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留学生-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转过头对着杨彦昌咧咧嘴:“再这之前,我们这些兄弟可不是经常就有多好的地方栖身,有的时候就在这将就下,而且做有些事情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到了,走吧,进去。”

    进了这座有些yīn森的红砖房子,里边空荡荡的除了水泥做的柱子还要一些木头什么的再没有其他,他看见在一个角落有一堆燃起的篝火,旁边的地上零零散散坐着两个人,还有一个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他怎么了?还活着没有?”张开达走上前问道。

    “嗯。他就是那个驾马车的畜生!现在晕过去了,不过一口唾沫准能让他醒过来!这就是个软蛋,我还没怎么动手他把什么都招了。”接他话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看来杨彦昌一眼什么也没有表示就如此答道。和张开达一样他也是黄sè的皮肤,而且没有辫子。

    “他怎么说?”

    一群人围着火堆坐在地上,如果没有身边不远处那个浑身是血的男人倒真是一次不错的野营。

    “就是那个意大利人出的主意!他们一直都在斯特恩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埋伏着,昨个儿没逮到机会,但今天清早我们一个兄弟帮忙去驾马车,而斯特恩出门在路边和妻女告别的时候,这家伙驾着马车直接把守在旁边的老李就撞飞了,车里还有个人两个人对着斯特恩一家就开枪,威廉护着妻女当场死亡,惠特利家那个倒霉鬼还算有种,当时他也被马车刮倒,但还是站起来扑上去争取了点时间,否则估计斯特恩全家都得死。”

    年轻人说完话,在他身边的一个白人补充道,“是个狠人,大街上毫无顾忌找到机会就下手,而且谁也不会想到那种情况下当街杀人。根据这家伙说的看来霍华德就是三叉党的幕后主事,而这安东尼奥应该就是他的头号打手。”

    “三叉党是什么?”杨彦昌有些好奇。

    “三叉党是纽约一些人给起的名字,他们比较神秘,人数不多,大概只有几十个人,但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恶徒,那些人的手背上都会刻着一把三叉戟。”张开达在一旁解释道。“据传以前有人想搞掉他们这些外来者,但最后却妥协了,不管怎么说,那些人都不好惹。这霍华德藏得够深,看来事发后我们没找到他也不意外。”

    “准确来说是只有二十八个人。”那个年轻人笑了笑,“想不到吧,让多少人担惊受怕的三叉党才这么点人。”

    杨彦昌挑挑眉头,这答案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知道他为什么要杀斯特恩吗?”

    “斯特恩档了霍华德的路,为了走路顺当些,自然要下手了!哦,对了,他还说这只是个jǐng告。”

    “嗯!”杨彦昌点点头,什么话也不说转身走到地上躺尸的家伙身边,对着那果漏在旁边的手指狠狠踩了上去。

    “啊…”扭曲痛苦的声音顿时弥漫了整层楼。“Help;Help…”

    “尼玛的,这叫个jǐng告?啊?jǐng告?那你告诉我,什么叫杀人?死了三个人?这就是你们的jǐng告?”像只狮子一样他愤怒的咆哮道,这是第一次他身边的朋友被杀,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杀!他失去的不仅是自己原定的计划,更是一段友谊和一份感情,威廉·斯特恩在这个时代竟然毫不保留的相信自己,在这个种族歧视遍地的时代默许的是把女儿托付给自己,还有他送给自己的那份产业,还有海伦服装的公司股份…

    或许之前他一直以为坚定了理想的自己对于这种事一定能很自然的接受,但是事实证明他不行,起码目前来说他还是很难轻易接受别人因自己而死的现实。

    房子里其他的人都默默的看着这个男孩,他们一样失去了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或许他们已经经历过不止一次这样的事情,但是愤怒和痛苦依然充斥着他们的胸腔。

    “告诉我,你们为什么杀的不是惠特利?为什么不是我?杀一个人不够,你们存了心思杀他全家!告诉我这是为什么?还有你的老板,霍华德他在哪里?”杨彦昌提起瘫软在地上的那人凑到他的脸庞,火光下在那个人的眼睛里他看到自己的脸分外狰狞。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不是他们的人,我欠他们的钱,安东尼让我撞的,他说那些人管的太多了,他们把手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霍华德先生很生气,而且只要我做了他就能免去我的债务。我,我才做的。求求你,放了我,放了我…”

    “你不知道?杀人的时候怎么不说这样的话?”杨彦昌把那人的脑袋狠狠的按在地上,对着他的耳朵大吼:“霍华德在哪?霍华德在哪?”

    “嘿,嘿。够了,够了。”张开达从杨彦昌的背后把他拉开,“看他的样子是真的不知道,我们已经知道是三叉党了,这就够了!他们虽然人不多,但在纽约可显眼的很呐。”

    杨彦昌坐在地上剧烈的喘息,他的脑海里天人交战,就凭他们几个想要报仇简直痴人说梦。

    张开达对旁边那个年轻人说道:“有福,你和汉克把他拖出去,他没用了。”

    “不要,不要,救救我,救救我…”地上的家伙惊慌的喊叫道。

    “等等!”杨彦昌打断他们,“把他送到jǐng局去,肖恩给我说了jǐng察已经介入进来。虽然,我知道jǐng察破案的几率不大,但是让他们给霍华德找找麻烦还是可以的,毕竟这次死了三个人,其中一个还是新晋有为的企业老板,前不久他和市长刚刚见过面!”

    “那我们呢?我们不报仇了?”跟着他们过来的方三才问道。

    “报仇,怎么不报?”杨彦昌咬牙切齿的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虽然我等不到十年,但几个月还是可以的。现在我们人手太少,明天你就去找保国,从他那随便拿钱!不管是坑蒙拐骗还是什么,最多三个月,我要看到咱们有足够的人手,足够的本钱去报仇!我要看到霍华德跪在我的面前!”

    …

    PS:从今天开始本书进入果奔阶段!三言求安慰啊!
第四十七节 葬礼
    六月十四,星期天。

    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座犹太教堂,纯木原sè的棺材静静地停放在教堂的演讲台前,里边撒发着香料的味道。

    斯特恩的人缘很好,夏rì里紧蹙的葬礼,来的送行人依然让这座不大的教堂座无虚席,杨彦昌和海伦的家人都坐在第一排,几天的调养伊丽莎白已经逐渐好转起来,今天她穿着黑sè的裙子,坐在藤条制成的简易轮椅上,依然有几分苍白的脸上流露出的是伤心和痛苦,海伦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她们是彼此最后的依靠。

    诺索布先生带着家人也赶来参加了这次的葬礼,他和威廉虽然见面时间不多但因为杨彦昌两家人互相之间却很熟悉,而教堂里还有乔治和山川,杨彦昌连续几天的假期让他们非常担心,一到周末他们就央求了家长带他们来纽约,恰好,他们也赶上了这次的告别仪式。

    杨彦昌不久前才知道威廉在美国一个亲人也没有,斯特恩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在遥远的德意志,所以这一排其他的几个人都是威廉生前的朋友,也是他生意上的伙伴。

    十年前威廉在自己结婚的时候选择离开自己的家族,十年后他却被埋葬在美国,而送去德国的只是一封远渡重洋的丧报。杨彦昌不知道自己心里该怎么看待这件让伊丽莎白讳莫如深的事情,他只能感慨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黑衣小帽的犹太拉比(老师,传道士),伊丽莎白和几个跟斯特恩一家很熟悉的人依次上台在演讲台上为威廉的一生做最后的总结,包括他的事业和信仰,家人和朋友。

    演讲完毕,拉比带着大家做最后的告别,斯特恩的棺木被十个好友抗在肩上往教堂外不远的墓地走去。

    威廉生前并没有在美国购置墓地,也没有人想过这些,无论是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忽然之间远去,所以在他死后,就将被安葬在这座教堂的墓地里。

    杨彦昌走在队伍的中间,在他前边是被山川舍松拉着的海伦,今天山川穿着黑sè的裙装,显得很严肃也很成熟,这次事故之后两个女孩的感情却迅速升温;而在他旁边却是玛丽和伊丽莎白,轮椅是被她从杨彦昌手里抢走的,这个有时刻薄到恶毒的女人对于自己的亲人却十分关心。

    “伊丽莎白,这次之后你和海伦和我们走吧!马文也会很欢迎你们的。”杨彦昌听到玛丽如此说道。

    他张了张嘴,却没有反驳出口,自己有什么资格让母女俩个留下?

    伊丽莎白沉默了一会忽然说道:“不了,我们还是要留在这里。”

    “为什么?和我们一起生活,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有什么不好?”

    “玛丽,你听我说。威廉生前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我和海伦可以幸福,希望我们一家可以欢欢乐乐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不到半年他就让你们把海伦送回来的原因。纽约虽然让人伤心,但这也是我们的家,我和威廉在这儿相遇,在这儿相知,为了我他最后甚至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我又怎么能让他一个人留在这儿?而且威廉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如果我就此离开,服装公司会在顷刻间垮掉,我不希望他在天堂看见自己的事业毁于一旦。”伊丽莎白慢慢说道。

    “但是,姐姐…”

    “玛丽。我们在这生活了好多年,这儿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亲人,我不能就这样离开。”

    “可是在这儿,你和海伦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离开这儿就远离了危险!”说到这玛丽特意瞟了杨彦昌一眼。

    杨彦昌低下头,无言以对,几天来玛丽已经把斯特恩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都了解的很清楚,和丈夫马文欣赏自己的才华不同,在玛丽的眼里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烂人,而且还是个扫把星,最能给人惹麻烦。

    “这次就是杨救了我啊,而且我相信他会保护我们的。相信我,是不是?杨?”伊丽莎白微笑着看着杨彦昌。

    吸了吸鼻子,杨彦昌重重的点点头,“斯特恩太太,我发誓今后我一定会保护好您和海伦,就算搭上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伊丽莎白笑了笑,“我们以后就是亲人了,杨!”

    “姐姐!那分明是我给你输的血。怎么变成他的功劳?”玛丽说着话却狠狠的盯了杨彦昌一眼,“你,别以为自己出了个馊主意就可以打海伦的主意,要是她们以后有什么事,我发誓一定杀了你!”

    “到了那一天不用你动手,我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的。”

    “记住你的承诺!”

    ……

    棺材慢慢放进了墓穴,马文铲下第一铲土,用的是铲背,在犹太人看来这可以让死者安息,第二下用正面铲泥落下棺木表示着让死者仍然在世的亲人能够开始幸福的新生活。

    没有人给斯特恩献上任何花,不是因为大家不够悲伤,而是他们对自己这位犹太教的朋友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在犹太人看来人们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没有人需要它,葬礼也不会接受礼金,鲜花或是乐队的演奏,每个人只需要带上自己祝福的一颗真挚的心。

    葬礼完了,留下的人慢慢撒了。本来在未来的几天里,威廉的犹太朋友将会自备餐点去斯特恩家里做客,尽力为死者的家属留下欢乐的时光,让他的亲人们能更好的接下去生活,但伊丽莎白的伤还没好,这样的风俗也就搁置了。

    “杨,你还好吧?”身边忽然传来诺索布先生的问候,他转过头,还有诺索布太太。“我们都很担心你。”

    “谢谢你们的关系,我很好。这些rì子我很想你们。”

    “我也是,亲爱的。”诺索布太太抱了抱他。

    “斯特恩先生是个好人,上帝会保佑他的。”诺索布先生安慰道。

    是的,上帝会保佑好人的,所以惩罚恶人的事情他一定忙的做不过来。

    杨彦昌不禁回忆起昨天张开达给他说的消息,关于斯特恩枪杀案jǐng察已经初步确定了嫌疑人,但是那个人和霍华德什么关系都没有!

    而且张开达招收人手的事情也并不顺利,东海岸的华人本就不多,而且越来越胆小怕事的同胞听到有钱赚会很开心,但是如果告诉他们有危险的时候,而且做的事会得罪洋人,他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干!

    万般无奈之下,张开达已经准备再做一手打算了,他要让自己手下的唯一一个白人去在明面上闯荡,他和杨彦昌的计划无论如何最多三个月必须让血债用血来偿!

    …
第四十八节 酝酿的暴风
    时间过去大半月,威廉·斯特恩的去世风波似乎渐渐过去。被杨彦昌他们扔到jǐng局的那位仁兄在牵扯出几个不入流的小混混之后,已经得到最后的判决,杨彦昌不知道他到底为了什么心甘情愿的表示自己“的的确确”是为了抢劫,而不是和什么大人物的恩恩怨怨扯上了关系,比如那位霍华德先生。

    总之,那几个替罪羊在做好了被绞死的准备的同时我们的霍华德先生据说这段时间心情不错,老惠特利已经不止一次的看见这位逍遥法外的剧院大亨经常来自己的尼布罗光顾,很显然,这个下马威和jǐng告在目前来看的确非常完美。

    和心情不错到处溜达的霍华德相比,杨彦昌一伙人显然不怎么轻松,所有人都保持了最高戒备,除了表面上最新雇佣的一些保镖之外,暗地里杨彦昌私人发展的安保系统正慢慢开始走向正规。

    黑水安全咨询公司在几天前注册成立,初始资金十万美元,它的老板据说是参加过南北战争英雄的儿子汉克·兰顿,而做为这家公司第一安全顾问也是有着汉克父亲战友身份的彼得·林肯(记不记得曾提过张开达的英文名)同样为这个国家的统一付出了鲜血,但是,相比起他的老板,彼得黄sè的面孔更让人印象深刻。

    黑水公司成立伊始就特地在纽约jǐng察局设立了三千美元的公共安全基金,“这笔钱不但会为秉公执法的纽约jǐng察解决一部分后顾之忧,也同样会帮助那些努力保护他人的市民。我们相信,纽约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而我们公司致力于和jǐng方合作为私人或者企业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服务,我们所持有的武器都已经在jǐng局报备,选择我们公司您就选择了安全的未来!”在黑水公司成立三天后和纽约jǐng局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司的首席顾问林肯先生如是说。“同时他还表示愿意与jǐng方或者联邦zhèng ;fǔ陆军合作的愿望,他们除了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jǐng察的帮助之外,同样希望能够为解决退役士兵的就业问题提供新选择。”

    现阶段还是个小虾米的黑水公司在砸出了钞票和无底线的大吹牛皮之后纽约的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他们的新闻,乐观的新闻评论人认为这是公共安全事业的进步,为jǐng民合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不过,也有人jǐng告说,让这样的准军事力量存在于纽约对大家的安全更是一种威胁。

    对于后者的观点,纽约jǐng察局的局长先生大大不以为然,那些主动报备公司人员和武器的家伙怎么看也不是匪徒,更何况区区数十人他确实不放在眼里。

    老实说如果不是那些人太过坚持的话他还真希望能够让他们多招点人,要知道自从经济泡沫破碎,失业率上涨,今年上半年来纽约的犯罪记录已经创了战后新高,委实让他在市长和议员面前抬不起头,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出意外,几年后退休的时候,自己就能成为公司的安全顾问,据说领的薪水比现在都高。

    ……

    杨彦昌的生活慢慢回到了正规,伊丽莎白的身体正在好转,虽然妹夫马文已经回去照顾自己生意了,但她的妹妹却决定继续在纽约逗留段时间,直到母女两的生活完全安稳下来,这使本想提出让母女俩搬到纽黑文的杨彦昌不得不偃旗息鼓。

    七月临近,期末考试很快就要来了,本该努力复习的杨彦昌却忙得脚不沾地,比如,今天他正在苦恼找上门来的一群记者。

    莉莉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在这个依然男xìng占有各行各业主动权的年代,出身平凡的她想得到这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去工厂做女工,她的努力付出可谓是有目共睹。

    自从大半个月前不知从哪冒出本神奇小说之后,先是波士顿,然后哈城,费城,纽约…以大城市为中心,巫师风不知不觉的开始蔓延,仅仅在那本小说登陆纽约一周之后,大街小巷你都能听见一些孩子手里拿着细长的木棒,喊着莫名其妙的咒语。而纽约火车站更是迎来了高峰,先是几个人,后来十几个,几十个,接着来自新英格兰各地群众都聚集在车站月台上对着那些大理石柱摸来摸去,甚至有人一头撞了上去,虽然只是轻伤,但也让更多的人对这本小说吸引…据波士顿传来的消息,两天以前奥斯古德出版公司对外宣布,第一批的一万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告罄,加印正在紧急进行中。

    当这本突然之间走红的小说被大众认可的时候,所有人不免对小说的作者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根据小说里的那张照片和旁边表示的名字,大家恍然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

    还记得两年前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那些中国留学生吗?

    还记得四个月前从哈城流传出来的诗歌吗?

    还记得三个月前被公布在报纸上称为美国留学教育成功典范的成绩表吗?

    马克·吐温说:那是我聪明礼貌的年轻朋友,亨利·朗弗罗说:曾经质疑他才华的家伙们你们可以歇歇了,…

    没错,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人,一个年轻的中国人,YangYenChang,他好似彗星一样来到美国,半年之内掀起一场场风波,终于走进了更广大群众的眼中。

    莉莉正守在杭毅教授的家门口,在她身边有来自《波士顿邮报》,《纽约太阳报》,《哈特福德晚报》,《费城美分报》还有其他一些报社的记者,粗粗一看竟然有七八个之多,要知道这仅仅是刚刚引起的轰动而已,她确信里边一直闭门不出的家伙经过这次事件一定会大有收获。

    莉莉站在人群中间,她一开始的担心已经烟消云散了,能吸引到这么多同行,或许被自己的顶头上司委派到这儿会是个不错的差事。

    第一华人作家吗?哼哼,就是太傲气了,听说最早来采访他的家伙是被他赶走的,而且大家伙有人都等了两三天了,说好了今天会接受采访怎么也没个动静?难道他要得罪所有人才行吗?要知道无冕之王的称号可不是小觑的。

    莉莉胡思乱想着,忽然房门就打开了,只见一个穿着考究的绅士样中年男子对大家说了些话,接着就看见一个约莫一米七左右的黄种男子就站在了门口的台阶上,他的笑容很容易让人亲近,但莉莉感觉他的眼里透着悲伤和坚强,因为那样的眼神在自己小时候从母亲的眼里已经看过了无数次,只不过他的意志让人更容易感到的却是对某种信念的坚定信仰。

    门口嘈嘈杂杂的声音响起,杨彦昌拍了拍手,“先生们,女士们,大家静一静。我站在这里就是为了解决各位问题的,一个一个来,我会尽力回答所有疑问,但同时,我希望今天之后你们可以把我们的安静还回来,我知道大家打扰我们最主要原因是想拿到我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我会知无不言,我守信用,你们也收信用,行不行?”

    “没问题。”

    “当然。”

    “…”PS:本周事情很多,而且周四晚上有次考试,三言更新不稳定,每天坚持至少一更,绝不会断掉,最多持续到周五就会恢复。希望大家体谅,另外,新人裸奔不容易,呃,大家懂的。
第四十九节 采访
    莉莉注意到眼前这个穿着得体的大男孩说着一口非常好的英语,如果不是他的肤sè你一定不会想到其实他是异国来客。同时她也发现这位年轻人的前额部分头发显得稍微短些,他并没有隐藏自己脑后更长的辫子,那条长长的大辫子坠在仍然显出几分东方风格的西服后边,在他说话、挥手的时候在摇摆间就不时露出来让人看个正着。

    莉莉想了想,拿起铅笔很快就把手上拿的小本子里第一行字给杠掉了,“你也有自己的骄傲吧。”她这样想到。

    “一个一个来,大家不用着急。最先就你吧,我记得这些人里边你在这儿等待的时间是最久的。”杨彦昌指着一位中年男子说道,如果记得没错他来自《波士顿邮报》。

    “谢谢,谢谢。谢天谢地,我已经等了好几天了!还算不错,你总算没忘了我,杨。”这位记者看起来很客气的说道,看到杨彦昌点点头,他继续说道:“你知不知道你很有可能是在美国出版作品的第一位华人作者?当然,我指的不是那些翻译作品,而是你在这完成的小说,诗歌什么的。”

    杨彦昌微微笑笑,什么也不说。

    那位记者继续说道:“还有,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你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哦,或者是让你们发生的变化,经过这几天的了解我发现你和你的中国同学都很优秀,有的人把这归咎于我国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我想知道你的想法?看起来,你和我几年前在洛杉矶看见的那些肮脏,贪婪,猥琐的中国人大不一样,你是不是觉得美国比中国好很多?”

    无论是杨彦昌还是正在做记录的其他人,大家都被他忽然冒出的几个词语惊呆了,有些事情放到明面上可就大不一样了。

    “等等,你说的是什么?能不能重复一遍?”

    “我说,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你和其他人不一样?美国是不是比中国更好?”那位记者咄咄逼人道。

    杨彦昌仔细看了看那人的神sè,只见那人仍然一脸严肃的样子。

    他看了一眼其他人,他明白这些人都在等着自己的答案,或许他们正想看自己出洋相,当他的目光转到莉莉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这双眼睛里明显更平和些。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中国人。美国很好,但中国也不差,我爱我的国家。”杨彦昌缓缓的说道,接着他话音一转,“好了,下一个问题,就你吧,这里唯一的女士。”

    莉莉愣了愣立即反应过来。

    “杨,你知不知道你的小说已经成为东部最畅销的作品?我很好奇做为外来者,你对西方奇幻文化似乎非常了解。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面前这位红头发的美女记者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本子念到,莉莉的眼神微微扫过刚才杠掉的那行字,只见上边清楚的写到:“提问:怎么看待其他中国人。”心里叹了口气,没了我,仍然有人让你难堪。

    杨彦昌不知道这女人心里的复杂,他回答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造梦者。得益于我尊敬的一位老妇人,我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为了安慰我们睡觉她给我说了很多故事,我只不过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而已。”

    莉莉还没有说什么,在她身边的另一个人就抢先回道:“完美的回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造梦者,真好。在采访你之前,我已经做了功课,在你的故事里那位聪明的格兰杰小姐和在你的同学山川一样乐于学习,故事的人物原型是不是就是她?不过根据学期记录,你们在此之前不是同学,那么说是不是很早的时候,你们就已经互相认识了?”

    “擦。”杨彦昌狠狠骂了句,绯闻炒作在这年头都有了。

    他耸耸肩,“你们的功课实在做的很周全,就连杭毅教授都不得不佩服你们的执着,他告诉我说自己的学生从来没有你们这样认真并且锲而不舍的追问过他问题。”

    记者们尴尬的笑了笑,那位提问的家伙嘴角有些僵硬,“呃,让我们换个问题。”

    杨彦昌摆摆手,“不用。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认识山川,而格兰杰小姐鲜明的个xìng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那些刻苦学习并天资卓越的家伙到处都是。”

    “你是在说你自己吗?我们可都知道那份成绩单。”莉莉嘴角带笑,适时的添加点小幽默。

    杨彦昌眨眨眼,“或许吧。”除了提出第一个问题的家伙,其他人都友善的笑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剑桥哈佛大学的朗弗罗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为学生们推荐了你的小说,也再一次提到了你的诗人身份,请问在此之前你们是不是有过交流?”

    “没有,我也是通过你们才知道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教授的,我很感谢他对我的支持和肯定。”

    “还有,你的书中结尾部分最后的大反派并没有被主角杀死,那么你是不是有计划中的第二部?”

    “事实上,我已经把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交给了出版公司,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可以面世。”杨彦昌继续说道:“而且,在我的计划中除了第二部之外,还会有第三部,第四部,甚至更多…”

    “天…”记者们兴奋的在各自的本子上做着记录,他们已经想好了自己报道的主题了。

    《纽约太阳报》的记者抢先问道:“您计划一共会有多少?”

    “大概会一直写到到主角成年吧,我不是很确定,毕竟这只是我的初步构思而已。”杨彦昌大言不惭的说道。

    “还有,还有…”

    ……

    一个小时后杨彦昌终于答完最后的问题,看着记者们三三两两的散了,他才回到屋子里喝口水,歇了歇。

    “总算不辱使命,杭毅先生,他们保证今后不会再这样大大咧咧跑过来影响我们了。”杨彦昌对着杭毅说道,但他心里却知道这有多么不靠谱,毕竟曾经在那个圈子里混过,虽然是一百多年后的。

    杭毅拍拍他的肩膀,“年轻人,你真的相信吗?记者的话能信,那国会议员都是清廉的了。”

    “呃…”好吧,看来到处都是明白人。“或许他们会有所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