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进退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见多识广
[箴言1]行事周密的人往往满腹经纶、学识博雅:不是市井琐谈,而是经世致用之学。他们一旦启口,则妙趣横生;一旦行动,则豪气如虹。言行举措,总要适得其时。要使忠告发生作用,有时通过诙谐玩笑的方式比一本正经的教诲方式更有效果。
平时要注意增广见闻,丰富你的学识。内心丰富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人。有些人空有华丽的外表,与人初次接触颇能给人好印象,可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与人接触久了,自会显出他灵魂和修养的苍白。
平时注意积累,日后定会大有收获。有时候,不经意间获得的一个信息,可能就会办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了建造一条通过巴拿马的水道。起初,他们信心十足,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钱也花光了,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工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美国也急着想建造一条运河横穿美洲大陆,但不是在巴拿马,而是在尼加拉瓜。关于运河地点的问题,国会几经争论,到1902年春,议员们已经准备批准尼加拉瓜工程。
布诺·瓦列拉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他认为,如果不继续承建巴拿马运河,将是一大损失。他决心单枪匹马地改变国会的意见,可是,他能采取什么好办法呢?他能拿出什么有说服力的东西?
正在他愁眉不展之际,突然记起仅在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印有尼加拉瓜莫莫通博火山的邮票。莫莫通博是一座著名火山,正巧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路线附近。据说这是一座死火山,但邮政局为了美化邮票,在火山上面画出了一缕缭绕的烟环,形同活火山一样。布诺·瓦列拉匆匆跑遍了华盛顿,设法找到了90张这样的邮票。第二天早晨,国会每一位议员桌上都出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邮票和布诺·瓦列拉的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
瓦列拉的举动对具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震动很大,他们改变了主意,决定投票赞成接过尚未过期的法国合同,建造穿过巴拿马的运河。
瓦列拉是用“晓以利害”的方法说服了国会议员。更聪明的是,瓦列拉使用的是尼加拉瓜官方的邮票作证明,说服力则不言而喻了。
知识、信息是无价之宝,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的一条信息,在有心人眼里却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的键盘上跳动,它是不可能打出一篇优美的小说的,可是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这些字母却汇集出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剧本。这就是说,同样一堆字母,在不同的人手里,价值是不一样的。
同理,一个博闻强记、见多识广的头脑,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如果再善于综合、整理、加工,那就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豁达大度
[箴言2]过分的谨小慎微是令人不快的。如果这是你性格的一部分,你会非常令人讨厌。对不愉快的事情耿耿于怀等于是有神经病。要学会忽视发生在你的好友、熟人,特别是你的敌人中的大多数事情。
1975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后,立即把目标对准了唐宁街十号的首相官邸。但是,刚刚过去的竞选斗争中,撒切尔夫人与希思两军对垒,裂痕颇深,保守党的内部团结受到了严重损害。
在英国这种国家,欲当首相必须是一个政党的党魁,因此,党内的夺魁斗争一向十分激烈。争夺各方常常是撕破脸皮,竭尽排斥、贬低和打击之能事。撒切尔夫人不赞成希思的政策主张,先是支持基思·约瑟同希思竞选,继而又亲自向希思挑战,使希思感到她有意与自己作对,心中大为不快。在竞选期间,希思的人马故意打出“我支持杂货商,但不支持他的女儿”的口号,把撒切尔夫人的家庭身世也翻出来,作为攻击目标。这种做法,当时使撒切尔夫人十分气恼。双方的对立情绪一度达到空前的程度。
撒切尔夫人当选后,认识到为了团结全部力量参加首相大选,必须弥合与失败者的裂痕,恢复保守党的团结,稳定自己的后院。由于希思在党内追随者不少,势力不能小视,他又在国际上声望较高,影响颇大,没有他的支持与合作,要战胜执政的工党,有较大的困难。撒切尔夫人为了获得希思一派的支持,主动捐弃前嫌,表现出一种虚怀若谷、不念旧恶的气量。
她获胜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拜会希思,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她领导下的影子内阁,但被一口回绝。她不灰心,其第二个行动是请希思手下的总督导员怀特洛出任保守党副领袖,怀特洛接受了邀请。由于撒切尔夫人的做法符合许多保守党人的心愿,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接着,撒切尔夫人于1976年10月的保守党年会上再次主动发出和解的信号。她在讲话中赞扬希思过去的政绩,在政策主张上作了一些调整和修补,又采纳了希思的一些观点,使两派在对内对外政策上明显接近。在此情况下,希思也就发表了对撒切尔夫人“完全相信”支持影子内阁的内外政策声明。至此,撒切尔夫人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便最终确立了,为登上首相宝座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统治者胸怀宽广,才能招天下人归服。一个统御他人的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虚怀若谷既是重要的思想作风,又是谋略手段。“君子之德如风”,宽容大度必能感召部属,赢得人心。撒切尔夫人的做法正显示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素质和风度。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次,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士兵斟酒时不慎泼在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全场寂静。
倒是这位将军却悠悠然。他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有用吗?”话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人们绷紧的心弦也松弛了。
大肚能容天大之事,任你矫揉造作,亦或忘恩负义,都能不为我所动。伟大的心灵可以弥补其他一切缺陷,并能争先赴危,一往无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与可师者为友
[箴言3]
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一起相处。交朋结友有助于博学多闻,多交谈有助于互相教益。要使朋友成为你的老师,要让学问的用处和交谈的乐趣有机融合。
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从小胸怀大志,不同凡响,他年仅20岁就即位为王,领兵征战,所向无敌。他天生就具备王者气质。
他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除了自身的素质以外,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的老师、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历时数年,甚至有三年时间二人朝夕相处。受亚里士多德的熏陶,亚历山大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对医学、自然现象、地理学以及珍稀植物等方面颇感兴趣。他常说,他最尊崇的是亚里士多德,他爱亚里士多德甚于爱自己的父亲,因为后者仅仅生育了他,而前者却教会他怎样做高贵的人。
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影响主要在热爱知识、尊重文化这方面。远征东方期间,亚历山大还命人返回希腊为其运来许多书籍。他赞助了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研究工作,派了众多人员供其支配,有打猎的、捕鱼的、养蜂的、喂鸟的等,分布在希腊和亚洲各个地区,这样为亚里士多德建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生物实验室。他还曾下令为亚里士多德征集法律政治资料,为其提供费用。
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政治家,领域虽不同,但同样有着伟大的思想,在心灵上是相通的。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在位)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热爱学术和艺术,精通音律,擅吹长笛,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写过《战争原理》。他具备那个时代伟大人物的一切优点。腓特烈大帝对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非常崇拜,曾与他长期通信,并请伏尔泰来普鲁士住了三年时间。从伏尔泰那里,腓特烈大帝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决心做一个开明君主。他提倡宗教宽容、鼓励科学文化、放宽书报检查,等等,在当时的欧洲君主中的确是出类拔萃的。
多结交才智卓越、志向远大的朋友,是成大事的重要前提。和伟大人物在一起,你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卑琐的人在一起,你的品位也会低下。
。 想看书来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箴言4]没有一种胜利比战胜自己及自己的冲动情绪更伟大:因为这是一种意志的胜利。即使当激情影响你的时候,也不要让它影响你的地位,特别是当你的地位对你很重要时。这是避免麻烦的明智之途,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捷径。
愤怒会让人失态,会让人蒙羞。在与对手较量时,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要被他激怒。野牛就是被斗牛士的红布惹怒,贸然出击,才最终丧命的。
飞扬跋扈的拿破仑在外交上如同他在军事上一样,并非始终是个胜利者。在老奸巨猾的奥地利大使奥特涅面前,他显得不够冷静,暴露出自己的软肋。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俄、英、普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反攻。拿破仑虽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但总的趋势每况愈下。法国的盟国奥地利此时的态度十分暧昧,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以停止结盟相威胁,向拿破仑提出了种种条件。拿破仑对这些条件断然拒绝。
1813年7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利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他想借此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探听他最近和俄国沙皇会谈的结果。
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梅特涅。说了几句事先想好的客套话,问候了弗兰西斯皇帝后,他面孔一沉,就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得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和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梅特涅看到对手火了,忘掉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他愈发冷静,故意刺激拿破仑这头好斗的野牛。他提醒拿破仑说: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拿破仑被激怒了,声称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你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制胜。接着,他说他对奥地利的军备有准确的了解,每天都收到这方面的详细情报,等等。
梅特涅打断他的话,提醒拿破仑,如今他的士兵不是大人,都是小孩。拿破仑激动地回答:“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捡起来。
拿破仑注意到这无言的蔑视,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
这明显是一种威胁,可梅特涅无动于衷。拿破仑见威吓不成,就改用甜言蜜语,哄骗笼络。他在把梅特涅打发走的时候,拍一拍这位奥地利大臣的肩膀,语言平和地说:“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
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此预感,去时就肯定无疑了。”后来他又对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不久,奥地利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显然,在这次会见的较量中,胜利者是梅特涅,而不是拿破仑。一惯以权谋多变著称的统帅拿破仑不能控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连连失态,说些大话、气话,想借此胁迫梅特涅。相反,梅特涅却能冷静处事,不辱使命,不失时机地以言辞激怒拿破仑,使其暴露内心世界。梅特涅的话语不多,但他一则表达了对欧洲和平的看法,即取决于拿破仑;二则也得出结论,拿破仑固执己见,不思变通,在欧洲联合进攻下,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后来的结果,真的被梅特涅言中了。
愤怒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他们把一点小事看得像天一样的大,过于认真让他们夸张了自身受到的伤害。怒气会让你失去别人对你的敬意,他们会认为你缺乏自制力而更加轻视你。
不仅仅是愤怒,一切冲动的情绪都是不好的。你的能量会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殆尽,你的心理也会严重受挫。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时刻保持冷静和宽容。
“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领导者必备的修养,没到这层次的领导不会有什么作为。用隐忍代替怨气,以理性克制想当然,这套功夫,现在叫“情绪管理”,也叫EQ。
一个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像疯子一样对待他人,他会冷静地面对棘手问题。当一个人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时,这个人离失败就不远了。
让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是不明智的。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怒气和冲动转为有建设性的工作,避免怒气冲冲,要尽量保持心情平静。
学须富,志须诚
[箴言5]学富志诚定会使你马到成功。如果人的悟性与不良的心术结了缘,则不但不是良缘,简直如野蛮的强奸。无论什么天才,若居心不良,必遭恶报。有知识而缺明察善断简直如同双倍的疯狂。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学富五车,可品德却为人不齿。
培根生于1561年1月22日,从小就抱负不凡,一心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然而命运似乎要捉弄这位踌躇满志的贵族子弟。在他19岁那年,父亲一病不起,年轻的培根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被人抛弃的人。为了能出人头地,他费尽了心机。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值得投靠的人,那就是他姨父的政敌,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艾塞克斯勋爵。在23岁那年,培根出任英国下院议员和艾塞克斯勋爵的私人顾问。艾塞克斯经常送钱给培根,把挥霍无度的培根从债主手中解救出来,还向培根赠送了一大笔财产和一套华丽的住所。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这位才华横溢的贵族就此满足。他继续过着放荡的生活,因挥金如土,被债权人送进了监狱。当然,又是他的救星艾塞克斯把他从监狱里领了出来。艾塞克斯还想在仕途上提携一下培根,但是由于培根的姨父塞西尔的极力反对,培根一直没有得到女王的宠幸。
0
0
正在培根为自己官场不得志而郁郁寡欢时,他的靠山、红极一时的艾塞克斯勋爵失去了女王的宠信。政敌们要以叛国罪审判艾塞克斯。这时,从艾塞克斯那里得到好处最多的培根,见风使舵,摇身一变,竟然主动要求参加起诉。法庭上,艾塞克斯做梦也没有想到,曾榨取了他难以计数的财产的培根,竟然指控他阴谋篡夺王位。培根的演说使群情激愤,法官以不容辩驳的事实判定艾塞克斯死刑。培根把自己的恩人送上了断头台,满以为会得到一大笔赏赐,但当他得知这次出卖良心的举动报酬仅仅是1200英镑时,便大失所望,回到书斋去写他的论文了。
56岁时,培根如愿以偿,当上了他父亲曾经当过的掌玺大臣,次年任皇家###官。年岁的增长,并没有使他的品德有什么改变。1621年,他因受贿、舞弊,被投入监狱。出狱后,他隐居家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实验、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1626年冬天,因在露天试验雪的防腐消毒作用,受风寒患病而死。终年65岁。
如果按葛拉西安的标准,培根远远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学”虽富,“志”却不诚,为人不齿。
我们再看一个正面的例子。美国总统林肯在美国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没有渊博的学识,靠的是他的赤诚。
1860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道格拉斯与林肯竞选总统。道格拉斯信心十足,他租用了一辆豪华的列车,供竞选之用,并在最后一节车上安置礼炮一尊;每到一站就鸣礼炮32响,然后乐队奏乐,十分排场。每到一站,他还要乘一辆六马马车去市镇中心发表演说。前面有彪形大汉骑骏马开道,后面则是许多马车,满载红男绿女,吆五喝六,不可一世。道格拉斯叫嚷:“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
林肯没有专车,他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坐的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在演说中,他常说:“道格拉斯参议员是闻名世界的人,是一位大人物。他有钱也有势,有圆圆的、发福的脸,当过邮政官、土地官、内阁官、外交官等。相反的,没有人认为我会当上总统。有人写信给我,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只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间破旧的办公室,室内只有桌子一张,价值二元伍角,椅子三把,价值一元。墙角里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众所周知,最后,贵族气味的道格拉斯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一无所有的林肯却如愿以偿。林肯出身于平民,他为人诚恳,赢得了广大选民的认同。
做人还是诚实一些好,如果你一向诚实,坚持原则,那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耍小聪明的人其实不聪明,因为别人都不傻,时间长了自然会识破你的小聪明。
有识尚需有胆方可成伟业
[箴言6]知识与勇气是不朽的,因此也就可以使你不朽。你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如果有真智慧,则可以大有作为。孤陋寡闻的人就如同生活在黑暗世界中。体力与判断力好比双手与双眼。有识无胆者,其智慧是结不出果子的。
16世纪初的罗马,有一个名叫阿雷蒂诺的年轻人,他是一个罗马贵族家里卑微的厨房助理。他的梦想是成为伟大的作家,让全世界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有一年,教皇利奥十世非常喜爱的一头名为哈诺的大象快要病死了,教皇召来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但大象还是死了。教皇非常悲伤,他召来伟大的画家拉斐尔,命令他画一幅和哈诺同样大小的画放在大象的坟幕上,墓碑的铭文刻着:“自然夺走的,拉斐尔以他的艺术还原。”
过了几天,一份名为“大象哈诺的遗嘱”的小册子在罗马街头广为流传。这本小册子以死去的大象哈诺的口吻针砭时弊,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把我的膝盖留给罗齐枢机主教,这样他就可以仿效我的屈膝跪拜;把我的口颚留给圣夸特洛枢机主教,这样他就可以更容易地吞掉所有耶稣的收入;把我的耳朵留给麦迪西枢机主教,这样他可以听到每个人的作为。”这本没有署名的小册子用调侃的语气涉及了罗马的每一个大人物,甚至连教皇本人也包括在内。他把每个大人物最出名的弱点都暴露在民众面前,小册子以韵文结束:“留意啊!阿雷蒂诺是最厉害的敌人,千万不要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他仅用言辞就可以毁掉崇高的教皇,所以,上帝要每一个人都防范他的口舌。”
阿雷蒂诺以一本简短的册子一举成名。罗马的每个人都想知道是哪个年轻人如此大胆。教皇甚至也被他的胆大妄为逗乐了,他靠自己的权力把阿雷蒂诺找了出来,但是教皇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让他在教廷里供职。
以后几年,他以“王公贵族的杀手”名扬天下,大人物因为畏惧他辛辣的舌锋而对他十分敬重,包括法国国王以及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有趣的启示:想要成功,不仅要有“识”,还要有“胆”。如果你本身很渺小,那么你就要骑在巨大之物身上,目标越大,就越惹人注目;攻击越大胆,你就越显得突出,从而赢得更多的佩服。
人们总是希望过平静安逸的生活,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顾忌中生活,所以行事谨慎。大胆的行动或许也是想过的,但是也可能只是想想而已。没有人天生就大胆,即使像拿破仑这样的伟大人物,他的大胆也是在战场上培养起来的。他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因为他知道要成就伟业就必须勇敢,怯懦的人永远不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一个普通的人如果能够大胆就会完全改变他的形象。他就能够因此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实只要采取大胆行动就可以了,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周折,而这一切都是那样地简单,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许多人不敢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这种胆怯的弱点,他们可能会用关怀别人、不愿意伤害别人等语言来为自己开脱。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是他们本身的怯懦才让他们这样做的。
大胆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有的时候需要自提身价,身价越高,别人就越重视你,这是你培养自己大胆的一种方式。
哥伦布航行时,他需要西班牙王室资助他。他向王室提出,必须策封他为“海洋大元帅”,许多人认为,这一不合理的要求王室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但是事实和大多数人想的恰恰相反。
谈判大师基辛格也赞同在谈判中要大胆。他说:“你要超乎寻常的大胆,向对方要求他不可能给你的条件,然后再慢慢让步。这样做的效果比从一开始就向对方要求合理的条件要好得多。”
胆大和胆怯都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都是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你了解到自己身上具有这种胆怯的弱点,就应该及时有所行动,而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大胆的后果可能是自己不可能承受的,但是还有一点要注意:胆怯的后果可能是更不能承受的。如果一直被这样的顾虑思想左右,那么就会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低谷状态而难有所成。
当然,胆大不等于鲁莽。当你在做出大胆的举动时,也需要把握好时机。
。 想看书来
人要有自知之明
[箴言7]明察你的性格、智慧、判断和情感。如果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就不能控制你自己。镜子可以用来照脸,但是,唯一可以用来观察自己的精神的是明智的自我反思。
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
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这样才不会贻笑于人,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
永不抱怨
[箴言8]抱怨总是使你丧失名誉。这样做不会引来怜悯与安慰,反倒会招致轻蔑。称赞别人对你的恩惠,以便赢得他们更多的恩惠,这才是更好些的策略。当你诉说那些不在场的人是怎样使你受益,你正是在要求那些在场的人与之看齐,你会得到同样的酬谢。
英王爱德华七世有一个强悍的母亲,那就是统治了英国近五十年的维多利亚女王。女王性格冷酷,格外专制。还好,爱德华七世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即了位,他性情温和,与人为善,这和他母亲截然不同。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君主。她怀着高度的警惕心把自己的长子——未来的爱德华七世“培养”得在政治和社交方面一窍不通。如此看来,她的长寿对爱德华来说也许就是最严重的虐待了吧。
性格刚强压抑的维多利亚绝对算不上是位亲切的母亲,她早就坦率地表示,虽然她生了一大群孩子,但是她从未从中得到过“特殊的快乐或回报”。甚至当孩子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维多利亚就认为他们是讨厌的小东西。她曾经说过:“在他们长出点人样之前,我对他们没有任何好感。丑陋的婴儿是非常恶心的东西……只要他们的身体还是那么大,胳膊腿儿还是那么短,动起来还像青蛙一样……就算最好看的那个脱下衣服来也是可怕的。”
几乎从爱德华王子刚一出生起,维多利亚就对他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敌意。格伦维尔勋爵记载道:“我们的君主对继承人产生的那种世代传承而且经久不衰的憎恶感看来早就扎下根了。”克拉伦登勋爵随后也说女王对威尔士亲王的厌恶是“她自身的一种偏执。一说起他,她就异常激动,而且只要她在房间里看到他,她就会被激怒”。
年轻的爱德华王子喜欢和别人交往,而且善于找乐子,这恰恰是他的母亲强迫他不要去做的。她害怕爱德华今后会像他汉诺威家族的舅舅们一样懒散无能,于是她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教方案,旨在压制她儿子追求快乐的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