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花赋:共和国前夜风云录-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种洋人的红药丸,以致弄得皇上性情大变,狂躁怪异。北京的尼姑和尚道士相聚商议,准备联合外省的大庙大寺,集资买动李莲英给太后进言,请慈禧尽快制止皇帝的乱政。
  康有为见变法遭到这么猛烈的反对,心中愤激忧闷。仅仅废一个八股,就招致了遍天下的骂声,这倒罢了,他们也只是骂骂,别无能为,但皇帝为下一道废八股的诏令,竟然往返再三,困难重重,最后得太后点头方才如愿。军机处为守旧派所把持,不打破他们的樊笼,变法就无法顺利进行。康有为考虑一番,就建议光绪下诏要求各省、或朝中官员推荐维新人才,然后将这些人才安排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名位不高,但可出力辅佐皇帝。
  光绪喜道:“这办法好,这样一来,便可以撇开军机处那些顽固大臣了。我欲发诏,直接命章京拟旨便可,让那些顽固大臣形同虚设。”
  康有为微笑,说:“对,大家都做小官,不易引起后党人物注意,但可以给皇上出大力办事。”光绪于是下诏,着令各地推荐维新人才。
  诏令下发不久,两湖总督张之洞推荐了谭嗣同与杨锐,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了刘光弟和杨深秀。当然,其他地方大员也纷纷推荐人才,如直隶总督荣禄就推荐了好几名,但光绪只召见了张、陈推荐的四人,深感满意,便都安排在军机章京上行走,以亲信对待,时人统称这四人为军机四卿。
  康有为接连上折,请光绪下诏发展工商各业、废漕运、兴铁路、并奖励新技术、新发明,同时奏请在各省设立商务局,以领导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光绪全部准奏,就命军机四卿拟旨颁布施行。康有为又建议发展工商业先在上海试点,以绅商经元善为总办,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光绪也准奏,即刻下诏命经元善为上海商务局总办。
  军机大臣刚毅、奕劻等被撇在了一边,一切诏令全由军机四卿奉命拟办,而康有为则是幕后的总军师。一批一批的诏书不断地发往全国,对政治、军事、农工商运输、财政教育等等进行全面的变革,连禁止妇女缠脚也下了诏书。
  这时候,各地大员的思想接受不了啦。这些大员要么是满人亲贵,要么是读圣贤书的汉人,如今见皇上诏书的内容,几乎全是学西方列强的样子,他们的脑子哪能转过弯,大家过去都认为学洋人是“离经叛道”,现在西风东渐,学上一点半点也无所谓,但工商教育练兵财政等事全学洋人,这还了得!于是督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员一方面消极对抗,不执行新法,一方面大发牢骚,对新法抱怨攻击。
  广东巡抚马丕瑶说:“圣贤之君,须守祖宗法度,怎可轻言变革!”湖北巡抚谭继洵说:“人为本,法为末,变法是舍本求末,能有什么用!”而河南的布政使额勒精额最为可笑,他坚决反对修铁路,说:“没有铁路,人民各司其业,多么好;没有铁路,洋人也难以到我们这儿来,三纲五常不乱,人民可享无穷的太平之乐。”他还反对发展海军,说:“洋人都生于海岛,如鱼龙,所以他们善于海战。中国人则生于陆地,如虎豹,虎豹哪能在海里打仗呀,所以发展海军就是胡闹。”
  一时之间,各地都议论纷纷,连一直是帝党成员的大臣孙鼎芬也对变法深为忧虑,担心新政难以推行。但光绪皇帝毫不动摇,下严旨命各督抚大员推行新法,又命各省呈报新法的执行情况。有些省就呈报上来了,新法执行的有多有少,但都执行了一些,这其中以湖南执行得最好,巡抚陈宝箴将新法几乎一件不拉,不但按圣旨的要求全部施行,而且还别出心裁,额外搞了许多创举,例如仿西法创设警察局,当时叫保卫局,以维持城乡治安,让学兼中西的大儒时任按察使的黄遵宪兼任局长。陈宝箴手下还有熊希龄、江标、徐仁寿等官员,全是崇尚西学支持变法的,他们充当了湖南维新的干将,在陈宝箴的支持下,意气风发,将新政搞得有声有色,压得旧派人物如王先谦等喘不过气来。王先谦是湖南守旧派的领袖,对新派的得势恨得牙齿发痒,却毫无办法,只好咬牙等待机会。光绪就降旨对湖南新政大加表彰,令其他各省向湖南看齐。
   。。

七 泥沼满地艰如许 千古因循一变难(3)
不过,还有一些行省为旧派官员所把持,行新政多是敷衍,要上报执行情况难以措辞,便干脆拖着不报,经一再催促,有些省勉勉强强报了上来,其新政虽执行的不力,但多少也执行了一条两条,唯有两广之地,经一再催促,就是不报。原来两广总督谭钟麟对光绪变法的各种诏令全不理睬,只是我行我素,新政连一条也没有施行。光绪怒极,但这个谭钟麟资格极老,身历四朝,人也很老了,倚老卖老,光绪倒还不敢轻易动他,只好下严旨申斥,可谭钟麟对皇帝的申斥看也不看,不理不睬。
  这时候,广西的岑春煊却因送弟弟而来了北京,听说康有为得皇帝重用,正推行维新变法,便来看他。康有为告诉他皇帝变法图强的决心极大,而地方大吏多不支持。岑春煊大怒,说:“这些狗官只知贪污索贿,谁却来管国家强不强,皇上该将这些狗官统统砍头才对!”
  康有为说:“狗官贪脏,也得有人参奏皇上才好处理呀。”
  岑春煊点头。康有为于是将他推荐给光绪,光绪招岑春煊问话,岑春煊豪言壮语对贪官极是仇视,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光绪喜道:“好,我任你为广东布政使,你给我专治贪官。”
  岑春煊说:“这三品官能顶什么用,比我大的官贪污,我就管不了。”
  光绪说:“我准你专折奏事,不管谁贪污,你向我奏折就是了。”
  岑春煊明白了圣意,喜得对光绪“咚咚”叩头,说:“我一定不负皇上的信任,把贪官们统统参倒!”
  光绪说:“粤督谭钟麟老迈不能任事,你给我仔细看着点,据实奏我。”
  岑春煊连连点头答应。奉旨后,即刻由水路急赴广州上任。
  岑春煊上任后,仔细留意官场各人,却发现厘金局的督办王存善房产极多,人称王半城,而王除过俸禄外,又无其它财产来源,这些房产却是如何置的?岑春煊便入督府,请总督谭钟麟暂停王存善职务,以查清其财产来源。
  谭钟麟昏花着两眼,笑道:“没事找事,好端端查人家财产干什么?”
  岑春煊说:“王存善有贪污索贿嫌疑,必须彻查。”
  谭钟麟不高兴了,沉下脸来,“哼”一声说:“你是个小小的布政使,竟给我打官腔,大家做官可都不容易,好好混好你的前程吧,不要多管闲事!”
  岑春煊大怒道:“我是朝廷命官,我与你论的是公事,你少给我倚老卖老!此事你若不管,休怪我连你一起参奏。”
  谭钟麟大笑不已,说:“我做了大半辈子的官了,身历四朝,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凭你几句大话就能吓倒我?哼哼!你要参便去参吧,谁能把我这付老骨头怎么样?”说着佛袖入内,再不理睬岑春煊了。
  岑春煊卸下官帽,狠劲摔在督府的大案上,大叫说:“此事我若就此罢休,参不倒你与王存善,便发誓再不做官!”于是立眉嗔目,怒冲冲拂袖而出。
  岑春煊一道折子直递北京光绪皇帝,称谭钟麟庇护贪官,为害广东。折中说王存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而谭仲麟枉法不查,视国事如儿戏。光绪拿了折子往见慈禧,力争要罢谭钟麟的官。
  慈禧叹了口气,点点头同意了,却建议让李鸿章去当两广总督,以接替谭钟麟。
  原来李鸿章见自己在京中的日子越来越不好混,思来想去,便欲离京谋个地方上的官儿干干,心知皇帝对自己不大看中,便托了李莲英向太后说项,慈禧答应有机会再说,如今恰好皇帝要罢谭仲麟的官,于是慈禧便让李鸿章去两广顶替。光绪也无话说,当即同意,于是一纸诏令,免了谭钟麟,同时命将王存善革职拿问。
  慈禧却对岑春煊以下犯上的举动不满,说:“以布政使而劾罢总督,此我大清数百年未有之事,这个岑春煊好大胆呀!”光绪明白太后的意思,便平调岑春煊去甘肃,以避风头。
  此时变法到了攻坚阶段,开始涉及许多敏感问题了。因为兴工商各业、修铁路、办学堂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光绪便要在此时进行其它方面的变革,于是召康有为入宫商量,说:“我欲裁撤绿营兵、八旗兵,让旗人自谋生路,同时将无用闲置的衙门合并,将一部分冗员裁汰下来,你意如何?”
  原来清朝入关以后,嫌八旗兵人数太少,就又招募了许多汉人武装,以营为建制单位,打绿色军旗,故称绿营兵。晚清时期,绿营兵已腐朽衰败得不成样子了,纪律极坏,又没有战斗力,士兵们甚至连出操等活动也不参加。八旗兵则更糟更坏,聚赌嫖娼吸毒、抢劫勒索、胡作非为,打起仗来就跑。已经是近代了,他们的兵器却还以大刀长矛为主,间或有些鸟枪,铳枪。清朝有个“养育兵”的办法,不许在旗的人从事农工商各业,认为他们天生就是当兵或养育兵的,因此由朝廷发给他们钱粮,需要时就从他们中征召选拔男丁入伍。但入关几百年了,旗人人口越来越多,养活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晚清的赔款又多,财政老闹饥荒,给旗人的生活费常常拖欠。因此光绪才下了大决心要裁撤绿营八旗同时令旗人自谋生计。但这事极其敏感,与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一样可能引起大骚乱,光绪担心慈禧干预,便问计于康有为。
  康有为说:“皇上可先在太后允许的范围内推行新法,若太后确实不允,就暂不动,以待将来。”
   。 想看书来

七 泥沼满地艰如许 千古因循一变难(4)
光绪飞快地摇头,恨恨说道:“八旗、绿营之兵,是我最切齿痛恨的赘疣,每年空耗几千万的饷银,却不能上阵杀敌,以御国侮,未见敌人便一哄而逃,国家要这些痞兵何用?冗官之滥,更是国家之害,机构层层叠叠,官僚成群结队,贪饱私囊者多,为国效命者少,只知愚守成规、坐衙为官,不知精厉以进,为民造福。这些官吏,非裁汰他们不可,先精简,再逐步以精干有为之人替换这些老朽愚顽之辈!”
  康有为叹了口气,知道皇上说的全是实情。晚清时候吏治之坏、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几乎无官不贪,能在贪渎之外,多少还做一些事情,就是好官能臣了。但裁人撤衙门,十分容易引起动荡,康有为知道真正的权柄在太后手中,所以力劝光绪慎重,说:“变法之时,最好不要激怒太后,先就可为之事,不遗余力的推进,等太后要阻挠时,大清已经变了样子,那时太后也只能默认了。汰冗员、裁绿营等事,还是征求太后的意见为好。”
  光绪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我明天便进颐和园当面和太后说,冗员、绿营、旗人这三件事要争取办了。”
  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波兰因守旧积弱殊深,因而被俄、奥等国瓜分的事,又对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迅速强盛细寻原因。君臣二人说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便到了晚上将关宫门的时间了。康有为即要叩头告退,光绪却说:“关宫门由他们去关,先生难道便不能宿于宫中吗,留此抵掌谈论一晚,又有何不可?”
  康有为忙说:“皇上,这不和宫中的规矩,那些御史大人一定不会放过,定会上折子来罗嗦圣上。”
  光绪笑道:“一切由我担当便是。当年汉光武与严子陵不是也有留宿夜话的美谈吗?我虽不敢与光武帝比,但先生却何愧于严子陵!”
  康有为叩头说:“皇上天恩浩荡,臣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万一。”于是留了下来,与光绪议论变法大事直到深夜。
  紫禁城的月亮是惨白的,冷森森穿窗而入。光绪便谈起了列强虎视眈眈,欲吞噬中国,他最恨的是日俄两国,认为日本虽小,却如一条剧毒无比的蜈蚣,俄罗斯也贪得无厌,野心极大。这两国是大清最大的威胁。康有为却认为东亚黄种人全部受到白种人的威胁,日本虽恶,究竟与中华同文同种,应该连日以抗沙俄,美国对中国尚算友好,也应与之结盟示好。
  第二天果然便有御史上折子,请皇上不要破坏宫中成规,留人夜宿。光绪暗自偷偷一笑,将折子留中不发。
  早朝后光绪乘轿入颐和园,将合并衙门裁汰冗员、裁汰绿营以及允准旗人自谋生路的事向慈禧祥禀细说,征求她的意见。慈禧却完全同意,并说:“只要利于国家,又不失我皇家权柄,吾儿就大胆去办,我决不阻你。”
  光绪大喜,叩头拜谢。
  慈禧又说:“只要你不剪了祖宗留下的辫子,不弃了祖庙社稷,我是安心要享清闲之福的,你就好好去办事吧。”
  光绪连连点头答应了,便即刻回宫,传令军机四卿拟草上谕,不日上谕颁发:京中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外省则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巡抚,裁撤东河总督及不办运务的粮道等官,对不裁撤的衙门,如总理衙门、兵部吏部、各督府衙门等却下了减冗员的任务。绿营兵是逐步裁汰,旗人则给三年的时间过度,允其自下诏之日起自谋生计。
  这几个诏书一发,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绿营兵与旗人八旗兵普遍感到惶恐不安,发疯一样的诅咒变法。在旗的人当时有二百多万,绿营兵连带家属也有一百多万,这些人心怀怨恨,痛骂变法断了他们的生路。而合并衙门裁汰冗员由于涉及的面宽,牵扯到的官员也是不少,每个官员又都养着一大家子人,因而许多官员也是合家不安,怨恨气恼,大骂变法不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八 秋风剪剪,秋意渐寒(1)
并衙门汰冗员,裁绿营允旗人自谋生计,这一系列的上谕诏令颁布之后,朝野震骇,一齐惊呼,涉及者痛骂变法不止,光绪皇帝却不为之动摇,痛下决心,非把这几件事彻底办好。好在当时普通旗人的生活并不好,国家给的钱粮极其有限,生活捉襟见肘,因此准其自谋生计,或许比现在这样穷混要强许多,大家虽然一下子不习惯,但骂几句,发些牢骚,也就各自忙着谋划该搞的营生去了,好在有三年的过渡期,大家也不是特别的紧张。
  绿营兵的情况也差不多,众人虽然不满有抵触情绪,但骂也骂了、咒也咒了,知道皇上的决心动摇不了,过些日子大家也就释然了,慢慢也就想通了。但撤并衙门裁汰冗员却难办得多。京中的詹事府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老衙门,聚集了许多资历高年龄大的老臣,这些老臣胡子白了,腰也弯了,行动蹒跚,但恃其资历年龄对抗圣旨,坚决守在衙门不走,以示抗议。
  光绪大怒,便下令赶这些人出来,然后封了他们的衙门。其实对这些老官都是有特殊政策的,他们即便被汰,俸禄却一点不少,倒是那些年龄轻资历浅的官员,对他们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可小官们嚷嚷着骂一阵,便各自考虑自己的事去了,老官们却不行,集聚了起来,一大帮去颐和园找慈禧太后告状,慈禧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不接见他们,老官们就在园外又哭又闹,慈禧派李莲英出园传话,说:“都回去按皇帝的诏令办事,不然,全部革职拿问!”
  老官们大吃一惊,没想到太后的口气这么硬,这下不敢放肆了,发一通牢骚,嘴里嘟嘟嚷嚷,相互扶携着又回去了。
  不过,给京中的大衙门、地方督府抚府等处下的裁冗员的任务却难以完成,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并且那个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冗员,各堂官、督抚怕出乱子,也不愿得罪人,事情就拖下来了。光绪严旨催促,且限定了时间,下诏说若倒时完不成裁冗任务,将严惩不贷、决不姑息!众尚书、督抚有的惶恐不安,怕到时完不成任务被革职,因而极其紧张,有的却大大咧咧毫不在乎,说:“反正大家都完不成任务,我看你到时如何的严惩不贷。”
  总理衙门的大臣张荫恒就来找康有为商量,请他劝皇帝不要裁冗员了,不然很可能出乱子。张荫恒是帝党人物,他对变法总体是很支持的,但他知道裁人之事最是难办,从庞大的衙门之中去掉一个人,有时比背走一座山还难。为公事而得罪人的事国人最是忌讳,大家都拖着不办,皇帝却怎样下台阶收场呢?但皇上正在盛怒中,他不敢这样去对皇上说,于是就来找康有为。康有为也感裁人的事棘手,就说给光绪,希望他给各大衙门免了这个任务,光绪却不肯免,但下旨将完成任务的时间向后推了两个月,说是给各衙门一段考虑的时间。
  康有为此时对光绪变法的毅力与决心是由衷的佩服,赞叹不已。但当时民智未开,报纸等传媒也极少,大部分国民对变法是漠然的,谈不上反对或者支持,根本就不关心或者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许多官员反对变法,除过一些真正愚顽守旧颟顸之徒外,大部分官员主要是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样子,除过三纲五常,圣人之言外,其他的言论道理他们是从未听闻过的,因此康有为建议皇上提倡西学并大量编译西学著作以供官民士绅学习,并广开言路,准许士民人等上书言事,无论是官是民,哪怕山野的樵子海边的渔翁,也不管他说得对与不对,都允其向皇上直接上书言事,论述其对强国富民的见解。
  光绪点头说:“该当如此,大家都敢说话了,言路也就开了。”于是令康有为通知梁启超进宫陛见,欲命梁筹办译书局,编译西学各书。
  梁启超当时的名声也很大,在维新派中,仅次于康有为,其文章见解深受士林欢迎,但他却因守旧派的嫉恨,两次会考都未得中,此时还是一介布衣。光绪求贤若渴,也不管布衣不布衣了,亲自召见,慰勉有加,令其以六品衔专办译书局事务,编译介绍西学实用之书,以广博国人见识。梁启超自然是求之不得,大喜应命。可惜梁启超的官话讲得不好,广东口音极重,与皇帝交流困难,弄得彼此都很尴尬。
  紧接着光绪颁发上谕,允准官商士民上书言事,着令都察院专管呈递士民人等的上书,官员的上书则由其所在衙门的堂官呈递,并要求必须原件呈递,呈递者不准拆阅,不准抄录,更不准借故羁押不呈,不然便以违旨论处。
  此谕一发,在国中引起了一阵轰动,士民们见皇帝将他们与官员一样看待,大家都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讲论国家大事,心中不免就兴奋激动起来。低层的小官员平时也没有给皇上上书的机会,所以也踊跃起来。于是各种上书从各地雪片一样的飞往紫禁城,有些樵夫渔父连上书的基本格式也不会、抬头也不知道写,就寻一张不规则的纸片,写上几句话便给皇帝呈来了。皇帝的案头堆着厚沓子大小不一、体制杂沓的上书,光绪黎明即起,披览这些上书。
  吏部主事王照,是个六品的小官,喜读书好思索,遇事爱较真,他却有些很独特的想法,与一般士人的见解不同。他见大家都上书,自己心中也有很多想法要讲给皇上听,当下也写了一道奏章,除说了一通其他道理外,却在奏章中别出心裁建议皇上与太后出访东洋西洋,以广见闻,并为大清的变法强国开风气之先。
  

八 秋风剪剪,秋意渐寒(2)
他写的时候,同僚们便笑他异想天开,说:“洋人的地方古里古怪的,可怕危险,你竟欲将皇上与太后置于危地!李鸿章在日本差点被刺客杀了,皇上太后若出洋有了意外,谁能担起这个责任?哈哈,你的奏章赶紧撕了吧。”
  王照却倔强异常,说:“你们只知道想坏事,却不知只要太后与皇上有了出访的想法,不管去与不去,对国人的观念都是个大冲击、大震动。我这奏章意义非常,作用极大,我非上不可。”
  奏章写完了,王照就拿给堂官许应揆请求代呈。许应揆皱着眉头不愿替他呈递;王照就又拿给堂官怀塔布,怀塔布也不愿替他呈递,王照无法,就找侍郎坤岫,溥颋等代递,他们也都搪塞不递。王照气愤不已,带了折子直入礼部大堂,向两个堂官四个侍郎瞪着眼责问,说:“上谕说任何人不得阻挠上书,你等若不代呈,我便去都察院投递。”
  怀塔布怒道:“你上折欲置皇上太后于险地,是何居心?你这折子就是不能呈递!”
  王照扭着脖子说:“上书是皇上给我的权利,你等阻挠,我难道不敢上折子参你们吗!”
  怀塔布、许应揆一齐冷笑起来,说:“不怕你参!你把参我们的折子马上写来,我们立刻替你呈递。”
  王照怒极,便马上写了参奏礼部两堂官四侍郎的折子,怀塔布接了,自己也写了一个参奏王照咆哮公堂、欲置帝、后于险地的折子,将两个折子同时递了上去。
  怀塔布、许应揆他们是凛然不惧的,他们不相信一个小小的主事能参倒他们六个人。不过这几个人的命不好,因为前几天御史宋伯鲁刚参过许应揆、怀塔布一本,说他们守旧迂谬,阻挠新政,这二人也的确对变法颇有微词。不过当时光绪正要罢免谭仲麟,因此没有动他们。今次见他们公然阻挠上书,大怒下便要老账新帐一起算,以违旨论罪。
  大学士徐桐与怀、许二人来往密切,闻讯忙求见皇上,给怀塔布许应揆说情,说:“怀、许阻挡王照上书,也是爱护皇帝太后的一片心意,不愿皇上太后足屡险地,其忠心可鉴,愿圣上垂怜轻责。”
  光绪怒道:“是险地不是险地,难道我与太后不会斟酌!我下诏求书,便是为了听众人的不同意见,怀、许他们却公然违抗诏令,经王照一再斥其违旨,仍不呈递,如此而不严惩,何以服人心、戒将来!”于是下旨,将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揆,侍郎坤岫、溥颋、曾广汉、徐会澧等六人全部革职,同时褒奖王照不畏强权,勇猛可嘉,赏给三品顶戴。
  这一来,朝中反对变法的大臣各个惊恐。刚毅当下哭着入颐和园向太后告状,求慈禧快快制止皇上。慈禧却面无表情,说:“你只做好你的官,带好你的兵就是,其他事情少管,我自有注意。”
  当时刚毅手下有一支三千人的队伍,称为毅军,因为士兵的兵器以鸟枪为主,故又叫鸟枪营。刚毅的脑袋笨,不明白太后的意思,但也不敢多问,就懵懵懂懂的又出了院子。怀塔布许应揆他们被革了职,心中也极是不服,便贿赂太监李莲英给太后进言替他们辩白冤屈,李莲英收了银子,答应有机会一定进言。
  光绪又费心搞了一个礼部拟任堂官侍郎的名单,拿给慈禧太后看。单子上后党帝党的人揉在一起,以后党的裕禄与帝党的李端棻为尚书,四个侍郎中却明显有三个是帝党的人。慈禧看了看单子,点点头同意了,但告诫光绪说:“九列重臣,非有大故,不可轻言革职。以新间旧,以远见亲,徇一人而坏家法,如此变法,怎能成功,列宗列宗会怎么想?”
  光绪说:“太后,儿臣宁愿坏祖宗之法,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不然天下后世都要笑我为亡国之君!”
  慈禧摇头不语,心甚不乐。
  李莲英见太后心情烦躁郁闷,便建议她开个游园大会以取乐。慈禧闻言笑了起来,说:“好极了,园中菊花刚开,煞是好看。你便传我话,请在京二品以上大臣的宅眷都来颐和园游园赏花,人一多就热闹了。”
  原来慈禧不直接管朝政了,相对事情少了许多,很感寂寞无聊,李莲英的建议正搔在她的痒处,于是立刻催李莲英去办。李莲英却假公济私,悄悄地将已革职的怀塔布的妻子也一并请到了颐和园。
  一众大员的夫人小姐嘻嘻攘攘、笑语盈盈涌进颐和园,陪着慈禧在园子里游玩,赏花观鱼、戏水看山。慈禧大乐,传令给女眷们赏饭,要她们在园子里做尽日之欢。怀塔布的妻子也是皇族之女,过去便见过慈禧多次,以善于奉迎而深得慈禧的喜爱,这时她便觑个方便,向慈禧哭诉皇上处置怀塔布过重,请慈禧为其作主。又说皇上偏听康有为的话,欲尽撤满人之官。
  慈禧安慰她说:“不要哭,你叫怀塔布来园中见我,待我问清楚情况,再作区处。”
  此时,忽有湖南的士绅曾廉向光绪上书,说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讲学时,曾大肆宣扬民权,倡导自由,实属大逆不道,如今又与康有为狼狈为奸,扰乱天下,故力请光绪杀康梁一谢天下,说不然天下便将大乱,万民百姓便将无以为生。
  光绪见书,命谭嗣同对之逐条驳斥,但却并不治曾廉之罪,说:“天下百姓不知民权、自由的可贵,这都是各级官吏的失职。”于是发上谕,称:“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守旧士大夫,不能广宣朕意,乃反胥动浮言,使小民疑惑惊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获闻新政者,朕实为叹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 秋风剪剪,秋意渐寒(3)
但那个时候的士大夫怎能理解光绪的所作所为,他们只恐老传统被打倒之后,国就不国了。向称开明的张之洞也对光绪的做法难以理解,并特别对士绅平民胡乱上书表示不满,说:“变法是朝廷的事,让这些山野小民掺乎什么?他们又知道什么!”
  光绪于是长叹,深感大清的体制不但愚民,而且愚官,就咬牙说道:“不革新政治,变法就难以顺利进行!”遂萌发效仿西方英美等国、开设议院以改良政治的想法,招康有为相商。康有为吓了一跳,忙说:“皇上,民智未开,守旧之士盈满朝野,议院决不能开。”
  光绪说:“政治不明,守旧之士永远难悟西人强国之法,变法就无法实施。除过政治改良,还有何法能使这些守旧之人洗心革面呢!”
  康有为见光绪十分勇决,苦思冥想下想到了清朝早年间曾用过的“懋德殿”,就建议光绪用懋德殿代替议院,以议政治的得失。光绪对之不甚满意,却也知道康有为换名字是为了减弱对守旧官僚的刺激,同时降低其作用,只将懋德殿作为皇帝政治上的参谋,以争取太后的支持。
  二人反复探讨商量良久,最后光绪接受了康有为的建议,说:“好,先开懋德殿,议院待数年之后再开。”
  可光绪皇帝欲开议院的风声却传了开来。帝党骨干之一的孙家鼐,其时以大学士衔领办京师大学堂,他得知光绪的想法,大惊下求见皇上,说:“圣上,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矣,怎可冒然便开议院!”
  光绪说:“君无权但国可以强。若国能强民能富,我要权又作何用?”
  孙家鼐跺脚叹气而退。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林旭、王照、徐致靖、宋伯鲁等人却十分高兴,他们聚在一起商议,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