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血征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人,给我把这两个混帐东西拉出去重责三十军棍。”
“大人饶命啊。容我等禀明,再打不迟。我等实不为私语,是有事拿不定主义,才窃语扰了大人清静的。”说着,年长一些的书吏,磕头如捣蒜一般,咚咚咚…
“大胆,违我军令,还敢狡辩,速与我拖下去。”
“大人饶命,真是我等有事拿不下主义啊。都是为了那韩托胄的碑文悼词…”
“碑文悼词?”赵化文心中一楞,立刻缓过了神,冲自己的亲卫示意道:“你们下去,我有事单独要和他讲。”
“你跟我来,若你刚才所说有误,你应该知道怎么办的。”赵化文指着年长的书吏冷冷的说到。
“是,是,是,大人我明白。若我所说有半句不实,您请从重处置卑职。”
……
打密室出来后,赵化文与那老书吏的关系异乎寻常的亲近了许多,也多了一丝令人恐惧的奸邪淫笑。当日下午,那老书吏就被赵化文擢升为文案,并得到了一笔可观的奖赏。
三月三,龙城寒,凉风起。无家女,硬赖床,多嘴舌。主不呲,反欢颜,伤叔童。家室家室,不家不室,无恩无义,早散之。”一首童谣,传唱玉龙,惹人心烦。不少的大户显贵人家,都有所耳闻,但却不敢正视,惟恐伤了自家的运势。但是,赵化文却心情别样的好,连日来不但没有仗责属下,更是没有体骂下属,让人难以琢磨他到底要做什么。
六月的玉龙关,原本是酷暑难耐的季节,天公久不降露的时节。然而,今年却有些异常,不但降水多了那么四五成,就是天气也较往年要清凉。月末,忠义侯遗族业已收拾停当,准备上路取道延水川赴京安养。毕竟离帝国皇帝的最后期限是没有几天了,再有所留恋玉龙关,也是没有再好的理由拖沓不前。而狄夫人在韩氏宗族的元老支持下,当上了韩氏遗族的族长,开始行使族长大权。然而,命运是无情的,狄夫人并不知道自己正步入绝望的深渊,还满怀信心的在向往新的开始。
起程了,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令人骄傲,而又令人伤感的城市。狄夫人最后一次回首深情的看了玉龙关一眼,收起自己的泪水,昂首迈上车驾。
“等等,狄夫人,您就这样离开吗?”赵化文在林城驿站拦住韩氏遗族的头车,朗声问到。
“赵大人,老身有皇命在身,若不早些起程赴京,岂不是要给赵大人惹下麻烦?”狄夫人挑帘下车,从容不迫的回到。
“嘿嘿,那到也是啊。不过,你们这样走,化文还真的是不放心啊。不如这样吧,化文派人护送夫人及家眷赴京,如何?”赵化文说道此刻,挥手示意亲兵,抓人。
“你们要做什么?我有铁卷丹书在此。”
“你拿过来吧。”赵化文的爪牙不容分说,照韩载文就是一掌,硬生生的将铁卷丹书夺了过去。
“赵大人,你这是何故?难道要造反不成?”楞了一下的狄夫人,厉声呵斥道。
“造反?哈哈,狄夫人还真是会撤话题啊。狄夫人,接旨吧。哼…”赵化文阴冷的说道。
“韩氏一族,多有怨愤,本已可恶。今借修墓立碑诋毁陛下,妄议朝纲在先。编篡童谣污蔑陛下与皇妃,离间君臣在后,实数可恶。陛下特旨,玉龙关监军三品殿前文华学士赵化文拘拿韩氏一族,收其铁卷丹书,即日押赴京都候审,不得有误。钦此。大圣龙皇帝诏书。”
望着赵化文手中的黄绫,看着赵化文口沫翻飞的血盆大口,狄夫人顿觉天旋地转,扑通摔倒在地。韩氏族人纷纷围拢过来,呼喊声,哭叫声,彻耳难绝。
三日后,韩氏一族三千余口,在赵化文亲信的押送下,离开林城远赴京都。与此同时,韩氏被尽数拘拿的消息,象涟漪一般,迅速的扩散开。整个圣龙几乎是在一夜之后,为之震动,为之扼腕。而赵化文也由于举报逮捕有功,被特旨撮升一级半,官拜从一品凤苑阁大学士加权知玉龙关府提点监军。当然,赵化文在荣升的同时,也不忘照顾下自己的旧友故知。大批的原玉龙关将校文吏,在赵化文恩典下,或是被革职,或是被拘押,或是被流放。而赵化文最想除去的侯君集等人,由于有慧帝的密旨庇护,却依旧安然无事。也正是由于慧帝对他们的庇护,才最低限度的保证了玉龙关的军事运转,保障了圣龙的最后四支精锐之一的玉龙关镇军,没有被瓦解战斗力。
而被后世所诟病的韩氏冤案,究其原因,无非是其族为韩托胄的墓志铭所题诗词上,被人曲解附会。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人,借无知孩童的口,将事先编撰好的童谣传扬开,造成一种既成事实。再被赵化文之流肆意夸大后,又让把持朝政的吴桂作实,并得到了慧帝的默许,才堂而徨之登场。明白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莫须有的,根本是站不住脚的牵强理由。但是,出于自己的考虑,出于利益的取舍,又鲜有人开口说话。惟有曹差与王守仁独支,每每在朝会强做出头。一时一日可忍,但是时间长了,慧帝对于他的两位老师也有不快,再加上吴氏的推波助澜,曹差与王守仁在韩氏遗族被捕的十天后,也相继丢官罢职,赋闲在家。
三十年名与尘,换得无情天,瑟杀人语绝。心碎无痕,惟念君长在。与吾同驱,荡尽胡虏,卫社稷。奈何天公不佑,神明枉自存?呜呼哀哉。二十载心与血,却见朝阙熏,烈士蒙恶垢。人肠寸断,泪洒故人去。青鬃南槽,虎狼复归,天地异。愤感天公不仁,人心岂公道?须待时,改换天,志偿凌云,与君携游奈何桥,何悔。
夏侯明写罢最后一个字,猛的将手中的笔狠狠的掷在书桌上。镇纸一滑,咚一声掉落在地上。
“王爷,什么事?”陆剑明冲入夏侯明的书房问到。
“没有什么,心情不好。剑明,你出去吧,我要好好的静静,有事我会叫你的。”夏侯明挥手说道。
“是。”陆剑明缓缓的退出书房,轻轻的将门关好。
夏侯明待陆剑明退出之后,俯身将镇纸拾起,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擦去灰尘,喃喃自语:“玄胤啊,玄胤,真好糊涂啊。你不听我言,方有今日之乱,何苦来哉。”说话间,夏侯明来到南窗前,伸手推开虚掩的窗户,遥望天南。“糊涂啊,糊涂啊。玄胤,你这一糊涂,坏了我辈多年的心血。如今奸佞横行,肆凶逞暴,乱我朝纲,你叫我如何应付的过来。你…”
“父王,您请节哀顺便。韩叔父的事,非您之过,乃是韩叔父命当如此。惟今,我们应该想想日后,想想如何搭救韩叔父一家。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就是如何联络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尽快搭救焊叔父一家老小。千万不能让吴逆一党,在我们前面把一切都作实。依孩儿之见,我们不如从曹叔父与王叔父身上着手,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人。”
“莺儿,你说的不错,我们是该想想日后了。我上次和你说的事,你怎么看的?”夏侯明听到女儿提到曹家,立刻想到了话题,转而提醒到。
“莺儿认为,现在还不是谈那些儿女私情的时候。何况女儿有言在先的,我要嫁就嫁那武穆般的铮铮男儿,而非什么显贵豪门之后。此事还望爹爹再做打算,不要违了莺儿的誓言。”夏侯莺涨红着粉面,羞答答的低下头,手把绸带打着卷怯怯的回到。
“不,为父决定了。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有个好的归宿。何况,你和他的婚事,直接关系到你韩叔叔家的未来,也关系到朝局的走势,你就不要任性了。”夏侯明话到此处时,用手轻拂着女儿的额头,两眼中闪过一丝的不忍。
“爹爹,你怎么会这样认为?何况娘的遗愿,您又不是不知道。”
“莺儿不要胡闹,现在爹爹和你说的是正事。现在只有你和他定下明确的婚约,才能将我酝酿了很久的计划付诸实施,才能搭救出你的韩叔父,也就能巩固我们与曹王两家的关系,更能改变现在朝局的未来走向。”
“他有这么重要?那他怎么到还只是一个太学院藏书监的七品管事?难道是曹叔父有意要掩饰他的才华?还是他大智若愚,故意隐藏自己的实力?或者就是他有不可告人的事,迫使他要掩饰自己的行动?要不然,他怎么会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面对女儿的发问,夏侯明是有苦说不出,只能佯作发怒呵斥道:“莺儿,你越来越没有样了。为父说了的事,就一定要做,你的意见不在考虑之列,你明白了没有?”在看了看失望的爱女之后,夏侯明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但是,为了韩氏三千口人的安危,他又不得不狠下心,将自己女儿的未来托付给一个没有任何了解的年轻人。但原苍天能给自己一些安慰,不要让自己的一番苦心,付诸东流。
夏侯莺见自己的慈父,全然不顾自己的感受,在不给任何辩解余地之下,就把自己的一生幸福,平白无故的交付给了素不相识的男人。一股寒气不绝逼上心头,空荡荡的脑海之中,只回荡着一句话:“侯门深似海,几多欢颜,几多愁。”她那无助的眼神,落在了平日慈爱的父亲脸上,又晃到了书房的饰剑上,再落回到自己的手上。一种无比愤怨的情绪,不由的在心间翻涌,她再也无法忍受,一头就冲出了书房,冲出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王爷,一切都准备好了。”
不知道多久以后,一个熟知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封闭空间,又将自己给拉回了现实世界。夏侯明微微的睁开双眼,半天才从紧闭的双唇间挤出一句话:“恩。剑波,你去告诉他们,一切按我的计划行事。有什么问题,可以去万福堂问那里的执事。”
“是,剑波这就去告诉他们。”
“等等。剑波,你再给启明传一句话:‘若事败,可一不做,二不休反将西海,务必将我那三千铁骑保住。其他的事,我自有打算,他们就不必担心了。’”夏侯明说到这里,明显觉得自己是心口不一,而且是多此一举。然而,为了保守秘密,他也就只能这样做,别无他法。
“是,剑波知道该怎么说。”
陆剑波回罢,转身便离开了夏侯明的书房。与他坚实的步伐相对照的,他的眼中不时的在闪现着恐惧与不解。
书房中的夏侯明,在再一次闭上自己的双眼时,隐约又见到了三十年前的老朋友——曹孟德。孟德还是那样的严肃,萧杀的脸上,没有一丝苟笑可以立锥的地方。而他的双眼,永远是那样的犀利,那样的清澈见底。眉宇之间,永远是阵阵的杀气。再有就是他的双手,依然是习惯性的倒背在身后,没有人能知道他的手到底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
“你还好吗?孟德公。我有很多的心事想和你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夏侯明缓缓的说道。
“德光,成大事就要不择手段,千万不能为私情所左右,更不能为了一人一事,忘记了危险的可能存在。记住,我就是你的前车之鉴,莫要学我妇人之仁。”
“孟德公…”
梦境中的夏侯明,不住的追问或这或那的问题,久久不能自拔。
……
梦,毕竟是梦,是虚无缥缈的事。然而,现实依旧是那莫的残酷,不是做一个梦就能得到解脱的。回到现实中的夏侯明,望着星光点点的苍穹,在寻找那颗永远耀眼如旧的星辰,寻找着自己的下一个灵感。
夜色中,三千西凉铁骑,在夏侯明的爱将,也是他的义子慕容光率领下,一路绝尘而去。三千铁骑,三千有血有肉的铮铮男儿,三千明知此去惟死无生的热血汉子。给他们送行的只有风中那干瘪的老人,那为圣龙西凉王做了一辈子幕僚的陆游。微风中,陆游高声朗诵道:“三千虎贲尽英豪,百战荆棘敌惧寒。而今夜月一朝别,自觉天涯也恨短。此去缘为保忠魂,留得丹心照汗青。我辈蒙羞那堪驱,惟祝壮士不负托。”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曹家与王家,刚刚得到一条令人惊愕万分的消息——狄夫人与其二子,业已在洛水之畔的寒亭被杀害。与他们同时遇害的还有韩氏的七位重量级人物,他们都是圣龙的功臣,是圣龙的干将能吏。寒亭上下,洛水之滨,无不浸染着忠臣的鲜血。
悲愤中,曹差与王守仁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去质问他们的学生——慧帝。要问问这个自己从小看到大的皇帝,韩氏一族到底做错了什么,要用如此手段去对待他们,难道他们不是你的亲人吗?
子夜,宫门外,曹差与王守仁泣血痛哭,希望能见得慧帝一面,能问个究竟。然而,沉沉的夜色中,高大巍峨的宫城,却象一个阴森的所在。它没有一丝要让外间消息进入的意愿,也就没有让人轻易扣起的可能,宫门紧紧的深锁着。惟有城楼上,那在风中摇曳着大红灯笼,以及来回不断巡视着的羽林军,还给人有一丝生气的感觉。
两个苍老的声音,两个憔悴的身躯,在风中时隐时现,犹如鬼魅幽灵般。曹差与王守仁绝望了,他们在无助与无奈中绝望了。他们相拥而泣,那是在为死者不值,是在为忠臣不值,是在为社稷不值,是在为帝国不值。
吱…,咣铛…
紧闭的宫门终于打开了。打里面走出一獐头鼠目之人,不是别人,此人正是奸相吴桂。正是杀害韩氏一干人等的罪魁祸首,整个圣龙的敌人,当今圣龙主君慧帝的小舅子。
曹差与王守仁没等奸相吴桂开口,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伸手就将他的两襟抓住,怒喝道:“奸贼,是不是你进言的?是不是,是不是…”
“啊,啊,啊,救命啊。救命啊。”
在吴桂凄厉的哭救声中,几个健朔的宫人,才缓过神,慌忙将吴桂从曹差与王守仁手中救下。此刻,吴桂浑身都在颤抖,还在后怕刚才的那一幕。他看见了,他看见了曹差与王守仁的恐怖眼神,看到了真正的愤怒,明白了什么叫怒不可扼。但是,奸臣就是奸臣,心理素质出众的吴桂没有被眼前的二人吓到。他没有放弃自己预谋了许久的计划,他还要继续,还要更加卖力的继续下去,让整个圣龙都知道他的存在,让所有人都知道和他作对的下场——韩氏的今日厄运。所以,他故意的整了整被糅捏的官服,顿了顿他那破锣般的鸭公嗓子,阴冷的说道:“是我进言的,如何?你们两个老匹夫,能耐我如何?哈哈…”
“苍天啊。为什么,为什么,天啊…”
“为什么?莫须有,哈哈…”吴桂说到莫须有三个字时,声音是那么的尖锐刺耳,是那么的委琐不堪。
曹差与王守仁愕然,顿失言语。而此时,吴桂头也不回的丢下一句话:“你们等着,等我收拾完韩托胄的那些个余孽,就来找你们。两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哈哈…”
曹差与王守仁欲哭无泪,眼睁睁的看着吴桂遁入宫城,而自己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心中的痛在一点点的加剧,在试图冲破自己的束缚,要挣脱出来。二人望着深重厚实的宫门缓缓关闭,异口同声说道:“莫须有…”
哇,哇…
两道血拄,象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去,溅落在如雪似玉般的石栏上。
两家的家人,纷纷冲上前去,扶住两个摇摇欲坠的倔强老人。哭声,喊叫声,求救声,响彻天际。而一向怜人多感的天,却没有在这个时候流下一滴眼泪,它只给了世人阵阵的阴风做陪。
天明时分,两辆破旧的车驾,在两群失魂落魄的家人陪伴下,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府邸。阴冷的晨风之中,曹府与王府都挂起了白幡玄幕。白的刺眼的灯笼,在阴风中无助的摇曳着,它们在哭泣,在呐喊,在控诉。
黎明,京都的街道在颤抖。无数的人,默默的人,在自发的组织下,走上了抗争的道路…
变局初降
七月流火。七月对于圣龙来说,是个多事的月份,今年的七月也不例外。先有韩托胄遗孤蒙难,在有曹差与王守仁苦柬失败卧床,后有仕子百姓请愿被血腥镇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治地震是接二连三的降临。
然在终南山上,明教总坛真武大殿内,圣龙国师扬启德端坐高位。其下,分列四路人马,为首的是一男一女两蒙面少年。扬启德虽已年逾七旬,但是依然矍铄有神,大事小情都把握的火候恰倒好处。身为掌教的他,原本是每个月十五才召集弟子门人开教会。而群英会,则更是要要到年关前一月才开的。但是,此次教会与群英会却提前了,而且是合二为一,一道举行的。问其原因,无非是扬启德有重要事宜要做交代,年关实在是太遥远了。
“老朽,今日将大家召集来此,无非是倍感自己力不从心,有意择储而已,还望大家见谅。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没有什么好说与不好说的,有什么意见,就把话挑明,老朽也好有个参考。”说话间,扬启德随手托起茶碗,轻轻地泯了一口清香淡雅的龙井。而他那深不见底的双眼,却刷的在众人的脸上,扫了一个遍,令人不寒而栗。“难道诸位同道都没有意见?还是有什么顾虑不成?不妨事,说出来就是,何必象那官场之人,阴含不举?”
“师兄,不是我说的难听。事实上,玉明与玉虚二人,您选择谁都一个样,他们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的。”扬不嗔低声嘟囔了那么一句。
扬不嗔话音虽不是很高,但是在场的人,都听的是那么的真切。纷纷暗挑大拇指,称其够胆量,是个汉子。但是,也有人不高兴,心存对扬不嗔三分的怨恨——玉明就是其中之一。
玉明,扬启德的养女,本是关中流浪孤女,无名无姓。也是她的造化,在她五岁那年,扬启德率门人义士赴关中救灾时,偶遇她在死人堆里苦苦挣扎,便出于方外人的悲天伶人之心,将她收入门下,权做养女。后扬启德返回终南山,在对她进行了一番甄别后,惊奇的发现她玉明,居然是一个练武的上上人选。于是,扬启德对她格外的用心培养,果不出十年,玉明便成就了一身绝学,成为了明教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之一。现在的玉明,不但武艺出众,而且人也长的标志,是个人见人逐的江湖美女。然而,玉明却不为江湖上那许多的俊俏之人心动,单单喜欢上了她的师兄玉虚——扬德安,一个其貌不扬的主。当然,玉虚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至少是玉明争夺掌教一职的唯一对手,也是扬启德喜爱的关门弟子。
说起这个玉虚,一般人肯定会由他的姓氏联想到什么。不错,玉虚是扬家的后辈子侄,更是扬启德亲侄子,其弟扬启宗的遗腹子。是扬启德夫妇一手养大的,并视如己出,寄予厚望。扬德安,虽然不如玉明那样是个天生的武学奇才,但他也继承了扬家的特有资质——武学胚。再加上他个人的勤奋与刻苦,以及扬启德等人的言传身教,现在虽说不如玉明,但也是出了名的侠客,成了腕的高手。其为人较为忠厚,不太喜欢权谋诈力,所以,所结交的朋友多为死士。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他在与玉明的屡次相比之下,往往是处于劣势,要矮那么一头。
今天,扬启德突发奇想的提前召开群英会,并将教会也一起开了。为的就是在自己再次闭关前,把自己的心愿了了。然而,他并不知道。他今天的行为,却要给明教带来长期的隐患,给明教的覆灭打开方便之门。此刻的扬启德,还在为自己小师弟的话,再三琢磨的时候,却不想遇到了一个麻烦。
“太君。依在下的看法…”
武当的掌教话还未说完,一个紫袍明教弟子,慌张的闯入会场,惊呼道:“师尊,大事不好了,京都出大事了…”
“什么事?如此的慌张,成何体统。”扬不嗔怒目而视道。
“嗔师弟,不要如此,待他说完在教训不迟。”面有不快的扬启德,微微启唇道。
“是,是弟子错了。但是,师尊有所不知,弟子这也是有原因的。适才京都的两位大人来信了,信中说‘韩帅夫人与二子,昨日被莫须有的害了,尸身下落不明。两位大人苦柬不成,泣血卧床。京都仕子百姓的请愿,也被吴桂一党血腥镇压,死者相枕而籍,血流聚河。现韩帅一门三千口,旁末被判充军岭南,宗族被判斩决,不期就将行刑。’两位大人是在病榻上,泣血执笔求救。望师尊早做决断,救下韩帅一门宗族百余口老少。在座各位若有不信,可一观晚辈手中的血书。”紫袍弟子说到此处,潸然泪下,情之感人,世所共见。而他手中的锦帛血书,被扬不嗔一把夺了过去,迅速的递给扬启德详阅。
扬启德在众人交头接耳中,强压着心中的怒火,一字一句的将血书反复看了三遍。其间,扬启德原本阴暗的脸,不时的翻涌出各种颜色,脸上的银髯也倒竖起来。
啪,再也无法压制自己满腔怒火的扬启德,张左手就将身边的茶碗托盘拍了粉碎。右手攥着血书,不住的在颤抖。好半天,扬启德才在众人惊恐的眼神中,暴张双唇,激愤的怒吼道:“嗔师弟,你们大家看看吧。这就是我朝圣主的所作所为,还有关中侯吴氏的善举。难道我朝立国以来,不以言论而屠戮大臣及眷属的规矩,在他们眼里成了什么?成了什么?”
“韩帅一门忠烈,想不到竟落此下场。京都十万请愿仕子百姓又有何罪,要他们刀兵相加。先帝爷,孟德公,你们就睁开眼睛看看吧。完了,完了,圣龙完了。呃吓…,哇…”扬启德正在愤怒激言时,张嘴就吐出了一口鲜血,溅的满地都是。
“师兄,师傅,太君。”
一阵阵的呼喊哭救声,在真武大殿响起。许久,扬启德微微睁开双眼,从自己的紧闭的双唇中,吃力的挤出数字:“备车,老夫我要进京面圣,我要…”,又昏厥过去。
三天后,京都繁华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的江湖人士。但是由于朝廷的禁令没有解除,他们都被没收了随身的兵刃,并被告知‘不得召开,组织,参与十人以上的聚会。否则,一经查实,立刻拘拿下狱。’然而,禁令归禁令,那只对平头百姓有约束力,对于这些江湖中人,你也就只能说说而已。集会照样在进行,兵刃照样是有的。
外面的纷繁,却与太学院国书监的一个人没有丝毫的影响。晨曦中,曹羽背靠太师椅,正品茶阅书,好不遐逸。对于朝局的动向,以及舆情的发展,外人都在苦思冥想之际,曹羽却不置一词。宛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因此,他也招致了不少的非议,甚至是被人私下所诟病。当然,这也正是他高明的地方,是他城府心机深重的表现。若非如此,估计曹羽也就不会今天还在国书监值事,更没有机会在国书监阅书品茶了。恐怕就要和狄云一样,被人扫地出门,连自己的前程都受到影响。
七品的供奉管事,对于曹羽来说,虽不是什么好差事。但是却有机会接触到众多的古籍善本,可以了解到圣龙的过去,洞悉圣龙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不但对自己的修行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武艺,有助于自己化解体内的残毒,何乐而不为呢?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曹羽没有去参加任何的科举考试,更没有通过自己义父的脉络,为自己谋求一个更高的职位。这些年来,曹羽一直就猫在国书监,四平八稳的做他的供奉管事,过着与世无争的小日子。
夏日里读书人有一大烦心事,就是那可恶的鸣蝉,在永无休止的发出着杂音。曹羽却是例外,他由于心无杂念,而未与可怜的鸣蝉去计较,而专心孜孜的在看自己的书。对于书到精彩之时,曹羽会习惯性的用自己的折扇敲敲自己的额头,附之以嫣然一笑。
“咦,那不是曹家的二公子吗?难得啊,哥几个要不要去调笑他?”一浑身横肉的家伙,奸笑着问道随行的众人。
好啊。有吴公子的提议,我们敢不从命。走了…
曹羽根本没有把他的话防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去在乎他身边的人,还在专心孜孜的看自己的书。对于将要面对的家伙,曹羽心理明白,那一身死肉的家伙,就是吴桂的儿子——吴文。吴文名字是取的好,但是人却不怎么的,说的好听是学识不深,要按常人的话往重了说,就是不学无术。就这么一个东西,若不是仗着他老子的熏天权势,别说做的一任太学院的祭酒,就是在太学院打杂都不够资格。今天,不知道这个东西,那里搭错了神经,居然跑到国书监来晃悠。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曹家的二公子啊。怎么不去陪老爹,在这里猫着啊?”
曹羽头也没有抬,只当是一阵空气在自己的面前吹过,继续在看自己的书。
“我们家吴大人吴祭酒在和你说话呢?说你呢?别他娘的不识抬举,给脸不要脸。”吴文家的管家,委琐不堪的干瘪中年男子,冲着曹羽边戳边阴阳怪气的骂到。
曹羽不耐烦的张手掸开那在自己额头上戳戳点点的肮脏手,不温不火的回敬道:“我当是什么东西,原来是一条狗啊。滚远点,这里还轮不到你说话。”
“哎哟哟,我还真没有看出来啊。你们看看,这是谁啊?曹家的二公子啊。来来来,你们都来看看,人家可是曹家的二公子,不得了的很啊。人家可是个人物,本朝难得的人物啊。人家老子病了,还有不忘在这里专研诗书,真可谓是不负他老子的教诲,哪个孝道啊。
让我再看看。不对啊。不是他不想给他老子尽孝道,是他老子不让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他不配,他不是曹家的人啊。哈哈…”看曹羽对他不闻不问的态度,吴文接连恶言相讥,试图激怒曹羽,看看曹羽的发怒的样子。
然而,曹羽只是,也就只是微微的抬头瞅了一眼吴文等人。用他那冰冷的眼神,在吴文等人的脸上,扫了一遍。随后,继续看他的书去了,就和眼前站着的不是人,而是一群令人厌恶的苍蝇一样。
吴文等人在曹羽冷峻的眼神扫视下,先是一愣,以为曹羽会冲他们发火。然曹羽接下来的举动,又让他们心头一动,曹羽心虚了,曹羽是一个胆小怕事的惟弱之人。吴文在众狐朋狗友和他那个委琐的管家辍窜下,继而挖苦讽刺道:“你们知道吗?哪个老不死的为什么要在府中养这么一条白眼狮子球吗?我告诉你们,它是为了养它咬人的。你们知道吗?我现在还怕被它咬呢。可惜啊,这个没用的东西,别说叫它咬人,就是叫它抓只耗子都没哪个本事啊。噢,你们看我什么记性啊。你们知道不?这无用的东西是怎么进老不死家门的吗?是老不死的在延州捡回来的,贱民堆里捡回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为了报答狮子球老娘的恩德,报答狮子球它老娘和自己的情份…”
啪啪啪,三记响亮的耳刮子,重重的扇在吴文那满是横肉的脸上。当时就扇掉了吴文三四个犬牙,他那原本就厚实的脸,立马肿胀的象隔皮加了个馍。吴文疼的,当时就倦倒在地直打滚。而吴文身边的群丑们,只觉得一道白光乍现眼前,随后就看见吴文倦倒在地上吐着血沫,直打滚。他们懵了,给眼前的突然变化给吓懵了,就连挪动脚的气量都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