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45-1949:中国战和纪实-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力子不再发表意见了。
张治中却苦笑道:“但愿代总统创造出奇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十字路口 2
正当李宗仁召见邵力子、张治中的时候,已下野的蒋介石在溪口会见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人,开了一次小型的军事会议。
蒋介石扫了众人一眼,自白道:“我虽然不干总统了,但我还是国民党的总裁。我虽然主要精力抓党务,要与种种腐败作斗争,重振当年的黄埔精神,但防守长江的大事我不能不管!我决定把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让白崇禧去管,四十个师的兵力;湖口以东归汤恩伯指挥,七十五个师,四十五万人。”他手指着顾祝同,“会后,你把作战方案送给白崇禧,命其执行,但湖口以东不必告之。”
顾祝同点点头,心照不宣。
蒋介石继续说:“京沪杭战区作战方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京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卫方针,最后坚守淞沪,待机反攻。”他示意汤恩伯,将江宁要塞大炮拆运上海,不能让李宗仁得知。他嘱咐道:“你在南京要经常控制一二百辆卡车,可以随时调派,把主力放在镇江以东,确保沪杭。”
汤恩伯连声应着:“是,是,一定遵命!”
蒋介石为安抚众人,又弹起了老调:“我们要争取一年时间,麦克阿瑟已表示,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援我们。一年后,国际形势将大变,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会打起来,我们在盟军帮助下,也一定会打败###!”
何应钦装着洗耳恭听的神情,心里却叹道:“老头子又在说梦话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十字路口 3
当蒋介石请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人进餐的时候,远在南京的李宗仁独自在室内徘徊,苦苦琢磨如何答复中共发言人的谈话。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对策,忙把程思远召来,面授机宜。
第二天——元月26日,南京政府发言人发表声明,指责中共方面“如不即时指派代表,约定时间,又不停止军事行动,而竟诿诸所谓北平完全解放之后,岂非拖延时间,延长战祸?”以急不可待的口吻,“盼中共认清,今日之事,应以拯救人民为前提,从速指派代表进行商谈,使和平得以早日实现。”
不到三天,元月28日,中共发言人又发表谈话,通知南京政府:“……谈是一定要谈的,谁要中途翻了不肯谈,那是决不许可的,因此你们的代表一定得准备来,但是我们还得一些时间做准备工作,不容许战争罪犯们替我们规定谈判的时间。”并命令南京政府,“为了缩短战争时间,减轻人民痛苦,先认真地做一件工作:立即动手逮捕以蒋介石为首的战争罪犯……”
李宗仁读罢中共发言人的记录稿,木然地坐在沙发上扪心自问:这怎么办呢?李宗仁毕竟是李宗仁。他认为现在是他与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直接对话的时候了。他试图以自己的“法统”地位来对抗蒋介石的“党统”控制,不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也不与行政院长孙科商量,毅然致电毛泽东,明确表示“承认以贵方所提的八项条件作为和谈基础”但“各项条件,自均可在谈判中商讨决定,惟在谈判之前,不能先行执行某项条件……”再次请求迅速指定和谈代表与谈判地点……
此电发出后,震怒了溪口的蒋介石,即与孙科通话。第二天,孙科的行政院背着李宗仁全体撤到广州去了!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十字路口 4
蒋介石在溪口又与孙科通话。
当孙科向他报告,按他的指示,行政院已在广州办公,蒋介石连声赞道:“好,好,好!”他再三嘱咐,“哲生兄,你可记着:你在南京时前前后后讲过好几次和平,现在你在广州一定要表示态度,重申戡乱到底的决心,让李宗仁尝尝唱独脚戏的苦头!”
“是是!”孙科连声应诺。
蒋介石刚打完电话,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匆匆走来向他报告:“刚才李宗仁来电话,说南京军政费用均已枯竭,请总裁以剿共大局为重,拨给库存金银,以期提高士气,巩固军心……”
蒋介石狞笑道:“李宗仁说得又可怜又好听,别理他!”
蒋介石以命令的口吻对俞鸿钧说:“运台的金钞要加紧进行。”
“是,是。”俞鸿钧胆怯地忙看了蒋介石一眼,“据现在的情况,央行保管的战时没收的珠宝恐怕运不走了!”
“为什么?”蒋介石两眼盯着俞鸿钧。
俞鸿钧回道:“这些珠宝在另一个仓库,李宗仁已派人看守。”
蒋介石急问:“值多少钱?”
“最多也不过两百万美元。”在俞鸿钧的眼里,这数字算不得什么,笑着说,“万一运不走,我看就算了!”
蒋介石恨恨地说:“尽人事吧!最好让李宗仁一个铜板也摸不着!”
俞鸿钧走后,坐在一旁的蒋经国劝道:“亚伯,这样做是不是太绝情了?”蒋介石脸一沉,气愤地说:“共产党只要我的命,可桂系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钱,对他们决不能手软!”
正说着原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慌慌忙忙走进来:“报告总裁,今天中共发言人又发表了关于惩办战犯的声明。”边说边呈上广播记录稿。
蒋介石把记录稿往桌上一摔,恨恨地说:“无非是叫李宗仁逮捕我!”
蒋经国忙把记录稿拿过来,迅速地看了一遍。
蒋介石满脸铁青,两眼盯着儿子脸上的表情。
蒋经国看出父亲很想知道中共发言人这次声明的内容,有意装出无所谓的神气,以此冲淡父亲紧张的心情,不慌不忙地说:“还是老一套。不过前次讲话是要李宗仁立即逮捕以亚伯为首的党国军政大员;这一次的声明,似乎语气和缓些,只要李宗仁防止亚伯逃跑就行了!”
蒋介石听罢,怒不可遏,不由把手往南京方向一指,吼道:“我量他不敢!!”他立即命令俞济时:“你快给我向广州、上海挂电话,我要与孙科、邓文仪通话。”
第二天孙科在广州发表谈话,公开反对李宗仁关于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作为谈判基础的声明。第三天孙科又发表讲话:“现政府已迁穗办公,吾人应对过去重新检讨……###所提出之惩办战犯一节,绝对不能接受……”紧接着国民党国防部政工局长邓文仪在上海发表题为《和平与战争的发展》书面谈话,也推翻了李宗仁的声明,而要求“平等的和平,全面的和平,‘否则’不惜牺牲,与###周旋到底!”
蒋介石闻报,得意地笑了!
可李宗仁在南京痛苦极了,他仰天长叹:“这样四分五裂的烂摊子怎么和共产党和谈?共产党能相信四分五裂的国民党会有和谈诚意?”当然他很清楚孙科、邓文仪等人的背后是蒋介石。蒋介石使他调兵不应,用款不灵,连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的皇皇大令也成一纸空文,可恶极了!他一气之下,想把蒋介石甩掉,索性打出第三势力的旗号与中共和谈,但转念一想,在老蒋严密控制下的南京城,岂不是自讨杀身之祸!他左想右想,毫无办法,颓然地坐在那尊贵的皮转椅上两眼发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十字路口 5(1)
正当李宗仁在南京陷入困境的时候,程潜为有别于南京,很想派人密去解放区,向毛泽东汇报起义决心,并请示机宜。省府顾问方叔章向程潜建议:省府卫生处长龙伯坚早年在长沙与毛泽东一同办过《湘江评论》,是毛泽东所熟识的人,可派龙以采购西药为名,经香港北上。程潜闻之大喜,当即采纳方的建议,找龙谈话,可惜龙未能成行。
春节前夕,长沙彤云密布,大雪纷飞。程潜的心情又沉重起来了,终日绕室彷徨。
程星龄询问原由。程潜叹道:“这些天,一直在反复思考。你上次的分析很对。虽然中共已表示愿意与南京和谈,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算盘是想实现‘划江而治’。这怎么能谈得成呢?依我看,必将重启战端。我决意坚持和平到底,另树一帜,这势必形成湖南与桂系直接对抗。如何应付这个局面呢?我很忧虑!”程星龄安慰道:“如今颂公今非昔比,手中除了五个保安师之外,还有两个军四个师的正规部队,量李、白等人也不敢小看我们。话虽如此,颂公所虑极是,我们必须早作好准备。”
程潜点了点头,问道:“星龄,为了应付那种局面,你有何具体想法?”程星龄深思熟虑地说:“我和中共地下党的同志也正在商讨这个问题。我认为湖南的军权掌握在李默庵手里不妥。默庵虽然是信得过的,且在颂公附和李、白倡导和平时,已经公开亮相,赞成起义。如果白崇禧改辙反脸,李默庵必遭疑忌,很可能被剥去兵权,这样就很难应付将来与桂系对抗的局面,必须尽快物色一个适当的人接掌湖南的兵权,此人既能使白崇禧深信不疑,又能切实保障颂公的安全。”
程潜叹道:“要是能把子良调到湖南来就好了!”
子良就是陈明仁,与程潜同为湖南醴陵人,出身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可算是“天子门生”;但在进黄埔之前,曾在程潜担任校长的广州陆军讲武堂受过训,也是程潜的学生。北伐时东征叛逆陈炯明,他以首先奋勇登上惠州城头的功劳,曾受到蒋介石的厚赏,连升三级当了营长,一时成了黄埔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后来因几度冒犯了蒋介石,曾被撤职、调职,以致起落无常,比起有些晚期黄埔同学反而后来居上者,不免感到相形见绌而有些沮丧。1947年,陈明仁为国民党七十一军军长,调往东北与解放军作战,以坚守四平街有功,受到蒋介石给予“青天白日勋章”的嘉奖,还组织一批美国记者去四平街阵地参观。蒋介石他这样大事张扬,目的是以四平一战制造国民党的部队既能攻又能守的假象,欺骗中外,企图得到更多的美援。哪想到那些美国记者看到有些被毁后修补起来的战壕上的胸墙,是用美援物资中的一袋袋面粉和大豆堆砌成的,甚为不满,当即向当时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提出指责。与陈明仁一向有隙的陈诚,以此向蒋介石告发陈明仁。蒋介石素来宠信陈诚,于是一声令下,把陈明仁撤职。陈明仁一气之下离开东北,在南京家里索性穿起长袍,表示再也不当军人了,终日闭门不出,惟以喝酒、打牌消遣。总统府给他安了个参军名义,他从来不进衙门当差,消极苦闷,形之于色,而内心里对蒋介石愤恨达到极点。此时,桂系为夺取蒋介石的权位,极力争取黄埔系将领,扩大桂系军事集团的实力。陈明仁与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刘斐相知。刘斐,字为章,虽是湖南人,但与桂系关系极深,很得白崇禧的信任。陈明仁通过刘斐的推荐,白崇禧欣然电呈蒋介石,启用陈明仁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及二十九军军长,不久又升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再说程星龄一听程潜提到陈明仁,便喜形于色地说:“颂公与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看应想方设法把子良调到湖南来,一则他手下有两个军,可增强我们的实力,二则他是你的学生,一向尊重你,而且他在四平街和共产党打过硬仗,蒋介石和白崇禧都不会怀疑他的###决心。”
程潜不无疑虑地说:“话虽如此,但不知子良愿不愿来?来了之后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十字路口 5(2)
程星龄笑道:“我早已从侧面打听过,他对时局是悲观的,在武汉和白崇禧素无渊源,蒋介石在四平之战后,将他撤职,他积愤难平,在这种形势下,他会同意来湖南。再则,颂公与他有师生之谊,利用这层关系做些工作,估计他会跟我们一起走的。”
老谋深算的程潜又提出另一个问题:“子良的第一兵团属‘华中剿总’,白崇禧能同意么?”
程星龄考虑再三,向程潜建议:“如果由颂公直接向白崇禧请调子良,很可能引起白的怀疑,依我看不如请为章出面,站在桂系的立场向白建议将子良调到长沙来。”
程潜与刘斐私交颇深,当即采纳程星龄的建议,令星龄速去见刘斐。
刘斐自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曾八次辞职,现闲居在长沙织机巷耕耘圃,但经常往返于程潜、白崇禧之间,对他们之间的意向甚为了解。当程星龄雪夜来到他的住所,把拟调陈明仁回湘为程潜掌握兵权的设想详尽地告诉他之后,刘斐满口赞同,连夜冒着风雪乘火车赴汉找白崇禧。
白崇禧见刘斐来之匆匆,忙问道:“为章兄有何急事?”
刘斐故弄玄虚:“我特地为健生兄的事业而来!”
“难道湖南有变?”
刘斐坐在沙发上,不慌不忙地说道:“我这些天在长沙想来想去,总觉得程颂公老迈,而兵权呢,都操在李默庵这一帮黄埔嫡系分子手里,他们是靠不住的,湖南是武汉与广西联系的枢纽,对我们非常重要,一定要牢牢掌握住。我看陈明仁是坚决###的,但不为蒋所重用,常有怨言,而程颂公素来对蒋不满,但没多大实力,不如把陈明仁调往湖南,一来支持程颂公对付蒋系那班‘天子门生’,二来借以巩固我们后方,岂不是两全其美么?”
刘斐这番议论,正中白崇禧下怀,当即表示:“就这样办吧!”但他转念一想,“不知程颂公乐不乐意呢?”
刘斐说:“为防程颂公起疑心,我看健生兄可先去电长沙,征其意见。”白崇禧素来是说干就干的,立即电商程潜。
程潜接电,心中大喜。但不露形色,故装昏庸,满口同意。
陈明仁早就想回湘应变,又探得程潜在湖南组建了数目可观的军队,当刘斐告诉他程潜欲请其回湘时,他欣然应承。
2月18日,陈明仁以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的身份率其二十九军和七十一军,以编训为名,进驻湖南。
当日陈明仁一到长沙,首先驱车拜见程潜。程潜为他设宴洗尘。
席散后,两人密谈形势。陈明仁把他来长沙之前,蒋介石从溪口派人送来的要他秘密监视程潜的手令交给他的老校长。
程潜看了看,淡然一笑:“你握有兵权,要杀要抓听便。”
陈明仁毅然说:“我不听蒋介石的,听你颂公的指挥。”
不几天,程潜又同陈明仁密谈。
程潜说:“子良,我不瞒你说,我打算和共产党合作,走和平道路,这样做,可以缩短战争进程,影响西南,保存国家元气,尤其可以使家乡人民免遭战火涂炭,你以为如何?”
陈明仁听后不由一怔。他感谢老校长的信任,能这样直吐真言,然而和共产党合作,他手上的血太多了,尤其是四平一战,共产党能容吗?但他深知,国民党败局已定,只有跟程潜走,才有出路。他沉思良久,只好表示:“这件事,我只和你颂公保持联系,不和任何人发生关系,在公开场合,我还要以###的面貌出现,这样可以取得武汉、溪口方面的信任,减轻对长沙的压力,这对颂公也大有好处。”
程潜满口同意。
程潜后又与程星龄密谋,还必须物色一个既忠于起义,又为程、白双方信赖,还有一定的资历和必要的机智的人,在武汉与长沙之间周旋,除做些日常联系工作,还要随时了解桂军的动态和白崇禧的意图,并设法减弱白崇禧对程潜的疑忌。二人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刘斐的老友、同白崇禧有一定的交情、而又是程潜的老部下、曾当过中将高参的唐星最合适,让他出任了长沙绥署副主任。白崇禧闻报很满意。
第二章 十字路口 5(3)
一心扑在起义事业上的程星龄又向程潜建议:为减少起义的阻力,安抚在湖南的保密局特务分子,应争取、利用与陈明仁、肖作霖关系颇深,曾任军统局中将主任秘书和西北区区长,现为湖南党政军联合办公室副主任,极想找出路的张严佛。程潜同意程星龄去做张的工作。不久,在张严佛的影响下,在湘的保密局特务骨干分子都表示愿跟颂公走向和平……
第二章 十字路口 6
正当程潜在长沙密谋起义的时候,一架军用飞机降落在汉口机场。
来者是张治中。
他这次来汉口并非公务,而是见和谈前途诸多险阻,出走南京飞返西北途中路过汉口的。
白崇禧与张治中早年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时,同住一间寝室,在课堂里又同坐一张书桌,一向私交甚笃,忙驱车亲往机场迎接,设宴为张治中洗尘。
张治中宴罢,深怕白崇禧把他挽留在汉口,笑着自白道:“我在汉口只住一夜,明天得赶回兰州。”
白崇禧也笑道:“文伯兄是大忙人,我决不留你的。”他趁此质问,“我向德公力荐文伯兄出任行政院院长,你为什么坚决不干呢?难道不愿助我们一臂之力?”
张治中苦笑道:“我是主张要和就真诚的和。我这一套,行不通!”
白崇禧本想驳他几句,担心顶撞起来伤了感情,于是忙转换话题,询问道:“文伯兄,你看事到如今我该怎么办?”
张治中笑道:“我特意在汉口住一夜,就是想借此机会与健生兄深谈。”白崇禧不由紧紧握着张治中的手:“文伯兄,有话尽管直说!”
张治中深情地说:“事到如今,请健生兄恕我斗胆直言,桂系为一地方势力,既要反蒋,就不能###,否则两面作战,势非己力所能胜任。今日盱衡全局,似以力求和谈成功为宜。机不可失,时不我与,幸深思之!”
白崇禧闻听此言,不由松开了张治中的双手,沉着脸,坚定地回道:“我既反蒋,也###。要我白健生举着双手向中共无条件投降,那是万万不行的!当然我不反对和,但中共不能过长江,江北由中共搞,江南由我们搞,我看中共应知足了吧!”
张治中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沉重地说:“中共的元旦社论已说得很清楚,他们是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我看南北分治的局面恐怕很难实现!”
白崇禧冷笑道:“我白健生还有几十万军队,我非要搞出个南北朝的局面不可!”
张治中见白崇禧始终不省悟,深感惋惜。
突然李宗仁来电,召白崇禧飞南京。
第二天白崇禧送走张治中,即登机去见李宗仁。
李宗仁一见白崇禧忙诉说苦衷,询问道:“你有何锦囊妙计?”
白崇禧早在前几天电邀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到汉口商讨广西后方加强备战措施,恰桂系另一重要人物黄绍竑也从香港回到武汉,两黄一白,曾相与商讨时局,胸有成竹,回道:“如今是和战未决,前途难测,吉凶难料,如果再拖下去,对外的影响恶劣,对以后的领导权也没有什么好处。我看当务之急,还是缓和溪口,拉拢广州为妙,否则,不能举党一致与中共和谈,岂不误了我们的大事!”他又进言,“我早就向德公建议过,启用老蒋的亲信何敬之,在启用何的过程中,使何能离蒋帮德公。我看现在是时候了!”
李宗仁沉思良久,决意对内对外采取重大行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十字路口 7(1)
李宗仁急飞上海,拜访名流颜惠庆、章士钊、江庸等人,请他们与邵力子以私人资格组成“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去北平“敲和平之门”。这四位老翁都望和平早日实现,彼等表示愿助李宗仁一臂之力,续与各方联系,最后得到中共北平军管会叶剑英主任的同意。
“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专机于2月13日上午11时由龙华机场起飞。随机同行的有李宗仁派往北平担任联络工作的黄启汉和李宗仁的私人代表刘仲华等人。临行前,李宗仁召见了黄启汉,要他向毛泽东、周恩来转达他的六点意见:一、希望能实现全面和平,倘有局部人反对,再合力以政治军事力量对付之;二、和谈以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八项原则为基础,但战犯问题之处理,最好留待新政府成立之后;三、绝不期望以外援进行内战,只要答应进行和谈,可作公开声明;四、希望能及早派代表开始商讨和平方案;五、对蒋介石本人,如认为他留在国内于和谈有碍,可提出使之出国;六、对国际关系,希望中国成为美苏友好关系的桥梁,不希望依赖一国反对另一国,美苏两国的友谊,均需争取。
2月14日下午4时,“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飞抵北平。
与此同时,李宗仁派专机飞沪把何应钦接到南京。
何应钦苦着脸对李宗仁说:“想当年西安事变,我在南京派兵攻打西安,给人误会借刀杀人,老蒋一直记恨到今天。如果今天再帮你的忙,那不是同他一刀两断了吗?”
李宗仁弦外有音地笑道:“敬之兄,时到如今,你还顾虑同他该不该一刀两断么?”
何应钦闻言默然,沉思良久,最后强装笑脸说:“关于我的事,容我点时间,让我好好想想,反正我已经回到南京了!”
“好,好!”李宗仁笑了,又嘱咐道,“请敬之兄务必不要使我失望!”李宗仁送走何应钦,第二天一早率领甘介候、程思远、邱昌渭等人乘军用飞机突飞广州。
孙科闻讯,倒大吃一惊,但不得不硬着头皮率领行政院众人去机场迎接。李宗仁在广州举行一连串会议之后,同孙科在密室会谈。李宗仁开门见山地说:“哲生兄,这次我来得太快,不事先打招呼,实在是事情紧迫,不得不如此,请你原谅!”
“不敢当,不敢当!”孙科忙回道,“代总统日理万机,却因政院小事亲自来穗,实使我惭愧!”
“哲生兄,”李宗仁苦劝道,“过去的事由他过去吧,本党如不团结,则大难临头!而本党如要团结,行政院非回南京不可。我们这个政府一国三公,身首异处,你说这局面如何能和谈?而目前形势又非谈不可!如果谈不成,拖不成,而新兵训练也未成,若###先渡江,请问到那时南京守不住,这对广州又有什么好处?再说,我对哲生兄有礼貌欠周的地方,但兄弟亲自来到广州向你谢罪,你老兄也该消消这口气了吧!”
“不敢当!不敢当!”孙科心里暗笑。
李宗仁两眼直视着孙科,趁机问道:“哲生兄肯答应和我回南京么?”
孙科不由一怔,忙说:“代总统降尊行贵使我万分惭愧,回去当无不可,无奈问题复杂,如果我去,我……我也有我的困难!” 李宗仁不由冷笑道:“哲生兄的困难我明白,不过蒋先生如果知道哲生兄回去,也不会见怪的!现在华盛顿支持的是南京而不是溪口!”
孙科闻言默然,思潮起伏。
李宗仁见状,收紧话头,软中藏刀地说:“如果哲生兄硬是不回去,那么在京的立法院诸公对政院的误会恐怕会越来越深,不易消除了!”——言外之意,那就要罢免你的行政院长。
孙科眉头一皱,趁机探道:“现在又何尝不如此?”
李宗仁会意,拍拍胸脯说:“如果你现在回去,我可以保你无事!”
“唉!”孙科假意长叹一声,又试探道:“我如果回京,立法院在南京已有法定人数,一定会同我过不去的。如果不回京呢?那么我的政治生命也就完了!难呀,真难死我了!”
。。
第二章 十字路口 7(2)
李宗仁大笑:“哲生兄,你以为我同蒋先生一样,会对人轻诺寡信,出尔反尔么?不,不,一万个不!我可以写张字条给你,只要你老兄回去,我李宗仁保证你继续出任行政院院长!”
孙科一听此言,欣然答应重回南京。
此时李宗仁脸上漾出了胜利的微笑……
在溪口的蒋介石得到孙科居然跟着李宗仁回南京的报告气得咬牙切齿,连声骂孙科是个“废物”!不几天,南京特级电台向溪口发报;孙科回京之后,主张和平的立法院已向他展开无情的攻击。许多立法委员认为政治革新与和平同等重要,要求解散以孙科为首的好战内阁……蒋介石可不是傻瓜,一眼看出南京的倒孙运动,矛头是指向他的,以往孙科的所作所为哪一件不是按他的眼色行事!虽然他嘴里连声说:“孙科的事,我不管,我不管!谁叫他回南京!”但暗地里发报给在广州的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陶希圣,要他为孙科撑腰。陶希圣接报立即行动,召开记者招待会,公然指责李宗仁未经内阁同意,即对和谈采取行动,事属违宪,理应全党共弃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十字路口 8(1)
正当李宗仁对陶希圣在广州的攻击十分恼火的时候,从北平不断传来佳音:2月17日晚上,中共方面开了盛大的晚会,对“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表示欢迎。北平副市长讲话时,表达了诚恳的言和之意。其后,叶剑英又分别与四老详谈……
2月18日,又由董必武、罗荣桓、聂荣臻、薄一波邀宴,会后再作深谈……2月22日,四老应中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之邀飞往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分别同毛主席、周副主席会谈多次……事后章士钊、邵力子欣喜地致书李宗仁:“某等初次到平,中共领袖对于公之是否力能谋和,颇难释然。经某等再三譬说,以为和平本身有无穷民意为后盾,即属一种不可侮之力量;加以中共在同一旗帜之下相与提携,双流会合,并于一响,应足以克服可能发生之困难而有余。中共同意此说,和平之门以启!”
2月27日,章士钊、邵力子等人携带毛泽东主席给李宗仁的亲笔信飞返南京……在溪口的蒋介石闻报在书房里不安地徘徊起来了。他突然停住脚步,以命令的口气对蒋经国说:“目前人心思和,不管###态度如何,我们应大肆宣传邵力子等人此行成绩圆满,和平有望!”
蒋经国不知何意,两眼望着老头子发怔。
蒋介石又命令道:“要上海的报纸马上发消息,说中共曾表示为证明他们对和平的诚意,在毛泽东之八项条件中,关于惩办战犯及整编军队两项,可以考虑最高限度之修正。”
蒋经国可沉不住气了:“亚伯,中共并未有如此表示……”
蒋介石诡谲地对儿子说:“这也是战争!我们应利用空中楼阁的诺言来使我们振作,重新团结起来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立夫他们也想找个机会去困窘李宗仁、邵力子这批人,要他们不能不对这两项条件去努力折冲!”
蒋经国不安地又问道:“如果中共否认呢?”
蒋介石大笑:“如果中共否认,那我们便可以振振有词,说中共反悔,或者指责邵力子对人的轻信!”
蒋经国不由也笑了,连声赞道:“亚伯此计甚妙!”忙去机要室发报给上海的汤恩伯。汤恩伯接报立即动员各亲蒋报纸大放和平烟幕。上海许多天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