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货币战争 批判-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持有的货币以这5种货币为最多,而且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上拥有很多种到期日适当而且在日常订货中可以随时使用的质高优良的资产(目前包括在利率“一揽子”中的资产为:美国三个月期国库券的市场收益;德国各银行同业间三个月期的存款利率;法国各银行间对三个月期私人票据的利率;日本两个月期的(私人)票据利率,以及英国三个月期国库券的市场收益)。
每种利率按各种货币计入特别提款权价值的比例加权。5种利率的加权平均数被称为“综合市场利率”。在本书所论述的时期内,根据综合市场利率求出特别提款权实际利率的方法以及特别提款权利率变动的频率,都有了重大的改变。1974年7月1日,特别提款权的利率定为年利5%,即相当于当时综合市场利率的一半。这个利率按照计算公式每六个月调整一次。经验证明,按照综合市场利率的一半,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特别提款权利率是太低了,损害了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储备资产的质量。因此,在1976年7月至1981年5月之间,特别提款权的利率逐步提升到相当于全部综合市场利率的水平。自1976年7月起,特别提款权的利率从原来的每半年调整一次改为每季调整一次,使之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综合市场利率的变动。
用途更广的特别提款权
在1970年,特别提款权体制开始创立时,对使用特别提款权的各种限制一般是作为保护措施而采用的。然而,随着特别提款权和国际货币市场的演变,着重点已转到提高特别提款权用途的多样化和适用性。这样,这些限制的作用已经减弱,并逐渐被取消。
补充头寸在特别提款权体制创立时就是它的一个特色,开始要求每一参加国至少持有相当于连续5年分配给它的特别提款权平均净累计数的30%。规定这一要求,是为了限制各参加国将特别提款权用于长期资金供应或由于他们对拥有其他储备资产的偏好而不按比例地使用特别提款权。
但是,这个要求削弱了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的地位,因为对其他储备资产没有保持最低平均余额的类似的要求。随着特别提款权利率的提高,以及它的质量和可用性的其他方面的改进,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考虑取消强迫持有特别提款权的要求,使它成为充分有力的储备资产。1979年1月1日,要求的平均持有量自净累计分配数的30%降到15%;而自1981年4月1日开始,这方面的要求就完全取消了。然而,仍希望各会员国适当注意,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储备资产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创设特别提款权时,只对它设想了三种用途:第一,用于指定交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定一个在国际收支和总储备方面都处于强有力地位的参加国,把货币提供给希望兑出特别提款权的国家,换取特别提款权。参加国有义务在这种方式下接受特别提款权直到它持有的特别提款权达到其总分配数的三倍时为止。第二,用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间的交易。第三,用于按与其他参加国的协议将特别提款权卖给他换取货币。然而,只有在特别提款权的使用国要把在其他参加国手中的本国货币换回来时,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该笔交易时,或对某种交易形式已作出一般批准的情况下,才允许这样的按协议的交易。除了少数情况下,卖出特别提款权的国家,是处在国际收支短缺地位的,这一点对将特别提款权用于指定交易也是适用的。这些对特别提款权按协议的交易中使用的限制,是为了增加国际收支地位强的参加国不主动接受特别提款权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他们在指定交易中被迫接受的数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特别提款权的秘密(4)
对特别提款权在按照协议进行的交易中自由使用的限制,在1976至1978年间逐步取消,促使特别提款权更广泛地使用。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规定,参加国可以从事使双方所持有特别提款权数更加接近其净累计分配数的那些按协议的交易。这就免除了对参加国之间的这些交易以及按协议的交易所规定的必须有国际收支短缺的要求,以补充头寸(这是原已批准了的)。实行这样的放宽限制以后,按照协议进行交易的数字和价值迅速上升。1977年,39笔按协议的交易转移了699亿特别提款权;而在1975年,这样的交易只有6笔,共04亿特别提款权。
在1978年4月1日生效的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章程》的第二次补充,进一步放宽了按照协议进行交易的限制。根据补充条款,参加国可以不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某项交易或某种交易形式批准,也可不存在国际收支短缺情况,而订立协议,进行交易。这样,特别提款权就可以在参加国之间自由地用于按协议的交易。1981年,按照协议进行的交易价值迅速增长;与往年相比,有更多的参加国在这些交易中卖出特别提款权。虽然放宽了对按照协议进行的交易的限制,指定交易在数量上仍保持重要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增加了特别提款权在它本身业务中的使用量,特别是对增加配额的付款、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收费、采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款的还本付息等方面。
为了扩大特别提款权可能的使用范围,第二次修订案还授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未在其他方面明确批准的用途。1978年12月至1980年3月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决定,允许特别提款权可用于以下各方面:1交易安排;2远期业务;3(用本国货币)购买(特别提款权);4金融债务的清算;5履行金融债务的保证;6捐款。将特别提款权首次用于贷款和金融债务的清算是在1981年。
自从特别提款权体制建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有权力规定某些机构为特别提款权的“其他持有者”。1973年,国际清算银行已被规定为这样的“其他持有者”。在第二次修订案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某机构作为“其他持有者”的权力已扩大到对官方机构的广阔范围。1978至1982年4月间,又有11个机构被指定为“其他持有者”,其条件是使它们能够按与上面列举的参加国相同的条款和条件,取得特别提款权,并将其用于协议的交易和业务。
这样,在1974至1981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一些加强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的措施。要使特别提款权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章程》所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储备资产的话,这些改进将被看成是必要的步骤。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1)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也有人把产油国的全部石油收入统称为石油美元(到目前,石油美元估计有8000亿到1万亿美元,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令人瞩目的巨大力量)。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年轻人的音乐品位、男人的发型、女人裙子的长度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除了油价。廉价的能源,尤其是30美分1加仑的汽油,已经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种“特权”。这种太平盛世的日子在1973年12月结束了: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将沙特*轻原油的标价提高到了每桶1165美元。
能源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搅乱了西欧以及整个西半球的金融市场,破坏了国际贸易模式,将工业界推进了一个长期的衰退深渊。在美国,失业率直线上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通货膨胀恶性循环加剧了。到了70年代中期,“经济滞涨”和疯狂的通货膨胀,伴随着萧条的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元气大伤,损害了所有人的收益。经历过那段日子的人都记得加油站前排着的汽车长龙,以及折磨着决策层的几近绝望无助的感觉。
石油灾难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石油进口国家的金钱“哗哗地”流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口袋。1973—1977年期间,石油出口国家的收益增长了600%,达到1400亿美元。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资本如今被分流到了少数几个石油生产国家。世界金融系统面临的是首当其冲的危机。必须找到某种方法将资本重新输送到石油消费国家,以便“回收”石油美元,否则萧条和停滞可能会演变成爆发性的全球大衰退。
回收美元和维持全球贸易与金融体制的任务落在了大型国际商业银行的肩上,包括美国的大通银行。石油输出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他们赚取的巨额资金如何投资。对于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来说,他们的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长们很愿意在回收程序中给予合作。但是,每个国家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
当时担任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的戴维?洛克菲勒在后来的《洛克菲勒*》中写到:
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将其新产生的大部分巨额收入作为定期存款存进美国银行,或者购买美国国债。他们的谨慎政策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将资金回收给石油消费国家。不那么保守的科威特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投资于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结果他们的资金储备以超过沙特*的速度成比例上升。伊朗国王把自己新获得的石油财富的很大一部分进行有计划的国内投资,包括经济多元化、大规模的国防开支、建设新的水电网络和国家教育系统的发展。
由于大通与沙特*金融署和伊朗中央银行保持着长期联系,因此,我们轻易地获得了该地区的资金。我们在欧洲货币市场的牢固地位——大量剩余资金通过该市场得到了回收——使得我们能够让资金避开联邦储备银行制定的法规限制,对于防止资本市场的长期混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回收的大部分石油美元贷款给了外国企业和行业,虽然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的部分地区,大部分资金贷给了主宰这些地区经济的国有企业。有时,我们直接贷款给各国政府,为他们的国际收支亏空提供资金。1974年年初,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意大利面临几十亿美元的账目亏损,在为购买石油而提供融资方面遇到了麻烦。在意大利银行举办的一次午餐过程中,该银行的行长吉多?卡利要求我提供25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我必须说,我不习惯在喝咖啡的过程中就同意发放如此规模的贷款,我们也不鼓励给政府贷款,除非这种贷款直接用于生产型投资。但在那种情况下,鉴于意大利局势的紧迫性以及大通与意大利银行的长期关系,我当场同意发放贷款。大通的迅速决策赢得了意大利的欢呼,而最重要的是,该贷款按期还清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2)
大通以及其他国际银行能够预先阻止许多人害怕的全球金融系统的瘫痪。可是各银行只能一时控制这个过程,更需要的是各国政府的协调行动,才能处理根本问题。但这种协调行动没有出现,而更大范围的全球经济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大通的大部分外国贷款流向工业化世界和石油输出国家,但有1/3的贷款对象是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截至1982年,大萧条的残余影响和1979年的石油恐慌影响引发了流动资金从许多这类国家大规模抽撤。首先是墨西哥,接着是巴西,然后是许多其他国家,他们纷纷宣布延期偿付债务的利息,从而突然造成了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秩序构成了第二次、也是更加严重的威胁。
其中的一个后果是,大通以及其他正在回收美元的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蒙受了巨大损失。随着该过程的继续,由于给国有企业,而不是私人公司贷款,银行家们备受指责。由于私人拥有的大型公司在拉丁美洲以及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寥寥无几,我们没有其他办法来回收石油美元。大多数批评家在努力证明商业银行家不负责任的时候,却轻而易举地忽略了这一点。
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是1973年石油危机和该危机之后的突然性世界经济结构重组带来的较长期后果。事实上,在这两个时期之间,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私营部门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艰难的预算削减和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为未来生产力而产生大规模借款的影响。但是,世界上各大工业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政府选择了更为容易、对抗性较弱的步骤。尽管美国和欧洲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这些年里扮演了中间协调的角色——我称之为英雄角色,但还不足以推迟受“惩罚”的时间。
75 里根遇刺与疯狂的爱情有关
枪支并没有杀人,是人们自己在互相残杀。
——美国第40届总统里根
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召开的一次劳工*上发表演讲。他是应美国劳联—产联建筑工会的邀请,前去对数千名工会代表发表讲话的。讲演完毕,里根走出饭店。他笑容满面,他向周围的人群挥手,意气风发。
这年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已经整整70岁了,刚刚上任才两个月。他是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也是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1932年,里根从伊利诺斯州尤里卡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和社会学学位。但后来他却当上了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播音员,并成为中西部最有名的体育节目播音员之一。后经一位朋友介绍,里根步入影坛。里根一生共拍过54部电影,担任过美国电影演员协会主席和电影工业理事会主席。1966年,里根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并连任两届。在做州长的8年时间里,他最大的两项成就是州预算支付能力的恢复和福利政策。从1968年起,里根开始参加总统竞选。1980年,他与吉米?卡特竞选美国总统。在与卡特进行的一场电视辩论中,他和蔼可亲、富于幽默、充满自信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当选为美国第40届总统。
下午2点25分,当里根走向他的轿车时,一位美联社记者叫住他想提问,白宫新闻秘书布雷迪走过来,要帮助总统回答记者的问题。突然从大约10英尺远的地方,一连串射过来五六发子弹,总统中弹时,刚刚举起左臂向人群挥手致意。总统的脸上露出一种迷惑和不肯相信的表情,他被一位秘密警察硬推进轿车。白宫特工人员迅速扑向凶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总统,从而使最后几枪都打偏了。受伤的里根被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在出事现场,里根的新闻秘书吉姆?布雷迪负了重伤倒在人行道上,鲜血从他脑部的一个伤口滴到钢铁格栅上。在他身旁,一个便衣警察倒在淌着雨水的人行道上,身体痛苦地蜷缩成一团。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3)
死里逃生的里根总统坐在车中,总感到周身疼痛,但医生帕尔在为他作身体观察时,并未发现有中弹的痕迹,奇怪的是,里根的嘴角渗出了鲜血。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帕尔判断,这是氧化血,里根的肺部一定受伤了。于是他立即命令司机赶往乔治?华盛顿医院。帕尔通过车内电话用总统的代号向上级通报说:“罗海德正前往乔治?华盛顿。”轿车到达医院,医护人员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此时,里根感到呼吸十分困难,体力不支。在对其进行血压测量时发现,他的血压值徘徊在50到60之间,如此低的血压很可能有突然休克的危险。此外,医生发现里根的左右呼吸不均匀,左边呼吸明显减弱。就在医生趴在里根左胸前倾听呼吸时,惊异地发现,在总统西服的腋窝下侧有一个小口子,小得就像一个纽扣眼,口子周围有微量的血迹。经认定,这是一个枪孔。因此可以确定,里根确实中弹了,且子弹还在他的体内。正是这颗子弹,击中了里根的左肺叶,危及生命。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医生取出了这枚子弹。这是一颗杀伤力很强的“破坏者”子弹,内置铝制霰弹。杀手一共开了6枪,其中除了击中布雷迪等4人外,另2枪打在里根的汽车上,由于汽车有防弹功能,击中的子弹变形反弹,当时里根距离汽车很近,因此中弹。子弹从他的左肋下射进,击断了第七根肋骨,钻到左肺叶中部,那儿距心脏只有3英寸。12天后,里根痊愈出院,另外中弹的4人,也因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6名荷枪实弹的保镖和警察距离总统坐车不到10米的人群中,发现了刺杀者。遂将其团团围住,一举抓获。他名叫约翰?欣克利,是个一头金发的年轻人,26岁,无业游民。然而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欣克利的行刺行动背后还牵涉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欣克利出身于大富之家,其父是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石油巨头,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拥有一家煤气和石油公司。此外,欣克利家族与副总统布什家族关系密切。因此可以说,欣克利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但是,欣克利从小就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与能说会道的哥哥相比,他不怎么受到父亲关注。由于学习成绩一般,欣克利没能考入综合性大学,而仅在一所技术大学就读。与此同时,哥哥却被父亲任命为石油公司的总经理,这使得他备受冷落。大学期间,欣克利一直自由散漫,逐渐脱离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1974年,21岁的欣克利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居住在洛杉矶好莱坞附近的一处廉价公寓里,终日与地痞娼妓打交道。1976年的一部电影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电影《出租车司机》中描写了一个孤独的出租汽车司机,为了表达对一位*的爱情,而去刺杀一位总统候选人。欣克利看过电影后,对主演这部影片的女演员朱迪?福斯特一见倾心。尽管当时福斯特还只是个12岁的小姑娘,但欣克利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在此后的几年之中,欣克利一直疯狂地爱着福斯特。
1980年他打听到了福斯特的地址和电话,便开始频繁给福斯特写情书和打电话。后来,福斯特考入了耶鲁大学,欣克利仍穷追不舍。对此,福斯特本人却并没当回事儿,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狂热的影迷而已。然而,对于欣克利来说,感情在不断升温,使他备受煎熬。影片最后,出租车司机为了表达他对雏妓的爱,选择了刺杀对下层社会不管不问的总统候选人,并在动身前,留下了一封信。而在现实中,欣克利竟真的也选择了一模一样的方式来向福斯特示爱。案发当天,保安人员不仅从他身上搜出了福斯特的照片,还在他住的旅馆里发现了一封尚未投寄的书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4)
“亲爱的朱迪:在我企图行刺里根的过程中,可以肯定,我是会被杀的。正由于这个原因,我现在才给你写这封信。你现在十分清楚地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啊!过去7个月中,我痴心妄想,为了使你能对我投以青睐,我给你写了数十首诗和信。虽然,我们在电话里交谈过几次,但我始终鼓不起勇气去接近你,自荐于你面前。其中原因,除了我生性害羞之外,说句衷情的话,我不忍频频找你,以扰你芳心。我深知,我留在你门口和信箱中的许多信会使你感到讨厌,然而,除了这种我自感痛苦最少的方式之外,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表达对你的爱情呢?你至少知道了我的姓名和我对你的热恋,我心满意足了。我经常在你的宿舍外面徘徊,听到我偶尔成为你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纵然我的行为十分怪诞,但你至少已知道我对你一往情深。朱迪啊,要是我能够赢得你的芳心,与你白头偕老,即使终生默默无闻,或遭不幸,我也愿意毫不犹豫地放弃行刺这种意念。我坦诚向你承认:我即将行动的理由是因为我已无法等待获得你的好感。我现在必须采取某种行动使你非常明确地了解,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希望用牺牲自由、也可能牺牲生命的办法使你改变对我的看法。这封信是在我去希尔顿饭店之前1小时写的。朱迪啊,我求你扪心自问,在我干出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后,给我一个博得你尊敬和爱情的机会吧!我永远爱你。约翰?欣克利”
在欣克利被捕3天后,他的父母得知了这一消息。惊愕之余,他们开始为儿子的这场情节严重的官司奔走开了。他们重金聘请了全美最好的律师和精神病专家。根据美国检察院对欣克利的起诉,他很有可能因为非法使用武器和谋杀总统、击伤布雷迪、德拉亨特、麦卡锡等13条罪行,被判终身监禁。而欣克利的代理律师则以“约翰是个有病的孩子”为由,要求法院按照美国宪法中明文规定的:精神非正常的人对其行为不负责任,撤销对欣克利的指控。辩方出示了多方专家为欣克利做的检查证明。为了鉴定欣克利的精神状况,法院指定了一名精神病专家对欣克利作了3小时的检查,专家的结论是:精神正常,应该接受审判。但辩方律师马上提出反驳意见,最后法官不得不决定把欣克利送至联邦教养院作为期3个月的精神病检查。在此后的一年中,围绕欣克利究竟是不是精神病患者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总统的痊愈,人们渐渐弱化了对欣克利的仇视。1982年4月27日,也就是枪击案发生一年多以后,美国联邦法院才不紧不慢地宣布成立大陪审团公开审理此案。听证会上,欣克利的4名律师和6位精神病专家为其辩护。并提交了一份长达1000页的材料。他们一致认为欣克利的刺杀行动是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进行的,他长期以来的沉默寡言、行动漫无目的、思维不连贯,以及他在情书和日记中表达的想入非非都体现着他在精神方面存在疾病。然而联邦法院的精神病专家也出示了一份600多页的检查报告,报告中指出,欣克利的谋杀动机是自觉的,他在进行谋杀准备和谋杀行为时是完全清醒的。因此欣克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听证会一开就是40多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5)
在随后的陪审团审议过程中,分歧仍然存在,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陪审团中的大部分女性陪审员坚持认为欣克利有罪,而其他陪审员则意见相反。于是陪审团内部的辩论又进行了4天。最终陪审团成员精疲力竭,都不愿再纠缠于是否精神失常的问题上,辩方的“坚定意志”取得了胜利——欣克利因精神失常,被判无罪。与此同时,他被立即送往华盛顿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无限期住院治疗,直到被证明对社会不再构成危险才能释放。
此案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枪支泛滥的问题的再度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连一个精神错乱的人都能买到一支手枪,这个社会还有没有安全可言?”然而令人不能理解的是,里根本人就是一个反对枪支限制的人,即便是在自己遇刺之后,他仍旧对此坚定不移。4月22日,即里根出院后的第11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枪支并没有杀人,是人们自己在互相残杀。”里根遇刺一案尘埃落定,但留给美国人乃至世人的严肃思考仍在继续。此外,围绕一个大总统、一个小青年和一个女明星的离奇故事也还在流传。
2003年,当92岁的里根被老年痴呆症苦苦折磨的时候,48岁的凶手欣克利走出了疯人院。法官在听取了控辩双方以及医疗鉴定机构长达5天的辩论后裁定,欣克利如果只是探视父母的话,他将不对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构成威胁。因此法院允许他外出6天,探视父母,此后他还能获得两次32小时外出探视父母的机会。
一年后,里根去世。
当年,一位刚到美国不久的留学生从电视里看到了里根遇刺的新闻和此后的审判,他这样写到:
里根在演讲后离开希尔顿饭店
法院最终以欣克利“精神错乱”为由,作出了欣克利无罪的裁决。这种判决让我们真是难以相信。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祖国,不用说行刺国家领导人,在*中如果你拿印有主席头像的报纸包东西,也会被当作反革命分子被关押。*中解放军宣传队在我们学校搞军训,训练“向左转”,“向右转”,转的同时还要喊口号。“向左转”喊“毛主席万岁!”,“向右转”喊“打倒刘少奇!”。一个老师因为紧张,喊错了口号,结果被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关押。不用说是对国家领导人,即使是对领导人的太太,也不许随便议论。我们学校有个老干部,名叫李侠(女),在延安时认识江青,在*前李侠在闲聊中谈过江青的一些情况,如江青去老家为其地主父母扫墓之类,*中有人揭发了此事,李侠同志作为反革命分子被抓进监狱,直到打倒“四人帮”之后才获释。我的一位大学同班同学,她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是北京高干子女,她与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是高中同班同学,毛主席曾为她的回乡日记作过批示。我在高中时在我们的语文课里曾读过她写的回乡日记。她虽然是高干子女,又来自北京,但穿着打扮跟农村姑娘差不多,穿着朴素,为人朴实,干什么都特能吃苦。当年,我一直把她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用现在的话说是“政治偶像”。可是她在*中也因为江青而坐牢。说实在的,我在*中对这些事情一直感到不平,深为不满。但是对于行刺总统的凶手竟判无罪释放,几乎无法理解,因为精神不正常可免于刑事责任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也让我第一次领教了司法独立,倘若司法不独立,绝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判决。
遗憾的是,至今中国人仍然不能理解什么叫司法独立,认定刺杀总统背后一定有惊天阴谋。于是,就有了把刺杀总统与金本位联系起来的阴谋论,有了《货币战争》绘声绘色的描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