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雪岩对于罗尚德,不仅是话说得漂亮,而且是条件优惠:三年定期,期满后本利共一万五千两银子。这样,如果罗尚德回乡,正好可以还清他借的一万五千两的债务!

胡雪岩这样为朋友着想,也是有考虑的:军营官兵们马上就要开往前线打仗,他们身上的钱往哪儿放?一听罗尚德的宣传,定会拿来存入阜康钱庄。

只有替朋友设想,才能赢得朋友;有了朋友,才能靠朋友。胡雪岩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发展成雄据一方的老板,其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依靠朋友却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想方设法化敌为友

生意场中,无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处都是敌人,既然大家共吃这碗饭,图的都是利,有了麻烦,最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斗劲,结果谁都没有好处。……胡雪岩 

人在社会上行走,难免会树立起敌人,更何况是商业场中,你争我夺!

胡雪岩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话怎讲呢?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一旦生意上对别人构成威胁,形成敌对关系,胡雪岩总会想方设法化敌为友。         

第91节:第八章 胡雪岩的结交之法(11)     

胡氏在生意上虽然历经波折,但终究是有莫大的成就。这不但靠他自己的能力,也靠他的朋友支持,甚至是势不两立的敌人也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

与胡氏势不两立的,大都是生意上的对头。一般商人遇到这种事,总是想:既然大家都过独木桥,对不起,我只有想办法把你挤下去了;然而胡雪岩不这样想,既然是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能担保你不能湿淋淋地爬起来,又来挤我呢?冤冤相报,何时是个头?既然大家图的是利,那么就在利上解决吧。 

胡的老朋友王有龄曾经遇到一件麻烦事,他去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却说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见。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力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今日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听,于是起身到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相识,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W//RS/HU)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生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此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摺子,填上两万银子的数目,派人送到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存有银子入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黄巡抚收到摺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乃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得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做军火生意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师,正因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从中回扣不下十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藩司也觉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第92节:第八章 胡雪岩的结交之法(12)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依稀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

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信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难,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所以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抚院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惟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王有龄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

两人推辞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道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

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应允。

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觉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如果避免不开,树敌自然无妨,也不必害怕,然而如果能想到办法,化敌为友,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和气才能生财,树敌容易,化敌却难,如果一个人能把敌人都转化成朋友,那他的能力不更是让人佩服吗?如果能获取敌对方的支持,又何愁事业无成?广结天下友,方可博取人间财。 

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

胡雪岩认为: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这是他的用势绝学的精妙阐释。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说,〃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胡雪岩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他懂得用势的缘故。 

把握时局是头等大事

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胡雪岩

商人的性格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呢?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聪明的商人总能在关键时刻爆发求成的性格,睁大眼睛,紧盯商势变化,由此为自己的经商奠定成功基础。         

第93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1)     

从时局入手,打开人生局面,是最高明之举。胡雪岩在清末的个人成功,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也决不是时势的被动产物,在胡雪岩的心中,看准时局,维持市面是保证其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胡雪岩认定自己做生意都与时局有关,自然是他切于自身的体会,他的生意成也好,败也好,确实都与时局有关。比如他的钱庄向太平军逃亡兵将吸纳存款,就与太平天国的走向败局的大势有关,比如他的生丝销洋庄,即与太平军杀向浙江阻断上海生丝来源有关……正因为如此,胡雪岩也总是把帮助维特市面的平静安定,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即使因此自己要付出一些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比如杭州战后的善后赈济。杭州被官军收复的消息一传到上海,胡雪岩就立即动身赶赴杭州,参加杭州繁忙的战后赈济工作。

胡雪岩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将一万石大米无偿捐献给杭州官军,用于军粮和赈济灾民。一年多以前,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王有龄遵地方官〃守土有责〃的惯例,率杭州军民坚守孤城,终至粮草尽罄,断粮达一月之久,连药材南货,比如熟地、黄精、枣栗、海参之类,都拿来做了充饥之物,再后来就是吃糠、吃皮箱、吃草根树皮,最后已经到了割尸肉充饥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买得一船救命粮,运至杭州城外的钱塘江面,无奈进城通道已经完全断绝,城内城外相望而无法相通。在经历了三天度日如年、寝食俱废的等待之后。胡雪岩终于同意让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粮的萧家骥冒险进城。向城中通个消息,并商量一下,看着能不能找到将粮食抢进城中的办法。萧家骥出发之前,胡雪岩问他如何到对岸,如何进得杭州城去,遇到敌、我双方的人又如何应对。对于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萧家骥其实想都没想,以他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原本只能见机行事碰运气。但胡雪岩不同意只是去见机行事碰运气,他对萧家骥说了上面引在题下的那段话,并且为他筹划了细致的应对方案,才放他出发。 

胡雪岩说:〃这时候做事,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他这里说的〃这时候〃,自然不是指商事运作的时候,不过,他所说的危机时刻〃不能说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于商事运作却也是极为恰当的。其实,做生意许多时候遇到的情况与萧家骥此时冒险进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费尽辛苦已经运到城外。决没有无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个结果,就必须冒这一次险。当时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对城内的情况一无所知,城外有重重围兵,抓住想要与城中守军互通消息的人,一定会予以重罚,弄不好还会杀头。而被围的人此时实际上也已成惊弓之鸟,萧家骥在城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加以这个时候又不能写一个能够证明他的身分的文书信函之类的东西带在身边,进得城去也有可能被当成奸细。也就是说,无论是落人围兵之手,还是进得城去,应对稍有差池,都会性命不保,更不用说完成此行的任务了。萧家骥此行,实在吉凶难卜,最后结果只能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 

由于杭州城被太平军围得铁桶一般,又没有足够兵力打开一条入城的通道,胡雪岩带来的运粮船只能停在杭州城外的钱塘江望城兴叹,绝望之中胡雪岩只好将米运往当时也是刚刚经过大战劫难的宁波。胡雪岩捐献杭州的就是这批大米。当初胡雪岩将这批大米运往宁波时,宁波刚刚被官军攻下,城中难民无数,粮食奇缺,这一万石大米正好救急,只是当时接受这批大米的米行开价付款时胡雪岩却分文未要,而提出了一个要求:这批大米算是出借,将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杭州收复,无论如何必须在三天之内以等量大米归还。用生意人的眼光看,这等于将一大笔钱〃搁煞〃在那里。就当时的情况看,太平军在东南地区势头正猛,杭州收复似乎是遥遥无期。即便三五年内杭州可望收复,这么长时间,利上盘利,一石也可能变得不止两三石了。但是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一方面,在他的心中,这一万石米是杭州军民百姓的救命米,虽说自己尽了力,但终归没能运进城里去救活人,他不能拿着等于是杭州军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赚钱。另一方面,他相信不管怎样,杭州总有被官军收复的一天。那时,早一天运去粮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他要留着米在那里,杭州一旦收复,他可以随时启用,以防万一,到时如果不凑手,误了大事,自己又会留下极大的遗憾。         

第94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2)     

胡雪岩如此行事,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是出于他尽心乡梓的诚意而做出的义举。当初冒死出城采购大米,又冒死将大米运抵杭州城下,就是希望能为赈济乡梓饥民尽一份力,这诚意确实不容怀疑。也正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胡雪岩的为人。不过,客观说来,从生意人的用心来看,他要用这一万石大米为自己能重新在杭州站稳脚跟〃垫〃底,也是确实的。事实上是,他把这一万石大米捐献杭州,立即使他在杭州士绅百姓中名声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得到倔强敢为而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左宗棠的赏识,被委以负责杭州善后事宜的重任,而在此之前,左宗棠本来是要上奏朝廷以贪污粮款的罪名严惩胡雪岩的。 

时代大局,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任何时候,只有把握了时局的方向,才有可能建立宏图伟业,否则,就是逆时而动,螳臂挡车,自取灭亡。

什么事都要讲机会

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一句话,不管是做官的对老百姓,做生意的对主顾,如果你想要人家腰包里的钱,就要把人伺候得舒服,人家才肯心甘情愿掏腰包。…………胡雪岩 

胡雪岩说,会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取势用势外,还要特别善于发现机会,要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机会,要学会把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银子。因为,归根结底,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其为机会。 

如果说取势靠本事的话,那么乘势则要靠眼光及时发现机会,靠手腕牢牢抓住机会,靠精神力气把一个个被发现的或遇到的机会,经营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财源。因此,胡雪岩才说:〃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过硬的本事。〃 

胡雪岩刚开始做生丝生意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丝绸纺织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蚕丝,因而无论是做内贸,还是销〃洋庄〃,都能赚大钱。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确实有些偶然的机会在起作用。比如王有龄得到海运局坐办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遇到解运漕米的麻烦,请胡雪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使他有了一个奔走于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机会。他们奔走于杭州上海之间,雇请的正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蚕丝生意,又使胡雪岩有了一个非常方便的请教机会。在解决漕粮解运问题的过程中,胡雪岩又有机会与漕帮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结识了十分熟悉洋场生意门道的古应春。 

对胡雪岩来说,最大的机会就是王有龄恰好调任湖州知府,湖州又是蚕丝的主要产地。这一切恰好都好像安排好了一般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使胡雪岩这个完全不懂蚕丝生意的门外汉也就顺利地做起了蚕丝生意,进而又销起〃洋庄〃,做起了蚕丝〃外贸〃。这一个个〃巧合〃实在是胡雪岩的〃运气〃。可如果在这一个个〃运气〃面前,胡雪岩没有识势乘势的本事呢?比如胡雪岩没有一眼就看出蚕丝生意大有可为的眼光,或者看到了却不懂得如何利用眼前的有利条件呢?再比如。如果胡雪岩没有那种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胆识和气魄,或者虽然知道要干但却没有合理调配人力、资金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去干呢? 

一个明显的反证就是,信和钱庄的张胖子,与胡雪岩同行于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带的蚕丝经营。而且当时的信和还是杭州城里最大的钱庄之一,资本比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没有想到去做这一注定能发大财的生意。另一方面,胡雪岩经营蚕丝生意,无论是历史的长短、经验的丰富,还是实力的雄厚,都不如作为丝商巨头的庞二。但胡雪岩一上手就想到联合同业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在销〃洋庄〃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范,而庞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丝〃洋庄〃却没有想到如此去做。 

张胖子、庞二都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胡雪岩却想到了,并且毫不犹豫地做了。他利用阿珠家就在湖州并且熟悉蚕丝生意的便利,马上出资由阿珠的父亲在湖州开设丝行:他利用王有龄外放湖州知府可以代理湖州官库的便利.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立即着手生丝收购;然后联系洋商,结交庞二,大张旗鼓地做起了蚕丝销〃洋庄〃的生意。如此一来,胡雪岩想不发财都不可能了。           

第95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3)     

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头脑,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其为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否则,机会来了也会被我们白白浪费掉。 

学会乘势而行

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胡雪岩

一个人要真正能够把握机会,让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财流,除了出手迅速,敢想敢干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乘势而行。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人借款成功,就是乘势的结果。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商人。而在他之前,清政府不仅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并且还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首辅军机大臣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所获谕批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胡雪岩最初向洋人借款的提议,甚至让一向果敢有决断的左宗棠对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还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才使他得以坚定。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王亦开始打退堂鼓,自然决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赋之区,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则当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听从。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份量自然就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一办则准成。事情的发展也果真如胡雪岩所料,几乎一点不差。 

胡雪岩在这里所说的势,就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是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汇集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样一件事,此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彼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不该办亦不可办。可办则一办即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当然,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要想做大生意更应该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乘势〃的灵魂.这就犹如我们平常发表对某件事情或对某件事做一个决策的看法一样。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即使你是一个身高位显、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理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对,难以生效,更有甚者还会带来负作用。其中的决窍,就是〃乘势〃的奥妙之所在。         

第96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4)     

一招之出,能顺乎大势而使事功圆满,这样的招术,大约应该可以称之为〃仙招〃了吧。胡雪岩游刃官商之间,之所以能左右逢源,纵横捭阖,就是与他深得〃乘势〃之妙、精通〃仙招〃之理分不开的。 

胡雪岩灵活变通官商之道策略中,〃乘势〃是其最高明的手段。俗话说:借得东风好行船。这里的东风,其实指的就是势。有了东风,船就能够顺风而下,既节省力气,又加快了行程;而如果没有东风的话,行船速度就会很慢,既白白浪费了力气,还有可能耽误行程。由此可见,乘势对于人做好事情的重要性。 

顺势取势还要做势 

〃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胡雪岩

急功近利往往是商人的通病。这就是很多人想在商场中成就大事业,但有很少人能如愿以偿的症结所在。如何能吃小亏,耐一时之难,获取一条不尽财富滚滚来的巨利之源,应该是每一位欲想成功的商人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按照代换理论的观点。利是忍之所得,忍的实质是先求做事,后求利。做小事,从开始忍耐到获利的间隔小,获利也就小。做大事,从开始忍耐到获得的间隔大,获利也就大。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方法正确,目标选准,获利和所做的事,与忍耐的能力总是成正比的。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科举时代的人们书一读便是寒窗十年,忍得寒窗苦,方有以后的衣锦还乡,仕途坦荡,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纵横商海和遨游书山的道理一样,急功近利,耐不住性子等待、忍耐,根本别想获得〃黄金屋〃和〃颜如玉〃。所以说:真正的成功商人,总是〃先不必求利,要取势〃。 

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胡雪岩了然于胸:首要的天下大势就是〃洪杨之乱〃。胡雪岩认为,太平天国起义引起整个社会的人口流动,财富大变迁。非一时可以安顿。其次是大清王朝海禁大开,眼看着洋枪洋炮挟着西方的工业品滚滚流人中国市场。中国和西方在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非一时可以弥补。胡雪岩本人不但了解大势,而且独具主见。胆小之人因〃洪杨之乱〃而整天惶惶不安,忙于逃命。胆大之人见财忘义之人,甚至趁机捞一把,终因其目光短浅难成大事。 

然而,胡雪岩是胸怀天下,十分有眼光的人。他根据当时事情的发展情况判断〃长毛〃是不会持久的,官军早晚要把他们打败。既然天下大势是这样,那么某些不法商人浑水摸鱼,两面三刀,投机取巧,都不是地道的作为,也不会长久的。营势造势,做大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官军打胜仗。胡雪岩认为:〃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知道这不是亏本生意,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为朝廷打败太平军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给你以方便。你想想看,这还能不发达?〃 

只有了解了天下大势,才能够顺势取势。势在官军这边,胡雪岩自然要帮官军。只有昏头黑脑的那些人,因为鼠目寸光,看不出社会大的走向。仅为眼前可图的几笔蝇头小利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洋人那一面也是这个道理.胡雪岩这样认为:〃洋人虽刁,刁在道理上。只要占住了理,跟洋人打交道也并不难办。〃 

胡雪岩的这种看法,在晚清海禁开放之初,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在闭关锁国的晚清,人们都普遍对洋人缺乏一个正确认识,洋人不是被鄙视为茹毛饮血的野人,就是被夸张为不可侵犯的神人。结果当时不少商人就无法与洋人平等往来,做出了许多滑稽可笑的事情。而胡雪岩由于洞悉天下大势.因而能够一开始就守定了讲道理、互惠互利的宗旨。在生意场中自然又占了风气之先,为他商业上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