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资本家-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极明白,打仗就如同下棋一般,前期互相进攻,中期纠缠胶着,而到了最后,就需要找到一个破局的点,只要哪一方先找到这一个点,那么这一方便是胜利者。
毫无疑问,敌人已经找到了破局的点,敌人在辽东大地干出来的事情,已经让在关内的后金士兵军心不稳,若是此时还坚持不退兵,恐怕就要发生兵变了。
一连串的失败,终于让皇太极冷静下来,他已经没有了刚入关时的狂热和雄心壮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想做的,就是把这些兄弟带回去,给后金留下一点火种。这次入关,后金已经失去了太多,再也承受不起半点损失了。
皇太极敲敲桌子,道:“好了,都不要吵了。”
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皇太极的威信依旧还在,众将听皇太极发话,都安静下来,静静的听着皇太极下一步的指示。
皇太极道:“传令,全军有序撤退,切记,千万不能乱,不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喳!”
后金众将听见大汗下令撤军,一个个感动得都快哭了,终于撤军了,这担惊受怕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他娘的,以后打死也不来中原了。
皇太极看着有些高兴的众将,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经此一役,后金的元气恐怕难以恢复了,这些将领,以后恐怕再也不会同意入关了。
“唉!”皇太极在心底叹了一口气,道,“为了阻止敌人追击,我们还要留几千人马断后,不知道谁能担当此任?”
众将默然,断后都是九死一生的活计,不想死的人一般都不会主动领命。
见没有人出来应承,皇太极怒了,问道:“怎么?难道要我这个当大汗的给你们断后吗?”
“臣等不敢!”帐中的大将一起请罪,但是还是没有人主动出来断后。
皇太极点了点头,道:“好、好、好,既然你们都不愿意留下来断后,那我这个当大汗的人,就来给你们断后,反正这次领你们进关是我犯下的错误,那么现在,就让我这个犯错误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吧……”
“八弟,你是我们后金的大汗,是我们后金的主心骨,你不能留下。”
正当皇太极吐槽吐得很不愉快的时候,一个粗犷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众人一看,原来是受了重伤的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的伤害没有好透,走起路来还不是很顺当,他摇摇晃晃的走到皇太极的面前,道:“八弟,你走,你五哥我来为你断后,反正我都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了,早就活够了。”
到底是亲兄弟啊!关键时刻才能显现出正真的兄弟情义。
皇太极离开帅椅,走到莽古尔泰的面前,抱住莽古尔泰,有些哽咽的说:“五哥!都怪我不听你和二哥的劝告,是我害了你们啊五哥……”
莽古尔泰大度的挥挥手,道:“八弟,我们白山黑水出来的汉子,失败一次又能怎么样?还望你以后好好对待我的家人。”
“五哥,放心吧!”皇太极紧紧的握住了莽古尔泰的手。
计议已定,众将准备收拾东西走人,这时,城外又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震得他们的营帐瑟瑟发抖。后金大将对敌人的这种打击已经习惯了,每天不来上几炮,好像他们心里不舒坦似的。许多人心中都嘀咕,炸吧!炸吧!今天炸了,明天可就没机会了。
皇太极听见外面轰隆隆的炮声,心中也松了一口气,看来敌人还没有得到辽东来的消息,还不知道己方已经准备要撤退了。
不管城外炮声隆隆,皇太极低下头,看着桌子上的地图,用笔在地图上划了一条又粗又长的撤退路线,他想了想,又用笔划了一条又粗又短的路线。
袁崇焕此时也得到了后金即将退兵的消息,但是他还是报怀疑态度的。这几天他组织了几次进攻,但是都不是很顺利。
由于城中后金军的抵抗很顽强,所以袁崇焕认为,城里的鞑子撤退的可能性很小,有八成的可能倒是准备和城外的明军死耗。
袁崇焕什么都好,就是有两点不好。第一,袁督师认死理,只要他认定的事情,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就像年初杀毛文龙一样,他觉得毛文龙该死,就一定要把毛文龙整死。
至于这第二嘛!就是这袁督师太过于自信,由于他在辽东和后金打了几场仗,并且把后金这帮小子打得很惨,所以袁督师自信的认定,后金必是逢袁必败。
既然袁崇焕很自信,又认定了后金不会轻易撤军,那么叶思文这个初出茅庐的小毛孩给他送来的情报,他自然不会理。
不过袁崇焕后来又想,在他的梦攻下,这后金的溃退恐怕就是这几天的事情,提前派人去喜峰口守着,也是个挺不错的主意。
由于后金是从喜峰口入关的,为了保住后路,皇太极留下了一千人在喜峰口守关,于是袁崇焕便派宁远总兵何可纲带了五千人去夺取在后金控制下的喜峰口,并且在喜峰口布防。
何可纲走后不久,袁崇焕转念一想,自己手下只有两万人,攻城都不够,哪有多余的兵派去喜峰口?
再说了,就算派五千人去喜峰口堵着也不顶事啊!且不说五千人能不能攻下由一千人把守的喜峰口。单说后金的兵马,他们可有将近十万人,想要用五千兵马堵住他们,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所以,自信的袁崇焕决定,与其巴巴的在喜峰口等,还不如把所有的士卒集结起来猛攻遵化,让后金早日崩溃,然后他就可以追着后金的溃兵打,把后金军队打散,说不定还可以把后金入关抢劫这件坏事变成聚歼鞑子的好事。
于是袁崇焕马上派出信使,把刚走不久的何可纲又召了回来。
召回何可纲之后,袁崇焕下令猛攻遵化,一定要在三天之内把遵化攻下来,并且把城中的后金军打散。
当叶思文知道袁崇焕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派兵去守喜峰口的时候,就知道这件事坏了,不过他已经在去马兰峪的路上了,这事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叶思文只能寄希望于后金不要走喜峰口出关了。
第二天,当皇太极突然带着后金军大举撤退的时候,自信的袁崇焕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由于后金跑得太快,等袁崇焕反应过来要去追击的时候,他的去路已经被莽古尔泰率领的五千人马拦住了。
双方在遵化城北一场大战,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也没有分出胜负,最后莽古尔泰战死,关宁铁骑终于冲散了拦路的断后部队,可是此时皇太极已经跑得不见踪影了。
叶思文只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就到了马兰峪。
到马兰峪之后,叶思文立刻下令布防,他在马兰峪的前面足足布了五道地雷阵。叶思文相信,若是后金敢来,保证后金在马兰峪关下面折戟沉沙。
可是,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倒来了。
叶思文等了将近一天,也没有等到后金军的踪影,反而把马跃的信使等来了,并且信使给他们带来了一个令他们崩溃的消息。
第四章、吃干饭的督师
信使给叶思文带来的两个消息,第一个消息就是后金的确已经撤军了,这是一个令人十分高兴的消息,后金不到一个月就被赶出中原,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
第二个消息就是,后金撤军之后,并没有一路走,而是分成了两路,一路走的喜峰口,另外一路走古北口,就是没有一路走防守严密的的马兰峪。
喜峰口这边本来是可以创出一点战绩的,但是由于袁崇焕太过于自信,没有派兵去堵,竟然直接让后金军就过去了。
古北口这一路就更扯淡了,虽然杨云提出过后金可能会走古北口,可是叶思文他们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个消息就让叶思文相当郁闷了,合着自己严密的部署,就这样没用了。到底是皇太极这小子太狡猾呢?还是这小子的运气太好呢?
若是皇太极知道叶思文此时的疑问,一定会告诉叶思文,他还真就是运气太好了,逃过了一劫。
得知皇太极跑了,叶思文立刻命人去把埋在关下的地雷挖起来。然后召集卢象升、马跃、杨云三人商量对策。
四人相对而坐,都有些郁闷,为什么自己就没有去古北口布防呢?
“唉!”叶思文叹了一口气,道,“如果当初听杨军师的意见,说不定还能逮住皇太极这小子,现在完了,肯定追不上了。”
卢象升站起来,道:“是我提出来守马兰峪的,这事都怪我,我当时如果再考虑周全一点,一定会接纳杨军师的建议。”
“其实我也就那么一说,哪知道狗鞑子居然真的就舍近求远了。”说起这个,杨云也是一脸的无奈。
虽然杨云猜中了皇太极的撤军路线,但是他一点也不高兴,杨云倒是希望是自己错了。
“我说要怪就得怪袁督师,明明给了他情报,他就是不按照部署来,不然的话,也有一半的希望抓住皇太极这小子啊!他妈的什么蓟辽督师,我看他就是吃干饭的督师。”马跃提起袁崇焕就是一肚子火气,直接破口大骂。
提起袁崇焕,卢象升嘿嘿冷笑起来,道:“说起袁督师,你们还不知道吧!他曾向陛下提出‘五年复辽’的豪言。可他到辽东之后都干了些什么?不是立刻和后金开战,而是擅杀了江东镇总兵毛文龙,让鞑子没有了掣肘。要是毛总兵还在,鞑子岂敢如此大摇大摆的入关抢劫?依我看,照着袁督师这样搞,别说五年复辽了,能把辽东守住,就是好事了。”
杨云也摇着头说:“袁督师这人的确不行,你们想想,当年他一个四品文官就敢杀三品武官,多么嚣张跋扈,要他听我们这一群小年轻的,哼哼,很难啊!”
既然当官的卢象升起了一个头,马跃和杨云都肆无忌惮的开始骂袁崇焕。也活该袁崇焕该挨骂,这事搁谁身上谁都难受啊!本来是大功一件,却被袁崇焕搅黄了。
叶思文见三人有愈演愈烈的架势,立刻打断了他们“好了,你们不要再讨论袁督师了。你们骂得再厉害,他袁督师的官位还不是稳稳的?再说了,你们骂几句袁督师就能把皇太极那小子骂回来?我看我们还是讨论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办吧!”
马跃一拍桌子,道:“怎么办?当然是追着鞑子打,就是追到关外,也得把皇太极那小子逮回来。”
卢象升摇了摇头,道:“打了二十几天,人困马乏的,这仗不能打下去了。”
“我赞同卢大哥的意见,收兵回遵化,虽然没有活捉皇太极那小子,可是我们的目的毕竟已经达到了,朝廷百姓也不会说什么的。”叶思文赞同了卢象升的观点。
“嗯,我也赞同卢大人的观点,我们连一千骑兵都不到,而后金全是骑兵,我们肯定是追不上了。即使追上了,也不一定能打败后金。”杨云也赞同退兵。
见其他三人都赞同退兵,马跃也不好说什么,撇了撇嘴,咕哝了一句:“就让鞑子头这样跑了,还真是不甘心。”
叶思文拍了拍马跃的肩膀,道:“二弟,不要灰心,只要我们还活着,早晚把皇太极那小子抓回来。”
既然决定退兵,叶思文等人也就不再耽搁,地雷阵排除之后,立刻带着兵马回到了遵化。
回到遵化的时候,袁崇焕已经带兵进驻遵化了,当然,袁崇焕也很热情的邀请勤王联军进城休整。但是留守的谢威对袁崇焕也是一肚子怨气,很不客气的以主将不在为由,拒绝了袁崇焕的邀请。
叶思文回到遵化之后,立刻和杨云、谢威等人清点战损。
不清点不要紧,一清点,几个人才知道此次与后金作战,虎威团可亏大了。
此次作战,虎威团一共死了七百多人,还有几十个残疾,按照虎威团阵亡一人抚恤一千两银子、残疾一人抚恤五百两银子的标准,这次光是抚恤金就要将近一百万两银子。
虽然神威大将军炮、虎式步枪、虎式马枪这些先进火器的战斗力非同凡响,它们的弹药的价格也是非同凡响,一个月的弹药费也将近一百万两银子。还有武器损毁、后勤保障等等,又是将近二十万两银子。
打仗嘛!有损失就有缴获,虎威团这次最大的缴获就是后金的战马,一共五千匹体格优良的战马,按照市价每匹百两来算,还是捞回了五十万两。
五十万两,相对于庞大的战争支出,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叶思文看着杨云整理出来的战损报告,摇头叹息:“唉!这火器化的军队战斗力是强,不过这费用也真高啊!如果让马欣惠这个女强人知道了,还不大骂我败家啊?”
虽然虎威团做了一次亏本买卖,但是所有的士兵都觉得值,毕竟,他们赶跑了敢于侵略自己祖国的敌人,这一份抗击外族的荣誉,是属于他们的。
叶思文和杨云刚把战损报告整理好,一个叶思文的亲兵便进来报告:“报告,叶帅,外面有一个自称是蓟辽督师的人要见你。”
虽然对方的官职很大很牛,但是亲兵并不是很在意,因为他的心里只有叶思文等虎威团的头头,没有什么蓟辽督师的概念。
听说袁崇焕居然亲自来找自己,叶思文疑惑了,暗道:“袁崇焕现在来干什么?”
因为后金退兵的事,叶思文这几天有些不爽袁崇焕,可是袁崇焕毕竟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叶思文也只能放下成见,客客气气的把袁崇焕请进了大帐,并且派人把卢象升等人请来相陪。
袁崇焕进入大帐,先在祖大寿的介绍下和叶思文认识,然后两人又寒暄了一番,这才主宾分坐,自有叶思文的亲兵为主宾奉上上好的茶叶。
叶思文比较讨厌磨叽,坐定之后,直接向袁崇焕问道:“不知袁督师今日前来所谓何事?”
“本官是来专程来给叶大人道歉的。”袁崇焕一脸的真诚,并且带着些许惭愧。
一听袁崇焕这样说,叶思文愣了,自己仅仅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官而已,可他袁崇焕是什么人?鼎鼎大名的大明蓟辽督师,响当当的正一品大官。
叶思文还想起了袁督师那一句名言: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是朝廷的将首!
袁崇焕会巴巴的跑来找自己,然后向自己真心实意的跑来给自己道歉?叶思文不相信,即使对方是后世公认的民族英雄,叶思文也不相信。
袁崇焕见叶思文久久不回答他的话,又道:“怎么?难道叶大人还在埋怨本官没有及时守住喜峰口放了后金出关?其实本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还望叶大人不要见怪。”
叶思文笑着说:“这倒没有……”
“屁!人都放跑了,道歉有个屁用?”
叶思文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不屑的声音便从帐外传来,打断了叶思文的话。接着,卢象升、马跃、谢威、杨云四人便从帐外走了进来。
卢象升是朝廷命官,对袁崇焕还客气一点儿,先和袁崇焕见了礼,这才找了个座位坐下。
马跃这些虎威团的人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一个个鼻孔朝天,各自找了位置坐下,根本不理会有些尴尬的蓟辽督师袁崇焕。
气氛略微有些尴尬,袁崇焕笑了笑,指着马跃等人,客气的问道:“叶大人,这几位是?”
叶思文笑呵呵的说:“这几位都是民间的义勇,主动前来勤王救驾、抗击鞑虏的。”
“哦!”袁崇焕一脸惊讶,瞪着眼睛说,“没想到击退鞑子二十万联军的英雄竟是一群民间义勇,当真是……”
“哼!”马跃冷哼一声,很不礼貌的打断了袁崇焕的话,用一口山东方言说道:“袁督师看不起俺们这群泥腿子出身的民间义勇也是正常的,俺承认,俺们这群民间义勇是上不得台面,比不上袁督师麾下的关宁铁骑,不过嘛!俺们这一群泥腿子出身的民间义勇,硬是把鞑子打跑了,哼哼……”
马跃的话一出口,帐中的气氛立刻降到了冰点,大家都知道马跃的意思,虽然虎威团的地位比不上关宁铁骑,但是虎威团的战斗力绝对不比你袁督师麾下的关宁铁骑差。
袁崇焕今天来找叶思文,的确不是来道歉的,而是来拉人的,他想把叶思文麾下的虎威团拉入关宁铁骑,不过他见识了马跃的态度之后,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这群人,不好惹啊!
祖大寿和虎威团的人打过几次交道,彼此也还算熟悉,他见帐中气氛尴尬,立刻出来和稀泥:“马兄弟,袁大人不是这个意思。”
突然袁崇焕站起来,向叶思文道:“叶大人,本官今天来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告辞。祖将军,我们走。”
一场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待袁崇焕走后,叶思文向马跃道:“二弟,你倒是爽快了,你有没有想过,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多么强大的敌人?”
第五章、朱由检的布置
“强大的敌人?”马跃嗤之以鼻,“叶大哥,我们和这个吃干饭的督师可没什么交集,他想给我们下绊子,可不容易。”
叶思文摇了摇头,道:“虽然我们和他没什么交集,可他毕竟是朝廷的蓟辽督师,堂堂的一品大员,想要让你不自在,那可是分分钟的事情。”
“叶大哥,我们先不谈这个,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马跃也知道今天自己做得有些莽撞,立刻岔开了话题。
叶思文问道:“什么事?”
“叶大哥,你不会当真以为这个吃干饭的袁督师是来给你赔礼道歉的吧?”马跃突然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二弟的意思,袁督师今天来还有其他的事情?”叶思文眉毛一挑,似乎想到了什么。
马跃冷笑一声,咬牙切齿的说:“狗日的看上我们的队伍了,想要把我们吞并了,前两天就打了我们的歪主意,不过被谢威应对过去了,没想到他还不死心,今天居然又来了。”
叶思文郁闷了,难道这位传说中的民族英雄就这副德行?见着好东西就要抢。袁崇焕这厮也太不符合他高大的历史形象了?
叶思文承认,自己麾下的虎威团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是毕竟人数太少,才区区一千多人而已。他袁督师手下蓟辽十几万人马,能看上这千把人的小部队?
想到这一点,叶思文对马跃说:“二弟,话可不能乱说哦!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袁督师想要吞并我们的队伍。”
马跃笑了笑,道:“叶大哥,看你平时挺聪明的,怎么到关键时刻就糊涂啦!你可知道此次后金入关,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后金退兵,又是谁的功劳?”
叶思文想都没有想,直接说道:“责任当然在防备后金的蓟辽督师身上,这功劳嘛!我们虎威团要占一半,卢大人的天雄军要占一小半,关宁铁骑当然也要占一部分。”
自己的话一出口,叶思文立刻明白过来,合着这袁崇焕把自己拉进关宁铁骑,既不是看中了虎威团的装备,也不是看中了虎威团的训练有素,而是看中了虎威团击退后金的功绩。
袁崇焕的如意算盘打得贼精,他的想法是,把虎威团拉入他的麾下,那么他防备后金不严的罪责,就可以减轻一点。
想通了这一点,叶思文感觉自己的后背一片冰凉,袁崇焕民族英雄的形象,在他的心中瞬间崩塌。
“二弟,这些都是谁分析出来的?”叶思文问道,他知道马跃一个大老粗,肯定分析不出来这些东西。
马跃说:“这是我、谢威、杨军师,还有卢大人,结合吃干饭的督师的性格,还有这几天的表现分析出来的。”
叶思文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凝重了。
为了袁崇焕的事情,叶思文闷闷不乐了几天,倒不是因为袁崇焕想要吞并虎威团的事情让他闷闷不乐,让他闷闷不乐的是,这传说中的民族英雄袁崇焕,为何会如此的不堪?如此的没有担当。
作为理科生叶思文,只是知道历史上有袁崇焕这一号人而已,根本不知道这位袁督师的光荣历史,的确,袁崇焕很会打仗,在对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骄傲自大,飞扬跋扈。
当年他还是四品宁前道的时候,就杀了一名怯战的三品参将。去年刚当上了蓟辽督师,今年就把一直在辽东牵制后金的江东镇皮岛总兵毛文龙杀了。
且不说这些人该不该死,就是该死,也得皇帝下令处置才行,你一个朝中大臣,哪里有擅杀大将的权利?由此可见,袁崇焕的飞扬跋扈,的确非同一般。
杀个把人其实也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去年在平台召对的时候,他曾向朱由检许下五年平辽的豪言,上到陛下,下到朝臣,竟然还都相信了他的许诺。
可是当兵部给事中许誉卿问其他如何五年平辽的时候,他给许誉卿的回答是:聊慰上意。
许誉卿又问他:上英明,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袁崇焕只是愣了愣,又回答了许誉卿四个字:抚然自失。
试想,一个敢背着皇帝擅杀大将,当着皇帝欺君罔上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为了不和袁崇焕再起冲突,叶思文决定退兵,带着虎威团和天雄军,先回蓟州再说。
不过当叶思文和卢象升走到半路的时候,又被两个人拦了回来,其中一人是前来传旨的太监曹化淳,另外一个是叶思文的老熟人,锦衣卫千户骆回。
曹化淳一共带来了几份圣旨,其中倒有两份和叶思文有关。
曹化淳一共给叶思文和卢象升宣读了三份圣旨,第一份是表彰叶思文及虎威团在抗击后金入侵过程中的英勇表现,让叶思文带着虎威团去通州驻扎,随时等候陛下的召唤。
第二份是表彰卢象升及天雄军的,并且让他们去顺义驻扎,随时等候陛下的召唤。
第三份圣旨就显得有些诡异了,居然是让叶思文和卢象升带着麾下士卒,配合曹化淳和骆回,去请还在遵化徘徊的袁崇焕、祖大寿等人进京议事。
这就让叶思文和卢象升闹不明白了,不就是宣袁崇焕进京吗?为何还要虎威团和天雄军同去?不过叶思文和卢象升这两个聪明的家伙瞬间明白过来,陛下这是怕袁崇焕狗急跳墙呢!
在接到圣旨的第二天,叶思文又收到了从京城寄来的两封信,这两封信证实了叶思文和卢象升的猜想,朱由检准备对袁崇焕动手了。
两封信分别是叶景和赵老大送来的,两封信上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自从后金入关之后,京城的动态,不同的是,一封是官场上的动静,一封是民间的动静。
叶景告诉叶思文,自从后金入关之后,朝廷一片慌乱,甚至还有不少的大臣建议朱由检迁都,但是都被朱由检驳回了,朱由检抵抗的决心很大,不会轻易的撤出京城。
当朝中官员听说叶思文率兵把后金军堵在了蓟州一线,朝中又平静下来,各级官员跟没事人似的,该干嘛干嘛!不过陛下对虎威团的动态还是很关心,几乎天天都要阅览叶思文送来的战报。
得知后金退兵的时候,举朝欢腾,所有大臣纷纷为叶思文请功,叶思文的升迁已经指日可待了。
不过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当然,不和谐的声音不是针对叶思文的,而是针对袁崇焕的,几个御史弹劾袁崇焕擅杀江东镇皮岛总兵毛文龙使得后金没有掣肘,轻易入关;勤王救驾不及时,使得后金威逼京城;没有及时堵住喜峰口,白白放跑了后金大汗皇太极等等。
还有一个御史更狠,直接上书,说袁崇焕已经有了反心反行,让朱由检提防。
看了御史的弹劾,朱由检心里也发毛,于是让东厂提督曹化淳和锦衣卫千户骆回前去“请”袁崇焕进京议事,同时把叶思文和卢象升这两个勤王救驾最积极的人调入通州和顺义,拱卫京师,防备袁崇焕麾下的关宁铁骑。
赵老大是叶思文安排在京城的观察员,主要任务是观察京城的市场动态,为远洋商号提供商业情报,当然必要的时候,也会为叶思文提供一些不小心听来的小道消息。
据赵老大说,自从后金入关的消息传入京城,京城民间基本还算稳定,只是粮食价格上浮了一段时间,不过随着后金军被堵在蓟州一线,粮食价格又降了下来。
等后金退兵之后,京城突然出了一个说法,说此次后金入关其实是蓟辽督师袁崇焕放进来的,袁崇焕是个大叛徒、大汉奸。
叶思文把两封信看完之后,不由得哀叹一声:“看来在这个时空,袁崇焕依旧逃脱不了一死啊!”
不过叶思文随即担心起来,袁崇焕手下可有两万虎狼之师,岂能轻易就范?搞不好会有一场血战啊!这是可是叶思文最不愿意看到的场景,他坚信一个观点,自己人不能打自己人。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叶思文直接找到了执行这次任务的骆回,见到骆回之后,叶思文开门见山的问道:“骆老弟,我们也是老关系了,我问你一句,你们就准备这样去遵化拿袁崇焕?”
骆回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叶大哥何出此言?我们什么时候说要捉拿袁督师了?”
叶思文冷冷的盯着骆回,目光如炬,逼问道:“骆老弟,你不要和我打马虎眼,你们此行的目的难道不是捉拿袁崇焕?”
“叶大哥,你还真当我们锦衣卫有三头六臂啊!”骆回先开了一个玩笑缓和气氛,反问道:“叶大哥,若是你处在我的位置,你敢在两万虎狼之师面前捉拿他们的主将吗?”
叶思文一愣,想想也是,锦衣卫应该不会做这么不靠谱的事情。
骆回见叶思文不言不语,继续说:“叶大哥,你不要担心,我们是真的去请袁督师进京议事,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骆回顿了顿,小声的说道:“叶大哥,你也不是外人,我实话告诉你吧!其实陛下这次还真是要对付袁督师。不过陛下早就考虑到这一点,以陛下的智慧,能不做丝毫准备吗?你看,把你和卢大人分别安排在通州和顺义,不就是防备东边的人吗?待袁督师进了京城,那就是陛下手中的面团,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叶思文听了朱由检周密的安排,只觉心中拔凉拔凉的,不由得心底叹息了一声:“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第六章、这个教官不太冷
第二天一早,叶思文和卢象升便陪着曹化淳和骆回二人进遵化城宣旨,袁崇焕等人早已得到了消息,在城门口等候了,当袁崇焕看见去而复返的叶思文和卢象升,只是微微一愣,并没有往深处想。
叶思文其实很想告诉袁崇焕,朱由检想要干掉他,但是他不能,因为他不知道,他说出来之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于是他继续保持缄默。
一行人来到遵化的府衙,曹化淳便扯着他尖利的嗓音开始宣读圣旨。
第一份当然是宣读给袁崇焕的,圣旨中,朱由检不仅没有怪袁崇焕失关之责,反而大加赞扬袁崇焕进关及时,赶跑了敢于侵犯中原的鞑子,并且让袁崇焕把关宁铁骑驻扎在蓟州休整,请袁崇焕进京议饷。
见朱由检没有责怪自己,袁崇焕终于松了一口气,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微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份圣旨是给锦州总兵祖大寿的,也是先褒奖了祖大寿的英勇善战,然后让祖大寿和袁崇焕一起,进京议饷。
接下来,曹化淳又重现的宣读一遍给叶思文和卢象升的圣旨,只是那份让他们协助曹化淳和骆回请袁崇焕进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