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火熬小药-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小火熬小药
作者:唐博祥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作者唐博祥,主任医师,任职于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中华医学会、北京中医学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主要专业特长为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早年师从北京市名老中医鲍友鳞,对其学术思想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继承和发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上有独到的方法。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医师学会最佳突出贡献的医师。曾到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进行医学访问,现为《法制晚报》健康版、《保健时报》、《健康世界》特约专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有个人临证特点的权威论文多篇及中医养生、科普文章百余篇。曾出版《鲍友鳞论胃肠病》《24节气饮食法》《了不起的食疗方》等中医养生保健书籍。《春夏秋冬这样吃最健康》《五行体质养生法》被授权用繁体字在台湾地区销售。
内容简介:
书中将传统医学中宫廷贵族的养生秘传进行整理归纳,针对个人体质,提出专属调养方案,以飨读者。行文采用案例与膏方相结合的方式,方便读者对照自身体质,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便捷的实用指导。该书尤适合上班族进行自我调理,相信又会带来新的销售奇迹。
书摘正文:
序言
在漫长的学医道路上,我是比较幸运的。在从师学习、自学和实践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运用多样化治疗手段,以中药和针刺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助,改善及消灭患者的病痛。至今算一算,也有三十余年了。
在病人求诊的过程中,我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吃什么才能补身体?问这个问题的有老年人,也有很多年轻人。可见,大家对〃补〃是非常重视的,只是对于用什么补、怎么补一直比较困惑。而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我都会为他们推荐一种非常适合现代人调补身体的好方法——自制膏方。现在,我除了进行日常诊疗,做一个本分的中医大夫外,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调养之道的传播上。
说到膏方,很多人都觉得闻所未闻。确实,这种最古老的滋补圣品从古至今都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的视野中。在古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这种秘不外传的补品。经过一代代医家的尝试、研制以及整理,根据时间、地域、季节、年龄、体质的不同,分类精细、疗效精准的膏方逐渐成为了宫廷贵族的养生首选。
很庆幸,作为一名中医,我接触到了传承至今的膏方精华。多年来,我将千年古方智慧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根据四季五时的变化特点和相应气候、人文、地理条件,打破一人一方的基本治疗方式,总结并研制了调理亚健康、慢性病、小儿病、妇科病等的70余道膏方,真正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些膏方更切合现代人体质,也更适合快节奏生活状态下需要慢养身心的人们,它们安全、美味、滋补、养生,不仅可以用于日常养生,也可以用于调理疾病。经过长期临床检验,这些膏方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疾病的痛苦,其调养效果获得了普遍认可。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2页:
为了让更多人能享受到膏方的补养效果,我将这些方法集结成书,针对每一种常见疾病给出不同膏方,并详细说明用药和制作方法,查询便捷,操作方便。希望大家从中受益,慢养出真正的健康。
每当我看诊稍有疲惫之时,总要看看我身后的几株草本植物,它们的花开花落不仅带给我惊喜与感伤,还让我不断思考生命的真谛与生活的意义。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面对每一位患者时,我心中都保有对疾病的敬畏,但我确信只要勇于面对、正面迎击,就能去除令我们身心痛苦的疾病根源。
此时捧在您手中的,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中医膏方保健书,而是一本用心、仁、意写成的健康责任书。之所以把它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只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它!
在修行健康的路上,我愿能永远是您的一味药,一路相伴!
唐博祥
2013年7月于北京
第一章
汉方慢养新主张
谁说良药要苦口
流传千年的宫廷保养秘传——神奇膏方
中药也叫中草药,疗效卓越,种类繁杂,形态各异,细分起来可分为丸、散、膏、丹、汤,其中的膏就是我们本书主要讲的内容。秦伯未尝谓:〃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一语中的地阐述了膏方的本质所在。
很多人知道草药,却不知道膏方为何物。因为大多数人只喝过煎熬的草药汤,没有吃过膏方。这也不奇怪。因为在过去,膏方是宫廷里的专用药膳,大户人家也少见,穷人更是吃不起。
膏方可以算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的膏方是一种将药材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龟板胶、鳖甲胶等胶性药物来收膏,再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稠状剂型。《说文》解释说:〃膏,肥也。〃意指浓稠的糊状物,特性凝而不固,常借指物之精华,故蕴含有滋润、缓和、润泽的意思。
最早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中医经典古籍《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一些以〃某某煎〃命名的方剂,炮制方法就与膏方的制作方法相似。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流传至今的膏方都历经几百年的沉淀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早在汉代医圣仲景时代,名医方士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使用膏方来治疗某一病症,膏方制作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后来到了隋唐时期,专事研究草药的方家把膏方研制当作一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一直到宋元时期,膏方研究得到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达官贵人研制膏方都是在滋补思想指导下以延年益寿为目的;明清时期,膏方研制以冬令进补思想为主,还把膏方与命门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膏方理论思路,还作为疾病后期调养的食品在宫廷中流行。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膏方成为现代人滋补身体以及调理疾病的新宠。
第3页:
这些不同时期的膏方流转史说明了膏方不同寻常的身世,小小膏方始终挟带着一种氤氲的贵气。这也使得膏方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神秘和神奇。尽管古人研制膏方只是为达官贵人服务,但随着膏方在坊间的流转,许多秘制膏的方法还是为一些医家所掌握和研用,慢慢普及开来。特别是二十四节气理论、健康饮食思想、《黄帝内经》养生观在民间的推广,使膏方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社会文化背景。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膏方研究和制作沿革至今,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被淘汰。除了膏方不同凡响的滋补和保健作用,还因为它周身散发着一种富贵之气、吉祥之气以及来自大自然的灵气。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
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这就是膏方流转于鼎食之家的缘故。
尽管汤药和膏方的制作就在一念之间,但结果很不一样。古时候人们制作膏方,在开方子的时候讲究的是各种中药成分搭配在一起,起到1+1》2的效果。膏方里用水煎药,与我们平常开方喝药没有区别,但此时的膏方还没有成型,还需要添加一些增加可口性的调味药、秘料,继续熬制,才能形成膏方。为了减少药味的困扰,制作者在口感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经过上千年的沿革,膏方的味道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良药苦口〃,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制,让每一道膏方适合不同人食用。此时的膏方就好似用一个囊(各种膏剂)锁住了需要的药效(水煎药成分),防止药味改变、效果流失,而且由于添加了调味药,改善了膏方的口感,形状也更惹人喜爱,就像一个精美的食物,真正实现了药食同源的目的。另外,自己动手制作的膏方沾有家里人特有的灵气,制作的膏方也像通灵宝玉,自成气质和灵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因而传统膏方的配药也在不断改变,山楂、虎杖、蒲黄、黄芩、黄连、大黄等药物早已成为膏方的组成部分。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
第4页:
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
〃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五脏六腑之转枢,具有〃枢轴〃的意义,因此,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以脾胃为主体的〃慢补〃都是合适的。
《黄帝内经》中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任何健康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突发的,滋补身体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期坚持才有效。一年四季根据天气变化,坚持食用应季膏方,慢慢养,慢慢调,自然能补出健康来。我对于〃补〃的定义立足于〃不生病〃,饮食和中药调理得当就是对身体的〃进补〃,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主张在任何一个方子里都要有〃通〃法的使用,只有气血通顺了,各脏腑的机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服用膏方进行调补的过程中,既不能一味进补滋腻之品,也不能以〃通〃代替〃补〃,主要还是配合季节的特性、阴阳的偏重来确立〃通〃所占的比例。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阳虚的人常伴有寒证,比如面色白,四肢逆冷,脉沉细无力;气虚的人容易疲劳,就算轻微的劳动也会出汗;容易发怒、紧张的人大多是因为气滞体质所致;容易口干、皮肤干燥、夜里烦热,这是阴虚甚至体内有虚火的表现;若是容易头晕、吃得少就乏力、有时微微发热出汗,便是因血虚所致,可能还会伴有恶寒或虚热。
如果是肾阳虚引起的腰酸疼,我们就不需要过多养阴,重点要温补阳气;如果是肾阴虚造成的盗汗、烦热,就要滋阴清虚热,而不是升阳清实热。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
有一种患者比较难以鉴别,那就是病根与实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致,比如外在表现是容易怕冷、神疲乏力,却舌尖红赤、容易心烦急躁,这就是寒包火的现象,治疗就要以治内在虚火为根本了,看是阴虚有火,还是血虚有热,最终还是要归类到阴阳气血来辨证。
第5页:
所以我在讲解用于调理每种疾病的膏方时,将会谈到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如痰、湿、瘀、虚所造成的〃虚象〃)和病位,从而拟定治疗方法,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阴、阳体质对膏方稍加调整就行了。另外,根据我国各大地域特点,长江以北的患者多有内寒,长江以南的患者多有内热,而两广及福建等地(包括港澳台)的患者则多有湿邪。因此,在加减用药上,寒甚者可以多用温阳散寒之品;热甚者则不免要加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西北方患者,就该多加些养阴润燥之品;而南方患者则需要添加化湿、利湿、通便之品,让二便的代谢能够带走体内的湿热。
有些章节,我给出了相应的贴脐、熏洗、煲汤、针灸穴位等方法,希望各位读者能借鉴,配合膏方多管齐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г米г花г书г库г ;www。7mihua。com
自制膏方:您吃对了吗
根据多年经验,我总结了膏方的三大特点:一是吸收快,作用强,药效持久;二是口味好,小孩及老年人容易接受;三是制作省时省力。
如果您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病症、应该服用哪种膏方,我建议您不妨先总结自己的症状,从本书中找出与自己症状相似的章节,再判定自己可能有哪种疾病的发病征兆。同时,我还要提醒您在找出相应的症候时,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医师验证一下,以免贻误治疗。如果您服用膏方期间患了〃急性病〃,如流行感冒、急性胃绞痛、发烧、呕吐、急性腹泻等,我建议暂停服用膏方,痊愈再服。这就是中医强调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膏方中如果有活血、通络等具有强烈〃行走〃特性的药物,孕妇忌用。
我在书中开的方子,一次制作的剂量至少能吃上3周,而且服用简单方便,服用时,每次只需取2匙药膏兑温水化开,就能像口服液一样服用,十分简便。
随时可以开始服膏的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
1。现阶段没有急性起病,如感冒、发烧、急性炎症等。
第6页:
2。没有确实的依据表明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虽患有这类疾病但已长期良好控制住。
3。虽为过敏体质,但熟知自身过敏源。
4。未孕女性,非素食者。
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应先请专业中医师问诊、经辨证之后开具处方,按处方先喝2周至1个月的汤药把内环境调理一番,再服膏方。
调理好身体的内环境之后,制作和食用膏方前,我们要先掌握以下要点:
膏方的三种构成
膏方有三种构成,选用什么样的水煎药、成膏药和调味药,是根据你制作的目的决定的。
1。水煎药
水煎药是膏方发挥药效的主体部分,它是根据季节的特性辨证得出的。但西洋参、鹿茸、生晒参、冬虫夏草、灵芝等水煎药,最好不要和众多药物一起煎煮,否则就浪费了如此昂贵的药材。一般可以将它们单煮成药汁,在即将成膏之时兑入,或直接研成细粉,在成膏时加入,和制作好的膏药一起存放即可。
2。成膏药
成膏药是让汤药成膏的中药材,能提供胶质、补给蛋白,还能补虚疗疾,最常见的有阿胶(补血润燥、养血止血)、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鳖甲胶(补肾、滋阴、退热、散瘀、散结)、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壮骨、止血)和黄明胶(止血、清虚热、排脓)。另外,市面上出售的类似于中成药的膏剂,如夏枯草膏、益母草膏、金樱子膏、桑葚膏、秋梨膏、鸡血藤膏、川贝枇杷膏等,也是很好的成膏药。若原料不易凑齐,也可将所需的相应药物,如夏枯草、益母草、梨汁等加入水煎药或调味药中,按照此法制成的汤药,也能起到同样的药效。
第7页: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由于阿胶较为滋腻,故不适合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所以,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患者在用膏方时应去掉阿胶。如去掉阿胶后再无其他成膏药,须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到2至3小时(故一开始煮药须多放水,以免将药锅煎煳)。
3。调味药
调味药分为三种,一是糖类,用以保证膏药的黏稠度,增加可口度,本书主要采用荆花蜜,因为荆花蜜的质量上乘,常被称为〃一等蜜〃,且有清热去燥的功效,可以避免有些膏方滋腻之性,改用其他种蜂蜜也是可以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最好将调味糖类统一改换为木糖醇。二是食材,如桂圆、枸杞、芝麻、核桃、红枣、薏仁、百合等,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药效,而且也让膏药成为了食品。三是珍贵药材,一般可以单煮或研成细粉兑入成膏。比如羚羊角粉、珍珠粉、琥珀末、肉桂、西洋参、虫草等。虽然它们也是膏方中发挥药效的主体之一,但由于珍贵,若用水煎就等于浪费药材,所以放入了调味药一组。
药物剂量没有小事
药物剂量通常是根据药物的质地以及在方子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
比如矿物类中药牡蛎、龙骨,或者根茎类植物药生地、熟地等,这些药材的质地较重,所以剂量虽大,但实际体积看起来很小。
根据药物在方子里所起作用不同,药量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比如一个方子是以温中健脾为主,兼补养肝肾的,那么温中健脾药物的剂量自然比兼治药物的剂量多一些。
另外,药物的味道也能影响该药物的剂量比重,比如,黄连性寒,味苦,在其药性可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剂量。
两个技巧使你的制作事半功倍
每道膏方的做法我在文中都有详细说明,需要总体提示的两点是:
1。我们在煮水煎药之前,最好能将水煎药先浸泡30到45分钟,这样可以让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煮出来;
2。成膏药的胶剂,即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等,使用前最好都先用黄酒浸泡,这样做不仅因为酒水能溶化胶剂,重要的是还可以去除异味。如果小儿不能接受黄酒的味道,还可以改成米酒或料酒,并且用量应比成人少一些,刺激性也会小一些。
第8页:
融膏的技巧
用来融化膏药的,一定要是温热的水。
用温水,一是容易化开膏药,二是有助于肠道吸收,使药效充分发挥。治慢性病的药物,本来就不该有冰凉口感,一定要温温的,最好和人体温度差不多,缓缓地进入您的肠胃。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才有效
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而每个长夏只有18天,为2~3周,在此期间第一周和第二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三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如果不够的话,您可以根据缺少的量,再制作出半个月的膏方。千万不要时刻被自己的疾病阴影所困扰,只要记得有个像零食一样好吃的膏方,定量、定时吃即可。
其中必须说明的,是长夏的定义及时间段。长夏是每个季节的后18天,所以一年里有4个长夏,即春三月(5月)、夏三月(8月)、秋三月(11月)、冬三月(2月)的最后18天。
对应各个季节,春季轻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温补,一年中的四个长夏都该调补。
正因为各个季节有其不同特色,所以我们在服用膏方时,对应不同季节稍微变换一下膏方,就能实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膏方的服用剂量
本书基本没有硬性规定小儿与成人,以及青中年与中老年的服用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膏方本身比较温和,不是用来治疗急性病的,加上我主张药食相合,不要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负担,也不给患者带来治疗疾病的心理压力,所以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服用量并没有过多的要求。
另外,只要服用的剂量足够,服用的次数可灵活变化。
第9页:
服用膏方的禁忌
1。不要吃萝卜、绿豆等,以免影响药效。
2。不喝浓茶、黑咖啡等会让神经兴奋的饮料,若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提神,不妨试试〃白咖啡〃,其味道好,对人体产生的负担也小。
3。服药期间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的甜腻食物。
4。膏方中若含有何首乌,则应忌吃鸭血、猪血、羊血,以免影响药效。
5。膏方不宜与牛奶同服。
膏方的保存是大学问
膏方在刚制作完成的时候,千万不能沾上水,否则容易发霉坏掉。膏方放凉后,应迅速把它装在洁净、干燥的罐子(搪瓷罐、玻璃瓶、保鲜盒)里,密封,放置冰箱中,以达到保鲜效果。每次从罐子里舀膏方的时候,千万要使用洁净且干燥的汤匙,或者就在膏方里放一个专用的勺子,以防止膏方沾染杂质而变质、发霉。__
若是膏方存放的时间太久,表面长出一些霉点,我们可以将发霉的部分挖掉,再把剩下的膏滋倒出来,重新上锅里煎熬,待冷却后,装入一个新的罐子,或将原先的罐子洗净晾干消毒好,再装罐,这样就又可以食用了。但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在文中给出的膏滋最多只有1个月的量。
服膏后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一旦选错了膏方,或者勉强服用,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比如拉肚子、头晕目眩、手脚麻木、发烧等,这时候应立即停止食用,若不良反应在5分钟内消除,可以配点绿豆汤、蜂蜜水、姜汁等,解药毒、排毒素。若是病情严重,如出现腹泻、脱水、头晕目眩到昏厥等,都需尽快就医。
总之,请读者朋友们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并严谨地对待通过中医中药来养生防病。如有任何的疑问,都应请教专业的中医大夫。
第10页:
第二章美丽健康皆相伴:中医巧治上班族头面部问题
或清热或除湿:只留青春不留痘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由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所导致的。炎症的出现,从中医角度来说,是因为身体里有〃火〃,不管是虚火还是实火。但治疗的时候并不一定都是以清热泻火为主要治疗依据,还得看生成〃火〃的原因到底是肝胆不疏还是脾胃不和,是排毒不利,还是湿热蕴脾而生痰湿,是过于干燥导致油脂分泌旺盛,还是心肾上下不相交通导致上火。
不仅如此,这痘痘长在脸上不同的部位,可传达不同的健康信息。例如长在额头上,表明心胃有火,脾气急躁,压力太大;眉间长痘,同时会伴有心慌胸闷,表明心神失养;鼻头位置有痘,是因为胃火亢盛,消化不良,同时会有便秘、口臭等症状;痘痘长在鼻翼部位,与生殖系统疾患或月经不调有关;右颊长痘与肺功能不好有关,一般表明肺内蕴热或肺中虚火;左颊出现痘痘说明肝气不畅、肝内有火或肝阳上亢;唇周有痘痘出现意味着心火旺,常见便秘、失眠等表现;下巴长痘,常说明肠胃失和,可见泄泻或便秘,以及内分泌失调和妇科疾病等。t米t花t书t库t ;www。7mihua。com
本病虽不以泻火为主要治法,却以〃通〃贯彻治疗的始终,毕竟毛囊堵塞了还得先清一清,通一通,然后再让机体收缩,扩张毛囊,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蒋女士从高中开始,脸上的痘痘就没断过,多年来青春痘一直困扰着她,试过很多祛痘方法可是都没见效,她也就没有信心再去寻求治疗了。无意中听说同事服膏方可以治痤疮的事,便又重新燃起希望,找到我这儿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您先伸舌头,我看一下舌苔。〃我说。我想先观察舌脉以了解蒋女士的情况。她舌红,苔白厚腻,脉象弦滑略浮。我便问她:〃您的胃肠功能怎么样?大便是干的还是稀的?〃蒋女士一边看我记录病历,一边回答:〃我总是吃多了或者吃不好就立马腹泻、拉稀,偶尔早上起床的时候会有黏痰。〃
我总结了蒋女士的情况,辨她是属于脾胃湿热、心气浮动证,于是给她开了清湿热、健脾胃、宁心神的祛痘化湿安夏膏。
蒋女士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初诊10天后,她来复诊时,便告诉我情况有所好转。我嘱咐她甜的、腻的食物都要少吃,还要坚持忌口,之后我让她又服了20天的膏滋。1个月后我再见到她时,她告诉我自己仿佛重生般改变了。我一看,痘痘确实消了许多,尽管并未痊愈,但是疗效还是很明显的,我便让她先休息一段,隔段时间再来开膏方调理一下,不仅治痘痘,还改善体质。
第11页:
有好些患者并不把痤疮当成是一种病,想着反正自己也不是特爱美的人,也就无所谓了。要是痤疮长在前胸或者后背,觉得穿衣服就能遮住,就更懒得去管了。其实不然,身体给我们的任何信号,不管是皮肤上的改变,还是关节错位的咔咔声,或是呼吸声音改变等,都是在提示我们,身体已经出状况了,前胸后背长有痤疮,说明体内阳气不通,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
痤疮患者平日里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洁面时应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洗面乳进行清洗,常洗手,保持双手洁净,还要注意饮食均衡,切忌过食油腻,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心态平和,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关键。另外,对于烟、酒、油腻、辛辣、膻腥味要忌口,这样才能尽快根治痤疮。∩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祛痘化湿安夏膏
水煎药:白蔻仁120克、白芷120克、白扁豆150克、炒白术150克、黄柏100克、连翘100克、粉萆100克、蒲公英60克、芡实100克、生槐米100克、远志100克、生薏米120克、菖蒲120克、板蓝根100克。
成膏药:龟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调味药:莲子(磨粉)100克、生姜汁100毫升、荆花蜜30克。
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将龟板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莲子粉以及生姜汁等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荆花蜜,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药加减原则:口干口渴者,加芦根、葛根、西瓜翠衣;头部昏沉,老打瞌睡者,加大祛湿之力,并添加生枣仁、羚羊角等提神之品;带下异常者,加车前子、炒栀子;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厚朴花。
第12页:
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至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至6周。
功效:祛湿清胃,通窍安神。
注意事项:本方偏于清热祛湿,不适合气血亏虚的患者。
排毒美颜,扫除面斑
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因为中暑而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总是很多,许女士就是因为在夏天经常出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