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官之道-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逐步对一些企业设置及项目审批实行登记制、注册制和备案制,需要保留的部分审批权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公开拍卖等手段实行;必须审批的应该实行合理分解,部门相互监督、制约,相关主管人员定期轮岗。 

  4。实行政务公开,特别是那些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优先推行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和人民代表有知情权、监督权、批评权和建议权,如: 供水与污水处理、生活用电、电信资费、公共资金投入信息、服务质量承诺信息等,并及时予以公布,使信息本地化、社区化。 

  5。加快公共部门改革,在垄断公共部门打破少数国有企业垄断地位,促进充分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如代理经营、委托经营、合同经营等)。 

  6。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监督同级政府的积极作用,公布立法机构议事活动记录,公开报道或现场直播; 各级政府应向同级人大定期公布财政预算详细信息; 强化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和公布审计结果; 强化人大代表选举的竞争性和透明度。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类企业中工会的监督职能。 

  8。在所有党政机关、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及由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其它公共机构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轮回制度。 

  9。强调无论是离任、调任还是退休,都要实行领导人重大错误个人追究制度,以切实解决“59岁现象”。 

  10。追究领导干部亲属违法违纪事件的个人责任,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者应追究个人法律责任。 

  11。实行党政干部个人收入、金融财产、负债及家庭财产来源登记制度,以保证与已知的、合理的收入与预期的收入相一致。 

  12。保证司法的独立性、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有效的诉讼制度和渠道,使低层官员或内部人士能够诉讼上级的腐败行为,保护、鼓励和奖励揭露行贿及腐败的举报人。 

  13。严厉惩罚行贿方和受贿方,对行贿者的惩罚还应包括立即取消与其签订的采购或承包合同,并在数年时间内禁止获得新合同,并按黑名单予以公开公布。 

  14。建立严格、透明的政府采购程序与监管制度,建立“无贿赂承诺”制度,对通过腐败所获的合同应宣布无效。 

  15。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腐败事件予以公开曝光和披露,确保新闻自由对滥用权力的公众制约。 

  16。从制度上鼓励和保证社会公众参与,重要举措出台使公众“预先了解”并发表意见,赢得公众最广泛的政治支持。建立反腐败信息库和网站,包括举报网站。 

  17。适当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及其它福利待遇,对公务员离开岗位进入公司作适当年限限制,除非与原有的工作任务无关。 

  18。严格界定和划分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党政机构与事业机构的支出范围、支出标准、报销范围。 

  19。大幅度减少名义关税税率,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简化进出口手续,鼓励企业和机构进行全国或全球采购。 

  20。在少数垄断行业引进竞争机制,开放市场,包括对内和对外开放,披露各类成本指标、价格信息,实行服务与价格听证制度。 

  21。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积极促进联合国主持的“全球反腐败公约”。严厉打击国际犯罪活动特别是毒品走私和洗黑钱。在国际金融和商业交易中严厉打击和制裁贿赂(包括跨国贿赂);加强对腐败行为调查、起诉、引渡和情报信息的国际合作。 

  22。政府采购鼓励实行国际招标,程序更透明,取消人为优惠国内供应者获得政府采购的做法。 

  应该看到,反腐败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益、更为公平、更为廉洁的政府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国能够挑战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党是能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健康力量、改革力量以及开放力量。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改革、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机制。这是我们战胜腐败的根本保障。 

  腐败已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是最大的社会污染,也是最大的政治挑战; 腐败不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必须、也能够挑战腐败;实施改革、开放与制度建设一体化的综合防治腐败战略是遏制腐败的重大举措。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好书尽在。cmfu。





  作品相关 这难道是“艺术”吗?(转载)

  (起点更新时间:2005…3…24 1:34:00  本章字数:977)

  

  事实上是2000年十月,中国大陆四川行为艺术家朱昱在上海举办的《不合作方式》行为艺术展览会上,展示他的作品照片。照片显示了朱昱在北京通州其租住的家里厨房中清洗、烹饪、并食用死胎的全过程……此镜头在2003年1月2日,BBC第四电视频道纪录中国地下 “中国前卫艺术”纪录片,又再次播出; 在欧洲引起观众抗议。

  英国第四电视频道不顾四方抗议播出“中国前卫艺术”纪录片

  后,一位英国男子于第二天因为采用破坏方式抗议而被伦敦的警察逮捕。 

  伦敦警方说,这位男子今年45岁,他将白色油漆涂到英国第四电视频道电视台大楼上,警方以涉嫌故意破坏物品而将该男子逮捕。此前一天的晚上,英国第四电视频道播放了一部纪录中国地下前卫艺术的电视片,其中有中国四川籍行为艺术家朱昱吃死产婴儿的镜头。电视画面中,朱昱对着摄像机展示了几幅记录他的一次题为“吃人”的“行为艺术”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是他在清洗一个死婴儿,而另外一张照片是他正在将一块肢体往嘴里送。朱昱在播放前的一次采访中说照片中他确实是在吃是死婴,是他两年前的一次“艺术作品”。 

  据警方介绍,这位被捕的男子在头天晚上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感到格外愤怒,连夜驱车赶到伦敦。这位男子说:“第四电视频道告诉英国人,无所顾忌就是艺术。所以我这是以它为榜样。” 

  此片播放前后,第四电视频道收到大量观众的抗议电话和信件。该电视台新闻发言人在放映后说:“第四电视频道坚持认为这部电视片是一部有思想的、能启发人们思考的反映中国极端艺术的纪录片。” 

  在第四电视频道的网站上(。channel4。/thinktv/),可以看到此片播放前后一些观众发表的帖子。一个署名Cynthia Yuan的帖子说:吃死婴在中国不会被认为是艺术,不信你就到大街上去问问中国人!!这一行为为中国的主流艺术家所不齿,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不知道有这种事的原因。他们只是一小撮想引起人们注意的变态者和极端分子。。。。 播放这部片子会误导英国观众,使他们认为中国充斥着这样的垃圾,而中国人能与之相安无事。 

  另一个名 Tony Wang的帖子说:“我刚刚看完这此片,感到十分震惊。我从来没想到在我的城市里存在这样的艺术。我认为这不能被称为艺术,这些人也不是艺术家,而是恶魔。” 

  好书尽在。cmfu。





  作品相关 转载一篇

  (起点更新时间:2005…3…25 2:07:00  本章字数:6172)

  转帖'正是“医疗改革” 狠狠阻击了中国经济

  李志宁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2005。3。3。 

  对于国内的“医疗改革”,我一再想发出一点不同声音。但声音太细小了,没有办法。 

  非典时期,我曾写过一篇长文《中国百姓的最大难题》,仔细探讨了医改,对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表示怀疑。这文章在网上偶有转载,基本上没人注意。我在“李志宁个人网页”(。lizhining)上把它放在了显要位置,但也没有人愿与我探讨这个问题。也可能我的话说得太过逆耳,不中听。但我想,“耳顺”则顺耳、那样肚子里才能撑船。如果我们只能听赞美的话,恨不得全世界都来欢呼“中华伟大复兴”;谁若敢批评我们,我们就发火,反唇相讥,那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就太没有气度了。 

  不过,无论如何,医改这题目我还是不愿意歇手。几天前有次看电视节目后,又气愤愤地写了一篇《中国的“医疗改革”实在令人恐惧》,贴到网上。这次,点击人数仍然不多,但多数点击者支持我的看法。批评者则认为我不懂医疗,还有人怀疑我不是“社科院”的。我得告诉怀疑者,不才确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尽管碌碌无为,但毕业后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社科院不是神仙居所,内中良莠不齐,像我这样的“低水平的研究人员”也忝列其中,是有点愧对师门。但我很努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也很希望能把“医改”的事情弄弄清楚,只是鄙人理论能力太弱,也是没有办法。 

  我估计,医改问题虽然重大,但毕竟没有什么娱乐性。不过事情如此切身,网上人们却不很关心?也出乎我意外。莫非是我错了?难道“医改”本无事,庸人我自扰之?尽管怀疑自己,但既做“研究”,还得把这问题弄个明白。我认为,一定还会有些东西,埋在“现象”里面、而被众人忽略了。也可能,真相,正等待着研究人员们来“抽象”它。 

  在最近关于各种“十大暴利行业”、“十大霸王行业”的报道中,“医疗”行业总跑不掉,得算一个。有的报纸分析说,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20倍,而医药费用的上涨幅度则在100…200倍!我知道,这里的计算不对,计算工资肯定未用“不变价格”,但是工资和医疗费用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还是成立的。因此,医疗行业“暴利”论也是成立的。就是在国家的宏观计算中,国民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已经高居第三位,仅次于购买房屋和孩子读书。所以,本文想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看“医改”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严重阻碍作用。 

  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忽略”了的一点。 

  首先,看看全国的医疗事业总共需要多少钱? 

  据卫生部2005年1月公布:2003年的“全国医院总收入”为3911亿元。总支出是多少?不得而知。总收入中,属于“卫生部门”的医院为2686亿元,算一下,占了68。7%。就是说超过了2/3,其资产负债总额为10417。5亿元,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2002年增加了205。37亿元。我想,通常,“资产负债”并不是“借钱”的意思。在过去是指“资金平衡表”,或者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某时期、某部分或全部预算款的来源或分布情况的会计报表。如今指什么?是否有变化?我查了查我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于2004年12月出版的《现代经济词典》,该条目却付阙如,使我惶惑。按照卫生部公布,2003全国病人对医院的欠费合计为31。7亿元,居然这么少,也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所以,即使情况仍有点迷糊,使我们就像喝醉酒的人看世界,但还是得到了一个“大概”。即:近年中国一年在医疗上花出的钱,其总量,不过就是4000亿元的规模。 

  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病人们要花多少钱? 

  据一个星期前的报道,至2004年底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全年医疗保险的基金收入为1089亿元,而其支出,据公布居然仅有847亿元!当然,医疗保险金的支出,不代表中国“病人支出”的全部,还有许许多多病人花的钱,不是“医保”支出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因为参加医保的人数,不过1亿人出头,而中国是13亿人;二是,即使参加医保,或者某些事业机关单位还有国家财政担负一部分医疗费用,也有很多药品和器具是不能报销的,而且现今不能报销的“单子”正越拉越长,从而把支出推到病人头上去。例如,许多进口药品、心脏支架、血糖仪等,都是不能报销的。我不知道国外的确切情况,也可能国外的医保也不能报销,但中国老百姓的工资,就是比起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还要低好几倍,乃至十几倍。这样,中国人民的负担就格外沉重了。看得起病、还是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这个问题还是尖锐地存在着。 

  这里想顺便说说,中国的高官和学者们总是把“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混为一谈。在中国,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医疗保险并不都能起“保障”作用。而且,理论上,保险的金额应一直处于“商业运作”之中,例如购买债券和证券等。还有,保险公司完全可能倒闭,国家若不明确申明最后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么被保险者如何“保障”呢?如果国家肯定要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为什么还需要一帮子办保险公司的爷们从中捞它一笔?所以,在中国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未必有医疗保障,这已是路人皆知。而所谓“保障”,就是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看不起病之虞。更何况,国家认为,“更多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也就享有了“医疗保障”,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说法。因为,作为国家必须考虑:如何使“全体公民”、而不是“更多的人”都有医疗保障。就是说,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参没参加医疗保险,都必须有保障才行。而国家的职责,就是对“全体公民”负责,而不是对“少数人”负责,否则,这个国家怎么能让人民放心呢? 

  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医改对于中国经济的阻滞作用。 

  目前,人们越来越看出,经济学家们抑扬顿挫的欢快语调越来越不灵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无穷的活力,也越来越让人生疑了。靠投资、靠大量引进外资企业、包括很多重污染企业,来发展中国经济,这个发展格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施展身段,因为中国就是靠支付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也没有多大后劲了。总之,由“投资”而不是由“人民消费”来拉动“总需求”,日子长了,也总归会走上末路。近年来,中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剧烈失衡,已日益彰显出它的厉害。我想,看不起凯恩斯的中国经济学家们也终会发现,对抗经济规律最后是不会成正果的。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距,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大?照理说,应该在国家的统计上有很清楚的昭示。但不知为什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却是很难查出。记得早在2002年的时候,报纸上有一篇文章称,中国的“库存积压”已经达到4万亿元,它与GDP的比例高达41%。该文章认为,这与西方国家通常仅1%的比率比起来,是很可怕的。但近近些日子的报纸又报道,国家的“库存积压”连年增长,已经达到3万亿元了。显然,尽管信息是混乱的,但问题是清楚的:就是中国的“总需求”已经大大落后于“总供给”。 

  这就是危机。 

  但似乎中国并不怕这个。这就如多年前一个顺口溜所说“十亿人民九亿商,九亿商人骗中央;中央什么都不怕,见到商品就涨价”。现在,在国内大量存在的多种暴利行业,就起到了这个“什么都不怕”的作用:什么都高价,看你买不买!几乎除了电视冰箱之类,现在 没有多少与多数老百姓收入相称的商品价格了。但是,事与愿违,似乎人民就是不买什么,这使得全国“库存积压”格外丰盈,使得“总需求”居低不上。这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学家和宣传专家们着起急来,他们一齐上阵,大讲了一番“居民储蓄”如何应当转变为“投资”,什么基金投资、什么债券、什么股票……,足一通乱侃。 

  但奇怪的是,居民储蓄就是静若处子、不为所动。看来,经济学家们也不由纳闷了,从不少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苦闷。 

  在中国“居民储蓄”也是个怪异事物,近年来每年增加的“居民储蓄额”,竟比“全国工资总额”还要高出许多。所以,居民储蓄是不是劳动人民存的钱?问题也是很清楚的。但毕竟,劳动者会有少量存款。有多少?据我看,在目前12万亿元的储蓄总量中,占人口80%的老百姓大概能有个3…4万亿元吧。 

  如果真的能够启动劳动者消费,那么这3…4万亿元进入“总需求”,也能大大改观全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极端不平衡状况,给全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就是说,尽管目前国家贫富悬殊,极少数富人得到了他们的天堂,但如果穷人能够将其被重重盘剥后、剩下的小小收入拿去扩大“总需求”的话,因为穷人多么,全国的消费状况还是会有很大的改观。那么经济也会真正“活”起来。我一直在说,如果要使经济真正繁荣,需要有两点:第一,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部分,使得“全国工资总额”在GDP中比例由目前的12%左右上升到50%左右,因为工资是清白收入,不是混水摸鱼,那么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好起来;第二,国家担当起“社会保障”的资金基础,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都应当实行免费(我想,最终全世界都会免费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应当“先走一步”)。这样,人民花钱没有了后顾之忧,无疑,“总需求”就会大大提高,经济情况就会大大好转,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有了深厚的动力。 

  为什么现在多数老百姓不敢花钱?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改革”。活命,无疑比日用品消费更重要,医疗重于一切,谁都不会弄错。所以,人们需要攒钱,以备未来应付医疗的“不时之需”。 

  但是,人们为了在得大病时能活下来,要攒多少钱才够呢? 

  这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仅是孩子读书,要花多少钱?大致能够算出,有一定刚性。惟有生病,要花多少钱?鬼也不知道。人非神仙,谁有本事能够预测出自己将患哪一种病、需要多少钱?那么应当存多少钱足以应付救命呢?谁也说不上,只好多多益善。萨斯期间,全国第一例非典黄先生将自己积蓄的16万元花得精光,保住了性命。这是否意味着:每个人存上16万元就能保住自己?恐怕不行的。如果要换肾换肝呢?如果要做极为复杂的心脏手术呢?那还不知道要多少钱。所以,在当今中国的医院眼里,16万元,不过是小钱一笔。也所以,由于医疗费用的日益高昂,穷人,也就自然越来越不在医院的眼里了。 

  但16万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10年不一定挣得到,30年不一定攒得下来。先不管它吧,现在,如果我们快乐地假设:全国每个人都攒了16万元用于保命的准备,那么13亿人应当攒多少钱呢?很容易算,16×;13=208万亿元。 

  我们知道,目前全国贫富悬殊的“居民储蓄总额”,也不过只有12万亿元。而80%的老百姓可能只有3…4万亿元储蓄。也就是说,十来亿人的生命,本当有200万亿元来保命,但现在,就悬在3…4万亿元这样一根细细的蛛丝上了。 

  当然,有人会指责说:人们不可能都生病,生病的人只是少数。所以,不需要这么多钱。 

  完全正确!依我说:问题问对了,但是答错了。的确,问题的症结正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生病,所以,实际上全国的医疗费用当然不是208万亿元!这是谁都清楚的。是多少呢?如本文的开头所说,仅只4000亿元!这时,真的让人要喊叫老天爷了。难道是:全国人民需要存起208万亿元,来对付全国0。4万亿元的“医疗风险”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难道这就是我们医疗改革吗?可是,事情很清楚:只要把医疗风险摊到全国人民头上,人民就只能攒钱,以应付医疗,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居民储蓄”也就只能向208万亿元爬进,当然,只能是爬,也永远爬不到。所以,决定“医改”政策的高官们是那么聪明吗?人们地位高了就一定有智慧吗?人们不由会这样问道。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岂不是说: 

  如果国家实行免费医疗、承担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仅只需要0。4万亿元! 

  如果由全国人民每个人自担医疗风险,那就需要208万亿元! 

  这种算术是不是太过神奇了,人们或许不能接受!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中国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到底有多大?由谁来承担对经济发展更有利? 

  据卫生部2004年12月公布: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3。2/1000,农村比例是139。5/1000;如果排除季节性影响,由此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各位看看,有了这个数据,分析情况就更清楚了。50。8亿次,听起来很巨大,实际上并不大。假设13亿人民每人每天看一次病,是多少次呢?为4745亿次。50。8亿次仅达1%。那么,假设13亿人每个星期看一次病,那么50。8亿次达7。5%。再用另一种算法,城市和乡村的“居民两周患病率”,按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为13。9…15。3%。但这是假设全国13亿人每两周看一次病的比率。所以无论怎么算,生病看病的人都是很少数。如果由国家承担这个风险,在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看来,都是最合算、最经济的。可能在国家看来,应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此风险,这样还可以顺便赚些老百姓的钱,更惬意些。我看,由医疗保险公司保险,不是不可以,但中国的保险公司的眼球是仅看着“赚钱”二字,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人民应得到的“人道主义待遇”。要知道,在美国,人们缴纳医疗保险之外,国家仍需大量投入;据悉,日本是由国家替人民来缴纳保险基金。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免费医疗”就不用说了,在香港澳门也是有医疗保障的。这世界上,甚至连暴君萨达姆和阿富汗塔利班都曾实施“免费医疗”。不错,伊拉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但塔利班有什么呀?所以,不在乎国家是不是富有。把医疗风险推到人民身上,对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其原因,就是会大大缩小“总需求”。至于有人反对我说:国外的高级医疗也不是公共医疗单位,而是私营医院。我不知道他是否要求中国人民都得到百万富翁般的医疗待遇?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最首要的问题是能够看上病,能住上普通的“单人病房”,而不是豪华的待遇。若是以此来反对国家承担相应责任,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所以,要使得中国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忘了这个目的。凡偏离了这个目的、希图从中赚老百姓钱的,都是歪招,都是馊主意,无论学者的话说得多么漂亮。 

  目前,卫生部公布的调查材料,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调查发现: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有些人自己买药吃,还有人压根儿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29。6%。还有,调查分析认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我想,我们国家的高级的有决策权的干部们,仅看看这几个百分比,就应当知道,我们对不起我们的人民,应当惭愧得无地自容。 

  如本文开头所说,国家拿出4000…5000亿元就能把全国人民的免费医疗搞定,为什么不能做呢? 

  总而言之,国家在全民“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是不容推卸的,也是推卸不掉的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好书尽在。cmfu。





  作品相关 说说“教育产业化”(转载)

  (起点更新时间:2005…3…26 13:53:00  本章字数:2671)

  “教育产业化”终将化掉中华民族 

  我们一直在反对“全盘西化”,但我们却在“全盘市场化”,并且还不断神化“市场”。人们几乎把中国社会一切生动而丰富的事物全都拢到“市场”上去了。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市场不仅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甚至包括一切社会问题。例如有著名经济学家就杀到教育领域,大侃一气什么教育产业的“十大关系”之类。而中国教育学家们的那根“经济”神经也立刻被拨动了,居然紧紧跟上,他们把原本圣洁的“教育殿堂”也扛到自由市场上去出售,使神圣的教育事业刷上一层铜臭,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将其打扮成一种“理论”,叫做“教育产业化”,用来欺骗整个民族。由于众多学者都跟着起哄,现在,这个“理论”已经是大行其道了。结果是:在教育领域,公正的市场没有出现,而我们很多教育者却像威尼斯商人一样,把自己的“良心”在市场卖掉了。

  耐人寻味的是,西方国家反倒并未一切“市场化”,他们把“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东西严格地区别了开来。而学校,则是“非营利机构”。也就是说,学校不得办企业!学生也不得办企业!学校也不得“企业化”!为什么比尔·;盖茨要从哈佛退学,就是因为在大学里不能办公司,不能搞什么“创业”。硅谷并不是学校。这位世界首富已经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明星和偶像,但要知道,哈佛的教授们也为美国千百万高尚的人们所敬仰。在美国,从事“非营利”的文化教育工作,是受到人们在心理上的广泛尊重的。如果我们除了钱,其他什么也不认,那也没啥可再说的了。可是,伟大和成就决不是仅由金钱铸成的,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也都根本不是富豪,这已是许多国人所不能明白的事了。也没什么奇怪,这正是多年来某种“教育”在大众中的结果,但并不是外国人“教”的。当然,很少有外国人反对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是啊,他们犯得着反对吗?可能他们心中正暗自窃喜。这下子,在“民族素质”上,他们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许多美国的科研成就,是产生于大学,而不是在“市场”和“商海”里。而在大学里的科研,也不是商业活动,因而没有任何“风险”。这,也可能正是其科技发达的一个原因。我们的学者以为只有“市场”才能使民族的科学技术发达,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

  而在我国,不仅从“大跃进”的年代就开始了学校办企业,而且80年代之后学校若不参与市场经济、不办企业就像掉了魂,跟不上伟大的时代了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