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汉艳史-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我们忧国忧民的公子婴却夜不能寐。
一入侯门深似海,普通人只看到皇家人的风光和体面,却看不到身为皇家人的苦楚和无奈。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或为争权夺势,或为社稷安危,一旦皇宫有变,就将诛连九族血流成河。
公子婴感到很无奈也很无助,最开始他还是试图负殴顽抗,因为他不甘心祖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毁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主要责任在胡亥身上)
然而峣关他倾尽咸阳所有能战斗的兵力去守最终也没能保住。(等于是不战而败的)
从这里他明白了一点,他知道再凶险的关口再坚固的城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秦朝当年的建设工程搞的太多了,再加上苛捃纳税和一些其忧国饶民政策的实行,全国百姓的心都向着革命这边。
秦王朝的气数终究是要到尽头了,这时已非人力所能逆转了。就何况手无缚鸡之力的他。
“大王,降吧。”
“大王,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大王,大王……”
面对众臣发自内腑的呼喊声,公子婴发出了一丝冷笑。你们都是为自己考虑一个安稳的退路吧。
可是,除了这条退路,已别无退路。
“罢了,罢了,与其做无谓的抵抗,倒不如成全大家。”
公子婴握笔的手在颤抖,他知道他这一笔下去,秦朝就将彻彻底底划上一个句号了。
罪人也罢,无颜面对祖辈们也罢,子婴凄然一笑,闭上眼睛用那只颤抖的手写下一个大大的降字。
子婴写毕晕倒在那张雕龙画凤精致之极的龙椅上。
出降这一天,子婴白衣白袍,白绫系颈,整个人一身白。再加上乘着白马素车,连天空也是白的,气氛沉重而压抑。
如果不是刘邦那一身鲜艳欲滴的红衣红袍分外惹眼,还真以为这个世上就只剩下白色这一种颜色了。
白色是一种死亡、悲伤、阴郁之色。
红色是一种喜庆、快乐、幸福之色。
白色缓缓向红色靠近,终于两种迥然不同的颜色靠在了一起,红色立即遮盖住了白色。
一袭白色的子婴跪拜于地,能不被傲然而立的刘邦的火红之色遮盖住吗?
刘邦以胜利者的高昂姿态接过了子婴双手呈上来的玉玺。
一个小小的玉玺宣告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而两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大秦王朝就这样划上了一个句号。
刘邦骑着雄壮宝马,在文武众将的拥蹙下缓缓走进了咸阳城。城中的百姓很识时物,夹道来欢迎这个新来的君王,那阵势犹如当年老百姓迎接红军进城一样热情而富有朝气。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样的口号此起彼伏。
这一刻流氓出身的刘邦感动了,眼睛突然一热,一股热流就要往下滚。
是啊,当年那个出生在农民世家的穷娃娃;当年那个整天无所事适放荡不羁的不良少年;当年那个三更半夜总是往寡妇房里钻的偷情者;当年那个守在泗水亭为人民服务的小小亭长;当年那个没花一分钱却娶了一个富的流油的老婆的大骗子;当年那个忍气吞声委身于项梁手下的蛰伏者……
如今却风风光光潇潇洒洒的带领着数十万革命军进入了咸阳这个他一生中最神往的地方。
当年他那句“大丈夫当如也”还历历在目,却不料那发自内心的感概却一语中谶。
当年秦始皇的地盘如今已被自己踩在脚下了。
对于已到不惑年龄的他来说,他还以他的一生就将这样在碌碌为无的过完呢。
可转眼间他变成了关中王,帝王将相中的王啊。
人生就是这样,命运之神一旦垂青,连自己都感觉是在做梦一般。
此时,他强忍着感动的泪水不让它流出来。当即向众人挥手示意。当即便开始发表就职宣言了。
其原稿摘录如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之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毕案堵如故。凡召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慌!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史记&;#8226;高祖本纪》)
这便是刘邦的“约法三章”。
其实他的话简核易懂,大家只要牢记他话里的中心思想“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都要治罪”就行了。
红军革命时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形式上也是借鉴刘邦的“约法三章”的。由此可见“约法三章”的影响力和可行度。
对于受尽秦朝压迫的百姓来说,刘邦一进城就频布的“约法三章”让他们大喜过望。
他们纷纷从家里牵牛羊持美酒来问慰革命军士,刘邦推托说为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就这样关中百姓无不对刘邦称赞有加。
得民心者得天下,就这样,假惺惺的刘邦在一系列的“伪装”下,一到关中,就受到了百姓的拥戴。这为他日后和项羽争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刘邦得民心不同,与此同时的项羽却在得到了秦朝的强力大将章邯后,干了一件大失民心的大事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很遗憾我没能打破坑杀的记录
十一、项羽归来
(1) 很遗憾我没能打破坑杀的记录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前年秦始皇在求长生不老丹未果后,迁怒于所有的“儒生”,先后两次坑杀了数千名儒生。
焚书坑儒事件惊动了世人,秦始皇的罪名从此又多了一项。
当然,集体坑杀活人并非是秦始皇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在攻打赵国获胜之后,秦将白起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坑杀了赵兵四十万。
四十万,想想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四十万人被坑杀时是何等的悲惨场面。
视人的生命如草菅,视人的生命如蚁蝼,这对人性本身来说,可悲可怜又可叹。
然而,我们的项羽同志似乎也不甘落后。
坑杀蛮好玩嘛。
项羽跃跃欲试,把目标瞄准了章邯投靠过来的二十多万秦军身上。
都说虎父无犬子,而良将手下必然也是精兵。
章邯当年东奔西跑,四处镇压革命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事实证明他率领的不是一只一般的兵,而是一只铁打的王牌之师。
军中的人多半是长年在骊山服役的囚人,长期的压迫和超负荷的劳动,练就了他们的铮铮铁骨,磨练了他们的坚韧毅力,从而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战斗力。
当他们从暗无天日的地底下释放出来时,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只要给他一口饭吃,他们就会在战场上拚死到底。
比起痛不欲生的服役,打仗算是轻松活了。有衣穿有饭吃还有军晌发(父母妻儿至少可以有保障了),如果表现的好的话,还可以升官发财。
于是,他们就象一群高速奔跑永远不知疲倦的魔鬼,每一战拚尽全力,每一战奋不顾身,每一战舍我其谁,每一战也战无不胜。
因此,在革命军的眼里他们是一群“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
而章邯也没有亏待他们,把获胜的战利品毫无保留的都拿出来分给了士兵们。
宁愿自己没有衣穿,也要先给士兵们穿;宁愿自己没有饭吃,也要先给士兵们吃。
这是一个多么体恤士兵的将军啊,这一个多么伟大的将军啊。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在没有到碰到项羽前,他号称“东方不败”了吧。
将军这么爱护士兵,那么士兵同样也敬重将军了。人就是这样,你给予了别人很多,也会收到很多回报。
因此,章邯在士兵们的眼中的地位早已赛过任何,包括皇帝。
章邯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降项羽。归降前他曾对士兵们说,你们愿意跟着我投降的就留下,不愿意的也不免强,可以自行离开。
他说完这句话是很痛苦的,他原本以为这些获得解放和新生机会的士兵们听了他的话会一溜烟的跑了。
然而,他错了。那些士兵象木偶一样一动也不动的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一如往常的信任。
“将军,我们不走。”
“将军,我们跟你走。”
“将军,你走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将军……”
那一刻章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如果大家再联想到章邯同志归降时见到项羽要跪拜时,在项羽握住他的手柔声说“免礼”时他热泪盈眶时那一幕,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这个在战场上面目刚毅,神情严峻,目光凶神的男人,其实有着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
如果不是赵高的“相煎太急”,他又怎么会背叛给他知遇之恩的朝廷?秦王朝连连这样的忠心耿耿的人才也留不住,灭亡也是必然的了。
话题再回到项羽身上来,按理说项羽自己有军队十来二十万,再加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他的军队已有四十来万,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个无敌的数据了。
他和刘邦的关中之争就象是龟兔赛跑一样,跑的快不一定最先到达终点。而相对来说跑的慢,却一直在跑的可能才是最终获胜者。
巨鹿大胜后,项羽的前面已无大的阻碍了。然而他到了新安后,却突然停下来不跑了。
原因很简单,手下人太多,四十多万人虽然声势浩大,但比起轻装上阵的刘邦来说,他的行军速度简直就象蜗牛爬步。
革命军和投降军混在一起,鱼目混杂各怀心事,就象想跑快点力不从心啊。
就是怕出事,项羽当初才把革命军和降军交插安配在一起。然而,越是怕事事情反而越坏。
革命军和降军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别,打个比方就好说一个是亲娘养的,一个后娘养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不同。
在项羽的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一个革命士兵翘起二郎腿,对一个降兵说:给老子来捶捶背揉揉肩,给老子洗脚,
给老子点烟……
呼来唤去,就好比他们的佣人一样,降兵们自然不服了。长此一往,矛盾就开此激化升级。
于是乎,有一种不合协的声音在军中传播:投降的秦军想造反。
项羽一听不干了:想造反,那还得了。
他说完这句话,向身边的英布和蒲将军使了一个眼色。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杀气腾腾的眼神,二十多万降军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僵尸。
第二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仅存的将领闻讯捶胸顿足泪如雨下。
据说黄河之水一夜之间暴涨。
也许是受这件事的影响,章邯从此不复当年的神勇。司马欣和董翳也再也没干与其能力相称的事情来。
也许在二十多万秦军被坑杀的同时,他们三人的心也随之死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都是闭门羹惹的祸
(2) 都是闭门羹惹的祸
函谷关。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项羽在没有打破坑杀的记录后,情绪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继续前进,希望能拿个“关中王”来安慰一下他幼小CJ的心灵。
项羽的行军口号也因此由“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变成了“我和关中有个约会”。
项羽原本以为减少了这些累赘后再跑时,肯定会很快的,只是他惊愕的发现,此后一路上投降到革命队伍的人依然不少。当时他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
这和我们现在的安全事故一样,比如现在安全最令人担忧的煤矿,出了事故,上面不知道就把故事的消息掐灭在萌芽状态,拿一点钱打发了事。如果上面知道了,就尽量少报,死了二十个人最多只报几个。这样大大降低和推卸了责任。
当时的项羽在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后,独留下三位将领。而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敢怒不敢言,只有在心里埋怨和痛恨罢了。
面对义军来投,项羽总不能拒绝这些自愿加入革命队伍的人吧。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路上又捡到二十来万人,当真验证了这样的一句革命话:杀了夏明瀚,还有后来人”。
此时,函谷关上彩旗飘扬,不是大秦的“五星红旗”,而是一面画着牛头的大旗。
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牛头又是什么意思。(大概牛通刘吧)
“刘邦这小子真他妈的YD,这牛头画的象骷髅头。”范增在他旁边轻场嘀咕了一句。
项羽这才知道原来是比他大14岁的结拜兄弟刘邦已先他一步到达了关中。
早来晚来都一个样,他先帮我打扫完宫中的灰垢,这倒省了我不少事了。项羽这般想着时,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劲。
城门紧闭,他这支成功打败秦军主力的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胜利之师,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热烈欢迎一幕。
“开门。”项羽心中不快,拍了拍马独自到城门边一声怒吼。
他的话音刚落,突听见嗖的一声,一支长箭有气无力的落在他身前。
“沛公(刘邦自起兵以来的绰号)有令,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内。”一名将军模样的人站在城上威严的说着,显然刚才那一箭就是他射给项羽示威的。
“可恶的刘邦。”项羽一声怒吼,震的整个函谷关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城上的士兵“啊啦”“噢哟”“妈呀”之声不绝于耳,抚着耳朵就地打滚起来。
项羽这边的士兵却一点事也没有,他们早已习惯了项羽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的“狮子吼”了,都练就了闭耳功。
“给我拿下这座城再说。”项羽一声令下,手下几十万士兵便如潮水般向城边涌去。
城上的守军被项羽这“狮子吼”震的头晕脑眩,再加上本来守军就只有区区几千人,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能组织有效的阻击啊。
不多时就被项羽的手下拿下这座“万夫莫开”的城了。项羽自从打败秦军的不败之师章邯后,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战神了,他想攻的城,就没有拿不下的。
进了城,项羽的余怒末消,对于有着“独孤求败”和“战神”双重称号的他来说,今天的闭门羹令他怒气冲天。
居然敢这样对老子,莫要找到刘邦,把他碎尸万段才解恨。
项羽的大军正要向咸阳进发。负责四处收集情况的人给出了准确的消息,刘邦的大军并没有在咸阳,而是扎住在霸上。
咸阳近在咫尺,霸上也近在咫尺。
先去咸阳还是先去霸上,这让项羽发难了。
去咸阳是因为那是秦朝皇帝住的地方,那是他二十几年以来一直神往的地方。
去霸上想必大家已知道了原因,去找刘邦算闭门羹的帐。
初来乍道,还不知道具体情况。项羽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就听从范增的建意,先在鸿门(戏亭西部)扎下大营。
是夜,项羽正和将领们激烈的讨论刘邦让他吃闭门羹的真正目的何在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众将领纷纷畅所欲言,场面热烈的象一锅粥。
有的人说他是怕大王,有的人说他是想独得关中。有的人建意让楚怀王来做主。
总之这是很好的表现的机会,众将领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极有可能被项羽亲昵而重用的绝好机会。
正当众将领说着的口沫横飞之际,门外在卫卒带了一个人进来了。
曹无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来的使者。
使者带来了曹无伤的亲笔手信:“沛公已把秦王宫所有金银财宝占为已有,他下步就是想当关中王。”
“他想跟我争关中王。”项羽一怒之下用“拂花手”拍碎了身前的雕花椽木茶几。
在使者惊的目瞪口呆时,增范才说话了:“刘邦原本是酒色之徒,但到了关中后,百姓送来的财物他不接和如花似玉的女人他不碰,看来他已怀有远大之志啊。这样的人留着后患无穷啊。”
项羽本来就对闭门羹事件耿耿于怀,便叫使者转告曹无伤:明天攻打霸上,叫他做好内应的准备。
是夜,项羽手下的革命军磨刀霍霍,只待天一亮就杀向霸上。。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一章:项伯胳膊肘往外拐
(3) 项伯胳膊肘往外拐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深夜派人来访项羽,定下了里面外合的绝妙之计。以当时项羽和刘邦的军事力量的悬殊(刘邦兵力约十多万,项羽有四十多万),再加上曹无伤愿作内应,刘邦已如刀上鱼俎。
正在这时一个人出现了,他的出现不经意改变了这一切。
他的名字叫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现任左尹一职。
都说来而无往非礼也,曹无伤来项羽这里,项伯便到刘邦那里去了。更何况两人一个左司马之职,一个左尹之职,地位和身份应该也差不多。
其实曹无伤来投靠项羽很容易理解,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数倍,论实力明显项羽强出一等。一山不容两虎,曹无伤当时可能认为只有投靠项羽才是唯一的出路了。
因此,做为项羽的亲叔叔的项伯反到刘邦那里就显得不太正常了。
也许有人会有疑惑,项伯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呢?
其实他不是完全背叛项羽,而是太重情义,后来被刘邦“真实的谎言”糊弄住了。
项伯原本是江南一个小县吏。后来有人瞧不起他已落寞如斯的项氏家族,耻笑和唾骂他。那时候的项伯年轻气盛,拔剑杀了那人。
从此,他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后来逃到下坯时,和同样隐身于此的张良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如故,项伯便在张良的小屋里落了脚,直到项梁项羽起兵的事传来,项伯大喜过望,遂去参加项梁的革命军,后来张良也追随刘邦革命去了。
项伯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和张良的情义是很深的。两人虽然没有象刘邦那样动不动就结拜为兄弟,但早已胜似兄弟了。此时自然不肯让张良白白送死,于是连夜来劝张良快逃。
哪知这一去,结果却得到了刘邦的热情接待。(张良及时报告了刘邦)
这时刘邦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拜把子拉拢人的特长,先是自降身份,把项伯尊称为“兄长”,兄长长兄长短的把项伯叫的受庞若惊心花怒放,然后用酒精把项伯的脑部神经给灌麻木了。
当然在边灌酒的同时还要边灌彻他的思想,他说自己无心为王,不意跟项羽为敌,一切都是误会,最后说同样是革命的军队这样自相残杀会受世人遣责的,说着他声声泪下,其泪晶莹闪亮,其情感人至深。
光这些还不够,最后,刘邦使出“杀手涧”,提议结为儿女亲家。
没折了,项伯走出刘邦的大营时,他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极力劝说项羽不来打刘邦。
否则不但刘邦要玩完,他自己恐怕也要受牵连(按现在的观点来看,他犯有通敌卖国之罪)。
项伯回来时,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士兵们还在养精蓄锐,以待白天的恶战。
只有项羽的帐中闪着烛光,他正在独自饮酒。身边唯有美貌的虞姬相陪。
酒、美人和英雄正好是绝配。
此时的项羽也许是太兴奋了,所以一夜末眠。今天只要把刘邦给除了,这天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和自己夺天下了。什么楚怀王,你只是一个傀儡的摆设而已;什么关中王,我要做的是这泱泱中华的皇帝。
想到这里,他不由豪气云天一口喝杯中酒,一把握住前来倒酒的虞姬,一用力虞姬柔若无骨的身子就倒在他怀中了。
“等我做了皇帝,你就是皇后了。”项羽不安份的手在虞姬高耸挺拔的双峰中游荡。
虞姬红晕满面,嘴里虽然说着“不要,不要”,但身子却软的象一滩泥,不由自主的随着他的手的幅度而娇吟喘息着。
项羽自巨鹿战场的乱军中见到她后,就被她迷的神魂巅倒,天天晚上厮守在一起,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不要什么,不要皇后这个位置吗?好多人想要都得不到呢?”项羽的情趣一下子上来了,张着满是酒味的嘴便往她的樱桃小嘴上靠。
“不是,是……”说到这里,虞姬的嘴已被项羽封的严严实实了。
正当两人徘彻缠绵时,突听一阵脚步声响,一人硬生生闯了进来。
项羽停止了一切动作,站起身来,正要发作。却见来人是项伯,他的“狮子吼”和“霸王鞭”这才打住没有发作。
“原来是叔叔,请坐。”项梁死后,项羽的亲叔叔只有这么一个了。所以项羽很是尊重他。
“我刚刚去了沛公军中一趟。”项伯坐下后,直言不讳的告诉项羽,他去刘邦那里找过好朋友张良,说是不想眼睁睁看着有关当年患难之交的朋友白白死掉。当然,他省去了刘邦“按抚”他那一段。
项羽早就听说过张良是个人才,忙问他把张良带来了没有。在他的潜意里,刘邦那一点兵对自己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张良如果识时务的话肯定会来降靠他的。
项伯这时充分发挥了刚从刘邦那里学来的编故事的能力。说张良不忍两大革命军队因为误会而自相残杀。说刘邦并无称王之心,曹无伤是想自己能升官发财才极力造谣说刘邦坏话的。然后解释他吃的闭门羹是刘邦的无心之过,他为了防贼才在函谷关设防的。
总之一切都说的合情合理,入理三分。项羽听象鸡啄米似的直点头。
于是乎,第二天早上,众士兵整装待发时,项羽却突然说:这一战,咱不打了。
第十一章:饕餮之食鸿门宴
(4)饕餮之食鸿门宴
饕餮这个词在书本上是中性词,说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带有点粗鲁豪放的的意思。
项羽和刘邦这场鸿门宴想必不少人有所耳闻,在范增的搅和下,后人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权力与阴谋的盛宴。
参加宴会的两位主角之一的项羽因为是主人公的关系,无束无缚吃的倒是很开心。而另一位主角刘邦却是索然无味,如坐针毡,根本就无心体会那美酒佳肴。
因此,饕餮这两个字用这里粗粗一看似并不合适,但樊哙的出现,使得鸿门宴迅速升级,称之为饕餮之宴亦不为过。
盛宴开始前,本次盛宴的主人公项羽同志正地接受范增同场的严厉盘查: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不进兵了。这里我们就不先打搅了。
下面我们欢迎本次盛宴的特约佳宾刘邦登场,用一句话发表一下心里感言。
刘邦在一个头扎绸巾的文弱书生和一个满脸横肌的武士陪护下出场了,看着台下黑压压的项氏革命士兵,嘴里叫了一声:“我的妈呀,我这不是自投虎口,有来无回么?”他的腿脚一个哆嗦,便直往台下摔去。
那个满脸横肌的武士名叫樊哙,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后背硬生生的把他提起来了。
台下士兵们先是一惊,随及便传来轰笑声。
刘邦右边那个头扎绸巾的文弱书生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几分,他姓张名良字子房。这时发话了:“沛公刚刚表演的‘坠前台’大家觉得怎么样?”
“好!”“精彩!”“真够绝!”众士兵都鼓起掌来,靠,原来这是表演啊,还真有模有样啊。
刘邦正为自己刚才的失态而微红了脸,见张良给自己打了圆场,当下向张良投去感激的一瞥,然后面朝台下的士兵,不缓不急的说道:“其实我很害怕……”
刚说到这里,刘邦知道自己又失言了,一紧张之下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幸亏他的脑子还是蛮好使的,马上又改口道:“其实我很害怕见不着项将军和各位英雄了。西征路途凶险万分,我没想我能活到现在。而你们北伐革命军面对的是秦军的主力,比我西征革命军更是凶险万分百倍,相比之下,你们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你们才是救世主,你们才是活雷锋……”
这是哪跟哪啊,打住,够了,只要求说一句,再不叫停,只怕你就说的没完没了。
Ok;下面欢迎刘邦和张良入席,至于樊哙同志因为相貌长的跟人类祖先猴子如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食欲就站在外门吧,暂时不要入席了。
此时项羽、范增、项伯三人早已坐在席上静等刘邦两人的到来。
刘邦来后,项羽并没有吭声,只是用嘴朝空座上努了一下,示意入座。
“在下不知将军大驾入关,末曾远迎,罪过罪过。”刘邦进来后跪在地上主动陪理道歉。
“何罪之有?”项羽对闭门羹事件一直耿耿于怀,一幅冷讽的态度。
“属下派将守关,只是为了防贼,不想弄巧成拙,该死该死。”
他的话跟项伯的话是致的,项羽丝毫没有查觉到项伯和刘邦早已窜通好了。
原来真是一场误会啊,这下项羽满意的点了点头,入坐吧,盛宴现在开始吧。
项羽刘邦都爱杯中物,盛宴开始后,两人你来我往喝了一个热火朝天。
看着两人的亲热劲,这下可急了一旁的范增。
他先前对项羽突然宣布不打刘邦感到莫名其妙,此时见刘邦自己送上门了,不由大喜过望,自投落网倒省去了兵马劳顿之苦了。
随及出现了这样搞笑一幕,刘邦频频举杯向项羽敬酒,而范增却频频举起身上的玉佩向项羽示意。可惜当时项羽对玉佩之类的财物见的多了,已经提不起兴趣了,眼中只有琼凉玉液美酒佳肴。
看样子举佩杀敌这一招是行不通了,范增没办法了,只好找到来早就侯在门外项羽的堂弟项庄,在他耳边低咕了一阵。
于是乎,正当项羽刘邦两人豪饮时,项庄以“助剑为乐”的名义登场了。
他的登场的确惊天地泣鬼神,把项氏精妙独门剑法运用的酣畅漓淋。
顿时,账蓬内乱石纷飞,寒气逼人,直弄的人睁不开眼来。说时迟那是快,项庄眼见时机一到,剑光一闪便朝还在发呆的刘邦身上刺去。
这时候可恶可善可悲可气可叹可恼可怒可怜可欺的项伯出手了,他完全忘了他是项羽的亲叔叔,他有为项氏家族的夺天下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脑中只有刘邦昨晚对自己的重重好处,他及时挥剑挡住了项庄的致命一击。
于是,场上变成了项氏家族内部人员的比武训练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