千百载,风雪过后了无痕啊。”是呀,几千年来有多少人死在沙场,有多少事记载在史书之上,可是又有多少印痕留在了大地之上?
…………
午宴非常丰盛,好酒好肉,大家十分快乐,兀良哈三卫解决了冬服问题,郑寅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打人的千总和士兵也都给朱真赔礼道了歉。只有两个人仍是解不开疙瘩。这不刚喝了两杯酒,王衡便又闹事,道:“博尔术,你还打不打?不服咱俩比试比试怎么样?”
博尔术哪里饶人,干了碗里的酒,把碗一掷,道:“比就比,谁怕谁。”
于是俩人你拉我我扯你,跳入了院中。大家也不劝架,都乐得有人给添点酒趣。
俩大汉在院中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王衡虽然肥胖,但是轻功很强,满场都是他的影子。博尔术功夫扎实,出手凶狠,一时也不给王衡占了便宜。
不过王衡跑动太多,消耗体力,而博尔术以静制动,一会儿又占了上风。
王衡也觉得必须速战速决,于是使出了一招移形换影,忽左忽右,弄得博尔术一时眼前都是人影了,他站定身形,只等王衡的最后一击了。突然王衡一招锁喉,直奔博尔术的前胸而来,博尔术知道这一下必须得格挡出去,不然非死即伤。于是他扬右手去格王衡,哪知竟没有碰到,心说不好,刚想到这,就觉得身后被人踢了一脚,往前扑走几步,不想他猛然来了一个急刹车,转身丢出一根套马索,一下便捆住了王衡,用力一带,王衡也站不住,竟冲博尔术直奔过来,一头撞在博尔术的肚皮上,俩人一个仰一个趴都倒在了地上。
大家都哈哈哈笑了起来,打到了现在,还是看不出谁战败了谁。郑寅看他们站起来还要打,便步入院中,一手拉一个,道:“你们都是我大哥,再打我可不高兴了。我有意咱们结为兄弟,你们觉得如何?”
“好啊,我十分愿意。”博尔术第一个答应。
王衡也积极响应道:“好啊,我也愿意,只是有他我就不愿意。”
博尔术听了,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抡拳头就要再和王衡打起来。郑寅手上稍一用力,只说了一句话就消掉了博尔术胸中的怨气:“那好,博大哥,咱们几个结拜,有铁大哥,伍大哥、博大哥,还有我和朱真兄弟,咱不要他了。”
却听王衡抢道:“凭啥不要我?”
“不是有他你就不参加吗?”
“那为什么要他?”
“人家愿意参加啊。”
“那,那,我也愿意。”王衡生怕丢下自己。
铁木尔这会儿也走了过来,拉住王衡的手道:“不打不相识,你我他都是直脾气,性情中人,刚才我们商议了一下,今日便结拜,如何?”
“好,好,古有桃园三结义,我们也来一个三结义怎么样?”
“六个人怎么会是三结义?”郑寅也很纳闷。
“你和铁都督像刘备刘玄德,朱真和伍大哥像关羽关云长,我和他像张飞张翼德,咱们结拜岂不是双套的三结义?”
“哈哈哈”所有人被他这怪异的比喻逗笑了,他和博尔术像张飞没的说,至于其他人像不像实在有点牵强附会。
一时间买香买纸,祭奠三牲都备齐了,六个人磕头后,铁木尔是老大,博尔术是老二,王衡是老三,伍尔特是老四,郑寅是老五,朱真最小,排行老六。拜完之后,王衡嘟囔道:“博尔术,咱商量商量,我做你二哥咋样?”
博尔术给了他一个白眼:“那玩意儿能说变就变啊?”
大家又是一阵大笑,开心的笑。
自此后,郑寅等人继续在大宁做生意,不过已经有了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经过大宁,从辽东和北部蒙古买到更多的马匹。然后通过民间渠道运到燕京,再分散到燕京周围的绝密马场。同时,郑寅也在为燕王积聚大量的财富,以资将来的军饷。
冬去春又来,五月已至,就算是漠北寒边也已是草长鹰飞了。这时京里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晋王死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幕 晋王之死
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日子,南方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晋王躺在一张竹塌之上,拥着被子,孤独的听着雨滴坠落的声音。他在想自己辉煌的岁月,那个时候自己镇守太原,与四弟燕王指挥千军万马,奔走突袭,杀敌无数,那是何等的快意啊!之后与五弟出塞屯田,黄河九曲十八弯,造就了良田万顷,养育了数不清的牛羊骏马,那是何等的惬意啊!……
他用力拥了拥被子,好冷啊。
他努力看看周围,没有一个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在太原,父皇把他招来,住在晋王府,就再也没有理会过他,
隔壁是四弟的燕王府,可是燕王此时正在遥远的顺天,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但总会有很多很多人陪他吧?
另一边则是大哥的秦王府,大哥也去了有三年了吧。才三十九岁,怎么就死了呢?
而今又轮到自己了,他感觉得到生命正在流逝,已经去日无多了。他多想喊一喊啊,把胸中的闷气都喊出去,别再总是憋在心头!
老天爷啊,你为什么给了我们无上的权力,却又给了我们如此短的寿命呢?
小雨没有在乎这个王爷的感念,一直下着,把人们的心绪打成湿湿的,暗暗的。
三天之后,晋王死在竹塌之上,当太监把这消息传给朱元璋时,他眼睛中最后一抹光线也突然间黯淡下来。他的又一个儿子走了,算上太子,秦王还有鲁王,潭王等等,这是第几个比自己先走的儿子了?他也数不清了,索性不再去想,他闭上眼睛。
坐在他身边的是皇太孙朱允炆,他握着爷爷的手,悄声问道:“三叔的葬礼如何举行啊?”
“厚葬,”朱元璋只说了这么几个字,便再也不说话,他懒得理这个没有主见的孙儿了。也十分后悔为什么当初听了那个倒霉的刘三吾的话,把他立为太孙?……
晋王的丧礼十分隆重,远在太原的妻儿,全部赶了回来,所有在京的王爷全部参加了葬礼,那天,还是飘着小雨,送葬的人群,没有一个不肃穆沉静……
这是暴风雨到来之前最后的安宁。
晋王死后,废皇太孙立燕王为储的呼声又有甚嚣尘上的架势,以前立燕王还要顾及秦王和晋王,而今他们都过世了,也就给朱棣扫清了障碍。
朱元璋显然也是想这样做的,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要想重新立储,就要抓住皇太孙的把柄。但是很可惜,朱允炆没有任何过错,因为他什么都不做,所以根本无过!
四月和五月,两个月里,朱元璋给燕王写了两封信,第一次是教给他如何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第二次则是赋予了他更高的权力,可以总率诸王,相机度势。并可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燕、宁、谷王之兵。
但是他没有来得及等到给燕王——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立储的那一天。
这一年的闰五月,朱元璋带着对人间无限的眷恋,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死前准备了两件礼物,一件送给朱允炆,他把礼物藏在了奉先殿,并秘密告诉了掌宫太监。另一件则是偷偷的送给了燕王朱棣,那就是把京官之中所有能征善战的王公大臣一扫而空,这样的话,朱棣夺起天下来,会更容易一些,黎民百姓会死的少一些。
人之将死,其行也善!
这一点郑寅没有想到,其实人家朱元璋比他更有政治头脑和斗争经验,他的那点工作,根本只是落井下石之举,有他无他,那些人都是要死的。
…………
“报,皇上,皇上他大行殡天了。”一名太监从高大的大明殿门外跑进来,几乎是滚趴着来到了朱棣的面前。
朱棣听罢,轻轻放下手中的《孙子兵法》,长叹一声道:“父皇,您这一去,将置儿于何地啊?”说完,脸上垂下两行浊泪。
大堂之上众人皆嚎啕大哭,好像死的不是朱棣的爹,而是他们的爹。紧接着哭声传遍了大明宫,传遍了整个燕京,也传遍了整个大明疆界内的任何一个角落。
一匹匹快马飞驰在全国各地,带着新任皇帝的圣旨,传递到诸王的封地。
燕王也收到了这样一张圣旨,他读完之后,把圣旨狠狠的掷在了地上:“真是岂有此理!”
原来圣旨上写明诸王毋须来京,只可遣使前来朝贺。这是什么混账逻辑,一定又是黄子澄这个狗官出的主意。朱棣把道衍等人招来,从速商议计策,结果张玉朱能等人同意赴京为皇帝送殡,道衍和尚没说什么,他只说:“赴京可以,但是不可携带世子。”朱棣明白他的意思,只要世子还在燕京,那么现在的皇帝就要投鼠忌器。
这时郑寅仍在大宁往北京赶的路上。他带着一千匹战马,日夜不停的往北京赶,因为他也知道朱元璋已经死掉了,天下将要大乱了。
朱棣带着张玉和朱能还有一百多士兵,一路风驰电掣往南京奔去。但是这个消息还是给朱允炆的间谍提前传了回去。
于是兵部尚书齐泰命令一只万人部队,在淮安一带,摆开阵势,务必要阻住朱棣进京的道路。
朱棣的人马一路狂奔,突然看到前面大道上有数不清的官兵整齐的堵在路上。看他们不会让开,朱棣只好勒住战马,手中马鞭指着对方的首领道:“你是哪个?为何堵住官道?”
那人十分清减,白净的面庞上,留着几缕胡子,很是英俊,只见他抱拳道:“殿下,我乃五军都督府都指挥平安,奉命在此等候殿下。”
“你不在应天,到这里等我作甚?”
“奉旨劝燕王回国。”平安不卑不亢得答道。
“那我要是不回去呢?你待怎样?”朱棣扯着自己的马盛气凌人得问道。
“王上若不听劝,只有踩着这一万人的尸山血海过去!”平安仍然是那么平静。
朱棣听罢顿时勃然大怒!
第二幕 建文削藩
第二幕 建文削藩
“平安小儿,给孤王让开。否则本王手中的剑,绝非吃素的。”朱棣喝道。
“请大王奉旨回府。”平安仍然抱拳拱手,彬彬有礼。
“请大王奉旨回府——”平安身后万名战士,齐声喊道,既像是哀求,又像是逼宫。
燕王知道,回应天已经难于登天,照这样的态势,回到应天无异于束手就缚。他无奈的跃下马来,遥望着南方,哀道:“父皇大行,儿等却不能尽孝,请受孩儿遥拜,以寄哀思!”说完后沉痛地行了九拜之礼,继而失声痛哭。他身后的一百多人也一并下马,跟着行礼,之后围着燕王,沉默致哀。
平安身后的官军,有动情的,也跟着抽噎起来,不一时,许多人都跟着痛哭流涕。
平安下马,跪在路中,道:“殿下悲情,属下尽知,奈何圣上旨意,不得不奉命执行,还请大王见谅。”
朱棣愤愤起身,留下一句话道:“今日一别,他日相见,莫怪我不会如此客气!”说完,打马扬鞭,径回燕京去了。
…………
奉天殿上,一群大臣吵得正欢。这时值班太监喊道:“皇帝上朝,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喽。”大家这才安静下来,看着新皇帝走到龙椅边坐好。
兵部尚书齐泰首先出班奏道:“皇上,今周王次子有火动(实际上火动是一个字,但是字库上没有,只好这么拼凑,也不知道朱元璋的儿子们怎么造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字来,让人难写)密告其父并燕、齐、湘王密谋不法。臣以为,其中燕王最强,除了燕王,其余可不讨而服。”
这时黄子澄又出班道:“齐尚书所言大缪,欲图燕王,应当先剪除其手足。剪其手足,则燕王不敢忤逆。周王是燕王惟一母弟,现在我们可以先把他拿住,一来可以除掉周王的隐患,一来可以给燕王以惩戒。”
齐泰听了,心道:这个黄子澄为何处处与老夫作对呢?心下忿忿不平。抢白道:“臣闻擒贼先擒王,方能事半功倍。”
黄子澄接着道:“然则贼王最强,一时不能擒,该当如何?”
“这?”齐泰也知道,倘若开战还真不知道能不能把燕王擒了,便不再辩驳。
朱允炆这时道:“就依黄爱卿所言,先剪除其羽翼,他若不反则已,倘若再反,也好征伐。只是周王与燕王乃同母兄弟,怎肯轻易就范,若激起燕王,岂不得不偿失?”
“这就很容易了,只要我们如此这般,还怕他不束手就擒?”黄子澄洋洋自得的把计谋讲了出来。
朱允炆当即拍掌道:“妙计妙计,就依此办理。”
当下招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授以秘计,即刻出发。
李景隆依计点起五千兵马,一路上号称奉皇帝命令前去辽东防边,大嚷高活要各路官员前来迎迓。
不日来到周王所在的汴梁,汴梁都督以下官员都出城迎接,大军安营扎寨后,欢宴宾朋。席间,李景隆起身如厕,从后门出来,点出一千精兵,驰入城内,直接杀入周王府邸,这才拿出圣旨,宣布皇上要把他们抓到应天去。朱橚没有料到皇上会来这一手,只好束手就擒,于是一家人被押解回南京。
第一仗出奇的顺利,使朱允炆更加自信了。于是紧接着开始夺削诸王之权力,之后,湘王朱柏被逼自焚;齐王朱榑被押送回京囚禁;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羁押在山西大同,岷王朱便被削职为民,流放到漳州。一时间风起云涌,天下诸王无不胆寒。
在削夺诸王权力之时,朱允炆没有忘记朱棣,只是这个时候的朱棣突然病了,而且病地很重,没有人知道他是为什么病的,也不知道究竟是得的什么病?但是他就是病了。
他不再管理军队,也不再过问国事,甚至不再宠幸王妃。各路探报把这消息纷纷传向朝廷。朱允炆也很怀疑,但是他没有犹豫而是顺水推舟,将自己的人逐渐的安插进了北京,你不是不能做事吗?由我来做,你总不能出头抵抗吧?
于是,工部侍郎张昺调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谢贵、张信,调任北平都司,都督宋忠,调到开平屯戍,把燕王的亲兵卫队也调往开平,以分解燕王的兵力。都督耿献驻扎到了山海关,都督徐凯到临清驻防。这样一个包围圈就逐渐的形成了,朱允炆这才放了心,看你燕王怎么跳出我这皇帝的手心去!
又到了五月,是朱元璋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了,朱允炆诏令诸王前来吊唁,这次他下定了决心,决不再犯上次错误,只要朱棣来了,绝对不让他再回燕京。但是他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朱棣一直称病,根本就没有来南京,而是派了三个儿子。
齐泰准备把他的三个儿子都质押在京,结果刚押了几日,燕王就派人前来,只说病危就要死了,只想死前儿子们能够守在身边,请皇帝能够让三个儿子速归。这个时候黄子澄又出来出馊主意了,他认为如果抓了燕王三个儿子,势必造成激变,而此时中央政府这边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应该等军队调配完整后,再开战不迟。
于是朱允炆再次听了他的话,放走了朱棣的三个儿子。
谢贵,张昺等人在燕京频频与燕王的人制造摩擦,挑战着燕王的最后极限。直到有一天,竟捉走了燕王的两个得力将校,一个叫做于琼,另一个叫做周铎,并解往应天,杀于菜市口。
燕王外松内紧,也在秘密配置自己的心腹,把军队的指挥权,暗中加强。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也为了争取舆论的支持。朱棣变本加厉地装疯卖傻,大夏天穿着棉袄烤火,找个垃圾沟一躺就是半天,有时甚至跑到大街上看见人家卖瘦肉的抢一块瘦肉就跑……总之,所有人都知道燕王疯了,疯的还不轻。而且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燕王被皇帝逼疯了。
就在朱允炆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燕王的长史叫做葛诚,他叛变了。他告诉了谢贵和张昺,燕王是装疯。之后,朱允炆又抓住了朱棣的一个百户,叫做邓庸,这人很没骨头,被皇帝灌了几句迷魂汤,就是封个官许个愿之类的,便把他收买了,他把朱棣密谋求变、暗中练兵的事,全都招了出来。这一下,朱允炆再没有耐心了。
一个紧锣密鼓捉拿燕王的计划展开了,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燕王是没有逃脱的可能!
第三幕 燕王起事
北平都司府,都指挥张信辗转反侧,昨天皇帝下了命令,命他捉拿燕王。说实话,在京官中,他和燕王的关系最好,甚至可以说亲如兄弟,正因为如此,他才最好下手,所以皇帝下命令让他去拿燕王。
可是应不应该遵命执行呢?张信很难选择。冲着皇帝的俸禄,就应该忠人之事,但是与燕王相比,张信更倾向于燕王,因为燕王更信任自己,也更欣赏自己,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嘛。
他犹豫不决,便拿着信去和母亲商量。母亲是极为聪慧的一个人,凡她做主的大事小情,从未错过。
“娘,孩儿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张信把信给娘读完之后,问母亲。
“信儿,你觉得这场战争谁会胜利呢?”好厉害的老太太。
“以军队来看,皇帝当胜;以将帅来看,燕王当胜。”
“那你想过没有,真要打起仗来,什么能够决定战争的输赢,也就是说,最后谁会打胜这场战争?”
“如果我不抓他,那么应该是燕王取胜。”
“那你以为你能捉到燕王吗?”
“以儿的力量,有三分把握。”
“那其余七分呢?是不是燕王反把你抓住的机会更多?”
“从燕王的智谋来看,应该是这样。”
“那你还犹豫什么?去吧,现在是你结纳燕王的最好时机,胜者王侯败者贼,现在你是贼,等燕王打胜了,你就是王侯。”张母果然是才思敏捷。
…………
燕王正在火炉边烤火,七月天,骄阳似火,他身上都是汗水,仍在装着浑身哆嗦,很冷的样子。朱能、张玉、道衍和尚还有郑寅等人正焦急的围在一边。北平都司张信就在门外等候,他已经是第三次要见燕王了。
“燕王殿下,张信本受您恩遇,早有归顺之心,现在我把朝廷的密旨呈现给您,朝廷已经下旨,让我捉拿于你,如果您真的疯了,我就带您回京,如果您没有疯,那么赶紧早做打算。张信只问您一句话:您到底疯了吗?”张信极为诚恳的在门外对着烤火的燕王喊完话,于袖中拿出一卷黄轴。
春风接过去,递给燕王,燕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打开一看,果然是押有玉玺的圣旨。顿时长啸一声:“天不灭棣啊。”然后急忙脱了棉袄,顾不上穿衣,光着膀子就来到了张信面前,倒头便拜,道:“恩张恩张,生我一家,全仗足下。”张信连忙也磕头在地,搀住朱棣,连道:“折杀我也。折杀我也。”
朱棣拉着张信的双手,进了大厅,热情地说:“张信将军,你这可是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