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推开金融之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会强烈地反对卖空,而政府也常常会采取措施限制、甚至禁止卖空。
在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时,卖空在美国曾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因为大家都认为,正是卖空才导致了股市的暴跌。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卖空再次成了“过街老鼠”。
我国则长期禁止卖空。1998年《证券法》虽然没有明文禁止卖空,但明文禁止“融券”。 融资是把资金借给别人,融券就是把股票等有价证券借给别人。卖空的前提条件是我能够从别人那借到股票。1998年《证券法》明文禁止证券公司把股票借给别人,这样我借不到股票,也就不可能卖空了。我国2005年修订的新《证券法》虽然允许卖空,但允许卖空的规定至今还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因此,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卖空。
是不是如同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卖空导致股市的下跌,因此应该禁止呢?事实上,卖空这一“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首先,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价格应该一样,这才符合经济学常理,也才符合常识。其次,卖空可以把股市中的水分挤出来,从而防止股市出现泡沫。再次,卖空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949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琼斯利用卖空这一手段,他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基金——对冲基金。这就是对冲基金为什么叫对冲基金的原因。
第十三章 风险与回报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学所涉及的无非是风险与回报这两大话题的。哪两个问题呢?一个问题就是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降低或者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尽可能高的回报?
为什么风险与回报的问题这么重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愿意承担风险是绝大部分人的本性,可是我们又想得到尽可能高的回报。所以,在从事金融活动中,我们就要尽可能控制风险,采取办法降低风险。而要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我们就必须了解风险是怎么回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风险?怎么衡量风险的大小?
在金融活动中,因为不重视风险而吃了大亏的例子很多。1994年1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政府宣布破产,成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府破产案件。从奥兰治县政府破产这个案件中,我们得到什么教训呢?就是要懂得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强调回报,而不看风险。
那么,什么是风险呢?怎么衡量风险的大小呢?
在金融学中,风险是指我们投资实际获得的回报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也就是我们的投资可能遭受部分损失甚至是全部损失。
在金融学中,我们把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的特点是,只要你从事金融活动,你就要承担这种风险,谁也躲避不了,这类风险包括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
另一类风险叫做非系统性风险,就是每一个公司所独有的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减少它们对我们的不利影响。对于非系统性风险,我们可以想办法避免,也应该想办法避免。
是不是所有的金融资产、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有风险呢?也就是说,是不是就没有让你包赚不赔的投资呢?
理论上,除了我们前面讲到的套利活动外,所有其他的金融资产、所有其他的金融活动都是有风险的。虽然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有风险,但是,风险还是有大小之分。
那么,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来衡量、比较风险的大小呢?
衡量风险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衡量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程度。我们看看股票价格的波动状况就知道,股票的风险为什么比债券的风险大很多了。1928年,美国股市总体上涨了45%,但1929年就暴跌到…8%;1931年更狂跌到…45%,但是1933年又暴涨到54%;1934年又下跌到…1%,但1935年又上涨到48%。股票价格这样过山车一样的狂涨暴跌,风险显然很大。而国库券的价格非常稳定,基本上没什么波动。
更具体一点地说,我们用一个叫做“标准差”的东西来衡量风险的大小。“标准差”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用来说明结果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结果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波动程度也就越大。在投资中,标准差越大,你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但也可能亏损更厉害,因此,风险也就越大。
回报也叫做收益,就是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也就是,通过投资,你的钱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这变化的部分就是你投资获得的回报。
我们已经看到了1926~1999年这74年中,股票与国库券的风险是怎么样的了。那么,它们的回报是怎么样呢?有人计算过,如果你在1926年拿1美元在美国购买股票,那么,到1999年时,这1美元变成多少了呢?变成了2200美元。如果你在1926年拿1美元在美国购买美国的国库券,那么,到1999年时,这1美元变成多少了呢?变成了美元。因此,购买股票得到的回报显然远远高于购买国库券得到的回报。
这样,把风险与回报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果你在1926年用1美元购买股票,到1999年这1美元已经变成2200美元,你已经非常非常富有。但是,在这中间的74年里,你不知道多少次会在半夜从梦中惊醒,担心第二天股市暴跌。例如,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就突然莫名其妙地暴跌大约20%。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券的话,虽然到1999年你的1美元只增长到美元,但你可以晚上睡得非常稳当。美国有句话,购买股票会让你富有,吃得好,但你会睡不好;购买国债会让你睡得好,但你富不起来。因此,要么“吃得好”,要么“睡得好”。想既要“吃得好”,又要“睡得好”是不可能的。“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在金融学中,老师说“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市场上不可能存在既没有风险,却又能让你获得高回报的东西。
第十四章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摊分险。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把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道理引入金融,从而创建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这个理论的创建,在金融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是现代金融学的开端。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衡量风险的大小,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来控制风险。
而在此之前,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股市、债券市场这些金融市场和赌场差不多,不值得研究。1936年,英国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他那本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就把股市等金融市场当作赌场来看待的。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在股市买股票与赌桌上扔骰子一个样,一旦我们买了一只股票,那么,这只股票到底是赔还是赚,我们不知道;风险有多大,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就更没有办法控制风险了。这不与赌博扔骰子一样吗?
有了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个理论,在投资之前我们就可以估计自己大概要承担多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是不是喜欢风险、能够承担多大的风险这两方面的实际情况,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投资。这样,股市投资就不再是赌场扔骰子这样完全靠运气、我们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东西了。
在1950年的时候,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是一个连主流经济学家们都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他的理论实在太新奇了,以至他差点没拿到博士学位。
马科维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到底是些什么内容呢?对于投资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的这个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只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够得到多大的回报,即能赚多少钱?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承担多大的风险?我们总是希望尽量降低自己的风险,同时尽量提高自己的回报,赚尽可能多的钱。但是,风险与回报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想获得高回报,就要承担高风险。
第二,怎么衡量风险与回报的大小呢?我们在风险与回报那一章里已经讲过,可以用资产价格的波动程度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具体地说,就是用回报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的大小。
第三,不同的金融资产之间会存在相关性,它们可能是正相关性、负相关性、零相关性。
第四,我们把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公司的股票放在一起,就是一个组合,叫资产组合。根据不同的比例,我可以组成无数个不同的资产组合。但是,在所有这些组合中,有一些组合比别的组合好。
第五,由于各种资产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全部都是正相关,也就是说,资产的价格——如股票的价格——不可能全部同时上涨或者全部同时下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在马科维茨提出资产组合理论后,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又进行了补充与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托宾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他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能够让马科维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了。因为他的这个理论不仅告诉我们应该分开篮子放鸡蛋,而且告诉我们每个篮子里面各放多少鸡蛋,也就是说,他不仅告诉我们应该分散投资,而且告诉我们每样资产我们应该购买多少。他不仅告诉我们怎么衡量风险的大小,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来控制风险。这是以前的经济学家们想都没有想到的。
。。
第十五章 有价证券价格的确定
公司发行的股票与债券、财政部发行的国债都是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是一种权利,发行有价证券等于出售这种权利,而购买有价证券等于购买这种权利。那么,为什么有人要发行有价证券?购买有价证券的人能够得到什么权利呢?
有价证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股票,另一类是债券。
股票是公司发行的。你购买了哪个公司发行的股票,你就成了这个公司的股东。作为公司的股东,你也就拥有作为股东所拥有的所有权利。
债券与股票完全不一样,发行债券其实就是向别人借钱,购买债券等于是把钱借给别人。
政府也有缺钱的时候。政府缺钱的时候,可以向老百姓借钱。怎么借呢?就是让财政部发行债券,政府发行的债券叫国库券或者国债。
还有一种有价证券,它既像股票也像债券。国内现在很多公司发行了可转换债券,简称“可转债”。这种可转债就是这样一种介于股票与债券之间的有价证券。你买它的时候,它是债券,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可以把它转换成股票。
现在,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股票等有价证券是有价值的,而且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但是,70年前,大家却不这么认为。在那时的经济学家看来,股市跟赌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当时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也这么认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面用“选美比赛”的比喻说明,不存在股票到底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只要大家觉得股票值多少钱,那么它就值多少钱。
后来,经济学家对股市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1938年,一位名叫约翰·威廉斯的美国经济学家说,股市不是赌场,股票这些有价证券是有真正价值的,不是大家认为它们值多少钱,它们就值多少钱。那么,它们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呢,怎么确定呢?威廉斯说,股票真正的价值是由股票能够给投资者赚多少钱决定的。
股票怎么给投资者赚钱呢?公司赚钱了,就会给股东分红,这个分红就是股票给投资者赚的钱。我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并且一直拿着这只股票的话,那么它每年都会给我分红。股票的真正价值就是由这些分红的多少决定的。当时,美国有个著名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他和威廉斯的看法一样。格雷厄姆根据这种看法进行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格雷厄姆曾经在纽约大学上过课,并且教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学生,这个学生就是通过股市投资而赚了大约600亿美元家产、现在的全世界第一富翁沃伦·巴菲特。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的股票价格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公司能赚到多少钱决定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个股市来说,决定这个股市是出现“熊市”还是出现“牛市”的根本因素是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不景气,那么公司也就很难赚到钱,股市也就不可能出现牛市。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景气,而股市却在不断上涨的话,这个股市就肯定不正常。同样,如果一个公司不赚钱,它的股票价格却在上涨,那也不正常。
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股市每天都在变,不是上涨就是下跌,有时候上涨下跌的幅度还很大。为什么股市每天都在变呢?这是因为除了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这个因素外,股市还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会影响股市,而政府可能根据需要对这些政策不断进行调整。
股市还会受到投机者的投机活动的影响。股市还可能受到股民心理的影响。在西方,有一个关于股市的流行说法:推动股市变动的力量有两个,哪两个呢?一个是贪婪,一个是恐惧。贪婪会推动股市上涨,而恐惧会导致股市下跌。
因此,从根本上说,股票的价格与股市的走势是由公司的赢利状况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决定的,但是,国家的政策、股市中的投机行为以及股民的心理则会导致股票与股市每天都发生变动。
了解影响股票价格与股市变化的这些因素,对我们股市投资有什么帮助呢?我们在股市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怎么样。其次要考虑的是公司的赢利能力。最后,投机、股民心理这些因素会导致股市与股票价格每天都在变,对于这些因素,我们一般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也不要试图去预测。因此,比较好的股市投资方法就是,在看准经济大势后,选择一些值得投资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些股票。
债券的价值与价格又是怎么确定的呢?确定债券价值的方法与确定股票价值的方法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债券的价值也是由债券能够给投资者赚多少钱决定的。购买股票,我们可以得到分红,分红就是股票帮我们赚的钱;购买债券,我们可以按时得到利息和本金。
不过,债券与股票有一个区别,这就是我们从债券赚到的钱是固定的,而股票的分红却是不固定的。股票的分红则看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经营好,它可能多分红;经营不好,它就可能少分红,甚至不分红。此外,公司还可能破产,而公司破产了,我们可能什么分红也得不到,而且连购买股票的本金都全部打水漂了。
与股票的价格一样,债券的价格也是每天都在变。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债券价格每天都在变呢?
首先,利率的变动对债券的价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也会对债券的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第十六章 效率市场假说
曾经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一艘船漂行在大海上,船上坐着很多动物。大家提议,每人说一个笑话,如果听笑话的动物中,有一个没有笑,说笑话的就自己跳到海里去。老牛说了一个笑话,大家都呵呵大笑,唯独小猪毫无反应。于是,老牛只好自己跳到海里,淹死了。过了一个小时,小猪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大家问他,为什么发笑?小猪说,刚才老牛的笑话太好笑了。原来,小猪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老牛死得太冤了。
这个笑话同金融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
在这个笑话里面,因为小猪反应迟钝,老牛死得太冤。在股市里面,如果股票的价格也像这个小猪一样反应迟钝的话,就会产生类似的后果。比如,一个公司本来经营得非常好,但是,不管这个公司宣布了什么好消息,不管这个公司比上年多赚了多少,它的股票价格像小猪一样,就是没反应,就是不上涨。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就是没有人买这个公司的股票,这个公司就得不到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也就发展不起来,甚至可能会倒闭,像老牛一样冤死。
相反,如果大象说了一个笑话,本来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所有动物都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这不就让大象白白捡了大便宜吗?在股市里面,本来一个公司经营得很差,连年亏损,可是它的股票价格就是一个劲地往上涨。结果怎么样呢?当然是大家都跟风去买它的股票,本来有限的资金就浪费在这个业绩很差的公司里面了。
在股市里面,经常会发生上市公司遭受巨大亏损或者利润增长了一倍这样的重大事件。对于这种重大事件,如果股票的价格像小猪一样反应迟钝、没有变化的话, 或者,本来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可是股市莫名其妙地暴涨暴跌,我们就把这个市场叫做“非效率市场”。那么,什么是效率市场呢?当股市发生好的或者不好的重大事件时,股票价格会迅速而且充分地作出反应,也就是股票价格会迅速地上涨或者下跌。这个理论就叫“效率市场假说”。
在美国,不仅大部分经济学家接受了“效率市场假说” ,而且很多法学家也接受它,并根据这个理论来分析法律问题。因此,“效率市场假说”是一个影响很大的理论。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创造出“效率市场”一词,从而使“效率市场假说”广为人知。而今,这个理论的内容已经不只是“股市是不是可以预测”的问题,而是包含了好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股市是不可预测的。理由其实很简单:股市的变化是由新闻推动的,而新闻本质上又是不可预测的,股市也就是不可预测的。
其次,股市迅速而充分地对新闻作出反应。
第三,研究股市没有用处。 “效率市场假说”认为,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都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股票的交易量、价格、公司的财务报表、K线图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去研究它们,而且事实上,它们已经被无数人研究了无数遍,我们不可能再从里面发现新的东西了。所以,再去研究这些东西就变成徒劳无功的事情。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能够很好解释“效率市场假说”的这个观点。西晋时有个大才子叫王戎,从小就很聪明。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一天,他和一帮小朋友在外面玩,看到大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熟了的李子。其他的小朋友都跑去摘李子吃,唯独王戎没去摘。大家觉得很奇怪,他说:“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大家不信,问为什么。王戎说:“这棵树长在路边,谁都可以去摘。但现在树上长满李子,肯定是有人已经尝过树上的李子,发现李子是苦的。否则,这树上的李子早就被人吃光了。”结果,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股票的交易量、以往的价格、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等等这些公开的信息就好像路边李子树上的李子,谁都可以去品尝、去研究,而且肯定已经被品尝过、研究过无数次了。因此,就算去品尝再多李子,我们的发现也和别人的发现一样,就是李子是苦的。同样,就算我们再研究股市,我们也不可能从股市里面发现新的东西。所以,研究股市是没有用的。
“效率市场假说”对投资者个人与公司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那么,“效率市场假说”到底对不对,或者说股市到底是不是“效率市场”呢? 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市场有时候是效率市场,有时候不是效率市场;在某些方面是效率市场,在另一些方面不是效率市场。
“效率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股市没有达到“效率市场”的状态,那么,它对经济的发展会有很大危害。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股市的效率性,使它成为效率市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公司中的金融
要了解公司金融,我们先要分清公司与企业的区别。现在很多人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叫公司。其实,公司和企业是有区别的。公司都是企业,但企业并不一定是公司。公司其实应该叫公司制企业。除了公司制企业外,还有个人独资制企业、合伙制企业两种基本的企业形式。
现在绝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都是公司制企业,同个人独资制与合伙制相比,公司制有很多的优势。
例如,法律禁止个人独资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因此,在筹集资金方面,这两种形式的企业受到很大的限制。当这两种形式的企业因为扩大规模而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时候,它们常常通过改制的方式,把自己变为公司制企业。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改制”。变为公司制企业后,它们就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后,就可以将自己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种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就是上市公司。
公司的最大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多赚钱。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公司怎么赚钱。公司赚钱的主要途径当然是投资于能够赚钱的项目。在公司有很多的项目可以投资的时候,他们怎么知道哪个项目会赚钱、值得投资呢?哪个项目会亏损、不值得投资呢?经济学家们已经发明了净现值、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方法帮助公司确定哪个项目会赚钱、值得投资。
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公司投资需要资金,那么,公司应该如何筹集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呢?
公司有四种方式筹集资金。第一种方式是公司自己积累起来的资金。公司通过自己的经营,赚了钱。赚了钱之后,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股利分给股东,另一部分则留在公司,作为日后进行投资、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第二种方式是向银行贷款。第三种方式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向投资者借钱。第四种方式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股市筹集资金。
那么,是不是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筹到资金就行?当然不是,因为虽然都是资金,但不同的资金来源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且,资金的来源不同,它们的代价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公司应该以尽可能低的代价筹集资金。
公司管理人员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公司赚了钱之后,怎么办?公司赚钱后,自然要把钱分给股东。那么,公司怎么把赚的钱分给股东呢?常用方式就是给股东分红。
公司给股东分红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其实比较复杂的问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决定分红时,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要不要给股东分红?二是决定分红的话,多少比较合适?三是决定分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分红比较好?
当一个公司有很多赚钱的投资项目的时候,公司一般不会把赚到的钱作为分红分给股东,而是用来扩大再生产。相反,如果公司没有什么好项目可以投资,公司就会考虑把赚到的钱大部分作为分红分给股东。
公司与个人独资制企业、合伙制企业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在公司中,虽然企业是股东的,股东有权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但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权却在高管们手中。这就是公司的一大特点,我们把它叫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如何监督高管们的问题。怎么防止高管们光拿工资不干活?怎么防止他们侵吞股东们的财产,同时又要鼓励高管们努力为股东们工作呢?这就需要在公司内部、外部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几乎无法克服的顽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经历过通货膨胀。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把控制通货膨胀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英国1998年6月实施的《英格兰银行法》规定,英格兰银行的目标就是将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左右,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3%或者低于1%,英格兰银行行长必须书面向英国财政大臣解释原因,并说明将采取什么措施予以纠正。为了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左右,英国法律给了英格兰银行决定利率的绝对权力。也就是说,为了让英格兰银行能够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所有与利率有关的问题,完全是英格兰银行说了算,连英国国王、首相、议会都无权插手。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全面性地持续上涨。温和的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变得不稳定,并且迅速恶化、加速增长,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开始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性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是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也就是政府发行的钞票太多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公司与政府大量地增加开支,大量采购商品和劳务,可是商品、劳务供应跟不上。第三个原因就是厂家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串通起来哄抬石油、天然气价格,就会导致相关生产厂家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随之提高。厂家只有提高产品出厂价,让消费者来承担原料价格上涨的损失,并最终可能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经常有一些人说,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好处,因为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就业率。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通货膨胀的确可能提高“就业率”,但这是公众受到通货膨胀的误导造成的。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繁荣、高就业率也是短暂而虚假的。真相很快就会大白,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