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过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时候听奶奶说,不管是谁,一过了奈何桥,在阳间的所有心愿就都会化作无可奈何的叹息,所以这座桥叫‘奈何桥’,是这样吗?”郝宇问。

  “是这样的,难道你没有这样的感觉吗?”

  “没有啊。我想见史婕的心愿就没有变。”

  “那是你太爱她了。”余秋菊说着,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三生石(一)
“哎呀,我的前世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刚走过奈何桥,郝宇就听到一声惊喊。

  他寻声望去,只见奈何桥头有块十几米高的大石头。大石头透体黑色,黑得像黑玛瑙,石身玲珑剔透,布满孔穴的外形飞舞跌宕,像太湖石那样具有漏、瘦、皱、透之美。

  大石头上刻着“三生石”三个红色的隶书大字。 

  一个鬼魂正站在三生石上,两眼直钩钩地看着面前一个直径有一米多的石镜。三生石下站着很多鬼魂,正等着上石观看。

  “那上面的石镜能看到前世、今生和来生,所以这块大石头叫‘三生石’。”余秋菊说。

  “是不是阳间传说的那块刻录着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的大石头?”郝宇急切地问。

  “就是它。” 

  “它不是在杭州西湖畔的天竺寺外吗?怎么跑到阴间来了?”郝宇十分不解。他还记得,十年前他和史婕结婚时去过那里。

  婚礼后,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决定去苏杭度蜜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

  7月的苏州阳光明媚,和风熏人,他们手拉着手在白堤上漫步。

  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几个年轻人正在“三潭”间泛舟,湖面上传来阵阵歌声。

  “宇,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我真敬佩白居易,若无白大人,哪有白堤,没有白堤,哪来如此美丽的西湖呢?”此时此刻,史婕想起了唐朝的白居易,想到了白居易任苏杭太守时带领人们修筑白堤的往事。

  “苏东坡是不是也一样伟大呢?”郝宇说。

  “当然。苏堤白堤共同造福桑梓!”史婕不假思索的说。“要不,几千年来,苏州的百姓怎么总不忘记两位大人呢?”她想起了刚到西湖时,听到一个小卖店里的老大娘对苏白的赞许。

  “要想让百姓不忘记你,就得做有益于百姓的事。你说对不?”郝宇说。他想起了不同的人生——《乾隆微服私访》中那些作恶的杭州官员。

  “来之前我在电脑上查了资料,说天竺寺外有块‘三生石’,只要拍三下就能看到自己的前生、今生和来生。咱去看看,下辈子咱俩是不是还做夫妻。”郝宇突然想起了三生石。他们一同来到了天竺寺。

  天竺寺门两旁刻着一副对联:

  三生石上定三生,三生庙前许三生

  三世情缘圆三生,三世缱绻情三生

  门旁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三生石赋》。碑的背面刻着“三生石”的来历。郝宇轻声念了起来:

  唐玄宗末年,洛阳名士李源的父亲李橙在安禄山之乱中死于乱军之手。李源悲痛万分,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便在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与寺中颇有文才,为人纯正的僧人圆泽结为莫逆之交。

  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却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

  李源说:“我已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

  两人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时,看见一个身怀六甲的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人。” 

  “你说什么?”李源没听懂圆泽的话,忙问。 

  “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她已经怀孕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一直做不了母亲。我不想走水路,就怕遇上她。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是命中注定。我必须马上到阴间阎罗十殿报到,领取转生贴速来投胎。你念佛号助我速生吧。”圆泽说。

  这时,李源方知当初园泽要走旱路的原因,心中好生悔恨,可一切都无法挽回。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阳寿已到,就此别过。七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胎的家中来看我,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

  七天后,李源来到那个汲水妇人家中探望。果然,那妇人正给刚生下的小儿洗澡。婴儿见李源走了过来,冲他咧嘴笑了笑。

  李源无心再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 

  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盼望着能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

  “他能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李源边走边想,来到一块大石头前。忽然隐隐约约听到树林里传来一阵歌声:

第四章 三生石(二)
十三年前与友别

  时辰已到可来耶

  木子水源前世友

  不忘园泽来相见

  唱歌的是个童声,反反复复地唱着这四句。

  “木子水原?不就是‘李源’吗?” 李源听到歌声,立刻向树林里跑去,边跑边喊“园泽老友,李源在此!”

  跑进树林,看见一个水涧。在涧水对岸,一个牧童正骑在牛背上,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

  圆泽看到跑来的李源,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你好吗?” 李源淌过水涧百感交集地问。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你要继续勤加苦修。”说着,扬起手中的柳枝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调转牛头,离地而去,慢慢地隐入烟霞之中。 

  此后,人们便把天竺寺外那块大石头称为“三生石”。

  郝宇和史婕走进天竺寺,只见寺内红色高大的柱子上挂着三条青底桃木竖幅,上面是雕刻描金魏碑大字:

  一世岩石出,化作英雄冢,情意无可催。

  二世磐石破,摆渡姻缘桥,鸳鸯两双飞。

  三世玉石焚,誓守金玉盟,生死永相随。

  “这就是咱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郝宇问。

  “对,咱俩生死相随,来生还做夫妻!”史婕说。

  没想到,来到阴间,又见到了“三生石”。

  见郝宇问,余秋菊心里像打碎的五味瓶,一时酸甜苦辣不知是啥滋味。她本想通过“三生石”打消郝宇对史婕的思恋,没想到郝宇一见到“三生石”竟如此激动……好人做到底吧,也许他找到史婕,史婕因为爱拒绝他,让他赶快返回阳间,到那时……”她把希望寄托在了史婕对他的爱上。

  “杭州西湖那块‘三生石’ 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是阳间人为了增加旅游景点,根据这块三生石做的,只这块才是真正的有灵性的三生石。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在三生石前都可一笔勾消。咱们去看看吧。”余秋菊说。

  他们来到“三生石”前。

  “你点燃一根香,把它伸进石头上的任何一个孔穴,如果这块石头所有的孔都冒烟,你就双手合十向它祈祷,它就能保佑你找到在阴间的亲人。”余秋菊说。

  “这可太好了……可我没带香啊。”

  “你不是有香烟吗?点根香烟试试。”余秋菊出着主意,带着他登上了三生石。郝宇发现,不管到哪里,余秋菊都有特权。

  郝宇点燃了一根烟,插到一个较大的孔中。

  两分钟后,三生石上所有的大小孔穴都冒出了白烟。

  郝宇高兴得蹦起来。他虔诚地跪在三生石前,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着。

  “三生石,三生石,请你保佑我尽快找到我的史婕!”

  祈祷完毕,郝宇刚要站起来,那三生石的所有孔穴又像涌泉一般流出了一股股水溜儿。

  “这……”郝宇惊诧了。

  “这是灵石被感动的泪水。”余秋菊有些嫉妒地说,“如果祈祷者对他所爱的人是真诚的,这灵石被会感动得流出泪水来。” 说着,余秋菊的眼里也噙满了泪珠。

  “这三生石还真有灵性!”郝宇说。

  “它神通可大了,你只要拍它一下,它就会显现出你前生的模样;只要你拍它两下,它就会显现出你来生的形象。”余秋菊说。

  听罢,郝宇对眼前这块玲珑剔透,漆黑如玉的石头充满崇拜之情。他想起了杭州西湖畔三生石上刻的张春耘先生的诗句:“不知前世谁是我,此生过后又为何”。是啊,阳间有多少人想知道自己身前身后的样子啊!

  “哎呀,我的来生怎么会是一匹白马?”郝宇正想着,一个正在看三生石的鬼魂惊叫起来。

  “哎呀,我的来生怎么会是一只老鼠?”另一个鬼魂更是惊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  三生石(三)
“你听见了吧,这两个鬼魂,一个被三生石照出他的来生是一匹白马,一个被三生石照出他的来生是一只耗子,这说明他们的今生都是做过亏心事的,只是这亏心事并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或者说他们只是不经意中做了一件很小的亏心事,所以他们死后才没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是被转生为牲口了。当然,那个转生为耗子的罪孽比变白马的要深一点儿。”余秋菊说。

  郝宇被好奇心驱使,也走到三生石上的石镜前,轻轻地拍了一下,石镜闪了两闪,很快出现了一个小眼睛,高鼻梁,厚嘴唇,中等个儿,干瘦的樵夫,正在市集上卖柴。

  “这就是你前生的模样儿。”余秋菊说。

  郝宇又轻轻拍了两下“三生石”,石镜上很快出现了他来生的模样:身材魁梧,四方大脸,浓眉大眼,两道剑眉间有一颗痣,身着笔挺的藏蓝色西装,正在桌前批改文件,看样子像一个官员。

  看了自己前生和来生的形象,郝宇感到很欣慰。

  “三生石上显现的前生形象是准确无误的,但它显现的来生形象却是不确定的,如果你今后做了亏心事,就不一定是这个样子了!”余秋菊告诉他。

  “那我就不做亏心事,永远不做亏心事!”郝宇坚定地说。

  “三生石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人的因缘。你和史婕的因缘,在三生石上是可以找到的。”余秋菊又告诉他。

  “怎么找?”

  “拍它三下。”

  郝宇在三生石上又轻轻拍了三下。

  很快,三生石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苍翠的山峰,茂密的森林,瓢泼的大雨。

  一个进山采蘑菇的姑娘不小心滑倒了,滚下了深谷。

  一个身材干瘦的砍柴人放下担柴的担子,小心翼翼地走下那荆棘丛生十分陡峭的深谷,在谷底找到了姑娘。

  砍柴人把已经昏迷的姑娘背起来,一只手拽着伸向谷底的树枝,艰难地向上攀爬。突然,他的大腿被树枝划伤了,鲜血渗透了裤子。他看了看,咬着牙背姑娘继续向上爬。终于,他爬出了深谷,把姑娘放到谷边的一块大平石头上,自己就昏了过去。

  这时,雨停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际。砍柴人醒了过来,见姑娘已经苏醒,正双手把着摔断的腿哭泣着。

  砍柴人将姑娘重新背起,一直把她送到15公里以外的家中。

  这时,画面没了。

  “你看见了吧,那个砍柴人就是前生的你,那个受伤的姑娘就是前生的史婕。”余秋菊对郝宇说,“那一天,你虽然救了那个受伤的姑娘一条性命,可是你不知道,那个可怜的姑娘家只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全靠姑娘上山采蘑菇卖钱维持生计。你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太太、一个骨折的女孩子可怎么过呀!”

  “我哪知道啊!”郝宇显得很内疚地说。

  “后来,这瞎老太太就柱根棍出去到处要饭,她们虽没被饿死,可老太太一股急火攻心,很快就撒手人间。当初,如果你能接着照顾她们一下,这姑娘也不会成为没爹没妈的孤儿了。”

  “这,这,我怎么就这么笨呢!”郝宇后悔万分。

  “你和史婕之所以只有十年姻缘,就是因为你当初没能彻底解救她。按照佛家因果相报,你只给了她十年的恩德,史婕也只能报答你十年的恩情。所以,她在今生遇到你和你结婚,并为你生下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现在十年恩德已满,便离你而去了。”

  郝宇掐指一算,自己和史婕结婚整十年。

  “你怎么知道我和史婕只有十年因缘呢?”郝宇问。

  “自从我得到阎王的恩准可以借尸还魂后,就一直等着与我合适的躯体。等到史婕后,为了还魂顺利,便对她的前生和今世进行了详细了解,所以知道了你们俩的秘密。”说到这儿,余秋菊叹了口气,接着说:“可惜我还魂心切,没有来得及研究你们俩的今生。不然,就不会闹出把达莱湖说成是松花江畔的笑话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郝宇说,“看来这婚姻全是缘分决定的,难怪我奶奶总说,‘情随缘,缘定情’,‘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呢!”

  “是的,那白娘子不也是因为许仙前生救了她,她才来报答许仙的吗?”余秋菊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其实,好的婚姻是因缘,坏的婚姻也是因缘。”

  “┅┅”郝宇吃惊地看着她无语。

  “比如说我的婚姻吧……”说到这儿,余秋菊也走到三生石前,轻轻地拍了三下。于是出现了如下画面:

  一座古城,城墙已经遭受很大损坏。

  城中有一间青砖绿瓦的破旧房子,屋内有一铺火炕,炕上盘腿坐着一个年轻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包袱。

  一个男子汉伸手要那包袱,女人不给。男子汉就开始抢。女人死死搂住不撒手。持续了一会,女人没劲了,顺手拿起一把剪子刺向男人的手背。男人不得已放开了手。

  画面戛然而止。

  余秋菊说:“画面上那个女子就是前生的我,那个男人就是前生的孙承继。我们俩本是一笔生意的合伙人,当那笔生意赔本的时候,前生的我把剩余的一点儿货拿回家想独吞。那个男人不同意,跟到我家里要。画面上,俩人抢夺的包袱就是剩余的货。前生的我不仅没分给他本来该得的一半,还把他给刺伤了,就此种下了孽缘。我们的婚姻之所以如此糟糕,就是前世的孙承继对前世的我的报复啊!”

  说到这里,余秋菊感到很惭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三生石(四)
这时,来到三生石下的鬼魂多了起来,把三生石围了个水泄不通。

  郝宇没心情再看下去,催着余秋菊快领他去见史婕。

  “现在你见不到史婕!”余秋菊冷冷地说。

  “你……”郝宇发现了余秋菊态度的变化,欲言又止。

  “人死后来到阴间,要走黄泉路、上望乡台、过奈何桥、看三生石、进酆都城,然后到阎罗十殿接受审判,最后才能确定去处。这个过程需要七天时间。如果生前没做过亏心事,七天以后就能自由活动了。阳间给亡人烧‘七’,就是为了死去的亲人能自由活动后手头不至于拮据。史婕才来三天,你肯定见不到她。”余秋菊说得很黯然。

  “噢——”郝宇机械地回应着。

  “不如先跟我去酆都城参观一下。”余秋菊拽拽郝宇的袖子。她隐隐感觉到,要赢得郝宇的爱太难了!

第五章  酆都府(一)
这是一个山群,山峰高低不一,高的直插入黑漆漆的冥空,一眼看不到尖;低的只有几百米高,有的只有几十米高。

  余秋菊施展法术,带着郝宇“飞”到了一座山峰上。

  看过三生石,郝宇对余秋菊更信任了,信任得竟有点依赖。在他看来,今生能遇到余秋菊也是命中注定。如果自己的前生把采药姑娘送回家后问一下她的家况,就不会让她那瞎眼老母拄棍乞讨了。如果这样的话,自己和史婕也就不会只有十年姻缘了……

  站在山峰上向下望去,酆都城尽收在眼底。

  “啊——好大呀!”郝宇惊叹道。

  “酆都城方圆有一百多平方公里,设有六个城门。城里像周时的井田,分为许多个方块,中间用道路相隔。”余秋菊介绍着。

  郝宇发现,每个方块都有一座器宇轩昂的大房子,只是房子的样式不同。最远的一个竟是用原木柱支起的大草棚。

  中间的方块最大,房子也最好,一座座大屋顶的房子极为阔绰。方块中间有一条大道,大道是弯曲的,有点像“S”。大道上依次排着几座建筑,都是两层的,像是皇宫中轴线上的几大殿。黑色的琉璃瓦泛着青光,飞檐高悬,每一个飞檐上都蹲着一个怪兽。

  余秋菊带着郝宇“飞”落到一个山坡上,顺着山坡的小道,艰难地向下走着,走过护城河,来到城门前。

  城墙有十多米高,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台。敌台是向城外突出的,台上是八角敌楼,每个敌楼都有一名鬼卒把守。据说,把守敌台的是御林军一师。

  城门分三重:阙楼、箭楼和正楼,正门楼上书写着“幽冥界首府”五个颜体大字。

  城门有两丈高,五丈宽,对开。门是两块巨大的花岗石,足有30公分厚。门上刻着阎王的画像,画像上的阎王头戴皇冠,身穿黑色皇袍,正骑在似龙非龙的怪兽上巡视。几个牛头马面环绕在怪兽周围保护着阎王,就像阳间的衙役。

  门的左边是牛头,右边是马面,手持钢叉威严地站在那里。

  郝宇只觉得有一股王者之气向身上压来。

  “唉,干什么的?”牛头大喝一声,握紧了手中的钢叉。

  余秋菊拿出了在城隍庙领取的那个文牒。文牒到了这里闪闪发光。

  “请。”牛头马上改变了一脸的严肃。马面也微微弯腰,做出了“请”的姿态:“这发光文牒可是最高通行证啊!是一般人拿不到的。”马面想。

  “嚓——”郝宇刚要跨进城门,牛头马面交叉钢叉拦住了他。

  余秋菊拿出两张花花绿绿的印刷品分别给他们,他们立刻收回钢叉让开了路。

  “宇,别害怕!刚才这对牛头马面是城门职司,也就是阳间把大门的。他们可能是看出了你是假死人,所以拦你。”余秋菊小声对郝宇说。

  郝宇的心还在怦怦地跳个不停。

  进了城门,发现屋宇高高低低,房子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极具豪华,甚至奢侈,门前还有岗;有的宽敞整洁;有的房子不大,院子极小,院门就是两块板钉上去的。

  街道还算整洁,纵横交错。街道两边饭店、商店、旅馆等应有尽有,和阳间没啥大的区别,只是路面不同。阳间的街道都是沥青或水泥路面,也有的是长条石铺砌的,像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就是长条石铺砌的,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里的街道是用青石板铺就的。青石板并没有规则的形状,每块都有丈许方圆。块块青石板的边缘都长出寸许长的青青小草,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图案。

  路上只有马车和人抬的轿子。行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无声无息。有穿汉服的,有穿唐装的,有穿清朝的长袍马褂的,还有的只在腰上围块兽皮。那些穿长袍马褂的脑后都拖个长长的大辫子。

  这时,几个*人走了过来。可街上的人毫不惊讶,竟熟视无睹。

  人们都在走自己的路。

  “怎么,这里也兴裸撸В俊焙掠钕肫鹆嗽谕峡吹墓馊寺氵'的新闻。

  “那些不穿衣服的是旧石器时代的鬼魂。因为阴间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哪个朝代的人都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久远的朝代鬼魂越少,他们都先后转世了。没转世的因修行不够或罪孽太大。”余秋菊解释着。

  “这酆都府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现代和皇城区共十七个城区,各朝代的人都生活在各自的城区里。今天是朝拜日,各城区的显贵都要去阎王殿朝拜阎王,所以你可看见各个朝代的人。”

  这时,郝宇看见迎面一座大大的牌坊,牌坊的两个朱红柱子上写着:

  鬼向阴司去

  人从阳世来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酆都府(二)
牌坊上的匾额上写着“地府第一街”。

  街道两旁是十几家饭店,招牌林立,每家饭店门前都有店小二在招揽客人。这时,他们正走在一家叫“忆香春”的饭店前,只见门两侧贴着“闻香下马”、“知味回头”的对联。

  郝宇的肚子“咕碌碌”地叫了起来。

  “饿了吧?我请你吃饭。”余秋菊说着,拉起他的手走了进去。

  “小二,你家都有什么?”

  “客官……”店小二随声走到余秋菊面前,笑容可掬地递上菜单。

  郝宇浑身不自在。在阳间,不管去哪家饭店,店小二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可今天就像他根本不存在! 

  余秋菊见状笑了笑,在郝宇身上比划了两下,嘴里不知又念叨了句什么,店小二马上转过身来,对郝宇一个九十度大鞠躬:

  “客官,您要点什么?”

  “啊,我怎么忘了,在阴间鬼是看不见人的。这一定是余秋菊给我施了什么法术。”郝宇想起了余秋菊说的“阳间人看不见鬼,阴间鬼看不见人”的话。他看了一下菜谱,京鲁川粤四大菜系样样都有,200多种菜肴品种俱全。他点了佛跳墙、瓦片鱼、地三鲜、麻辣豆腐,又要了两瓶啤酒。

  菜上来了,色泽鲜艳。郝宇二话没说,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瓦片鱼就往嘴里送。可怎么也吃不出味来。他又夹起一块麻辣豆腐——仍然味同嚼蜡!他看了看余秋菊。

  “阳间人吃阴间饭就是清汤寡味,凑乎着吃吧。”余秋菊说着,吃得有滋有味。

  郝宇嚼着饭菜难以下咽。

  “喝啤酒吧!”郝宇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啊——又苦又涩?”他皱起了眉头。

  余秋菊看了看郝宇,有些心疼地说:“俗话说:‘人吃鬼饭无滋味,鬼吃人饭滋味无’,没办法。宇,将就着吃吧,能充饥就行。”

  看着寡淡无味的酒菜,郝宇草草吃了几口就没了胃口,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店小二。

  “买单!”

  “你这是假币!”店小二看了一眼百元大钞说。

  “这……”郝宇刚想说,这是刚从银行里取出来的,怎么会是假币?可立刻反应了过来:这里是阴间。

  余秋菊掏出几张花花绿绿的印刷品给了店小二。然后笑着对郝宇说:“快把你的钱收起来吧,这里是阴间,用的是冥币!”

  郝宇睁大眼睛看着余秋菊。

  “就是死者亲人烧的纸钱。”余秋菊告诉他。

  郝宇突然想起了年初和朋友打的赌。那是年三十儿的前一天,他和朋友逛早市儿,见到一个卖烧纸的,他前面竟摆着好几样,有普普通通的手工做的黄色草纸,有印上“冥府银行”大钱图案的,还有黄色小方绢纸……有写百元的、千元的、万元的,甚至还有亿元的。当然,卖的价钱也不同。当时,朋友要买最好的就是印有“金银亿万两”的黄色小方绢纸,郝宇说都一样,还开玩笑地和朋友打了个赌——谁输谁请客。现在可以搞清楚了,在纸钱上写上不同数额的面值到底有没有用。郝宇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不一样。”余秋菊说:“你说的那几种黄纸我在阳间也见过。阴司银行不管黄纸的质量,因各种黄纸所带的阴阳两界转换信息密码是相同的。他们只认黄纸上的钱数。数额越大,到阴间兑换的钱数越多。”

  “也就是说,黄纸不是钱,得兑换?”郝宇问。

  “那只是汇票。”说着,余秋菊拿出花花绿绿的冥币给郝宇看。

  “看来鬼的穷富,主要取决于他在阳间的亲人给他烧多少大面额的黄纸了。回到阳间后,我得给父亲多烧点儿纸!”郝宇想。过去,他是根本不信这一套的,还说人家烧纸钱是活着不孝死了瞎闹。现在他信了。

  “走,我带你游览一下酆都府个个城区。”吃完饭,余秋菊对郝宇说。

  “还是去见史婕吧!”郝宇央求道。

  余秋菊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转身向门外走去。

  看郝宇跟了上来,余秋菊有些不高兴地说:“不是不让你看史婕,不是跟你说过,亡人到阴间得七天后才能自由活动吗?史婕才来三天,你根本看不到她。”

  余秋菊停了停接着说:“再说了,也不是我不想让你见史婕,你来到阴间一趟不容易,不好好游览一下多亏呀?这个机会可是世人难寻呀!”

  郝宇无言。

  他抬头看了看冥空,只见那白色的太阳还是毫无生气地挂在那里。

  “你闭上眼睛。”

  郝宇听话地闭上了眼。

  余秋菊拽住了他的手,身子向上一蹦,说声:“走!”两个人便腾云驾雾,在空中飞了起来。

第五章  酆都府(三)
当郝宇睁开眼睛的时候,只见四处是荒山野岭。一条河流从远处蜿蜒流过,河流两岸是一片广袤的平原。

  河南岸有一个村落,面积达5公顷,中间是座大草棚子,有100平米大小。一群下身围块兽皮的人们正在那里商议着什么。

  “这是原始社会区。那个大草棚子是他们的议事大厅。走,咱们过去看看。”余秋菊说着,拽着郝宇向议事大厅走去。

  走近了,郝宇才看清,那个大草棚子是由百十根木柱支起的。大草棚子前是个有上千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周围是一座座的房屋,有的是圆形的,像个粮囤,房上是圆锥形的草屋顶,有的像个小金字塔,只是它是用树枝和草搭成的,不像埃及金字塔,是用巨大的石块堆砌的那样壮观。每个小金字塔前都有一个突出的三角形小门,供人们进出。

  郝宇突然想起,前几年自己去过的西安半坡遗址不就是这个样子吗,那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仰韶文化的代表。

  “莫非这儿是母系氏族社会……”

  看了一会儿,他们向另一个城区走去。

  “嗒嗒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