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手理财-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调查显示,50…55岁的公众中,有一半以上的公众()同意“节俭生财,这是理财的关键”,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持有此观点的人越多。但是,也有40%左右的公众不同意节俭生财,50…55岁之间的人也有否定了此观点,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居民的理财观念正在不断更新。
节俭生财,这是我国居民的传统理财观念,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一直居高不下,在西方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在中国人看来就很简单,原因是中国目前生活成本的巨大压力。教育、医疗、房地产,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领域长期以来收取的费用居高不下,并且逐年增长。调查显示,年纪越高的公众,越同意节俭生财这一观点;收入越高的公众同意这个观点的越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一部分公众将继续持有这一观点。
很明显,节俭是一种变相的理财,聚财。但如果因为节俭伤害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因噎废食,节俭则变成了一种财务束缚,想想中国人的老话:开源节流。看起来,开源比节流显得更重要。
错误4、——鄙视专业
????“银行顾问只是为了获利或者销售业绩才向我推荐某种产品的”,的公众同意这个观点,的公众不同意这个观点。收入越高的公众赞同这一观点的越多。
????“我不会完全相信理财顾问将自己的资产状况全盘脱出”,的人同意这个观点,有26%的公众不同意。从年龄上分析显示大家基本一致,收入上也区别不大,而学历越高的公众越谨慎。说明大部分公众对银行顾问的评价还持有保留态度,银行顾问的素质、服务以及宣传还有待提高。
为什么有的人同意“银行顾问只是为了获利或者销售业绩才向我推荐某种产品的”这个观点?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实际在今天的中国相对于美国的服务意识,还是欠缺的,因此当有人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的时候,便另他们产生错觉,不肯轻易相信,只有银行顾问增强自身的素质,为公众量身推荐理财产品,才能赢得更广阔的理财市场。
(二)没有天生的高手(3)
为什么您需要一位理财师?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若能借助专业的、熟悉理财领域的理财师,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予以指导,投资者更可少走弯路,及早有所收获。
错误5、——没空理财
????理财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我没有时间与精力?
????有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但也有超过1/3的人同意这个观点。分析显示,年龄越高的人,同意这个观点的人就越多。学历越低的人,同意这个观点的就越多。学历越高,年龄越低的公众则愿意为理财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现代人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时间来了”。每日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人,就像常怨叹钱不够用的人一样,是“时间的穷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来过的愿望。但上天公平给予每人一样的时间资源,谁也没有多占便宜。在相同的“时间资本”下,就看各人运用的巧妙了,有些人是任时间宰割,毫无管理能力,二十四小时的资源似乎比别人短少了许多,有人却能“无中生有”,有效运用零碎时间;而有些懂得“搭现代化便车”的人,干脆利用自动化及各种服务业代劳,“用钱买时间”。“时间即金钱”,尤其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时间分分秒秒的流失虽不像金钱损失到“切肤”的程度,但是,钱财失去尚可复得,时间却是“千金唤不回”的。如果您对上天公平给予每个人24小时的资源无法有效管理,不仅可能和理财投资的时机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还可能终至一事无成,可见“时间管理”对现代理财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时间既然不可能,那么学着自己“管理”时间,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径。
要占时间的优势,就要积极地“凭空变出”时间来,以下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让您轻松成为“时间的富人”。
尽量利用零碎时间:坐车或等待的时间拿来阅报、看书、听空中资讯。利用电视广告时间处理洗碗、洗衣服、拖地等家事。不要忽略一点一滴的时间,尽量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杂琐事务。改变工作顺序:例如做饭时,先洗米煮饭、煮汤、再来洗菜、炒菜,等菜上桌的同时,饭、汤也好了。稍稍改变一下工作习惯,能使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此种“时间共享”的作业方式可在工作中多方尝试,而“研究”出最省时的顺序。
????批量处理,一次完成:购物前列出清单,一次买齐。拜访客户时,选择地点邻近的一并逐户拜访。较无时效性的事务亦以地点为标准,集中在同一天完成,以节省交通时间。
(二)没有天生的高手(4)
工作权限划分清楚,不要凡事一肩挑:学习“拒绝的艺术”,不要浪费时间做别人该做的事,同事间互相帮忙偶尔为之,不要因“能者多劳”而做烂好人。办公室的工作各有分工,家事亦同,家庭成员都该一起分担,上班族家庭主妇不要一肩挑。例如,先生的书房、车子;小孩的房间、玩具要求他们自己清理,家事也要分工负责,把省下的时间用来自我充实,做个“新时代主妇”。善加利用付费的代劳服务;银行的自动转帐服务可帮您代缴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信用卡费、租税定存利息转账等,多加利用,可省舟车劳顿与排队等候的时间。
???以自动化机器代替人力:办公室的电话连络可以传真信函、电子邮件取代,一方面可节省电话追踪的时间内容又有凭据,费用亦较省。而且传真信、电子邮件简明扼要,比较起电话连络须客套寒暄才切入主题,节省许多无谓的“人力”与时间。家庭主妇亦可学习美国妇女利用机器代劳的快速做家事方法。例如使用全自动单缸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微波炉等家电用品,可比传统人力节省超过一半的时间,十分可观。
事实上,任何一项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学习与实际经验才是重点。理财能力也是一样,也许具有数字观念或本身学习商学、经济等学科者较能触类旁通,也较有“理财意识”,但基于金钱问题乃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事,尤其现代经济日益发达,每个人都无法自免于个人理财责任之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天生的理财高手”,从现今一般家庭由太太掌管财务的比例较高中似乎得到印证,但从家庭角色分工的角度来看,管家的人管钱也是理所当然的“份内事”,但并不表示女性擅长理财,不然为何在理财专业人士当中,女性的比例又偏低呢?
???现代经济带来了“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理财工具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理财的课程亦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勤俭储蓄的传统单一理财方式已无法满足一般人需求,理财工具的范畴扩展迅速。配合人生规划,理财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无虑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这时,您还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玩金钱游戏”,与己无关的行为,那就证明您已落伍,该奋起直追了!
。。
(二)可怕的复利(1)
——掌握理财精要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棋艺高超,在他的国度从未有过敌手。为了找到对手,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说无论是谁,只要打败他,国王就会答应他任何一个要求。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了皇宫,要求与国王下棋。经过紧张激战,年轻人终于赢了国王,国王问这个年轻人要什么样的奖赏,年轻人说他只要一点点小小的奖赏,就是在他们下的棋盘上,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中放上一颗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放进前一个格子的一倍,每一个格子中都是前一个格子中麦子数量的一倍,一直将棋盘每一个格子摆满。(即: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44、524288、1048576、…………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百分之一。因为即使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数十万亿吨的麦子才够。尽管从表面上看,他的起点十分低,从一粒麦子开始,但是经过很多次的乘方,就迅速变成庞大的数字。
这个故事生动地揭示了复利效果。
所谓的复利,就是俗话说的“利滚利”。举个例子:1万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计算,第一年末您将得到万元,把这万元继续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末是×=;如此第三年末是×=1。331……到第八年就是万元。
同理,如果您的年收益率为20%,那么三年半后,您的钱就翻了番,一万元变成两万元。如果是20万元,三年半后就是40万元。听上去多么动人!多么神奇!真是这样吗?
谁都知道,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而它的表现就是利息。人们通常从利率的高低去关心利息的大小,却往往忽略了计利方式的重要性。譬如,同样一笔投资,在同样年限和利率的情况下,用复利和单利这两种不同的计利方式,获得的结果大相径庭。
快速致富是每个投资者强烈的愿望,许多初入市的投资者希望快速致富,这种浮躁的心态往往欲速而不达。很多人以为致富的先决条件是巨大的资金与庞大的信息网,和超出常人数倍的能力,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您有足够的耐心与长远的投资计划,复利会使您走向真正的成功。如果一个人在20岁开始以一万美元开始投资,如果可以保证每一次的复合增长率是%,等到他70岁时,就可以拥有上万亿美元的资产,这就是复利的效果。
李嘉诚先生从16岁开始创业一直到73岁时,白手起家57年,家产就已达126亿美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普通人是不可想象的,李嘉诚也因此成为世界华人的首富。但是我们仔细来算,如果我们有一万美元,每一年复利可以达到28%,用同样时间,就可以做得同李嘉诚一样出色。猛然看,一年28%的利润并不高,我们也许会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里获得比这高得多的收益,但事实上,成功的艰难不是在于一次两次的暴利,而是持续的保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可怕的复利(2)
再看沃伦?巴菲特,他被称之为美国股市的股神,一个白手起家,资产达三百亿美元的投资人,每年的投资复合收益不到30%。乔治?索罗斯被称之为金融领域的投资大师中的大师,每一年的复合平均收益率,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也只有大约35%的复合收益就使所有投资人望尘莫及。并且索罗斯是在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黄金市场、货币市场以及期货市场中不断投机,利用财务杠杆,以及买空卖空中才做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成功是成年累月积累而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暴利所致。
所以说成功的关键就是端正态度,设立一个长期可行的方案持之以恒地去做,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说到投资理财;复利是必须要提到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省吃俭用;但听说过复利的人不多。这也是我国的长期计划经济造成的。自从资本出现以后;复利就是一个资本增值最重要的武器。复利被称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我们也许在学校学过复利的公式;但在生活中的最大用途可能没有人告诉我们。
这里给出一张复利的表格:
利率 7% 10% 15% 20% 22%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十年
复利的意义就是把资本投资的利润继续投资产生更多的利润。比如表格所示;如果每年的利率是10%;第一年本利和为;那么第一年的利润为;第二年的投入成本为;第二年年底的本利和就是我们平时在银行里存入的定期存款都是单利的;如果利率为10%;那么每年的利息为;十年的累计利息为1;本利和为2;而不是我们表格上给出的;购买的长期国债也是一样的;每年支付利息;也是单利的。通过比较简单的十年复利和单利;复利为;单利为;复利比单利高出60%;威力已经显示出来了吧!
表格里的2%就是目前我国的一年期利率(已经扣除利息税);7%是我国长期以来的GDP平均增长率;而22%是世界股神巴菲特的公司长期平均给股东带来的财富增长率。
复利的表格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时间越长由于增长率的不同带来的差别就越大。比如15%和20%;每年相差5%;十年以后累计差别达到190%;接近二倍。()/(…1)=190%;。第二;不管利率的高低;只要时间足够长;增长的数字都是十分惊人的。这些结果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十分有用的。首先;财富的积累都是需要时间的;假如有一笔资金要求一年翻两倍比登天还难;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有人愿意冒杀头的风险;这句话说明100%的利润是很难的。那么每年15%利润难吗?
(二)可怕的复利(3)
只要重复五年就是100%了。现在生活中人人都想着暴富;这其实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由于充分竞争的到来;没有人能比别人一直聪明;那么稳定地赚取每年15%的利润难不难呢?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第一个五年15%的增长坚持下来了;那么再坚持五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表格中的得数倍。也就是五年翻一倍;再过五年即第15年就是8倍。前面讲过如果第一桶金为10万;15年以后就是80万了;难道一个人的投资生涯连15年都没有吗?而15年后80万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这里只是拿15%这个数字进行了演算;如果换上其它数字;结果都是很清楚的。
由于复利公式中时间因素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有尽量多的时间进行投资。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寿命是多少;但是我们可以争取尽早进行投资;比如高中时就开始;也就是14………15岁时就开始投资积累。等您到大学毕业时您的投资时间就有8年左右了。股神巴菲特就是14岁就开始投资股票了。26岁时就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试想想如果您14岁就有了1万元人民币进行投资;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那么24岁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已经有了万元。如果每年20%的速度增长;那么24岁时就有了万元。而这时候同龄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储蓄还是零。而您自己一方面有了资本和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有了很多的投资经验;可以帮您以后继续创造财富;是不是已经遥遥领先于同龄的年轻人?
(四)财富背后的秘密(1)
——为何只有1%的人才真正拥有财富
当财富来到时,他们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怀疑:过去那些年来,他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拿破仑。希尔
当我们到了65岁的年龄,超过90%的人,不是死了,就是破产!只有9%的男人和2%的女人能够财力独立,而不到1%的人是真正拥有财富的。为什么?那1%的人到底比其他人多知道些什么?他们比较聪明吗?受较高的教育吗?工作比较努力吗?还是他们只是比较幸运,被命运之神所特别眷顾?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如果财富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求的,为什么只有少于1%的人可以得到呢?为什么当人们想要实现梦想时,会有那么多的挣扎、痛苦与无力感?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拥有卓越智慧的老人,他告诉我有关财富的秘密……十个不只可以让人在有生之年获得财富,而且是源源不断的财富的法则。
财富不只是您银行帐户有多少,或您拥有多少有价值的财产,而是指您能多惬意地以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发现,我们都有使自己致富的力量,不管您是老是少,结婚与否,白人或黑人。外在环境、经济状况、天气或政府政策……都不能控制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而只有当我们开始去控制一切,去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才能够理解,自己才是惟一一个有力量去改变或完成梦想的人。
1、财富的第一个秘密——信念的力量
人们不会获得那些他们能力所及的事物,却会获得那些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得到的。我们的生活状况,反映的正是我们的潜意识信念。人们赚得的,正是他们心目中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动建议,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潜意识信念。不论您所想的是什么,所相信的是什么,您都可以得到它!
最终胜利的人,是那些认为他们可以的人!
2、财富的第二个秘密——欲望的力量
您如果没有燃烧的欲望,您就很难得到您要的东西。当您有了燃烧的欲望,您会愿意做任何牺牲(包括牺牲自尊、健康或人际关系),只为了实现这欲望。您可以依〃小气财神〃中的四个步骤,去创造炽热的欲望:回想过去缺钱的经验。回想过去因为缺钱而承受的所有痛苦。想象如果您不做任何改变的话,未来您将不断承受同样的痛苦。想象当您拥有财富之后,您将得到的所有欢愉快乐。
3、财富的第三个秘密——明确目标的力量
您可以拥有任何您想要的事物,只要您确定知道要什么?为什么要它?您必须对目标有明确的想法,包括要达到这些目标的原因,以及在什么时候达成目标。(譬如,只说要拥有财富是不够的,还必须说出到底要赚多少钱,要拥有什么财产。)永远用肯定、确定的词句描述目标。(譬如,从现在到X月X日为止,我赚了多少钱把目标写在纸上,每天读三遍(早上、中午和晚上)。把自己达到目标的情况〃视觉化〃。指出为什么要达到这些目标的原因。记住!财富不只是积累金钱,而是用来满足您的目的,满足生活目标的。
(四)财富背后的秘密(2)
4、财富的第四个秘密——行动计划书的力量
如果您一定要完成目标,就必须发展出一个策略,一份行动计划表。任何事情,如果想成功的话,有三个建议:计划、计划再计划!每个目标都要使用十项计划表,列出十个完成目标的可能方法。在找工作或创业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您是否能够享受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是否能够发挥您的特殊才能;这样的工作是否符合您的长期事业规则,以及财务目标。5、财富的第五个秘密——特殊知识的力量。
要积累源源不断的财富,就不能没有一些特殊的知识,譬如税务、投资和理财的观念,以及事业范畴内的知识,当然,还有顾客的需要和需求。知识只是潜在的力量,它只有在被计划、聪明地实践之后,才会变成力量。您不必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您却必须知道到哪里去找答案,以及如何去找答案。
6、财富的第六个秘密——持续的力量
成功通常不是一次努力的结果,而是许多努力的积累。成功者和不能成功的人,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持续力。当您的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时,永远这么问自己:〃到目前为止,我做对了什么?〃这样才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如果您能学习石头切割工人的精神,持续,再持续,永远不断地持续做下去,并且从每次的经验中学习,您必定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7、财富的第七个秘密——控制开销的力量
财富并非您能赚多么钱,而是您能用这些钱过什么样的生活。任何人想要永保财富常在,就必须去创造出持续不断的收入。控制开销帮助您活得更快乐满足,同时,也帮助您创造出持续不断的收入。您的一部分收入是属于自己的。留下收入的10%以供投资,如此才能开始为未来创造出财富。让您的金钱为您工作,而不要总是为金钱工作。
8、财富的第八个秘密——诚实的力量
一个人有了全世界,可是失去了灵魂,他还有什么呢?我们的所作所为、言语和思想,就像回力棒,最后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来。当您用欺瞒、不实的方法得到财富时,这意味着——财富终会像砖块般倾倒下来。它不会长久的!当您考虑要做某项计划或行动时,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它合法吗?它道不道德?它会令我为自己骄傲吗?我会希望家人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吗?我会因为做了这件事,而对自己感到尊敬吗?
9、财富的第九个秘密——信心的力量
当您犹豫、怀疑的时候,您只有一个问题可以问自己:〃如果您知道自己不能失败,您会怎么做?〃而当您知道自己不能失败时,就去做您必须做的事。要勇敢,强大的力量将会助您一臂之力。记住〃表现得跟真的一样〃,您就会成功。相信您的直觉,跟随您的信心。用不断的复诵来创造您的自信心(不管什么事,只要您重复得够多,它就会变成您潜意识的一部分)。看完了自己的笔记,年轻人站起来走向窗边,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一定要勇敢,要有信心,要有行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财富背后的秘密(3)
10、财富的第十个秘密——宽厚的力量
没有旁人的协助,或不愿意帮助他人,人生就很难富足、圆满。帮助别人,我们就等于帮助自己。试着把1/10的收入送给需要的人,您将会多方面地得到回报。把付出当作一种习惯,您的人生会因此流进一股源源不断的财富。
选择简单还是复杂
——您是狐狸还是刺猬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柯林斯(Collins),花了五年时间研究美国某些公司能持续多年成就卓越的原因,其中一个论点颇有趣的,他称之为刺猬精神。
有这样一个寓言:狐狸油腔滑调,诡计多端,想尽无数的策略,伺机偷袭其貌不扬的刺猬。每当刺猬出外觅食,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对于狐狸也没特意防范,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要是遇到狐狸袭击,牠就立刻卷缩成一个长满尖刺的小球,教狐狸无可奈何地退回森林。每天,刺猬和狐狸都进行着同样的一场战役,但刺猬总是获胜。哲学家从这个故事想出了一句名言:“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和刺猬,恰好代表了两类人。狐狸型的人有小聪明,但主意太多,思想太复杂,未能专注,所以难有伟大的成就。刺猬型的人,把复杂的世界看得简单,可他们一点也不笨,在掌握了某些法则之后,就会全神贯注,集所有力量于其中,最后创出成就。
教授指出,很多企业未能维持卓越的成就,就是因为太多心,对自己实力了解不足,却想不断开发新领域,到头来却因为未够专注而成就有限。但有些企业则能坚守刺猬的原则,也就是先了解自己的实力,找出最擅长之处,以及热情及动力之所在,然后集中力量,誓要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出色的一家,最终成为卓越企业。
其实做人也一样,很多年青人心头太大,满腹理想样样都想试试,追求很多新目标,结果成就有限,周身刀没有一张利。如果他们能好好的利用刺猬的精神,了解自己的实力,找出热情及动力之根源,然后脚踏实地的专注发展,加上坚毅的精神,一定有所成就。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能心结于一,从复杂的世界看出简单的道理,最终成就斐然。就像达尔文把复杂的人生百态简单化为弱肉强食的进化论,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成资本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弗罗伊德将人类的行为解释为潜意识的结果等等,都是伟人的理论中也体现了上述所谓刺猬精神的影子。
谁的生活更幸福(1)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
美国人早已经习惯了贷款消费,而中国人大多习惯于存款消费。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到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不同,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了30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讲述,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超前消费,享受人生;而中国人辛苦一辈子,却不懂得享受或者来不及享受。故事有时也被一些学者提起,作为中西文化比较的范例。不过这个故事的续集和前传却没有人提及。
续集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前传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去世前,也刚刚还完了贷款,而且房子已经住了30年,太旧了。她办完了丧事又接着去了银行贷款买房,她说:“我先贷款住上新房再说,至于我的孩子们,成年以后他们自己管自己吧,就像母亲对我一样。”中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也是辛苦了一辈子,临死前买下了房子,留给了她。她在给母亲送终以后说:“母亲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房,母爱真是伟大,我怎样才能报答我的母亲呢?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将来也要给我的孩子们留下一笔买新房的钱。”
听完这个完整的故事,我们才能够正确看待中美文化观念中消费观念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也有新房子住,也能享受人生,只是她住的是母亲留下的新房子(见前传部分)。从祖孙三代的连续性来看,美国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于是,美国人在用餐前要祷告:“感谢主,赐我衣,赐我食。”中国人在用餐前,在祖先灵位前点上一炷香,烧几张纸钱,供上热腾腾的饭食,然后自己用餐。美国人感恩(上帝之恩),因为自古及今,上帝是惟一的,他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中国人尊祖,因为祖先给自己的子孙赐福,“祖先”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序列,包括活着的人,将来也会成为这个序列中的一分子,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别取决于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人在为子孙积聚财富的同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