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发明-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到这个时候,藤普坦得还显得有些乐观,这让叶枫有点愤怒,这篇报道明显有人为的痕迹,而且早上才传出的消息,作为贵族院的院长拉耶尔就已经知道,而且暗示议会其他人也有担心,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人在幕后运作,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这次机会,让这件事沉下去?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03 危机公关
情的发展比叶枫想得还要快,几分钟后,诺贝尔电信员领着路透社记者阿斯和藤普坦得的堂兄出现在他们面前。
“维克多,你怎么来了?”藤普坦得惊讶地问道,叶枫顿时有不好的预感:“是老藤普让你来的?”
维克多点了点头,看了看路透社记者阿斯,并没有马上说话。
“有事就说吧,我能想到是什么。”叶枫说道,这个时候反而冷静下来,倒要看看季尔那边的出手,到底会如何凌厉。
维克多是奉老藤普的指派,前来通知藤普坦得,在下午的例会上,司法大臣季尔抛出电击伤人事件,成功挑起其他人对电网的疑虑,暂时冻结了这个项目。
老藤普没有资格参加御前例会,无法得知会上的具体情形,据说在当时的会议上,没有人为电网项目进行辩护,因为大家对电的了解都很少。
财政大臣彭特倒是提出让诺贝尔公司提交项目的安全报告,却被季尔以内阁最近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为由,给堵了回去,是不是还有机会,老藤普现在也不是很清楚。
“明天的报纸上,一定会有这条:内阁因安全问题,全面终结电网计划——到时无论我们怎么解释,大家也都知道电是危险的,这个观念一旦有了,就很难打消,我们的事业就危险了。”叶枫沉重地说道。
电是新生事物,人们的惊奇的同时,本就怀着敬畏,再加上雷电天威早就深入人心,如果有心人顺势鼓吹,普通人一定会担心,害怕电的存在。
爱德华和藤普坦得这时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者小心翼翼问道:“博士,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叶枫没有马上回答,就是这两个蠢货不在第一时间通知他,而且处理的手法僵硬无比,才导致现在的被动局面。
“阿斯先生,你知道各大报社的记者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吗?”叶枫问路透社的记者,他现在很想办一份自己的报纸,话语权实在是太重要了。
阿斯在英国生活过,对先进技术更容易接受,而且很希望瑞典能像英国一样发展起来,所以非常配合,更重要的是,叶枫也是他的老板。
“埃尔文阁下,记者们对这件事并没有过多关注,毕竟在林场、矿山,甚至是水晶作坊里,伤害性的事故经常发生,这次之所以特殊,也是因为大家对‘电’还比较陌生,倒不是因为觉得这次事故的后果严重,我听说当事人也没有遭到太大的伤害,现在就和正常人一样?”阿斯道。
说到当事人,叶枫就想起这件事,狠狠地瞪了藤普坦得一眼:“这件事你去处理,对那个被电击的工人,采取和研究中心人员受伤相似的待遇,赔偿、慰问,并安排合适的工作。”
看藤普坦得满脸惊讶,叶枫更不高兴:“赶快去做,抢在这件事被人捅开前面。”
藤普坦得脸色一凝,连忙离开去落实这件事,倒是阿斯疑惑地说道:“伤一两个人很正常,就算有人别有居心,也不会拿这个做文章的。”
“不是就算,是肯定有。”叶枫满脸严肃地敲了敲桌子:“好了,就我们几个,先商量一下应对的办法。”
在座的有叶枫,他的助手爱德华。卡尔逊,路透社的记者阿斯,还有诺贝尔电信的几个管理人员。
说是商量,其实是叶枫给其他人布置任务:“这件事原本很简单,一起安全事故,随后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出了事我们大家都要认真去想原因,避免再度出现相同和相似的事情,以后电信这边的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实验室的标准进行培训,不然不能上岗——就是参加工作的意思。”
“现在明显有人针对我们,这件事的打击面相当大,凡是和电有关的都可能受到影响,电报、电站、输电网、电灯还有投票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当然,这件事发生得很不巧,造成现在的局面有些被动,但只要利用好了,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叶枫不知道什么是危机公关,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事故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这次事件,宣传“电”这个新事物,让人们了解更多电的性质和用途。
散会后,大家马上行动,诺贝尔电信出面邀请斯德哥尔摩各大报社参加
布会,对这次事故做出详细解释,并向与会记者发放打印出来的关于电的常识的资料。
因为各大报社在电信公司都派人留守,以便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所以发布会开得很快,到的人也比较全,另外还邀请了同样在周围等消息商家的员工,让他们也参加这次别开生面的发布会。
叶枫亲自担任发言人,只有他对电的了解,可以应付接下来的各种问题:“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问,关于电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它会是人类的未来。”
“埃尔文勋爵,请恕我冒昧,我们都知道你说的电和天上的雷电是同一种事物,那么电是安全的吗?虽然这次事故没有死人,却让我们看到这种电同样是危险的,如果以后用的电多了,用电的规模更大了,岂不是意味着到处都是雷电?”说话的是《每日新闻报》的记者,眼看叶枫将发布会的气氛搞得很平和,忍不住跳了出来。
叶枫笑了笑,他很希望有人将尖锐的问题都提出来,这样他才好接着回答让更多的人明白电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像御前会议这样的场合,根本没有辨清的机会。
“几百万年以前,当人类或者说猿人,看到森林大火的时候,他们对跳动的火焰充满敬畏,因为那是可以毁灭一切的力量,然而人类的祖先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学会使用火,火是危险的,但使用得当,却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电也是一样。”
下面一阵哗然,叶枫微笑着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其实,电和人的关系,甚至要比火与人更加密切,告诉大家几个事实……”
叶枫向前伸出一根手指:“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电荷,瑞典这里比较寒冷,大家冬天的时候喜欢穿羊毛衣,晚上脱衣的时候,有没有见到短促的闪烁?还有轻微的劈啪声响?好,大家都举手了,都遇到过,我告诉大家,这就是电荷,我们称之为静电。”
“静电是静止不动的电荷,而我们用的电,其实就是流动起来的电荷,就是电流,这个电流是由电压和电阻决定的,
人体上的电荷静止不动,是因为毛衣本身是绝缘的,也就是电阻无限大,如果你接触金属物品,就可能放电,产生酥麻的感觉,就是触电,有没有人经历过?大家仔细想想。”
见没有人响应,阿斯将手举了起来,陆陆续续又多了两只手,看上去这一现象并不是那么普遍,毕竟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家用电器,准确地说是根本没有。
叶枫笑了笑,今天开这个发布会,就是要让大家心服口服,好在刚才就有准备,使了个颜色过去,爱德华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将几件羊毛衣送到记者们手中。
“大家手上拿的,是最常见的羊毛衣,我们现在请工作人员测试一下,看上面有没有电荷。”叶枫说道。
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抱着电压表和电流表上前,用导线接地,测得电压为零,没有电流通过。
“现在,请大家举起手上的毛衣,来回轻轻地搓几下,对,就是这样。”叶枫领着下面的记者搓毛衣,早有人用相机将这一切拍了下来。
“好,现在,我们再请工作人员测试一下。”叶枫道。
工作人员再次走上去,这次果然测到了电流,各件毛衣上电压数字都不同,只有阿斯搓得最久,瞬间放电时的电压达一百多伏。
“啊,真的有电啊!”斯德哥尔摩邮报的记者惊讶地说道。
“原来要发电这么简单,以后也不要买电池,就搓毛衣好了。”旁边的商人笑道。
“大家知道,人身上的静电电压,最高可以达到多少吗?”看着下面议论的记者,叶枫知道电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不再神秘,更不复从前的高高在上。
大多数人都在摇头,有人抢着说道:“刚才最高的电压是一百多。”
“这位先生看得很清楚,大家也应该看到,经过几次摩擦,毛衣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达到一百多伏。那么,如果是穿在身上,经过很长时间的摩擦,静电电压会达到多少呢?”叶枫笑眯眯地看着大家道。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04 神奇电话
人体静电的电压能高达几万、几十万伏,”叶枫看着“惊骇”的人群,微笑着继续说道:
“那么,大家知道诺贝尔电信现在使用的电压是多少吗?诺贝尔电气规划中的电网电压是多少吗?”
“二百伏,仅仅只有二百伏!”叶枫微笑着伸出两根手指,在众人面前晃了晃。
巨大的落差让记者和到场的商人感到惊讶,他们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说自己身上的静电比发电机还厉害?
发布会的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这一点并不像政府机构有时候做的那样,官员在上面一本正经地讲,记者在下面听,反而像一个很热烈的交流会。
叶枫面带微笑,表现得游刃有余,他适时地告诉大家,未来电网提供的,绝对是安全电压。
造成人体伤害最直接的原因是电流,好比人体静电电压很高,但因为毛衣本身是绝缘体,无法形成电流。
民用电的电压更低,只要不接触,或者使用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注意安全,就不会有危险。
叶枫说得很实在,而且当场带着绝缘手套去接触通电导线,说明通常情况下,电是安全的,不会无缘无故伤人。
在发布会的最后,莱斯出现在大厅,和两个助手搬了一个箱子上来,箱子上面竖着一只圆号。下面拖着长长地导线。
叶枫看了看面前的记者,大声道:“电是人类的未来,现在,我再向大家展示一样全新的电器,这个东西叫电话。”
“电话是什么?电话就是能像传送电报一样,传送声音,使用电话,你在斯德哥尔摩说话。你的妻子在哥德堡就能听到。”
“啥?”记者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斯德哥尔摩说话,在哥德堡就能听到?那是神话吧?
“神话?几十年以前,你们有谁能想象,一篇稿子瞬间就能发送至千里以外?那个时候的人们,有谁相信钢铁造的船也能浮在水面上?火车、电灯、蒸汽机。有谁想到过?”
在叶枫演说的同时,技术人员已经将硕大地电话机安装好,这台机器是和投票器一同运到诺贝尔电信的,原本是用电报线进行远距离的试验,最后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
但电话机的短距离通话试验已经成功,叶枫请一位记者上来,拿起一只漏斗状的铜管,示意他对着大喊。
“瑞典——万岁!”
“听到刚才地话没有?听到就重复一遍。”叶枫对着铜管喊道。
“瑞典万岁!”旁边的圆号突然响了起来。
声音虽然不算大,也不清晰,还带着嘎吱嘎吱的杂声。但还是将在场的人吓了一跳。
因为大家都听得很清楚,声音是从圆号里面传出来的。而且还不是刚才说话的记者原来的声音。
叶枫刚才说过电话的功能,所以大家很快明白了。这应该是另外一个地方的人,通过导线传来的声音。
不过,还是有人不愿意相信,一个商人指了指圆号下面地箱子:“里面是不是有人?”
叶枫挥挥手,马上有人将箱子的前面板拆开,露出里面地导线,这下子谁也没话说了。
拿着漏斗,叶枫大声喊:“下面。我问你答,现在是什么时间?”
“下午四点十七分。”
“你在哪里?”
“隔壁的房间。”
……
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叶枫又让记者和商人们每人写一句话,然后送到隔壁地房间里,不一会儿,充满嘈杂的声音就从圆号里传了出来。
很显然,另外一个房间的人,通过电话和导线,将声音传到了面前的电话机。
虽然声音不清晰,虽然距离很近,却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声音确实可以通过电流传送。
好不容易从震惊中清醒过来,记者们马上发疯似地打听这种机器的情况,恨不得马上体验一番。
让他们失望的是,诺贝尔公司宣布这种机器还在试验当中,有效通话距离仅仅只有几十米。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记者们的好奇,以及对这件事进行报道的热情,哪怕只是试验品,这样地新闻也足以引起轰动。
现在,没有人会再去问电是不是危险,是不是要禁止用电,他们关心的是,电还可以做什么?电话什么时候能够推向市场。
次日斯德哥尔摩地大小报纸,都不约而同地以那台巨大、丑陋、性能垃圾的电话机为头版,报道了这种“千里传音”的机器。
几乎每则报道都引用了叶枫所说的那句话:你的父母,在哥德堡就可以听到你在斯德哥尔摩说的话,如同面对面时的交流。
用电话成功转移话题,吸引媒体的注意,叶枫在第二天亲自前往王宫拜访了卡尔,摄政王陛下当时正用专线电报和他的情人联系,而且正想着报纸上说的那台电话,是不是有可能装到王宫里来。
卡尔电话机很感兴趣,同样对叶枫提出的,将瑞典建设成为电气化国家的建议感兴趣。
无论哪个国王都希望能取得一些成绩,更何况卡尔是如此年轻,还在巴黎生活了好几年,骨子里充满浪漫的气质。
卡尔担心司法大臣季尔强硬的态度,叶枫就提出,将电网这个计划,也提交即将召开的议员大会表决,要是通过了,季尔就不能再说什么。
叶枫要做的就是让议员大会通过这份方案,除了和老藤普的结盟,还需要拉拢一部分议员,更重要的是让中立的那部分议员,感受到电的重要。
议会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但如果一项提案涉及的内容并非利益攸关,好处又显而易见的话,相信议会还是会做出有利于这个国家的选择。
在议员大会召开以前,需要让这些议员知道电的重要,最直接,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拉耶尔伯爵对投票器的顾虑。
如果大家在投票的时候都要用到电,还有什么理由投反对票呢?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05 人与猿人
我需要想一个办法,让拉耶尔和议员接受投票器。I电信,叶枫这样对助手爱德华。卡尔逊说道。
不管怎么说,人们对电的恐惧不会那么快消失,尤其议员们都是有身份的人,这也意味着他们更怕死。
叶枫还在考虑这个问题,爱德华已经将今天早晨的报纸整理好放到他面前:“博士,用电话转移视线很成功,不过,《每日新闻报》抓住您的一个口误,说了些很难听的话。”
“口误?”叶枫想不起自己说错了什么,找出《每日新闻报》,看到四版显要位置有一个很大的标题:“东方人的祖先是猴子!”
这个标题的内容本身没有问题,但语气很不对,什么叫东方人的祖先是猴子?西方人的祖先也一样是猴子,而且大家的祖先似乎发源于同一个地方。
叶枫很快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是一八五六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还没有发表,也就是说,进化论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更不要说人类是从猿到人进化而来,如此激进的观点。
对这个时代的生物学,叶枫没有专门关注,了解并不多。
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地质学,他就比较关注。
达尔文在那个时代,也是个不错的地质学家,有一些很不错的作品。
叶枫知道。达尔文早期两本比较重要地著作,《一八四二年概要》、《一八四四年概要》已经有了。
这两本书,已经具有《物种起源》的框架,并且涉及了“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虽然还很模糊。
按照这个时间段,叶枫估计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实际上已经完成,不过是还没有发表。
同样的,那份著名的遗嘱也应该写好了。达尔文准备在自己死后,再发表《物种起源》的手稿。
历史上的达尔文知道自己地观点是多么的让人震惊,会造成何等影响,所以想竭力避免。
直到另外一名生物地理学家华莱士,独立发现了“自然选择理论”,并将论文寄给达尔文征求意见。才迫使后者提前、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发表了《物种起源》。
叶枫知道自己大意了,他已经习惯去改变历史,但这样容易引起争议,带来麻烦的事情,并不是他喜欢的。
事情已经发生,叶枫只能希望达尔文看到这则消息,提前发表他的《物种起源》,免得自己被这个麻烦缠上。
不过,等叶枫从思绪中跳出来。去浏览那篇新闻地内容时,马上改变了主意。这个《每日新闻报》,实在是太可恶了。
文章攻击叶枫说过的那句话。攻击他将“愚昧地”将猿人看成人类的祖先,这并没有什么,叶枫也只会觉得对方愚昧、可笑而已。
但是,这篇文章还指出叶枫东方人的特征,嘲弄叶枫代表的“东方猴子”,才是猿的后代,全篇都是刻薄的嘲讽。
叶枫的脸色冷得可怕,至少一旁的爱德华。卡尔逊从来没看到自己的老板如此生气过。
“叫路透社地阿斯先生。马上过来。”叶枫沉声说到。
爱德华连忙让人去办,看着叶枫难看的脸色。小心翼翼道:“除了这些事,实验室那边也来了几份电报,其中普朗泰先生说,你答应去电池实验室地事情,已经拖了好久,希望你能抽时间去看看。”
提起工作,叶枫只能暂时压住心中的怒火,想起上次展示发电机时,确实和普朗泰说过,去看看他们实验室地成果,没想到一忙起来,就拖了很久。
“他没说什么事情吗?是不是有新的成果?”叶枫道。
“似乎是一种新的电池,不过还没有发现用途,有点鸡肋,所以一直都没有正式报上来,想让您先看看。”爱德华道。
叶枫皱起了眉头,不悦道:“这是怎么回事?以后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实验室出来的,哪怕有一点新意,也要足够重视,及时报上来。”
“是的,博士。”爱德华连忙点头,心里却在说:这个实验室的事情,一直都是那两个小魔女在管,他可一点插手的机会没有。
叶枫想了想,也不清楚普朗泰主管的电池实验室能有什么新地发现,不过这却给他一个启发,原来为了推广输电工程,一直想用输电线为这次议员大会的投票器、统计仪还有白炽灯供电,现在大家对电都有疑虑,特别是投票器,是要用手接触地,倒不如改用电池。
叶枫觉得这样做不错,至少能打消一部分人的疑虑,只是目前的电池都比较庞大,而且不好移动,如果有干电池就好了。
叶枫想着就随手将这些写下来,免得忘记,看到爱德华还站在旁边等自己回话,连忙摆摆手让他先忙:“等阿斯过来,安排好了我就回研究中心,这边的事情你们处理好了,不要对那些人太客气。”
看着爱德华离开,叶枫就觉得没有电话很不方便,虽然那台被命名为“千里传音一号”的话机试验还算成功,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暂时还无法投入使用。
电话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打电话的人说话,声带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传到话筒上,形成波动的电流,称为话音电流。
话音电流再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的电话机并转换成膜片的振动,通过空气将声音传到人的耳朵中。
这里最关键的是两次转换,也就是如何将声波转换成话音电流,以及将电流返回为声波,原理很简单,但要做出来却有难度。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06 让人暴走的比喻
波和电流之间的转换,一般需要两个过程,空气震动体的机械震动,然后再转变为变化电流。
其中第一步使用的是金属薄膜,限于工艺水平,制造薄膜不困难,难的是无法保证薄膜的规格一致。
将薄膜震动转变为变化的电流,这一步更加困难,试验话机使用的是金属簧片。
薄膜震动导致金属簧片的震动,簧片切割磁场,产生微弱的变化电流,传送到接收端。
问题是簧片震动产生的感应电流过于微弱,即便是换作电磁场,增强电磁场强度,也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
必须要通过其它办法,将感应电流放大,叶枫想了一会还是没有主意,技术基础过于薄弱了。
阿斯很快出现在叶枫的办公室,说到人和猿人的问题,脸上露出愤慨的神色:“《每日新闻报》已经丧失了报纸应该有的品味,和新闻的客观性,他们居然抓住一个口误进行人身攻击,我们可以声讨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办报的宗旨。”
“不,我想你误会了,我并没有口误。”叶枫感谢了阿斯的好意,同时纠正了对方的“口误”。
“这个……虽然那些没有职业道德的家伙做了引申,不过博士您的确实说了容易引起争议的话,在场的记者都听到了,我们想要否认并不容易。”阿斯以为叶枫要否定自己说过地话。显得很为难。
“您知道,真实、诚实,一直都是路透社的宗旨,我不可以……”
“停,尊敬的记者先生,我并没有让你否认事实,去制造假新闻,我是个诚实的人。不是吗?”叶枫赶紧摆手阻止了路透社的记者,他最讨厌一味粉饰的御用媒体。
“我是说过那样的话,但那不是口误。”叶枫不顾一脸迷惑的阿斯,继续解释道:“那是一个……对生物学、遗传学具有相当知识地……学者,做出的科学推断,或者说是科学假定。我认为那是合理的,是有事实根据的。”
“啊!”可怜的阿斯已经蒙了,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你没有听错。”叶枫很自信地敲了敲桌面,那则评论让他很生气,他决定做点什么。
这时候,爱德华又带了一个人走进办公室,阿斯很惊讶地发现,那居然是《每日新闻报》的记者。
“好了,两位尊敬地记者,我现在向你们发布一些我自己的观点。你们可以如实在报纸上写出来。”叶枫对阿斯和那位略微有些不安的《每日新闻报》记者说道。
“我研究了很多动植物的现象,我认为每一个物种都是不断进化的。而进化的结果是通过遗传,由自然选择的。举个例子,”叶枫指了指《每日新闻报》记者手背上裸露的汗毛。
“你的体毛比猴子少,那是因为人类的祖先,一部分猴子脱离了森林地生存环境,显然体毛少更容易排出汗液,也就更容易活下来。你看,自然选择了体毛少的猴子,淘汰了那些体毛多地猴子。一代一代传下来,体毛少的猴子越来越多。这个遗传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你现在地体毛比猴子少,说明你比猴子进化了,而你的体毛比我多,所以……很抱歉,记者先生,我这个人说话就是这么直。”
“这就是自然选择。”叶枫用一个很粗俗,也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说明了他的自然选择学说,阿斯不知道有没有听懂,但至少他还是不能接受,有点发懵地坐在那里。
被比喻的《每日新闻报》记者却忍不住了,激动地站了起来:“圣经上说……”
“好了,我们不要去管圣经,教会曾经告诉我们,雷电是神对人的谴责,可事实是,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神的事情,人又怎么会知道?好吧,我不是质疑圣经,我不是要和你们辩论,你们只要如实地将我们之间的谈话写出来,我没有让你背弃信仰,对不对?”
阿斯无奈地点了点头,他无法接受叶枫说地,人怎么可能是猴子呢?
要说明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自然选择理论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生物学上的比较,遗传学方面地论证。
叶枫做不到这些,他打定注意要宣扬自然选择学说,然后让远在英国的达尔文阁下,忍不住站出来,提前发表他的那本鸿篇巨著:《物种起源》。
“我跟你说这么多,你可能还不是很明白,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叶枫伸手指向《每日新闻报》的记者,后者忍不住打了寒颤,不知道这一次,自己又会变成什么。
“很好,譬如你生了……哦,我是说你和你老婆生了一个儿子,那生出来的肯定是人,而不是猴子。”
这不是废话吗?《每日新闻报》的记者翻了翻白眼,有种要暴走的冲动。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遗传,中国有句古话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你的儿子是人,不会是猴子,也会比较像你,不可能像我——当然,你不会那么幸运。”叶枫笑着说道,那个记者的脸色却很不好看。
“这就是遗传,父母的很多特性都会传给下一代,相信你们都会认可我的这个说法。我们知道,你的老婆肯定喜欢毛比较少的人,而不会喜欢毛很多的猴子……”
“我抗议,我老婆很正常,你不要总是将我们和猴子扯到一起,我的祖先是人,不是猴子。”《每日新闻报》的记者很愤怒地再一次站了起来。
“先别急,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我的观点是正确,你刚才的话就是亵渎自己的祖先。”叶枫没有理会《每日新闻报》的记者的抗议,笑呵呵说道。
“我们接着说,如果你的老婆喜欢我——请原谅,那不会有结果的,因为我绝对不会接受——我是说,如果女人都喜欢毛比较少的男人,只和毛少的男人结合。”
第四集 电的革命 207 物竞天择
如果男人和女人,都喜欢对方身上的毛比较少,那么可能性就比较大,诞生的后代就比较多,他们的后代也可能继承父母的特点,毛比较少。长此以往,经年累月,人类身上的毛就会越来越少,直到人类不会用这样的标准择偶。”
叶枫说着,瞥了瞥《每日新闻报》记者手背上裸露的黑毛,摇了摇头:“当然,我这仅仅是比喻,用来说明遗传在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早就被叶枫说蒙了,完全不知道叶枫在说什么,目瞪口呆。
在抛出遗传的作用以后,叶枫继续阐述他所理解的进化论,也就是那句着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再举个例子,假设开始的时候有两种人类,一种是我这样,聪明健康的;还有一种是你这样,呃,我只是比喻,不那么聪明的,前者适应了世界,可以生存,繁衍,生出继承了他们优点的后代;而后者不能适应,只能自己灭亡,更无法繁衍后代,就算繁衍了后代,也会灭亡。久而久之,几万年,上百万年以后,很显然,这个世界上只会有前一种人,因为后一种已经被大自然所淘汰。”
“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叶枫道。
狠狠将《每日新闻报》的记者侮辱了一番,留下两个着名的,惊世骇俗的观点,叶枫扬长而去,乘坐马车前往研究中心。
进化论的提出,在当时的社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