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汉艳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让我女儿拿着簸箕和扫帚,屋里屋外伺侯公子吧。”(《史记&;#8226;高祖本纪》: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据在场的萧何事后回忆。当时吕公丝毫没有对这位财大气粗的财神爷有任何怀疑,再加上又见刘邦长的“一脸龙相”,心中一高兴之下,主动提出把女儿做为“赠品”回报给刘邦。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就这样,刘邦有了老婆。

  后来有人埋怨说,刘邦NND的就是厉害啊,我们送了那么多礼,连吕雉(吕公女儿的名字)的面都没有见到,你刘邦咋这么快就搞定了,太流氓了。

  这里,我们可以给刘邦的流氓精神做一点总结:做事情,胆要大,气要足,什么都敢为才行。

  但不管怎么样,吕氏却为刘邦日后的起义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不说别的,单是起义时那些开支,就全靠吕家来支付。当然,当时刘邦不但连个借条什么之类的东西都不写,甚至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在他眼里也许认为是应该的,而令人奇怪的是,吕家也毫无怨言,仿佛早已料知刘邦走的这条“革命”的不归路一定是光明的。

  也正是吕家的大公无私鼎力帮助,刘邦在称帝后,吕氏家族曾繁荣一时。刘邦死后,吕后甚至撑管朝政大权数十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神话
(三)秦朝的衰败

  
  (1)中国第一个皇帝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大秦王朝,那便是一个如昙花一现般的王朝。

  但就是这样一个朝代,我们不可能会忘记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21年,他征服诸侯六国并将中国完全置于其绝对统治之下。从此,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各诸侯割地为王的战国时代。

  也许只有嬴政他自己才知道为了这一刻的君临天下,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他的曾祖父秦昭王执掌秦国时,当时赵国正处于鼎盛时期,为了稳定两国关系,他的父王作为太子不得不去赵国做了一辈子的人质。

  赵国当时给他父王的见面礼也是一个人,一个容貌绝佳的女人,这个女人叫赵姬,也就是这个女人把他带到这个世上。

  寄人篱下,他的童年是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中度过的。那时仇恨的种子就在他小小的心中埋下了,只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九岁时,他终于回到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他的身份是秦公子。十三岁登上秦王之位时,他雄心勃勃磨刀霍霍,开始了复仇之路。

  韩国成了他第一个被吞食的对象,他第一本来是要找赵国的,但没办法,远亲不如近邻,谁叫你韩国离我这么近呢,先委屈一下了,让你成为我的磨刀石吧。反正如果你看到后面其它各国的结局,你肯定会毫无怨言了,毕竟迟早都会到这一步的。

  接下来,轮到你——赵国了。嘲笑吧讥讽吧,这一天你们终于无话可说变成哑巴了吧,被我踩在脚下的滋味一定很好受吧。

  干掉赵国后,他的信心和野心更大的了,他领的导的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秦王二十二年,灭魏国。二十四年,灭楚国,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最后一个诸侯齐国也被他的铁骑征服了。

  短短十年间,他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嬴政这两个字也因此流传千古。

  由此可见受过折磨,逆境中的人就是不一样。

  曾记得看过一个哲理故事,叫《弱者回头就变强》

  如果站在今天我们中立的角度来看,的的确确,秦始皇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

  他史无前例的把中国统一后,首创了“皇帝”两个新鲜的词语。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随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这两个字一直沿用下来。

  从此以后,皇帝下令称“诏书”,皇帝自称为“朕”。

  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他还废除了藩王诸侯制和贵族制。各地设立了郡县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这种匪夷所思的专制制度。

  “天下都归我姓秦的所管,天下亿万苍生都归我一人所有。”

  “中央集权制”说白了就是“一切权力皆归于中央”,而中央也就是他秦始皇一个人说了算。

  且不说秦始皇的这些改革是好还是坏,但他的狭隘思想却早已心里根深蒂固。后来秦国之所以这么快就走向衰败,都跟他这种对其它各国不当人看的“左倾思想”有关。

  换句话说,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却没有得到人心。

  因为他随后做了几次惊天动地名垂千古的大事。也正是这几件大事,使得大秦王朝由强盛迅速走向衰败。

  
  (2) 修建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万里长,烈日炎炎心哇凉。

  年年GDP上涨,据说全民奔小康。

  工资好比眉毛短,物价犹如头发长。

  遥望楼盘空幻想,一年能买几平方?

  财政气粗是大爷,银行有奶就是娘。

  管土地的是霸王,工商税务两条狼。

  电老虎,水阎王,公检法,是流氓。

  白衣天使黑心肠,交通警察象蚂蝗。

  当官的,喜贪赃;掌权的,没天良。

  电信局,如暗娼,乱收话费更猖狂。

  ###,是明抢,人民群众像羔羊。

  咱们工人有力量,三千万人齐下岗。

  苦了十亿老百姓,富了一群白眼狼!

  ——摘自一段网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集各大生杀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他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六个国家刚刚被自己的铁骑征服,一时半会还不可能有谁敢造反。但北边的匈奴却是他心头的一块心病。

  面对匈奴的不断骚挠,秦始皇发怒了,这天下谁敢和我做对,偏偏你来送死。

  当时他以皇帝的身份,下了第一份宣战的诏书,那诏书的内容很简单,除了“奉天成命、皇帝诏曰”几个必需的字外,就只有一个大大的“杀”字。果然简洁易懂。

  接诏书的蒙恬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向那片广袤而神奇的草原进发了。

  名将就是名将,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蒙恬一世英名岂是白来的,他的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威不可挡,不消几个月就把匈奴赶到遥远的北方去了。

  匈奴人是跑了,但秦始皇的脸上却并没有笑容。因为他在考虑一个问题,匈奴只是为避我军锋芒而逃走了,等我军撤退后,他们还会来的。你来我走,你走我来,非要被他们活活托累死不可。

  由此可见,那些看似粗鲁野蛮的匈奴人也不是傻瓜,居然这么早就发明了“游击战术”。

  游击战术的灵活性和时用性,我们看近代中国革命史就可以做大致了解。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一个句话:敌不动,已不动,敌一动,已先动。这里可以改成:敌不动,已就动,敌一动,已先撤。

  打不起,还躲不起么?反正就是不和你们正面交锋就是。

  如何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匈奴的骚挠呢?

  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的秦始皇,突然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从陇西的临洮到辽东将原秦、赵、燕的北边长城连起来,做一条人工屏障,彻底把匈奴关在国界之外。

  多么伟大的想法啊,单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夺得天下了。他太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只有敢于拚搏敢于创新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秦始皇的设法的确是不错的,他甚至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做好了守江山的打算,真可谓高瞻远瞩。有了这样一条万里长城的存在,那些匈奴只能望“城”兴叹了。如果放在今天来看,他的发明不但可以获得吉尼斯奖,甚至还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了。

  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秦始皇当时突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条件,那就是在当时科学技术超级落后的时代,没有车子,没有电器,什么现代化的工具都没有,要修建这样一项举世闻名的大工程,都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修建万里长城一共死了多少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统计,但有史学家说,万里长城是人们用尸骨堆积而成的,这并非空穴来风。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长城之悠悠,哭冤魂而泪下。

  至今流唱的孟姜女哭长城,何等的凄凉,令人几不可闻。但在那时,象孟姜女丈夫这样为修长城而累死困死饿死的人数不胜数,又是何等的无助。

  总之,孟姜女把长城哭倒的那一幕已定格成永恒,历史已被添上了浓墨色彩的一笔,这一笔血迹斑斑,触目惊心。

  当时的秦始皇只是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地,率土地之滨莫非王臣”,可他忘了更为重要的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于是,秦始皇在无形中创造了一个神话。万里长城现在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电影《神话》中有段经典台词:“在没有科学验证之前,很多事情都可以叫神话。”

  105年前,无线电话叫神话,飞机是神话,陆全登陆月球更是天大的神话,就算是50年前,电脑和数码科技不也一样是神话吗?

  只是秦始皇如果知道他在建造这个神话时,已经破坏了自己在人民心目中“神”的形象,他一定会后悔的,毕竟神话和江山相比较,哪个重要,这个不言喻。

  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朝代,对一个人心还不是很稳定的朝代,秦始皇如此劳民伤财,万里长城虽然成了北方一道屏障,但在修建过程中却伤到了大秦王朝的根基。

  根基一旦动摇,即使万太高楼也会有倒塌的一天,这一天只争迟早而已。

第三章:密密麻麻密
(3) 阿房宫

  曾经有人这样来形容我们这一代。

  “我们是怎样的一代人: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好了,万里长城修好了,总不能让这些长年劳动的民工们失业下岗吧。

  首先解决最基层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和就业问题,失业和没有就业的,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也要安排就业。

  秦始皇真是伟大之极,大手一挥,毫不含糊的说道:同志们,你们没事做了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来帮我建房子吧。

  这话说的很客气,但谁都知道他这是命令,谁敢不从谁就得掉脑袋。

  起前,民工们满以为皇帝会说,同志们,你们建万里长城辛苦了,现在都来领赏钱吧。

  这倒好,以前累死累活好几年的工钱都还没结,现在又要去搞新的建筑。而且这个工程量的精细程度比长城要求更高。

  建长城还可以偷工减料,有时借山势地形,有时为了省材的需要,借助尸骨打底也是很常见的。既便是这样,也不算劣质工程,从古到今,历经风雨洗礼两千多年的长城仍能屹立不倒,怎一个牛字了的。

  但帮秦始皇建房子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只能藏蚂蚊的缝也不能有。要是皇帝睡的地方有一只蚂蚊出现,你的脑袋也得跟着蚂蚊搬家了。

  请注意,当时我们的第一个皇帝并非没有地方住了,才强烈要求广大劳动人民加入到他免费建房的行业中来。

  相反,他的房子很多很多。但他还嫌少(除了咸阳皇宫的房子,其它的根本就不够级别),因为他的女人太多了,后宫佳丽三千,如果每个人都安排一间房的话,皇宫里的房子虽多,但究竟是不够用的。如果再招几千佳丽进宫来呢,岂不是要为争房子打破头颅了。

  而且当时秦始皇觉得皇宫装修的太寒酸,跟他九王之尊的高贵身份简直就有点不般配。

  我想,当时秦始皇一定是凭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房产生值的商业前景。乘着当时人价物价低廉(其实是免费),再造一个座超级皇宫吧。以后我的子子孙孙们都不会为房子而发愁了。从这点来看,秦始皇的眼光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皇帝都说没有房子住,那就建吧。作臣子的谁敢反对,除非你有两个脑袋。

  阿房宫就这样开工了。

  如果说建造万里长城,秦始皇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为抵御匈奴的入侵),或多或少还对国家有点实用价值。那么修建阿房宫,就纯粹是为了他自己的享乐了。

  其实自修练好万里长城后,秦始皇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的眼里,没有办不成的事,打江山如此,守江山亦是如此。

  现在国家统一了,对自己有威胁的领居匈奴又被自己建的一道墙永远的挡在了关外。

  无内忧无外患,一切都平静下来了,我可以高枕无忧了,我现在该享受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阿房宫的建造究竟有多豪华,气势究竟有多大,我们都没有亲眼所见,只能靠古书典谱中的记载来猜想。

  但如果你知道项羽后来入住咸阳城时,放火烧了这座令人深恶痛绝的之宫殿时,那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个月,你就会明白秦朝为什么只有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就迅速走向了灭亡。

  后来有人把秦始皇这两大建筑合称为“成功之道”,当然,这里的成功,成是通长城的城,功是通宫殿的宫。

  至于秦始皇这两大建筑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后面我们就知道了。

  
  (4)焚书坑儒

  如果说修建万里长城和阿房宫是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那么派人去海外寻求仙丹就纯属为个人的私事了。

  是啊,秦始皇长年征战,当上皇帝后更是日理万机(两大建筑就让他搅尽了脑汁),虽然每餐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美味佳倄。但身体却并不好,大有“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态势。

  更有甚者,放着装修豪华的阿房宫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宫女们,他却常常易举不坚,坚而不久,久而不泄,早泄无精……

  如果伟哥能早二千多年发明的话,秦始皇一定不会派人去海外去寻什么所谓的仙丹了,一颗伟哥就可以让他的痛苦和烦恼彻底解决。

  我很羡慕徐福,他带了五百童男童女去海上寻仙丹后,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去了。

  直到今天,很多的史学家们仍在研究和调查,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其时这个问题并不很重要,我们只要知道徐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把秦始皇忽悠了一回就足够了。

  谁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我徐福偏要摸(其实是你逼我摸的,没有仙丹非要逼我弄仙丹来),摸了你又能啥的。我知道你威力大,发起威来山崩地裂,但我既然惹的起,自然也躲的起。我现在就在海外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你秦始皇有本事就来找我吧,嘻嘻。

  事后,有历史记者对徐福进行了专访,下面就折录一段发上来。

  历史记者:“请问你对第一次忽悠皇帝有什么感想?”

  徐福:“请跟我一起念: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我念了。请问你对第一次忽悠皇帝有什么感想?”

  徐福:“请跟我一起念: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

  徐福:“请跟我一起念: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

  ……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

  徐福:“记者同志,你说什么?”

  历史记者心里一个激灵,心道:这小子果然不愧是邪教出生的,差点让他给洗脑了:“没说什么,请问你对第一次忽悠皇帝有什么感想。”

  徐福:“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

  徐福:“我不是说了吗?在那巴掌大的仙岛上,五百童男童女结为夫妻后,生出的小孩有点密密麻麻密嘛,记者同志,你要我说多少次啊。”

  历史记者:“……”

  
  不知道秦始皇听到这段采访会做何感想,只怕他脸上的乌云也会“密密麻麻密”的。

  总之,秦始皇至高无上的权力第一次受人挑衅了。他咆哮着,该发威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只是徐福这小子暂时找不到,那么,就得先委屈朝中的儒生了。

  可能有人会问,寻仙丹的事,跟朝中儒士有什么关联啊。

  答案是肯定的。真正出寻丹主意的人其实是卢生。而徐福只是卢生指使怎么怎么寻找仙丹的一颗棋子罢了。

  只是这颗棋子一挣脱“棋盘”的束缚就海阔天空般翱翔的飞走了。卢生一看风头不对,再这样下去,自己编的故事就要穿绑了。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人去楼空谁作主?当然是秦始皇了。逃吧,逃吧,可恶的卢生。

  卢生是逃的远远去了。可是和卢生一同出身的儒生们可没那么幸运了。

  你们这些书生满肚子坏水,只会妖言惑众盅迷人心。留着有什么用。于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生生活埋了。

  朝中的所有儒生被活埋后,秦始皇还不满足。他此时已产生这样一个想法,自己的江山要想稳定,最好天底下没有一个儒生。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的大致内容是:“朝中现在急需文才,欢迎各地的儒生入京来,以供国家之用,待遇不绯。”

  于是乎,天下许多饱读诗书经文的书生蜂拥涌入咸阳。

  好家伙,短短几天,就来了有近千名儒生。

  众儒生的屁股还没坐稳,秦始皇大手一挥,高声叫道:“炎炎夏日,各位儒生千里迢迢而来,辛苦了。为此我特意给你们安排了一次吃瓜比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到时候按成绩给你们安排职务。”

  众儒生不是安排笔试,而是吃西瓜比赛,这倒闻所未闻。一些胸怀大才的文弱书生愁眉苦脸,而更多滥竽充数的儒生暗暗窃喜。

  “比赛开始。”秦始皇一声令下,众儒士向着目的地骊山一个叫马谷的地方奔去。由于关系到能否就业问题,众儒生自然谁也不甘落后,众人几乎是同时到达那个狭小的山谷。

  山谷里的确有很多西瓜,只是众儒生还没来得及一饱口服,两边的山顶就开始滚石头下来了。

  石头越滚越多,到最后便象是在下雨一般。西瓜和儒生的脑瓜顿时混为一体。

  如果你认为是突然发生意外的山崩现象,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如果你看到秦始皇嘴角露出的那一丝狡黠的笑意,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就这样,秦始皇用这样妙不可言的方法坑杀了这近千名儒生。当然,坑杀儒生的附带作用是,很多历史书籍典谱也被强行销毁掉了。

  这便是震惊历史的“焚书坑儒”。

  
  下面我们还是来看一段历史记者对秦始皇的专访吧。

  历史记者:“尊敬的皇帝同志,请问您对这次焚书坑儒有什么感想?”

  秦始皇:“请跟我一起念: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狂汗,怎么跟徐福一样,难怪会上他的当。但碍于皇帝的淫威,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念:“密密麻麻密,我念了。请问您对这次焚书坑儒有什么感想?”

  秦始皇:“请跟我一起念: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

  秦始皇:“请跟我一起念:密密麻麻密。”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

  ……

  历史记者:“密密麻麻密。”

  秦始皇:“记者同志,你说什么?不采访我可得去后宫种马去了?”

  历史记者 “没什么了,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吧。”

  秦始皇:“……”

  历史记者:“我知道你所说的密密麻麻密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指坑杀的儒生和烧焚的书籍都是密密麻麻密。”

  秦始皇:“……”

  
  列位看官,当你看到这里时,如果只让你对秦始皇说一句话,我想你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密密麻麻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胡来的胡亥
(5) 胡亥的夺位

  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焚书坑儒这几件大事一折腾,已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据说当时有预言家说“亡秦者胡也”。

  表意上的胡当然是指北方大草原上的少数民族,这其中亦包括匈奴了。所以秦始皇当初在派蒙恬打击匈奴时,又不惜花掏空国家的银库修建了万里长城。就是为了阻止匈奴的“胡”来。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后来秦始皇泉下有知,知道这个“胡”是指他儿子胡亥的意思,他只怕会后悔莫及,自己最后一趟出巡时,为何不早立长子扶苏为太子呢?

  秦始皇一生放荡不羁,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外面游山玩水一番。在咸阳时微服私访是经常的事。当然,这其中也有遭人暗算遇险的时候,但他福大命大,很多次都有惊无危的化解了。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他最后一次出巡的行程吧。

  从咸阳出发,先是到了云梦(游洪湖,逛洞庭湖),然后到九嶷山祭祀虞舜。沿江东下,登会稽祭祀大禹,到达钱塘江,沿东海北上,到达山半岛海边的琅邪,当来到平原津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秦始皇病倒了。

  群臣们万分着急时,秦始皇却认为这是小事一蝶,强打精神继续深入北国大地,涉济水,渡漯水,最后来到一个叫沙丘的地方。这时的秦始皇已病入膏肓。

  做为一个皇帝,这次游山玩水居然超过一年之久,风寒所染之下,秦始皇终于走到了人生的近头。

  秦始皇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光辉的一生。只是他死时忘了一件事,虽然他已经暗示过了。但如果他后来知道自己的“暗示”无效后,他一定会欲哭无泪。

  他的最后一道圣旨是这样写的:(先省略那可恶的八个字)将兵权交给蒙恬,急速返回咸阳参加朕的葬礼。(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据着秦始皇一生中有十二个儿子,他平常也偏爱最小的儿子胡亥,此番出巡还把他带在身边。但在后继人上,他最终信任的还是长子扶苏。从这一点来看,秦始皇并非真到老眼晕花的地步。

  如果真让仁义厚道爱民如子的扶苏当上了皇帝,秦朝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走向灭亡的道路。

  可惜这个世上没有如果。赵高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当时朝中分为拥苏派和拥胡派。

  拥苏派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大将军蒙恬,至于蒙恬的功绩,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他抗击北方匈奴的光辉战绩已名垂千古。而扶苏做为秦始皇的长子,是个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负有修养的“四有青年”。

  这一对组合,可谓是百姓心目中最完美的组合;是正义和光明的代表。

  拥胡派的代表人物是赵高。历史上赵高的臭名远扬,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没有文才也没有武才,但他却拥有阿谀奉承之才。因此在官场上一路青云直上。此时他的目标很明确,坚决打倒以蒙恬为代表的拥苏派,以便日后更好的发挥和施展我拥胡派胡作非为的光荣传统。

  胡亥和赵高亦堪称完美的组合,是黑暗与无耻的代表。

  除了拥苏派和拥胡派,还有个不可小看的派别,那便是中立派。

  中立派的代表便是李斯了。

  李斯做为秦始皇倚重的老丞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法码。本来平衡的两个天平,他只要加入任何一边,都会发生倾斜。

  这出行的途中,秦始皇不声不响的就走了。而此番拥苏派的此时根本就不在出巡的队伍中,因此拥胡派的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了。

  赵高的目的很明确,关键是搞定中立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就行了。

  赵高就是赵高,他审时夺势,因人而异,这次改变了以往常用的“金钱美女”攻关方法,对正直廉洁的李斯直接动用了语言攻心方法,只用了五问就把他搞定了。

  “丞相的才能与蒙恬相比如何?功绩与蒙恬相比如何?谋略与蒙恬相比如何?人心所向与蒙恬相比如何?与诸位公子的感情与蒙恬相比如何?”

  赵高这五问可谓一针见血,问的李斯头上冷汗涔涔,呆了半晌才叹道:“皆不如也!”

  够了,后面即使赵高什么也不说了,聪明的李斯也明白了,一朝君王一朝臣,如果扶苏当上了皇帝,那么丞相的位置肯定没他的份了,肯定是蒙恬的了。

  退一步来说,丞相的位置是小事,掉脑袋的事才是大事。掉他一个人的脑袋是小事,掉全家及所有族人的脑袋才是大事。

  思来想去,权横利弊,李斯最终动摇了,选择了拥胡派这一边。

  他虽然是一个正直的人,但在“切身利益”这问题上他没得选择,否则他所有的一切都将会如昨日黄花。

  然而,他选择拥胡派就真的能“富贵依旧”?

  官场如战场,占在十字路口选择何去何从时,这回就连久经沙场的他也没能选对自己的路。

  中立派的李斯站在拥胡派这一边后,这次宫廷之争已毫无悬念可言了。

  随后的事是这样,秦始皇的死密而不发,为了掩盖尸臭味,那些鲍鱼派上了用场。我们不知道秦始皇以九五之尊,和鲍鱼亲官接触这么多天的感觉是什么,如果还能他说一句话,他恐怕会说,下辈子我再也不吃鲍鱼了。

  同时,出巡的队伍还在回朝途中,一封由赵高主笔,李斯做总监的诏书却早已飞到了拥苏派那里,诏书的大致内容是:朕巡幸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令扶苏与蒙恬率大军与匈奴作战十余年,至今仍无尺寸之功。不仅如此,反而一直从政治上批叛朕之所为。为抵扶苏不孝之罪,赐此剑以与将军蒙恬一起自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边境营账里的扶苏接到敕命后,不听蒙恬的劝阻,挥剑便自刎了。

  扶苏在没有搞清状况下就轻易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令人叹息。

  主子已死,拥苏派的代表人物蒙恬孤掌难鸣,最终被赵高落井下石,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大牢,在领教了各种刑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