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春长征路-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刘伯承率领先遣队向彝族区开进的时候,代表红军把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的红旗授予了小叶丹。后来,红军主力部队通过彝族区的时候,在小叶丹等的协助和护送下,红军不仅一路上畅通无阻,还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讲完了,我还是不放过叔叔:“您再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就继续说通过彝族区以后的行吗?”     
  “对啊,通过彝族区以后,红军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阿檬她们也在一边附和着。     
  “红军通过大凉山彝族区,就继续向大渡河挺进了。红军准备通过大渡河进入四川北部,而蒋介石命令守军加强大渡河的防务,企图凭借大渡河的天险,将红军围歼在大渡河以南的地区。红军的先遣队在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的率领下,经过一天一夜,在风雨交加中逼近了安顺场。”     
  “安顺场?叔叔,就是石达开当年的葬身之地吗?”安顺场听起来很熟悉,我突然想起来太平天国的那一段历史。     
  “正是那个安顺场!蒋介石希望历史重演,朱德和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但是他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红军的前卫营赶到安顺场以后,用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控制了安顺场渡口。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红军会来得这么快,红军赶到的时候,敌人的营长还在屋里睡大觉,哨楼上还响着胡琴声和唱戏声。控制了渡口以后,前卫营开始四处寻找渡船,原来渡口南岸的船只都被敌人拉到北岸去了。在当地百姓的指点下,前卫营的战士们来到了距安顺场200米的干河岔,搜索那条敌人往返用的小船。战士们到河边时,隐约看到一个黑点正在向河中移动,战士们纵身跳到水中,大喊:‘回来!把船开过来,你们跑不了的!’敌人见红军来势汹汹,不得不退了回来。     
  按照计划,红军夺得渡船以后就立即渡河,但当地的老百姓劝阻道:‘大渡河急漩涡很多,河底尽是暗礁,对岸又是峭壁,晚上万万不能过河,要过河必须在晴朗的白天,把船拉到上游500米的渡口,让当地水性好的船工帮忙,才能把船划到对岸。’”      
  “这也太难了吧,红军渡个河怎么这么困难啊?”大头也替红军担心起来。     
  青青肯定地说:“天无绝人之路,红军肯定会有办法的!”     
  “刘伯承听了前卫营的汇报,还是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就强渡。红一营第二连的勇士们得到了强渡这个光荣的任务,随着连长的召唤,十六名勇士跨出队伍。忽然,‘哇’的一声,一个战士从大队伍中冲了出来,一边哭,一边大声喊:‘我也去,我一定要去!’首长批准了他的要求后,顿时擦干眼泪,笑着走进了战斗队伍。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第十一章:强渡大渡河(4)       
  十七名勇士一人背着一支驳壳枪,一把大刀,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和船工一起登上船,拼命向对岸划去。对岸的敌人惊慌无比,连忙对着渡船猛烈开火,子弹在渡船周围激起一阵阵浪花。有‘神枪手’之称的炮兵连长赵章成将迫击炮对准敌人的碉堡,‘轰’、‘轰’连发两炮,炸掉了敌人的碉堡。忽然,一颗炮弹在船边爆炸,激起的水柱让木船倾斜起来,在激流中打转,小船失去了平衡,战士们差点掉到了河里。船工们撑住竿篙,队员们镇定地配合,木船终于恢复了平衡,摆正了船头向对岸冲去。     
  在南岸火力的掩护下,小船靠上了北岸,勇士们跳上岸去,冲上渡口,扑向敌人,占领了碉堡和周围的工事,又打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牢牢地掌握着渡口。过河的红军又在北岸缴获了三只木船。三只木船一起抢渡,七天后红一师全体都渡过了大渡河。” 不做石达开第二     
  在离安顺场两三千米路的山脚下,有几棵参天古木,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红军部队在这里稍作休息,他们讨论起这块石碑是为什么事情而立的。     
  毛泽东走近看了看石碑,然后对战士们说:这块石碑是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而立的。太平天国因为内部分裂,石达开带领四五万人马离开南京,在同治二年(1862)年来到这里,打算在安顺场渡河。正遇上山洪爆发,渡河不成,四面受围。前有大渡河,后有彝民,左有悬崖峭壁,右有清兵。本来石达开的部队和彝族人民的关系还不错,但是因为石达开疑心太重,结果弄僵了关系,后来清兵又占领了对岸。石达开的部队在安顺场被围了四十多天,没能渡过河去,最后全军覆没。     
  毛泽东还告诉大家:我们的红军来到了当年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也抱了很大的希望,巴不得我们步石达开的后尘,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和石达开一样的命运,那是他们一厢情愿地做梦。     
  红军在当地遇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是清末的秀才,石达开到这儿的时候他还是个青年。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访问了他,李富春问:石达开为什么失败了?老人回答:因为贻误了战机,石达开被大渡河挡住了去路,彝人毁了松林河上的桥,而清兵的追击又使他不能南下。     
  李富春又问:红军和太平军哪个更强?老人说:都好,红军更胜一筹。     
  太平军宣称自己是由所谓的“神兵”组成的,刀枪不入,但是在大渡河却一败涂地。红军渡过大渡河后,人们就将红军称为天兵天将。     
  名人语录     
  聂荣臻:我们和石达开的处境极为相似,但我们不是石达开,也不可能成为石达开。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结合在一起,有坚强的政治工作,有超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和吃苦精神,这是石达开所没有的。       
※虹※桥※书※吧※。  
第38节:第十二章:飞夺泸定桥(1)       
  第十二章     
  飞夺泸定桥     
  “阿檬,等等我!”     
  “青青啊,我晚上有事情,你自己走啊!”     
  “死丫头!”这家伙还能有什么正经事啊,神神秘秘的。说来也奇怪,不仅是阿檬,连春春、大头他们今天都很早就跑掉了。这帮家伙!     
  回到家里,居然黑灯瞎火的,今天真是奇了怪了。“爸爸!我回来啦!”“妈妈!”突然“呜哦”一声灯亮了,“生日快乐!”爸爸、妈妈、春春、阿檬、大头……桌子上一个大大的蛋糕,旁边的柜子上堆了好多礼物。     
  “天啊,你们这是干嘛?!”     
  阿檬冲我坏坏地笑:“傻妞!你连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啦?”     
  “我是说你们今天怎么都这么奇怪呢!坏家伙!”我一下子幸福得快要眩晕了。     
  爸爸笑着说:“今天爸爸妈妈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为你庆祝生日,想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哈哈,你们里应外合呀,难怪杀了我一个不知所措呢!”     
  “青青,你来看看大家送给你的礼物。好多呢!”大头兴奋地说。     
  “其实是大头想看!”阿檬连忙把他拆穿了。     
  打开大头送的礼物,里面是一个精致的钥匙链:“好漂亮啊,谢谢你大头,好喜欢啊!”         
→虹→桥→书→吧→。  
第39节:第十二章:飞夺泸定桥(2)       
  “上次你的钥匙链掉了,我就重新帮你选了一个。希望你喜欢,等你有手机了以后,再送你一个一样好看的手机链!”     
  春春送给我一本书,打开一看,是丰子恺的《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哇,不仅有我最喜欢的莫扎特,还有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谢谢你春春!”     
  春春说:“你喜欢听古典音乐,就给你选了这本书,还担心你不喜欢呢!”     
  “喜欢,粉喜欢!谢谢。”     
  阿檬打趣说:“假正经,还听高雅音乐,偶们都是下里巴人,听不懂你们阳春白雪的东西。”     
  “臭丫头,你的呢?”     
  “认识我不就是你最好的礼物吗?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阿檬这才从包里拿出一个布艺玩具。     
  我左看看右瞧瞧:“这是壁虎还是变色龙啊,怎么这么可爱。”     
  “人家是壁虎,只是颜色比较好看而已。我可喜欢了,你看多好玩!”阿檬拿起小壁虎,它的四个可爱的爪子立马粘到一起,原来爪子和身上各有一个吸铁石,真是太卡哇依了!     
  妈妈开始张罗了:“小朋友们,呆会再看礼物吧,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阿檬不愧是阿檬,在美食面前,本性暴露无遗:“哇,糖醋排骨、粉蒸肉、番茄牛腩、滑鱼片……好丰盛啊,都是我爱吃的。我们有口福啦!”     
  大家以风卷残云的阵势将爸爸妈妈做的一桌子好菜扫荡了,阿檬那丫头提议讲故事,本来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想了想,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没过一会,蚯蚓爸爸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那么傻,切得那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说:‘……突然想踢足球……’”     
  可是没轮到我讲,游戏规则就被打乱了,大家要求爸爸讲长征的故事。爸爸讲完强渡大渡河以后,春春仍然意犹未尽:“您再说说飞夺泸定桥吧!”     
  阿檬和小丽有事先回家了,大头、春春和我继续围着爸爸给他当听众,爸爸讲开了:     
  “说飞夺泸定桥啊,还得从安顺场说起。5月26日中午,毛泽东、朱德等来到了安顺场先遣队的司令部,毛泽东看到刘伯承高兴地说:‘诸葛亮七擒七纵才让孟获心服口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     
  刘伯承谦虚地说:‘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毛泽东打趣道:‘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是跪在地上起誓吗?’缴获了十多挺机枪和一百多支步枪。”     
  春春感叹地说:“太厉害了!我们的红军真是可以以一当十!叔叔您说对不对?”     
  “是啊,不过我们的红军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爸爸从书房里拿出一本讲义,正是关于飞夺泸定桥的,他翻开讲义,继续给我们讲:     
  “第二天清晨4点,战士们就被叫醒了,5点队伍就开始出发了,比原定的时间还早了一个钟头。刚走了几千路,一个通信员骑着一匹大黑马从后面追了上来,带来了新的命令。王开湘和杨成武打开一看:     
  王、杨: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得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约80千米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胜利。     
  看到这封急电的时候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天,也就是29日就得攻下泸定桥,而这个时候距离泸定桥还有120千米,这是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却也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杨成武擦了擦头上的汗珠,向全团下令:坚决执行军委的命令,一昼夜走完120千米,明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泸定桥!     
  左路先遣队在大雾中来到了猛虎岗,猛虎岗上驻守着敌人的一个营。红军借着大雾的掩护,悄悄地摸到敌人的阵地,一排手榴弹和机枪扫射,把敌人打得四处逃散。而敌人在红军通过的时候只听得见声音,隔着越来越浓的雾什么都看不见。红军继续前进,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道路越来越滑,战士们都一天没吃东西了,他们连停下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饿了就嚼一口冷饭,渴了就用嘴接点雨水润喉咙。一些小战士实在难以忍受瞌睡虫的骚扰,就抓住前面同志的衣服,一边走一边睡觉,不小心摔倒在地上,爬起来没几步又晕晕乎乎了。         
→虹→桥→书→吧→。  
第40节:第十二章:飞夺泸定桥(3)       
  这个晚上,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了提高速度,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把能丢的东西全部都扔掉了,所有的背包和食物都被扔到了路边,只剩下了枪支和弹药。战士们拿着枪一路小跑到了泸定桥边。     
  可是他们到达泸定桥边的时候,都惊呆了。”     
  我问爸爸:“出了什么事情,泸定桥有什么特别的吗?”     
  爸爸继续说:“泸定桥是一条著名的铁索吊桥,建于1701年,是由一位卢姓工程师在清朝康熙年间修建的,泸定桥那时是大渡河上惟一的一座桥,全长一百多米,宽2。8米,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桥板放在桥面的铁索上。”     
  但是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为了防止红军渡桥,敌人将泸定桥的桥板几乎全部都拆了,只剩下十三根闪着寒光的大铁索。     
  而且敌人已经在对岸驻守了几百人,增援部队还有可能马上就赶到了。敌人在桥对岸摆好了阵势,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对桥西形成了火力封锁网。凭着天险,敌人嚣张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王开湘和杨成武在桥西头不远的一座天主教堂里举行了临时的紧急会议。二营二连被确定为突击队;三连为第二梯队,负责紧跟在突击队之后向铁索上铺桥板,两个主力营则形成掩护的火力网。     
  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的二十二个战士组成了突击队。他们每人带了一支枪、一把大刀和十几个手榴弹。战斗打响了,他们一手拿着枪,一手抓住铁索,向桥对岸冲去。     
  子弹在他们身边飞过,江水在脚底下翻滚,三连的战士们跟着突击队员,匍匐前进,铺设木板。对岸防守的敌人被直直冲过来的战士们吓坏了,纷纷从工事里逃了出来,掉头就往泸定城里跑。突击队员正要冲到对岸时,突然对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桥头被熊熊烈火团团围住。     
  原来,敌人为了防止红军进城,把拆下来的桥板架在城门口,浇上了汽油。眼看着挡不住红军了,他们就放起火来。这时,站在西桥头的杨成武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冲过去!莫怕火!’     
  王开湘也高呼起来:‘同志们,冲过去,敌人垮了,冲啊!’     
  ‘冲啊!冲过去!坚持就是胜利,冲啊!’大家都喊了起来,拼命给突击队员加油。     
  ‘前进!’廖大珠一跃而起,一头冲进了火海。突击队员们一个跟着一个,冲向浓烈的大火,他们胜利占领了桥头,随后冲进泸定城,和敌人展开了巷战。紧接着后援部队在铺好的桥面上迅速进了城。夜色朦胧中,战士们奋勇杀敌,甚至连路边的树木,也有不少被误认为是敌人而被拦腰砍断。     
  激烈的巷战进行了两个钟头,守敌大部分被歼灭了,剩下的向城北落荒而逃。这次飞夺泸定桥,突击队员中仅仅伤亡三人,他们完成了光荣的使命。战士们登上城楼,鸣枪欢呼这个欢乐的时刻。     
  春春说:“战士们的血,没有白流。”     
  我说:“对啊,敌人只有用过河拆桥的办法来阻止红军的步伐,可是就算这样,也不可能成功!”     
  爸爸把飞夺泸定桥最后的故事讲完:“到了晚上10点,担任警戒的排哨突然在前方打响了,政委杨成武一紧张:难道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一下子枪声又没了,排哨发现前方有部队,以为是敌人,来不及仔细查清楚,一阵冲锋,抓到两个俘虏,原来是红一师的侦察员。这才知道沿大渡河东岸前进的红一师的援兵已经到了。”     
  当刘伯承和聂荣臻赶到泸定桥的时候,已经是30日凌晨两点了。杨成武提着马灯引路,刘伯承、聂荣臻缓慢地踏上了泸定桥,刘伯承从桥东走到桥西,望着桥下奔腾的激流,感慨万千:‘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对,我们胜利了!’     
  ‘我们应该在这里立一座碑!’刘伯承又说。     
  5月最后一天,毛泽东走上泸定桥,走到桥中央,也说了和刘伯承一样的话:‘我们应该在这里立一座碑!’         
虹桥门户网。  
第41节:第十二章:飞夺泸定桥(4)       
  有人说:‘这样的桥,有我们一个班守着,谁也别想过来。’     
  毛泽东听了,笑着说:‘敌人嘛,总是敌人!他们和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不能相比的。’     
  6月2日,红军全部胜利地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企图在河边消灭红军,让朱德、毛泽东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再一次破灭了!”     
  长征小故事     
  1.智骗国民党援兵     
  红军的先遣队赶往泸定桥的时候,大渡河对岸国民党的援军也在火速前进。先遣队发现对岸山坳出现了几点火光,刹那间变成了一长串的火龙。原来国民党的援军正和红军隔着大渡河齐头并进。     
  杨成武心想:“一定是敌人!”     
  红军怕暴露目标,一般很少会打火把。但是王开湘和杨成武一商量,现在是和敌人抢时间比速度,敌人打着火把走,我们摸黑走,他们就占优势了。于是决定:“我们也把火把点起来!”可是双方只隔了一条河,如果对方和红军联络,暴露了身份打了起来,怎么办呢?     
  杨成武突然想到:“我们这两天消灭、打垮了敌人一个团,他们的番号不是现成的吗?”     
  对阿!为什么不用敌人的番号伪装自己,然后欺骗对方呢?     
  两个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以后,马上指示先遣队将附近村庄里老百姓家的竹篱笆全部买下来,每人绑一个火把,一个班点一个。为了提高速度,还要求点了火把以后把每小时的行军速度提高到5千米以上。这样,大渡河这边也出现了一条火把的长龙,同对岸的火把交相辉映。     
  隔着风雨声和大渡河的涛声,对岸传来了敌人的喊声:“啥子部队哟?”     
  红军早有准备,专门找了几个四川籍的士兵和俘虏,一个排长也扯着喉咙喊:“肖绍成团的,你们呢?”     
  “三十八团的,你们也往泸定桥赶吗?”对方显然没有怀疑。     
  “是哟!你们呢?”     
  “一样一样,都是刘长官派的差!”国民党军队万万没有想到,大摇大摆地跟他们并排走的,就是他们日夜想要消灭的红军队伍。两路火,两路兵,两支敌对的队伍就这样在一条河的两岸隔着河走了几十千米。到了深夜12点,对岸的那条火龙不见了,他们大概是走不动了。     
  正是赶上他们的大好时机,红军马不停蹄地急行,终于在第二天凌晨赶到了泸定桥。     
  2.牺牲的警卫班长     
  1935年6月4日,军委纵队正在翻越一座大山,在半山腰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轰隆隆的马达响了一阵后,几架敌机出现在空中。大家来不及隐蔽,炸弹就纷纷落了下来。一颗炸弹正好落到了毛泽东旁边,在这危急的关头,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毛泽东推到了一边。     
  “轰”的一声巨响以后,胡昌保倒在一摊血泊之中。毛泽东冲过去,一边抱起了胡昌保,一边喊卫生员:“快喊医生来,给他上药!”胡昌保轻轻地摇了摇头:“不用了,我不行了,把药留下,给同志们用吧……”     
  毛泽东说:“胡昌保同志,你坚持一下,到了前面,让傅大夫给你看一看,肯定会没事的……”胡昌保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他吃力地说:“主席,我不能跟您往前走了。我知道,血全都流到肚子里了……您要多保重,我的父母在吉安,革命胜利了,请转告他们一声……”说完,胡昌保慢慢地合上了眼睛。毛泽东双手轻轻把胡昌保放到了地上,抽出手,把一条毯子打开盖到他身上,然后摘下自己的帽子,在他旁边站了好久好久……     
  长征大事记     
  1935年5月28日中革军委命令左路军第二天攻下沪定桥。红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关于占领泸定桥的部署。      
  5月29日左路军的先头部队红四团冲破敌人的重重阻挠,以一天一夜急行军120千米的速度,赶到泸定桥。下午4时,红四团一营二连二十二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冲过泸定桥,攻占了东岸桥头堡,并击溃守敌一个团。右路军击溃了增援泸定城之敌一个旅,当天晚上和左路军会师沪定城。          
虹桥书吧。  
第42节:第十三章:翻越大雪山(1)       
  5月30日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泸定城。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召开泸定桥会议,会议做出了两条决定:第一,红军北上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烟稠密区;第二,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     
  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领该军第八十八师和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从岷江向西进军,响应中央红军北上。     
  第十三章     
  翻越大雪山     
  打开QQ,我们班的群一直在闪,打开一看,是一个“小白兔自杀法则,总有一款适合你”的链接,又是搞笑的帖子。     
  “咦,还是青青这丫头发的。”时间是五分钟前,我在群信息中输入:“青青还在吗?”     
  不一会,青青的头像闪了起来:“在啊,有什么指示?”     
  “没什么,随便问一句。周末都在忙什么呢?”     
  “没有很特别的事情,不过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所以看了两天的外语和数学,然后找了一些红军过雪山的资料。这一段时间都需要好好复习功课,不能再收集长征的材料了。”     
  “是啊,对于中央红军来说,过了雪山,胜利就要来临,征程就快要结束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学业的长征还很漫长呢!不过,你爸爸不就是一个免费的长征数据库么,你怎么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查找长征的资料呢?”     
  青青回复:“虽然从爸爸那里学习长征的知识是一条捷径,但是爸爸和我都希望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很重要,而且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这学期也和你一样,被长征深深地吸引,长征都成为我的必修课了。”     
  “呵呵,而且是不用考试的必修课哦!”     
  我回答:“其实要考试的必修课也很有趣,不过我们为了要对付它们,这段时间就要更加用功了。”     
  “^_^对了,昨天,我查到很多红军翻越雪山的资料,很感人。”     
  “是吗?都是在哪里找到的呢?”     
  “基本上都是从网上当下来的,你要分享一下吗?”     
  “好啊,你一个一个传给我,我们一起讨论吧!”     
  “嗯!”     
  青青第一个传过来的资料是: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之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尽快北上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路线:爬雪山。     
  据统计,红军长征一共翻越了九座雪山,其中有五座终年积雪。这九座分别是四川境内的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和打鼓山,云南西北部的玉龙雪山,川北青藏高原上的打古冰川和甘肃境内的大刺山。其中,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四处都是白雪和缭绕的云雾,积雪终年不化,很少有人经过。这一次,这么大一支队伍通过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为了做好翻越雪山的准备,红军一边在雪山附近的村落里做短暂的休整,一边向当地的居民调查。当地的老百姓听说红军要翻越夹金山,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他们连忙阻止:“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大雪山,只见有人上山去,不见有人下山来。”还有老百姓告诉红军:“山上到处都是冰雪,而且天气变化不定。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那是会触怒山神的,不是会被冰雪埋掉,就是会被风暴卷走。”     
  毛泽东风趣地对战士们说:“老百姓们把夹金山称为是神山,但是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山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山去。”     
  翻越雪山之前,宣传员积极地向战士们介绍过雪山的基本知识,宣讲高山、冰雪以及严寒可能会对人造成的危害,要求他们准备好遮眼睛的布条,防止雪盲。还有必须要稳步地前进,不能在高的地方停留。宣传员把爬雪山的注意事项编成了顺口溜,在战士之间互相传唱:     
  夹金山,高又高,     
  注意事项要记牢:     
  裹脚要用布和棕,         
虹桥门户网。  
第43节:第十三章:翻越大雪山(2)       
  不紧不松好好包。     
  到了山顶莫停留,     
  坚持一下就胜利了。     
  病人走不起,     
  帮他背东西,     
  大家互助想办法,     
  一定要帮他过山去。     
  看了青青发过来的材料,我告诉他:“红军的队伍中彷佛蕴藏了无穷的力量,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挑战似乎都不能挡住他们的步伐。”      
  青青说:“是啊,哪像现在的人这么脆弱,本来都没什么事情却要搞得天都要塌下来一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9494。对了,我电脑里也有一些翻越夹金山的资料,发给你看看。”     
  青青:“嗯那,期待ING……”     
  我给青青发了以前自己整理过的一些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资料:     
  当地居民称夹金山为仙姑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仙女才能从山上飞过去。     
  如果到了山顶把嘴巴张开,山神就会使你窒息。老百姓们还说,在山上讲话要低声,因为氧气太少了。     
  山下一间小石屋里,一位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一遍遍地向战士们劝说:“那山是上不得的,上山的人没有回来的。”他举出了具体的例子,一次是一个跟他岁数差不多的老人,一次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猎人,一次是他们村里四个烧了土司房子和牲口的年轻人……老人眼睛里流露出对大雪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